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四把火工艺
热处理四把火的定义
热处理四把火的定义
答:热处理四把火的定义是:
热处理的四把火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退火是将工件在炉内缓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随炉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通常在炉内进行。
退火的目的是降低硬度,切削加工性;降低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和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结构,消除结构缺陷。
正火是将加热后的工件从炉中取出,放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时,钢的晶粒可以在稍快的冷却中得到细化。
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强度,而且可以显著提高韧性,降低构件的开裂倾向。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临界点以上30-50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放入淬火剂中冷却。
淬火的目的是大幅度提高钢的刚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韧性,以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还可以通过淬火满足一些特殊钢材的铁磁性、耐腐蚀性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
回火是淬火后在较低温度下对零件进行加热和冷却。
回火通常用于降低或消除淬火零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改善其延展性或韧性。
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通过淬火和回火的配合,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
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
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是指控制温度、时间、气氛和冷却速率这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是影响热处理结果的关键因素,正确控制它们可以确保材料达到预期的机械性能和组织结构。
1. 温度:温度是影响材料性能和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材料的热处理温度不同,正确控制温度可以确保材料达到所需的硬度、韧性和强度。
2. 时间:时间是指材料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持续时间。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需要不同的时间。
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可能导致材料的性能和组织结构不符合要求。
3. 气氛:气氛是指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所处的气体环境。
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气氛来实现特定的热处理效果,例如氧化退火需要在含有氧气的气氛中进行。
4. 冷却速率:冷却速率是指材料从高温到室温的冷却速度。
不同材料对冷却速率的要求不同,正确控制冷却速率可以确保材料达到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控制这四个方面是热处理工艺中非常关键的,只有正确地控制好这四个方面,才能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
四种基本热处理
四种基本热处理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中,有四种基本的方法,被称为热处理的“四把火”。
这四种基本热处理方法分别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操作方法: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最后进行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 正火操作方法: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处理工序;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 淬火操作方法:将工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油或其他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
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应用要点:适用于含碳量大于0.3%的碳钢和合金钢;淬火会导致内应力增大,降低塑性和冲击韧度,因此需要进行回火。
4. 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适当温度,保温后,进行冷却。
目的: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调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获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学性能;稳定工件尺寸。
应用要点: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温度的回火,以获得合适的硬度和韧性;一般避免在230280度、不锈钢在400450度之间回火,以防产生回火脆性。
这四种基本热处理方法在金属材料的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具体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理想的性能。
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
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金属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按照其处理工艺可以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 或ACM 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3以上20-40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做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淬火: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将工件放入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目的和作用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回火:回火就是将经过碎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和作用(1)合理地调整力学性能,使工件满足使用要求;(2)稳定组织,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保证工件的尺寸、形状不变;(3)降低或消除淬火内应力,以减少工件的变形并防止开裂。
金属材料热处理中的“四把火”
金属材料热处理中的“四把火”来源:对钩网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目的是在不破坏金属材料形状的前提之下,通过改变材料表面化学成分或内部显微结构,从而提升材料某些方面的性能。
顾名思义,热处理是以温度控制为手段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环节。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冶炼技术被人类发明并得到普遍推广。
那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热处理工艺,以增加钢铁材料的硬度。
随着相关科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近年来,这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其中最常用的手段被称为“四把火”。
热处理工艺中的“四把火”,这是四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总称,依次分别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因为都带一个“火”字,所以合称“四把火”。
这“四把火”都与金属材料加热后的冷却处理有关,但因为冷却的方法和媒介不同而有所区别。
退火当金属加热到适宜温度以后,先保温达到足够的时间,保温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材料性质和工件的形状、尺寸来决定的,然后再进行缓慢冷却,这种方法称为退火。
经过退火处理的金属材料,硬度降低,切削加工性得到改善,残余应力被消除,在加工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形或出现裂纹。
正火正火,又称常化,其过程与退火类似,只是冷却时需将工件放置在空气中,或对其进行喷水、喷雾、吹风等手段辅助冷却。
对金属材料进行正火处理,也可以起到去除内应力和改善切削工艺的效果,只是得到的材料硬度更大、组织更细。
退火和正火通常都作为改善材料性能的预备热处理,但对一些要求不太高的材料,正火也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而使用。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以后,借助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作为介质,对金属进行快速冷却处理的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可以大大提高工件硬度,尤其是表面淬火技术,因工件氧化和脱碳量较少,常被应用在机床主轴和齿轮的加工制造当中。
但经过淬火后的金属材料通常脆性也会增加,需要及时进行下一步回火工序。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范围以内的某一合适温度,然后放置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环境内长时间保温,最后进行冷却。
金属热处理的四把火
四把火: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需要的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材料学-热处理工艺中的四把火.doc
材料学-热处理工艺中的四把火.doc热处理是一种改善材料性能的加工方法,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的关键部分是加热和冷却过程,这些过程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来实现。
为了实现最佳的热处理效果,需要掌握热处理中的“四把火”。
一把火: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热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
加热温度不仅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还影响到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晶体结构。
正确的加热温度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而错误的加热温度可能导致材料的不良效果。
在选择加热温度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化学成分、缺陷和热处理目标。
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缺陷会影响到材料的加热曲线,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过高的加热温度可能导致晶界和晶内析出物的破坏,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
加热时间是材料在加热过程中所处的时间。
加热时间是热处理工艺中另一个重要的参数。
正确的加热时间可以使材料达到目标温度,并有足够的时间达到平衡状态。
而错误的加热时间可能导致材料未达到预期的性能。
在选择加热时间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大小、形状和加热装置。
较大的材料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而不同的加热装置可能需要不同的加热时间。
三把火:冷却速率冷却速率决定着材料冷却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形成。
冷却速率的不同可以导致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变化。
有时,热处理后的材料可能需要再次热处理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的性能。
在选择冷却速率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类型、加热温度和热处理目标。
较快的冷却速率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较慢的冷却速率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
不同的加热方式会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性能和加工性能。
常见的加热方式包括炉温加热、电子束加热和火焰加热。
不同的加热方式对材料的影响不同,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热处理目标进行选择。
总之,热处理工艺中的“四把火”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它们可以提高热处理的效果,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热处理目标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大热处理工艺
四大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性质来改善其性能的技术。
在热处理工艺中,有四项主要的工艺,分别是退火、淬火、回火以及表面处理。
这四种热处理工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中。
1. 退火工艺
退火工艺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工艺。
此工艺可以减少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和提高硬度,改善材料的延展性和韧性,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适用于铸造、锻造和变形加工等多种材料加工领域。
退火的最佳温度和持续时间会因材料不同而异。
2. 淬火工艺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迅速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质的工艺。
此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部件、工具等。
淬火温度、冷却速度和时间会对最终的材料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3. 回火工艺
回火工艺是在淬火后,将已经变硬的材料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工艺。
此工艺可以减轻材料的脆性,并使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韧性,适用于制造各种高强度零部件,如弹簧、轴承、齿轮等。
回火的最佳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也会因材料不同而异。
4. 表面处理工艺
表面处理工艺是将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工艺,包括氮化、硬化、镀膜等多种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硬度、抗腐蚀性、耐磨性和抗疲劳性等,适用于制造各种高性能零部件和设备。
综上所述,四种热处理工艺在现代工业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不同材料和加工要求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因此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四把火(退火_正火_淬火_回火)
“四把火”是指冶金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四项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一、“第一把火”退火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钢铁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锻压加工性能;细化钢铁材料组织,均匀其化学成分;消除钢铁材料的内应力,防止其变形和开裂;为后续加工或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主要用于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的铸件、锻件、焊件及钢锭等。
根据钢铁材料的化学成分和退火目的的不同,退火通常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均匀化退火等。
(部分退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如图 01所示。
部分退火工艺曲线如图 02所示。
)图 01 部分退火工艺加热温度范围示意图图 02 部分退火工艺曲线示意图二、“第二把火”正火正火就是将工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保持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退火相比,一般加热温度比退火高;冷却速度比退火快,过冷度较大,因此正火后得到的组织比较细,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另外,正火与退火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的优点。
正火的目的与退火类同,不过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主要用于对于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正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对于低中碳结构钢,主要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过共析钢,为球化退火、淬火做组织准备。
三、“第三把火”淬火淬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材料,提高材料的强度或硬度,用于要求有较高强韧性的工模具和弹簧及要求高硬度的零件之中。
这里要注意,淬火后的工件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不同的钢种其淬火加热温度不同。
非合金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可由铁碳合金相图确定,如图 03所示。
图 03 非合金钢淬火加热的温度范围淬火加热时间包括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
热处理四火——精选推荐
热处理四火1退火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c,却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2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在空气中冷却.正火和退火目的基本相同,但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得到的组织结构较硬较细,强度较退火高.3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快速在水(油)中冷却.4回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再冷却的方法.是淬火的继续.淬火的钢必须经过回火.a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b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c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高温回火叫调质处理.处理后的钢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回火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的四把火
℃ ,目的是消除内
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 ℃ ,温 正火 度均匀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组织的热处理 工艺。 正火和完全退火的主要区别在于冷却速度的不同, 最终得到的珠光体的弥散度不同,从而导致性能上 的差异。 目的:消除切削加工后的硬化现象和去除内应力;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低碳钢工件的硬度,提 高切削加工性能;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硬化物, 为随后的热处理做准备。频率Hz工频 50
电流透入深 70 度mm
中频 高频 100-10000 100000500000 25-5 1-0.75
3.热处理炉: 热处理炉: 箱式电阻炉,井式电阻炉,盐浴炉等。
箱式炉:无装出料装置,用于小批量零件的热处理。
井式炉:用于长杆件的热处理。
盐浴炉:采用盐类做传热介质,根据不同的工作温度, 可选用不同成分的盐或混合盐,盐炉分为低温、中温及 高温三类,其工作温度分别为150-550℃、550-1000℃、 1000-1350℃ 。高温盐浴炉用辐射高温计测温。加热快, 变形小,温度波动小。
1.铁碳相图: 是表述钢铁的内部组织与碳含量和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钢铁中的碳含量超过它在铁中的溶解度后,在不同条件下 将分别以Fe3C(渗碳体)或石墨两种形式存在,因而有两 种相图,一种是研究钢的,是Fe-Fe3C相图,另一种是研究 铸铁的,是Fe-C相图。 它是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
按纵坐标看,有三种基本的组织: • 奥氏体:硬度低,塑性较高,通常在对钢铁材料进行热变形 加工,如锻造,热轧等时,都应将其加热成奥氏体状态,所谓 “趁热打铁”正是这个意思 。 • 铁素体:塑性,韧性好,而强度,硬度低。 • 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用化 学分子式“Fe3C”表示,质硬而脆,耐腐蚀 。 快速冷却后的组织:马氏体 马氏体:碳含量过饱和的铁素体 ,强度和硬度高。含碳量 高的奥氏体快速冷却,使碳来不及析出,从而得到碳含量 过饱和的铁素体 ,即马氏体,这就是淬火的目的。
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
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金属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按照其处理工艺可以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 或ACM 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3以上20-40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做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淬火: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将工件放入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目的和作用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回火:回火就是将经过碎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形象比喻热处理的4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别再分不清楚
形象比喻热处理的4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别再分不清楚提到热处理就不得不提到工业四火它们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它们的区别退火就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的冷却到室温想一想你煮了碗面但是太烫了所以你要把它放一边让它冷一冷再吃退火就是这个道理正火就是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听起来只不过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生产周期短因为正火是这样降温的↓↓↓往往能更快吃到面也就是能更快的得到产品所以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如果说退火和正火是亲兄弟那淬火和回火就是不离不弃的好伙伴了淬火就是将金属加热到临界点以上这个时候金属内部的结构和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奥氏体化我们需要保温一定的时间来让金属进行这种变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得到介稳态马氏体组织或下贝氏体组织这个快速冷却的方法通常是这样的淬火后就得到了马氏体组织但是这个组织状态内部结构极其不平衡虽然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脆性也大因此淬火后的金属不会作为成品出厂毕竟厂家也不傻这种不能进行二次加工的比手机屏幕都脆的金属没人会要所以回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在金属被淬硬后将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让金属内组织能够均匀分配之后再冷却到室温就能得到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的成品这就是1+1>2的完美例子!说了上面那么多关于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区别也就差不多了所以其实“淬火”和“回火”可以让面也爽脆起来嘛~。
热处理工艺四把火
热处理工艺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俗称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
下图囊括了钢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1退火 annealing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
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
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重结晶退火应用于平衡加热和冷却时有固态相变(重结晶)发生的合金。
其退火温度为各该合金的相变温度区间以上或以内的某一温度。
加热和冷却都是缓慢的。
合金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为退火。
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
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
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第一回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
退火温度在Ac3以上(亚共析钢)使钢发生完全的重结晶者,称为完全退火,退火温度在Ac1与Ac3之间 (亚共析钢)或Ac1与Acm之间(过共析钢),使钢发生部分的重结晶者,称为不完全退火。
前者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轧件、焊件,以消除组织缺陷(如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
热处理四把火温度
热处理四把火温度
在热处理中,有四把火的概念,它们分别是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
以下是它们各自温度范围的简要介绍:
1. 正火:将钢板加热至一定温度(890-950℃),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其目的是去除钢板的内应力,并改善其韧性。
2. 退火:将钢板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根据钢板的尺寸厚度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
退火的温度根据不同的钢种和用途而不同,通常在600-900℃范围内。
3.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700-92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放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将钢板加热至一定温度(650-700℃),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稳定组织,提高钢的韧性和塑性,以及消除淬火过程中的内应力。
这四把火的温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热处理四把火
四把火: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空冷处理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炉冷处理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水冷或油冷处理回火:将淬火过的钢重新加热到一个温度冷却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需要的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
退火
•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退火 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1. 完全退火: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 却。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2. 球化退火: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 最后在空气中冷却。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 于高碳钢。
3. 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 间,随炉缓冷到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 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
正火
• 将钢件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 理工艺称为正火。
•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 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 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 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 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淬火
•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 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 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 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 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 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 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 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 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1.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 磨性.
2.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 3.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
热处理就一张图8句话,4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看完就懂了
热处理就一张图8句话,4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看完就懂了热处理是什么,包括什么,真要说的话,就是下面这张图:图解金属热处理如果再抽象一下的话,就是这面这几点:1 一分为二材料不同、设备不同、工艺参数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和质量也不同。
即使材料牌号、设备、工艺参数都相同,由于化学成分含量上下限、热处理温度上下限、保温时间上下限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和质量也会不同。
即使化学成分含量上下限、热处理温度上下限、保温时间上下限都相同,由于热处理前期的冷热加工的工艺、质量、组织等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和质量也同样会不同。
因此,出现问题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要一分为二。
2 两个图Fe-C相图和C曲线。
Fe-C相图C曲线Fe-C相图是跟钢铁打交道的必备知识,C曲线是钢加热后冷却的组织转变图,这两个图是热处理基础的基础。
只有把握住了这两个图,深入了解这两个图,才有可能干热处理,热处理才能够入门。
3 三个过程即加热、保温、冷却这三个过程。
这三个过程贯穿了所有的热处理工艺,这三个过程的好坏决定了最后热处理的质量好坏。
这三个过程理解透彻了,热处理就算入门了。
4 四把火即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这四把火是最常规的热处理,这四把火烧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处理水平。
如果这四把火烧得好,就是一个热处理技术员了。
5 五个组织即奥氏体、渗碳体、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
深刻理解了这五个组织的特点、组织形态、析出(形成)条件、性能等,热处理技术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
6 六大缺陷六大缺陷即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变形、开裂。
其中,在工作中最忌讳产生过烧和开裂缺陷,因为这两个缺陷是无法挽回的缺陷,其他四个也应该尽量避免,虽然能够弥补,但是明显增加了工作量和生产成本。
搞热处理的能够避免或者减轻这六大缺陷,就是一个合格的热处理工程师了。
7 七个相变(1)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P→A);(2)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A→P);(3)奥氏体转变为索氏体(A→S);(4)奥氏体转变为屈(托)氏体(A→T);(5)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A→M);(6)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A→B);(7)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M→回M)。
金属热处理系列——“四把火”
⑤球化退火⑥再结晶退火(中间退火)略
⑦去应力退火
钢的退火工艺种类颇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的退火,也称为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扩散退火等;
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以下的退火,也称低温退火。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和去氢退火等。
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连续冷却退火及等温退火等。
2.2钢的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至A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它是紧接淬火的下道热处理工序,同时决定了钢在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关系着工件的使用寿命,故是关键工序。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保证相应的组织转变,使工件尺寸和性能稳定;提高钢的热性和塑性,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获得硬度、强度、塑性或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低碳钢由于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加工时产生粘刀的现象,切削性能差,通过正火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性能,某些中碳结构钢零件可用正火代替调质,简化热处理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 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 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 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 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 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 钢铁显微组 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 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 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 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 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 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 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 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 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 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 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 0.6%以上,说明 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 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 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 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 为 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 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 )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 系列专利。
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 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
一个显著的进展是 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 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 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 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 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 热处理方法。
二金属热处理的工艺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 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 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 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 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 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需要的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或保温时间很短,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T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T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T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 10 C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激光热处理、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复合渗等。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
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三钢的分类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 2.11%。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
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
碳钢是由生铁冶炼获得的合金,除铁、碳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
碳钢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
因此,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合金钢。
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化学成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一) .按用途分类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1. 结构钢:(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
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
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2. 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
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3. 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
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二)•按化学成分分类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 );中碳钢(0.25% V含碳量V 0.6% );高碳钢(含碳量初.6% )。
合金钢: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
此外,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锰钛钢等。
(三) .按质量分类按钢材中有害杂质磷、硫的含量可分为普通钢(含磷量0.045%、含硫量0.055% ;或磷、硫含量均0.050% );优质钢(磷、硫含量含硫量0.030% )。
此外,还有按冶炼炉的种类,将钢分为平炉钢(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空气转炉钢(酸性转炉、碱性转炉、氧气顶吹转炉钢)与电炉钢。
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将钢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镇静钢(脱氧比较完全)及半镇静钢。
钢厂在给钢的产品命名时,往往将用途、成分、质量这三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
如将钢称为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等。
均0.040% );高级优质钢(含磷量切.035%、四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
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