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的辨证论治
肺痨
肺痨[学习要求]♦掌握肺痨的慨念♦熟悉肺痨的病因病机♦掌握肺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肺痨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掌握肺痨的辨证论治[慨念]一、肺痨的概念:肺痨是指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源流]●《素问.玉机真藏论篇》•“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肩髓内消”。
虽无肺痨的病名,却生动描述了肺痨的主症。
●《金匮要略》•将本病归在“虚损”和虚劳的范围。
●晋代•《肘后备急方》•始创“尸注”•鬼注”•之病名,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指出“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明确了肺痨病因,病位,提出了“劳热生虫在肺”。
确认病位在肺。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我国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明.虞搏《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迄今仍为对肺痨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范围:本篇所论述的肺痨,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相类同,•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接触患者••• 痨虫传染肾阴虚阴吸入有痨虫空气及肾)阳禀赋不足肺痨肺阴亏损两七情内伤正气虚弱虚酒色劳倦脾虚(盗母气)病因病机的总结•本病病因:内因:正气内虚(发病的关键)外因:痨虫侵肺(发病的条件)[诊断]1、四大主症:咳嗽、潮热、盗汗、咳血。
次症:胸痛、疲乏、纳差、进行性消瘦。
兼症:瘰疠(淋巴结核)2、有与肺痨患者密切接触史。
3、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或结核菌培养阳性,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试(PPD)呈强阳性有助诊断。
4、X线胸透或胸片可见肺结核病灶阴影。
[鉴别诊断]肺痨虚劳•病位肺五脏并重•病因感染痨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病性独立慢性传染病多种慢性疾病虚损总称•症状咳嗽潮热盗汗咳血各脏虚损症特点•肺痈:也可见咳嗽、发热、汗出。
但其尚兼见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
肺痨中医辩证论治
肺痨中医辩证论治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轻者,不一定诸症悉具,重者则每多兼见。
对于本病的名称,归纳而言,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定名的,如尸注、虫疰、传尸、鬼疰等;一类是以其症状特点而定名的,如骨蒸、劳嗽、劳瘵、痿疾、伏连等。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认为本病属慢性劳损性疾病。
如《素问·玉机真脏论》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即有较具体的叙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肩髓内消。
”《灵枢·玉版》篇云:“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生动地描述了肺痨的主症及其慢性消耗表现。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叙述了本病及其合并症候,指出“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
”在魏晋到北宋时期,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的特点。
如汉·华佗《中藏经·传尸》云:“人之气血衰弱,脏腑虚羸,……或因酒食而遇,或问病吊丧而得……中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
”唐·王焘《外台秘要·传尸》说:“传尸之候……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斯候……不能疗者,乃至灭门。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诸虫尸鬼注》提出本病是由“肺虫”引起,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故成瘵疾,咯血声嘶。
”到唐宋晚清时期,明确了本病的病位、病机和治则。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明确病位主要在肺。
元·朱丹溪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治疗肺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专著。
明·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和“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与西医学的肺结核基本相同。
若因肺系其它疾病引起的肺脏劳损,也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第六节 肺痨
第六节肺痨
【概念】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四大症:①咳嗽、②咯血、③潮热、④盗汗
└三大性:①传染性、②慢性、③消耗性
【病因病机】
┌内因:禀赋不足┐┌─肺肾同病→久则及心
│病后失调├正气虚弱─┐┌肺失滋润│(母病及子)↓及五│酒色劳倦┘├侵蚀肺脏→肺痨┼肺阴亏虚─┼─肺脾同病→阴阳两虚→于→脏└外因:接触患者─┬痨虫入肺┘└阴虚火旺│(子盗母气)↑五同吸痨虫空气┘└─肝火偏旺→气阴两伤脏病归纳:(木火刑金)
┬病因:┬感染痨虫┬接触病人
││└吸入空气
│└正气虚弱┬禀赋不足、营养不良
│└酒色劳倦、病后失养
├病机:┬肺虚卫外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肺气
│└导致肺虚,痨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病位:┬肺
│└与脾肾相关
├病性:┬阴虚
│└可导致气阴两虚,甚至阴损及阳
└病势:其邪辗转,乘于五脏
【诊断】
┬病史:有与肺痨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史
├症状体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形体明显消瘦
└早期征兆:┬病人感到倦怠乏力
└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病位:┬主要在肺
│└日久损及脾肾两脏
└性质:┬阴虚为主
└日久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二、治则
基本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补虚赔本:┬重点在补肺─┬以滋阴为主
│└补益脾肾└兼以降火、益气、补阳└抗痨杀虫:以绝其根本(病因治疗)
三、分型论治
┬胸痛:+内关
├心烦失眠:+神门
├急躁易怒:+太冲
└面浮肢肿:+关元、阴陵泉。
中医内科学资料—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痨细目一:概述一、肺痨的概念及源流1.肺痨的概念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
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2.肺痨的源流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认为本病属慢性劳损性疾病。
在魏晋到北宋时期,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的特点。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提出本病是由“肺虫”引起,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故成瘵疾,咯血声嘶。
”到唐宋明清时期,明确了本病的病位、病机和治则。
朱丹溪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专著。
明·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和“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
二、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与西医学的肺结核基本相同。
若因肺系其他疾病引起的肺脏劳损,也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肺痨的常见病因外因:感染“瘵虫”。
内因:禀赋不足、酒色过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二、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肺痨的病位在肺,肺脏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他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瘵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但可传及其他脏腑,尤以脾肾为主,同时也涉及心肝。
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可致“肺肾两虚”。
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或肺虚心火乘客,肾虚水不济火,可致心肝火旺。
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一般而言,初起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故见肺阴亏损之候;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两虚之候。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肺痨的诊断要点1.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肺痨的辨证论治
肺痨的辨证论治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轻者,不一定诸症悉具,重者则每多兼见。
对于本病的名称,历代变迁不一,归纳而言,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定名的,如尸注、虫疰、传尸、鬼疰等;一类是以其症状特点而定名的,如痨瘵骨蒸、劳嗽、肺痿疾、伏连、急痨等。
一、辨证要点对于本病的辨证,当辨病变脏器及病理性质。
其病变脏器主要在肺,以肺阴虚为主。
久则损及脾肾两脏,肺损及脾,以气阴两伤为主;肺肾两伤,元阴受损,则表现阴虚火旺之象;甚则由气虚而致阳虚,表现阴阳两虚之候。
同时注意四大主症的主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结合其他兼症,辨其证候所属。
二、治疗原则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根据体质强弱分别主次,但尤需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
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
治疗大法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的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证者,则当同时兼顾。
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医学正传・劳极》提出“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的两大治则。
三、证治分类1.肺阴亏损证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月华丸加减。
本方养阴润肺止咳,化痰抗痨止血,用于阴虚咳嗽、咳血者,是治疗肺痨的基本方。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滋阴补肺;白及补肺生肌止血;百部润肺止咳,抗痨杀虫。
咳嗽频而痰少质黏者,可合川贝母、甜杏仁以润肺化痰止咳,并可配合琼玉膏以滋阴润肺;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蛤粉炒阿胶、仙鹤草、白茅根(花)等以润肺和络止血;若低热不退者,可配银柴胡、青蒿、胡黄连、地骨皮、功劳叶、��草等以清热除蒸;若咳久不已,声音嘶哑者,于前方中加诃子、木蝴蝶、凤凰衣等以养肺利咽,开音止咳。
肺痨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证有按病理属性,以气血阴阳亏损分证者; 有按脏腑病位从肺、脾、肾分型者; 有按病情轻重,从病程的初、中、末病期分型者。 其中以病理结合病位进行辨证最为适合临床应用。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参考讲义)
(1)辨病变脏器,分病理性质 本病的病变脏器主要在肺,以肺阴虚为主; 久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者,以阴虚火旺为主; 肺脾同病者,以气阴两虚为主; 最后五脏同病,以肾为主者,阴损及阳或气虚 及阳,可出现阴阳两虚之候。
病因病机
病因
(2)内因——正气虚弱
1) 禀赋不足
先天素质不强 小儿发育未充
“小儿之劳,得之 母胎。”
2) 酒色过度 重伤脾肾
耗损精血
3)忧思劳倦
忧思劳倦 脾虚肺弱
《名医杂著·痨瘵》:“男子 二十前后,色欲过度,耗伤 精血,必生阴虚动火之病。 ”
思虑过度……而成痨瘵。
病因病机
病因
(2)内因——正气虚弱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2)辨四大主症,抓病理特点
咳嗽 咯血
阴虚者,见干咳,痰少,咳声轻微、短促; 气虚者,见咳而气短、声低,痰清稀。 火(虚火、痰热) 气(气虚) 瘀(血瘀)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2)辨四大主症,抓病理特点
潮热 出汗
阴虚者,见午后重,烦热、骨蒸; 气虚者,发热不著,恶风、易汗。 阴虚者,表现为盗汗、夜卧汗出; 气虚者,表现为自汗、白昼汗出。
肺痨
概
述
概念
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 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 主要临床特征。病轻者,诸症间作,病重者 可以先后相继发生,或兼见并存。
肺痨中医分析报告模板
肺痨中医分析报告模板患者XXX,性别XX,年龄XX岁,现主诉XX症状,已持续XX时间。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舌质、脉诊等中医辩证分析方法,得出以下肺痨中医分析报告:1. 辩证分析:根据病史和症状,患者表现出肺痨的典型临床特征,如咳嗽、咳痰、盗汗、消瘦等。
基于中医理论和辩证分析,将其归纳为肺痨的证候。
2. 证候分析:2.1 肺虚盗汗: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盗汗症状,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多见于肺痨病。
这是肺气虚弱所致,肺主气,故盗汗成为典型体征。
2.2 肺肾气虚:患者出现咳嗽、痰多、虚汗等症状,与肺肾气虚有关。
肺肾为先天之本,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者共同维系人体正常气机运行,若肺肾气虚,则会导致气机失调。
2.3 脾胃虚弱:患者可能出现纳呆、消瘦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肺痨病人由于长期咳嗽、气喘、痰多,容易出现消瘦乏力,这是脾胃不健所致。
3. 中医治疗建议:3.1 补肺气,益肺阴:根据辩证分析结果,治疗肺痨的关键是补肺气和益肺阴。
采用中药调理体内的肺气,可选用黄芪、百合、麦冬等药物,以滋养肺脏,增强其功能。
3.2 补益脾胃:脾胃虚弱是肺痨患者常见的病理变化,因此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增强其消化功能,可选用人参、党参、白术等药物。
3.3 养阴清肺:肺肾气虚是肺痨的病因之一,因此需要选用滋养阴液的药物,以养阴清肺。
可选用熟地、麦冬、枸杞子等,以清热滋阴,增加肺部免疫能力。
4. 饮食调理建议:4.1 增加蛋白质摄入:高蛋白的食物对于肺痨患者特别重要,可选择鸡肉、鸭肉、鱼类等食物,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4.2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维生素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深色蔬菜、柑橘类水果等。
5. 注意事项:5.1 避免过度劳累: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5.2 注意保暖:肺痨患者易受寒邪侵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总结: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可初步诊断为肺痨病,并给出了治疗和饮食调理的建议。
肺痨(中医内科学)
滋阴润肺 清热杀虫
滋阴降火 补益肺肾
益气养阴 润肺止咳
滋阴补阳 培元固本
月华丸
百合固金汤 秦艽鳖甲散
保真汤
补天大造丸
三、分清病变所涉及脏腑
肺痨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并发现肺痨虫
乏力,纳呆便 溏
脾
子病及母
健脾助运 培土生金
参苓白术散
性急善怒 胁肋掣痛
母病及子
腰酸遗精 肾
潮热声嘶 遗精闭经 舌红脉细数
4、阴阳两虚
主症: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或夹白, 形寒自汗,声嘶音哑,形体消瘦,或有 浮肿,腹泻,心慌,肢冷,大肉脱尽等 症,舌质淡而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 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医学心悟》
组成:人参、黄芪、远志、白芍药、山 药、茯苓、杞子、龟板、鹿角、紫河 车、白术、当归、枣仁、熟地)
1.正气虚弱 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嗜欲无度, 忧思劳 倦、大病久病等,耗伤正气,痨虫乘 虚侵袭,伤人致病。正虚是患病的一种重要因 素。
2.痨虫传染 形成本病的唯一因素是痨虫传染。 痨虫侵袭,腐蚀肺叶,出现咳嗽、咳痰、胸痛、 气喘等,肺络受损并可见咯血。痨虫最易伤阴, 可见潮热、盗汗等症状。
正虚不仅是发病的关键,也是本病传变、转
2.抗痨丸
组成:矮地茶、白及、百部、穿破石、桑 白皮、五指毛桃
功效:止咳祛痰、抗痨杀虫。
主治:体质尚好,虚证不显著之肺结核。
用法: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按语:本方有活血止血,散瘀生新,祛痰 止咳之功,可用于浸润型肺结核,痰中带 血。
3.肺结核丸
组成:白及、土鳖虫、制何首乌 功效:敛阴补肺。 主治:用于肺结核空洞、肺出血。 用法:口服、每次9g,每日3次。 按语:本方有养阴润燥,祛痰止咳之功,可
肺痨
• 脉象:细或兼数。 •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 方药:月华丸加减。药用沙参、麦冬、天冬、 生地、熟地、百部、獭肝、川贝、阿胶、三七、 茯苓、山药、菊花、桑叶。可加百合、玉竹、 白及、白茅根、藕节、仙鹤草、银柴胡、功劳 叶、地骨皮等。 2、阴虚火旺 • 主症:咳呛气急,痰少质粘,反复咯血,量多 色鲜。
4、阴阳两虚 • 主症:痰中或见夹血,血色暗淡,咳逆喘息少 气,形体羸弱,劳热骨蒸,面浮肢肿。 • 兼次症:潮热,形寒,自汗,盗汗,声嘶失音, 心慌,唇紫,肢冷,五更腹泻,口舌生糜,男 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 • 舌象:舌光质红少津,或舌质淡体胖,边有齿 痕。 • 脉象: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 治法:温补脾肾,滋养精血。 •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黄芪、人参、山药、
枸杞子、龟板、鹿角、紫河车、地黄、当归、 酸枣仁、远志、白芍、麦冬、阿胶、五味子、 山萸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柏子仁、丹参、 肉豆蔻、补骨脂。
六、预防及护理措施
1、本病具有传染性。 2、咯血者,应该安静卧床休息。 3、加强饮食调养,可吃甲鱼、雌鸡、牛羊乳、 蜂蜜以及白木耳、百合、山药、藕、枇杷之类, 以补肺润燥生津,忌辛辣之物。
四、鉴别诊断
1、虚劳 肺痨具有传染性,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
2、肺痈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临床以咳嗽、 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朋血相兼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理属性 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 与脾、肾的关系。
(二)治疗原则 本病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 (三)分证论治 1、肺阴亏损 •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少痰或痰中有时带血, 如丝如点,色鲜红。 • 兼次症: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或有少量 盗汗,口干咽燥,胸闷隐痛。 • 舌象:舌质红,苔薄少津。
肺痨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主症 2.辨病位 3. 辨病性
四、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如《医学正传· 劳极》即提出:“一 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 以复其真元”的两大原则。
四、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肺阴亏虚
审证要点: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丝或血点, 色鲜红,午后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胸部隐 隐闷痛,或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少津, 脉细或数。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方药:月华丸。
审证要点:喘咳少气,痰中夹血,血色暗淡,
潮热,自汗盗汗,声嘶失音,面浮肢肿,心 慌唇紫,肢冷泄泻,男子滑精、阳痿,女子 经少、经闭,舌光红少津,脉微细而数,或 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五、结语
肺痨病因:感染“痨虫” 肺痨病理性质:主在阴虚,进而阴虚火旺, 或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病位:主要在肺,并与脾、肾等脏有关。 肺痨基本治则: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
肺
痨
广西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肺痨是因正气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 脏所致。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 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是具有传染性的 慢性虚弱性疾病。(三性四大主症)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1.《内经》:首先认识本病属于“虚劳”范围的慢 性虚损性疾病。 2.葛可久《十药神书》:我国现存治疗肺痨的第一 部专著 。 3.明· 虞传《医学正传· 劳极》:提出“杀虫”和“补 虚”的两大治疗原则。
六、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肺痨: 2、填空题 (1)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为 ,二为 。 (2) 肺痨在病理性质方面,基本以 为主, 并可导致 ,甚至 。 3、问答题 肺痨的辨治要点是什么,如何分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一,感冒1,病因病机:不慎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2,鉴别:风热和风温初期很相似,但风温病势急,寒战高热,汗出热虽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发,咳嗽胸痛,头痛较俱,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觉等传变入里的证侯,感冒一般不发热或轻,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时行感冒病情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传变,化热入里,激发它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某某,女,64岁,全身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谈,舌红少苔,脉细数。
4,(1)风寒束肺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苓芷,杏橘姜葱和神曲,风寒速表辛温解,周身酸痛服之宜)或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共煎服,驱寒除湿效力宏)(2)风热犯肺证: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或葱子桔梗汤(葱子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速肺辛凉法,风温外感服之好)(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4)气虚感冒:参苏饮(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好,葛根木香桔梗苓,气虚感冒最像应)(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来相会)二,咳嗽1,病因病机: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肺气被郁,肺失宣降;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上犯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至。
2,鉴别:咳嗽与咳踹,咳嗽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踹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咳嗽反复发作,由克制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3,某某,女,58岁,干咳,喉痒,口干鼻燥,痰少而黏,痰中带少许血丝,舌红干少津,苔薄白,脉小数。
4,(!)风寒袭肺证:三拗汤(麻黄汤去桂枝)或止嗽散(陈梗芥前去百草菀)(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绕,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3)风燥伤肺证(温燥):桑杏汤(桑杏沙参,豉逗贝梨)(凉燥):杏苏散(杏苏二陈三,更值钱)(4)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苍术皮老厚)合三子养亲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二母桑子(栀子),芩桔苓草红(橘红)瓜皮)(6)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泻白散中骨桑皮,粳米甘草益肺气)(7)肺阴亏虚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竹粉甘寒救燥伤,)三,哮病1,病因病机:寒哮:寒痰伏肺,为病之宿根。
肺部白点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肺部白点,中医学称之为“肺痨”,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
中医治疗肺痨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病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详细介绍肺部白点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肺痨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易于感染外邪,导致肺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气血不足,导致肺痨。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肾精亏损,不能滋养肺脏,则肺气虚弱,易于感染外邪,导致肺痨。
三、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1. 肺阴虚证症状: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润肺。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方药组成: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当归、白芍、甘草。
(2)针灸治疗:取肺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等穴位,用补法。
2. 脾虚证症状:咳嗽,痰多,食欲不振,腹胀,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选用六君子汤加减,方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
(2)针灸治疗:取肺俞、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用补法。
3. 肾阴虚证症状:咳嗽,痰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补肾。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药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2)针灸治疗:取肺俞、肾俞、太溪、关元等穴位,用补法。
4. 肺脾气虚证症状:咳嗽,痰多,食欲不振,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养肺止咳。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2)针灸治疗:取肺俞、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用补法。
四、中医治疗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肺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肺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肺痨,又称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累及其他器官。
在过去,肺痨曾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使肺痨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中医药在肺痨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中医对肺痨的认识中医认为,肺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痨虫侵袭所致。
痨虫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后首先侵犯肺部。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而痨虫感染则是发病的外在条件。
在中医理论中,肺痨的病位主要在肺,但也与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痨虫侵袭肺脏,灼伤肺阴,导致肺失清肃,出现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肺脏,导致肺脾两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灼肺金;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肺脾,均可加重病情。
二、中医药治疗肺痨的方法1、辨证论治中医治疗肺痨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证候类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证候类型有肺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
(1)肺阴亏虚证: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宜滋阴润肺,常用方剂如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表现为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稠黄痰,咯血,心烦失眠,骨蒸潮热,盗汗量多,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消瘦,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治疗宜滋阴降火,常用方剂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两虚证: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自汗与盗汗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㿠白,颧红,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疗宜益气养阴,常用方剂如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表现为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淡或光嫩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肺痨
3、确立病位,病因病机和治则。
《备急千金要方》病位:肺 《普济本事方》病因:肺虫 “ 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 声嘶” 《丹溪心法》病机: “痨瘵主乎阴虚”。 治则:滋阴降火 《医宗必读.劳瘵》杀虫 补虚
(三)范围
与西医肺结核类似
现代医学的认识及进展(一) • 肺结核临床分型: •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现代医学的认识及进展 • 诊断方法: •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 •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
• 3、纤支镜检查
• 4、实验室检查(片 • 细菌培养
结核菌素皮试(PPD)
• 在前臂掌侧下1/3和中1/3结合部皮下注射PPD1TU或5TU,然后72小时
二、源流
1、认为本病属于慢性虚损性疾病。
•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 引肩项,身热,脱肉破 ……肩髓内消。” • 《灵枢.玉版篇》:“咳,脱形,身热, 脉小以疾”
• 马刀侠瘿
2、明确本病具有传染性。
《中藏经· 传尸论》:“……或因酒食而遇, 或问病吊丧而得……钟此病死之气,染 而为疾,故曰传尸也”。 《肘后方· 治尸注鬼注方》:“ 死后复传 之旁人,乃至灭门”。
②阴虚火旺型
• 主症特点: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痰黄稠 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 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 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 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 脉细数。 • 治法:滋阴降火。 •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辨治实例举要 宋××,男,25岁,××××年4月27日初诊。 咳嗽、汗多 10 个多月。患者有肺结核接触史, 病初起时咳嗽痰少,有时夹带少量血丝,夜晚 盗汗,手足发热,经过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手 足发热及盗汗减轻,但治疗时有断续。刻下仍 有咳嗽无力,咯痰色白,偶夹血点血丝,气怯 声低,动则汗多,寐中盗汗,肠鸣,便前腹部 隐痛,大便稀溏,日二、三次,食欲不振,面 色白光 白,颧部微红,形体消瘦,舌苔薄白, 质淡红,脉细弱。
肺痨
【中医内科】今日总结:肺痨一、定义肺痨是以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为特征。
二、病因病机图解三、分证论治归纳四、辨证要点四大主症——咳嗽(久延不已的慢性咳嗽)咯血(轻者为痰中带血,重者大口咯血)潮热(下午发热,傍晚为著,子时后减轻,上午凉爽)盗汗(寐中汗出,寤时汗戢染然而止)三性——传染性(痨虫感染)慢性(绝大多数由渐而起,呈急性发作者极少)虚弱性(见全身虚弱不足之症)1.辨病理属性:(1)总属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或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2)肺阴亏虚心肝肾,出现阴虚火旺症状。
2.辨轻重(1)轻证:初起,轻微咳嗽,或偶有痰中带少许血丝,逐渐消瘦,四大主症未必悉具。
(2)重证:四大主症严重,大量咯血,胸痛气喘,大肉下陷,肢体浮肿。
3.辨症候顺逆(1)顺症:元气未衰,胃气未伤,脉来有根(2)逆症:胃气大伤,虚不受补,脉来浮大无根后细而数急五、巧记口诀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六、方剂口诀1、月华丸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2、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3、秦艽鳖甲散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4、保真汤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5、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中医内科肺痨病证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肺痛病证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肺痛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痛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痛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是肺病中的常见病。
据1985年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病患病率为550/10万,平均死亡率在30/10万左右。
中医治疗肺癌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结合抗癌西药治疗,可以收到标本兼顾,恢复健康的结果。
中医学对肺痛的认识历史悠久,且逐渐深化。
《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无肺跨病,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中,并描述了与肺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灵枢•玉版》篇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
晋代《肘后备急方》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指出“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并创立“尸注”、“鬼注”之名。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章,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劳热生虫在肺”。
《外台秘要》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尤为详细,指出本病有骨蒸、烦躁、食无味、消瘦、盗汗、咳嗽、两颊如胭脂色等症状,还指出本病可见“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等兼症。
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和诸多症状,故有很多名称,如尸建、劳在、虫在、传尸、肺痿、劳嗽、骨蒸、伏连、急痛等,直到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始以“跨瘵”定名,并指出与“予事而忧则‘肺劳"'为“各一门类,不可不知”,从发病学上把帽瘵与一般的虚劳进行了界定。
病因方面,在唐代关于肺虫说的基础上,创立了“鹿虫”、“瘵虫”之说;在治疗方面,《仁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重要观点。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痛的专著。
《丹溪心法•鹿瘵》倡“痛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明代《医学入门•靖瘵》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
肺痨
外因:痨虫侵肺(发病的条件)
病因
痨虫:是一种特殊的邪气,具有传染性,最易侵入肺脏,损伤肺阴。故朱丹 溪概括痨瘵的病理为“主乎阴虚”。古人所称的痨虫即今日所见的结核杆菌。
感染“痨虫”
直接接触,或感受病者之气,致痨虫由口鼻侵入 人体而发病。 痨虫入侵的条件—酒食、问病、看护、与患者朝 夕相处、吊丧。 痨虫入侵是形成本病的外在因素。
3.病变可以影响整体,传及脾肾
肺肾同病
肺虚→肾失资生之源→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 气→肺肾两虚(骨蒸、潮热、男子遗精、女子月 经不调) 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性 情急噪易怒、胁痛) 肺虚—心火乘客;肾虚水不济火→心火上炎(虚 烦不眠、盗汗)
凉爽) 盗汗(寐中汗出,寤时汗止)
二、沿 革
战国-三国时代,本病属于虚劳、虚损、劳损等 范畴。 《内经》对本病的临床特点有记载 ,如《素 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 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 捆……肩髓内消”虽无肺痨的病名,却生动描述了肺痨
的主症。
《灵枢·玉版》:“咳,脱形,身热,脉小疾”, 均描述了肺痨的主症及其慢性消耗表现。
正 气 内 虚
阴 阳 两 虚
脾虚
气阴两虚
二、病机
发病 病位 病变 病理性质 转归、预后
1.病机
基本病机 肺痨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 蚀肺脏,耗损肺阴。
2.病位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同时也可涉及心肝。 生理—肺司呼吸,吸入天之清气,呼出体内浊气, 职司卫外。 病理—肺气虚弱,卫外不强;其它脏器病变耗伤 肺气,导致肺虚→痨虫有口鼻入侵→首先侵蚀肺 体→干咳、痰中带血、喉呛声哑。故瘵疾中以肺 痨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痨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性肺痨病理性质以本虚为主,亦可见标实。
本虚为阴虚,病变进程中可发展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标实为火热,痰浊和瘀血。
故应辨别虚实的属性,是否相互兼夹及其主次关系。
2、辨病位肺痨的主脏在肺,在病变过程中“其邪辗转,乘于五脏”。
故应辨别病位是尚限于肺脏,或已经“辗转”于其他脏,尤其是重点关注肺与脾、肾的关系。
3、辨主症肺痨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四大主症,故应辨别主症间的主次轻重,以便在治本的基础上为对症处理提供依据。
二、治疗原则
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治疗肺痨的基本原则。
补虚培元,旨在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就病理性质而言,补虚以滋阴为主,若合并气虚、阳虚者,则当同时兼顾益气、温阳;就脏腑而言,补虚重在补肺,并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
抗痨杀虫,旨在针对本病的特异病因进行治疗。
正如《医学正传·劳极》所说:“治之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
”另外,还应适时结合清火、祛痰、止血等法进行治疗。
三、分证论治
肺阴亏虚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血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或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方药:月华丸。
本方是治肺痨的基本方,具有补虚抗痨,滋阴镇咳,化痰止血之功。
方中北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滋阴润肺;百部、獭肝、川贝润肺止嗽,兼能杀虫;桑叶、白菊花清肺止咳;阿胶、三七止血和营;茯苓、山药健脾补气,以资生化之源。
若咳嗽频繁而痰少质粘者,加百合、杏仁、炙枇杷叶以润肺化痰止咳。
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白及、仙鹤草、白茅根、蛤粉炒阿胶等和络止血。
若潮热骨蒸甚者,酌加银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等以清虚热。
阴虚火旺
症状: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稠黄痰,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
方中用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滋阴润肺生津;当归、芍药柔润养血;桔梗、贝母、甘草清热止咳。
另可加鳖甲、知母滋阴清热;百部、白及补肺止血,抗痨杀虫;龟板、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滋养肺肾之阴,培其本元。
骨蒸劳热日久不退,可合用清骨散或秦艽鳖甲散。
若火旺较甚,热势明显升高,酌加胡黄连、黄芩、黄柏等苦寒泻火坚阴。
痰
热蕴肺,咳嗽痰黄稠浊,酌加桑白皮、知母、金荞麦根、鱼腥草等清化痰热。
咯血较着者去当归之辛窜,加黑山栀、紫珠草、大黄炭、地榆炭等凉血止血;血出紫黯成块,伴胸胁掣痛者,可酌加三七、茜草炭、花蕊石、蒲黄、郁金等化瘀和络正血。
盗汗甚者可选加乌梅、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敛营止汗。
声音嘶哑或失音可加诃子、木蝴蝶、凤凰衣、胡桃肉等润肺肾而通声音。
气阴耗伤
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痰中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觥白,颧红,纳少神疲,便溏,舌质嫩红,或舌淡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肺益脾,培土生金;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以育阴养营,填补精血;地骨皮、黄柏、知母、柴胡、莲心以滋阴清热;厚朴、陈皮理气运脾。
并可加白及、百部以补肺杀虫。
咳嗽痰稀,可加紫菀、款冬花、苏子温润止嗽。
夹有湿痰症状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咯血量多者可酌加花蕊石、蒲黄、仙鹤草、三七配合补气药以止血摄血。
如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等脾虚症状明显者,酌加扁豆、薏苡仁、莲子肉、山药等甘淡健脾。
慎用地黄、阿胶、麦冬等滋腻之品,以免妨碍脾之健运,必要时可佐陈皮、麦芽等以助脾运。
阴阳两虚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淡或光嫩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全方肺脾肾兼顾,·阴阳双补。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以补肺脾之气;白芍、地黄、当归、枸杞、龟板培补阴精以滋养阴血;鹿角胶、紫河车助真阳而填精髓;枣仁、远志敛阴止汗,宁心止悸。
若肾虚气逆喘息者,配胡桃仁、冬虫夏草、蛤蚧、五味子等摄纳肾气以定喘。
阳虚血瘀水停者,可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泽兰、红花、北五加皮温阳化瘀行水。
五更泄泻者配用煨肉豆蔻、补骨脂以补火暖土,此时忌投地黄、阿胶、当归等滋腻润肠之晶。
此外,各证可结合单方、验方治疗。
如:
白及、百部、牡蛎、炮山甲等分研粉,如病情严重,百部加倍,每服3-5g,一日2-3次。
黄芩18g,百部、丹参各9g,汤剂,每日l剂。
律草1500g,百部、白及各500g,夏枯草250g,白糖2000g,反复加水蒸馏浓缩至5删nd,每天500nd,分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