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走进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主要由《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4首诗歌组成。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不同的意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篇诗歌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比如,《短诗三首》中的提到的“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写出了对母亲的依恋;《绿》中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写出了对绿的感受和热爱;《白桦》中通过对白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具有白桦精神的守林人的赞美。

《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作者看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表达作者对雨后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本单元诗歌,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9.《短诗三首》2课时10.《绿》2课时11.《白桦》2课时12.《在天晴了的时候》1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综合性研究》1课时课时重点:1.体会诗歌的韵味。

2.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难点: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纸船》——寄母亲二、教师以“短诗三首”为例,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三、教师讲解生字“漫、涛”,并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

学生跟读、模仿。

四、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内容主要涵盖了关于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包括课文学习、诗词鉴赏以及语文综合应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诗词鉴赏的学习,语文知识的应用;•难点:学生对于课文和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1.课文学习:带领学生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分析和讨论;2.诗词鉴赏:解读课中的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语文综合应用: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知识;•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部分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课堂上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和解答。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综上所述,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这也是我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法的过程。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境和语感。

2.使学生能够朗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3.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基本意境。

2.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代诗人生平和作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三》2.精心准备的古诗词材料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5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习古诗词(15分钟)–教师传授古诗词知识,让学生听写、朗读。

3.情感体验(15分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4.诗歌赏析(10分钟)–教师或学生朗读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其中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复习上次学习的古诗词内容。

2.讲解古代诗人(10分钟)–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分享对古代诗人的理解和感悟。

4.情感表达(15分钟)–分组朗读古代诗人的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六、课堂作业1.默写所学古诗词。

2.回家后查阅更多关于古代诗人的信息。

七、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日积月累”,要求我们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

本单元一共包括三篇课文:《跟着大妈操操操》、《河豚妈妈的爱》、《飘荡的风筝》。

其中,《跟着大妈操操操》讲述了健身操的好处,强化了身体锻炼的必要性;《河豚妈妈的爱》则通过描写河豚妈妈的母爱,引导学生们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明白爱是需要付出的;《飘荡的风筝》则通过风筝飞翔之美来引导学生们明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力量。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好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义。

(2)学会提出问题、留意课文情节,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生活中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理解父母的爱必须互惠互利,需要付出。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交流、表达、思考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欣赏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掌握形象化语言运用方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学习、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引导学生欣赏生活、感受生活,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

(3)培养学生的爱护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尊重他人等。

而本单元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日积月累的力量,理解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以阅读为主,采用“阅读—理解—讨论—评价”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从课文中自行掌握知识点,培养自我发现、自我理解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本单元的课本、教学设计、图片和视频等。

2、在课堂上贴上文化墙,让学生参加“亮相明星”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包含了《古诗两首》、《荷塘月色》、《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和科学探索,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自然景观和科学探索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熟语,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挑战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熟语,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对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PPT、教学素材、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意思。

3.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综合性学习》。

2.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

3.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讨论。

三、教学难点
1.协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准备
1.课本《语文》下册。

2.课文《综合性学习》分发资料。

3.测验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学生依次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 操练
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对话演练。

4. 深化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5. 拓展
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应用课文中的内容。

2.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相关练习。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以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综合性学习》这篇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9 短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9 短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9 短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9 短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

–能够准确朗读和理解诗歌内容。

–掌握相关生字词的写法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诗歌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能够听懂他人朗读的诗歌,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用心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朗读,掌握相关生字词的写法。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唱歌或者朗诵一首与《9 短诗三首》相关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5分钟)1.讲解第一首诗《春晓》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描述和情感。

2.学生跟读诗歌,纠正发音和语调。

3.分组小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春晓》的内容。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教授生字词,让学生掌握相关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

2.针对生字词设计游戏或者练习,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4. 学习诗歌(15分钟)1.讲解第二首诗《秋思》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表达和情感。

2.学生跟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让学生分组演绎《秋思》的情感表达。

5. 创作小诗(20分钟)1.引导学生参考前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相互分享创作,欢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6. 学习诗歌(15分钟)1.讲解第三首诗《钓鱼》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描写和情感。

2.学生跟读诗歌,品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3.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钓鱼》的情景。

7.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总结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继续接触并学习诗歌,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9 短诗三首》中的一首诗。

2.仿写一首关于自己生活的小诗。

3.练习相关生字词的书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针对《9 短诗三首》进行了分析和讲解,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短诗三⾸教学⽬标1.认识“漫、涛”2个⽣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1、认识“漫、涛”2个⽣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化底蕴。

从古⾄今,诗⼈们创作了⽆数经典的诗,那⼀⾸⾸优美的诗,就像⼀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优美,深受⼈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冰⼼的三⾸⼩诗。

⼆、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现代著名作家、诗⼈、⼉童⽂学家。

冰⼼受到泰⼽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标题的⾃由体⼩诗,这些⼩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

主要作品有《冰⼼⼩说散⽂选集》《寄⼩读者》《再寄⼩读者》《三寄⼩读者》《⼩橘灯》《繁星》《春⽔》等。

2.出⽰⽣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不是“⽔”,⽽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诗读给⼤家听⼀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

(1)⾃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诗,你的眼前出现了⼀幅怎样的画⾯?(抓住“⽉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时快乐⽣活的深切怀念。

)(5)出⽰图⽚,配乐朗读诗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3.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展示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学习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

2.教学PPT。

3.黑板、粉笔。

4.单词卡片。

5.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和简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主题。

第二步:课文学习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理解意义。

4.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第三步:课文理解1.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意义。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小组展示表达成果。

第四步:知识巩固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2.组织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对话中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课堂作业1.默写生词词语及其意义。

2.用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段落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 9、地震中的父与子》《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两篇:《 10、慈母情深》《12、学会生病》另外还包括一个《回顾•拓展三》二、教学目标:1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课文,再现情境并联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之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3最后,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表达真情上下功夫。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词,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②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领悟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难点:①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心理描写,品读课文,再现情境并联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③从文中感悟到父母深沉的爱。

四、如何突破重难点措施:1.学生读通课文后,可以联系到平时父母的做法,想想他们的爱,教师可点拨指导,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爱。

2.提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找到有关地震的资料和更多的关于父母之爱。

3.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反应人物品质的语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4、教学时,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五、教具学具根据学生和本单元课文特点,班班通课件是本单元运用的主要教学工具,另外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六、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父母之爱展开的,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他们很难理解到父母深沉的爱,特别是严厉严格的爱,这就要求老师提前布置学生多读书,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课堂上老师指导反复朗读,在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父母的爱。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1.1 单元主题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关爱”为主题,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和散文,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2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5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小燕子》、《荷叶母亲》、《乌鸦喝水》和《触摸春天》。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生动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2.1 教学策略- 以情境教学为主线,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培养语感。

-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出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5. 总结与拓展: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空间。

3.2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5分钟- 自主学习:15分钟- 课堂讲解:20分钟- 实践活动:10分钟- 总结与拓展:5分钟四、评价与反馈4.1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全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全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三单元全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写出简单而连贯的短文。

-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学习:通过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语言运用:通过练习朗读、模仿、对话等活动,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观察与表达: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所见所闻。

4. 写作训练:通过练习写简单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小组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课文主题和与学生相关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2. 课文学习: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解释生词和句型,进行问答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语言运用: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对话练习等活动,让学生熟悉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观察与表达: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描述,引导他们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写作技巧,写出简单而连贯的短文,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6.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学会协作,共同完成一些小组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梳理重点知识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2.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3.提高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4.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

二、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意义;•通过欣赏多首诗歌,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相关诗歌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课堂环境:整洁明亮的课堂环境;3.学生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诗歌,做好预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诗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打开新课的序幕。

2.学习新诗歌(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内涵。

3.诗歌欣赏(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欣赏活动,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展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欣赏和解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部分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较为肤浅。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对诗歌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同时,我还需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继续阅读相关诗歌,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扩展阅读1.鲁迅《雨巷》2.李白《静夜思》以上就是本文对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朗读《短诗三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短诗三首》的理解和朗读。

•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歌情感。

难点
•理解抽象诗歌语言,提升对诗意的把握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短诗三首》PPT。

•手段:黑板、彩色粉笔、CD音响。

•素材:准备课文朗读音频。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巩固前几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学习新知:呈现《短诗三首》诗歌内容,详细讲解诗意和文中隐含的
情感。

3.听读诗歌: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4.课堂练习:分组或个人朗读诗歌,注重语音语调的运用。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内容,梳理《短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色彩。

2.分组朗读: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3.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领悟其中的诗意。

4.诗歌赏析:展示相关插图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联想,增强理
解深度。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短诗三首》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深入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美丽与魅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部编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部编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部编教案标题:《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部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词语解释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及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录音机等教学辅助工具。

3. 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本单元的学习做铺垫。

Step 2:新课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标出生字词和重要词语。

2.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词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Step 3:课文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Step 4:课文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教师通过举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2.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改编和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及表达方式。

3.能够按要求完成听力、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训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内容。

2.朗读文中的文字,正确把握语气、语调。

3.进行相关的听力、口语练习。

难点1.理解比较抽象的诗歌意境。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辅助教材:笔、纸、课程录音。

3.教学实物:相关图片、课文朗读录音。

4.教学环境:课室布置。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概述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播放相关录音,导入课程内容。

2.导入:–让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3.学生阅读:–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课文分析:–深入探讨课文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5.课堂练习:–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课前复习:–老师简要复述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

2.词语解析:–教师解释生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词语。

3.课文表达:–学生自行编写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培养创造力。

4.语文游戏:–设计相关游戏,巩固课文内容。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个集人物、情感和想象于一体的内容,学生对其中的诗歌意境可能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通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和进行综合训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是《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的教学内容安排,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含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含计划)

6、要回女儿时。

当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船舱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想起了那个年幼的女儿。

他们都想到了:女我太小了,真舍不得她。

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

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这一夜,他们一夜没有合眼。

第三天上午,夫妻俩又出现在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当夫人间了好几遍,父亲才说话。

(课件出示原文)为什么父亲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联系“抽泣”,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
指导朗读。

(三)联系上下文,升华情感。

1、在这儿,父亲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舍不得。

课文还有一处地方也直接提到了父亲的不舍,你知道在哪儿吗?
2、指导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3、小组讨论:
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还是要回孩子是爱?你觉得文中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最感动你?(指导朗读)
(四)在课文中,你感受到谁的爱?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一)大家分享你的父母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二)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9 短诗三首《繁星》是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女士的第一部诗集,它由164首小诗组成。

《繁星(七一)》回忆童年,写儿时与母亲难忘的回忆。

《繁星(一三一)》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繁星(一五九)》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由衷的赞美与感激之情,这是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呼唤。

210 绿艾青的诗歌《绿》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一片绿色的景象,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

111 白桦《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白桦的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112*在天晴了的时候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到雨后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

全诗写了雨后大自然的动人景象以及人们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自由快乐。

1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仿写诗歌。

1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识字加油站:借助资料了解古代文人,认识古人姓名中的字。

词句段运用: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感受不同表达方法对写景的表达效果。

日积月累:积累、背诵有关“诗”的名言。

1教法与学法授课方法探究9 短诗三首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作者的情感。

10 绿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11 白桦通过阅读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12*在天晴了的时候阅读诗句,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典案9 短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3.学习《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诗集)有没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呢?2.让学生简要说说对《繁星》的了解。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唱出了爱的赞歌。

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3.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每首诗歌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汇报主要内容。

(1)《繁星(七一)》主要回忆作者儿时和母亲在一起时的情景。

(2)《繁星(一三一)》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繁星(一五九)》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三、品词析句悟情。

(一)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繁星(七一)》。

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文中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这句诗写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诗人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感受着母亲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诗人儿时的趣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对母爱的难以忘怀之情。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读了这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师:童年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它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诗人的记忆深处,成了诗人无法挥去的眷恋情结。

带着我们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二)学习《繁星(一三一)》。

1.生自由读诗歌,说说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哪些具体的诗句让你产生这种感受?生自由读后汇报。

2.课件出示:“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品味诗句,从诗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诗歌的方法。

同时在多次的诵读中,进一步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繁星(一五九)》,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2.通过对比,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冰心写的两首现代诗,谁能把它背诵下来呢?2.抽学生背诵。

3.这节课我们学习《繁星(一五九)》。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二、学习《繁星(一五九)》。

1.出示《繁星(一五九)》。

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在读中品味诗歌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依赖,母亲的怀抱是永远的避风港湾。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写母亲的诗歌,要写到“鸟儿”呢?文中两次出现的“风雨”含义相同吗?同桌互相讨论后汇报: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保护和关爱。

第一个“风雨”是自然界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则是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3.抽学生朗诵,全班齐诵,要读出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并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学习《繁星(一五九)》,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三、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繁星》里面的三首诗歌,那么你们发现这三首诗歌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能抒发出现代人的情感。

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设计意图: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四、小结: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再次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在班级举行一次《繁星》朗诵会。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增加累积。

【板书设计】9 短诗三首繁星(七一) 回忆往事繁星(一三一) 抒发对大海的热爱繁星(一五九) 歌颂母爱10 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绿意盎然的春之图,帮助他们理解“绿”就是春天的象征,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悟。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再仔细读读。

第三小节:说一说:风中的是绿色的。

雨中的是绿色的。

水中的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的。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小节:(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小节:(1)出示小练习。

想象说话: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3)点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全文朗读。

设计意图: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水、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四、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1.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

(2)从视觉上感受灵隐之绿,以及“绿”的层次。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10 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11 白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