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区、街道)

合集下载

国开形成性考核《信息化管理与运作》形考任务(1-7)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信息化管理与运作》形考任务(1-7)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1、摩尔(Moore)定律提示:在 1970 至 2000 年的30 年间,微处理器芯片大约每个月集成度翻番,处理能力提高一倍,体积和价格减半。

【A】:30【B】:18【C】:12【D】:362、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 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信息的产生、采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它们相当于人类的思维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

而与半导体材料密切相关的微电子技术是它们的基础。

【A】:仿真技术【B】:控制技术【C】:计算机技术【D】:传感技术【E】:通信技术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出等特点或者趋势。

【A】:系统化【B】:小型化【C】:网络化【D】:智能化【E】:数字化4、广义信息资源包括等。

【A】:信息技术或者工具【B】:信息生产者【C】:信息法规【D】:信息系统【E】:信息5、信息管理是一个从产生信息需求到信息和利用的过程。

【A】:加工【B】:检索【C】:传递【D】:存储【E】:采集6、普通的,一个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等环节。

【A】:信息化指挥【B】:信息化组织【C】:信息化规划【D】:信息化实施【E】:信息化评价7、互联网+成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它的基础就是。

【A】:大数据【B】:智慧地球【C】:云计算【D】:挪移互联网【E】:物联网8、“信息化”一词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辟和利用效率的。

答:【A】:过程【B】:历史阶段【C】:战略【D】:活动形考任务二1、最高层面的信息化规划是。

【A】:信息系统规划【B】:信息化战略规划【C】:信息化项目计划【D】:组织战略规划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2、典型的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书普通包括以下几个部份。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业成绩、社会反馈等,反映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进行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外部评价,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

4、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结语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评价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评价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的综合 指标体 系、评价模 型以及评 价标 准 。
关键 词 :信 息化 ;评 价 指标体 系 ;评 价标 准 中图分类 号 :T 3 1 P 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码 :17- 2 12 1 )4 03- 6 62 65 (000 -0 10
Re e r h o I ia o y t m f I f m a iato a ua in s a c n nd c t r S se o n or tz i n Ev l to
数法 和企业信 息评价法 。以下仅对马克卢普 法 、波拉 特法和信息化指数法做简要的阐述 。
信息化建设 的角度 出发 。信 息化建设有 以上六个方 面 的内容 :①信息技术 的广 泛应用 ;②信息 资源 的开发
( )马克卢普法 ,又称信息产业 G P算法 ,主要 1 N 是通过从宏观 上测算 信息产业在 国民生产总值 中所 占 的比重 、信息部 门就业人数 的比例 以及信息部 门的收
e it y tm f saitc ndc t r s r frnc ,a c mp e n ie i d x o no ain—b s d v lain yse x s ng s se o ttsia i iaos a eee e o rhe sv n e fif r to i l m a e e au t s tm,e au t n o v lai o mo la d e au to rtra we ed v lp d. de n v l ain ci i r e eo e e Ke r :no maiain v lain i dc trsse ; v u t n cie o y wo dsi r tz t ;e au to n iao y tm e a a o rtr n f o l i i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层面制定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信息通信网络:包括覆盖范围、传输速度、信号质量和安全性等指标,要求城市建立高速、稳定、安全的信息通信网络,为各类智能设备提供可靠的连接支持。

2.物联网设施: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云平台等指标,要求城市建设广泛分布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城市环境、交通、能源等各个方面的感知和传输。

3.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和数据安全等指标,要求城市拥有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二、智慧城市管理指标:1.政府服务:包括政府网站、政务大厅、政务服务热线等指标,要求政府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渠道,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2.城市治理:包括行政审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指标,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现数字城市管理。

3.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辆智能调度、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停车等指标,要求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三、智慧城市应用指标:1.智能交通:包括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管理、车联网应用等指标,要求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和智能化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智慧能源:包括能源监测、能源管理、智能用电等指标,要求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推动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3.智慧环保:包括环境监测、废物处理、绿色建筑等指标,要求实现城市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智慧社区:包括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公共设施智能化等指标,要求营造智能化、便捷化和便于居民参与的社区环境。

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1.影响力评价:包括智慧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价,要求从综合的角度评价智慧城市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智慧社区建设水平的参考指标体系,它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智慧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信息化水平、智能化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参与等。

下面就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展开。

一、信息化水平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网络、移动网络、传感器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覆盖范围。

2.信息化技术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交通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普及率。

3.数据开放共享:包括社区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

二、智能化设施1.智能家居设施:包括家庭安全监测系统、智能家电、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等设施的应用程度和普及率。

2.智慧园区设施:包括智慧停车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设施的应用程度和普及率。

3.智慧交通设施: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场、智能导航等设施的应用程度和普及率。

三、公共服务1.公共安全服务:包括视频监控、安全防范、应急救援等公共安全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2.基础设施服务:包括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3.社会服务: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4.公共环保服务:包括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等公共环保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四、社会参与1.居民参与度:包括居民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

2.社区组织参与度:包括社区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

3.政府参与度:包括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

五、社区管理1.社区治理能力:包括社区组织、社区居民、政府等各方对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2.社区服务能力:包括社区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服务质量等。

3.社区协同能力:包括社区内部、社区与外部各方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

4.社区创新能力:包括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综上所述,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化水平、智能化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参与和社区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指标对智慧社区建设进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不断提高智慧社区建设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表现,更是国家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中国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更有助于找出短板,进一步提升中国信息化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信息化水平的基础。

根据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层面和发展阶段,可以从技术、应用、政策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一般可以将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设备、数据中心等。

这些设施是信息化的基础,对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2.信息化技术应用: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情况。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3.政府信息化水平:包括政府数字化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化等。

政府信息化的水平与政府管理效率、便民利民程度密切相关。

4.企业信息化水平:包括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化转型等。

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5.数字经济发展:包括电子商务、数字支付、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

数字经济的兴起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二、中国信息化水平的现状分析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网络覆盖面广,网速快,数据中心规模大。

123453.政府信息化水平:中国政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数字服务、政务信息公开等逐步完善。

910114.企业信息化水平: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大中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1213145.数字经济发展:中国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规模庞大,数字支付、数字金融等行业蓬勃发展。

浙江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浙江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浙江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浙江经济》杂志社课题组【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2页(P31-32)【作者】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浙江经济》杂志社课题组【作者单位】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浙江经济》杂志社课题组【正文语种】中文对于一个事物如何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需要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建设,以此对一个事物进行预测和评价研究。

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对开发区(园区)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价,将影响开发区(园区)的各个因子分解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每一构成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以此评价开发区整体发展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完善的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开发区(园区)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响应省政府对开发区管理实行末位淘汰机制,激励彼此间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重要基础。

现有不同指标体系介绍和比较目前,对于开发区(园区)的发展评价,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省经信委、省统计局等部门均有一套综合评价指标,这给我们在构建开发区(园区)健康发展评价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早在2002年,国家商务部就制定出台了“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断进行修订。

2011年,该指标体系进行了最新的修订,更名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此次修订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与旧体系相比,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国家级开发区在发展中经济、科技、生态、社会以及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特点,使之区别于一般的行政区域。

二是指标设置力求简单、适用、易操作,与国家现有统计指标体系衔接,以符合指标的标准化原则。

三是以定量指标为主,以定性指标为辅,能够定量的尽量采用定量指标,无法定量又反映开发区特色必备的指标,采用定性指标。

四是评价体现总体评价和分类评价,既要计算综合指数又要计算分类指数。

《社区工作专题》作业参考资料

《社区工作专题》作业参考资料

一、社区工作专题机考选择题(居民会议)是居民委员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本居住地区的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组成。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治的主要载体,在居民自治中处于主体地位。

(居民小组)是居民委员会下设的按居民居住状况由若干户组成的城市中最基层的居民组织。

(居委会)是城市管理体系中最基础的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基本的纽带,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开展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阵地。

(区域性)是社区党建工作最基本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区党建工作在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工作原则上的重要特征。

(社区居民会议)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和监督,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最高组织形式。

(社区文化)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文化形式等。

(社区意识)是社区全体成员对所在社区自发形成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从而自觉地为社区事务尽心尽力。

(社区治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现,它变政府的单向管理为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有机结合,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共治。

C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从党的建设角度来看,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转型过程,就是从条块分割的单位党建向条块结合的(区域化)党建格局的转变。

从社区建设的含义来看,社区建设不具有以下(文化性)以及地域性、多样性等特点。

D当前,优化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建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优美环境,激发人的创造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G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结构最大变化是“单位人”转为“社区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为对(社区)的管理。

J居民委员会由(居民会议选举)产生。

居民自治不等同于社区自治,不是一种区域范围的自治活动。

居民自治的突出特点不包括(多元性)。

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连接起来的人们的实体,一定地域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我们称之为(社区)。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一、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衡量全国各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各地方政府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基于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原则,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见表1)。

该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类23个指标。

第一类是基础环境,共8个指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应用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第二类是工业应用,共8个指标,涵盖工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第三类是应用效益,共7个指标,涵盖工业生产效益和水平、创新能力、节能减排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表1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23①上表中所有调查数据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行业应为当地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重点工业行业,调查企业应为上述每个行业中产值排名前10位的企业和10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参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的选取由各地自行确定)。

②装备数控化率是指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的比例。

4二、指标测算方法根据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处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

计算方法如下:(一)指标无量纲化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无量纲化后的相对值。

各评估指标原始值记为ni X (n=年份,i=指标),无量纲化后值记为ni Z 。

为了避免某年数据变化过大造成无量纲化值突变,消除数值突变对评估效果的影响,这里采用取对数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考虑到综合计算结果能满足各地自己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比较需求,需设定指标基期。

选择2010年作为基期,将2010年的全国各省数据的中间值记为(2010)n i Z ==50。

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包括4个三级指标;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应达99%以上;1.1.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NGB覆盖率应在99%以上;1.2宽带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居民通过各类宽带接入渠道可实际享受的网络带宽;主要包括2个三级指标;1.2.1户均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智慧城市的户均网络接入水平应在30M以上;1.2.2平均无线网络接入带宽;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实现的室外网络连接的平均实际带宽;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平均接入水平应在5M以上;1.3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指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水平;包括2个三级指标;1.3.1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指城市基础网络设施投资的总量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智慧城市年度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应在5%以上;1.3.2传感网络建设水平;指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和社会在安装传感终端、建设传感网络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传感网络建设投资力度保持较大水平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以上;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8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2.1智慧化的政府服务;指当地政府部门整合各类行政信息系统和资源、提供开放协同、高效互动的行政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包括5个三级指标;2.1.1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水平;指可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的区域内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的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比例应在90%以上;2.1.2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电子监察率;指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对行政许可类事项办理的全程电子监察率;智慧城市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监察率应达100%;2.1.3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指政府非涉密公文通过网络进行流转和办理的比例;智慧城市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应达到100%;2.1.4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指城市区域内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互动的企业在与政府有交互行为的企业中的比例;智慧城市中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应在80%以上;2.1.5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指城市市民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交互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应在60%以上;2.2智慧化的交通管理;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管理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主要包括5个三级指标;2.2.1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指经常关注各类交通信息的市民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应在50%以上;2.2.2公交站牌电子化率;指电子公交站牌在城市所有公交站牌中的比例;智慧城市公交站牌电子化率应在80%以上;2.2.3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从率;本指标针对驾车出行的市民;指在驾车出行的市民中,服从交通诱导信息提示的比例;智慧城市驾车出行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务率应在50%以上;2.2.4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指安装停车诱导系统的停车场在城市所有停车场中的比例;智慧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应在80%以上;2.2.5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指各类交通信息传感终端在城市次干道级以上道路中的安装率;智慧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应在100%;2.3智慧化的医疗体系;指市民可切实享受到的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2.3.1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市民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应达到100%;2.3.2电子病历使用率;指城市内使用电子病历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的医院电子病历使用比例应达到100%;2.3.3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指城市内实现医疗资源及信息共享的医院占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应在90%以上;2.4智慧化的环保网络;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对环境主要是大气、水源等进行实施监测、预警,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2.4.1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气和水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的比例;智慧城市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应达100%;2.4.2重点污染源监控水平;对城市内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化监控比例;智慧城市重点污染源监控比例应达到100%;2.4.3碳排放指标;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智慧城市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以上;2.5智慧化的能源管理;指城市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是体现城市绿色低碳的重要指标;包括5个三级指标;2.5.1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指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的比例;智慧城市的智能表具安装率应在50%以上;2.5.2企业智能化能源管理比例;指企业中应用各类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平衡能源消耗的比例;智慧城市企业智慧化能源管理比例应达70%以上;2.5.3道路路灯智能化管理比例;指城市次干道级以上道路的路灯中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比例;智慧城市道路路灯智能化管理比例应在90%以上;2.5.4新能源汽车比例;指新能源汽车在城市所有机动车辆中所占比重;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比重应达10%以上;2.5.5建筑物数字化节能比例;指城市乙级以上办公楼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比例;智慧城市建筑物数字化节能应达30%以上;2.6智慧化的城市安全;包括城市应急联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控犯罪等领域;主要包括5个三级指标;2.6.1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指可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在主要食品药品种类中覆盖比例;智慧城市的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2.6.2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指一年内对城市遭遇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雨、台风等及时发布预警的比例;智慧城市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应在90%以上;2.6.3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指城市管理各个领域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建设水平;智慧城市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建设率应达100%;2.6.4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指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城市区域在总区域中的比例;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应在99%以上;2.6.5危化品运输监控水平;指对各类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比例;智慧城市危化品运输监控比例应达100%;2.6.6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跟踪;指对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详细身份信息的采集和跟踪;智慧城市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库应覆盖99%以上的城市内人员;2.7智慧化的教育体系;指市民获得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便捷、精准程度,以及教育设施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2.7.1城市教育支出水平;指用于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投入;智慧城市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应达5%;2.7.2家校信息化互动率;指各类中小学中,通过各类信息化技术,实现家校互动的比例;智慧城市家校信息化互动率应在90%以上;2.7.3网络教学比例;指城市中各类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网络教育的比例;智慧城市网络教学比例应在50%以上;2.8智慧化的社区管理;指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社区以居委为单位管理中的居民管理、信息推送、养老服务等提供便捷;主要包括4个三级指标;2.8.1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拥有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的社区在所有社区中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的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应在99%以上;2.8.2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指社区管理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向社区居民主动推动各类服务信息占信息总量的平均比例;智慧城市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应在95%以上;2.8.3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指对社区实际提供的养老监护占需要监护的老人的比例;智慧城市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应在90%以上;2.8.4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指城市内具有独立物业的居民小区中安全监控类传感器的安装率;智慧城市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应达95%以上;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主要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催生衍化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3.1产业发展水平;指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实力;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3.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主要用于衡量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应在10%以上;3.1.2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主要用于衡量区域经济运行的电子化程度包括以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采用电子商务手段销售的相关生产和服务型企业;智慧城市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应在30%以上;3.1.3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在10%以上;3.2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指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4个三级指标;3.2.1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指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水平;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指数应在85以上;3.2.2企业网站建站率;指拥有网站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企业网站建站率应在90%以上;3.2.3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主要指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等过程中是否具有电子商务行为;智慧城市的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应在95%以上;3.2.4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使用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比例;智慧城市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应在95%以上;4、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市民生活的幸福程度等;主要包括4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4.1市民收入水平;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富裕程度;包括1个三级指标;4.1.1人均可支配收入;智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或超过中等以上发展国家水平50000元人民币;4.2市民文化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以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在市民中的普及度;包括2个三级指标;4.2.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主要用于衡量城市居民文化水平,是反映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智慧城市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应在30%以上;4.2.2城市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对基本科学科普知识的了解程度;智慧城市的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应在20%以上;4.3市民信息化宣传培训水平;主要指市民接受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宣传培训的水平;包括1个三级指标;4.3.1每年相关宣传培训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这是保障城市居民不断更新信息化知识、提升对智慧设施和系统认知及使用程度的重要指标;智慧城市的年宣传培训人员占总人口比例应在8%以上;4.4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指通过应用各种智慧化的应用系统、技术和产品,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包括3个三级指标;4.4.1市民上网率;指经常上网的市民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上网率应在60%以上;4.4.2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指移动终端用户中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比例;智慧城市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应在70%以上;4.4.3家庭网购比例;指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家庭的比例;智慧城市家庭网购比例应在60%以上;5、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主要以市民主观感知性的指标为主,采取抽样调研的形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和衡量采用主观打分的方式,非常满意为10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主要包括2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5.3生活的便捷感;指市民在出行、就医、教育等各方面办事的便捷程度;包含5个三级指标;5.3.1网络资费满意度;用户对缴纳的网络资费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网络资费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3.2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主要指市民日常出行过程中对交通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智慧城市市民对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的满意程度应在8分以上;5.3.3城市就医方便程度;主要指市民在就医过程中,对时间花费、医院态度、医疗手段和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市民对就医方便程度的主观感受应在8分以上;5.3.4政府服务的便捷程度;指市民在办理和政府管理和服务相关事项时的便捷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政府服务便捷度的感知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3.5获取教育资源的便捷程度;指市民在就学、再教育等方面的便捷感知程度;智慧城市市民对便捷获取教育资源的感知度应在8分以上;5.4生活的安全感;主要指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防控犯罪安全等方面安全满意度;包括4个三级指标;5.4.1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程度应在8分以上;5.4.2环境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监控、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等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环境安全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4.3交通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交通安全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轨道航空交通安全等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交通安全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4.4防控犯罪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的犯罪行为发生率以及相应的监控、预警和处理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防控犯罪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5.4.5三、备注1、本“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均所对应的时间期限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指标体系”将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2、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特指城市化区域,一般行政区划中乡镇不包含在内;3、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市民一般指城市常住人口;附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类及参考值附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类及参考值注:阴影类指标为核心指标,其余为一般指标。

基于AHP的社区信息化水平评价

基于AHP的社区信息化水平评价
区汇聚 , 最后才能形 成一个完整 的流程 , 使居 民享受并参 与
标的加分值或 扣分值 , 逐层综 合 , 到对 既定 目标 的评估。 得 这里我们根据基于电子政务社会效用评估体系思想 , 按照从 基础到应用的思路建立 了一套社 区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 其
为三级指标体系 , 如表 1 所示。 2 1 评估总目标 U 对社 区信 息化 的实 际建设情况评 . 估, 是对社 区信息化全面工作 的整体综合评估。 因此, 把确定 社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作 为评估的总 目标 【。 ,
对社 区信息化评估指标体 系的研究可以为社 区信息化建设提供科 学的衡量依据。提 出了一套社 区信息化
评估指标体 系。 分别根据层 次分析法原理研 究了各个评价指标对于社 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 同影 响程 度, 并在 东西 部典 型地 区进行 实证研 究。研 究结果表明, 东西部地 区的社 区信 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差异 , 而为西部地 区的社 区 从
到企业 和政府提供的便利 和服务。因此 , 一方面 , 社区信息
化建设能够加强社区管理 和服务工作 , 是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的现实选择 , 同时, 是切实履行政 府向“ 也 服务 型” 职能的转
型, 贯彻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
当前j 京、 E 上海 、 深圳 、 广州 、 杭州 、 武汉等城市相继推进
应用 、 社区信息化环境 和社 区信息化公众评 价等。 因此 , 这里 我们把这 四项确定为一级评估指标 。 2 3 二级指标 . 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社区 信息化的实际情况 , 把一级指标进行细分 , 成 l 形 7个二级评
性地构建了一套社 区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 并分别在取 杭州
社区信息化建设 , 他城市也积极摸索。由于各地区信息化 其

社区信息化建设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

社区信息化建设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 — 9 5 2 1 1 — 0 1 0 0 2 16 (00) 09 ~ 4 1
0 引 言
社 区是社会的细胞 , 是城市 的基本 单元 。建设 信
建设 提供了 良好 的发展契机 。然而 , 由于起步晚 、 经济 技术基 础薄弱 等不利 因素 , 国的社 区信息化 建设仍 我 处于不成熟阶段 , 犹如摸 着石头 过河 , 在探 索 中前进 。 社区作 为直接 与社会公众接触最为紧密的基层行政组
“I CC中国信息化社 区项 目” 的启 动更 是为社 区信 息化
收 稿 日期 :00 0 — 4 21—6 0 修 回 日期 :0 0 0 — 0 2 1—7 3
基金项 目: 湖南省软科学项 目“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社区服务信息 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 编号 :0 9 K 0 8 。 ( 20 Z 3 7 ) 作者简介 : 邹 凯 (9 5 ), , 16 一 男 博士, 教授 , 副院 长, 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 与工程 、 信息管理 ; 刘 利 (9 8 ) 女 , 士研究生 , 18 一 , 硕 研究方向为信息 经济与竞争情报 : 马葛生( 97 ) 男 , 18 一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与竞争情报。
建设的 内容主要 包括社 区政务信 息化 、 区管理 信息 社
公众作为评价的主体。“ I C C中国信息化社区项 目” 将
“ 为百姓提高生活品质” 为核心理念 , 新公共管理 作 从
思想的角度来看 , 区信息 化建设 的顾客 即是社 区公 社 众 ,顾 客满意 ” “ 即是社 区信息 化建设 的 目标 。因此 。
息化社区 , 使信息技 术成 为人们 生 活水平提 高 的重 要 动力 , 是我 国信息化 建设 的重要 内容。有学 者将 电子 政务 、 电子商务 以及社 区信息化 比做三架马车 , 分别 体

我国城乡社区信息化策略研究

我国城乡社区信息化策略研究

表 1社 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 层 准则层 1 准则 层 2 评 价 内 容
信息化 宣传( 1 A) 生活信息化 基 本 构 建 程度( A1 数字化生活设施构建(2 A) 政府信息化的资讯 的知 晓率(3 a1
是否经常利用信息化进行宣传类的活动, 普及社 区信息化知识 电子 图书馆等社区信息化设施 的建立及有效利用 社 区居 民对政府信息化实施 工程的知 晓程度
的重点发展领域 , 信息化社 区的普及 意味 着信息技 术的应 用将渗透到社 区的每 一个家庭 。本文运 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典型城市社
区和 农 村 社 区信 息 化进 行 了综 合 评 价 , 结 果做 了简要 分 析 。 对
我 国 社 区 信 息 化 建设 综 合 测 评 指 标 体 系的 构 建 社 区信息化是一个多层 次 、 目标 决策的过程 , 多 社区信息化评价指 标是指用来反映和概括社 区信 息化水平 的概念和具体指标。所以在构 建指标体系时 , 要在系统全面 的基础上遵循科 学性 、 范性 、 规 动态性 、 可 行性等基本原则 ,使社 区信 息化评 价指标 体系有较强的科学 性和指导 性。根据我国社区信 息化 的实际情况 , 构建如下 “ 区信息化评价指标 社 体系”( 如表 1来评价社 区信息化的绩效。 ) 二 、 区信 息化 的 评 价 社 1 收集评价指标 的准确数据 、
沟通手段 信息化(4 a)
社 区道 路 监 控 设备 ( 1 B)

社 区居 民是否利用现代信息化 手段进行沟通
社 区 内外 的 重 要 部 位 是 否 有 电子 眼 等监 控 设 备
区 信

安全保障 信息化
Hale Waihona Puke () B 家庭报警联 防网络(2 B)

(完整版)信息化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完整版)信息化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信息化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绩效评价所关注的信息化项目是指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利用财政资金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技术信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项目。

主要包括:1.基础信息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性项目; 2.跨部门应用项目;3.关切民生,直接面向市民和企业服务的重要项目; 4.围绕政府中心任务的配套项目; 5.各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而研发供内部使用的信息平台等。

根据近年工作中总结的相关资料,我们精选了以下4个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供参考。

由于信息化项目的专业性较强,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1.1 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项目的建设内容及作用为:1、建立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及相应系统,为政府各部门的审批业务提供平台支撑。

2、规范流程和数据格式,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审批服务的集成,统一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的业务系统。

3、中心扩面,完善网络、主机、存储、软件、内外网站、信息资源库、信息安全等。

4、完善门户网站建设,协同政府门户网站建立网上办事系统,实现办事项目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5、开展“中心”与区县系统对接的试点,并进行全市推广。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评价内容评分标准指标分值业务指标80 目标设定情况6目标的明确性项目建设目标包含的建设内容是否明确,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建议书的建设内容与实际招投标的建设内容是否一致。

每期的建设内容一致得满分,不一致得0分,3期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本项指标的最终得分。

3目标的合理性项目的设立是否有相关的政策、文件支持。

符合当年政府投资信息化导向目录的得满分,不符合得0分,3期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本项指标的最终得分。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关于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关于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关于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24•【字号】苏政办发[2008]109号•【施行日期】2008.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关于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8〕10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省通信管理局制定的《关于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月二十四日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省通信管理局2008年10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省政府关于加强社区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84号),发挥信息化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社区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加快社区管理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

到“十一五”末,全省基本形成高效有序的社区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规范的社区信息采集、共享、维护机制,社区信息化覆盖所有市和80%的县(市、区),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方便快捷、惠及全民”的社区信息化工作格局。

二、主要任务(一)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

提倡以县(市、区)为单元,统筹规划社区信息网络,统一建设社区服务和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统一建立各类信息服务渠道,实行县(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信息化管理联网,为实现政府各部门业务“一线接入、集约管理”,社区事务“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采集“一次产生、多方使用”打下基础。

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一组指标体系。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旨在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对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平台等一系列设施。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电信网络覆盖率、宽带接入速度、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电子政务平台的覆盖面等。

1.电信网络覆盖率:衡量城市电信网络的普及程度,可以采用人口覆盖率和地理覆盖率两个指标。

3.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评估城市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包括数据中心数量、机架容量、供电和供冷能力等。

4.电子政务平台的覆盖面:考察城市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程度和覆盖范围,包括行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

二、信息资源管理指标信息资源管理是城市信息化的核心,包括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存储、共享和开放利用等环节。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放程度等。

1.信息资源的数量:评估城市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包括政府数据、企事业单位数据、社会组织数据等。

2.信息资源的质量:考察城市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包括数据的时效性、可靠性等。

3.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评估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程度,包括开放数据平台的建设、数据开放政策等。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标信息化应用是城市信息化的关键,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系统。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行业应用覆盖率、应用成效和推广应用情况等。

1.行业应用覆盖率:考察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应用覆盖情况,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行业。

2.应用成效:评估信息化应用的成效和效益,包括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

3.推广应用情况:考察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和推广情况,包括应用系统的数量、使用率等。

四、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指标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是城市信息化的保证,涉及人才培养机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新型智慧城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智慧城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探讨研究Research新型智慧城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〇撰文I郭周祥自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加上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靈,截至2020年4月,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超过700个,年度总投资 规模近2000亿元。

为了引导各地有序推进新型智 慧城市建设,落实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 议部署,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 联合制定/《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 )» ,并对各类地级市和有代表性的县、县级市幵展通 用性评价,其评价结果成为衡量我国新型智慧城 市建设水平的权威性标尺。

然而,此套评价体系是从惠民服务、精准治 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市民体验等维度对全国新型智慧城市 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性评估,无法针对新型智慧 城市具体建设项目成效进行考核,对于建设工程 的巨额投入也没有清晰的反馈。

因此,新型智慧 城市顶层设计之初就应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预判,设定约束 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达 到预期效果。

国内外对新型智慧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在新型智慧城市研究中,各国、各省市或各 机构以及科研人员对新型智慧城市评价的出发点不 同,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各有不同。

国外评价指标I B M公司将城市描述为一个由组织、商业、政务、交通、通信、水和能源七大因素组成的系 统,这些系统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决定了一个城市 如何运作及如何实现0身目标以获得城市发展的 成功。

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由城 市服务、市民、商业、交通、通信、能源、供水7 个系统构成,在这七大系统之下,还分别建立了4 个二级指标以进一步评估。

I B M智慧城市评估标 准侧重于建设水平与最佳标准的评估,所设置的指 标都是客观性指标。

欧盟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 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 域的作用。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附件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指标说明基本指标惠民保障组织保障建立领导负责制评价试点城市在信息惠民工程中“一把手”领导发挥的组织协调作用。

如,市委书记或市长牵头实际协调解决的难题等。

信息惠民工作组评价试点城市在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中工作组的组织情况、工作机制及运行成效。

如,城市相关委办局相关领导作为工作组成员、建立跨部门的协商决策机制等。

组织架构创新评价试点城市是否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组织架构创新,在调动各方积极性和解决部门协作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效。

工作机制试点城市专家组评价试点城市专家组工作情况,及其在推进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工程中所发挥的实际支撑成效。

细化工程实施方案评价试点城市按照创建工作方案要点,落实并细化创建实施方案的情况。

如,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工作计划、细化创建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工程推进机制评价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工程的推进和考核机制。

如,纳入政府“为民十件实事”等市政府年度重点工程、纳入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实施进展及成效等。

1政策环境信息共享与数据开放政策评价试点城市在信息共享与数据开放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和落实情况。

行政审批及管理流程优化政策评价试点城市结合信息惠民工程,优化行政审批和业务管理流程,形成长效政策与机制情况。

省级部门政策支撑情况评价试点城市所属省级管理部门推进信息惠民工程的相关政策情况。

如,省级信息惠民总体规划、总结试点城市成功经验及推广等。

资金保障信息惠民资金保障评价试点城市在信息惠民工程实施中的资金保障能力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水平。

如,创新资金投入模式、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

安全保障信息网络与系统安全保障评价试点城市在信息网络与系统安全方面的保障措施。

如,技术保障、安全管理机制等。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评价试点城市在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

如,制定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办法、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实施方案等。

信息安全事件评价试点城市在试点期间信息惠民领域的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区或街道填写
具有一类信息服务得
0.2,五项及以上得1 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 具有社区文化信息服务功能 社区公益性文化、教 (C17) 育培训和图书情报信 息服务等 社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的建 反映对社区居民健康 立比率(C18) 服务的情况 具有社区健康教育、心理咨 发布健康保健、疫情 询信息服务(C19) 预警、健康咨询信息 3 区或街道填写 具有得1 社区中建立电子档案 的居民人数/社区居民 总数×100%(需要进 行无量纲化处理) 具有得1
2
区或街道填写
全市社区电子安防监 控系统个数/全市社区 总面积(m2)(需要 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
区或街道填写
数据中心建在区 (县)得0.5,设在市 得1,无数据中心得0
3
区或街道填写
由全市统一规划得1, 建在区级得0.6,建在 街道得0.3,没有得0 建在市级得1,建在区 级得0.6,建在街道得 有反馈跟踪的得1
16
区或街道填写
具有一项管理功能得 0.1,对功能总数进行 加总
3
区或街道填写
具有得0.6,商务服务 平台上可进行网上交 易或网上订购的得1
社区服务(B7) [16]
社区居民能够从获取 街道有关部门和社区 服务中心有关部门所 具有就业服务、帮扶、救助 提供的劳动就业、社 服务等信息服务功能(C16) 会保障、社区救助、 法律援助和信访工作 等方面的信息
3
区或街道填写
1
区或街道填写
社区电子安防监控系统覆盖 安装电子安防监控系 率(C7) 统的社区所占比重 反映社区信息资源集 中管理情况,避免重 复投资,减低维护费 社区信息数据中心 社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 用;社区数据中心能 建设(B3)[3] (C8) 够满足社区数据的共 享、交换、存储和备 份功能,可以设立在 区(县级)、市。 反映为社区居民、企 门户网站(B4) 建有统一的街道或社区门户 业等服务得便捷性; [3] 网站(C9) 网站的建设应在市级 统一规划下建设 建有统一的便民服务呼叫中 反映社区呼叫服务的 心(C10) 统一性 对市民的呼叫服务有反馈跟 注重对服务效果的跟 踪(C11) 踪和反馈 呼叫服务(B5) [7] 社区服务单位包括社 对社区服务单位进行统一管 会服务和公共服务, 理(C12) 社会服务包括加盟企 业等
社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社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区、街道) 街道)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反映社区居民家庭应 用互联网的情况
权重
数据来源
测算方法
社区上网家庭数/社区 家庭总数(需要进行 无量纲化处理) 社区家庭手机保有量/ 百户(总户数) (需要 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联网街道数/街道总数 (需要进行无量纲化 处理) 联网社区数/社区总数 的百分比(需要进行 无量纲化处理) 建有多媒体公共服务 设施的社区数/社区总 数(需要进行无量纲 化处理) 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 台覆盖的社区家庭数 目/社区家庭总数(需 要进行无量纲化处 理)
3 2
区或街道填写 区或街道填写
2
区或街
进行统一管理的得1
道填写 街道建有办公自动化(OA) 反映街道的信息化办 系统(C13) 公情况 4 区或街道填写 评估对象是区或者 市:具有OA系统的街 道数/街道总数的百分 比(需要进行无量纲
社区管理(B6) [20]
社区信息化应 用(A2)[50]
基于统一的网络、统 一的数据库,具有人 建有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口管理、社会保障管 (C14) 理、党建管理、社区 文教、计生、环卫、 综合管理等功能 能够提供以社区居民 等为服务对象的商家 具有社区商务信息服务功能 、代办网点和志愿者 (C15) 所提供的及时的商品 和服务信息。
3
区或街道填写
3
区或街道填写
反映社区信息资源的 采集情况;社区人口 社区信息资源的采集(C20) 基础数据能够做到一 次采集,多系统使用 信息资源采集与开 发利用(B8)[4] 实现各业务部门共享 基础数据共享与交换(C21) 与交换
2
区或街道填写
能够做到人口基础数 据一次性采集的得1, 不能做到的得0 人口信息基础数据能 实现共享与交换得0.5 分,其他业务数据部 门共享与交换得1,没 有实现得0 有社区信息化建设工 作领导小组得1 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 技能的工作人员/工作 人员总数(该指标需 要做无量纲化处理) 实现考核得1 滚动编制规划的得1 区级财政当年投入/社 区信息化当年投资总 额(需要进行无量纲 化处理) 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 理,由横向比较后得
2
区或街道填写
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 反映社区信息化组织 组(C22) 保障情况 组织保障(B9) [6]
2
区或街道填写
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 反映社区工作人员信 工作人员比率(C23) 息化技能掌握情况 政府部门对社区信息化纳入 工作考核(C24) 滚动编制社区信息化规划 (C25)
2
区或街道填写
2 2
区或街道填写 区或街道填写
3
区或街道填写
1
区或街道填写
1
区或街道填写

宣贯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的 反映对社区信息化标 力度(C29) 准体系的执行程度
2
区或街道填写
便民服务网站点击 反映服务网站的实际 便民服务网站点击率(C30) 率(B14)[4] 使用情况 居民呼叫服务响应 反映居民利用呼叫中 居民呼叫服务响应率(C31) 社区信息化应 率(B15)[4] 心的受理情况 用效果(A4) 反映居民对社区信息 社区居民满意度 [15] 社区居民满意度(C32) 化应用效果的满意程 (B16)[4] 度 街道及社区工作人 反映工作人员对信息 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满意度 员满意度(B17) 化改善工作条件及提 (C33) [3] 高工作效率的满意程 注:括弧内容是指标的编码,中括号内容是指标的权重
4
网站统计
4
呼叫中心统计
4
调查统计
3
调查统计
执行标准数/全部标准 数(需要进行无量纲 化处理) 每月信息点击率/辖区 人数(需要进行无量 纲化处理) 每月呼叫中心响应次 数/辖区居民总数(需 要进行无量纲化处 满意人数/调查总人数 (需要进行无量纲化 处理) 满意人数/调查总人数 (需要进行无量纲化 处理)
社区家庭上网率(C1)
3
调查统计
网络基础设施 (B1)[11]
每百户家庭手机保有量 (C2)
反映社区移动终端的 使用情况
2
调查统计
街道与区(县)政府联网率 反映街道与区(县) (C3) 的联网情况 街道与社区联网率(C4) 反映社区与街道的联 网情况
3
区或街道填写
3
区或街道填写
社区信息化基 础设施(A1) [20] 信息应用设施 (B2)[6]
反映社区公共信息服 务终端的配置情况。 建有多媒体公共服务设施的 多媒体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比率(C5) 包括:电子大屏幕、 触摸屏查询台、信息 亭、电子阅览室等 反映综合信息平台延 伸到家庭的情况。依 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延伸 托数字电视等各种终 到家庭情况(C6) 端,提供与居民日常 生活相关的服务
反映领导对社区信息 化的重视程度 反映社区信息化建设 统筹规划(B10) [2] 总体规划和计划情况 社区信息化环 包括建设费用、运维 境(A3)[15] 社区信息化资金投 地方财政投入社区信息化投 费用、培训费用;社 资占信息化投资总额的比率 入量(B11)[3] 区共建单位投入并入 (C26) 财政投入社区信息化 信息系统年无故障天 系统的运行稳定性(C27) 数 是否出现安全事故, 社区信息化安全 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 (B12)[2] 社区信息化安全管理(C28) 中违反相关法规、数 据丢失,以及其他事 故,如数据失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