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80213英文名:Social work of Community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后置课: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其中课程实习21课时)主讲教师:许爱花等选定教材:周沛.社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课程概述:社区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和主要方法之一。
本课程从纵横两个方面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社区研究、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针对我国正全面推进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立足于中国本土性社区工作的历史和社区建设的现实进程,借鉴西方专业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当代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模式、内容、方法、过程和发展趋势作出回答。
分析了社区工作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的角色、素质和构成。
介绍社区照顾与社会保障这两个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与运作过程,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详尽分析。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了解社区,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和专业方法,重点把握社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阶段与方法;明确社区组织、发展的功能和目标、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我国社区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社区照顾、社区保障的意义。
理解专业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角色和素质。
教学方法: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另一部分是实施专业过程的方法技能。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大纲

《社区社会工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97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先修课程:社会学、社会工作导论一、教学目标《社区社会工作》是为社会工作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工专业学生必备的实务技能,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之一。
目标1: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社区社会工作技巧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能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社区问题的分析。
目标2:为进一步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3: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区社会工作特点,结合社区养老、社区矫正、社区营造、社区议事等,总结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中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社区的定义,社区社会工作及其职能,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及其理论基础,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社区社会工作模式比较,社区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区工作新趋势。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社区社会工作及其职能、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社区社会工作模式比较、案例分析等内容需要细讲精讲。
中国社区工作的起源、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理论基础,社区社会工作新趋势等内容选讲。
重点和难点内容,首先由教师提炼关键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详细讲解,同时引导学生用所学方法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体悟。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讲课为主,设置小组讨论和学生交流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参加社区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区实践学习,做好记录和总结。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阅读教师推荐书目,完成读书笔记。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从中观视角看待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处理社区管理、基层治理、社区养老、社会治安、社区矫正、社区营造方面问题的能力。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专科的专业必修课程,4学分,72学时。
教学目的是主要培养建设我国和谐社会需要的,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我国社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调查研究技能;能够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教学中要求各位教师以教材中理论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课程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做到三个统一,即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继承性与求新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统一。
第二部分各章节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课程由九章组成。
第一章主要介绍社区、社区工作的概念、类型、功能以及社区工作专业化。
第二章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全面的介绍。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和基础理论。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社区工作的三种模式。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社区教育的含义、类别、特点、地位与作用。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社区照顾的模式与专业技巧。
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第八章主要介绍了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第九章主要介绍了社区服务的基本理论及我国社区服务实现的途径。
第一章社区与社区工作(8学时,理论7学时,实践1学时)第一节社区第二节社区工作第三节社区工作的专业化教学要求:理解社区和社区工作的含义,并掌握社区所包含的要素、社区工作的目标、特征和功能。
第二章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6学时,理论6学时)第一节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第二节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教学要求:了解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社区工作的价值和理论基础(8学时,理论7学时,实践1学时)第一节社区工作的价值观第二节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教学要求:掌握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特点,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学说。
社会工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社会工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2d6d2ac6137ee06eef91846.png)
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政治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个案工作》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个案工作适用专业:社会工作课程类型:必修课开课时间: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总学时:20课时/总学分:1学分二、实验目的在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个案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案工作理念及价值观,熟悉个案工作的原则,掌握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巧。
三、基本要求个案社会工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验部分为个案工作方法的实训课。
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其次,要求学生掌握个案工作理论模式的基本知识;最后,要求提供合适的实验场地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会谈过程中的专注表达训练 2学时目的:1、让受助者感受到充分的接纳和关注;2、鼓励受助者去表达,要让受助者感到自己是沟通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促进受助者的自我探索。
3、便于工作者与受助者专业关系的建立。
要求:1、面向受助者,距离要令两人感到舒服,斜坐或正对面坐;2、面部表情放松,不要皱眉、可以略带微笑;3、手势自然松弛,四肢可自然摆放,身体向受助者方向微微前倾;4、眼神接触,不逼视受助者,也不眼神游离;5、全身保持开放的身体语言,以关注的态度与受助者在一起。
6、展开话题时,工作者应采用跟进式的说话方式,不宜主动跳跃到新话题。
练习:1、一对一角色扮演,深刻体会专注表达的要求。
2、每一对同学做演示时,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认真指出演示同学的优缺点。
3、参看视频片段,谈论问题:若你是组员,在工作者使用“专注”技巧后,你会有什么感受?实验二:会谈过程中的同感表达训练 2学时目的:1、同感是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前提之一。
2、同感可以是工作者更准确全面地掌握受助者的情况。
3、同感为受助者提供了倾诉的机会,可大大缓解求职者的紧张情绪。
要求:1、走出自我参照体系,进入受助者的内在参照体系。
2、加强观察力训练。
受助者的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动作和坐姿等等,都是很好的线索。
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精品管理资料

社会工作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作为一个新兴住哪也,社会工作已经进入大众的话语体系,其发展之“势”可谓初定。
社会工作药敏林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融加之、知识和技巧为一体的应用科学如何彰显自己的专业优势,或者说我们需要回答,社会工作何以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工作者需要经由专业实践全面展现自己特有的只是和价值.即实践技巧的提升是专业共同体的目标。
社会工作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个案社会工作、团队社区工作,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支撑课程,其前修课程为《社会学》、《行政管理》、《管理心理学》。
学生对社会工作方法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二、课程设计思路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本课程以社区社会实际处理的问题为依据,以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资格为标准,以岗位的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
在内容的选取上,以实际工作岗位对社会工作者的技能需要为原则,内容来自岗位实际,语言方式也为实际岗位服务,为学生以后就业快、上岗快、实际操作能力强、技术过硬打下坚实的专业和职业基础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课程设计贴近社会工作实际该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案例和实训、实习为依托,以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线,一方法既能的训练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了工作任务驱动的基于社会工作实际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的开发设计遵循了处理与解决社区社会工作问题的工作过程,从实践入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开展社区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与步骤,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问题合计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以案例导入,任务训练为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导入方式,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工作技能的教学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通过综合实训加实施,教师在做中教,学生的做中学,实现教学的一体化,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要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的差异,知识性内容部分采用案例导入。
、情景模拟教学法加以实施,方法技巧的内容采用模拟仿真、角色置换的教学做一体的方式在校内实训室加以实施;综合实务内容采用实际岗位训练法在社会实训基地加以实施,实现了“职业导向,能力目标、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教学难点:社会工作扮演角色。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矛盾与冲突、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序列等内容。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价值矛盾与冲突、基本价值观以及价值序列。
教学难点:案主自决与保密原则以及社会工作价值序列。
《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Social Work
总学时数:32学分数:2其中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除社会工作专业外执笔者:LXL(讲师/教师)编写日期:2022.11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除社会工作本专业外全院学生的选修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三大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各种实务技巧,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方法,强化运用多元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基层服务中尝试运用实务技巧和实务通用进程的能力,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视角。
教学重点:社区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实务技巧。
教学难点: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步骤、实务技巧。
第十章社会工作行政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工作行政的涵义、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管理、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等内容。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行政功能、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教学难点: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的实务步骤、实务技巧。
第六章小组工作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小组工作的涵义与范围、小组的分类、小组工作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小组中的微观技能等内容。
教学重点:小组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实务技巧。
《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RW100590 课程编码《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区社会工作 英文名称:Community Work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 学 分:3 总学时:48一、课程简介《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主干课程Z —。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实 践的开展,客观上要求社区社会工作手段与方法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要求社区工 作者能够掌握和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技能与方法。
本课程实际上肩 负着培养未来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培训第一线社区工作专业人方的双重责任。
本 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区社会工作在西方和我国的历史沿革,掌握社区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模式与技巧,并能够在社区工作实践屮科学灵活地 运用。
'"Community Work" is one of the core specialty courses of social work.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unity building, there ar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scientization of and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means of community work, of community workers' Grasp and usage of idea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This course undertakes the dual responsibilities of training futur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s and training first-line community workers.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know the history of community work in western and in china, to grasp the basic theories, means, models and skills of community work, and to apply them in the practices of community work.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社区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三大主要方法之一,它的先修课程应该为社会工作概 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运用于各个实务领域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H的,因此,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青少年、老年、家庭等各实务领域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大纲旨在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实用的实践教学指导。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伦理等。
2. 社会工作实务: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
3. 社会工作实习:安排学生在社会工作机构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4.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社会工作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设计社会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与研讨会:邀请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研讨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前沿理论。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社会工作实习:安排学生在社会工作机构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现。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如实习报告、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
社区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社区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引言:社区工作实务课程是培养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为将来的社区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将探讨社区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评估方式等。
一、课程目标社区工作实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社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2. 掌握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社区调研、社区规划和社区组织等;3. 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与多方合作,解决社区问题;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有效地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和合作;5. 提高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社区工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社区工作实务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介绍社区工作的定义、目标和原则,探讨社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使学生对社区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 社区调研与分析:介绍社区调研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培养学生分析社区问题和需求的能力;3. 社区规划与组织:讲解社区规划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制定社区发展计划和组织社区活动的能力;4. 社区资源与网络:介绍社区资源的分类和利用,培养学生与社区居民和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能力;5. 社区参与与动员:讲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社区居民进行有效沟通和动员的能力;6. 社区评估与改进:介绍社区工作的评估方法和改进策略,培养学生对社区工作进行反思和改进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社区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以下方式: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如社区调研、社区规划和社区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社区工作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个案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挑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5.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社区工作的报告,展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人际关系、社会变革、人权和社会正义等方面的专业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 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和历史背景。
2. 掌握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3. 熟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学习社会工作中常见的技能,如谈判、辅导、社区介入等。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 社会工作的历史和发展-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准则2. 社会工作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系统理论- 实用主义理论- 反压迫理论3. 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 社会工作干预- 社会工作评估- 社会工作评价4. 社会工作技能- 社会工作沟通技巧- 社会工作辅导技能- 社会工作支持技能- 社会工作危机干预技能5. 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四、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1.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实习等。
2.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课堂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实习报告等。
3. 评价标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技能应用的能力等。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要教材:《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践指南》等。
2. 参考资料:相关期刊论文、社会工作案例、国内外社会工作经验分享等。
六、家庭作业与课程设计1. 每周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后阅读和作业。
2. 课程设计包括实践项目、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
七、其他要求1. 学生需要尊重学术道德,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学生需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管理。
以上是本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社会工作者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80213英文名:Social work of Community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后置课: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其中课程实习21课时)主讲教师:许爱花等选定教材:周沛.社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课程概述:社区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和主要方法之一。
本课程从纵横两个方面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社区研究、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针对我国正全面推进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立足于中国本土性社区工作的历史和社区建设的现实进程,借鉴西方专业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当代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模式、内容、方法、过程和发展趋势作出回答。
分析了社区工作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的角色、素质和构成。
介绍社区照顾与社会保障这两个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与运作过程,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详尽分析。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了解社区,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和专业方法,重点把握社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阶段与方法;明确社区组织、发展的功能和目标、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我国社区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社区照顾、社区保障的意义。
理解专业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角色和素质。
教学方法: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另一部分是实施专业过程的方法技能。
作为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但去“想”,而且要把社会工作服务社会与人群、创造和谐与美好社会的理想付诸“行动”。
因此,它就不止于“纸上谈兵”,而是努力通过实干,达到人人共享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福利的理想目标。
社区社会工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使学生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原则。
其形式是集中式实习,将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作行为中,转化为实际的服务。
学生以不同程度获得一定的锻炼,达到实习目的即与目标人群工作相关知识、方法和技巧以及态度的获得。
各章教学要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社区与社区工作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社区涵义、社区特征、社区分类、社区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与社区理论一、社区的界定和构成要素二、社区特征与分类三、社区与社会工作社区是一个工作环境;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
四、社区功能1. 经济生活功能2. 社会化功能3. 社会控制功能4. 社会参与功能5. 社会福利功能第二节社区工作一、社区工作的内涵与界定二、社区工作的目标1. 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2. 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三、社区工作的对象与功能社区工作的对象:地域社区;功能社区。
社区工作的功能:社区服务的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配置社区资源,促进人的发展功能。
四、社区工作的特征政府的导向性与社区的自主性相结合;社区工作的专业性与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相结合;工作目标的综合性与工作内容的多样性相结合;工作性质的福利性与工作方式的服务性相结合。
思考题:1. 什么是社区?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2. 什么是社区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是什么?第二章社区工作发展的历程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社会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个人的经验和领悟,而且需要系统理论的指导。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史,并对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一、工业革命初期各种慈善活动对社区工作的推动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
二、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立法对社区工作的发展德国的社会安全制度;英国的社会安全制度;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战后社区工作内容的多元化一、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社区发展运动的内涵、主要目的、基本原则二、美国的社区发展合作组织简称CDC有时也称“邻里发展组织”、“经济发展公司”。
在政府支持下,将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开办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穷人收入。
属于非营利组织。
为穷人提供服务。
特征分析。
三、英国的社区照顾1. 社区照顾的提出2. 社区照顾的具体形式四、德国的“邻里之家”“邻里之家”是德国社区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分散于德国的各大城市。
“邻里之家”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的社区服务机构,但其服务活动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与监督。
五、其他国家的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定义、社区矫正的方式方法。
六、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社区康复第三节中国的社区建设一、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思想与实践1.古代社会救济思想2.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结构和力量3.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二、20世纪上半叶乡村社区建设运动1.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三、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当前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客观必然性四、20世纪80年代的社区服务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建设的历程思考题:1. 工业国家社会安全制度建立的意义是什么?2.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意义。
第三章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和价值体系,,理解社区社会工作中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平。
第一节社区工作的价值观一、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1. 人的价值与尊严2. 社会正义3.助人自助二、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1. 以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2. 以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3. 以民主取向的社会参与4. 以互助取向的助人服务5. 以社会行动取向的工作策略第二节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概述二、基本工作原则1. 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2. 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3. 强调居民参与4. 尊重社区自决5. 开展广泛合作思考题:1. 谈谈你对社区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理解。
2. 结合实际,分析社区工作的原则。
第四章地区发展模式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地区发展模式的含义,地区发展的任务、策略,掌握地区发展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第一节地区发展模式概述一、地区发展模式的概念杰克·罗斯曼的定义;联合国的定义;联合国的定义;我国地区扶贫的概念二、地区发展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1. 关于个人的假设2. 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3. 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4. 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三、地区发展模式的目标1.任务目标2.过程目标第二节地区发展的任务和策略一、地区发展的任务二、地区发展模式的策略1.基本的策略方针2.具体的策略措施第三节地区发展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一、社会工作者在地区发展模式下的工作角色启发催化者;支持鼓励者;协调联络者;资源中介。
二、社会工作者所用到的工作方法1.进入社区阶段的方法2.社区研究调查的方法3.建立和发展居民组织的方法4.社区项目管理的方法第四节地区发展模式的讨论和启示一、地区发展模式的讨论二、地区发展模式对我国农村扶贫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启示思考题:1. 什么是地区发展模式?地区发展模式的策略有哪些?2. 地区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角色是什么?3. 结合实际分析地区发展模式下社区工作的方法。
第五章社会策划模式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策划模式的任务、策略,掌握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策划模式概述一、社会策划的含义社区状况、社会策划定义、介入目标二、社会策划的理论取向1. 变革传统2. 政策分析传统3. 社会学习传统4. 社会动员传统三、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1.对问题成因的分析:缺乏技术和规划2.基本假设:理性第二节社会策划的功能、特征一、社会策划的功能二、社会策划的特征1.理性化2.自上而下的改变3.控制及指导将来三、社会策划的内容四、社会策划的案主五、社会策划中工作者的角色1.技术专家2.方案实施者第三节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方法一、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效益性原则3.权变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二、社会策划的过程1.认清自己2.认清社区3.制定社区工作计划三、社会策划模式下的工作策略1.收集社区问题的有关资料2.分析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决定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4.形成方案,并加以实施第四节影响社会策划的主要因素一、社区经济状况二、社区政治文化三、政府体制思考题:1. 什么是社会策划?分析社会策划的特征。
2. 联系实际分析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步骤。
3. 浅析社会策划模式的下的工作方法。
4. 社区工作者在社会策划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第六章社会行动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行动的涵义、目的、工作策略,掌握社会行动中工作者角色与工作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行动的涵义一、社会行动的概念1. 社区状况2. 社会行动的定义二、社会行动的道德基础三、社会行动的现实基础1.社会上存在着被压迫的少数群体2.个人自由及人权受到保障3.拥有自由的新闻媒介4.群众缺乏政治参与渠道5.社会和政府的宽容四、社会行动的本质社会行动的本质、社会行动不同于社会运动、社会行动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参与过程.五、社会行动的基本假设1.当权者对贫困群体的了解及关注不够;2.彼此缺乏交流沟通,无法反映各自的需要。
3.可能存在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及决策权分配不均。
六、新社会行动的特点1.新社会行动不但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过程。
2.行动的群众是行动的主体。
3.群众可以由支持者、参加者随时转变为决策者甚至领袖的角色。
4.新社会行动不重视和依赖新闻媒介的支持,只重视群众用自己的赤膊上阵及智慧韬略直接向当权者施压及抗争。
5.新社会行动介入的事件通常极具有争议性。
第二节社会行动的策略和原则一、社会行动的策略1.对话性行动2.抗议性行动3.对抗性行动4.暴力性行动二、运用社会行动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1.群众的资源2.群众的投入程度3.社会氛围4.事件的性质三、社会行动的原则1.循序渐进,先礼后兵。
2.赢得让步为至上目标。
3.以和平手段换来公众的支持。
4.环环相扣,步步相连。
第三节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功能.方法和步骤一、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任务目标、过程目标二、社会行动的功能1.帮助解决具体问题2.提升居民的自我意识和能力3.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三、社会行动中工作者的角色倡导者、行动者的角色四、社会行动的介入方法1.从群众最关切、最急迫的具体问题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