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ZnSO4+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FeSO4+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6HCl = 2FeCl3+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CuSO4+ H2O 溶液变成蓝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1、分子模型构建:了解分子模型的构建方法,掌握原子、分子的大小及相对大小,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理解物质的物理状态及变化。

2、能量转化:掌握能量转化的概念,理解热能、光能、电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掌握电功率和照明功率的计算方法。

3、物质分类: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熟悉各类物质的特点,能够准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

4、空气污染与防治: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5、植物光合作用: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掌握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理解植物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6、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原理,熟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

7、溶液配制:掌握溶液的概念和配制方法,熟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溶液配制的计算。

8、电路基础: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和电路元件的作用,理解电路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9、电磁现象:了解电磁学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和磁场的概念,熟悉电磁波的性质和应用。

10、动物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原理和类型,掌握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方法,理解动物行为与进化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1、分子模型构建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对于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会感到一定的困难。

2、能量转化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特别是电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计算,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3、物质分类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类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准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4、空气污染与防治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掌握防治的方法,同时也需要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5、植物光合作用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了解植物生长与光照的关系,这对于学生生物和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一定的要求。

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九年级上

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九年级上

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九年级上科学知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九年级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

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1.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一种波动。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也就是说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

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验证,比如我们看到的太阳光、白天的阳光等都是直线传播到达我们的眼睛。

2. 颜色与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通过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光在折射时会出现颜色变化的现象。

我们常见的折射现象有彩虹、光棱镜等。

通过学习光的折射,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介质对光的影响和光的颜色变化原理。

3. 离心力与万有引力离心力与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理解行星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离心力是指物体在旋转或转动时,由于向离转轴方向的力产生的偏向离开转轴的力。

万有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引力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通过学习离心力与万有引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体运动和地球引力等现象。

4. 声与声音传播声音是物理学中研究的对象之一,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声音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振动传播而产生的,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通过学习声音传播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声音的反射、共鸣等现象。

5.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物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下颗粒之间相互靠近,无法自由移动;液态下颗粒之间相互接触,但可以自由滑动;气态下颗粒之间相互独立,可以自由运动。

通过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温度和压力对物质的转变有何影响。

综上所述,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九年级上涵盖了光的传播、折射,离心力与万有引力,声音的传播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而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定义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但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需要注意的是,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

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例如,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3HCl+Al(OH)3 → AlCl3+3H2O。

又如,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H2SO4 → CuSO4+2H2O。

4.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例如,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 → 2FeCl3+3H2O。

又如,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XXX → CuSO4+H2O。

5.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例如,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2HCl →FeCl2+H2↑。

需要注意的是,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又如,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 → ZnSO4+H2↑。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例如,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加盐酸):Na2CO3+2HCl → 2NaCl+H2O+CO2↑。

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4·5H2O====== CuSO4+5H2O ; CuSO4+5H2O===== CuSO4·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2SO4====2 H++ SO42— HNO3===== H++ NO3—3、常见的酸:盐酸 HCI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一)酸的通性1、酸使指示剂变色;2、酸 + 碱 ===== 盐 + 水3HCl+ Al(OH)3 ==== AlCl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 2SO4+2 NaOH==== Na2SO4+ H2O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2HCl + CaCO3====CaCl2+ H2O + CO2↑(实验室制取CO2)HCl + AgNO3 ==== AgCl ↓ + HNO3(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 2SO4+ BaCl2==== BaSO4↓ + 2HCl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6HCl+ Fe2O3====2 FeCl3+3 H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H 2SO4+ CuO ==== CuSO4+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Fe + 2HCl ==== FeCl2 + H2↑Zn + H2SO4==== ZnSO4+ H2↑(实验室用于制H2)(二)酸的个性1、盐酸HCl: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概念:1、 酸的组成 一一氢离子+酸根离子2、 碱的组成 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 盐的组成 一一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 --------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一一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 氢氧根( OH ,硝酸根( NQ ),氯酸根(CIQ ,高锰酸根( MnQ) 负二价: 硫酸根( SQ ,碳酸根(CO ),亚硫酸根( SQ ),锰酸根(MnQ)负三价: 磷酸根( PQ ;O铵根(NH )正一价: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2)酸 + 碱=盐 + (3) 酸+ 某些金属氧化物 (4) 酸+ 活泼金属 = (5) 酸+ 盐=新盐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水。

+ 水。

氢气。

1、 2、 锌跟稀盐酸反应: 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2HCl = ZnCI+ H 2 T Zn + HSO = ZnSO+ H 2 f 3、 4、 铁跟稀盐酸反应: 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2HCI = FeOl + H 2 T H 2SO =FeSO+ H 2 fFe + 5、 6、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O 3 +6HCI= 2FeCI+ 3HO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溶液变成浅绿色。

+ 3HSQ = Fe(SO 3 + 3H0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二) 7、 CuO+ 2HCI =CuCI+HOCuO+ H 2SQ = CuSO+ H 2O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溶液变成蓝色。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观察和实验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

3、物质变化的证据包括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是蓝色的。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包括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二节酸1、电离是指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是指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常见的酸包括盐酸、硫酸、硝酸、碳酸、磷酸、醋酸等。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包括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

一、酸的通性1、酸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2、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例如,HCl和Al(OH)3反应生成AlCl3和3H2O(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2SO4和2NaOH反应生成Na2SO4和2H2O。

3、酸和某些盐反应会生成新盐和新酸。

例如,2HCl和CaCO3反应生成CaCl2、H2O和CO2↑(实验室制取CO2);HCl和AgNO3反应生成AgCl↓和HNO3(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BaSO4↓和2HCl (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例如,6HCl和Fe2O3反应生成2FeCl3和3H2O(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H2SO4和CuO反应生成CuSO4和H2O。

1.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后形成蓝色溶液。

2.酸和某些金属反应会生成盐和氢气,例如Fe + 2HCl → FeCl2 + H2↑,Zn + H2SO4 → ZnSO4 + H2↑(这种反应在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氢气)。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构成和性质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和区别。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定义,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状态变化。

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定义、特点及判断方法。

物质的转化: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中和反应,pH的概念。

沉淀反应:沉淀的形成,溶解度与溶度积。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的形态: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的概念和应用。

能量转化:不同能量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负载。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电功率和电功:功率的计算,电能的转换。

第五章:磁与电磁磁的性质:磁性、磁极、磁场。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磁铁。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电机原理。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原理,安培力。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波的性质,应用。

第六章:光和光学光的性质: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光速。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

光的色散:色散现象,光谱。

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第七章:运动和力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参照物的概念。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平衡。

重力和摩擦力:重力的计算,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应用。

第八章:地球和宇宙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天体运动:开普勒定律,行星运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在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进行总结。

第一章:细胞和人体的基本结构1.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内部还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等。

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排泄代谢、繁殖等功能。

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也存在差异。

3. 人体器官系统的组成人体由多个器官系统组成,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每个器官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相互协调工作,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运动的基本规律1.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通过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3. 运动中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它们会影响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形态、状态等变化,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第四章:能量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或引起物理变化的能力。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等。

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且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能量转化的例子有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等。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 探3、 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 硫酸铜晶体:_________ CuSd 5H0====== CuSO5HO ; CuSO 4+5HO===== CuSQ 5H 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一(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一 第2节 酸1、 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 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 — + 2— + —HCI ==== H + CI H 2SO ====2 H+ SO HNQ===== H+ NQ 3、 常见的酸: 盐酸HCI 硫酸H SO 硝酸HNO 碳酸"CO 磷酸HPO 醋酸CHCOOH、 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 (2)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 试纸(一)酸的通性1、 酸使指示剂变色;2、 酸 + 碱===== 盐 + 水 3HCI+ Al (OH 3二===AICI 3+3H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SO +2 NaOH==== NaSO+ H 2O3、 酸+某些盐=====新盐+新酸2HCI + CaCQ二===CaC 2 + H 2O + CQ f (实验室制取 CO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九电1第一物质础变识分析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6HCI+ FezQ ====2 FeCI 3+3 H 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2SO + CuO ==== CuSO +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5、酸+ 某些金属==== 盐+ 氢气Fe + 2HCI 二===FeCI 2 + H 2 fZn + H2SO===二 ZnSQ + H2 f (实验室用于制HQ(二1、盐酸HCI:盐酸是HCI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I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冰的熔化等)、形状改变(金属丝的弯曲)等。

-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生锈(铁生锈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等。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 物质的转化规律。

-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 金属(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氧化镁):2Mg +O_2{点燃}{===}2MgO。

- 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碱(氢氧化钙):CaO +H_2O===Ca(OH)_2。

- 碱(如氢氧化钠)与酸(盐酸)反应生成盐(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l + H_2O。

-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 非金属(如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C+O_2{点燃}{===}CO_2。

- 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碳酸):CO_2+H_2O===H_2CO_3。

- 酸(如硫酸)与碱(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盐(硫酸钾)和水:H_2SO_4+2KOH===K_2SO_4+2H_2O。

4. 常见的材料。

-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例如,铁合金(生铁和钢),生铁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

-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等。

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玻璃具有透明、硬度大等特点;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 物质的变化(一)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二)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2.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如在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发生凝固。

我们就能得出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因此,能用这个性质,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寻找未知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一)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 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的物质)强酸性物质:盐酸、硫酸和硝酸弱酸性物质:食醋、番茄酱、苹果2. 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 +),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同理,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OH -))3. 碱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 强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弱碱性物质:纯碱、洗涤剂等 注: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二) 酸碱指示剂1. 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三)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 pH:反应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范围在0~14之间。

2. 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注: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第3节常见的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这一种粒子的化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兰色晶体。

CuSO4·5H2O====== CuSO4+5H2O ; CuSO4+5H2O===== CuSO4·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2SO4 ====2 H++ SO42— HNO3===== H++ NO3—3、常见的酸:盐酸 HCI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 (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一)酸的通性1、酸使指示剂变色;2、酸 + 碱 ===== 盐 + 水3HCl+ Al(OH)3 ==== AlCl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2SO4 +2 NaOH==== Na2SO4 + H2O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实验室制取CO2)HCl + AgNO3 ==== AgCl ↓ + HNO3 (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2SO4 + BaCl2 ==== BaSO4 ↓ + 2HCl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6HCl+ Fe2O3 ====2 FeCl3 +3 H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H2SO4 + CuO ==== CuSO4 +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Fe + 2HCl ==== FeCl2 + H2↑Zn + H2SO4==== ZnSO4 + H2↑(实验室用于制H2)(二)酸的个性1、盐酸HCl: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齐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齐全)

第一章第一节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1.物质的变化形式1)物理变化: 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 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2.根本区别:1)宏观角度: 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2)微观角度:a物理变化: 微粒间的间距发生了变化b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先分解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组合, 形成新的分子3.性质:1)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密度、软硬程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2)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2.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形状变化等3.Pb(NO3)2+2KI == PbI2↓+ 2KNO3生成黄色沉淀4.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硫氰化钾与氯化铁反应, 溶液变成血红色利用这一性质, 可用硫氰化钾检验三价铁离子(Fe3+)的存在6.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 可以做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检验实验中是否有水生成), 或作为少量水分的吸收剂(干燥剂)第二节一、电离1.电离: 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电离方程式二、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1)HCl == H+ + Cl-H2SO4 == 2H+ + SO42-HNO3 == H+ + NO3-H2CO3 == 2H+ + CO32-H3PO4 == 3H+ + PO43-HClO3 == H+ + ClO3-2)酸根离子: 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 叫做这种酸的酸根离子Cl- 盐酸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CO32- 碳酸根离子PO43- 磷酸根离子ClO3-氯酸根离子3)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O4 、硝酸HNO3. 碳酸H2CO3.磷酸H3PO42.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1) NaOH == Na+ + OH-Ca(OH)2 == Ca2+ + 2OH-Ba(OH)2 == Ba2++ 2OH-Al(OH)3 == Al3+ + 3OH-2)常见的碱可溶性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钾KOH三、酸碱指示剂1.定义: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称指示剂2.四、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 < 7, 溶液呈酸性, pH值越低, 酸性越强pH > 7, 溶液呈碱性, pH值越高, 碱性越强pH = 7, 溶液呈中性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酸碱度)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 使用pH试纸pH试纸的正确使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被测溶液, 滴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第三节一、盐酸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是混合物。

(完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ZnSO4+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FeSO4+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6HCl = 2FeCl3+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CuSO4+ H2O 溶液变成蓝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本文介绍了酸、碱和金属的通性和性质。

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这是一种复分解反应。

例如,胃舒平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产生AlCl3和H2O;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会产生CuSO4和H2O。

3.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水,这也是一种复分解反应。

例如,用盐酸除铁锈时,Fe2O3会和6HCl反应,产生2FeCl3和3H2O;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时,CuO会和H2SO4反应,产生CuSO4和H2O。

4.金属单质和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这是一种置换反应。

例如,生锈的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会产生气泡,Fe会和H2SO4反应,产生FeSO4和H2↑;实验室制氢气时,Zn会和H2SO4反应,产生ZnSO4和H2↑。

5.酸和盐反应会产生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这也是一种复分解反应。

例如,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时,加入盐酸后,Na2CO3会和2HCl反应,产生2NaCl、H2O和CO2↑;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时,XXX和AgNO3反应,产生AgCl↓和HNO3;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时,H2SO4会和BaCl2反应,产生Ba SO4↓和2HCl。

二、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2.碱和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水,这也是一种复分解反应。

例如,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时,H2SO4会和2NaOH反应,产生Na2SO4和2H2O。

3.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例如,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时,2NaOH会和CO2反应,产生Na2CO3和H2O;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时,2NaOH会和SO2反应,产生Na2SO3和H2O。

4.碱和盐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这也是一种复分解反应。

例如,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时,Ca(OH)2会和CuSO4反应,产生Cu(OH)2↓和CaSO4;氯化铁和烧碱反应时,3NaOH会和FeCl3反应,产生Fe(OH)3↓和3NaCl。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一章 知识要点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 红 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 3 + 3H 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Cu(OH)2 + H 2SO 4 === CuSO 4 + 2H 2O 。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4、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5、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 二、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 蓝 色,使无色酚酞变 红 色。

2、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 Ca(OH)2 + CuSO4 ==== Cu(OH)2↓ +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红色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2、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 Mg+ H2 SO4 === Mg SO4 + H2↑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 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①湿法炼铜 Fe + CuSO4 === FeSO4 + Cu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Cu + 2AgNO3=== Cu(NO3)2 + 2Ag 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金属加溶盐 强进弱出 。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整理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b.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发生变化,但物质的本质仍然不变;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火焰和燃烧:a.火焰的结构:火焰由可燃物质的气体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产生。

b.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三者同时存在时才能发生燃烧。

c.燃烧的类型:燃烧分为明火和暗火两种。

明火是可见的火焰,暗火是不可见的火焰(如电闪、火花)。

d.安全用火:正确使用和管理火源,预防火灾事故。

3.物质的三态:a.固态:分子之间靠近并保持固定位置,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态:分子之间距离较近但可以运动,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没有固定的体积。

c.气态:分子之间距离远、运动较快、能够撞击容器壁并扩散开来,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4.物质的纯净和混合:a.纯净物质: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b.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5.物质的传热:a.热传导:物质内部传热的方式,分为导热和散热两种方式。

b.热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不需要介质。

c.对流传热:液体或气体中的热量通过对流传递。

6.酸、碱和中和反应:a.酸:在水溶液中具有酸性的物质,呈酸味,能和金属产生化学反应。

b.碱:在水溶液中具有碱性的物质,呈苦味,易溶于水。

c.酸碱中和: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7.电和电路:a.电流:电荷在导体中传输的现象。

b.电路:电流通过的路径。

c.导体和非导体:电流可以通过的物质为导体,不能通过的物质为非导体。

8.能量的转化:a.功和功率:功指力在运动过程中所做的功,功率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b.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c.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基础知识分析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3)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1)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2)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金属非金属颜色具特殊的金属光泽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光泽延展性具良好的延展性不具延展性可锻性具良好的可锻性不具可锻性硬度比较硬硬度不一致导电性良好的导电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导热性良好的导热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密度密度高密度低熔点熔点高熔点低注意: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3)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S + O2 ==点燃== SO2 C + O2==点燃== CO2 C + 2S ==∆== CS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H2O == H2CO3 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

如:Fe + S ==∆==FeS 2Fe + 3Cl2==∆== 2FeCl3 3Fe + 2O ==点燃== Fe3O4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

如:CaO + H2O ===Ca(OH)2Na2O + H2O === 2NaOH K2O + H2O === 2KOH3)金属的冶炼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

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

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碳、一氧化碳和氢气。

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C + 2CuO ==∆== 2Cu + CO2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应用1、分类:有机化合物一般含C、H等元素,因此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2、区别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特性: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大、密度和熔点高等。

石墨虽然是非金属单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水银(汞)是唯一的液态金属。

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

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

任何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任何碳酸盐和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盐和盐、盐和碱的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

2、以图为例,选择制取MgCI2的几种方法:1)金属+酸:Mg + 2HCI === Mg CI2+ H22)金属+盐:Mg + CuCI2=== Mg CI2+ Cu3)酸+碱: 2HCI + Mg(OH)2==== Mg CI2+ 2H2O4)酸+盐: 2HCI + MgCO3=== Mg CI2+ H2O + CO25)盐+盐: MgSO4+ BaCI2=== BaSO4+ Mg CI2五、物质的鉴别:1、盐酸及盐酸盐的检验: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CI+AgNO3====AgCI+HNO3 NaCI+AgNO3====AgCI+NaNO32、硫酸及硫酸盐的检验: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H2SO4+BaCI2====BaSO4+2HCI Na2SO4+BaCI2====BaSO4+2NaCI3、碳酸盐的检验: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CaCO3+2HCI ====CaCI2+H2O+CO2 Na2CO3+2 HCI====2NaCI+H2O+CO24、酸和碱的检验: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六、物质的推断:寻找突破口。

1、常见沉淀Cu(OH)2蓝色沉淀;Fe(OH) 3红褐色沉淀;AgCI、BaSO4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硝酸。

2、溶液颜色Cu2+溶液蓝色:CuSO4溶液、CuCI2溶液为蓝色;Fe3+溶液黄色:FeCI3溶液为黄色;Fe2+溶液为浅绿色:FeCI2溶液、FeSO4溶液为浅绿色。

3、氧化铜和碳粉为黑色,铜为红色。

七、物质的俗称: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Na2CO3 );熟石灰、消石灰:Ca(OH)2;生石灰:CaO;大理石、石灰石:CaCO3;胆矾:CuSO4 5H2O八、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问题:相互间能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气体或水的,不能共存。

离子间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的,不能共存。

例如:H+和OH-,Ag+和CI-,Ba2+和SO42-,H+和CO32-等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

3、背景:酸性溶液中有大量的H+,碱性溶液中有大量的OH-。

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Fv。

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有用/W=Gh/FL×100﹪。

5)W总=W有用+W额外;W有用<W总;η<13.研究杠杆的平衡1)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4)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4.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η=100﹪;2)有摩擦的斜面:W总=FL W有用=Gh W额外=FL η=Gh/FL;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第四节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质量相同时,高度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3)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

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弹性形变减小,速度增大。

4、机械能守恒1)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2)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第五节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1)内能的单位:焦耳。

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

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热传递总是由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4.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