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摘要: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举世震惊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影响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朝气蓬勃的世界社会主义潮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曾经拥有 1800 万党员,执政 74 年的苏联共产党,在短期内丧失政权、自行解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苏共的消亡和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如何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苏联解体距今已经二十年了,但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很多的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失民心者失天下

1. 经济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生活水平上的相应的提高。苏联经济曾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苏联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增长。1928年—1975年,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此后,苏联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减缓,但截止到1985年,苏联GDP年均增长速度依然不低于美国。从工业化的成就看,1913年按苏联疆域计算,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时美国的69%,而到198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美国的80%。从经济实力看,这时的苏联已从革命胜利初期的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然而,自斯大林开始的经济体制把主要精力集中发展重工业上,这在短期内促使苏联能够从工业实力上飞升,但是从长远来看,严重制约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反过来也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发展。斯大林的继任者们虽然进行多种改革尝试,但是关于重工业的偏重一直没有很好的转变。经济改革的困境使得人民的生活情况恶化,人民群众逐渐消磨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其次,产权结构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加深了人民对政府合法性的质疑。1、劳动者不能真正占有生产资料,使公有制落空。恩格斯指出:并非“任何一种国有化”部是“社会主义”。只有当“国有”成为真正的“公有”,即劳动者占有、支配生产资料并参与分配,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 是一切形式的奴役, 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从和政治依附

的基础”。苏联那种“公有制”虽然没有资本主义式的“剥削”和“失业”, 但劳动者却仍然存在随时被政府剥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危险。国家“作为一个垄断性雇主”, 完全具有“使离经叛道者就范的力量”。另外,苏联党政官员虽名义上不能占有,而实际上却能支配。这就使他们既可不负责任、不关心效益,却又可捞到好处。这就导至产权不明晰,所有权缺位,进而导至效益低下。

2、分配不公,干部特权由于人民毫无分配权,便形成主宰分配的特权阶层。罗曼.罗兰称之为“共产党贵族”。这个阶层大约有50至70万人,加上其亲属约有300万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党的政治局成员是这个阶层的塔尖。这个阶层还包括军队、克格勃的首脑,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官员。特权者最高工薪与劳动者最低工资之比,十月革命时期是3倍;后来扩大到1922年的8倍;1934年的30倍;1945年的44至56倍,收入差距与资本主义又又和差别。而且,特权阶层的存在必然导致腐败的糜烂,例如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迎合特权者需要,立即恢复了被赫鲁晓夫废除的全部干部特权,并使享受特权的干部范围有所扩大,特权种类日益增多。官僚们还纷纷效仿勃列日涅夫,兴建专供自己享用的狩猎小屋和上层圈子聚会的放荡会所。作为人民公仆的他们不劳而获的生活,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使普通苏联公民日益丧失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并促使一部分人走向非法攫取财富的道路,人民对其合法性的质疑理所当然的与日俱增了。

2.政治思想方面

也是最突出的,是意识形态的改革,造成了全社会主流思想的混乱。这方面我们前面介绍的政治领导人的改革也就涉及过。在人民的角度讲,在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盘否定之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便开始混乱起来。勃列日涅夫虽然重新提出了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且竭力加强思想控制,但是仅仅得到相反结果,加深了人民对主流社会思想的抵制。到戈尔巴乔夫,他主张全盘接受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马列主义仅仅沦为各种思想的一支,苏联人民就在实质上缺乏了主流思想的引导。苏联不再有将各个阶层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的凝聚力。苏联政治实践对民主的挑衅亦对苏联人民的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在斯大林时期就有着明显的表现,例如斯大林曾明确表示:在社会科学中,只能有一个领袖,那就是担任政治领袖的人。所以,当他借《联来(布)党史》简单图解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之后,哲学教授们谁也不再敢独立研究这个题目,而只能给斯大林作注、赞美他。1944年,他在同南共党员米洛万.贾拉斯的谈话中,声称“谁执政谁就规定宗教的信仰”。三十年代访苏的罗曼罗兰就

已敏锐发现:苏联社会已“挑起一个向斯大林顶礼膜拜的宗教信仰”。直至戈尔巴乔夫,大谈民主社会主义,多年积聚的民愤喷发,造成了灾难性效果。3、民族问题方面

可以说苏联继承的沙俄大民族主义的传统是他无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根源。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继承了沙俄帝国意识,竭力维护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传统,引起了少数民族对联盟中央政府的不满,加深了对俄罗斯民族的隔阂,增强了离心倾向。在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中,苏联领导人片面宣传俄罗斯民族的功绩,非但无助于加强民族团结,相反,却激发了少数民族对俄罗斯民族的厌恶情绪,增强了民族离心倾向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一直宣称俄罗斯民族是苏联的“伟大民族和领导民族”,从实际上确立俄罗斯民族的主导地位,使少数民族处在不平等地位。在大民族主义的影响下,一方面,苏联强制推行俄语,引起了少数民族的不满,30年代中期,斯大林又下令用俄语字母为这些民族创造新文字。苏联自1958年起多次颁布决议,规定在各民族地区普遍学习俄语。其结果是许多青少年的本民族语言水平很低,以至于不会使用本民族语言会话、阅读和书写的现象,从而造成青少年与老一辈之间的语言隔阂,自然招致少数民族的不满。另一方面,苏联政府以各种名义在国内强制迁移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同时,又以叛国罪等名义将一些民族驱逐出境,使这些人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在大规模的迁移过程中,至少有100多万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受不了颠沛流离和新住地的环境而死亡。尽管后来苏联政府做出了种种补救措施,但“驱逐事件”已给这些民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这种集体惩罚的方式严重伤害了被迁移民旅的民族感情,埋下了民族冲突的祸根,其后果甚至在苏联解体之后都能感受到。

二、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1、改革要不断深化和发展,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动摇

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必要的改革,以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社会主义为代价。苏联的经济体制从斯大林当政开始,就一直是一种偏执的体制,长期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大力加强和重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联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党和国家渐渐失去了希望。尽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对经济体制做了相应的改革,但都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到了戈尔巴乔夫当政期间,他提出了“新思维”改革,使苏联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