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古代文学论文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古代文学论文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摘要:《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要想准确鉴赏这首词作,了解词人经历、弄清写作背景应是当务之急。本文对这首词进行了赏析。关键词:词;愁;悲伤词,“别是一家”,李清照的横空出世,使词坛大放异彩。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表现对丈夫的钟情(如《一剪梅》)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如《如梦令》),代表句子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词韵调优美,热情明快,天真活泼,而又委婉含蓄。后期词主要反映她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和孀居之苦,《声声慢》最为典型,要想准确鉴赏这首词作,了解词人经历、弄清写作背景应是当务之急。

李清照是因为这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尤其是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的专有品牌而彪炳于文学史,李清照也因此而被当作了愁的化身。李清照凭借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满天的愁绪抽丝剥茧,描愁绘愁,化愁为美,创作出这首千年来让人品读不尽的著作珍品,她和她的愁情之美也就永远地高悬在历史的星空。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北宋末年出任过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知州。夫妻志趣相投,诗词酬唱,共同收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婚后生活颇为美满。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的爱情婚姻便成了她主要的人生理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赵明城

被罢官,八月因病去世。从此以后,李清照流落江南,一直过着

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金兵大肆南侵时,她曾一度由江宁、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一直逃亡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市)、温

州(今浙江温州市)。此间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怀着沉痛的家国

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这首词作于词人丧夫后不久,其中

无不隐含着情感上的巨大悲痛,表达了她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

的生活感受。鉴赏这首词,一定要仔细品味女词人这种深深的悼

亡之情。上阙着重写词人心情的悲伤。“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一开始就出手不凡,连下七对叠字,“寻寻觅觅”者,寻而又寻之意也。女词人一大早起床便若有所失,满屋子到处寻找,寻找什么呢?寻找快乐,寻找希望,寻找

昔日美好时光……由于丈夫刚刚去世,更由于夫妻感情笃深,所

以词人根本不相信丈夫已经离去,思之愈深,见之愈切,恍恍惚

惚之中总觉得丈夫仍在家中,于是找了又找,寻了又寻。然而

“死者长已矣”,人死不能复生,如此反复寻觅,其结果只能是“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潘

岳《悼亡》)失去了丈夫,她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

乏味,自然看什么都“冷冷清清”,了无生气。在这样的景况下,一幕幕令人伤心的往事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凄惨是遭遇,戚戚是

忧伤至极。词人先感于外后感于内,写出了自己陷入愁境而不得

解脱的孤苦。这七对叠字,既细致地刻画出女词人丧夫后的心理

变化过程,又高度地概括了她深深的悲哀和晚年的凄凉。仅此三句,便为全词定下了凄惨悲凉的感情基调,如此愁情不是短时间

内就能演绎出来的,那是百感交集、长期积累的结果,有不吐不

快之感。“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亡国失夫之痛

的非常时期,在天气寒暖不定的紧要关头,词人本应保养身体抑

止悲痛,可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生离死别却让她无法摆脱。

既然摆脱不了,能淡化点儿也好,于是就想到了借酒浇愁,不料

晚风忽起,寒气砭骨,使她意绪全无,她很清楚,“三杯两盏淡酒”根本无法驱散她心头浓重的愁云。怎么办?百无聊赖之中,

想问苍天。谁知刚一抬头,便看见一群大雁缓缓飞过,这南去的

秋雁不是别的,正是在北方时见到的旧时相识。过去大雁带来的

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现在大雁

还在,可丈夫却不在了,并且永远的不在了,自然产生“物是人

非事事休”的念头,引发的是无尽的绝望和“欲语泪先流”。

下阕进一步写词人的孤寂、凄苦。抬头望天心中不快,那么俯首

看地又如何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从

前见菊花,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之潇洒,还可以以愉

悦的心情去观去赏去采去摘;如今见黄花,花仍盛开而人已憔悴,“以乐景写哀情”可见一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人去了,花开还有什么意义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人不赏花,花当自开;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念桥边

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何等荒败

何等凄凉!这里既写出了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出惜花将谢的

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

折枝”要深远多了。词人以花写人,感叹自己如同那饱受风雨摧

残的黄花,护花使者没了,将来还有谁关爱自己呵护自己呢?客

观环境凄凉倒也无妨,只要心中有太阳照样可以走向光明,而偏

偏心情又是抑郁悲伤的,既有家国之恨,又有个人之愁,如何走

出困境,心中一片茫然。仰首是愁,俯首是愁,想到心里还是愁,面对苦日子,女词人感到分外难熬,万般无奈,只好独自“守着

窗儿”,盼望快点天黑,快些让这些触动她生死殊途之恨的景物

被夜幕淹没,可这种等待这种煎熬如何能消受得了。“屋漏偏逢

连夜雨”,视觉上的痛苦还未解决,听觉上的痛苦又接踵而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本来郁闷的心情因绵绵

细雨更加潮湿,不仅潮湿,它还“点点滴滴”,没完没了地打在

窗前的梧桐树叶上,那哪是打在树叶上啊,那简直是打在她破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