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神经干疗法
电疗学
废用性肌萎缩
表现:制动后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肉最明显的改 变是肌肉横切面积缩小,但肌纤维数量不变。慢肌纤 维比快肌纤维更易发生萎缩。 NMES不能完全阻止、但能延迟萎缩发生,能增强已萎 缩肌肉的肌力。 NMES对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移位所致的股四头肌乏 力亦有良效。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多活动,尤其是早 期多做等长收缩。
低频电流的特点
为低频小电流 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 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
无明显热作用。
低频电流的基本作用
1、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2、镇痛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4、促进骨折、伤口愈合 5、消炎
6、镇静催眠作用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强壮正常肌肉
NMES对那些比较薄弱的、不能理想地主动收缩的肌肉 有益。对于完全正常的肌肉,没有必要用NMES。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电刺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表现:肌肉萎缩、N-M接头退化、膜电位改变、肌张力 下降或消失、收缩反应慢、反射下降或消失 病理:溶酶体上升、肌浆和肌浆网短暂上升、肉眼体积 减少、在显微镜下看肌纤维直径减少。 如果2年内神经不能恢复支配,则肌纤维会被结缔组织 取代,肌肉不可能恢复功能。
常用波形
电针在偏瘫下肢功能障碍康复中应用
电针在偏瘫下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电针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无论是在基础实验领域还是临床研究方面,电针的应用都为探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
本文则就近年来国内外在通过电针治疗偏瘫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而进行的短篇综述。
1.取穴原则1.1软瘫期是处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1~2级,是指患者处于脑卒中发病后早期(最早1周内,平均2周左右),患者经临床抢救脱离了危险,病情已趋稳定,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早期的临床康复治疗。
这时患侧肌力和肌张力均低下,有时出现轻度高张力。
此期,多数临床研究的取穴原则基于“独取阳明”[1、2],认为偏瘫早期属中医痿证范畴,而“治痿独取阳明”则因为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
陈庆华[3]则认为偏瘫初期,下肢取穴应宜取大腿伸肌群为主的穴位,如髀关、伏兔、足三里。
而陈立典等[4]认为软瘫期应在健侧取穴,因这种刺激健侧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
1.2痉挛期是处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3~4级。
随着病情的恢复,患侧肌张力逐渐增高,有部分患者在2~3个月内会出现明显的肌痉挛。
下肢主要表现为伸肌痉挛模式。
在此期,有些研究在针刺取穴时仍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传统方法。
胡智慧等[5]在用电针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的疗效观察中发现,以阳明经为主的穴位加上较高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对于中风偏瘫的肌痉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在较短时间内使较高的肌张力下降。
而陈立典等[4]根据现代康复医学对中风的认识,在偏瘫痉挛期刺激拮抗肌上的经穴,进而发展出平衡肌张力的针刺方法以来,很多临床研究为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
其中刘伍立等[6]依据中西医理论认识和前期临床观察结果,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思路与方法共总结了六点,即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法、泻阴补阳法、针刺督脉与夹脊穴法、针刺跷脉法、针刺特定穴方法,其认为偏瘫进入痉挛期后,肌力下降不明显,相反肌张力呈现亢进,以各肌群间肌张力不平衡为主要矛盾,此时应以协调肌张力平衡为重点,对下肢而言,应以强化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下肢伸肌运动;主要目的在于拮抗亢进肌群和促进迟缓肌群的运动。
低中频电疗的镇痛作用
3)伤害性信息向中枢的传入:伤害性传入冲动由背根进入脊髓背角Ⅰ、Ⅱ和Ⅴ层,释放化学物质如谷氨酸和P物质,引起背角Ⅰ、Ⅳ~Ⅶ和Ⅹ层的投射神经元兴奋,并沿着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中脑束、脊颈束等将冲动传递到脑干网状结构、丘脑,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图3-1-9)。
2.疼痛的病理生理特点:①疼痛是机体组织受到较强的物理化学因子刺激所产生的复杂的局部或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②机体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和反应大小,与疼痛的性质、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密切相关;③疼痛与精神心理状态相关;④可同时伴有其他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症状。
(三)镇痛的原理与学说疼痛是与生俱来的。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人们始终在与疼痛斗争,对疼痛的认识、镇痛方法和机制的研究在不断深入。
比如古人将疼痛解释为触怒上帝所受的惩罚。
古埃及人认为疼痛是魔鬼所致,并通过念咒来驱赶魔鬼、解除疼痛。
中医认为疼痛是因为阴阳失衡、经气阻塞,疏通经络、纠正阴阳的不平衡,就可达到止痛目的,即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本世纪初以来,人们应用新的实验方法在神经生理、神经病理、神经内分泌、分子生物学、精神心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对疼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展了一些学说和理论。
下面介绍与低中频电疗的镇痛作用有关的一些疼痛理论。
1. 脊髓和脑中枢对痛觉的调制(1)脊髓节段的调制:脊髓是外周感觉神经纤维将疼痛冲动向上传入的初级中枢,存在对疼痛进行调控的系统。
①闸门控制学说:受Noordenbos感觉交叉理论的影响,MelzackR和Wall P D于1965年提出闸门控制学说(或称为门控理论)。
已经知道伤害性传入主要终止在背角胶质区(SG),刺激低阈值的有髓鞘的初级传入纤维(Aβ)能减弱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
闸门控制学说认为节段性调制的神经网络由初级传入A和C纤维、背角投射神经元(T细胞)和胶质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SG 细胞)组成(图3-1-10),SG神经元起着关键的闸门作用。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原理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原理TENS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就是用电来刺激有疼痛症状得特定得兴奋感觉神经与刺激闸门机制与(或)内源性得阿片肽(如脑啡肽)系统。
TENS得应用方法因这些生理作用机制得不同而不同。
TENS不能保证完全达到止痛得目得,并且疼痛得到缓解得病人百分率也就是会改变得,但一般情况下,急性疼痛得缓解率在65%左右,慢性疼痛则在50%左右。
但这些方法都要强于医用得安慰剂。
这种方法就是非侵入性得,并且相比较药物治疗,她几乎没有副作用。
最常见得问题就就是皮肤得过敏性反应(大约有2-3%得病人),这些几乎经常就是由于电极得材料,传导胶体或者就是固定电极得绑带引起得。
目前大部分TENS得电极就是采用自粘性,预涂胶体得电极做成。
这种自粘性电极有以下几个优点,减少交叉感染得风险,易于使用,更低得过敏发生率与更低得成本。
机械参数在描述TENS就是如何用于完成镇痛作用之前,先对现代机器得可获得得主要得治疗变量做一个概述。
下图就是一台典型TENS得控制器。
电流强度(A)(强度)一般在0~80mA得范围内,可就是有些机器或许可以输出100mA得电流。
虽然这个机器输出得就是小电流,但已经足够了,因为她得主要作用对象就是感觉神经,只要有足够得电流通过组织,使感觉神经去极化,这种治疗方式就就是有效得。
这台机器可以传送脉冲电流,传送这些脉冲得频率(脉冲频率B)通常在1~2个脉冲每秒到200或者250个脉冲每秒间变化。
要产生临床有效得治疗效应,建议TENS应该涵盖2~150HZ得频率。
除刺激频率以外,每个脉冲得持续时间(或宽度)在10~250μs间变化,最近得证据表面,相比强度与频率,脉冲宽度重要性要小。
另外,现代得机器提供了一个burst模式(D),使得脉冲可以以爆破或者长队得形式输出,通常在2~3个burst每秒得速率。
最后,调制模式(E)可提供所采用得方法,使输出得脉冲不规则,因此尽量减少了因规则刺激造成得机体适应效应。
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选穴现状
神经截断选穴是 由现代 医学 的神经节段理 论发 展起来 的, 由脊神 经发出的各个 神经节 分别通过 交感 、 副交 感神经 与 内脏相连 , 同时又通过感觉神 经与体 表相连 , 通过 刺激 神
经 节 段 可 以 治 疗 相 应 的 脏 腑 或 肢 体 的 疾 病 。例 如 上 肢 疼
C T定 位围针刺法是广州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针灸
随着现代 医学 中解剖 、 生理、 病 理等学科 的发展 和对 针 灸学 的不断深入研 究 , 逐渐 形成 了一种 区别 于传 统 中 医选 穴方法 的现代 医学选穴 法。现代 医学选穴 法为针灸 临床选 穴 提供 了新 的思 路 和方 向, 目前 在 临床 上 已有 广 泛应 用 。 笔者将 现代 医学几 种 常见 的选穴 方法 加 以总结 和探 讨 , 现
介绍如下。 1 按 照神 经 截 断选 穴
效率 为 9 5 . 5 %, 对照组 1 9例 采用 常 规循 经取 穴 , 总有 效率 为7 3 . 7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另有针刺 颈丛神 经( 天窗 ) 治疗落枕 、 面瘫 等头 面部 疾病 , 针刺 臂丛 神经 ( 极
济南 , 2 5 0 3 5 5 ; 滨州 , 2 5 5 6 1 0 ; 济南 , 2 5 0 0 1 4 )
2 .山东 省滨 州市 人 民医 院 , 山东
[ 文章编号 ] 1 0 0 3— 7 7 0 5 ( 2 0 1 4 ) 1 2—0 1 7 4— 0 2
治 疗 组 和对 照组 。治 疗 组 2 2例 采 用 针 刺 神 经 干 疗 法 , 总 有
治愈 9例 , 3个疗程后治愈 2例 、 1 例显效 、 1例好 转 , 总有效 率为 1 0 0 % 。下 肢 、 前 后二 阴和 盆腔 的疾 病可 选 s 到骶管 裂孔等部位 的腧穴 。叶秀英 采用 针刺 次髂 配合 气海 、 关 元、 天枢、 血海、 足三里、 三 阴 交 等 穴 位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4 ( ) 例, 其中好转 1 7例 、 无效 3例 , 治愈率 为 6 6 . 7 %, 总有效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操作实践报告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操作实践报告英文回答:Introduction.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 is a therapeutic technique that utilizes electrical impulses to activate muscles. It has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sports medicine, and pain management. NMES works by sending electrical signals through electrodes placed on the skin over the target muscle. These signals cause the muscle to contract, improving muscle strength, range of motion, and circulation.Procedure.1. Preparation:Clean and dry the skin over the target muscle.Apply conductive gel or pads to the electrodes.2. Electrode Placement:Place the electrodes perpendicular to the muscle fibers, over the motor point (where the nerve enters the muscle).Use multiple electrodes for larger muscles or for targeting specific muscle groups.3. Stimulation Parameters:Frequency: Typically 20-50 Hz for muscle strengthening and 10-20 Hz for pain relief.Pulse Duration: 0.1-1 ms.Intensity: Adjustable to elicit a visible muscle contraction without discomfort.4. Treatment Duration:15-30 minutes per session.2-3 sessions per week for optimal results.Safety Precautions:Avoid using NMES on patients with:Implanted pacemakers or defibrillators.Epilepsy.Open wounds.Pregnancy.Monitor patients for any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skin irritation or muscle soreness.Use caution when applying NMES to areas with impaired sensation.Benefits of NMES:Improves muscle strength.Increases range of motion.Reduces pain and inflammation.Promotes muscle re-education.Accelerates wound healing.Enhances blood circulation.Applications of NMES:Rehabilitation after injury or surgery.Spor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Pain management (chronic pain, arthritis, back pain)。
平衡针灸疗法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 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平衡针灸疗法的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禁忌症
对于一些特定疾病或状况的患者,平衡针灸疗法可能并不适用。例如,孕妇、严 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应避免接受平衡针灸疗法。
慎用情况
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或状况的患者,平衡针灸疗法应谨慎使用。例如,儿童、老年 人、体质虚弱者等应谨慎选择接受平衡针灸疗法。此外,对于过敏体质者或对某 些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应谨慎选择接受平衡针灸疗法。
神经系统疾病的平衡针灸疗法
偏头痛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偏头痛引起的疼 痛和不适感。
抑郁症
平衡针灸疗法可以辅助治疗抑郁症,改善患者的 情绪和生活质量。
失眠
平衡针灸疗法可以帮助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 的睡眠质量。
运动系统疾病的平衡针灸疗法
关节炎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提高关节活动能力。
平衡针灸疗法在刺激方式上进行了改进,采用安全、无痛的方式进行刺激,使患者更易于 接受。
平衡针灸疗法的成功案例分享
01
颈椎病的治疗
通过运用平衡针灸疗法,患者能够迅速缓解颈椎疼痛,恢复颈椎功能
。
02
腰痛的治疗
平衡针灸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腰痛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腰部功能。
03
偏快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
肌肉损伤
平衡针灸疗法可以帮助修复肌肉损伤,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
04
平衡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平衡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保持舒适的体位
在进行平衡针灸疗法时,患者应 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过度紧张 或疲劳。
神经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干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2. 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和传导过程;3. 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4. 掌握神经干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负责将神经冲动传递至全身各个部位。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指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电信号,其产生原理为:当神经纤维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蛙坐骨神经干、任氏液、生理盐水、电极、放大器、示波器等;2. 实验仪器:蛙板、剪刀、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皿、烧杯、滴管、神经屏蔽盒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蛙坐骨神经干:将蛙坐骨神经干浸泡在任氏液中,以保持其湿润状态;2. 暴露坐骨神经:在蛙板上固定蛙,剪开皮肤,暴露坐骨神经;3. 连接电极:将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分别连接到坐骨神经的两端;4. 调整实验参数:调整放大器增益、示波器灵敏度等参数,使信号清晰可辨;5. 产生动作电位:使用刺激电极对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观察示波器上动作电位的变化;6. 测定传导速度:改变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记录动作电位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7.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传导速度: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刺激强度等)进行实验,比较传导速度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坐骨神经干在受到刺激后,产生了明显的动作电位波形;2. 测定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结果如下:- 在室温下,传导速度约为 30 m/s;- 在低温条件下,传导速度降低;- 在高温条件下,传导速度升高;-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传导速度略有提高。
六、实验结论1.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其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2. 低温条件下,神经干传导速度降低;高温条件下,传导速度升高;3. 刺激强度对神经干传导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
神经干刺激疗法课件
.
3
二 眶下神经点
1、定位
鼻翼外下缘至外眼角连线中点或眶下缘中点下 方约1cm处。
2、解剖
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起自三叉神经节, 经圆孔入翼腭窝。其主干向下延续为眶下神经,分
布于下睑和上唇之间的皮肤。
面神经为混合型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来自脑桥的 面神经核,副交感纤维来自脑桥的上涎核。味觉纤 维传入膝神经节上传至孤束核。面神经由脑桥延髓
沟的外侧发出,进入内耳门经内耳道入面面神经管
,由茎乳孔穿出后入腮腺,在腮腺前缘发出颞之、
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五组分支,呈扇形分
布于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
3、主治
刺激神经干疗法
颈部项部刺激点
.
1
定义
该疗法是通过针刺、电针等方法,直接刺激与疾 病有关的神经干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传统 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解剖知识相结合,形成的一 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本法是根据经络穴位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脊髓神 经的节段性分布特点、周围神经的支配关系、神 经系统内部的间接联系等选取刺激点,以传统针 刺、电针等为刺激手段,以调节神经反射为作用 机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实现相应的治疗作 用的疗法。
3、主治
三叉神经第2支痛、面肌痉挛。
4、操作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手摸到由眶下孔形成的凹陷后 ,从该凹陷处进针,针尖稍想外上方斜刺0.3~0.5 寸,左右拨动针体,当刺激到眶下神经后,于下眼
睑和上唇之间的面部出现触电感。
.
4
三 面神经点
1 定位
耳垂下缘至屏间切迹连线中点与颞浅动脉之间。
2、解剖
电针在脑梗死功能恢复中的有效性和穴位特异性研究进展
・
综述 ・
电针在脑梗死功能恢复中的有效性和穴位特异性研究进展
赵 俊 红 燕 铁 斌
针刺是 祖国医学 中最具有特色 的治 疗手段 , 也是 西方医 缇针组 的效果优于头穴 针刺组 <0 . 0 5 ) , 故认 为电缇针法调
显著依据证明电针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 。 2 0 0 1 年, 英 国有 学者采 用 四个独 立计算机 文献检 索 , 系
带( s u b g r a n u l a r z o n e ,S G Z) , 针刺 和电针均在 足三里和百会 ,
1 天1 次, 疗程共 3 周, 来 比较针刺 和 电针在 大 鼠海 马区的细 胞增殖 和成神 经细胞 分化 的疗效 , 结果发现 , 相 比较 于对照 组 和假针刺 组 , 针 刺和 电针这 两个 穴位 可显著 增加 K i 6 7阳 性细胞 和 D C X免疫 反应 的成神 经细胞 的数 量 , 且 电针疗 法
进行 了相关 的机制研究 。如韩 国 K o o 等[ t 3 1 的研究结果提示针 刺 和电针能增加正常组织 的神 经发生 , 但 电针在齿状 回的成 神 经细胞可 塑性方 面 , 比针刺有 更大 的疗 效 , 他们运用 特殊
标 志物 K i 6 7和 D C X, 在1 3 周 龄 的 Wi s t a r 大 鼠齿状 回亚 颗粒
著性 意义 < 0 . 0 5 ) , 说 明 电针 神经干 可 明显 促进偏 瘫肢体 的
神经功能恢复 , 改善患者 的脑功能状况 。 体感 诱发 电位 ( s o m a t o s e n s o r y e v o k e d p o t e n t i a l s , S E P ) 是 反映脑部 功能的生理性指标 , 有研究提示 S E P 存在时脑部 功
激素冲击治疗脊髓受损的原理
激素冲击治疗脊髓受损的原理激素冲击治疗脊髓受损是一种通过给予大剂量的激素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再生和组织修复的治疗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脊髓受损,如脊髓损伤、脊髓炎和脊髓梗死等。
本文将从激素的作用机制、治疗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和接收周围神经的信号。
脊髓受损指的是由于外伤、炎症或缺血缺氧等原因造成的脊髓组织的损伤。
脊髓受损后,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轴突的断裂,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
激素冲击疗法通过给予大剂量的激素,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减轻脊髓损伤区域的炎症反应。
激素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激活、降低炎性介质释放、减少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损伤区域的炎症反应和水肿。
激素冲击疗法还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激素可以刺激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它还可以增强周围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延长,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功能恢复。
此外,激素也可以减少瘢痕组织形成和胶质瘢痕的形成,有利于交通损伤区域的康复。
激素冲击治疗脊髓受损的具体原理包括以下几方面:1. 抑制炎症反应:在脊髓损伤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包括细胞浸润、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等。
炎症反应会导致损伤组织的水肿、细胞凋亡和瘢痕组织的形成。
激素可以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水肿。
2. 促进神经再生:激素可以刺激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
它可以增加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和神经突触的形成,促进受损神经轴突的延长和再生。
此外,激素还可以减少瘢痕组织和胶质瘢痕的形成,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和支架,促进神经再生。
3. 调节免疫反应:脊髓损伤后会引发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导致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激素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益气活血方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 i n gU i ri f rdt n l h eeMe iie S e y n io ig1 0 3 ) L a i n es yo a io a C i s o n v t T i n dc ,h n a gL ann 1 0 2 n
疗 效。
益气活血方治疗急性
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针对病 因病机 , 合患者多为老年人的特点 , 方用药 , 结 遣 取得 了 良好 的临床
【 关键词 】 益气活血复方 ;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 临床 观察
【 中图分 类号】1 6 【 1 3 文献标识 码】A 【 5 文章编 号】17 — 63 21 )2 15 — 3 63 61 (0 1 1 — 02 0
表 1 。
评 价标 准参 照《 中药新 药 临 床研 究 指 导原 则 》: ① 临床 控制 : 症状 、 征 消 失 或基 本 消 失 , 候 积 分 体 证 减 少大 于 9 % ; 显 效 : 状 、 征 明显 改 善 , 候 5 ② 症 体 证
积 分减 少大 于 7 % ; 有 效 : 状 、 征 均有 好 转 , 0 ③ 症 体
w t h n l s e s q e c o e e s si l r u n e l r u t o ewi i ge n mb ri e s — i t e i cu i e u n e, f h a e n ma e go p a d f mae g o p,h s t sn l u e n t e h v t h h q e c e e c a sf d i t r lg o p a d t o e w t o b e n mb rwee i t o to o p 6 a e n u n e w r l si e no ati r u n s i d u l u e r n o ac n r l u . 0 e s si i a h h r g c nr lg o p w r r ae i x g n c mb n d w t s r d cn h r p . 0 c s si r lgo p w r o t r u e e t td w t o y e o i e i we t n me i i e t ea y 6 a e n t a r u e e o e h h e i t a e t i i u x e fr l u p e n e n t eb sso ete t n sc n rlg o p T e e s si i r td wi y q o u o mu a s p l me t d o a i ft r ame t o t u . h a e e— e h h h h a o r n t e r u r r ae o e k s1 s si n T e fr e x iain v lme i n e o d p e itd v l e h r g o p we ete td f r w e s a e so . h o c d e p r t ou n o e s c n / rd ce au 2 o
神经刺激疗法
神经刺激疗法(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痉挛、神经性呕吐、头痛、头昏、失眠、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一神经刺激疗法,是针刺与疾病有密切联系的神经以治病的一种方法。
由于腧穴与神经高度相关,故刺激时经常扎到神经上,但也能够产生疗效,而针感的产生离不开神经,因此有人就专门通过刺激神经来治疗疾病。
因为神经于支配面较广,所以一般以刺激神经干为主。
【操作方法】一、针具1.神经干弹拨针用直径O.6~1.Omm的不锈钢丝做成不同长度的粗针。
多用于四肢神经干弹拨。
2.普通毫针多用于头面部及背部针刺点。
二、刺激点的选择1.根据神经节段性分布选取刺激点如大腿前群肌麻痹,因其受腰z~t髓节段支配,所以针刺腰2~4髓节。
2.根据周围神经支配关系选取刺激点如伸膝运动由股神经支配,当伸膝障碍时,可刺激股神经。
3.根据相关经络选取刺激点如腓深神经与胃神经在小腿的循行路线相近,所以胃病时可刺激腓深神经。
三、刺激方法1.弹拨法选准神经根刺激点后,用神经干弹拨针快速刺入支肤,一边缓慢进针,一边与神经干成垂直方向划动,当患者出睨强烈的触电感及肌肉跳动时,表示已刺激到神经干,然后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连续或间断地弹拨刺激5~10次即可退针。
2.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方法相同,但要求出现较好的针感,如针感不好,表示没有刺到神经,需要调整针刺的深度和方向,否则影响疗效。
3.刺激强度当神经受到针的刺激后,通过神经反射而使机体产生应答活动,这种应答活动一方面决定于刺激的质和量(一般强刺激起抑制作用,弱刺激起兴奋作用),另一方面决定于中枢神经的功能状态(原兴奋状态易转入抑制,原抑制状态易转入兴奋)。
因此,在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功能状态、病情、反应,采取不同的刺激强度。
一般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疾患、疼痛、瘫痪、痉挛、体质强者、病程长者、反应差者、多次接受过针刺疗法者等,均用强刺激,反之,用弱刺激。
【主治病症】一、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痉挛、神经性呕吐用针刺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操作方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操作方法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来增强肌肉收缩和恢复肌肉功能的治疗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和运动训练领域。
以下是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操作方法:1.设备准备:首先,需要准备一台神经肌肉电刺激设备。
这种设备通常由一个控制器和多个电极组成。
电极是将电流传递到肌肉上的部分,应选取适当的大小和形状以适合治疗区域。
2.皮肤准备:在进行电刺激之前,需要清洁和擦干治疗区域的皮肤。
这可以确保电极与皮肤之间的良好接触,以便电流传导效果更佳。
3.电极安装:将电极贴附在治疗区域的皮肤上。
通常,一个电极放在治疗区域上方的肌肉上,另一个电极放在下方的肌肉上。
这样可以确保电流通过整个肌肉。
4.电刺激参数设置:调整设备控制器上的参数以设置电刺激的强度、频率和脉冲宽度。
强度应根据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需求进行调整。
频率通常设置在20-100 Hz之间,脉冲宽度设置在100-400微秒之间。
这些参数的具体设置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的进行调整。
5.治疗时间和频率:确定每次治疗的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
治疗频率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天进行,也可以在一周内进行2-3次。
6.开始电刺激:启动电刺激设备,并逐渐增加电刺激的强度,直到患者感到轻微的肌肉收缩。
确保电刺激的强度不要过高,以避免不适或损伤。
7.观察和调整:在电刺激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有不正常的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或调整电刺激参数。
8.结束治疗:治疗时间结束后,逐渐减少电刺激的强度,最终停止电刺激。
然后,将电极从皮肤上取下,并清洁治疗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NMES治疗应由专业人士指导和监督。
他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来制定治疗方案,并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结而言,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操作方法包括设备准备、皮肤准备、电极安装、电刺激参数设置、治疗时间和频率、开始电刺激、观察和调整以及结束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并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和运动训练中。
神经干细胞激活疗法介绍
神经干细胞激活疗法介绍癫痫是大脑神经细胞过量放电受损引起,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各种病因所致的一种慢性脑疾患。
神经组织一直被认为是无法再分化的组织,损伤后不能再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组织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神经干细胞是神经系统自我修复的细胞学基础。
通常认为,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大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据估计,每天每2000个既存神经元中即有一个新的神经元产生,随年龄的增加,这种再生的速度逐渐减慢。
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生都有神经干细胞的存在,原始的胚胎干细胞也可分化成为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室管膜下区、室下区、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以及纹状体等部位。
本院从世界顶尖医疗设备公司美国凯威实验室公司(cadwell) 引进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的神经中央监护系统、癫痫灶定位系统,准确找出适合植入的植入点。
植入异性蛋白因子,刺激机体的免疫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可以通过经络刺激脑部,启动脑部自己的干细胞修复再生方法,激发已经存在于病人脑内的自我修复再生的能力,此方法可以调节胶质增生,抑制瘢痕形成有助于轴突的再生修复。
四大优点:一、自我调整、完全修复通过激活再生后的神经干细胞,对分化信号的反应受到周围正在进行分化的细胞的影响,从而对新的微环境中的调节信号做出反应;通过自我调节分化成为组织所需的功能细胞来修复已经损伤或凋亡的组织细胞,达到组织功能的恢复,彻底解决组织功能问题。
二、恢复快、时间短一般神经干细胞从开始分化到发育完全所需的时间是非常短的。
而已经激活再生的神经干细胞会随着血液的循环迅速地到达病变组织损伤的部位,从而在接受微环境的影响后很快会发育为正常的组织细胞。
“神经干细胞激活疗法”激活再生时间短、激活再生效率高;一般90天即可恢复损伤组织的正常功能。
三、安全性好、无副作用神经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未成熟的细胞,其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很微弱,周围细胞对它的影响很小,因此体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因为周围细胞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组织变化。
电针疗法在中风中的应用
电针疗法在中风中的应用杨佳【摘要】中风所致的偏瘫、肩手综合征、吞咽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电针疗法在中风中已广泛应用,常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7(026)011【总页数】3页(P1152-1154)【关键词】电针;中风;康复治疗【作者】杨佳【作者单位】443000 三峡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风一病,西医又称之为脑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
中风是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而且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给患者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19世纪50年代朱龙玉创制了第一台电针机及电针疗法,至今已成为针灸临床的主要疗法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电针治疗中风有着确切疗效,甚至优于常规针刺[3],临床上常用于中风的所致的偏瘫、肩手综合征、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现对其综述如下。
田亮等[4]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和电针组各34例,两组均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取双侧顶颞前斜线进行针刺,1次/d,每次留针30 min。
手针组在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法捻转行针3次,1 min/次。
电针组予电针频率为5 Hz/20 Hz的疏密波治疗,2周后,电针组和手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1%、85.3%,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
盛国滨等[5]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都在顶颞前斜线施予头针。
此外,观察组以疏波电针刺激经筋结点(下肢屈髋结点、屈膝结点、足外翻结点、屈踝结点)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穴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电针治疗。
2周后用肌力6级分级法及修改的Ashworth法评定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肌力疗效在观察组(91.67%)与对照组(86.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痉挛发生率观察组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8.33%(P<0.05),得出电针经筋结点能在提高患者肌力的同时降低肌痉挛的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于软瘫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腱与内踝之间(太溪,向前下斜刺2~3cm)
【小腿前侧】
1. 腓深神经点
胫骨前嵴外2cm线上,胫骨粗隆下5cm处(直,上1/3与下2/3交接点处(直刺2cm)
3. 腓深神经踇长伸肌点
小腿前侧中线上,踝关节上方5cm处(直刺2cm)
【小腿内侧】
1. 隐神经点
内踝上7cm处,紧靠胫骨内侧缘后面(直刺2~3cm)
【腰臀部】
1. 腰丛神经刺激点
第2、3、4腰椎棘突中点旁开3cm处(直刺4~5cm)
2. 骶丛神经刺激点
坐骨结节的上缘中点(向前上方,即第二骶后孔前方斜刺7~10cm)
3. 骶神经后支刺激点
第一支:两髂后上嵴连线,向上1.2cm,后正中线旁开2.5cm的凹陷中。
第二支:两髂后上嵴连线,向下1.3cm,后正中线旁开2.0cm的凹陷中。
大腿后面靠近内侧缘的上1/3与下2/3交接点(直刺3cm)
【大腿前面】
1. 股外侧皮神经点
髂前上嵴下2cm处(直刺2cm)
2. 股神经点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股动脉的外侧(直刺2cm)
3. 股神经股直肌点
大腿前正中线的中点(直刺3~4cm)
4. 闭孔神经点
腹股沟韧带的内1/5与外4/5交接点,向下5cm处(直刺3~4cm)
5. 闭孔神经的内收大肌点
大腿内侧,上1/3与下2/3交接点(直刺3~4cm)
【小腿后侧】
1. 胫神经小腿上点
小腿后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接点(承山,直刺4cm)
2. 胫神经腓肠肌点
小腿承山旁开3cm的两侧肌腹隆起部处。(直刺2~3cm)
3. 胫神经胫骨后肌点
小腿后侧上2/3与下1/3交接点,靠近胫骨缘处(直刺2cm)
第三支:两髂后上嵴连线,向下3.3cm,后正中线旁开1.8cm的凹陷中。
第四支:两髂后上嵴连线,向上4.8cm,后正中线旁开1.5cm的凹陷中。
(直刺1~2cm)
【大腿后侧】
1. 坐骨神经臀点
坐骨结节下缘与髂后上嵴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接点(直刺6~10cm)
2. 坐骨神经股上点
【小腿外侧】
1. 腓总神经点
腓骨小头后下缘(向下斜刺2cm)
2. 腓浅神经腓骨长肌点
腓骨小头和外踝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接点(向下斜刺2~3cm)
3. 腓浅神经点
腓骨小头和外踝连线的中点(向下斜刺2~3cm)
4. 腓浅神经腓骨短肌点
腓骨小头和外踝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接点(向下斜刺2~3cm)
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内1/3与外2/3交接点(直刺5~7cm)
3. 坐骨神经股中点
大腿后正中线的中点(直刺4~6cm)
4. 坐骨神经股二头肌点
坐骨结节与腓骨小头连线的上、中1/3交接点及中、下1/3交接点(直刺2~3cm)
5. 坐骨神经半膜肌点
大腿后内侧缘的中点(直刺3cm)
6. 坐骨神经半腱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