我的教育思考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
我的玩具小羊作文(2篇)我的玩具小羊(1)我有许多毛绒玩具,我最喜欢我的玩具小羊,可能是因为我属羊的缘故吧。
放暑假了,我和妈妈把我的玩具都翻出来,其中就有我的玩具小羊,这只小羊毛身上穿的是白色毛衣,好像是烫过的卷发,摸上去毛茸茸的,弯弯羊角处是褐色的,玻璃球似的眼睛黑亮亮的。
妈妈说他是我出生后买微波炉赠送的,那么他就跟我同岁了。
难怪和他总觉得很亲切。
看上去他白色毛衣有些脏了,就和妈妈清洗他,我们用刷子刷干净便晒起来,妈妈说:“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把他晒到外边吧,这样干的快些。
”做完这些我就和妈妈上班去了。
没想到下午的时候,突然变了天,一阵狂风夹杂着黄豆粒般大雨点突然降临,我突然想起了晒在阳台外面的小羊,非常地着急,“妈妈,我的小羊会不会被淋湿了呢?”在妈妈的安慰下,我才慢慢平静下来。
话说“六月天,小孩脸”可是一点都不假啊!好不容易到了下班时间,回到家,我急忙去看我的小羊,小羊身上湿淋淋的,真成了“落汤羊”了,只好重新洗了。
这次我把它晒在阳台上,急切地等着它变干。
江苏南京浦口区琅琊路小学明发分校三年2班三年级:王昱天我的玩具小羊作文(2)我有一个小玩具,它有一身雪白的毛,一双小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还有一个像香蕉一样的小嘴巴,一对小耳朵好像很灵敏诶,无论有什么声音它都听得见,于是,它就“咩咩”的叫起来,好像在说:“小主人,出什么事了呀?”它的速度也挺快的,两只小脚丫一蹬,就跳了几十厘米远。
不过,它脏了的时候,也得给它洗啊,它好像在说:“小主人,你要给我洗干净点呀!”过年时,我给它打扮得很漂亮,给它穿小衣服,又给它打蝴蝶结,这回,它高兴得不得了,就说:“谢谢!”知道它是谁了吗?是我的小玩具——小羊。
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定稿)
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定稿)第一篇: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定稿)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
作为一个教育的行走者和思想者,李镇西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将优秀的教育理论精髓融会贯通。
他呼吁给教育以生命,给教育以民主,给教育以尊严。
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善待后进生》一文,写到部分老师,一见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教育成果。
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换种眼光,仔细想想,我们听一堂枯燥的报告都觉得度日如年,这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一年四季,总是准时到校,听他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还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呢?文章中写了后进生的很多优点,比如乐观豪迈、坚忍不拔、心胸宽广、抗挫折、之恩感恩等,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会去放大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在重视优等生的同时也不可放弃后进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多关注、多肯定鼓励,让每朵花都能健康快乐的尽情绽放。
面对我班的后进生,首先先矫正其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多关心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其学习兴趣,并给予其表现的机会,发挥其特长,促使其向优等生的转化。
我班有一个学生性格火爆、冲动,刚来学校时抽烟、吃槟榔、旷课,满嘴粗话,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几次顶撞老师,纪律散漫,是个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吸取之前的带班经验,面对这种强硬的学生不能一开始使用鞭子政策,只会激起其叛逆心理,我开始“有事没事”的找他聊天,了解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是个聪明、很讲义气,看重班级荣誉的孩子,抓住这点后只要有班级的活动我都让他参加,比如校运会、演讲比赛、趣味比赛等等,抓住一切机会让其表现,不管是否得奖,我都会在班级里表扬鼓励他,慢慢的班里学生越来越关注他,他也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领域。
在我对教育的探索和思考中,阅读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也做了不少的摘抄和笔记。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重要观点和个人的思考。
一、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和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约翰·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只有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适应变化,不断成长和进步。
另一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提出:“生活即教育。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应与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生动地描绘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
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三、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在教育方法上,单一的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思考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四、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的教育思考》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思考》读书心得第一篇:《我的教育思考》读书心得《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一直很崇拜李镇西老师,感觉他是是一个幸福的人,更是一个幸福的老师,带着这种幸福感,我走进了这部《我的教育思考》,去体验他的幸福人生。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
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作为年轻老师,一年的工作下来,确实遇到很多问题,有很多问题正是困扰我们,急需一个高手来给我们解答,而从这本书中,我获得了很多解答,收获颇为丰富。
《民主教育的真义是尊重每一个人》一文提到雷梦佳的悲剧,给予我们每个教育者深思,平时我最害怕同学对我说,老师你不公平,他们这种怒气给我的教育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而我又是一个追求民主教育的老师,我喜欢听取孩子们建议,但是却总是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不公平。
在此书中我明白,我们根本没有理解到真正的民主教育。
让一群孩子投票决定一件事情,在此过程中,他们根本不具备理性的判断能力。
对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冷静下来理性判断。
引导大部分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面对这种民主教育,不能放手教给孩子自己去掌控,而更多的是加上老师的引导,比如张彦老师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爱心:更可贵的是,他用子的这颗爱心唤醒了全班的爱心。
我想这就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幸福,从而得到孩子们爱戴。
想要达到民主教育的效果,更多要求的是提高教师的民主素养。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李老师还在书中提到了教师的语言问题。
作为年轻的教师,有的时候我的课堂用语会不标准,不能很好的用特定的语句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标题:教育思考的重要性及读后感引言: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思考,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教育思考的深入研究与思考,能够揭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帮助教育工作者理清教育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为个人在教育中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指导。
本文将就教育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我所读的一本相关书籍《教育思考与教师成长》进行读后感的详细描述,旨在提高我对教育思考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育思考的重要性教育思考是指对教育中的问题、现象、目标、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思考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理清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通过教育思考,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2.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思考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不断寻求改进的办法。
只有不断进行教育思考,并将其转化为行动,教师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 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持:教育思考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育思考的结论和建议,能够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参考,为推动教育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二、读后感——《教育思考与教师成长》1. 书籍概述《教育思考与教师成长》是一本关于教育思考的理论著作,由教育学专家张三等人合著。
该书主要围绕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思考的关系展开,分析了教育思考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实践策略和案例。
全书内容系统而全面,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思考。
2. 书籍亮点《教育思考与教师成长》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亮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书在介绍教育思考的理论基础时,结合了众多教育案例和实践经验,使得理论更为具体和可操作,读者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育中。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
在我对教育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阅读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也做了不少摘抄和笔记。
这些文字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入理解。
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作者怀特海提到:“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
”这句话让我深思。
我们常常在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潜力。
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应该与生活相结合。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教育的素材和契机。
比如,一次家庭旅行、一次社区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强调学生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依靠听讲和阅读。
这让我反思在教学中,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科学课上,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比单纯讲解实验原理更能让他们印象深刻。
另外,在《爱弥儿》中,卢梭主张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尊重儿童的天性。
他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这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顺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和负担。
在阅读这些教育著作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很多摘抄,以下是一些让我感触颇深的语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教育应该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而不是简单地填满他们的头脑。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它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和灵魂去感染学生。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
在我对教育的探索和思考中,阅读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也做了不少摘抄和笔记。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在众多的教育著作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启迪。
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还有一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
”这让我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追求标准化和统一性,而忽略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在阅读《爱弥儿》时,我摘抄了这样一段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让我思考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我们常常在教育中加入了过多的成人的期望和要求,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天性和纯真。
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让他们在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给他们戴上枷锁。
另一本书中提到:“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让我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是多么重要。
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他们可能会暂时记住,但很快就会遗忘。
而当我们能够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将会是持久而深刻的。
在读书笔记中,我也记录了一些关于教育方法的思考。
比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不能总是手把手地教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在翻开这本关于教育思考的书籍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入地去琢磨教育这件事儿。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真没抱多大期望,觉得不过又是一堆大道理拼凑起来的书。
可真正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书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堆砌。
相反,作者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朋友,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在教育领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三年级。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姓王的女老师,她个子不高,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
王老师教我们语文,她的课总是充满了趣味。
记得有一次,她给我们讲古诗,不是那种干巴巴地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给我们讲诗人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眼看到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景。
有一回,班里组织诗歌朗诵比赛。
我其实特别胆小,平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紧张得要命,更别说参加这种比赛了。
但王老师却鼓励我参加,她说:“别怕,就把你心里对诗歌的感受读出来就行。
”我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报名了。
准备比赛的那段日子,王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留下来帮我练习。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我的发音,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地给我指导。
我记得有一次,我怎么都读不好一句诗,急得都快哭了。
王老师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她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别着急,咱们慢慢来,多读几遍肯定能行。
”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找到了感觉。
比赛那天,我站在台上,心砰砰直跳。
当我看到王老师那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眼神时,一下子就不那么紧张了。
我顺利地完成了朗诵,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我收获了比名次更重要的东西——自信和勇气。
从那以后,我像是变了一个人。
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参加各种活动也不再退缩。
我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王老师对我的教育和鼓励。
通过读这本书,再回想起这段经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好的教育真的不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而是像王老师那样,用爱和耐心去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让他们自己去发光发热。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方法和理念的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我对教育的思考
我对教育的思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关乎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我对教育的思考,主要围绕着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问题展开。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人们对教育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的目标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教育方法强调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相反,应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另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现实中的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在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的质量和资源配置存在差距。
其次,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焦虑和缺乏创造力。
为了追求高分数,学生们不得不长时间进行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育评价过于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应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最后,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总之,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我的教育感悟与思考
我的教育感悟与思考摘要:一、引言二、教育观念的转变1.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2.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3.从单一评价到多元化评价三、教学方法的探索1.互动式教学2.情境教学3.项目制学习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父母角色的定位2.家庭氛围的营造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五、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1.资源配置的优化2.师资力量的提升3.教育质量监测与改进六、结论正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
在我的教育感悟与思考中,我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今,我们应该将重心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是大势所趋。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摒弃单一的评价标准,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实施多元化评价。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同样重要。
互动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课堂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则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此外,项目制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协作、研究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家庭教育的地位也不容忽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关爱呵护,又要严格要求。
家庭氛围的营造也非常重要,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也是关键,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我们要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注弱势群体。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地位,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我的教育思考(一)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
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
现在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就是孩子与家长们的福音。
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
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
因为工作优秀,作者如今任校长一职,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更看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
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
所以他写下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
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作者认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尤其教育行业。
他与老师们一起阅读,督促他们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氛围。
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绝不能强迫老师读,而是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而心甘情愿就要把书写得平凡,但平凡却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
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二)“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
我对教育与未来的思考
我对教育与未来的思考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
对于教育与未来的思考,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教育的目标与意义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核,而未来的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潜能。
个性化教育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技术与教育的融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利用技术手段来改善教学和学习体验,如在线课程、智能化教学工具等。
技术的融合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社会与教育的紧密联系未来教育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学校与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的合作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平台,使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未来教师的角色将更多地成为引导者和指导者。
他们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教育创新的能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知识,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领导者。
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才,还需要关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具备保护环境、尊重他人和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未来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倡导个性化教育,融合科技与教育,紧密联系社会,转变教师角色,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适应力和责任感的未来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的教育思考范文
我的教育思考范文首先,我认为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包括知识、道德、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知识方面,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道德方面,学生应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能够在日常行为中秉持道德准则。
在智力方面,学生应当培养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体力方面,学生应当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素养。
只有在多方面的发展中,才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只有具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想法。
只有在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全面发展并具备创新能力。
再次,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教育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教育不应该只强调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教师应当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发展机会。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包括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只有在个性化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展现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听课后我对教育的思考
听课后我对教育的思考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
这堂课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之门。
课堂上,老师生动的讲解、学生们积极的互动,以及知识传递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种种现象,都让我陷入了沉思。
教育,究竟是什么?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是更为深远的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我想,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教育应当是因材施教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
在这堂课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能够迅速理解和吸收,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能是“一刀切”的模式,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老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他们的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
就像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那么在数学等学科上可以给予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而有的学生富有创造力,在艺术和文学方面可能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就应当给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其次,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
课堂上,老师虽然传授了丰富的学科知识,但我也在想,这些知识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究竟能发挥多大的实际作用?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例如,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记住一堆理论。
这样,当他们走出校园,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才能游刃有余,迅速适应并有所作为。
再者,教育中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在这堂课上,老师对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我能明显看到那些受到表扬的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满足的笑容,他们之后的表现也更加积极主动。
这让我明白,适当的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知识、挑战自我。
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受到批评和打击,很可能会丧失信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另外,教育环境的营造也不容忽视。
我的教育教学感受与思考
我的教育教学感受与思考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
教学经验,并对生命中的教育教学过程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教育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
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
关注他们的学术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社交能力、情商和道德观念。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并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其次,教育应该是积极的和灵活的。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研究风格应该成为教育的考虑因素。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问
和质疑,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教育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也
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同时,教育机构和政府也应该提供支
持和资源,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
总而言之,我的教育教学感受和思考是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积极灵活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与时
俱进地应对教育挑战。
希望我能够继续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并影
响更多学生的人生。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思考摘抄及读书笔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书籍和观点,它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些教育思考的摘抄以及读书笔记。
一、《爱弥儿》——让雅克·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是卢梭在《爱弥儿》中的一句名言。
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但社会的不良影响和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使人变得邪恶和堕落。
因此,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而不是过早地接受成人世界的束缚和规范。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卢梭强调了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和老师急于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二、《民主主义与教育》——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
”杜威的这一观点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为了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应该是当下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改造经验,学生能够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学校即社会。
”杜威主张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学校教育,很多时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学会与人相处、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变化。
三、《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
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作文
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作文
《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哎呀呀,最近读了这本《我的教育思考》,可真是让我有所感触呢!
就说有一次吧,我去参加我小侄子的家长会。
那天,我看着教室里那些小小的桌椅,一下子就想起了我小时候上学的样子。
家长会开始了,老师在讲台上讲着各种关于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事情。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突然就听到老师提到有些孩子特别调皮,总是不好好听课。
我心里就想,嘿,这不就跟我当年似的嘛。
记得我小时候,上课也老是走神,老想着外面的世界。
有一次上数学课,我正发呆呢,突然老师喊我起来回答问题,我那是一脸懵啊,完全不知道老师问的是啥,站在那里支支吾吾的,脸都红到脖子根啦,同学们都在偷笑。
哎呀,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又难为情。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明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了。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学习好,而是要真正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内心的想法。
就像我小侄子他们这一代,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世界和小苦恼呢。
总之呢,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想起了很多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还真别说,有时候回头看看,真觉得挺有意思的呢。
希望以后在对待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我们都能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呀!哈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思考
假期里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思考》,当在学校拿到书,看着书名就本能的联想到枯燥难懂的理论文字。
但要想成为优秀老师没点理论哪行?尽管有畏难情绪,还是翻开了书页。
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句子,没有好高骛远的规律总结,有的是平易近人的简单文字和真实事件背后的深沉思考。
每一个文字都清晰的向我们讲述着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考。
他在不断拷问自己什么是教育的真幸福?在他眼里“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头衔不是幸福的内涵,与孩子在一起内心的温暖感觉才是幸福。
他的见解让我开始了解“优秀”和“幸福”的区别,前者是追求他人眼中的自己,后者是追求自我内心的感觉。
他在思考怎么脚踏实地做教育?他总是在思考如何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不同的天分和潜能,尊重每一个孩子五彩缤纷的未来。
这份思考源于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们的责任。
读完后,我也在想,我做到了吗?怎么样我才能更好的做到?
他随时反思出现在身边的教育琐事,随时关注社会上的教育热点难点。
他敢向权威挑战,质疑所谓的“第十名现象”。
他能大胆说真话,为叫停中小学校服而喝彩。
他也能从身边的小事看到教育的问题,为女儿即将剪掉的长发写祭。
他用阅读增长见识,用笔尖践行教育反思。
他说教育需要阅读,他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他还提倡来点儿非功利阅读。
是的,他的阅读面极其广泛。
他既读夹叙夹议的《论语》,也读小说式的《爱弥儿》。
他既读文学作品《青春万岁》、《悲惨世界》,也读学术著作《异端的利益》、《第三次浪潮》。
真正的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李老师从来没有停止过阅读,更没停止过思考,相信这本书里面的许多内容就是李老师每次阅读的随笔,每次思考后的文字寄托。
作为一名新的不能在新的新老师,读着这本李老师用30年教育经验和思考汇集而成的教育感悟精华,我既有一种喜悦又有一种担忧。
喜悦的是厚厚的深刻的一本教育思考,二十多万字的精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如李老师也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有这样的功力;担忧的是我能否像李老师一样一如既往的坚持?能否在疲惫困顿时记得最初的激情?能否在诱惑利益守住那纯洁的追求?
其实,读这本书,我不管读到了观点,读到了事例,更读到了教师成长了方法。
循着李老师的足迹,我可开始了一位新老师怎样更好成长的教育思考。
一、敞开浪漫情怀
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件浪漫的事,作为教师要有一份浪漫情怀。
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随时敞开这份浪漫情怀,比如,节日里走进大自然,在清风里阳光间畅谈梦想;平时间拿起剪刀胶棒用纸片铁丝组装创造。
浪漫情怀指一种对孩子的信念,相信一切孩子都会在好的教育的指导下越来越好,相信成长,相信尽管需要时间,但成长必然会发生。
敞开浪漫情怀还包括在教育形式并不理想时,在自己坚信的教育理念无法实施时,在违背真教育的行为出现时,要保持思想上的独立性,在逆境中相信自己每一点每一滴的行为是必须而有用的。
二、捧出质朴爱心
上大学时只要与教育学有关的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词就是“爱心”。
教育与爱从来就不可分割。
教育的爱前提是民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爱的名义专制的镇压,野蛮的操控。
实施民主的前提是理解,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理解他们是非观念并不明晰,理解他们贪玩好耍,理解他们心灵脆弱感情丰富。
想要更好的理解孩子,我必须随
时补充关于儿童心理学相关的知识。
教育的无功利的。
李镇西老师说过“不要把爱当做教育的手段或工具——为了达到什么“高尚”的教育目的,我便给学生爱,然后等待爱的奇迹出现。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潜能,老师要有能发现孩子个性和潜能的能力,作为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将孩子往更好的发展方向上引导和培养,但不能强迫孩子一定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在教育孩子上不要运用“付出必有回报”的公式。
这样急功近利的教育只会丧失它真正的力量。
三、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永远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
教师不可能是什么都知道的神人,所以教师永远不能忘记自我完善、充实自己、寻找自己。
广泛的阅读永远是开阔视野最简洁最便宜的方式,书籍是教师成长的利器。
希望我能留给自己固定的阅读时间,在包涵教育著作、文学作品、其他作品的书单上画下属于自己的胜利符号。
多才多艺的老师会更能与孩子们亲近,很感谢我自己有一颗对什么都感兴趣的心,虽然这样,但是我却经常以没时间等理由推后各种计划中的学习。
从现在开始,不仅要计划更要执行。
四、关注教育热点
或许有人觉得一名普通教师教好学生就行了,何必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教育热点问题上呢?就算你关注了,发表言论了,对于教育大势能有什么影响呢?所以何必做些无用功呢?以前我也这么觉得,可是看了李老师的书,我有些改变我的想法。
因为只有关注和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才会跟上时代,才不会闭塞自己。
如果作为教师自己都不关注教育问题,还指望谁来指点迷津?一辈子就只甘
心做倾听者,听这个专家批判完这个问题,再听那个专家支持那个理论,接着看甲、乙两个专家观点争锋。
而我永远没看法没观点?
要细心留意身边的教育问题,要大胆评论教育热点问题,要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勇气。
作为新教师,我的思考和见解也许浅薄,但何必在意?我只要表达自己就行了。
我的教育思考才刚刚出发,不够全面、不够精致,但它在前行。
写到这儿,突然间特别感激自己是一名教师是特别幸福的事情。
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喜欢安逸,不喜欢思考;喜欢懒散,不喜欢规则。
有时会忘了自己的目标,有时会偷懒。
但正是因为是教师,我必须强迫自己去学习,我比其他职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读书,有更多机会去思考人性,去思考自己。
我能更好的完善自我,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