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设计方案
电网规划设计
主电网规划设计摘要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
电网规划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输电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用最小。
一个优秀的电网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提工作为基础,包括收集整理系统的电力符合质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方面的原始质料等。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网规划的内容、应具备的条件,电压等级选择及选择的原则;电网规划中的方案形成、方案校验及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及输电能力。
关键词:电网规划内容条件方案引言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前,供电企业既是政府的电力管理部门,又是电力供应商。
供电企业城网规划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来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各级政府在政策、投资与管理上予以必要的支持,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而目前,城网规划时还要考虑企业资产的保值。
量入为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个供电企业要从自己的产品——电,尤其是电价入手做好自己的财务分析工作。
在同样供电能力、不同电价条件下,必有不同的供电产值与效益。
不仅要围绕电价进行自己的财务分析,而且还要对电价的变化进行预测,进而精打细算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为电网建设定下目标,为设备的选型定下标准,为城网的规划工作定下基调。
在一个供电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由目前的电价水平引起的企业收益状况将是影响城网规划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电价的变化趋势也会对城网规划思路产生影响。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任何市场都是可细分的。
供电企业须对用户在目前的电价下,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方面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以此电价水平确定一个供电标准,了解用户高于或低于这个标准的各类需求,为今后供电市场的细分提供参考。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第1章绪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及运行的根本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统筹安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提供充足、可靠和质量合格的电能[1]。
区域电网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发战计划和现有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结合能源和交通条件,分析负荷及其增长速度,预计电力电量的发展,提出电源建设和系统网架的设想,拟定科研、勘探、设计以及新设备试制的任务。
电力系统设计是在审议后的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制定出具体方案[2]。
在电力系统设计中,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遵照有关的设计技术规定:从整体出发,深入论证电源布局的合理性,提出网络设计方案,并论证其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此需进行必要的计算:尚需注意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发电、输电、变电工程的协调,并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以及下一级电压的系统设计创造条件。
电力系统设计包括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电力系统专题设计,发电、输电、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系统部分[3]。
区域电网设计的水平年,一般取今后5-10年的某一年,远景水平年取今后10-15年的某一年。
设计水平年的选取最好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年份相一致。
电源和网络设计,一般以设计水平年为主,并对设计水平年以前的过渡年份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展望到远景水平年[4]。
第2章原始资料分析2.1 原始资料(1) 发电厂装机情况(2)负荷情况2.2 原始资料分析(1)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如下:(备注:A 为火电厂,B 为水电厂,1~5为变电站)(2)发电厂、变电所地理负荷分布发电厂A 、B 带有包括厂用电的负荷,变电所(1)~(5)都有本地负荷且发电厂、变电所都有一、二类负荷。
(3)校验负荷合理性(max max min 8760P T P >⨯)发电厂A :14⨯5000=70000<8⨯8760=70080 发电厂B: 12⨯5000=60000<8⨯8760=70080 变电所(1):33⨯5500=181500>17⨯8760=148920 变电所(2):18⨯5500=99000>10⨯8760=87600 变电所(3):26⨯5000=130000>14⨯8760=122640 变电所(5):18⨯5000=90000>8⨯8760=70080 所以,以上负荷都合理。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
某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1. 引言电力网规划设计是指对某个地区的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满足该地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电力需求。
本文将从电力网规划的背景、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描述,以期为某地区的电力网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指导。
2. 规划背景某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电力负荷逐年增长,已有的电力网结构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的用电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电力网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3. 规划目标本次电力网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通过合理布局电力网,增加电力系统的冗余度,降低电力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提高电力供应的灵活性:设计具备灵活性的电力网拓扑结构,以适应电力负荷的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优化电力系统的经济性:通过合理配置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备,降低电力网建设和运维的成本;•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清洁能源、高效节能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设计原则在进行电力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先考虑现有电力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减少对土地和资源的占用;•高效能源调度:通过合理设计电力网拓扑结构和布局,优化能源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安全与可靠性: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环保与节能:倡导使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设计步骤电力网规划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5.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地理、气象、人口以及电力用电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该地区的电力需求和供应状况。
5.2. 输配电负荷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电力负荷,并进行负荷预测的合理分配。
5.3. 电力网规划方案制定基于数据分析和负荷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电力网规划方案,包括电力网布局、设备配置和技术参数等。
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
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章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拟订及初步比较1.1 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由于电网电压的高低与电网接线的合理与否有着相互的影响,因此,在这里设计的时候是将两者的选择同时予以考虑。
1.1.1电网接线方式这里所拟订的电网接线方式为全为有备用接线方式,这是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与安全性来考虑的。
当网络任何一段线路因发生故障或检修而断开时,不会对用户中断供电。
这里结合所选的电网电压等级,初步拟订了五种电网接线方式,方案(1)、方案(3)为环网,方案(2)中既有环网又有双回线路,方案(4)、方案(5)为双回线路,。
它们均满足负荷的供电的可靠性。
五种方案的电网接线方式如图1-1所示:方案1 方案2方案3 方案4 方案5图1-1 各种电网接线的初步方案1.1.2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布局,按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查阅有关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网电压。
电网电压等级符合国家标准电压等级,所选电网电压,这里是根据网线路输送容量的大小和输电距离来确定的。
电网接线方案(2)的电压等级选择全网为110KV。
电网接线方案(3)的电压等级选择全网为110KV。
电网接线方案(4)的电压等级选择全网为110KV。
电网接线方案(5)的电压等级选择全网为110KV。
1.2方案初步比较的指标1.2.1 线路长度(公里)线路长度反映架设线路的直接费用,对全网建设投资的多少起很大作用。
考虑到架线地区地形起伏等因素,单回线路长度应在架设线路的厂、站间直线距离的基础上增加(5-20)%的弯曲度。
这里对各种方案的架空线路的长度统一增加10%的弯曲度。
方案(1)的全网总线路长度约为157Km。
方案(2)的全网总线路长度约为172Km。
方案(3)的全网总线路长度约为177Km。
方案(4)的全网总线路长度约为209Km。
方案(5)的全网总线路长度约为242Km。
1.2.2 路径长度(公里)它反映架设线路的间接费用,路径长度为架设线路的厂、站间直线距离再增加(5-20)%的弯曲度。
2024年小区电路设计方案范文
2024年小区电路设计方案范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电力需求逐渐增加。
作为一个小区的电气设计师,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电路系统,以满足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保障小区的用电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小区电路设计方案。
二、电路总体设计方案1.电源供应与配电系统设计根据小区规模和电力需求,选择合适的发电设备。
考虑到环保和经济性,可采用新能源发电设备,如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
2.装置选择与电缆布置为了满足不同区域和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应选择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电表、断路器、开关等装置,并按照需要布置电缆线路。
在布置电缆时,应尽量减少电缆的长度,减少线路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电路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实现电力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电表实时监测和记录用电情况,根据需要自动调整电力输出,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三、住宅区电路设计方案住宅区是小区的主要用电区域,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住宅区电路系统,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1.居民家庭电路设计每个居民家庭需要有独立的电路系统,包括明暗电路、空调电路、水泵电路等。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可以采用漏电保护器和过载保护器等装置。
2.公共区域电路设计公共区域包括小区的公共空间、道路、花园等。
这些区域的电路系统需要满足大量人员和设备的用电需求。
为了提高用电效率,可以采用照明感应器、定时开关等智能化设备,根据人员和光线的变化自动调整照明亮度。
3.安全防护电路设计为了保障小区的安全,需要设计安全防护电路系统,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
这些系统需要将信号传输到安全控制中心,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商业区电路设计方案商业区是小区的经济中心,包括商场、餐饮店、办公楼等。
商业区的电力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设计一套适应商业需求的电路系统。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主网规划设计和配网规划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主网规划设计和配网规划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里面内容非常多,设计电力系统的方方面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仅谈一次部分。
一、主网规划设计1)网架和方案
网架和方案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
电网经过简化分析可分为9种网架结构。
容量有余额的系统与互联系统中更大容量的部分相联接
对于此种电网结构,应避免功角稳定事故的发生。
其引起的原因是,重负荷联络线故障跳开,引起其它联络线过载,送端功率输出受阻,导致送端系统频率升高,而受端如果调节容量足够大,则频率降低可能相对不大,但会造成联络线两端发电机群的功角和功率的振荡,严重时会引起稳定破坏。
为了防止稳定事故的发生,在受端应采取切负荷的措施,在送端采取切机或减少发电功率,或采取联络线解列的策略,将部分电源解列到受端,或将部分受端负荷解列到送端,以平息振荡。
互联系统中具有功率缺额的部分从大容量部分获得功率
此种结构,应避免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的事故发生。
引起的原因是:有功功率缺额的部分中,引起频率急剧降低使受端系统与送端系统功角稳定失步。
也可能会在受端系统由于无功功率的严重缺额造成受端电网电压崩溃。
此时,应迅速切断联络线,并在受端电网中切除不重要的负荷。
因此,须加装低频减负荷、低压减负荷装置,在条件许可时,加装发电机组自起动装置。
两个功率相当的系统经较强联络线相连接
此种结构具有稳定运行水平高,网架结构坚强的特点,不容易发生稳定破坏事故。
但在严重的联锁故障中,可能会发生联络线过载或功角失步。
此种情况应采取发电机减出力和切。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介绍
在 新 建的住 宅 区,根据 负荷 发展 水平 或住宅 小 区 的建 筑规划 面积 ,累计 1 0  ̄2 0 2 一座 0 0 0 0 应建 0 0 m
配 电站 。配 电站 应靠近 负荷 中心 ,宜采 用 高压供 电 到楼 的方式 ,一 般应 为独立 式建 筑 ,满 足通 风 、防 火 、防潮 、防小 动物等 要求 。配 电站 ( 应 按最终 室) 容量设 计 ,建设 初期按 照 设计负 荷选装 变压 器 ,变 压 器 单 台 容量 不 宜 超 过6 0k A 3 V 。变压 器 应 选用 全
以充 分利 用 ,并有 利于 抑制 三次 谐波 电流 ,三相 配
() 功补 偿 应 根据 全 面 规划 、合 理 布局 、分 4无 级补 偿 、就地 平衡 的原 则进行 配置 ,可采 用分 散就 地补 偿和 变 电站集 中补偿 相 结合 的方式 ,无 功补偿 装置 应 能根据 无功 功率 ( 或无功 电流 ) 进行 分组 自动
投切 。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掌握城市负 )
要 求设 计 ,配 电 自动 化及 通信 、 电源 同步 建设 。应
设 置 直 流 屏 为 保 护 、 操 作 和 自动 化 提 供 工 作 电 源 。应 根 据 运 行 需 要 装 设 必 要 的备 自投 装 置 。开 关 站 、开 闭所 、配 电所 应 预 留 配 电 自动 化 远 程 监 控 终端 设备 的位置 。
在 4% 8% 0  ̄ 0 ,当 负荷 超过 8 % ,增 设 新 的配 电变 0时
压器 。
4 相 关 规 划 设 计 原 则
4 1配 电线路 . 新 建配 电线 路应 使用 绝缘 导线 ,对裸 导线 线路
城市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导则介绍
章节号
《导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的编制和要求
主
第三章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要
第四章 第五章
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 供电设施
内
第六章
调度、通信、继电保护及自动 化
容
第七章 特殊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分布式电源接入原则 环境影响 经济评价
第十一章 术语定义
的说明如下:
· 1.1节说明了本次《导则》适用范围为国家电网公 司所属的城市电网经营企业。
· 1.2节主要叙述编制城网规划应遵循的法规。 · 1.3节强调了城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及应落实供电设施用地等内容。 · 1.4节明确提出应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建设网络坚
期预测负荷,经各项计算后,编制远期规划。远期规划是近、
中期规划的积累与发展,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远期规划原
定的初步布局必将会有所调整和修改。
•16
第二章 规划的编制和要求
· 2.4.5.2 中压配电网规划 ·城市中压配电网应根据变电站布点、负荷分布、负荷密度 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制定近期规划。其步骤如下: ·(1)根据变电站布点、负荷密度、供电半径将城市分成 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并确定变电站的供电范围。 ·(2)根据分区负荷预测及负荷转供能力的需要,确定中 压线路容量及电网结构。 ·(3)为适应中压配电网安全可靠供电要求,应结合中压 配电网结构同步开展配网自动化规划。
•23
第三章 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 (6)大用户的历年用电量、负荷、装接容量、合同电力需量、 主要产品产量和用电单耗。
· (7)大用户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用电发展规划,包括计 划新增和待建的大用户名单、装接容量、合同电力需量;国家 及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项目及用电发展,具体项目的时 间地点。
DL5118-2000T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DL5118-2000T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PlandesignguidefortheruralelectricpowernetworkDL/T5118-2000主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国经贸电力[2000]1048号毅;nL/T5118-2000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128号文“关于下达1997年制、修订电力行业标准项目的通知”安排制定的。
农村电力网指主要为县(包括县级市、旗、区,以下简称县)辖区域内城镇、农村或农场及林、牧、渔场的各类用户供电的110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简称农网。
也称县级电网。
农村电力网(以下简称“农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
为使农村电力网在现有基础和水平上有目标、有计划地健康发展,加大农村电力网技术的科技含量,改变农网结构不合理、损耗高、设备陈旧的状况,配合标准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导则。
农村电力网与城市电力网(以下简称“城网”)在电力网的基本规律和担任配电任务方面有共同性。
由于农村电力负荷特性及负荷分布与城市不同,所以农村电力网与城市电力网在技术经济规律和技术要求上又有所区别。
本导则在农网与城网的共性方面与《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相协调,在农网的特性方面,以农网长期发展建设、运行的经验,农网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基础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大学电子电力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农村电气化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喜庆、张英书、孙明德、崔立丽、孟繁长。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DL/T5118-2000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编制农村电力网规划的技术要求及相关事宜,适用于农村电力网中110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的新建、扩建和改造的规划设计。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能源电1993 228 号修编说明1 修编工作综述为编制好城市规划中的电力网规划原城乡建设部与原水利电力部于1985 年5 月联合颁发了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试行本颁发后已在全国各地编制城市电网规划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七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地制定了电网规划并已纳入各地的城市总体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电网的改造建设和发展80 年代初期各地普遍存在的供电能力不足现象现已得到较大的缓解并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进一步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两部共同颁发和执行导则的过程中还加强了各地供电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之间的联系供电部门积极扩展城市发展需要的供电能力城市建设部门主动提供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城网建设必备的占地条件90 年代以来各地城市正在继续以较高的速度迅速发展对供电容量与质量的要求更为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设施现代化的要求原有导则试行本中的某些内容已显得不相适应因此能源部电力司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负责导则(试行本)的修订工作城市供电专委会于1990 年4 月召开了第一次修订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修编委员会并议定修订原则和初步纲要1990 年5 月由能源部电力司与建设部城市规划司联合发文要求各网(省)电力局及有关城市供电局电业局及大城市规划管理局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在总结几年来城市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导则提出修订意见迄止1990 年9 月共有天津市电力局上海市电力局湖南省电力局广西区电力局以及北京哈尔滨沈阳武汉郑州太原银川重庆成都昆明南京常州杭州厦门广州合肥等26 个供电局(电业局)报来修改意见共526 条在此基础上编写组于1990 年11 月完成了修改稿(初稿本) 于1990 年12 月在南京召开了审查会议对初稿本进行审查共有17 个省电力局与供电局(电业局)的代表参加能源部电力司建设部城市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及南京市规划管理局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此后编写组于1991 年10 月编出修改稿的第二稿并分送有关电力局供电局在又一次征集意见基础上于1992 年4 月在广西桂林召开导则修改稿第二稿本的审查会议除有关电力局供电局参加外还邀请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15 个大中城市的规划管理局或规划设计院代表参加经再一次修改完成了导则报批稿1992 年10 月在北京召开了报批稿的审查会议并于1992 年年内定稿报请能源部与建设部两部于1993 年3 月批准此次修改是按照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的修改原则进行的前后共提出三次稿本每次稿本的审查都召开了较大型的会议特别是第二稿审查时电力部门与城市规划部门共有40 多个单位参加代表近100 人会上两部的规划工作者相互交流沟通看法起到广思博议的效果使导则在城市电网规划工作中更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这次导则修改的顺利完成有其极有利因素(1)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决定从1990 年4 月1日起执行这部城市规划法是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第一部法律为我国城市的科学合理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由于城市规划法的贯彻执行城市电力网的规划有了可靠的基础与保证城市电力负荷的预测将会有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具体数据电力网的规划只要与城市规划所规定的编制层次和步骤紧密结合就能使电力网设施的占地选址和布局得到更合理的安排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关于城市规划法中有关这方面的要求和原则均已列入这次修改的导则中(2)在导则试行本颁发以后几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电力网的技术改造蓬勃开展进展速度超过以往广大技术干部也较以往积累更多经验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新设备的大量引进国内高精尖产业的迅速兴起沿海开放特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所有这些都激励电力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要求将城市电力网规划提高到新的水平所以在这次修改过程中得到广大专业人员的热情支持(3)为了吸收国外经验1988 年上海市电力局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协议委托东京电力公司为上海市中心区咨询编制城市电力网发展和改造规划和提供上海市配电网规划导则使我们能了解到日本对城市配电网规划编制的内容步骤和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规划的方法也使我们这次修改稿水平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4)这次导则修改工作是由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的在进行中充分利用了学会的优势跨地区跨行业不囿于某一地区特殊情况并对有争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扬民主取得一致特别在编写中邀请了许多老专家在修改工作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极为可贵的这次修订稿与原试行本比较其修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执行了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扩大了导则的试用范围增加了城网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深度原试行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大中城市修订本扩大到全国按行政建制的所有城市在设施标准上也可基本适应特区城市开放城市和一般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修订本的规定中增加了城网规划还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相结合还规定城网建设用地应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以取得政府法令的保护(2)在城网规划的编制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修订本提出了规划编制的流程其主要内容是将整个规划编制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要建立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作为分期规划的发展目标第二步根据预测负荷及现有的电网结构经过分析计算并参照远期电网初步布局中确定的项目编制近中期规划第三步以近中期规划最后阶段的规模和远期预测的负荷水平经过分析计算编制远期规划这个编制流程的基本思路是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远中近期规划内容逐步校核环环相扣使远期规划目标具有现实内容近期规划项目不失目标方向这种方法切实可行还可以编制相应的软件程序利用计算机辅助加快速度提高质量从而使我国的规划编制逐步接近国际水平(3)对安全可靠性一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原试行本中提出的可靠性指标如何在规划电网结构中应用没有说明修改本中改用了下列二个指标以便于实际应用1)规定电网的供电安全可靠性采用N-1 准则这个N-1 准则可以通过选取电网和变电所的结线和相应设备的运行率来达到同时介绍了变电所主变压器及各级电网线路运行率的计算方法2)提出应分阶段规定故障时对用户停电的容许容量和持续时间又称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负荷愈大的用户和重要用户恢复用电的目标时间应愈短随着电网改造和完善目标时间应逐步缩短(4)城市配电网的接线是规划的重要内容此次修改时增加了城市电网接线单独一节提出的四项要点是衡量电网接线是否合理和完善的标志能源部电力司近年来也曾在昆明武汉等地多次开会研究城网的接线方案标准化和简化接线已成为普遍的要求附录B 中推荐了几种常用接线供参考随着城市的发展大中城市中压配电网逐步使用地下电缆已成为必然趋势规划好电缆网络极为重要所以本次修改中增加了电缆网的常用接线和布置(5)关于中性点接地方式目前我国城市的35kV 与10kV 系统皆普遍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各国大城市也有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我国少数城市由于电缆线路发展也已开始试点1990 年广东省电力局曾邀请国内专家研计会进行讨论并做了大量测试工作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也专门为上海地区的电缆网做了计算和研究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可贵的经验本次修订时提出了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时需考虑的一些问题(6)对城网供电设备的选择应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除质量高性能好为必要条件外还宜选用检修周期长或长期不需检修的设备我国老的城网技术装备大多为50 年代所选用的设备技术性能差制造工艺粗糙需要经常维修完全依靠加大维修工作量来保证安全不但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增加停电因此应当重视选用检修周期长的设备以上是几个主要方面的介绍详细情况在以下逐条说明中叙述这次修订本虽然已有很多新的内容质量也有所提高但限于编写人员的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实际还有一些内容未能深入探索例如有关经济分析通信干扰特种用户的供电等章节相信今后将不断总结经验继续修订提高使之更加完善2 逐条修编说明**以下条文的编号是与导则内条文编号相对应的1.1 本导则是对1985 年5 月颁发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进行修编而成的原导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大中城市此次修编后适用范围扩大为国内所有按行政建制的城市1.2 1989 年12 月26 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自1990 年4 月1 日起在全国施行按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但大中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还编制分区规划因此编制的城网规划要结合各层次城市规划中所考虑的城市发展目标1.3 为原第3 条加以精简1.4 此条在原第4 条文中加入解决城网结构中薄弱环节一句是由于当前国内多数城市配电网异常落后过负荷和缺电限电的情况严重亟需改造而增加的另节约土地等一段放在后面条文中提出故予删节1.5 此条是说明城市电力网当前编制规划所应达到的目标但由于全国各城市的情况不同在原文中统一达到的年限是不适宜的因此只提在达到规划年度后实现规划目标再在条文文字上加以简练另原文中有在重点旅游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中的主要地区广泛使用地下电缆句因几个供电局都提出意见故删去1.6 基本上采用原第6 条文2.1.1 此条系在原第7 条的基础上加以精简2.1.2 系在原文第8 条基础上修改明确了国内低压配电网的具体电压2.2 按原第9 条基本内容未变个别字句加以精简2.3.1 按原第10 条原文略作文字修改2.3.2 按原第11 条原文未作更改2.3.3 按原第12 条原文未作更改2.3.4 对方案进行经济比较计算在修订过程中曾拟将试行本中第11 条和第14 条的内容综合用两个公式来表示即(a)设定相同的供电可靠性取Σ=+−+ ΔTttt tiP P1 (1 )收益为最大的方案(1)(b)对供电可靠性进行优化取为最大的方案收益Σ= +−+ Δ + Δ=Tttt t tiP P D1 (1 )式中Pt 每一年的投资(作为负收益)T 供电设施使用年限加投资早于投产的年数Pt 与同一基本方案比较各方案与其运行费用的差别D t 与同一基本方案比较各方案与其少送电损失费用的差别由于上述两个公式不直观且公式(2)的算法目前条件不够故修订本仍按试行本用最小费用来作方案比较实际上最大收益与最小费用二种算法用在方案比较上结论是相同的2.3.5 参见2.3.4 说明2.4.1 此条是将第16 17 18 19 条合并说明远中近期规划年限及各阶段的要求按照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限期一般为20 年所以城网规划的远期中期近期规划的年限仍按原16 条的规定这样才能和城市规划相互结合2.4.2 关于规划的编制流程一条是新增加的着重说明了编制电网远中近期规划所应遵循的三个步骤先建立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然后再根据负荷预测及现有电网结构并照顾到远期布局编制近中期规划使编制规划能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相互呼应以保证规划的编制符合要求这个编制流程是比较科学的2.4.3 此条是新增加的由于在规划执行当中情况会有变化因此拟定的规划需要及时的进行修正2.5.1 城网规划在城市部门共同参与下应以供电部门为主编制因城网规划与电力系统规划是一整体且工程建设项目与投资均由网(省)局掌握故城网规划应报网(省)局批准2.5.2 城网规划又是城市规划中应附有的专业规划之一应同时报送城市规划部门作为专业规划纳入城市规划报请城市人民政府审批这不仅不会出现矛盾反更能互相支持有利于规划的实现原第20 条中曾列入审查规划的几个方面删节2.5.3 此条是保留原第21 条的条文无论新城市的建设或老城市的改造保证城市电力网建设用地至为重要只有安排好电力设施用地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供应满足城市用电和实现现代化水平的需要因此安排用地是供电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紧密配合的主要内容2.5.4 此条是原22 条条文由于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已在2.4.1 条中说明因此删去了年度计划与近期规划的关系一段其余未作修改3.1.1 此条是在原第25 条上进行修改强调要收集城市建设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和采用符合实际发展规律的数学方法来进行测算这样才能使预测有科学性和准确性3.1.2 此条是在原第26 条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对中远期负荷预测数字可用高低两个幅值也就是由于负荷预测变动因素较多需有一变动范围这样在选择远期方案时能够更适应变化3.1.3 此条是在原第27 条条文基础上修改的说明负荷预测应按用电性质分类按地理区域或功能分区并按电压等级层次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预测将这三个方面所得结果用在进行网络规划时能使城网的结构更为合理3.1.4 是对原第28 条进行修改原条文中为做好负荷预测应收集的资料内容共列出10项这次修改时将原文第7 8 10 三项合并为一项因此共为8 项每项内容叙述时都较原条文详细便于预测人员掌握再在本次修改中提出预测工作宜使用计算机和建立数据库则是由于预测时所需数据信息量大分析归类工作量大不使用先进设备是难于完成的应积极创造这方面的条件3.2.1 此条是新增加的在对未来负荷进行预测之前首先的一项工作便是对现有资料数据(包括现在的和历史的)进行分析处理这样才能得到作为预测依据的原始数据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很大但必须认真做好所以增列此条3.2.2 此条是从原第29 条文进行补充词意明显无须解释3.2.3 此条是新增加的也是对上一条进一步补充说明在进行预测时因多年来的统计积累各单位对电量的历史数据比较齐全所以从电量预测入手然后转化为负荷时其正确性是较高的但从电量转化为负荷时应利用历史的典型负荷曲线所以整理分析历史负荷曲线是很重要的根据典型负荷曲线就可以得出各时间断面的负荷值3.2.4 此条是对原第30 条的修改原条文中推荐了四种方法即综合用电水平法单耗法外推法与弹性系数法此次增加了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法在原稿曾单列为第32 条但负荷密度法实为预测方法的一种所以合并在本条内原第31 条系叙述年最大负荷与年供电量等值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些已在本条五种常用预测方法中叙述也不再单列一条3.3.1 用原第33 条原文未作更改3.3.2 基本按原第34 条原文第4 章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城网结构是规划设计的主体其遵循的技术原则必须是国际先进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又能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原第35 条条文中曾对城市电力网提出四方面的要求但其提法都较为原则所以在这次修改时对第四章内各节如供电安全可靠性电网接线各级电网相互关系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因此本条原有的四方面要求删节不录4.1.1 仍按原第37 条但后两句删节4.1.2 此条是在原第38 条条文上修改原文末一句中根据设备使用寿命和发展需要等含义在4.1.3 条中亦有表达故予删去再原第39 条内容并入此条4.1.3 是对原第40 条的删改主要指老城市为利用原有非标准电压的供电设施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而考虑采取升压措施4.2.1 这条是对试行本第41 条的修改说明城网规划考虑的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设备故障停运时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这种可靠程度是用两项指标来考核的其一是N-1 安全准则另一则是在故障时容许对用户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这又称为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 用这两个指标代替原试行本中第41 条至43 条的内容该内容是推荐采用年平均供电可用率作为城网供电可靠性的计算指标但这只是期末统计数字而影响这一指标的很多因素如统一检修管理设备的故障处理事故的能力等均不属于电网规划考虑的范围故予以修改4.2.2 此条是新增加的具体规定了N-1 安全准则的要求和内容4.2.3 此条是新增加的说明N-1 安全准则的规定可以选取电网和变电所的接线和设备的运行率来达到还列出了运行率的计算公式4.2.4 此条是原第45 条修改并改列的主要要求变电所进出线的容量需与转供容量和变压器的允许过负荷容量相配合以保证可靠性4.2.5 此条是新增加的提出了在近期规划中为解决电力供需的突出矛盾可稍降低可靠性而采用较高的运行率这是从我国目前城网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并列出了计算运行率的另一公式4.2.6 此条是新增加的满足用户用电程度是说明可靠性的第二个指标是指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容许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并列出了其要求其中关于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只列了一些原则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要和可能自行规定4.3.1 此条是对原第44 条的修改容载比是反映城网供电能力的技术经济指标容载比过大就使电网建设早期投资过大容载比过小又会使电网的适应性差发生调度困难甚至引起限电现象它又是宏观控制电网综合供电能力的指标可作为规划设计时布置安排变电所个数及容量的依据除计算整个城网的容载比外还应计算各分区的容载比以避免局部地区发生供电能力不足的现象4.3.2 本条系统将原44 条中关于变电容载比的计算方法单列一条变电容载比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电网结构功率因数负荷的分散系数等等因此在计算时对相关因素的取数应按照实际情况原条中的K3 修正为变压器运行率因其中已含有事故储备的因素因此K4的取数不宜过大原条文中推荐的变电容载比为一般220kV 变电所可取1.8 2.0 35110kV 变电所可取2.2 2.5 多数单位反映此值偏大所以此次修改时改为220kV 可取1.61.9 35 10kV 可取1.82.1 但在采用时仍应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本条增加了为降低容载比可采取的措施这样可减少投资增加效益4.4.1 此条是新增加的主要是说明在规划设计城网各级电压网络接线时所应依照的技术原则同时将第4 章中的4 5 6 三节合并成城网接线一节4.4.2 此条是按原第46 条修改送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送电网的规划属于电力系统规划应根据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进行编制不属于城网规划的范围当前我国大城市220kV 送电网一般都是在城市外围建成架空线的双环网但有些城市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只能建成U 形电气环网这个内容是由某些城市提出而增加的原第47 条是对系统规划的要求故删去4.4.3 在大城市中局部负荷密集用电量很大的地区可以采用220kV 高电压深入市区的供电方式此类220kV 变电所为终端负荷变电所规定属于城网的规范范围其规划原则应按本导则所定技术原则执行4.4.4 变电所的接线应当力求简化这是规划高压配电网络的技术原则过去很多城市变电所采用较复杂接线非但投资和设备增加维护运行工作量和出故障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反而不能达到安全可靠的效果当前国际上对高压配电系统较多采取简化措施近几年来我国对简化接线问题也专门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并对多种方案进行了论证在设计和供电运行部门已形成了共识各个城市正在根据本市原有电网结构情况及现有设备水平和运行水平规划简化的方案本导则将通常采用的几种方式列入第58 条的附录B 中供参考4.4.5 此条是新增的当高压变电所其高压配电电源线路为同杆双回路时有可能发生全部停电故障由于修复时间较长因此需考虑线路能分段并双侧有电源以便快速恢复供电同时还可考虑由中压网反送电力4.4.6 不论是架空或是电缆高压配电线当串接三个及以上变电所时如仅有一侧电源当任一条线路故障时必然会引起多个变电所和多台变压器停电此时虽然根据N-1 准则尚能维持供电但已无储备供电能力因此宜建成两侧电源此条是新增加的4.4.7 仍按原第50 条的基本内容未作更改4.4.8 此条是在原试行本第54 条至57 条条文基础上修订的本条除首段说明中压配电网所组成的部分外并将中压配电网规划时所应符合的原则列为五条由于中压配电网直接连系广大的用户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用户的安全可靠以及负荷增长的要求无论新区规划或老城市的改造皆应以此为目标此几项要求原散见在各条中此次加以集中更明显突出易于掌握4.4.9 中压配电网的线路分为架空线路与地下电缆线路两类此条是说明架空线路的结构形式为了能达到第59 条的要求中压架空线路都布置为格子形式并以架空开关分段正常不并列运行但又便于转移负荷和切断故障此条并提出在架空线路规划时应注意的各点使网络更加合理4.4.10 此条是说明中压配电网电缆线路随着城市发展用电。
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总论本设计的内容为一地方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在该地方电力网内规划有1座发电厂,总的容量为84MW,电网内规划了3座变电变电站,用于将发电厂电能输送到用户负荷中心,变电站最大负荷可达到25MW。
总的来说,该地方电网的规模比较小。
发电厂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约为20。
8KM,需要用110KV高压线路将电厂电能送出。
本电网的规划设计为近期规划,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负荷分布已基本确定。
主要设计内容为:1.在认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电力网及各发电厂、变电站的接线方式;2.确定系统内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主设备的型号、参数及运行特征;3.计算电力网潮流分布,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及适当的调压方式;4.进行物资统计和运行特性数据计算.第二部分: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原始材料:发电厂装机容量:2×30+2×12MW功率因数:0。
8额定电压:10.5KV电网负荷:最大负荷(MV A)最小负荷(MV A)Tmax (h)调压要求二次电压(KV)变电站1:|10+j7| =12.21 8+j6 5000 常调压10变电站2:|9+j4|=9。
88 15+j11 5800 常调压10 用S1~S4表示变电站3:|13+j9|=15。
81 12+j9 3500 常调压10机端负荷:|8+j4| =10 6+j4 4700 逆调压10 各条架空线路的范围:(MIN)16。
8KM~(MAX)39。
2KM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主要是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及其布局,按输送容量及输送距离,根据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压等级,同一地方、同一电力网内,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
查阅资料[3]P34表2—1可知各电压级架空线路输送能力如下:1.10kv电压级:输送容量—0。
2~2MV A;输送距离—6~20KM2.35kv电压级:输送容量—2~15MV A;输送距离-20~50KM3.110kv电压级:输送容量—10~50MV A;输送距离—50~150KM本地方电力网发电厂容量较小,输电距离范围为50~150KM,除变电站2最大负荷比重稍微较大于25MW外,各厂、站负荷均在10~20MW以内.综上所述,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输电线路均宜采用110kv电压等级。
工业园电网规划设计报告
工业园电网规划设计报告1. 引言工业园作为一个集聚了多个工业企业的区域,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本报告旨在针对某工业园进行电网规划设计,确保电力供应能够满足其生产需求,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 场地概况该工业园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已有企业30家,预计最终将容纳50家企业。
园区规划成两个独立的电网区域,分别为A 区和B区。
3. 电力需求分析根据对园区内企业的电力需求调研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电力需求分析。
3.1 现有电力需求目前,A区内的30家企业日均用电需求为2000千瓦时(kWh),B 区内的20家企业日均用电需求为1500kWh。
根据调研情况,这些用电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作日的白天、晚上没有连续用电需求的情况下。
同时根据企业的用电特点,对A区和B区的用电需求进行了分时段调整。
3.2 未来用电需求预测根据园区扩建计划,预计未来五年内将有20家企业入驻工业园。
根据现有企业的用电情况和未来企业的规模预测,我们估计未来五年内A区和B区的无用电需求将分别增长50%和30%。
4. 电网规划设计基于电力需求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制定了一套电网规划设计方案,旨在为工业园提供稳定、可靠且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4.1 主干线规划为了保证A区和B区的供电质量,我们将设计两个独立的主干线,分别连接到A区和B区。
主干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保障供电的安全。
4.2 配电网络设计在A区和B区内,将建立一个统一的配电网络,以满足每个企业的电力需求。
配电网络将采用环形布局,以减少电力传输的距离和损耗,并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4.3 变电站规划为了提供高质量和稳定的电力供应,我们将在每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变电站。
变电站将根据电网的负荷需求进行设计,确保其足够满足A区和B 区的用电需求,并保留一定的储备容量,以应对未来的扩展需求。
4.4 用电监控系统为了有效管理电力供应和监控电网运行情况,我们将安装智能用电监控系统。
住宅小区供电规划设计说明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二0一七年八月目录一、小区基本概况 (1)二、小区用电负荷预测 (1)三、小区供电网结构及供电设备选择 (23)四、10kv线路、各变电所及变压器配置 (26)附图:(1)小区10KV供电系统图(电规-01)(2)移交公用变电所位置及供电范围平面图(电规-02)(3)用户专用变电所位置及供电范围平面图(电规-02)*****设计院Anhui Huanyu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地址:合肥市望江东*****︱邮编:230011电话:0551-63*****00︱传真:0551-6*****608邮箱:ahhyadi@*****一、小区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御景小区位于亳州市杜仲路北侧,华佗大道东侧。
2、小区规模:该小区总建筑面积568046m2(地上建筑面积419470m2,地下建筑面积148576m2,);其中,住宅377523m2(共3172户,为10层~33层的住宅建筑;共计26栋);门面、商业、幼儿园等配套建筑面积41947m2 。
3、本期小区总负荷预测为25688kw,其中住宅(移交)容量为21096kw;用户(专用)共约4592kw。
变电所及主变详细见(变电所数量、容量配置表)。
移交公用变电所容量按0.6的配置系数进行配置。
4、本方案考虑地上一层设置开闭所二座,从不同的上级开关站引入四路10KV高压电源,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不致同时损坏。
1#高压电源容量7365kVA,2#高压电源容量8800kVA,3#高压电源容量6630kVA,2#高压电源容量7450kVA,地上一层设置局管变配电所七座,局管总容量为22315kVA,地下车库内设自管变电所四座,幼儿园设置独立箱变,自管总容量7845kVA(其中备用负荷3030kVA,幼儿园为315kVA)。
每座自管变电所从开闭所不同分段母线引入两路10kV电源。
衢州市区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文档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原则1、远近期结合,远期规划目标指导近期建设的实施。
2、城市供电电源以系统受电为主,电厂为辅。
3、简化城市电网电压等级、优化网络结构。
采用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四个电压等级,35千伏变电站及线路在现状基础上逐步升级,新建35千伏输变电工程主要由220千伏/35千伏直配供电。
4、电力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并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且略有超前。
5、变电设施用地预留及高压廊道控制相结合,电缆通道的建设应与道路建设改造相结合。
6、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尽量布置在城市边缘,以架空敷设为主,并预留高压走廊。
高压走廊应避免城市中心区及重要风景旅游区。
必须深入城市中心的220千伏、110千伏线路,在取得政府资金等方面支持的情况下,可采用地下电缆。
7、电网具备条件时,110千伏电网宜采用双端电源结构辐射或“T”接形式,在正常运行时还可以调节两个电源系统之间的负荷平衡,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相互间有转供能力。
二、规划指导思想1.科学规划,全面统筹。
用科学的发展观分析问题,用科学的规划理论指导设计的全过程,用全面、统一的规划指导今后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分部实施。
结合城市的发展,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规划。
2、立足现状,面向未来。
要立足于衢州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实施。
同时又要面向未来,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远近期规划建设相结合。
3、以人为本,创造和谐。
城市电力设施是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系,应以人的需求为源动力,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稳步推进,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地上、地下空间,合理布局通道,避免设施重复建设,和谐有序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和谐美居城市。
4、以点带面、持续发展。
城市电力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因此应积极推进电力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其也可为城市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社会利益的均衡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使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更好地贯彻国家电力建设方针政策,提高城市供电的可靠性、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
1.0.3 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地区电网规划的要求;2 满足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用电的需求;3 合理配置电源,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和抵御事故及自然灾害的能力;4 积极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配电技术创新,服务电力市场,取得社会效益;5 促进城市配电网的技术进步,做到供电可靠、运行灵活、节能环保、远近结合、适度超前、标准统一。
1.0.4 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 1 城市配电网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从输电网接受电能,再分配给城市电力用户的电力网。
城市配电网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
城市配电网通常是指11OkV及以下的电网。
其中35kV、66kV、110kV电压为高压配电网,1OkV、20kV电压为中压配电网,0.38kV电压为低压配电网。
2.0.2 饱和负荷saturation load指在城市电网或地区电网规划年限中可能达到的、且在一定年限范围内基本处于稳定的最大负荷。
饱和负荷应根据城市或地区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各类电力需求标准制订。
2.0.3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布置在电力负荷附近,能源利用效率高并与环境兼容,可提供电源或热(冷)源的发电装置。
2.0.4 经济评价economic evaluation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配电网规划经济评价主要是指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地区电网发展规划的要求,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规划方案。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word版)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word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的编制要求第三章负荷预测第四章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第五章供电设施第六章调度、通信及自动化第七章特种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第一章总则第1条本导则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和原城市建设总局于1981年联合颁发的“关于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若干原则”(试行)而进一步提出的一些具体规定,是编制与审查城市电力网(以下简称城网)规划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我国大、中城市,小城市可参考执行。
第2条城网是城市范围内为城市供电的各级电压电网的总称。
城网既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因此搞好城网规划从而加强城网的改造和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3条城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网规划应由当地供电部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结合规划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电力系统规划进行。
城市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城网的需要,城网规划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应相紧密配合,同步实施。
城网规划还必须根据城市发展各阶段的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对电力系统有关部分提出具体的供电需求,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衔接。
第4条城网应着重研究电网的整体,而不是设备元件的简单组合。
城网规划的编制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分析现有城网状况,根据需要与可能,从改造与加强现有城网入手,研究负荷增长规律,做到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逐步扩大城网的供电能力,有步骤地加强城网的结构布局,做到远近结合,技术经济合理,分期实施。
城网规划的建设项目应按城市规划的需求,节约土地,实行综合开发,统一建设。
第5条本导则设想在2000年的规划实现后,各地城网将达到以下水平:1.城网具有充足的综合供电能力,可满足城市各类用电需要。
2.根据电力先行的方针,城网建设速度应略高于城市用电增长的速度。
送、变、配电容量之间,有功与无功容量之间的比例协调。
3.城网供电可靠性符合安全供电准则的要求,达到本导则规定的供电可用率指标。
电网线路工程建设方案范本
电网线路工程建设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某市电网线路工程建设项目1.2 项目背景及意义:某市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城市之一,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及工业企业对电力的需求,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电网线路工程建设。
1.3 项目规模:本项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电网线路,其中主要包括10kV、35kV、110kV及220kV电网线路工程。
1.4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变电站、改建配电线路、扩建输电线路、智能化电网建设等。
1.5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包括某市各个区域及城乡结合部。
二、工程建设方案2.1 布局设计:根据某市电网的实际情况及未来的用电需求,设计合理的电网线路布局。
采用合理的供电网格化,提高配电可靠性,降低线损。
2.2 技术选型:根据电网用电负荷及运行要求,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材料,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智能化建设:在线路工程建设中,考虑引入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电网监控及调度系统,智能故障检测系统等,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4 环保措施:在电网线路工程建设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并在设备更新中,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
2.5 安全措施: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电网施工安全的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周边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
2.6 项目进度及实施计划:根据电网线路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2.7 质量保障:在电网线路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提高电网设备的可靠度,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项目实施措施3.1 招标及合同签订: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编制合理的招标文件,进行公开招标,并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
3.2 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等,确保工程建设的良好开展。
3.3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总3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兹发给级专升本班学生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如下:1.程设计题目: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A. 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B. 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C. 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D. 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E. 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F. 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
3.参考资料及说明A《电力系统规划手册﹝摘录﹞》甘肃省水利电力局西北电力设计院B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上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C《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D《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等学校教材4.本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于 20105月份授课时提交课程设计指导老师。
-系主任批准年月日教员组主任审核年月日指导老师签发年月日课程设计﹝论文﹞评语:课程设计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前言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给出的数据及要求,按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网络。
该网络包括一个发电厂、四个变电站及输电线路。
该网络必须在符合国民经济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一定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运行方式灵活,电能质量符合标准,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性。
设计内容包括:分析原始资料,审定运算条件;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绘制系统电气主接线图。
根据给出的负荷情况及输电距离确定网络的电压等级为 110KV,再根据变电站、发电厂的地理位置,选出 4~6 种结线方案进行粗略的比较,比较后从中选出 2~3 种方案进行精细的方案比较,最后选出一种技术、经济上最优的方案,随之可以确定发电厂、变电站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设计方案1分析原始资料1.1原始资料(1) 发电厂装机情况(2) 负荷情况(3) 发电厂及变电所地理位置图及各厂、站间的距离1.2 功率平衡校验1.2.1 有功平衡校验(1)用电负荷:∑=⨯==)(75.44146595.0max 1MW P K P y (2)供电负荷:)(83.49075.4411.011112MW K P g =⨯-=-=(3)发电负荷:()())(82.5491583.49008.011113MW P P K P z g f =+⨯-=+-=(4))(96.109%2082.549P %20MW P f =⨯=≥备 (5)发电厂可以提供的备用容量:)(18.20082.549750P P MW P f =-=-=总已备可见,经过计算与要求的最小备用容量相比较,满足备用要求,使有功功率平衡。
1.2.2 无功平衡校验(1)发电厂发出的总无功:var)(5.562)8.0tan(cos 750)8.0tan(cos P 11M Q =⨯=⨯=--总总(2)负荷消耗总无功:var)(2.223)9.0tan(cos 110)9.0tan(cos 95)9.0tan(cos 80)9.0tan(cos 90)9.0tan(cos 90)tan(cos P 111111max M Q =⨯+⨯+⨯+⨯+⨯=⨯=------∑ϕ负(3)据原始数据无功补偿应进行到0.9,由于所有变电站的功率因数均为0.9,所以不用进行无功补偿。
(4)总无功负荷:var)(24.219)9.0tan(cos 1595.0)02.223()Q (11M Q K Q Q ch z =⨯+⨯+=+⨯+=-变负 (5)var)(3.15Q %7M Q z =≥备 (6)已有备用容量:var)(26.34324.2195.562Q Q M Q z =-=-=总已备,⊙ A○ 3满足要求,使无功功率平衡。
1.3 初选方案根据不同的接线方法,按原始资料的地理位置图,以及负荷大小,经过比较,直观淘汰了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方案,保留了如下八种方案如表1-1:注:表1-1中导线长考虑了弧垂和裕度,所以路径长为直线长的1.08倍,导线长为路径的1.08倍。
从表1-1中分析比较后,可以选择的方案有两种:方案1、方案6和方案7。
下面再对这三个方案进行一个初步比较,比较它们的导线长,断路器数目,金属耗量和优缺点,然后进行详细比较。
1.4 电压等级的确定根据表1-2确定电压等级。
根据原始资料及计算结果可知额定电压应选220kV。
2 主接线形式,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2.1 主接线形式(1)发电厂主接线形式发电厂A有100MW机组四台,出口没有机压负荷,故直接将电能经变电站送入电网,机端电压为10.5kV,根据此情况及相关规定,100MW机组采用单元接线,这种接线简单,操作简便,经济性高。
发电厂B有100MW机组两台,机端电压10.5kV,机压负荷为60MW由于发电机容量较大,为了采用简单的接线方式,故发电机均采用单元接线方式。
三台50MW的机组进出线不止一回,采用机压母线的接线方式,这种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投资少,便于扩建。
(2)变电站主接线形式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接入变电站的线路条数都是两条,同时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台数也是两台。
五个变电站都可以选用桥形接线,所用的断路器数少,投资较少。
如果是环形网时,为了防止穿越功率通过三台断路器,则应选用外桥接线。
2.2 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1)发电厂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采用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形式时,主变的容量只要和发电机的容量相配套即可,但要保留10%的裕度。
所以连接100MW机组的变压器的容量为:100×1.1/0.85=129.41MW.所以选用SFP7-150000/220型的变压器。
机压母线接线方式的变压器一台故障另一台应满足输送功率的70%以上,所以连接50MW机组的变压器的容量为:150×0.7=105MW. 所以选用SSPL1—120000/220型的变压器。
(2)变电站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一般要考虑城市规划、负荷性质、电网结构等因素。
对重要变电站,需考虑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在计及过负荷能力允许时间,应满足Ⅰ类及Ⅱ类负荷的供电;对一般性变电站,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应能满足全部负荷的60%~75%。
由于5个变电站都属于枢纽变电站,主变压器台数为两台,而且站1和站2的低压母线均为10kV,应选双绕组变压器;站3、4、5的低压母线的电压都为10kV、35 kV,应优先选三相三绕组变压器。
计算公式为:0.7cos Mp S ϕ=⨯ (2-1) 其容量计算如下:站一容量为:S1=0.7×90/80%=78.75(MVA) 站二容量为:S2=0.7×90/75%=84(MVA) 站三容量为:S3=0.7×80/60%=93.3 (MVA) 站四容量为:S4=0.7×95/80%=83.1(MVA) 站五容量为:S5=0.7×110/75%=102.7(MVA)查表选4台型号为SSPL1-90000/220变压器,6台型号为SSPSL1-120000/220变压器。
2.3 所选用变压器的型号及相关参数表表2-1发电厂参数表3 导线型号的选择3.1 方案1的导线型号选择3.1.1 计算网络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初步潮流分布将变电站4、5和发电厂B 三个节点从发电厂处打开节点,计算初步潮流分布。
BB95+j45.6110+j52.8根据集中参数公式~a S =∑∑L Lm m ~S 和~'a S =∑∑L Lm'm ~S 可以算出初步潮流。
~4B S =2.25j45.6j52.8j42()2.2 2.2 1.5MVA ⨯⨯++(+1.)(95+)+1.5(110+)=87.5+ ~~~4544(87.542)(9545.6)7.5 3.6()B S S S j j j MVA =-=+-+=-- ~~~5545(11052.8)(7.5 3.6)117.556.4()B S S S j j j MVA =-=+---=+可以看出有功分点、无功分点均为4.变电站3、发电厂A 和发电厂B 三个节点为两端供电网,计算初步潮流分布。
AB~3A S =0j38.4 2.128.513.7()3.8 2.1j MVA +⨯=++(8) ~3B S =~~33S (8038.4)(28.513.7)51.524.7()A S j j j MVA -=+-+=+ 可以看出有功分点、无功分点均为3.变电站1、2之间没有功率传输,故发电厂A 直接给站1供电,发电厂B 直接给站2供电。
3.1.2 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导线截面积电网电压等级为220kV ,公式: NJU Q P S 322+= (3-1)其中:S ——导线截面积(mm 2);P 、Q ——流过线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J ——经济电流密度(A/mm 2);N U ——线路额定线电压(kV );根据上述公式,可求得线段的截面积如下:21228()A S mm ==22228()B S mm ==令2121228()A S S mm ==2395()A S mm ==23171()B S mm ==24283()B S mm ==25380()B S mm ==24525()S mm ==3.1.3 选择导线型号及其校验导线型号的选择根据求得的导线截面积,电压等级和本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可以用钢芯铝绞线。
按机械强度校验导线截面积时,在平原地区35kV 以上的线路中,容许的最小截面积为25mm 2.电晕校验时,由于220kV 的网络要求导线的截面积最小为240mm 2的导线。
可以选择线路如下:A —1段选LGJ —240型B —2段选LGJ —240型1—2段选LGJ—240型A—3段选LGJ—240型B—3段选LGJ—240型B—4段选LGJ—300型B—5段选LGJ—400型4—5段选LGJ—240型3.1.4 按照机械强度,允许载流量,电晕校验(1)、机械强度校验所选的绞线截面积都大于25mm2,所以都符合要求。
(2)、允许载流量校验首选根据负荷可以求得流过导线的最大电流,当地年平均气温为25°C,钢芯铝绞线的允许温度一般取70°C。
再查表得LGJ—240导线长期允许通过的电流为610(A),LGJ—300型导线允许电流为700(A),LGJ—400型导线允许电流为800(A)。
1max262()610()AI A A===<2max262()610()BI A A===<12max1262()610()AI I A A==<3max85()610()AI A A===<3max154()610() BI A A===<4max255()700()BI A A===<5max342()800() BI A A===<45max22()610()I A A===<经过校验,长期运行时导线的载流量满足要求。
3.2 方案6的导线型号选择3.2.1 计算网络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初步潮流分布将变电站4、5和发电厂B 组成的环网从发电厂B 处打开,计算初步潮流分布。
BB95+j45.6110+j52.8~4B S =2.25j45.6j52.8j42()2.2 2.2 1.5MVA ⨯⨯++(+1.)(95+)+1.5(110+)=87.5+ ~~~4544(87.542)(9545.6)7.5 3.6()B S S S j j j MVA =-=+-+=-- ~~~5545(11052.8)(7.5 3.6)117.556.4()B S S S j j j MVA =-=+---=+可以看出,有功分点、无功分点均为4. 变电站2、发电厂A 和发电厂B 为两端供电网AB~2(9043.2) 2.63315.8()4.5 2.6A j S j MVA +⨯==++~~~222(9043.2)(3315.8)5727.4()B A S S S j j j MVA =-=+-+=+可以看出,有功分点、无功分点均为2.变电站3、发电厂A 和发电厂B 三个节点为两端供电网,计算初步潮流分布。
AB~3A S =0j38.4 2.128.513.7()3.8 2.1j MVA +⨯=++(8) ~3B S =~~33S (8038.4)(28.513.7)51.524.7()A S j j j MVA -=+-+=+ 可以看出,有功分点、无功分点均为3.3.2.2 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导线截面积电网电压等级为220kV ,公式: NJU Q P S 322+= (3-2)其中:S ——导线截面积(mm 2);P 、Q ——流过线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J ——经济电流密度(A/mm 2);N U ——线路额定线电压(kV );根据上述公式,可求得线段的截面积如下:21228()A S mm ==2284()A S mm ==2395()A S mm ==22228()B S mm ==23171()B S mm ==24283()B S mm ==25380()B S mm ==24525()S mm ==3.2.3 选择导线型号及其校验导线型号的选择根据求得的导线截面积,电压等级和本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可以用钢芯铝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