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外营养
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肠内外营养支持
![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肠内外营养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db159a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8.png)
次数
2h
(12~72h)
配方乳或 全张人乳
每隔1次喂养增
加1ml至最大5ml 2h
每隔1次喂养增加 1ml至最大10ml
2h
(150ml/kg)
全张配方乳 或人乳
10~15ml
2h
20~28ml 2~3h
10~14天
对750g更长
7~10天
21
LBW儿的喂养 (二)
时间
首次喂养
以后喂养
最后喂养方案 达全量喂养时间
营养时间(d)
拔胃管时间(d)12.2±8.3
31±11.2 <0.05
住院天数(d) 28.3±14.9 41.7±19.8 >0.05
14
肠内喂养的条件
无明显腹胀 无腹膜炎体征 鼻胃管引流或呕吐物无胆汁 有肠蠕动存在证据 无胃肠道出血 无肠梗阻 患儿心血管、呼吸、血液等情况稳定
15
2. 静脉供给氨基酸 3. 应用外源性胰岛素
34
肠外营养的葡萄糖输注 (三)
■ ELBW儿葡萄糖输注方案
1. 开始6mg/kg.min,若能耐受 逐渐增加至10~12mg/kg.min 若发生高血糖,减少GS输注速率
2. GS输注速率<3~4mg/kg.min,开始 应用胰岛素
3. 胰岛素剂量:0.5~1mU/kg.min, 维持血糖水平80~120mg/dl
(g/dl)
脂肪 1.63±0.23 3.68±0.4
(g/dl)
乳糖 5.96±0.2 6.49±0.21
(g/dl)
能量 51.4±2.4 65.6 ±4.3 (kcal/dl)
19
早产母乳营养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二)
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
![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25a78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e.png)
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
哎呀呀,新手爸妈们看过来呀!今天咱就来讲讲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这个超重要的事儿。
你们想想,那小小的宝贝刚出生,身体还那么脆弱,要是营养没跟上,
咱得多心疼啊!就好比盖房子,得有稳固的根基才行嘛。
比如说,咱宝宝体重太轻了,那可不得了!这时候就得靠肠外营养来帮
忙啦。
其实这计算方法不难理解,就好像我们每天要计划怎么吃饭一样。
咱举个例子哈,要是宝宝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氨基酸,咱就根据宝宝的体重、日龄这些来算算需要多少量。
然后再像调美味酱料一样,把各种营养成分合理搭配起来。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弄弄就行的哦,得精心计算!
很多新手爸妈可能一开始会手忙脚乱的,哎呀,别慌!慢慢学嘛。
你看,宝宝每天都在努力长大,咱也得跟上呀!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一步一步来。
不懂就问医生,医生们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呀!他们会耐心教我们的。
而且哦,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有各种工具可以帮忙计算呢,多方便呀!咱可不能被这些小困难给难住咯,要勇敢面对,为了宝宝的健康加油呀!
总结一下哈,新生儿肠外营养简便计算方法真的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
好掌握,用心对待宝宝的营养问题。
让我们的宝宝都能茁壮成长!。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70b9976ec3a87c24028c4ff.png)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摘要】2020年2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发表了新生儿肠外营养最新指南,对新生儿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开始及停止时机、营养物质的标准化配比及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临床推荐意见。
本文通过解读该指南,并与国内相关指南进行对比,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肠外营养时提供参考。
肠外营养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领域,新生儿营养不足会对其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于2020年2月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1](以下简称NICE指南),为新生儿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其中部分推荐意见因缺乏循证证据,由NICE 相关领域的专家讨论得出共识。
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同时与2013版《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以下简称国内指南)进行对比,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新生儿肠外营养适应症及时机(一)适应证推荐意见:(1)胎龄<31周早产儿;(2)胎龄≥31周早产儿生后72 h内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喂养;(3)早产儿或足月儿因先天性消化道疾病、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喂养;(4)早产儿肠内喂养停止且48 h内不能恢复,或已停止肠内营养超过24 h且在24 h内不能恢复肠内营养;(5)足月儿肠内喂养停止且72 h内不能恢复,或已停止肠内营养超过48 h且在48 h内不能恢复肠内营养。
推荐说明:目前认为,胎龄<31周早产儿生后无肠外营养支持存在显著短期及长期营养缺乏的风险。
胎龄≥31周早产儿出现远期神经发育问题的风险较高,较好的早期营养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国内外对比与推荐:国内指南提出早产儿应进行肠外营养,而NICE指南对早产儿胎龄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足月儿肠外营养指征进行了推荐,更便于临床参考。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fe6956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4.png)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2.5g:100 kcal
新生儿肠外营养是一种在新生儿无法耐受肠道喂养时,通过静脉输注来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适应症包括不能经胃肠喂养、极低体重儿喂养困难、消化道畸形手术前后、顽固性腹泻和频繁呼吸困难等。
禁忌症包括败血症、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
在输注肠外营养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液量由少到多,浓度由淡到浓。
品种应选择单独静脉通道,持续时间应在16-18小时之间,不应超过24小时。
输入方式应使用全合一制剂
输液泵静脉输入,输入途径应为PICC周围静脉。
具体剂量方面,出生后2小时内应开始给予氨基酸,起始剂量为1.5g/kg/d,逐步增加到最大3.8-4.0g/kg/d。
生后24小
时内应给予脂肪乳剂,起始剂量为1.0g/kg/d,逐步增加到3-
4g/kg/d。
葡萄糖的起始剂量为4mg/kg/min,血糖正常情况下
每天增加1-2mg/kg/min。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不同,应根据表格进行调整。
在肠内喂养量超过总摄入量90%前,不应停止PN。
需要注意的是,肠外营养在严重感染、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情况下是禁忌的。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a839731c3968011ca3009133.png)
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可导致患者寒战、四肢厥 冷,局部刺激可引起血管痉挛和局部疼痛,严重的 可导致静脉炎。
低温输液使感冒、心脏病、高血压等病情加 重,一般规定TPN液配完后于4℃保存,输注前提前 1h从冰箱取出或现配现用,24h内输完。
TPN期间液体量、热卡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正常小儿液体需要量:100~150ml/kg.d 或1500~1700ml/m2.d,注意渗透压和肾脏溶质负荷
460.2和110为完全经肠道喂养推荐达到的热卡值, 292.9和70为完全经肠外营养推荐达到的热卡值。
双重能量供应:葡萄糖、脂肪乳
一般要求脂肪乳的供能比例不超过40%,
葡萄糖与脂肪乳的供能比为2:1可获得最佳的氮平衡且不 影响肝功能。
与高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低热量肠外营养能明显降低应 激后患者的氧耗,减轻炎症反应,治疗费用也要低些。 因此,胃肠外营养液中营养素如葡萄糖、脂肪、氨基酸 的比例和用量应降到最低维持水平,可产生较好疗效。 研究表明,热氮比保持在200kCal:1g左右,可使原先受 损的肝脏迅速恢复。
❖ 三大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为蛋白质15%,脂肪35%,碳 水化合物50%。
❖ TPN每日90cal/kg,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 kc对降低补充 营养物质和热卡,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应激期合成代谢明显受抑制,机体对营养液的输入 不应答,过度的营养支持不可能扭转和防止分解代 谢,却加重机体负担,使脏器功能受损.增加并发症 及死亡率。
手术后以及不显性失水减少(使用头罩、面罩吸氧,密闭式暖箱, 机械通气,环境湿度高等)则需减少液体量。
✓ 早产儿细胞外液所占比例大,肾功能欠佳,输液过多可使动脉导管 开放。
✓ 一般认为高湿度时补液量60~80ml/kg.d,中等湿度时补液量80~ 100ml/kg.d;低湿度时补液量100~150ml/kg.d。
新生儿肠外营养
![新生儿肠外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e01682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d.png)
输注护理
01
02
03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新生儿输注部位 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漏 等情况,以及导管是否通 畅。
严格消毒
在输注前后对输注部位和 导管进行严格消毒,防止 感染。
保持清洁
保持新生儿皮肤和衣物清 洁,避免污染输注部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定期检查并消毒输注设备 和导管,防止感染。
预防静脉炎
选择适当的输注部位,避 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及时处理渗漏
如发现渗漏,应立即停止 输注,重新选择输注部位, 并对渗漏部位进行适当的 处理。
04
新生儿肠外营养的监测与评 估
监测内容
体重变化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重,以评 估其生长状况和营养摄入是否
充足。
血糖水平
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以预 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营养指标
评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 标,反映新生儿的营养状况。
调整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肠外营养配方
01
根据体重、血糖、电解质等监测结果,调整氨基酸、脂肪乳、
葡萄糖等营养成分的用量和比例。
定期评估喂养效果
02
根据评估指标,定期评估肠外营养喂养效果,及时调整喂养方
案。
预防并发症
03
加强新生儿护理,预防与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血
加强肠外营养的管理和监测
为了降低肠外营养的并发症风险,未来将加强肠外营养的管理和监 测,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肠外营养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免疫系统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未来将深入研究肠外营养对新生儿免疫 系统的影响,为优化肠外营养提供依据。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45例临床运用及分析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45例临床运用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86662b482fb4daa58d4be0.png)
或感 觉 性神 经 障碍 等闭 。 1223脂 肪乳 建 议 使 用 脂肪 乳 中长链 混 合 型 脂肪 乳 , 产 ... 早
儿对 脂肪 乳 的耐 受 能力 比足 月儿 差 , 05g( gd 开始 . 从 . /k ・ ) 每 l E递 增 05 1 ( g d , 大量 达 3g( g d , .~ . k ・ ) 最 0 /k ・ ) 生后 2 4h开
医护论 坛
21 1 第 8 第3 0年1 1 3 1 月 卷 期
新 生儿 胃肠外营养 4 例 临床运用及分析 5
王 艳
云 南省 玉 溪市妇 的 : 析 胃肠 外 营养 在 新生 儿 中的 临床 应用 及 其合 并 症 的探 讨 。方 法 : 2 0 摘 分 对 0 6年 7月~ 0 0年 1 本 院 21 0月 新 生儿 病 房 的 4 5例 接受 胃肠 外 营养 的新 生儿 进行 临 床观 察分 析 。结 果 :5例 运用 静 脉 营养 (N) 患儿 3 4 P 的 5例 体 重 不 同程 度 增加 , 5例体 重不 变 , 体 重减 轻 , 例 死 于原发 病 , 例 死 于 P 3例 1 1 N并 发症 。结 论 : 严格 掌 握 胃肠外 营养 的适 应证 和 禁 忌证 , 密 监测 , 严 早期 发现 合 并症 并及 时治 疗 , 静 脉营 养 ( P 和部 分静 脉 营养 ( P 仍 是重 症 患儿 的 重 全 T N) P N)
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1 0- 0 从 6  ̄ k ・ i T始 , 月儿 从 68  ̄k ・i) 01 0 0 - 5 g (gmn P 足 m )  ̄ (gm n m
开 始 , 监 测 血 糖 , 糖 > 并 血 8mmoL常 伴 有 糖 尿 , 减 速 至 / 并
新生儿肠外及肠内营养
![新生儿肠外及肠内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1a7f542b16fc700abb68fc6a.png)
1. 周围静脉
由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输入的方法,适合短 期(<2周)应用。
优点: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缺点:不 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 注意:葡萄糖浓度≤12.5% 。
2.中心静脉
(1) 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 (2) 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上
(2) 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置管进入上、下腔静脉
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液体,葡萄糖 浓度可达25%;
缺点:易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 血栓等;注意:①导管需专人管理;②不允许 经导管抽血或推注药物;③严格无菌操作,每 24h~48h更换导管穿刺点的辅料。
(3) 脐静脉插管
五、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肠外营养液基本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 水。
1、液体量
因个体而异,需根据不同临床条件(光疗、暖 箱、呼吸机、心肺功能、各种监测结果等)调 整。总液体在20~24h内均匀输入,建议应用 输液泵进行输注 。
2 、热量
优点:操作简单,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 缺点:插管过深易造成心律失常,引起门静
脉系统产生压力增高,影响血流,导致肠管缺 血及坏死可能;注意:①插管需由经培训的有 经验的医生进行,置管后需摄片定位;②置管 时间不超过10天。
四、输注方式
1、 多瓶输液 2、 全合一(All-in-One)
6 、电解质
应每天供给,推荐需要量见下表。
电解质(mmol/kg.d) 钠 钾 钙 磷 镁
早产儿
2~3 1~2 0.6~0.8 1.0~1.2 0.3~0.4
足月儿
2~3 1~2 0.5~0.6 1.2~1.3 0.4~0.5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3e2c98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5.png)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液体需要量
▪ 正常生理需要量的估计可按能量需要计算,一般按每代 谢100kcal能量需水100~150ml。
·小早产儿生后10d内基本无体重增长,生理需要量按尿
量、(大便丢失)加不显性失水计算。
·早产儿生后3d内尿量1~3ml/kg.h,4d后4~5ml/kg.h (新
生儿尿量50~100ml/kg.d,2.5~4ml/kg.h),生理需要所指 尿量应按小儿实际排出的尿量计。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热卡的需要
▪ 足月儿生后第1周约60~80kcal/kg.d,第2周约 80~100kcal/kg.d,第3周以后约100~120kcal/kg.d, 其中基础代谢所需热量约50kcal/kg.d。
▪ 早产儿所需总热量相对要高些,约120~150kcal/kg.d。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热卡的需要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 长期静脉营养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 和维生素K缺乏,应注意补充。 ●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N(Soluvita-N),用量 1ml/kg.d (含B1、B2、B6、B12、C、烟酸、叶 酸、泛酸和生物素共9种) 。 ●脂溶性维生素—维他利匹特(Vitalipid-infant), 亦可用氨基酸或生理盐水稀释或不稀释缓慢在 18~24h内输注,用量3~4ml/kg.d,最大不超过 10ml/d(含A、D、E、K四种)。
▪ 用周围静脉输液时,葡萄糖浓度不能超过12.5%,应 监测血糖。
▪ 静脉营养配合胃肠道喂养(PPN),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 促进胃肠功能及代谢的成熟。适用于大部分需要胃肠外 营养的新生儿、早产儿。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禁忌证
▪ 严重败血症,NEC等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等使病情稳定 后再用。
早产儿肠道外营养(1)
![早产儿肠道外营养(1)](https://img.taocdn.com/s3/m/b89c1cac58fb770bf68a555f.png)
微量元素
• 水溶维生素 0.1瓶/kg.d • 脂溶维生素0.2瓶/kg.d • 钠 早产4-5mmol/kg.d足月1-2mmol/kg.d (1mmol约
为6.6ml),早产多为1/8-1/10张,足月1/5张。 • 钾 1-2mmol/kg.d(15%1ml约2mmol) • 钙 2-4ml/kg.d • 磷 1/3或1/5钙量,钙磷同补。 • 静脉营养超过2周或甘油三酯升高,给予左卡尼丁
• 健康不伴糖尿>12mmol/L
• 如果血糖<15mmol/L,患儿临床稳定,接下来 12小时可以维持目前处理
• 二:识别可能的病因(感染、应激、输糖过多)
•
防止高血糖并发症(脱水、电解质紊乱
等)
氨基酸
• 初始剂量 >1.5g/kg.d,(0.5g/kg.d)每日增 加1g/kg.d(0.5-1g/kg.d),最终剂量 3.5g/kg.d,生后2小时即可开始输注氨基酸 (最新指南)
并发症
• 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 2.代谢紊乱:低/高血糖、高甘油三酯、代
谢性骨病 • 3.肝损伤、胆汁淤积
胎儿宫内生长曲线
• 头围 0.5-1.0cm/周 • 身长 0.8-1.1cm/周 • 体重 10-20g/d
新生儿每日液体需要量
出生时体 重
第1天
<750g 100-150
• 液体摄入过多增加PDA、NEC、BPD、IVH的 危险。
新生儿能量需求
• 国内TPN足量
• 液体量 150ml/kg.d
• 热卡 100卡/kg.d( 糖 15gkg.d
•
氨基酸 3-4g/kg.d
•
脂 肪 3g/kg.d
葡萄糖
新生儿肠外营养ppt课件
![新生儿肠外营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97d536bd64783e09122b51.png)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液体需要量
▪ 正常生理需要量的估计可按能量需要计算,一般按每代 谢100kcal能量需水100~150ml。
·小早产儿生后10d内基本无体重增长,生理需要量按尿
量、(大便丢失)加不显性失水计算。
·早产儿生后3d内尿量1~3ml/kg.h,4d后4~5ml/kg.h (新
生儿尿量50~100ml/kg.d,2.5~4ml/kg.h),生理需要所指 尿量应按小儿实际排出的尿量计。
▪ 失钠性低钠血症时,所需钠量(×体重(kg) ,先给计算量的1/2,根据治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液体需要量
▪ 根据体重、尿量、尿渗透浓度、病史、体征,调整每日 静脉输液量
·使溶质负荷和尿渗透浓度维持在生理范围是调节摄入
液 体和电解质的可靠依据。
·新生儿肾溶质负荷范围为15~30mmol/kg.d ·安全的尿渗透浓度宜维持300mmol/L左右 ·尿量=溶质负荷/尿渗透浓度
可以不给电解质,以后钠的需要量 足月儿约2~3mmol/kg.d,早产儿约3~5mmol/kg.d 。 ▪ 稀释性低钠血症(如早产儿SIADH)时,主要是清除体内 过多的水分。
体内过剩水量(L)= [(140—血清钠)mmol/L×0.7×体重(kg)]÷140mmol/L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电解质需要量
3
140
4 ~7 140~180
第2~4周 140~200
~1500g 80 100 120 120~180 130~200
~2500g 60 80 100 100~150 120~160
>2500g 40 60 80 100~150 100~160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液体需要量
▪ 监测血钠 血钠133~143mmol/L,按每天需要量给予; 血钠>145mmol/L,增加20ml/kg.d再复查; 血钠<133mmol/L,减少20ml/kg.d。
新生儿肠道外营养
![新生儿肠道外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135afa402e3f5727a5e9627c.png)
能量(热卡)
1分为维持需要量和生长需要量 2基础代谢(静息代谢率),生后第一周 40kcal/kg/d 3机体生长1克新组织需要5千卡热量 4总热卡:第一周60-80kcal/kg/d,第二周80100kcal/kg/d,第三周100-120kcal/kg/d,早产儿 120-150kcal/kg/d 5能量来源分配:糖40%-50%,脂肪30%-40%,蛋白 质7%-15%
蛋白质
1克氨基酸提供4卡热量.早产儿接受2.5g/kg/d蛋白 和50kcal/kg/d非蛋白热卡可维持正氮平衡,但过量 不能接受,一般不超过3.0g/kg/d 6%18-氨基酸.溶解度高 用量:生后第就一天0.5-1.0g/kg/d,以后每天加 0.5g/kg/d,至3.5-4g/kg/d. 需与糖一起用,氨基酸可刺激胰岛素的产生和分 泌有降糖作用 要监测肾功能
胃残留物的量和性质 腹部的临床情况 胎便的排出 出现以下情况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 呕吐2 腹胀3 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残留 物被胆汁污染4 大便潜血阳性5 大便稀薄, 还原物质超过2%(乳糖吸收不良)6 呼吸 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考虑 NEC发生,停止喂养)
碳水化合物卡热量 输注葡萄糖最初速度早产儿4-6mg/kg/min,足月儿 6-8mg/kg/min,以后逐渐增加至12-14mg/kg/min. 小于1000克的婴儿通常用5%的葡萄糖,足月儿用 10%的葡萄糖. 外周静脉GLU的浓度10%-12.5%,中心静脉可25%. 定时监测微量血糖,使血糖维持在5-8mmol/l. 新生儿对葡萄糖耐受力差,在应激状态下如窒息,感 染,低体温易产生高血糖.
肠道外营养内容
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 素
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修改
![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2758126cb52acfc788ebc909.png)
脂肪乳剂
20%脂肪乳剂
长链脂肪乳剂(C14~24) :英脱利匹特/力保脂宁 中/长链脂肪乳剂(C8-24) :力保肪宁
生后 24小时内既可使用 早产儿、肝功能异常、长期静脉营养建议使用
中长链脂肪乳剂 若发生PNAC,改用鱼油脂肪乳1.0g/kg.d或混
钠:一般第2天开始补 钾:一般第3天开始补(除有低钾证据) 钙:10%葡萄糖酸钙 磷:甘油磷酸钠 镁:20%硫酸镁
如长期静脉营养或生后1-2周仍开奶困难
脂肪乳剂单独使用,选择中长链脂肪乳剂 额外补充钙及磷 监测镁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制剂(华瑞公司)
安达美 (Addamel N )
1-2 mmol/ (kg.d) 根据血钾结果调整
肠外营养期间新生儿每日所需电解质推荐量(mmol/kg.d)
钙1mmol=40mg 、磷1mmol=31mg
矿物质
80%的钙磷在妊娠后3月通过胎盘至胎儿 恰当比例: 钙: 磷 1.7~2.0:1 肠外营养推荐量
钙:40~120mg/kg.d 磷:31~71mg/kg.d
10%葡萄糖酸钙:4~5ml/kg.day 每毫升含元素钙9mg
甘油磷酸钠:1ml/kg.day
每支(10ml)含无水甘油磷酸钠2.16g(相当于磷10mmol) 浓度1-2mmol/100ml 补充钙磷时,脂肪乳剂需单独开
其他
水/脂溶性维生素:0.1瓶/kg/day 微量元素: 派达益儿针(安达美) 0.5-1ml/kg 镁: 20% MgSO4 0.2ml/Kg
渗溶液 足月儿配方奶或母乳 67 kcal/100ml、早产儿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实施流程(精)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实施流程(精)](https://img.taocdn.com/s3/m/5c8572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e.png)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实施流程一胃肠道外营养的适应标准1 全胃肠道外营养※ 严重的胃肠道畸形,无法进行胃肠道喂养。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顽固性腹泻※ 极低出生体重儿伴有并发症者※ 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者2 部分胃肠道外营养※ 可接受少量胃肠喂养,但所摄入能量不能满足需要※ 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因患病无法进行胃肠道喂养※ 胃肠功能紊乱者※ 中毒性肠麻痹※ 消化道出血※ 呼吸窘迫综合症※ 败血症※ 中毒性营养不良※ 新生儿硬肿症伴有低体温者二禁忌症※ 严重败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纠正后可以应用※ 循环衰竭※ 肝肾功能衰竭 BUN大于12.9mmol/L※ 严重缺氧者※ 胆红素大于10mg/dl,血小板减少或有凝血障碍者不用脂肪乳或减量应用三具体操作步骤1 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的液体总量正常新生儿液体每日需要量并依据不同疾病因素酌情增减液体影响不显性失水的因素2 分别计算出小儿每日所需要量● 20﹪脂肪乳 5-15ml/kg.d (从2.5-5 ml/kg.d)● 小儿复方氨基酸(爱咪特)15-35 ml/kg.d(从15 ml/kg.d渐增加至最大量)● 水溶性维生素按1ml/kg.d给(按1/10支/kg.d)● 脂溶性维生素按2ml/kg.d给(按1/5支/kg.d)3 按每100ml液体中给10﹪氯化钠 2-3ml 。
10﹪氯化钾 1-2ml;算出每日所需要的10﹪氯化钠,10﹪氯化钾液体量。
4 最后算出葡萄糖的液体量:50﹪葡萄糖(ml)=所有非糖液体(2+3)/4,剩余量(1-2-3-4)液体由10﹪葡萄糖补充,使静脉营养液葡萄糖浓度为10﹪.四营养液的配制方法第一组 10﹪葡萄糖,50﹪葡萄糖,10﹪氯化钠,10﹪氯化钾,水溶性维生素等依次加入,需避光。
第二组氨基酸第三组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混合依次按第一、第二、第三分别配置,然后第一、第二混合,第三组加入一、二混合液中,边注入边轻轻摇匀。
新生儿与全肠外营养有关的胆汁淤积
![新生儿与全肠外营养有关的胆汁淤积](https://img.taocdn.com/s3/m/dcb33cd384254b35eefd34ba.png)
新生儿与全肠外营养有关的胆汁淤积完全肠道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在新生儿领域已应用多年,与其相关的并发症也有报道,其中与TPN有关胆汁淤积(TPN-associated cholestasis,TPNAC)是较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极少数可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为了对该并发症有一较全面了解,避免或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对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病因目前对单一的病因很难确立,大多学者认为可由多因素引起。
1.1细菌易位细菌易位已被认为是应用TPN期间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因素之一。
现已知新生儿,尤其是未成熟儿应用TPN时可导致胆汁淤积。
新生儿由于肠道屏障功能、免疫系统反应都不成熟,故容易发生细菌易位。
这提示TPNAC虽由多因素引起,但细菌易位是主要因素。
禁食期间,细菌滞留肠腔内,过度生长而引起细菌易位,并产生内毒素,而内毒素是引起各组织炎症反应的物质,也是引起TPNAC的重要因素。
已表明脂多糖通过CD14受体位点结合巨噬细胞(如Kupffer细胞)。
一旦结合,脂多糖激活巨噬细胞使其释放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转移性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炎性细胞因子。
TGF-β可导致肝纤维化(如肝硬化),而纤维化和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可加重胆汁淤积的程度,提示感染期高胆红素血症加重的机制。
1.2酶的缺乏TPNAC容易发生于新生儿,是因为新生儿期某些必需氨基酸的酶活性不强,以致新生儿缺乏这些“必需氨基酸”之故。
未成熟儿中常缺乏牛磺酸,是与缺少相关的胱硫醚酶有关。
在婴儿中,牛磺酸是结合胆汁酸盐的主要氨基酸,故它的缺乏可引起胆汁淤积。
通常的氨基酸配方中缺乏牛磺酸,近年来,新生儿用改良后即添加牛磺酸的氨基酸,初步的数据表明可减少TPNAC的发生率。
1.3禁食作用缺乏肠道喂养,致使胆盐池枯萎,胆汁流动减少,可引起胆汁滞留,胃肠道激素释放减少。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75aad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a.png)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指南参考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00年指南,依据证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表1)。
第一部分: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
推荐摄入量如下:1.1 能量经肠道喂养达到每天105~130kcal/kg,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增长良好。
部分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约每天150kcal/kg)才能达到理想体重增长速度。
(B)1.2 蛋白质足月儿每天2~3g/kg,早产儿每天3~4g/kg。
蛋白质:热量=1g:35~43 kcal(2.8~3.1g:110~120 kcal)。
(B)1.3 脂肪每天5~7g/kg,占总能量的40%~50%。
(B)1.4 碳水化合物每天10~14g/kg,占总热量的40%~50%。
(B)喂养方式如下:2.1 母乳喂养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
(A)禁忌症包括:母亲患有活动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肝炎等;母亲为HIV病毒、CMV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或携带者;乳房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另一侧无感染乳房可继续喂养);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乳汁内含放射活性物质);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对婴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之前);母亲正在吸毒、酗酒;怀疑或明确诊断为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
(B)2.2 人工喂养2.2.1 奶瓶喂养适用于34周以上具有完全吸吮和吞咽能力,又无条件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B)2.2.2 管饲喂养适应证包括:<32周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奶瓶喂养者;作为奶瓶喂养不足的补充。
管饲喂养方式包括鼻饲管喂养和间歇输注法。
鼻饲管喂养是管饲喂养的首选方法。
喂养管应选用内径小而柔软的硅胶或聚亚胺酯导管。
推荐的输注法如下:a 推注法: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者。
新生儿肠外营养及液体疗法PPT课件
![新生儿肠外营养及液体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cf64c7f61fb7360b4c653f.png)
据报道股静脉插管置管的细菌阳性率为
16.7% 非股静脉的中心静脉插管为1.8%
感染并发症护理
积极寻找原因 应用中心静脉PN时,一定要有专人规范护理 若遇不明原因的发热,应想到导管感染的可能性 一旦高度怀疑时,即按无菌要求拔除导管 除导管头送培养外,另抽外周血培养 分别作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 积极抗菌素应用,观察数天 根据需要,再更换部位重新置管
age <1000 >2500 1 100 60 2 120 80 3-7 140 100 <1500 80 <2500 60
100 120
90 100
新生儿体液中电解质成分
新生儿特点:
生后数天内血钾、氯、磷及乳酸偏高;
血钠、钙、重碳酸盐较低。早产儿更低。 新生儿生后数天排H+能力差,易出现酸中毒。
插管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能输注高渗液体,长期应用 缺点 价格贵,护理要求较高
营养液成分与每日需要量
液体量 120--160ml/kg.d 根据不同临床条件调整
光疗、暖箱、呼吸机、心肺功能、各项监测结果
总液体在20-24h内均匀输入 建议应用输液泵进行输注 热卡 60~80kcal/kg维持基础代谢需要
电解质
钠钾氯需每天给予 钙磷镁一般应考虑给予
PN时每日所需电解质推荐量
电解质 (mmol/kg.d ) 钠 钾 钙 早产儿 足月儿
2.0~3.0 1.0~2.0 0.6~0.8
2.0~3.0 1.0~2.0 0.5~0.6
磷
镁
1.0~1.2
0.3~0.4
1.2~1.3
0.4~0.5
几个重要数值
短肠综合征
消化道瘘 严重急性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