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分析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fb1c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8.png)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分析1. 引言1.1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分析国内残疾人群体庞大,他们在康复需求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特点。
由于残疾人的种类繁多,包括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等,因此其康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需要针对性的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训练、康复设备、心理辅导等,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残疾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这给康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今的康复服务现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康复设施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康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使得部分残疾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导致其康复效果不尽如人意。
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亟待提升。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制定更加针对性的康复服务方案,提高家庭和社会对残疾人康复的关注度。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康复服务的投入,加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康复服务体系,以逐步完善国内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实现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国内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特点分析1. 多样性:国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十分多样化,包括肢体残疾、听力障碍、视力问题、智力障碍等各种类型的残疾。
每种类型残疾的康复需求都有其独特性,需要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多层次性:残疾人康复需求涵盖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就业培训、心理康复、社会融合等多个方面。
不同层次的需求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影响。
3. 持续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的康复服务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
4. 区域性:中国的残疾人康复需求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性。
一些地区的康复资源丰富,服务水平较高,而一些地区则存在康复资源匮乏、服务质量较低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平衡发展。
2.2 国内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现状国内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现状可以说是存在一些积极的方面,但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中途失聪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实施方案
![中途失聪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2081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0.png)
中途失聪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前言中途失聪者指的是在成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逐渐丧失的人群。
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群体,建立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本方案旨在为中途失聪者提供全面的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二、服务内容1. 康复辅助设施:为中途失聪者建立专门的康复中心,提供完备的康复设施和设备,包括助听器、听觉训练设备、沟通工具等,以帮助中途失聪者恢复听力、提高沟通能力。
2. 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专业心理辅导师,为中途失聪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解决因失聪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积极正面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3. 社交活动: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康复训练交流会、康复者座谈会、康复出游等,促进中途失聪者之间的互助交流,增强社交圈子,丰富生活内容。
4. 就业指导:为中途失聪者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找到适合的工作机会,提高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
5. 法律援助:为中途失聪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协助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其正当权益。
三、实施方式1. 建设康复中心:通过政府投资或筹集善款,建设专门的中途失聪者康复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2. 招募专业团队:组织专业的医护人员、心理辅导师、社工人员等组成的团队,为中途失聪者提供全面的服务。
3. 社会宣传:加强对中途失聪者康复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中途失聪者的关注度,增加社会支持力度。
4. 联合资源:与相关的社会组织、企业、公益机构等紧密合作,共同为中途失聪者提供康复服务,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服务效果。
5. 积极反馈: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收集中途失聪者和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服务对象中途失聪者、中途失聪者的家属、关心中途失聪者事业的社会人士都可以成为服务对象。
力求全方位、全程度地服务他们的需要。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课件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5826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c.png)
案例三:融合教育康复训练与服务
总结词
融合教育是将听力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听力残疾 儿童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交机会和语言环境。
详细描述
融合教育康复训练与服务旨在促进听力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在共 同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具备特殊的教育技能和教学方法,以适 应不同孩子的需求和学习特点。同时,家长和专业康复人员也需要密切合作,为孩子提
听力残疾的预防与治疗
听力残疾的预防
预防听力残疾的措施包括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定期 进行听力检查、及时治疗耳部疾病、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等 。
听力残疾的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听力残疾,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助听器佩戴等,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 下进行治疗。
02
社区康复训练的重要 性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 高听力残疾者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
辅助交流工具
使用文字板、电子写字板、手机短信 等辅助工具,帮助听力残疾者表达思 想和需求。
04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 服务体系
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 基础,为听力残疾人士提供康复 训练、支持和服务的综合体系。
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确保他们在融合教育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06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 训练与服务展望
听力残疾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训练
根据听力残疾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
康复效果。
科技应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PP、智 能设备等,为听力残疾者提供便
捷、高效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的社区支持与康复服务
![残疾人的社区支持与康复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5bce17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8.png)
。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缓解肌肉紧张 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和放松身心。
水疗法
利用水的浮力、压力和 温度,帮助残疾人放松
身体和缓解疼痛。
温热疗法
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血液 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
紧张。
职业疗法
01
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获得就业机会。
残疾人的社区支持与 康复服务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CONTENTS
• 社区支持服务 • 康复服务 • 政策与法规 • 社会参与与合作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社区支持服务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01
02
03
照料内容
提供日常照料、生活护理 、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 残疾人处理日常生活问题 。
THANKS
企业社会责任
残疾人就业
01
企业应积极招聘残疾人,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促进残疾人的职
业发展。
残疾人关爱计划
02
企业可以制定关爱残疾人的计划,如提供无障碍设施、弹性工
作等,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工作。
残疾人公益捐赠
03
企业可以向残疾人组织、福利机构等进行公益捐赠,支持残疾
人事业的发展。
社会志愿者服务
志愿服务组织
就业指导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
作。
工作模拟
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帮助 残疾人适应工作需求和提高职
业技能。
手工艺制作
利用手工艺制作活动,提高残 疾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语言疗法
语音疗法
通过特定的语音练习和训练, 帮助残疾人提高口语表达和理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541cb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9.png)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一、残疾人康复服务概述1.1 服务目标:为残疾人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促进其身心功能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1.2 服务对象:本服务针对各类残疾人群体,包括肢体残疾、视觉残疾、听觉残疾、智力残疾等。
1.3 服务范围:康复咨询、评估和治疗、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内容。
二、康复咨询和评估2.1 咨询服务:提供残疾人及其家庭关于康复的咨询服务,解答相关问题并提供指导性建议。
2.2 评估服务:通过专业评估工具对残疾人的身心功能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三、康复治疗3.1 物理治疗:运用物理因素和手法,针对肌肉、关节、神经等方面进行康复治疗,提升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
3.2 言语治疗:通过言语矫正和沟通技巧训练,提高残疾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3 职业治疗:通过培养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促使其实现工作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入。
3.4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残疾人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四、康复训练4.1 肢体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活动和运动训练,促进残疾肢体的功能恢复和力量增强。
4.2 视觉康复训练:通过视觉训练和辅助器具,提升视觉残疾人的观察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3 听觉康复训练:通过听觉矫正和听觉训练,改善听觉残疾人的听力和语言能力。
4.4 智力康复训练:通过智力开发和认知训练,提高智力残疾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康复辅助器具配置5.1 评估需求:根据残疾人的康复评估结果,确定所需的康复辅助器具类型和规格。
5.2 辅助器具配备:根据评估结果和需求,提供残疾人相应的辅助器具,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操作指导。
六、社会支持6.1 就业支持:协助残疾人就业,提供职业培训、岗位安排和就业推荐等服务。
6.2 教育支持: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咨询、学习辅导和学习资源等支持,促进其教育发展。
6.3 社会融入:通过开展康复活动、康复讲座和社交活动,促进残疾人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残疾人的社区生活与服务需求
![残疾人的社区生活与服务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988078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4.png)
现有的服务项目和内容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类型 残疾人的多样化需求。
服务标准不统一
各地在残疾人服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服 务质量难以保证。
服务覆盖面有限
覆盖人群有限
目前残疾人社区服务主要针对重度残疾人和老年人,对于其他年龄 段和类型的残疾人关注不够。
服务区域有限
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残疾人服务资源相对匮乏。
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 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 竞争力。
就业指导与推荐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 场和就业政策,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
创业扶持
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 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咨询与支持服务供给
2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技术为残疾人提供了方便快捷 的医疗服务,通过远程诊断、远程手术 等方式,能够降低残疾人的就医难度和 成本。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残疾人 提供沉浸式的康复训练和娱乐体验,有 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
社区参与与共建共治
1 2 3
社区支持组织
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建立自己的社区支持组织,通 过组织活动、交流经验等方式,提高残疾人的社 会融入感和归属感。
03
02
就业指导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
实习机会
为残疾人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04
心理咨询与支持服务需求
心理咨询
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 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支持小组
组织支持小组,让残疾人相互支持和分享经 验。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2d8b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1.png)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方法嘿,你问听力残疾康复训练方法啊?这事儿咱得好好唠唠。
对于听力有残疾的人来说呢,可以从好多方面进行康复训练。
首先是听觉训练。
找个安静的地方,弄点不同的声音让他们听,像敲木鱼的声音、摇铃铛的声音啥的。
开始的时候声音可以大一点,让他们感受一下声音的存在。
然后慢慢地把声音调小,看看他们能不能听到比较微弱的声音。
还可以让他们分辨不同的声音,比如哪个是鸟叫,哪个是汽车喇叭声。
然后是语言训练。
这可很重要哦。
从简单的词语开始,一个一个地教他们说。
比如说“苹果”“香蕉”啥的。
说的时候要慢一点,口型夸张一点,让他们看清楚你的嘴型。
等他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词语,就可以教句子啦。
像“我喜欢吃苹果”“今天天气真好”。
也可以让他们跟着你读,反复练习。
还有交流训练。
多和他们聊天,别因为他们听力不好就不理他们。
聊天的时候要有耐心,等他们反应。
要是他们没听清楚,可以再说一遍,或者换个说法。
也可以用手势、表情啥的辅助交流,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另外呢,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
比如助听器、人工耳蜗啥的。
要是有条件的话,可以给他们配上,这样能让他们听得更清楚。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他听力有点问题。
他的爸爸妈妈就带他去做康复训练。
一开始他啥也听不清,也不愿意说话。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觉训练、语言训练和交流训练,他慢慢地能听到声音了,也开始说话了。
现在他都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可开心啦。
总之呢,听力残疾康复训练要有耐心、有方法。
只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效果的。
加油吧!。
听力残疾康复指导内容
![听力残疾康复指导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b0d77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1.png)
听力残疾康复指导内容
好的,以下是 9 条关于听力残疾康复指导的内容:
1. 嘿,你知道吗,就像学走路要一步一步来,听力康复也得循序渐进呀!每天试着找一些安静的时间,闭上眼睛,专注地听听周围的声音,哪怕是很细微的,比如钟表的滴答声。
例子:就像小明,他每天都会花半个小时这么做,现在对声音可敏感啦!
2. 哎呀,和人交流真的超重要的!别害怕开口说话,也别怕别人听不清,耐心点呀。
例子:你看隔壁的王奶奶,哪怕说得慢点,但大家都乐意和她聊天呢!
3. 给自己找些有趣的声音来听呀,比如鸟儿的叫声、水流的声音。
这难道不是像发现宝藏一样有趣吗?例子:小李就常常去公园听鸟叫,他说那感觉太棒啦!
4. 可别小瞧了那些辅助工具,像助听器这些呀,它们可是你的好帮手呢!例子:小张一开始还排斥,后来戴上了助听器,生活都变得不一样啦!
5. 为什么不试试跟着音乐打节拍呢?这既能让你感受节奏,又能训练反应呢。
例子:小红就经常跟着喜欢的歌打节拍,现在节奏感可强了!
6. 多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呀,在那里大家热热闹闹的,你也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声音环境。
例子:那次社区的聚会,小王虽然听不太清,但玩得可开心啦!
7. 对自己要有信心呀,康复的路虽然可能有点长,但一定能走得好呀!例子:想想那些成功康复的人,你也可以做到的呀!
8. 把听声音变成一种习惯,随时随地都听听周围有什么不同的声音。
例子:就像小赵每天走路都留意各种声音,进步可大了呢!
9.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多重要呀!让他们多和你说话,多鼓励你。
例子:小军就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听力一点点变好的呢!
我觉得只要你有耐心,坚持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听力残疾的康复是完全有可能的,要对自己有信心呀!。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62884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1.png)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如何给予残疾人更好的服务,实现其康复和社会融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康复服务模式通常是采用统一的服务方式,这种服务模式无论是在信息的获取还是提供方面,都缺乏相应的个性化服务。
但是,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定制化的服务更能够有效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将从个性化服务的角度,设计涵盖残疾人不同需求类型的康复服务方案。
一、康复服务现状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关注的加深,康复服务业开始逐渐成熟。
但是,在服务水平和内容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常见的康复服务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 生理康复服务生理康复服务主要针对身体部分功能受损和影响的残障人士,包括骨科、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各种损伤和疾病。
2. 心理康复服务心理康复服务主要针对心理受损和影响的残障人士,心理康复帮助残疾人重建信心、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残疾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
3. 教育康复服务教育康复服务主要针对在残疾人智力、言语、视力、听力、肢体动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残障人士,促进文化和知识的学习。
4. 社会康复服务社会康复服务主要是为了促进残障人士从被动接受社会帮助到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认知能力、生活技能、社交关系等方面进行训练。
二、残疾人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在现有的康复服务模式和基础上进行升级提高,提供更加精准、全面和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在康复服务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设计更加适合其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方案,以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残疾人实现更好的社会融入。
1. 个性化方案设计制定康复方案之前,要对残疾人进行综合诊断评估,确定残疾人类型及程度,个性化测评的结果和数据为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这也是进行个性化服务的第一步。
之后,制定针对其单独康复的个性化方案,这种方案应根据残疾人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定制,使其更为精准和针对性。
【2019年整理】社区康复题库
![【2019年整理】社区康复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78858728964bcf84b9d57bfd.png)
第一章社区康复概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社区定义,下列哪一种解释最全面、最正确A.社区是指一个村庄B.社区是指一个街区C.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D.社区是指一个自然社区E.社区是指一个公社或团体2.关于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经济特征:城市社区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以工商服务业为主要职业和主要谋生方式B.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人口聚居的规模大。
社区成员的异质化程度较高C.社会组织特征:社会组织复杂D.生活方式特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E.社区区位结构简单,人际关系简单,家庭规模与职能扩大3.以下哪一社区是专能社区A.城市、农村B.经济特区C.自然街D.自治区E.镇、村4.我国哪一年开始社区康复试点工作A.1976年B.1978年C.1986年D.1988年E.1989年5.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哪一时间为国际残疾人日A.12月3日B.11月3日C.10月3日D.12月13日E.10月10日6.我国政府将什么时间定为助残日A.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B.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C.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日D.每年7月第一个星期日E.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何时颁布的A.1976年B.1990年C.1986年D.1988年E.1989年8.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民政部中残联等六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到哪一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A.2005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E.2015年9.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5年工作纲要”,开展哪三项抢救性康复A.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B.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低视力康复C.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肢体残疾康复D.白内障复明手术、脑卒中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E.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10.与机构康复相比,社区康复的最大特点是A.领导机构不同B.康复方法与手段的不同C.社区按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D.社区康复需要残疾人本人主动参与,机构康复不需要残疾人主动参与E.社区康复训练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技术实用有效,器材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投资少、服务覆盖广(二)多项选择题1.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A.有一定的地域B.有一定数量的人口C.有特有的文化(文化维系力)D.有一定的经济基础E.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2.社区有哪些特征A.地缘性B.人缘性C.社会性D.群集性E.区域性3.自然社区包括A.城市B.农村C.自然街D.镇、村落等E.学校、商业区4.社区功能包括A.满足生活需求功能B.社会化功能C.社会控制功能D.社会参与功能E.社区互助功能5.社区康复的特点有A.以社区为基地,由社区组织领导、社区成员全面参与B.依靠社区康复原有的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网络等多方共同协力开展康复服务C.按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D.康复训练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技术实用有效;器材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对象为社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病人,训练时间经常、持久E.社区康复投资少、服务覆盖广、康复效果好二、名词解释:1.社区2.社区服务3.CBR4.社会康复5.社会化功能三、问答题:1.社区构成的要素是什么?2.社区康复有哪些特点?3.社区康复原则是什么?第二章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区康复的领导机构是A.社区政府B.残联部门C.民政部门D.卫生部门E.以上都不是2.卫生部门在社区康复中的主要作用是A.组织管理B.制定社区康复规划C.提供康复专业技术D.协调各有关部门参与社区康复E.开展就业培训3.社区康复指导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A.负责筛查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B.传授康复训练技术,指导康复员、残疾人及亲属开展康复训练工作C.评估康复员工作,评估康复训练效果D.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E.为残疾人制作简易康复训练器具,填写《康复训练档案》4.社区康复过程中进行中期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评价和判断残疾发生率的变化B.评价社区康复总体效果C.评价社区康复计划执行情况D.评价第一次康复治疗(训练)方案正确性及康复效果,为修订(制定)新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E.评价社区康复的社会效益5.社区康复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A.访问调查法B.问卷调查法C.实地观察法D.文献分析法E.个案法6.社区康复调查员一般由()担任A.社区居委会领导B.乡镇主管社区康复的领导C.基层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D.康复指导员E.残联部门领导7.社区康复规划总目标是A.激发社区政府、社区成员参与意识B.完善社区康复网络C.建立若干个社区康复资源中心D.达到康复覆盖、免疫接种面及控制致残率E.推广社区康复,扩大康复受益面,实现残疾全面康复8.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不包括A.对康复对象进行初次功能评估、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B.指导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定期评估康复效果C.选用与制作训练器材,用品用具的信息、供应、维修服务D.心理支持服务、知识普及服务、转介服务E.进行社区康复检查评估9.基层康复员培训内容不包括A.残疾识别,残疾需求的确定B.康复服务内容,记录与评估的方法C.简易康复训练康复器材的制作及转介等知识D.实用康复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E.社区康复发展规划制定10.残联部门在社区康复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A.兴办各类特殊教育事业,千方百计地提高残疾人的科学文化水平B.组织制定并协调实施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建立技术指导组,督导检查C.组织康复需求调查;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档案D.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建立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队伍E.建立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促进残疾人职业康复(二)多项选择题1.社区康复管理体系包括A.社区康复管理组织建设B.社区资源利用C.工作制度建设D.经费管理、宣传E.评估2.社区康复领导小组成员机构包括A.社区政府B.残联部门C.民政部门D.卫生部门E.教育部门和劳动就业部门3.社区康复人力资源包括A.行政及业务管理人员B.康复专业技术人员C.康复协调员D.基层康复员、教师E.志愿者、残疾人家属及其亲友4.社区康复领导小组职责有A.负责本辖区社区康复工作B.制定本辖区社区康复中长期发展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C.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D.对基层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落实社区康复工作经费E.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表彰先进5.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是由()构成。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范文(三篇)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6ba7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4.png)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范文____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定制康复计划: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这一计划应综合考虑残疾人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社交需求等因素,制定适合他们的康复目标和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各种康复方法和技术,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2. 个性化辅助器具:根据残疾人的具体需要,提供个性化的辅助器具。
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残疾人恢复或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以提供轮椅、助行器等;而对于视觉障碍的残疾人,可以提供盲杖、朗读器等。
3. 心理支持和咨询: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需要专业和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为此,可以建立残疾人心理支持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康复专家等,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这包括康复过程中的情绪管理、自尊心培养、心理压力缓解等方面。
4. 社交活动和社区参与:残疾人往往面临社交隔离和孤独感,因此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方案应包括社交活动和社区参与。
可以组织残疾人间的交流活动,如康复运动会、康复旅行等,帮助残疾人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社交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和社交技巧。
5. 康复评估和跟踪: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方案应进行康复评估和跟踪,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措施。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跟踪,可以了解残疾人康复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和挑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可以通过康复专家、医生和康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6. 科技创新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将科技创新应用于残疾人康复服务中。
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康复训练,提供更真实和个性化的康复体验;使用智能辅助设备来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活动,提高康复效果和效率。
这需要相关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和康复专家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总之,____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应该注重残疾人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专业、细致和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包(含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方面)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包(含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7ff20158ec3a87c24128c4d8.png)
康复咨询与指导、心理辅导等服务,每半年至少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三)肢体残疾康复服务包
服务项目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服务机构
指导机构
评估服务
14周岁以上肢体残疾人
初始:康复服务签约后,康复小组对服务对象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估:评估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感觉功能评估:评估四肢的深浅感觉、符合感觉;协调功能评估:评估四肢协调和精细功能;坐站位平衡功能评估:采取三级平衡法评定坐位站位平衡功能水平;步行功能评估;转移功能评估:观察床-轮椅转移、轮椅、马桶等转移能力和方法。留有影像资料。
支持性服务
1、中途盲者心理疏导:盲后半年内,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2、转介服务。
(二)听力言语残疾康复服务包
服务项目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服务机力言语残疾人
初始:康复服务签约后,康复小组对服务对象进行生理、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适应度、参与度进行评估,制定康复服务方案。
支持性服务
家庭辅导:提升家属照顾技巧,饮食指导、健康咨询,轻度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咨询、职业评估、就业指导;重度智力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居家护理服务、指导性服务等,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XX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包(含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方面)
(一)视力残疾康复服务包
服务项目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服务机构
指导机构
评估服务
14岁周岁以上视力残疾人
初始:康复服务签约后,康复小组对服务对象进行视功能,生理、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适应度、参与度进行评估,制定康复服务方案。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医疗机构
听力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技术(社区康复技术课件)
![听力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技术(社区康复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a6272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5.png)
4听觉理解能力训练
听觉识别 能力训练 听觉分辨
能力训练
听觉察知
能力训练
听觉察知 能力训练
首先声音存在的认知、声音的有、无辨别
声刺激: 用具: 方法:1强度:高强度声刺激
2时间:几分钟-十几分钟/次,数次/日,注意休息10分钟,
乐音刺激: 用具: 方法:1听音乐:感受活动欣赏
2击鼓传花
听觉分辨 能力训练
2适应证 学语期儿童平均听力损失26-40dB 平均听力损失41-90dB 听力损失大于90dB,暂不具备人工耳蜗条件
者,或植入前试配
听力情况不再进展,经过相应治疗无效的各类 型双耳耳聋
对于气导助听器的验配个体具有正常或接近正 常的外耳结构
3、助听器的选配 选配前进行详细医学评估 选择助听器类型:类型 优点
估算客观听阈
记录电极置于受试者前额 发际或头 顶,参考电极置于同侧耳 垂或乳突
第三节 听力障碍的预防
优生优育 孕期预防 婴幼儿期听力障碍早发现诊断治疗 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 及早治疗可能引起致聋的病因 做好对于噪声防护
第四节 助听器类别及选配
一、选配助听器 1类型: 耳背式、耳内式、盒式、眼镜式、骨导式
缺点 耳内式 小,心理
功率小, 耳背式 大
功率大 骨导式
适宜人群 听力障碍轻、中度 听力障碍较重 外耳道异常及小耳
优先验配耳:轻、中度听障优先选择 较好耳
重度听障可考虑选择差
第五节、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评 价
一、概念 二、语言障碍表现 三、评价方法
一、概念 听力障碍儿童: 听力与听觉:
二、语言障碍表现 发音异常:音量、单调、音色 构音异常:替代、歪曲、省略、添加 语言发育异常
相同方式不同部位 不同方式相同部位
社区康复的服务方案
![社区康复的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284c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2.png)
社区康复的服务方案社区康复服务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标社区康复服务是指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康复中心等专业机构,为居住在社区的残疾人、老年人和一些需要康复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保健等综合性服务的一种形式。
社区康复服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和需要康复的人群恢复或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入。
二、服务内容和措施1. 诊断评估服务: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医生和康复师对需要康复的人群进行身体机能评估,以便了解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专业康复治疗服务:根据康复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物理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等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
其中,物理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理疗、膳食治疗等;语言康复治疗包括言语训练、听力训练等;心理康复治疗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3. 康复护理服务:针对需要长期护理的残疾人和康复对象,提供生活自理能力培训和康复护理服务。
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饮食护理、病症护理等。
4. 器械辅具服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康复中心提供助行器、轮椅、假肢、矫形器等康复辅具,帮助残疾人和康复对象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5. 社会支持服务:通过社区康复网络,提供社区康复志愿者、社工人员等多级支持服务,帮助残疾人和康复对象解决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问题,加强社会支持。
三、服务机构和人员配置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和协调,为残疾人和康复对象提供医疗服务,配备医生、康复师等专业人员。
2. 社区康复中心:负责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的提供,配备康复师、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
3. 社区康复志愿者服务队伍:由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的志愿者队伍,配合专业机构提供社会支持服务,提供社交陪伴、心理支持等帮助。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1. 制定康复服务计划:根据残疾人和康复对象的需求和康复潜力,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计划,包括康复诊断评估、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等内容。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5dbe5f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5.png)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是指针对听力受损的人群进行的一系列康复训练活动,旨在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和沟通能力。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听觉辅助设备的使用、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等。
听觉辅助设备的使用是听力残疾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听觉辅助设备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和听觉植入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增强听力信号或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帮助听力受损者恢复或改善听觉功能。
听力训练是听力残疾康复训练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听力训练,听力受损者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逐渐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听力训练可以包括声音辨别、听力定向、听力记忆和听力理解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语言训练也是听力残疾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为听力受损的人群常常伴随着语言发展的延迟或障碍,所以语言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语言训练的方法可以包括言语治疗、口唇阅读和手语等。
听力残疾康复训练旨在通过综合的康复措施,帮助听力受损者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和沟通能力,尽可能恢复他们正常的听力和语言功能。
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康复,听力受损者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听力残疾康复服务实施方案
![听力残疾康复服务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5a92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8.png)
听力残疾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听力残疾是一种常见的残疾类型,其对个体的社交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听力残疾人士实现听力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听力残疾康复服务实施方案。
一、康复服务目标:1. 提高听力残疾人士的听力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别人交流。
2. 促进听力残疾人士的心理康复,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3. 培养听力残疾人士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康复服务内容:1. 医学治疗:为听力残疾人士提供听力修复手术、药物治疗等医学服务,帮助他们恢复部分听力功能。
2. 语言治疗:通过口腔、听觉和语言刺激等方法,促进听力残疾人士的语言发展。
包括言语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口型和发音的纠正等。
3. 辅助听力技术:提供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辅助听力设备,帮助听力残疾人士更好地听到声音,并适应正常的听力环境。
4. 康复训练:提供听力残疾人士的康复训练,包括听觉刺激训练、听觉定向定位训练、语音训练等,帮助他们提高听力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5. 社交技能培训:为听力残疾人士提供社交技能培训,包括交流技巧、沟通技巧、表达能力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6. 心理支持:为听力残疾人士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
7. 康复评估和跟踪:定期对听力残疾人士进行康复评估和跟踪,评估他们的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三、康复服务实施步骤:1.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听力残疾人士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康复服务内容、康复目标和服务时间等。
2. 康复服务实施:根据康复计划,实施相应的康复服务内容,包括医学治疗、语言治疗、辅助听力技术、康复训练、社交技能培训等。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听力残疾人士进行康复评估,评估康复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和服务内容。
4. 心理支持和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组织等方式,为听力残疾人士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高康复效果。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医学课件
![听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c446f29ec3d5bbfd0a74f3.png)
社区康复机构可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筛查、 诊断和转介,并可进行社区和家庭听力言语 康复训练,使患者在社区水平能够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是听力残疾康复的一种重要方 式。
1.听力障碍 是指听觉系统的传导、感音以及对声 音综合分析等功能异常导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
听力学中听力的轻度减退称作重听,重度称为聋, 而临床统称为聋。
(一)传导性耳聋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道、中耳的病 变,影响到声波通过正常的气体传导途径传 至耳蜗所致的耳聋。传导性耳聋对所有频率 的听阈都有影响,但以低频听力损失明显, 听力损失常小于60dB。
1.主要病因 常见的造成传导性耳聋的原因 包括外、中耳损伤或发育畸形,耵聍,中耳 炎,中耳肿瘤,耳硬化症等。其中急、慢性 中耳炎及其并发症、后遗症,如骨膜穿孔、 鼓室积液、听骨粘连等,是传导性耳聋最常 见的病因。
(三)混合性耳聋
当中、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 感受,患者兼有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 症状时,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
导致混合性耳聋的原因可以是一种病变同时 损伤了耳的传音和感音系统,如耳硬化症累 及中耳和内耳。
听力残疾评定方法
一、听力残疾的分级 (一)耳聋的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1 9 9 0年推荐使用的耳聋分级标准是 采用0. 5kHz、1kHz、2kHz、4kHz四个频率的平均 听力损失分贝数作为等级目标值。 平均听力损失在26~40分贝听力级( dBHL)为轻度 听力障碍; 平均听力损失在41~6 0 dBHL为中度听力障碍; 平均听力损失在61- J80dBHI.为重度听力障碍; 平均听力损失大于8 0 dBHI,为极重度听力障碍。
三、听力障碍儿童康复评估方法 1、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评估 2、言语能力评估 3、学习能力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康复机构可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筛查、
诊断和转介,并可进行社区和家庭听力言语 康复训练,使患者在社区水平能够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是听力残疾康复的一种重要方 式。
1.听力障碍 是指听觉系统的传导、感音以及对声
音综合分析等功能异常导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 听力学中听力的轻度减退称作重听,重度称为聋, 而临床统称为聋。 儿童在获得语言之前,尤其是3岁以前或3岁左右, 因为各种原因引起中度以上双耳听力障碍,可因为 不能通过声音进行学习而不能获得语言。在获得语 言之后的听力障碍,不但可因听力障碍影响对语言 的理解,还会因为不能对自己的话声进行听反馈而 影响患者言语的语音语调,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
台一系列加强本领域社区工作的措施和政策, 中国残联也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工作, 这些都为听力残疾社区康复搭建了一个良好 的工作平台。但由于各种原因,听力语言残 疾人还在逐年递增,80%的成年听力语言残 疾人还不能及时得到听力康复服务。许多发 达国家经验说明,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是扩 大听力言语残疾人受益面的有效途径。
(一)传导性耳聋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道、中耳的病
变,影响到声波通过正常的气体传导途径传 至耳蜗所致的耳聋。传导性耳聋对所有频率 的听阈都有影响,但以低频听力损失明显, 听力损失常小于60dB。
1.主要病因 常见的造成传导性耳聋的原因
包括外、中耳损伤或发育畸形,耵聍,中耳 炎,中耳肿瘤,耳硬化症等。其中急、慢性 中耳炎及其并发症、后遗症,如骨膜穿孔、 鼓室积液、听骨粘连等,是传导性耳聋最常 见的病因。
三、预防 人类的言语获得在2岁时即为临界期的开始,在6~ 7岁言语发育完成,称为获得语言。7岁之后大脑的 可塑性就明显降低,1 2岁以后逐渐接近成人。言语 的获得主要依靠听觉,儿童在获得语言之前,尤其 是3岁以前或3岁左右,因为各种原因引起中度以上 双耳听力障碍,可因为不能通过声音进行学习而不 能获得语言。听力损害者发病年龄越小,其言语障 碍程度越重。所以,听力障碍儿童若能在听觉言语 发育的最佳时期就进行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将能获 得最佳效果。
3.听力残疾三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 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 8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 解相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 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4.听力残疾四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 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 1-60dBHL 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 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 在轻度障碍。
(一)助听器的适应证 一般来说,经过医治或手术无效,病变已定 型不再恶化的双耳听力障碍患者,只要有残 余听力者就可以考虑使用助听器。一耳听力 正常 、一耳听力障碍的患者,一般不必佩戴 助听器。
以下情况推荐验配助听器: 1.学语期儿童平均听力损失26~40dB者。 2.平均听力损失41~90dB者。 3.听力损失>90dB,暂时不具备人工耳蜗植 入条件者,或人工耳蜗植入前的试配。
3.选择助听器佩戴耳 近年来比较提倡双耳使 用助听器,特别是严重耳聋的婴幼儿,应尽 早(出生后40天)使用双耳助听器。如单耳 佩戴,一般原则为:轻至中度耳聋配差耳, 中至重度耳聋配好耳,双耳听力损失相差不 大,配语言分辨率较好或听力损失较小侧、 配利手侧或由患者自选。 4.在选择助听器的功率时,兼顾听觉改善和 个体耐受两个方面。
(二)听力残疾分级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确定的残疾 标准和残疾评定方法,听力残疾可分为以下四级。 1.听力残疾一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 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dBHL,在无助听 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 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 在极严重障碍。 2.听力残疾二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 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 1~90dBHL之间,在无助 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 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二、电子耳蜗植入 人工电子耳蜗是将声音转换成编码的电信号, 刺激内耳的感音结构,使大脑产生听觉的一 种电子装置。 1.人工电子耳蜗的适应证 双耳重度或极重度 感音神经性聋,配助听器无效,诊断病变位 于耳蜗者,可考虑施行电子耳蜗植人手术。 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0dB HL的听力障碍者, 应首选人工耳蜗植入
(二)助听器的选配 1.医学评估 在选配前应做听力测验,包括纯 音测听、言语测听等。还应对患者听力障碍 病史、耳及相邻器官体检情况等进行综合评 估。 2.选择助听器类型 助听器的选择受患者听力 损失的程度和类型、患者年龄、经济状况、 个人喜好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1)从助听器性能上来说,如果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听力 图,首选数码编程助听器或全数字助听器。 (2)从听力损失的程度来说,要根据耳聋程度选择不同 功率的助听器。外观一般选择耳内式或耳道式助听 器,可满足掩盖听力缺陷的心理要求。听力障碍较 重者有时需选择耳背式助听器。小儿一般选用耳背 式助听器,身体发育只需定期更换耳模即可。 (3)重度外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外耳畸形、鼓 室结构破坏等,可考虑用骨导式助听器。
1.主要病因 (1)先天性聋:可能由于遗传或怀孕期间胎儿受 损所致。 遗传性耳聋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导致, 非遗传性多由孕期母亲风疹、麻疹、腮腺炎、 流感等病毒感染、孕期用药、孕期受到物理 性损伤等引起。
(2)耳毒性药物:目前药物中毒引起的听力障碍 在儿童听力残疾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常见的 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多肽类抗生素,如 万古霉素等;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利尿类药物,如呋塞米等;抗疟疾药,如奎 宁等;抗肿瘤药物,如顺铂、长春新碱等。 其中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为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耳毒性药物造成的听力损害的程度除与 用药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外,还和个 体差异、年龄因素等有关。年龄越小,越易 发生药物性耳聋。对药物敏感的个体,可能 在治疗剂量或微量使用时也会引起耳聋。
听力残疾的 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我
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 疾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24. 16%。 我国1988年3月实施的《中国残疾人事业5年 工作纲要》中,就已经将听力障碍儿童听力 言语训练列入抢救性三项康复之一。
概述
近年来教育、民政、卫生等有关部门相继出
(三)混合性耳聋 当中、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 感受,患者兼有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 症状时,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 导致混合性耳聋的原因可以是一种病变同时 损伤了耳的传音和感音系统,如耳硬化症累 及中耳和内耳。
听力残疾评定方法
一、听力残疾的分级 (一)耳聋的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1 9 9 0年推荐使用的耳聋分级标准是 采用0. 5kHz、1kHz、2kHz、4kHz四个频率的平均 听力损失分贝数作为等级目标值。 平均听力损失在26~40分贝听力级( dBHL)为轻度 听力障碍; 平均听力损失在41~6 0 dBHL为中度听力障碍; 平均听力损失在61- J80dBHI.为重度听力障碍; 平均听力损失大于8 0 dBHI,为极重度听力障碍。
2.听力残疾 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
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 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 和社会参与。 听力残疾一般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 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类型及发生的主要原因
依据病变的性质,可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
性耳聋。 依据起病的时间,可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 性耳聋。 依据致病原因,可分为遗传性耳聋和获得性 耳聋。 依据病变损害的部位,又可分为传导性耳聋、 感觉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
2.术后人工耳蜗设备调试和语言训练 (1)调试时间安排:一般术后一个月左右进行第一次 开机调试。开机后最初一个月每周调试一次,其后 根据患者情况改为每两周或每月一次。开机半年后, 改为每季度一次,调试2~3次。患者情况稳定后, 可每半年至一年随诊一次。如发现听声障碍、头部 外伤等问题,怀疑植入部件程序发生变化者,随时 进行调试。 (2)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必须进行听 力语言康复训练。可采取专业康复机构、社区与家 庭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应训练。语前聋患儿的 训练从声音的辨识开始,一般从自然声、环境声、 人声、乐曲声等的辨识,最后到对话语声的辨识。
听力障碍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优生优育和孕期预防 2.预防和治疗中耳炎 3.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 4.避免噪声和意外伤害 5.防治全身性疾病
(一)听力残疾的早期干预 1.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1)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包括新生儿摇篮测 听、耳声发射测试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 (2)婴儿的听觉言语行为观察:家长或监护人 应观察婴儿的听觉言语行为,与正常婴幼儿 的听觉反应发育及语言发育过程相比较,觉 察婴儿有异常表现应立即去医院耳科检查, 早期发现听力障碍。重建,包括佩戴合适的 助听器、助听器无效的重度聋植入人工耳蜗、 进行听力重建手术等。
二、听力检查 (一)行为测听 1.正常婴幼儿听阈值 2.常用行为测听方法 3.纯音测听 (二)客观测听 1.耳声发射测听 2.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听
三、听力障碍儿童康复评估方法 1、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评估 2、言语能力评估 3、学习能力评估
康复治疗与训练
一、选配助听器 常用的佩戴式助听器共有四种 类型,体积最大的是盒式助听 器,其他三类是眼镜式、耳背 式及耳内式助听器。
2.治疗 传导性耳聋主要根据病因进行药物、
手术等相应治疗,如抗生素治疗、鼓膜修复、 鼓室成形术等。对于久治不愈影响言语交往 的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
(二)感觉神经性耳聋
又称作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指由于内耳感音
结构或从内耳到脑干神经传导通路的病变所 致的听力损失。感觉神经性耳聋倾向于先发 生对高频声音听力障碍,也可影响对低频声 音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