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師要发掘德育素材,渗透德育观念,引导学生的德育实践,从而追寻“历史之真”“历史之善”“历史之美”;要借助历史长河中相关的事件、人物等,渗透与融入德育。

教师要通过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化,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开发历史课程,用好历史教材,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更照亮未来。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要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通过历史教学,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一、发掘德育素材,追寻“历史之真”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历史教学中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追寻“历史之真”,其意义不仅在于还原历史,还在于通过真实的历史史料,发散学生的历史思维,催生学生的历史想象,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思考历史。

如何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历史、体验历史呢?创设历史情境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真实的历史史料、史实,可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比如,在教学《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的宣传单,让学生从宣传单中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中认识到“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与国内历史的大背景以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等。

在真实的史料面前,学生不仅认识到“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还认识到其中的一些导火事件。

通过这些事件,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增进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及对自我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发掘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从历史事件中发掘相关的历史背景,升华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相关的德育素材。

在历史课程与教学中实施德育,不但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历史唯物观。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了加强德育渗透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正气道德,传承优秀传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德育渗透不仅对历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实践德育渗透,教师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通过不懈的努力,德育渗透将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道德教育、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人格品质、重要性、实践意义、建议。

1. 引言1.1 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重要渠道。

历史教学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了解历史背景、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明成就。

历史教学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变迁。

历史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促使他们珍惜历史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教学不仅是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汲取智慧,积累知识,培养品格,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1.2 德育教育的意义德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历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单一要素,更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贯穿始终的一种教育理念。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获取道德、修养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即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导向、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渗透、历史教学方法中的德育渗透。

一、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导向德育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历史教学中,德育应当贯穿始终,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导向。

德育导向要求历史教学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导向,要求教师要深入历史教学内容中,发现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中的是非曲直,理解历史中的伟大、英雄和平凡人物,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德育导向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担当。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反思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积极承担历史责任,为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德育导向要求历史教学要以普及历史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怀。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见证者,历史教学要将历史知识融入人文情怀中,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人文情怀。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导向、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方面的努力,可以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知识的更重要的是获得道德的熏陶和精神的升华,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史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历史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历史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德育素材。

以下是一个历史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以供参考:
主题:爱国主义教育
背景: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涉及到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的时期。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决定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施过程:
1.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中国的苦难和民族危机。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探讨中国为何会遭受列强侵略,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实力与民族尊严的关联。

3. 教师通过介绍一些爱国志士的事迹,如林则徐、孙中山等,让学生了解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当代青少年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播放国歌,让学生齐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结:通过这个案例,教师成功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历史学科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性。

这种德育渗透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只是一则示例,并不是要求必须按照这个案例进行德育教育。

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具体的历史知识和自身的教学风格,设计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德育渗透方式。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历史教学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并长期发挥着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特殊作用。

多年来,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我针对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用历史学科相关内容来丰富德育的内涵、增强德育的感染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深厚的感情。

”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千百年来的史实做依据,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有大批的杰出人物,有让世人惊叹的四大发明,有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荣耀和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充满智慧的象征。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们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又要激发学生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逐一登上历史舞台,挽救民族危亡,捍卫国家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不断探索与发展,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学习这段历史,可引导学生从中国翻天覆地的发展历程中,认识到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实现民富国强。

二、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通过学习我国古代历史中的杰出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的优秀事迹以及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农学医药、四大名著、史学重典等科技文化成就,学生知道了蔡伦、祖冲之、张衡、李时珍、王羲之、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历史名人,使学生在感受辉煌灿烂文明的同时,也更要学习名人大家勤奋认真、科学求实、执着追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中学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发爱国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历史人物的品德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镜头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

中学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德育教育,以培养有道德情感和爱国情感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德育教育、道德情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爱国情感、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人物品德、渗透、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1. 引言1.1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历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像,是道德伦理观念的源头和见证者。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义、公平和道德。

历史教材中的许多事件和人物都是道德榜样,值得学生学习和崇尚。

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和展示历史文献,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避免片面性和误导性的解读。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三十年代有位历史学家陈衡哲说:“历史不是叫人哭的,也不是叫人笑的,是叫人明白的”。

“叫人明白”,就要尽可能求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见,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在教育学生做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坚持把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注意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撷取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

一、培养学生做具有良好品德的文明人。

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

就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

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用这些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具有良好品德的文明人。

比如:历史教材中所介绍的墨子主张“节用”的典型事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的极好素材。

再比如,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的善行;罗盛教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就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

孔融让梨表现了中国人谦让的品德。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这些优良品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

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抬着棺材誓死抗俄的左宗棠,到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谭嗣同,为天下为谋永福的林觉民,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素材,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是推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

一是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历史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是以实践为导向。

历史学科教学中要以实践为导向,让学生学会以实践去验证历史,学会以实践去检验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是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

历史学科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让学生从教师的行为榜样中学会德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总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是推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以实践为导向、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等方式,才能真正推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育科 学
2 1 年第6 00 期
素质教 育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耿 会和 J (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 中学 0 13 ) 510
胡锦 涛 总书记 在 全 国优秀 教 师代 表座 谈会 上 发表 重要 讲话 , 指 出 : “ 坚 持 育 人 为 本 、 德育 为 先 ,把 立 德 树 人 作 为教 育 的 要 根 本 任 务 ,把 德 育 立 于 教 育 的根 本 、优 先 地 位 。 ”德 育 ,通 常 意义 上指 政 治思 想和 道德 品质教 育 ,它是 学 校教 育 的核心 。高 中 学 生正 处于 人 生观 、世 界观 及 良好行 为 习惯 的形 成过 程 中 ,在学 会做 人 方面 接 受 的教 育 显得 尤 为重要 。高 中历史 教学 可 以发 挥渗 透功 能,对 学 生进行 德 育 。在教 学 中渗透 德 育 ,历史 学科 有 着得 天 独厚 的优 越 性和 无法 替代 的地 位和 作 用 ,也有 着 不可推 卸 的职 责 。历 史 学科 是全 面推 进素 质教 育 的一 门基 础学 科 ,是 中学 教育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中 学历史 教 学 中蕴 含 着丰 富 的德 育思 想 、德育 内容 、德育 方 法 ,通过 历 史学 科 的德育 教学 ,可 以丰 富学生 的 知 识 、 启迪 学生 的智 慧 、陶冶 学 生 的性情 、涵 养 学生 的德 性 ,从 而 提 高 学生 的史 学素 养 ,培 养学 生形 成 正确 的历 史观 ,最 终促 进 学 生的全 面 发展 。 古往今 来 ,历 史一 向被 作 为道 德教 育 的手段 加 以 利 用 ,历 史是 永恒 的 建设 性的 道德 遗产 ,历 史 学科 也是 进行 爱 国 主义 教育 的最 好 教材 ,历 史教 育在 维 护 国家利 益 、人格 方面 有着 重 要 的作用 。 人 格教 育 、传统 美德教 育是 德 育渗透 的核 心 中学 历史 教学 中 的德育 ,即 思想道 德 教育 应该 主要 集 中在 两 个 领 域 ,第一 是人 格 教育 ,第 二 是传 统美 德教 育 。因 为一个 人 的 良好 的道德 品质 、高 尚行 为 ,必定植 根于 其健康 完 善的人 格 。 二、加 强历 史教 师 自身德 育素质 中学 历 史 教 学 渗 透 德 育 , 条件 诸 多 ,而 关 键 则 在 于 是 否 具 有高 素质 的历 史 教师 。教 师 是课 堂 的设计 者和 指挥 者 ,是 学生 智 慧 的启迪 者和 挖 掘者 ,更 是学 生 心灵 的塑 造者 和培 育 者 。因此 , 发挥 历史 教 学德 育渗 透 的作用 ,没有 高素 质 的历 史教 师是 不可 能 实施 的 。在 中学 历史 教学 中渗 透 道德 教育 ,应 坚 持全 程渗 透 的理 念 。德育 的重 心 就在 教师 身上 ,所谓 学高 为师 、 德高 为范 ,教 师 应该 是 学生 德育 中最 直接 、最 富 影 响力 、最 能起 作用 的力 量 。教 师 由于教 书育 人 实践 的 需要 , 品德高 尚是 必须 的 。历 史教 师不 仅 要具 备历 史教 学 必需 的学 识 ,更 要具 备历 史教 育 的 “ ”,要 以 德 “ ”育 “ ”。 具有 良好 师德 修养 的 中学历 史 教师 ,会 以身作 德 德 则、为人师表 ,他们会用 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 ,言行一致的表率 行 为去感 化 学生 ,成 为学 生 的学 习榜 样和 楷模 。教师 是学 生 的带 头人 、引路 人 ,必须 成 为学 生 的道德 榜样 ,要 提 高学 生 的思想 认 识水 平和 道 德境 界 ,必须 从教 师 自身 做起 。教 师 只有 先做 好 自身 的道 德 修养和 道 德 教化 ,才 能达 到 “ 以德 服人 ”的效 果 ,道德 教 育才 能 达到 “ 物细 无 声 ”的效 果 。 中学 历 史教 师应 结合 自身 的 润 专业 知 识 ,加强 自身道德 修养 ,练就 更加 高 尚的 品德 和完 美 的人 格 ,不 仅要 做好 学 生知 识 的 “ 师 ” ,更要做 好 学生 做人 的 “ 人 示 范 ” 。德育 的希 望就 在 教师 ,教 师是 德育 的主力 军 ,课堂 是德 育 的主 战场 ,只要 我们 把德 育 的重 心放 在课 堂 ,优 化教 师 的德育 理 念 ,增 强教 师德 育 素养 ,让 每一 位教 师都 能 关注 德育 ,德 育 的路 定 能越 走越 宽 、越 走越 好 。 三 、培养 学生 的忧患 意识 培 养 学 生 的忧 患意 识 是 历 史 学 科 教 学 中德 育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许 多 中学生 对我 国近 代 屈辱 史知 之甚 少 ,甚 至答 不 出 日本 帝 国 主义大 规 模侵 华 战争和 全 面侵 华 战争 的时 间和 标志 ;不 知道 中 国近 代 史上 日本 帝 国主 义在 华制 造 的两 次血腥 大 屠杀 的名 称 ;答 不 出香港 地 区是 怎样 逐 步为英 国侵 占的过 程 。这 充分 说 明我 国 中 小 学教 育 中忽视 或轻 视危 机 感教 育 的现 实 。对 此 ,我 们教 师 要有 清 楚 的认识 和 反思 ,紧密 联 系学 生 生活 实际 ,有 针对 性地 。每一 位 高 中历史 新教 材 的实 践者 ,都 有义 务 , 更 有 责任 全面 地 、完整 地 开发新 教材 丰 富 多彩 的德 育 资源 ,使 德 育 资源 的受益 者—— 青 年 学生 从 中汲取 智 慧 、陶冶 品性 、激 励 上 进 、传 承 文 明。不 断提 高 学生 的思 想道 德素 质 ,培 养 “ 四有 ”新 人 ,是 每一 位教 育工 作者义 不容 辞 的责任 。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长期以来,有关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的研究和论述已经很多,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课程标准》中更是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历史教学之所以要强化其德育功能,是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事迹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但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拙见。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则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也就不同,而德育渗透则是通过教材、教法以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来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中对林详谦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

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

林详谦的这种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直观教学的渗透直观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生动,最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宏伟磅礴的三大战役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模型展现我们祖国祖先的发明创造,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时,如果将圆明园焚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就会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

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所以使用直观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最壮观的场面、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

可以表现民族的优良的传统。

因此,一件教具的恰当使用,往往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3.教师情感的熏陶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一、注重德育教育的理论指导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有明确的理论指导。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来渗透德育教育。

还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体现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正确对待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

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历史事件的启示和历史文化的精髓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还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很好的德育培养途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理论指导、德育意识培养、课堂教学渗透和课外活动培养等方面来实现。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

希望各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将德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中的一些道德教育案例
3.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如孔子、孟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起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和兴趣。

2. 学习:讲解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实践: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中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并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教育。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参与志愿活动、关爱他人等。

2. 配合历史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的道德教育价值。

五、课后反思: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实践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2. 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合学生的道德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帮助,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

七、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措施。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德育。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华历史中凝聚的灿烂文化和对历史中一些保卫祖国利益的英雄的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二是对历史上曾经侵害中国权益的侵略者的否认,激发学生强国不受外侵,勿忘国耻的爱国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巧妙渗透这方面的教育。

在近代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键不是如何对待列强的侵略,而是如何反思。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历史”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功能给带来了便利。

尤其是与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学得有趣。

因为它可以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场景与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

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在清静的气氛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泼思维。

以达“触景生情”之成效。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播放了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疯狂抢劫的纪录片,学生很投入,个个义愤填膺……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国情感,对史实有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开展起来的思潮,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的开展。

人文主义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

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教育是要立人。

人文素养教育要靠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到达根本效果。

目前,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主要是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一直被当做副科存在。

教师要么对本学科不重视,要么必要时采用题海战术以提高成绩,却无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养成。

而历史学恰恰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社会开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科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历史是一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过去的学科,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仅是获取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养,这是每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 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一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案例了解其背后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刘备等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忠义、仁爱等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2. 史学启蒙教育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从历史中领悟道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道德榜样,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关注历史的人文意义。

3. 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除了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课外读物,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这些读物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道德情怀。

4. 探讨历史中的道德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中的一些道德问题,比如忠孝节义、仁爱礼义等,帮助学生从历史中领悟道德,提高其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创新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1. 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品质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班会中,可以选取一些历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或题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3. 利用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4. 实践活动结合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历史中的道德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反思,增强其品德和道德修养。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德育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明显。

教育上的德育,通常意义上指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一、德育渗透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历史教师作为历史教育者,教师首先就应该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

以德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辉使命。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

因此,发挥历史教育德育渗透,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

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其次,是合格的“经师”。

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三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利用学生共同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来树立学习的榜样与典型,在德育教育中有着不可小看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是学习效果不佳而沮丧时,教师除了进行思想引导如讲一些成名成材的故事进行鼓励之外,还可以推出学生中的榜样,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让他们学习其经验,认识到每做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必须经得起挫折。

三、要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合理利用丰富的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丰富的德育课程资源,发挥智慧潜能加以整合运用,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

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

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信、有道德的公民。

历史学科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亚历山大大帝、刘备、丘吉尔等,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世界。

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勇敢、诚实、宽容等。

通过学习历史的错误和失败,学生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教育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告诉学生历史的事实,还告诉他们这些事实中蕴涵的道德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历史研究需要学生具备辩证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历史学科中的许多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来找到答案。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辨别信息真伪、分析问题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中的不同立场和观点,分析其中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动力,从而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中也常常有关于道德问题和伦理问题的讨论,学生需要通过思考、辩论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历史学科通过实践和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学科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中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学生可以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亲自体验历史事件,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价值,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现实中的和平与稳定。

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其中实现了德育与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还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质和行为规范。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但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可一味的感概历史的残酷和黑暗,更应该重点强调历史所蕴含的道德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国古代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代儒家思想和礼义道德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历史中感受到人文关怀与情感交融。

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历史态度和情感,使其在对待历史问题时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和科学。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对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名人事迹产生浓厚的情感,使历史不再是一堆枯燥的事实,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在教学近现代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那些曾经奋斗过的名人事迹,启发学生对抗侵略、保家卫国、爱国爱民的精神与情感,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情怀。

通过历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历史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像,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历史所必然需要的。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道德意蕴,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操。

在教学中国古代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圣贤思想和儒家道德观,并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来认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历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所体现出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在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概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

1. 加强德育内容的融入- 在历史课程中注重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 增加德育素材的选取,如历史人物的品德感悟、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案例。

-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性。

2. 创设德育环境- 营造积极向上、尊重他人的研究氛围,倡导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细心观察学生的交往行为,及时给予正确的道德引导。

3. 引导德育思考- 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个人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 提出具有道德问题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思考解决方案。

-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德育表现和变化,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4. 与家庭、社会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和成长。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 与相关机构合作,组织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

总结: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德育内容融入、创设德育环境、引导德育思考和与家庭、社会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担当的合格公民。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历史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对德育的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历史事件对德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将历史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好课堂笔记和参与讨论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历史事件中的德育价值,并激发学生对历史和道德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历史事件对德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从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道德
观念。

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并对历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再次强调。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道德观念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道德观念,达到教学目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篇1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

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

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境界1、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____学习读本》以及时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抄写政治笔记。

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同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3、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师不但教好书,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1、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

因此作为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语文学科为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

本学期我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对照。

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中心校时宝剑
[内容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懂得有关史实的基本观点,又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道德品质。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品德教育、国情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

本文试从历史教学中需渗透的德育内容及德育渗透的方法谈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历史教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

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责任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三尺讲台,对学生的进行人格教育,把中国特有的国情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以培养出道德、情操高尚的学生。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作有效渗透德育呢?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求历史教师抓住学科特点,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论从史出,循序渐进,制定多元目标,采取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时势,做到让学生学习史实同时,就受到相应德育的教
育,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述个人认识。

一、历史教学中需渗透的德育内容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内容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如东晋时祖逖从小“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

再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再如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再如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这一美德的本质就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

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

3、文明礼貌,仁者爱人
我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的又一个鲜明特性。

例如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文景两帝提倡节俭,减轻农民负担;雷锋关心他人,服务群众;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牺牲,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

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乡土历史教学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

重视和加强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我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如讲到历史名人姜尚是阜阳临泉人;管鲍之交中的两位主人公是阜阳颍上人;宋朝名人欧阳修曾到颍州做过太守;宋朝大文豪苏轼游览颍州西湖时,写出了名句:大千起灭一尘里,不觉杭颍谁雌雄;抗金名将刘琦取得顺昌大捷地点就在阜阳;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是安徽人等等。

学生听了,又新奇又自豪,感觉原来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真切,更紧密,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实现中华的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二、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寓德育于历史故事讲述之中
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历史,讲述故事,在讲述历史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

比如,在讲《甲午战争》一课时,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学生讲了中日黄海大战的经过。

重点讲了著名爱国将领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全体船员浴血奋战,痛击日本敌寇,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受到教育,学生从中认识到:邓世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击侵略者的反抗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通过讨论让学生受到启发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分清是非,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讲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我发现不少同学由于对历史缺乏全面的了解,再加上受电视电影的影响,只看到了他们的功绩,看不到他们的过失。

为此,我引导学生如何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结合课文内容在班上展开大讨论。

使学生既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功绩,又看到他们不断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的灾难。

培养了学生全面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既要学习历史人物好的品质和优点,又要摈弃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三)榜样引路,教育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引导学生以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为榜样,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比如在讲《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这两位无产阶级
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榜样,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围绕我们应向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思学习什么展开讨论。

大家通过讨论明确了以下三点:第一、应树立崇高的理想,立志为人类谋幸福;第二、要勤奋学习,服务社会;第三、好好锻炼身体,做一个有用的人。

这样既使学生学习了革命导师的崇高品质,又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通过分析比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在讲《辛丑条约》时,引导学生将已经了解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从时间、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意义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了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及腐朽的封建制度。

再通过这三次条约的赔款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受苦受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从分析比较中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名言品析激励法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名言。

这些简洁精辟的名言警句含义深刻,富有哲理。

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品字析句,不但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而且还能深化思想教育。

比如在讲有关《唐太宗纳谏》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品析了李世民说魏征之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段话。

使学生领会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他把忠心向他纳谏的魏征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

通过品析,学生不但掌握了较全面的知识,而且从中受到了启示:做人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少做错事,少犯错误。

(六)情境感染、潜移默化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图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视电影和文艺节目,来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水平。

还通过其他各种渠道,充分利用美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了长征路线图和飞夺沪定桥的材料,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经历了一个极端艰苦的历程,这在世界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精神鼓励了学生,他们好好学习,刻苦读书,树立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总之,德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历史教学中,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下册
《中华上下五千年》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中心校时宝剑
2010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