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购物》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24年北师大版春季一年级下册数学《购物》教学设计

24年北师大版春季一年级下册数学《购物》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回答:我们学会了元、角、分的换算,以及购物计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复习元、角、分的换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结合学校的数学节或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购物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九、家庭作业设计
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角、分换算及购物计算相关的题目。
2.家长协助孩子在家中模拟购物场景,使用真实的货币或制作的代币进行购物计算练习。
1.与语文整合:通过编写购物小故事,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如描述购物过程、计算花费等。
2.与美术整合:设计制作购物小票、商品标签等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练习数学计算和货币表示。
3.与社会实践整合:组织学生参观超市或市场,实际体验购物的全过程,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4.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让学生模拟购物清单的制作和预算计算,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2.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教学难点】
1.元、角、分的换算。
2.购物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已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元、角、分
(1)教师展示购物小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数学符号?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2)学生回答:元、角、分。
(3)教师总结:元、角、分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货币单位。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三节——《去商店》。

教学设想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换算,而且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此,本节课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活动。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这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紧密联系的活动。

1.活动一,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

这个活动由小淘气带领大家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通过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

2.活动二,到游乐场去。

恰逢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了到游乐场去玩的情景,用20元钱去游乐场活动,你想做那些游戏呢?这个题目是在20元这个范围内,让学生进行有关元、角、分的计算。

通过这个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3.活动三,合伙开百货店。

这是在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合伙开百货店,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的活动。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算一算,合伙开个小商店等。

运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购物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购物

第六单元购物单元教学目标1.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

2.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欠款的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买文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零用钱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教学准备1、剪下附页二中的人民币小样;2、搜集并整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吗?好久没见它,原来,它开了一个文具店,今天开业,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看去看看。

(课件出示文具店)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参观文具店师:机灵狗的文具店有哪些文具?多少钱呢?师:你喜欢哪样文具?想拥有它吗?怎么办呢?生:我们可以用人民币来买。

2、认识人民币(1)小组内交流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

(2)组长整理同学们介绍的内容,进行汇报。

[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并整理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所以在这里,我让孩子自己进行交流,再由组长整理进行汇报。

](3)刚才我们介绍的都是纸币,生活中还有一种钱币是金属的,叫硬币。

(4)共同辨认硬币。

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

[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在此,向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3、巩固新知游戏:我问你答(1)教师说面值,学生举起相应的人民币学具。

(2)教师说特征,学生拿出人民币。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师:机灵狗想让我们陪它一起去银行换一些钱,让我们跟它一起到银行去,看看在那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购物》教案-学习文档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购物》教案-学习文档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购物》教案购物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4、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买文具教学内容;教科书70—71页主题情景图“买文具”,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

3、体会一元的币值。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教学过程:一、创设购物情境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要购买这些文具需要什么?3、揭示课题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1、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2、看“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3、游戏我举你认,我说你举。

三、开展换币,购物活动。

1、说说元角分的关系2、进行换币活动。

3、那一元能买多少东西呢,我们来开展一项购物活动。

出示主题图,图中文具个卖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完成71页练习。

四、填一填独立完成五、本课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有什么用处?第二课时买衣服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用大额人民币)三、认识大额人民币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2、师举生认四、开展购物活动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第5课认识人民币和购物(课件)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5课认识人民币和购物(课件)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银行卡支付
除了现金支付,现在很多人也使用银行卡来支付。银行卡是一 种电子支付工具,可以将我们的钱存入银行,然后通过银行卡 在商店刷卡支付。在购物时,我们需要将银行卡插入刷卡机, 然后输入密码或用指纹验证身份,最后确认支付金额。银行卡 支付方便快捷,但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防止被 盗刷。
手机支付
如何计算货币的价值
人民币的换算
有时候,我们需要将人民币转换成其他货币,或者将其他货币 转换成人民币。这时候,我们需要了解汇率的概念。汇率是不 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例如,1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是多少 ?我们可以通过查询汇率表或使用计算器来进行换算。 以上是关于如何计算货币的价值的三个要点。通过了解人民币 的面值和价值,以及简单的计算方法和换算概念,我们可以更 好地认识人民币并进行购物时的计算。
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
人民币的主要面值
人民币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主要面值。 其中,1元是最小面值的人民币,100元是最大面值的人民币。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用来购买不同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
人币的图案特征
人民币的正面通常印有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头像,背面则印有不 同的图案。每个面额的人民币都有独特的图案设计,这些图案 往往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相关。例如,一元人民 币的背面图案是兰州牛肉面,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是长城等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人民币的面值和价值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人民币的换算
如何计算货币的价值
人民币的面值和价值
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它有不同的面值,如1元、5元、10 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代表着不同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识 别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来了解它们的价值。

小学购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购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购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购物前的准备1. 制定购物清单:在购物前,我们可以先列一个购物清单,把需要购买的物品写上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商场里因为琐事而忘记买必需品。

2. 打折信息查询:在购物前,可以多关注各类商家的优惠信息,比如打折、满减、赠品等,这样能够省下不少钱。

3. 确定预算:在购物前,要想清楚自己的购物预算,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超支。

4. 了解商品信息:在购物前,可以通过互联网、杂志等途径了解自己所需商品的品牌、型号、价格等信息,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购物。

5. 检查购物环境:在购物前,要了解自己要去的商场或超市的具体地址、交通情况等,确保出行顺利。

二、购物技巧1. 选购食品: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尽量选择新鲜食品,并避免购买过期食品。

2. 选购服装:在购买衣物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尺码,避免购买过大或过小的衣服,同时也要关注面料的质量和舒适度。

3. 选购电器:在选购电器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型号、功耗等信息,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同时也要注意产品的品牌和售后服务。

4. 选购日用品:在选购日用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材质、用途等信息,避免购买过于劣质或不实用的产品。

5. 选购化妆品:在选购化妆品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同时也要关注产品的成分和功效,避免选购不合适的产品。

6. 选购水果蔬菜:在选购水果蔬菜时,要注意选择新鲜、无斑点、无霉变的产品,避免购买劣质产品。

7. 确认购买:在购物结束后,要确认购买的商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否有损坏或缺失,以免发生纠纷。

三、购物的安全问题1. 保护个人财物:在购物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手机等财物,避免被盗窃或遗失。

2. 勿买假货:在购物时,要注意查看商品的包装、标识等信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

3. 避免诈骗:在购物时,要注意查看商家的信誉和资质,避免上当受骗。

4. 调整心态:在购物时,要理性消费,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购买不必要的东西。

一年级数学《购物》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购物》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购物》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和认识货币的面额和基本用途;–能够通过加法、减法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理解购买物品时需要计算货币和找零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购物的兴趣,增加对数字的认知和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购物和计算货币的能力;–培养学生珍惜钱财的良好价值观。

2.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教材:一年级数学教材;–实物货币:硬币、纸币;–购物清单(包括物品名称、价格);–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问答方式激发学生对购物的兴趣。

•导入新知:“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购物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去过商店购物呢?去商店购物需要做些什么呢?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

”3.2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实物货币,并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货币)–你们见过这些货币吗?–这些货币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货币的用途,例如购买物品、支付服务等。

3.3 数字与货币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并标注面额。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面额的货币对应的数字是多少。

3.4 认识价格•展示购物清单,包括物品名称和价格。

•让学生观察物品价格和货币的面额,然后回答问题:–如果你要买一个价格为5元的物品,你会用什么货币?–如果你要买一个价格为10元的物品,你会用什么货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价格对应的货币。

3.5 购物计算•给学生发放一些货币,包括硬币和纸币。

•让学生根据购物清单选择物品,并用正确的货币支付。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例如购买多个物品的总价格。

•提醒学生要仔细计算,确保支付正确的金额。

3.6 找零计算•介绍找零的概念,并给学生提供一些找零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找零计算,包括使用不同面额的货币找零。

3.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货币的面额、购物计算和找零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在商店购物,遇到没有足够货币支付的情况,你会怎么办?–为什么我们要对物品的价格和货币进行计算?4. 拓展活动•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购物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购物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购物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购物概念,如商铺、商场、售货员、货架等;2.能够分辨认识常用货币、认识货币的基本面值、进行简单货币交换;3.能够初步使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计算单价、学会比价购物;4.能够积累简单的购物计算技巧,了解并学会比价购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商场和售货员的角色和职责;2.购物常用的货币种类和面值;3.商品价格的表示和计算方法;4.购物计算方法和比价购物技能。

难点:1.理解购物的货币交换方式;2.掌握商品价格的计算方法;3.理解比价购物的含义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1.带着学生去商铺、商场实地参观;2.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商场、售货员、货架等,让学生在视觉上了解购物的基本环境;3.教授货币种类和基本面值,进行货币交换训练;4.讲解商品价格表示和计算方法,进行实例操作和练习;5.介绍比价购物的方法,进行多组实际操作。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去周围商铺或商场实地参观,让学生接触到商场、售货员、货架等,了解购物的基本环境。

第二步:货币交换(20分钟)1.讲解货币种类、面值等基本概念;2.进行货币交换训练,让学生学会货币的基本交换方式和购物中的货币计算技能。

第三步:商品价格的表示和计算方法(30分钟)1.讲解商品价格的表示方式,如整数、小数等;2.给出实际商品价格,进行价格计算练习;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商品的单价计算。

第四步:比价购物(40分钟)1.讲解比价购物的意义和重要性;2.利用多组实际操作的例子,并鼓励学生分享操作经验;3.强调学生掌握比价购物技能和规则。

第五步:课堂小结(10分钟)在小结中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强调学生要学会简单购物计算技巧和掌握比价购物方法。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地参观、图片介绍、操作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引导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老师利用讲解、操作和分享的方式进行多元化课程设计和实现。

小学一年级知识教案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用语和交流方式

小学一年级知识教案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用语和交流方式

小学一年级知识教案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用语和交流方式小学一年级知识教案: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用语和交流方式一、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用语和交流方式。

通过学习购物用语和交流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生活技能。

本教案以互动和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活动、角色扮演以及实地考察等。

二、教学目标1. 学习购物场景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和句子,如商品名称、数目、价格、颜色等。

2. 学会在购物场景中正确使用购物用语,如问询、讨价还价、支付方式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在购物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4. 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自信地进行购物交流。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购物用语和交流方式- 商店和商品的名称:例如超市、服装店、鞋店、水果店、玩具店等。

- 商品的描述:例如颜色、尺寸、形状等。

- 问询商品信息的方式:例如“这个多少钱?”、“有其他颜色吗?”等。

- 讨价还价的常用表达:例如“能便宜一点吗?”、“你能给个折扣吗?”等。

- 支付方式:例如现金、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 常见的交流方式和礼仪:例如问候、道谢、致意等。

2. 实践和应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一系列购物场景的角色扮演,包括购买衣服、水果、玩具等。

每个学生都要扮演购物者和售货员,用英语逐步完成整个购物过程。

-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商店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购物者和售货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回到教室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购物场景,让学生对购物过程和交流方式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教具来模拟购物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场景中的交流方式。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购物者和售货员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来练习和应用所学的购物用语和交流方式。

3. 互动讨论安排小组活动和全班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共同探讨购物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合适的应对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买东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买东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买东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买东西》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购买商品的情景,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购买商品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商品,引起学生对购买商品的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购买商品时,如何计算需要支付的钱数?进而引入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讲解与示范: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选择商品并进行计算,让学生在实际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5.总结与提升:引导学生总结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并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购买商品的情景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购物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购物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购物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能够辨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2. 学会使用货币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并能进行找零。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货币的认识:介绍货币的起源,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2. 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物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使用货币进行交易,并掌握找零的技巧。

3. 解决问题:设置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货币的使用方法和找零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货币的价值,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面额的硬币和纸币,购物场景图。

2. 学具:购物清单,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景,引出货币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货币的起源,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3. 活动一:模拟购物,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货币进行交易,并学会找零。

4. 活动二:设置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货币的使用方法和找零技巧。

板书设计1. 货币的认识:展示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货币。

2. 购物活动:通过图解的方式,展示购物的整个过程,包括选商品、付钱、找零等。

3. 解决问题:展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真实的购物活动,记录购物的过程和找零的情况。

2. 设计一些购物场景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使用货币进行购物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找零不准确、计算速度慢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

沙湾路小学(何梅)整理复习:第二单元《购物》

沙湾路小学(何梅)整理复习:第二单元《购物》

整理复习:第二单元《购物》成都市沙湾路小学何梅单元知识分析:认识人民币即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

教学重点: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并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掌握知识点,学会提出相关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10元)它是什么?(人民币)我们在哪个单元学习认识过它?(第二单元:购物)对,我们在这个单元认识了所有的人民币,今天,就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来整理复习一下,我们认识过的人民币吧!(板书:整理复习:第二单元《购物》)二:整理复习过程:1、阅读教材,回顾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看看第二单元的内容是从多少页到多少页?(10到15页)分为几个课时?(三个)哪三个?(买文具、买衣服、小小商店)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回顾在第一个课时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阅读数学书第10-11页(2分钟)生:小面额人民币,有5元、2元、1元······,还学会了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付钱,找钱等。

2、梳理知识点,串联出知识体系。

(学生写在复习题单上)板书:买文具→小面额人民币→5元、2元、1元······(共9种)→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3、找寻易错点,巩固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总结出解决方法。

师:上面是我们学习了第一课时后,所掌握的知识,在练习中,我们又学会了解决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在第11页中找找,把你发现的易错题跟大家讲讲。

(生汇报)生:在计算中,我们要把几元和几元加在一起,把几角和几角加在一起,最后在合起来,这样不容易错,比如练习题中2题的第一题。

先计算5元+1元=6元,再计算5角+2角=7角,最后再把6元和7角合起来就是6元7角。

······4、整理复习第二课时,买衣服。

一年级数学购物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购物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购物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购物知识点总结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小学频道精心准备了小学一年级数学购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框架】
购物
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
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2、体会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从实际问题中理解“付出的钱、应付的钱、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购物情景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能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上辨认。

2、会计算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3、在购物活动中体会大面额人民币的.作用,运用人民币的兑换知识,初步掌握付钱的方法。

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1.在购物情景中会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2.通过购物中的活动,了解付费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3.通过购物的活动,巩固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购物中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购物清单

一年级数学购物清单

一年级数学购物清单这是一个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购物清单..它包含了-些常见的数学教具和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和技能。

以吓是清单中的物品及其简要描述:1.数字卡片:一套彩色的数字片,可以用来进行数字认知和计数练习。

每个卡片上都印有一个数字,粗有相应数的图案或点来表示。

2.操作符卡片:一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符的卡片,可以来进行基本运算的练习。

学生可以按照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操作符卡片进行计算。

3.数字计数器: 一个小型的机械计数器,可以用来进行计数练习和数字模式的识别。

学生可以通过手动旋转计数器上的按钮,一次一次地增加数字,并观察数字的变化规律。

4.几何磁贴: 一套几何形状的磁贴,包括正方形、三形圆等等。

学生可以使用这些磁贴,通过拼凑和组合的方式,来构建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

5.计数棒: 一组用于模拟计数和量的长彩计数棒。

每个计数棒都有相等的长度和数量,学生可以通过组合计数棒,形成不同的数目和长度,进一步理解数量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6.数线棋盘: -个印有数线的棋盘状游戏板,上面逐行印有从1到100的数字。

学生可以使用小游戏棋子,在数线上进行移动,通过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计数和加减法的练习。

7.数毗较卡片:-用于比较两个数量大小的卡片。

每个卡片上都有一组图案,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此较图案的数量,判断哪个数更多或更少。

8.数字拼图: 一套由数字组成的拼图游戏。

每个数字都可以拆分成相应数量的小拼图块,学生可以通过拼凑这些小拼图块,来还原出皖整的数字形状。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购物清单中的一些常用教具和学习材料。

这些物品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和搭配适合的教具,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通过在购物清单中列出这些教具和材料,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加方便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数学学习资源。

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求,购买适当的数学教具和学习材料,为他们打下数学学习的基础。

购物 (北师大版第五册)

购物 (北师大版第五册)

购物(北师大版第五册)一、引言《北师大版第五册:购物》是一本以购物为主题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购物的能力,了解各种购物的方式和技巧,以及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认知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二、教材概述《北师大版第五册:购物》共分为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不同的购物场景展开,包括超市购物、网购、街头购物等多种形式。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情景,以及丰富的习题和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购物常用语言、理解购物环境和理解消费行为的重要性。

三、教材内容1.单元一:超市购物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在超市购物的常见场景和对话,例如如何找到所需商品、如何询问价格和特价信息等。

同时,还引导学生理解节约、精打细算的购物观念。

2.单元二:网上购物这个单元主要针对网络购物这一现代购物方式展开。

包括如何搜索商品、下订单、支付和退换货等。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将掌握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购物的基本技能。

3.单元三:街头购物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街头购物的基本情景和对话,例如如何与商贩交流、如何讨价还价等。

通过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学生将提高沟通与交际的能力。

4.单元四:特色商品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各地特色商品的风情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不同地域的特色商品,培养自己的审美和鉴别能力。

5.单元五:打折活动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打折活动的情况和购物策略。

包括如何把握促销时机、如何计算打折的价格等。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将提高评估商品价值和优劣势的能力。

6.单元六:二手市场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二手市场的特点和购物经验。

通过购买和出售二手商品,学生将了解到二手市场的活力和特色,同时培养自己的鉴别和交易能力。

7.单元七:环保购物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环保购物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

通过购买环保产品和使用环保袋等方式,学生将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心。

8.单元八:购物文化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购物文化和习俗。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购物观念和方式, 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六单元 购物认识人民币课时教材解读

第六单元 购物认识人民币课时教材解读

2一年级下册课时教材解析第六单元购物认识人民币一、教材内容解读: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人民币。

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都有浅显的认识。

一张人民币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图案,颜色,大小尺寸的设计都独具匠心,单单就民币不同面额之间的关系,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认识还是不够深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的不同。

使学生能够辨认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包括不常见的2圆,硬币5分、2分、1分)。

充分认识人民币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好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通过买文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化。

这样一来使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并对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购物是一种社会化很强的活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他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学习购物巩固了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能力,还会学到一定的社会知识,增强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解读1、结合购物情景认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教学目标和内涵: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并且通过和老师玩换一换的游戏,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购物,让学生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比如给你一元,你能买那些物品?五元四角你还可以咋样支付?一张5角你呢个换几张1角和几张2角?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熟记圆角分之间的进率;会正确使用人民币,会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制定的钱数;会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会等值兑换人民币。

本节课的难点:等值兑换小面额人民币。

一张人民币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这种价值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上都会有数量的体现。

这个数量又由一个数字和单位组成。

要完成等值兑换,是一个数字和单位变换的复杂过程。

因一年级学生知识有限,对这一概念不会深刻理解,因此单位换算要靠抽象推理来完成,教材的难点在于人民币的等值兑换的等值换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框架】
购物
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
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2、体会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从实际问题中理解付出的钱、应付的钱、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购物情景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能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上辨认。

2、会计算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3、在购物活动中体会大面额人民币的作用,运用人民币的兑换知识,初步掌握付钱的方法. 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1.在购物情景中会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2.通过购物中的活动,了解付费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3.通过购物的活动,巩固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购物中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