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类复习过程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一、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
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
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
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
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
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
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
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 ,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
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
创新思维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复习过程
龙泉八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导入(3mins)
1、脑筋急转弯题(展示ppt):
篮子里有四个苹果,由四个小孩子平
均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
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2、听故事,谈感受(4min)
(ppt播放关于阿基米德的动画,小花讲故事)
问题:听了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和同组的
小朋友说一说,然后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汇
报一下你们组的观点。
讲故事学生发表意见看法老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对这个故事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看
法,那么老师在这里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
(二)如何培养创新思维(13min)
1、创新思维测验
A物品的非传统功能举例
把纸夹在一起
袖扣
耳环
迷你长号模型
用来捅路由器reset键的东西
夹住耳塞线使之不会缠起来
书签
这个测试从几个方面考察你思维的广度:
流畅度- 你能想出多少种用法
原创性- 你能想出多么异乎寻常的用法
(比如“重启路由器”就比“把纸夹在一起”更不寻常)灵活性- 你的答案涉及了多少领域心情放松,面带微笑
播放FLASH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引申出本课核心内容——创新思维
创新测验:多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测验结束后给予心理支持,避免学生灰心丧气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表现很出色,老师很开心,因为看到你们从这节课中学会了许多,你们懂得了什么是创、你们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种种创新、甚至学会了运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老师为你们骄傲,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懂。
初中心理健康问题知识梳理
初中心理健康问题知识梳理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阶段正是他们开始面临身心发展变化的时期。
因此,了解和掌握初中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1. 发育心理问题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体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如身高增长、声音变深、月经初潮等。
这些变化不仅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影响,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
因此,初中生往往会面临自我形象不满、自卑等问题。
2. 自我认知问题青春期是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对自己的感受和能力有什么认知等。
这一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出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等问题,对自己的定位和发展产生困惑。
3. 学业压力问题初中生开始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科和教学方法,面对各科目的要求不同,容易产生学业上的压力。
不适当的学习压力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二、情绪管理问题1. 情绪识别问题初中生往往面临着丰富而复杂的情绪体验,但他们对于自己的情绪常常不能准确识别和表达。
这可能导致情绪受压抑、积累,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2. 情绪调节问题青春期是情绪波动剧烈的时期,初中生对自己的情绪往往掌握不准确,缺乏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这可能导致情绪失控、冲动行为等问题。
3. 压力应对问题初中生面临学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他们需要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以保持心理健康。
缺乏压力应对策略可能导致消极情绪增加,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三、人际交往问题1. 同伴关系问题初中生开始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同伴冲突、同伴排斥等,这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困扰。
2. 家庭关系问题青春期是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的时期,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变为更多的独立和自主。
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亲子冲突、沟通困难等问题。
中职心理健康期末复习计划
中职心理健康期末复习计划
中职心理健康期末复习计划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查看期末考试大纲,了解考试内容的范围和重点。
2. 对每个考试范围和重点进行梳理,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和归纳。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笔记等工具。
3. 针对每个考试点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确定每天需要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4. 制定一个总复习计划,明确每个复习阶段的时间,分配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计划内的复习进度。
5. 坚持每日复习,尽量避免临时抱佛脚。
同时,要注意把握复习进度,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加强薄弱环节,夯实基础知识。
6. 复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复习后需要自测或请同学或老师进行复习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
7. 在考试前进行复习提醒,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考试焦虑,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分类与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分类与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引入大学生是青春期成长的代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压力,这些压力有时会折磨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5%~20%,其危害远远超出了身体疾病的范畴。
从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分类与处理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积极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心理疾病的分类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可以根据病态的表现,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处理。
1.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不可避免的担心和害怕的心理状态。
害怕某些事情的发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健康问题等,都可能产生焦虑症。
自觉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出汗、恶心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处理焦虑症需采取放松心情、增强自信、养成良好的心态等方法,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抑郁症抑郁症是指一种长期的低落和悲伤的心理状态,也称为抑郁症候群。
抑郁症往往与压抑、想象困难等症状有关。
大学生抑郁症的根源往往与友谊的不稳定、工作不定常等有关。
疏导压力、正视问题、培养积极的生活意识等方法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症状。
3.强迫症强迫症是指一个人不可避免地去尝试解决一些问题、一些感觉的不适。
大学生强迫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多次反复触碰、清理物品等。
对于强迫症,积极的治疗方法是认真分析、肯定自己的优点,积极调整,减轻压力。
4.心理狂躁症心理狂躁症是指长时间的情绪失控、过度激动、情绪冲动等情况。
大学生的心理狂躁症主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愤怒、分裂、混乱等。
治疗心理狂躁症的方法是认真诊断、进行疏导和调整。
三、心理疾病的处理方法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在学校中得到重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了第一道救助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协调、咨询和治疗服务。
同时,家庭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家人应该支持大学生,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下面是几种应对心理疾病的方法:1.学习、运动、艺术等可以排除心理疾病的森林疗法,这些兴趣爱好能够让大学生放松心情、找到心灵寄托。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复习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复习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复习》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复习专业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复习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的复习时,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回顾课堂笔记和教科书,整理出重点知识和概念。
这一步可以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理论题型。
其次,进行习题复习。
通过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考试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理解知识点的运用方式。
同时,也可以在做题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改进。
另外,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也是很有帮助的。
通过与同学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和疑惑,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发现问题的新解决方法。
而与老师进行交流,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最后,复习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于着急。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复习过程中出现疲劳和应激,保持好的心态。
总之,通过认真、科学的复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同时,对于将来的工作也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希望同学们都能够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者。
中小学心理健康笔记整理
第一章心理安康 1.精神分析:〔6个口〕性本论、压抑的动机—无意识—语误、笔误、自由联想、梦升华—精神病2.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一、绪论 3.认知建构4.人本主义二、内容1.心理安康的标准2.与全面开展的关系3.心理安康的影响因素4.心理不安康的预防:积极心理安康教育5.心理安康教育的形式:辅导、咨询、治疗、干预矫治7原那么儿童心理:年龄开展、开展因素,智慧的核心:抽象,概括学习过程:感知、理解、稳固、应用第二章心理安康教育一、心理安康教育的根本原那么:〔方法:实现目的的途径、手段、措施〕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因:心理差异:个体差异〔能力、气质、性别即个别心理倾向性〕群体差异〔年龄、性别、民族〕宣传〔家长〕传授心理安康教育技能〔同事学习适应、情绪问题〔抑郁、〕性习惯身心疲惫日常挫折〔误解〕特殊个性心理安康状况监测心理安康状况研究三、根本途径:学科教学1.积极强化法〔正强化〕给予一个喜欢的刺激:消费性、活动性、操作性、拥有性社会性操作性。
2.派生法,代币管制法3.负强化:取走一个厌恶的刺激物4典范学习法惩罚法:+给孩子一个厌恶刺激物惩罚:体罚、谴责、暂时中断典范学习法:消退法:放任消除不合理的行为第三章心理安康概述一、概念: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安康的标准(一)理论根底:统计学理论、测量学理论、社会适应、生活适应、经历理论。
(二)制定心理安康标准的准那么:通俗,现实,开展性原那么三、心理安康标准制定的问题(一)二分与连续的问题(二)状态与特质的问题〔心理过程与个性〕(三)正常与不正常的问题:1.年龄特征2.程度3.普遍性(四)安康与境界的问题四、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标准(一)热爱学习(二)情绪适当;乐观向上(三)擅交往(四)接纳自己(五)性格健全(六)适应社会: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兴风作浪。
正确态度:1乐观开朗相信社会开展人类前途2.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免于理想,3对于困难态度积极4遵守社会所认同的共同标准。
心理健康学科复习及检测方案
心理健康学科复习及检测方案
心理健康唐槐
一、复习方案
心理健康在五六年级间周开课,学期共计8次课。
前七次课以课堂教学、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一次课安排的是复习与总结。
复习课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的主题,再请学生分享收获及感受。
二、检测方案
期终检测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上课带教材及记录本的情况,占全部比例的20%;第二部分为课堂表现比例占50%,第三部分为期末检测30%。
期末成绩最终由良、优-、优、优+四个等级组成。
并明确告诉学生,成绩的体现不是表明他的心理健康程度,而是对课堂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
1、带教材
每次课前两分钟以内请小助手检查教材,每次课的带教材情况均有记录,每次扣分即作为很客观的考核凭证。
2、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即对学生态度的考核,分为两部分,是否遵守课堂规则、是否全情参与以诚相待、是否认真倾听积极分享、是否认真完成活动任务、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
3、期末检测
以学生所做“生命线”作为期末检测的依据,关注的点在于学生
对过去负向事件的“转念”。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小学心理学是指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及相关教育干预手段的学科。
了解小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教师、家长以及儿童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加深对此学科的了解。
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上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1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两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表现出对声音、光线等的敏感。
婴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动作。
1.2 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指三岁到六岁之间的阶段。
儿童在这个阶段逐渐从依赖父母过渡到独立个体,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识和个性。
他们会通过模仿和游戏来学习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技能。
1.3 小学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是指七岁到十二岁之间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在学习、社交和行为方面有了更多的要求。
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2. 儿童心理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2.1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情绪焦虑和无安全感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幼儿园或学校开始时比较常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帮助儿童逐渐适应分离,建立安全感。
2.2 学习困难有些儿童可能出现学习困难,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这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良等因素有关。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问题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2.3 社交问题在学校生活中,儿童可能会遇到一些社交问题,如交友困难、适应不良等。
这可能对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如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提供支持和鼓励。
3. 小学心理学的教育干预小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育干预,即通过特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儿童克服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点梳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点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梳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并提供支持。
1.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对于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
常见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包括幼儿期、学龄前期、小学阶段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长需求。
了解这些阶段有助于我们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2. 儿童焦虑和压力小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学业、同伴关系、家庭变化等方面的压力。
焦虑是常见的情绪问题,可能表现为担心、静默、或身体不适等。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提供情绪支持和培养应对技巧等方式帮助他们应对焦虑和压力。
3. 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积极的自尊和自信可以增强儿童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并接受自己。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来促进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4. 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积极的沟通有助于儿童的情绪稳定和自信心的培养。
家长可以通过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提供适当的规矩和限制等方式来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
5. 儿童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技能之一。
通过教育和训练,儿童可以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寻找适当的应对策略。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教导孩子识别情绪,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例如通过说话、运动和艺术等方式来表达情绪。
6. 适应性和社交技能小学生常常需要与不同的人群相处,因此适应性和社交技能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提供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体素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和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有效复习教案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有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效复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培养学生制定合理复习计划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效复习的意义与重要性2. 制定复习计划的方法与技巧3. 多种复习方法介绍与应用4.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5. 复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案例,引出有效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有效复习的意义与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复习对于学习的作用。
3. 演示:教师展示如何制定复习计划,以及如何运用多种复习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并实践运用多种复习方法。
5. 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心得体会。
6.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内容,强调有效复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并在下周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理解有效复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是否能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并运用多种复习方法。
4. 学生是否能解决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有效复习的意义、制定复习计划的方法、多种复习方法等。
2. 故事或案例:用于导入课堂,引发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 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实际操作,巩固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有效复习的重要性。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制定复习计划。
3. 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自我反思: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复习归纳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复习归纳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良好,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以下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2.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包括识别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以及理解和管理情感的能力。
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幼儿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引导。
3.行为发展:儿童行为发展包括自我控制、遵守规则、社交技能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正面的奖励和惩罚,以及良好的榜样来引导儿童的行为发展。
4.人际关系: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包括与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和老师等人的互动。
儿童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自我概念: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儿童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接受教育来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6.压力和应对:儿童面对压力时需要学会适当的应对策略。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儿童认识到压力是正常的,并且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如呼吸调节、情绪表达和寻求支持。
7.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8.保护儿童:保护儿童是指保护儿童免受虐待和忽视。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了解儿童保护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儿童的安全和福祉。
9.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10.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包容、安全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以上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初中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知识点梳理
初中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知识点梳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很多心理问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
了解这些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提高心理素质。
下面将就初中心理健康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梳理。
一、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初中生经常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和高考压力,学生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和无助。
为了减轻学业压力,学生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和重要性,以免负担过重。
2.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适合集中学习,而有些学生则喜欢分散学习。
学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效率。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避免拖延症状,提高学习效率。
4. 与他人交流并寻求帮助:学生可以和同学、老师或家长交流,寻求帮助和理解。
这有助于减轻学业压力。
二、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兴趣和身份的认知和评价。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
自我认同问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份认同和自尊问题。
以下是一些帮助学生发展良好自我认同的方法:1. 接受自己:学生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过于苛求完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增强自我认同感。
从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并与他人分享。
3. 批判性思维:学生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了解背后的原因。
这有助于建立正面的自我认同。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
与亲友交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互助关系。
三、人际关系初中学生面临着发展社交技能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1. 尊重他人: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意见和差异。
尊重是互相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初中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初中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知识点梳理与总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压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下面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
1. 了解与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期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巨大变化,他们容易遭受压力和焦虑。
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学业压力、社交困难、家庭问题等。
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内心感受。
2. 寻求帮助和支持有时,中学生可能无法独自应对心理健康问题,这时寻求帮助和支持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向家人、老师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他们可以给予学生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隐私和保密的环境。
寻求帮助并不代表软弱,相反,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3.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学生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他们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加体育运动和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情绪状态。
此外,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心理暗示等,以帮助他们保持冷静和放松。
4. 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他们还应该保持饮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合理控制垃圾食品的摄入。
此外,适度的运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
5. 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他们可以通过设定并实现小目标来逐步增强自信心。
此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交,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6. 解决冲突和应对挫折中学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冲突和挫折。
心理健康专题复习
三.对08-10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要心中有数
10年
9.“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 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告诫 我们要 ①不交朋友 ②不交损友 ③慎交朋友 ④乐交诤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理想是指路明灯。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 的行为有 ①导向作用 ②驱动作用 ③调控作用 ④干扰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招聘会上,一位老人填了六十多份求职表,并不断地向招聘单 位咨询。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26岁的儿子。此时,她的儿子正 闲居在家,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请你结合材料,简述这种依赖思想的危害。 依赖思想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 造成人格缺陷,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三.对08-10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要心中有数
09年:
3.喜、怒、哀、惧是最常见的四类情绪,下列词语中描述“惧” 的是 A. 开心、欣喜、扬眉吐气 B. 气愤、盛怒、忿忿不平 C. 哀伤、悲哀、伤心不已 D. 害怕、心悸、不寒而栗 4.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被地震夺去了左腿的“芭蕾女孩”李 月坐在轮椅上依靠双手表演舞蹈《永不停跳的舞步》时,观众潸 然泪下。她感动大家的是 A.宽容谦逊的精神 B.爱岗敬业的精神 C.诚实守信的精神 D.自强不息的精神 7.初中生在家庭生活中享受着亲情与关爱,但伴随独立意识的增 强,有时也会与长辈产生小的误会和摩擦。这时,自己应该 A. 隐瞒思想,回避矛盾 B. 百依百顺,避免摩擦 C. 加强沟通,求同存异 D. 固执己见,我行我素
一.明确心理健康学习领域的具体内容
最后,结合初中学生在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 进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认识自己成 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的要求, 希望他们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 良品质,增进对集体、国家和人类社会重大 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 关系,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 展联系起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心理健康复习计划
2014—2015学年12级心理健康备课组复习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传授知识与心理教育的重任,旨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总体来说采用两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以课本为基础,一课一练习,循序渐进,抓住中等生,促进学困生,进一步提高优等生。
二轮复习目的在于要让学生在一轮复习大量记忆的基础之上,学会变通,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以便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主要是综合能力的突破、提升二、学情分析:1、学情分析:本届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与成就动机,所以教师要首先激发动机,传授知识,交给方法。
2、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难度适中,容量不大,且符合学生实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复习时间:一轮复习:2014 年8月25日—2015年3月25日二轮复习:2015年3月25日-- 2015年5月16日四、复习计划与策略:总体要抓住“一个基本知识点,两个教本为中心”即始终要围绕课本和校本资料为中心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首要地位、重要地位。
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并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具体办法如下:1、共同商定,偏印校本资料,利用材料中选择、判断、简答、填空等各种题型变化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强化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记忆方法有很多,我主要让他们掌握三种记忆方法即网络式记忆——即采用编、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
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编,以编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
这样做,不仅记得仔细,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定位记忆法即把某个知识点定位于一定的情境、位置去记忆;缩略记忆法即把很长的一句话概括为一个字或几个字去记,这样做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记忆量。
如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入园常见的行为问题有哪些?”这个问题有八句话,很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类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1.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1.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
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2.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问题
3.1青春期闭锁心理。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3.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3早恋。
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
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4.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入学适应问题
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2.学习方面的问题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3.厌学与逃学问题
有这种问题的学生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处于明显的分心状态;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4.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
5.意志障碍
5.1 自我评价能力较低。
缺乏自信;常常对自己不满;不敢单独接受任务;与同伴不敢进行正当的竞争。
这些儿童常伴有自卑的情绪体验。
5.2 以自我为中心。
任性、固执己见,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以自己的好恶来论人、论事,并且自以为是,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稍有不满,便大闹,大发脾气。
干事情有始无终,粗心大意,缺乏责任感。
5.3 自制能力较弱。
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
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
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
经常不完成作业等。
5.4 抗挫折能力较低。
感情脆弱,受不了小小的挫折,经不得一点委屈和失败。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
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
6.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说谎、攻击、退缩等。
6.1 说谎行为。
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
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6.2 攻击行为。
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
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
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
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
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
6.3 退缩行为。
逃避、依赖、爱哭、不爱社交、自暴自弃等行为。
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
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
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7.人格障碍及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7.1 羞怯。
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
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7.2 焦虑。
分离性焦虑: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考试焦虑: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7.3 易怒。
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
遇事易冲动、任性。
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
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满腹牢骚。
7.4 嫉妒心。
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
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
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
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8.依赖心理
首先是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
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
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9.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
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
三、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1.行为习惯问题。
行为习惯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多动症,此类幼儿由于在课堂或者活动中“坐不住”,所以难以平和的接受教育,并且注意力不集中,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薄弱;除此之外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还有咬指甲、吸手指、挑食厌食以及说谎,咬指甲主要也是因为自制能力较差,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咬指甲,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卫生问题;挑食厌食表现在食欲不佳不吃或者吃的很少,而强制性的喂食容易导致呕吐;说谎体现为不自觉的描述的非真实事件,主要是由于虚荣心或者怕被责罚;吸手指与咬指甲类似,表现为不自觉吮吸手指,或者衣服等其他物件。
2.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较为多样化,集中表现为情绪失控,平常闷闷不乐,情绪转化过快、不稳定;另外在入园的时候常常表现出过度的紧张、焦虑,并且引发生理问题,例如肚子疼等,存在厌学情绪,导致此问题主要是离开家长到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一部分幼儿脾气较为急躁,
以不合理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并且不愿与人沟通,甚至会打人、砸东西等行为。
3.交际问题。
一些幼儿难以与其他和平相处,常出现打架等情况;同时在交际中还有一部分幼儿较为胆怯,对于和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容易恐惧;自闭同样是不良的交际问题,表现为孤独、无视他人、情感过于独立;同时还包括害羞、自卑、焦虑、忧郁等一系列的交际问题。
幼儿在交际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对于长远发展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