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完整版
历史德育渗透教案初中
![历史德育渗透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c453546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4.png)
历史德育渗透教案初中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认识不同的社会阶层
以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了解。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阶层,掌握各个社会阶层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科书、教学PPT、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代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的组成和特点。
2. 学习:结合教科书和多媒体资料,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包括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和官员制度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各个社会阶层的特点和影响,并展示给全班。
4. 总结:老师总结各个社会阶层的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中得出历史教训,并讨论现代
社会是否还存在类似的问题。
5. 反思:通过提出问题或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他们思考古代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历史德育的理解和态度。
教学延伸:可以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制度对人们生活
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以上是历史德育渗透教案初中范本,供参考使用。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c39d01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2.png)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而奋斗。
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
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
历史上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方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f266cba1aa8114531d93f.png)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方案为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
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进步、新突破,为创造和谐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
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队伍建设与领导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
因而,全校教职员工、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历史课堂主要进行专题教育。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如清明节祭奠吴鸿建”英雄烈士,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
“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
初中历史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德育渗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53c22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e.png)
初中历史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古代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冲突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懂得尊重不同文化,重视文明交流。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古代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与冲突。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
二、学习(30分钟)
1. 授课内容:
(1)古代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等。
(2)古代文明的冲突:战争、征服等。
2. 分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冲突案例,并分析其影响。
三、活动(20分钟)
1.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古代各国的代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古代文明交流与冲突的场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 小组演讲: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演讲分享,并对其他小组的演讲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总结(10分钟)
1. 总结学习内容: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对历史的影响。
2. 知识回顾: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五、作业(5分钟)
1. 完成课堂笔记: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整理成笔记。
2. 个人感悟:写一篇文章,思考并展示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现象,还能够从中体会到尊重与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文明交流和冲突解决的意识。
(完整word版)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完整word版)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175c78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e.png)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计划宗旨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 任何时候也不能忽略起主导作用的品德教育。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 首先要学会待人处世, 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学会做人, 也就是说,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
品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以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 形成人人都做德育工作的大德育环境, 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因此, 作为学科教师, 不能只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 而必须在教书的同时育人, 在授业的同时传道, 透彻地了解教书与育人、授业与传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 把学科中渗透德育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归宿,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养成学生完美、和谐的人格。
总体要求: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是需要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和高超的技巧的。
教师不仅要积极探索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规律, 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 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谈谈本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初步探索和认识。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点及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本学期在历史教学中, 着重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知识。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强化质量意识,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突出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授课效益。
加强分类教学研究,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 突出优生优培;同时强化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在历史教学中,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 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初中老师历史德育工作计划5篇
![初中老师历史德育工作计划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9ea00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2.png)
初中老师历史德育工作计划5篇历史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开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浸透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与精神教育。
你清楚怎么写关于初中老师历史德育工作计划吗?下面是我为大家采集有关于初中老师历史德育工作计划,希望你喜欢。
初中老师历史德育工作计划1赫尔巴特曾经讲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成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可见,教学中德育浸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经过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浸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结合数学教学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如下:一、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中学教育是育人的奠基工程,而语文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内容的特殊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的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义,继承社--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构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讲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尤其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应该从一开场抓,并始终贯彻于各年级的教学中。
老师必须具备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材、进行教学等各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考虑怎样浸透德育教育,要坚决贯彻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的原则。
二、擅长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经过既是讲理、训练的经过,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经过。
老师本身的形象和老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
其中老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
七年级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七年级历史德育渗透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cfb81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e.png)
七年级历史德育融合计划
哎哟喂,咱们说说这七年级的小崽子们啊,得把历史课讲得跟糖葫芦串儿似的,甜中带点儿教育的小刺儿,才叫个德育融合嘛!咱得想法子,让娃子们学了历史,心里头还能种下棵棵好品德的小树苗儿。
你瞧,咱们可以从“孔老二的学堂”说起,讲那《论语》里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英文叫“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咱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自个儿不想吃的苦果子,也别往别人嘴里塞。
这不,既学了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又教了孩子们待人接物的道理,一举两得嘛!
再往后,讲讲咱们抗日那会儿的“小英雄雨来”,水性好得跟鱼儿似的,智斗鬼子,保护乡亲,那是勇气和智慧的化身。
咱得让孩子们知道,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保护家人朋友,那就是大大的德行!
还有啊,讲讲唐朝的“丝绸之路”,那时候咱们跟外国人做买卖,讲诚信,交朋友,那叫一个和气生财。
这就能让孩子们明白,国际合作、诚实守信也是新时代的好品德,以后出国留学、工作都用得着。
总而言之,这七年级的历史课,咱们得穿插着讲道德,讲品德,让孩子们在听故事、学历史的时候,心里头也能种下善的种子,让这些小崽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成咱国家的栋梁之才!。
初中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初中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54f3a9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f.png)
初中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1. 简介本计划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师开展的德育工作,旨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本计划将按照时间先后安排相关德育活动和课程安排,以期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2. 目标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旨在达成以下目标:•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合格公民•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德育活动安排第一学期3.1.1 德育教育讲座为了加强初中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校内将组织德育教育讲座。
讲座将从学生常见的道德问题出发,探讨行为的原则、良心的意义、社团的重要性等主题,向学生普及基本的道德知识和德育生活方式。
3.1.2 德育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当前社会现象,安排德育实践活动。
活动可包括主题班会、家长会、德育实验、社会实践等,旨在帮助学生运用道德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德育实践,并推进学生的德行自觉和职业发展。
第二学期3.2.1 学生知识竞赛学生知识竞赛是推动学生继续学习、了解世界的一种德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意识。
我们将安排有关历史知识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素质。
3.2.2 德育主题展示我们将组织历史课程知识的普及展示,以及各种德育主题的图片和资料展示。
期望通过展示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德育主题的认知。
4. 课程安排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德育课程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
在课程的安排上,本计划将紧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教材,强调德育教义、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的结合,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德育内容,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
同时,课程安排也将突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始终牢记我们的使命,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f104c7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1.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注重讲解历史中的正面价值观
历史中的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一些价值观,有些是负面的,有些是正面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那些正面价值观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去学习。
比如: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
上流行了“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自由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现代社会所追求
的正面价值观。
通过讲解这些正面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通过历史人物渗透德育
历史上的伟人和英雄,他们勇敢无畏、顽强拼搏的事迹和精神,往往能够激发人们学
习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伟人和英雄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向上
精神,如爱迪生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不断付出的精神等。
三、借助历史事件进行德育渗透
历史事件也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德育的机会。
例如,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史发生的一些历
史事件,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让学生体会到民族精神、国家意识、爱
国主义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多元评价补充德育教育
在教育评价中,注重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做好每一个小事,都会对自己、家庭、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历史上一些爱国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断奋斗,
他们的精神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纪念他们的活动中,而是应该给学生一种思考,为了实现自
己的理想,要不惜一切代价。
除此之外,通过多元评价制度的创设,加强学生的期望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总之,历史教学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策略去实现和落实,才能够培养一
个具有正确价值观和高素养的人才。
历史德育渗透 教案 初中
![历史德育渗透 教案 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fbc7b7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d.png)
历史德育渗透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侵略和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抗争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
3. 抗争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如林则徐、邓世昌、杨靖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抗争精神。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抗争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所遭受的侵略和抗争历程。
(2)重点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讲述抗争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如林则徐、邓世昌、杨靖宇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英勇精神。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艰苦的抗争中取得胜利?(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情感熏陶:(1)教师播放相关歌曲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在抗争中的英勇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认识。
5. 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自己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感悟文章。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德育渗透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华民族抗争历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
初中历史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初中历史渗透德育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41ce6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7.png)
初中历史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世纪各个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2. 探讨宗教对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树立宽容、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2.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宗教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难点:学生对于不同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宗教对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比如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中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不同宗教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各个宗教的传播与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宗教的文化特点;
3. 探究:小组讨论宗教对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
4. 总结:总结宗教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强调宽容、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学生参与讨论积极,表达见解清晰;
2. 教学效果: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传统,并形成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态度。
七、拓展延伸
1. 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或小说,加深对宗教历史的理解;
2. 安排参观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场所,亲身感受不同宗教的氛围。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避免偏见和歧视。
同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历史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28b3f7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d.png)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 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
3. 基于历史事件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内容:1. 介绍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以历史事件为例,讨论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历史事件的介绍或者一个道德故事的讲解,引起学生对德育渗透的思考和讨论。
2. 学习历史知识:介绍和讲解与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
3. 谈论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历史事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4. 总结反思:结合历史事件和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5.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展示讨论结果。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会他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和决断。
3. 德育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或者他人的德育故事,从中感悟道德的力量。
4.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观看历史纪录片,扩展对历史和道德的理解。
评价方法:1. 学生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表现。
2.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3. 学生对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历,引导他们将历史和道德问题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
2. 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3. 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计划1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计划1](https://img.taocdn.com/s3/m/14d926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e.png)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计划初中历史德育渗透计划是一个旨在通过历史学科教育来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计划。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初中历史德育渗透计划:一、目标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公民道德素质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引导学生尊重传统、珍视文化遗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批判性思维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方法1.情境模拟:在历史课堂上,通过模拟历史事件、场景和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和情感体验。
2.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对历史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四、实施步骤1.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和内容。
2.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德育元素的挖掘和渗透,将德育教育与历史知识传授相结合。
3.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历史讲座、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德育渗透计划的实施效果。
五、评估与反馈1.定期收集学生对历史课堂德育渗透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2.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关注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3.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德育渗透计划,确保其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初中历史老师德育年度工作计划汇总6篇
![初中历史老师德育年度工作计划汇总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d72e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d.png)
初中历史老师德育年度工作计划汇总6篇篇1一、引言作为初中历史老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任务。
本年度工作计划旨在明确德育目标,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工作计划1. 德育目标设定本年度德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历史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内容安排(1)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历史责任感教育:通过分析历史变迁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公民道德意识培养:结合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4)社会责任感培养:通过讲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结合历史知识点,深入剖析德育内容,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历史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历史剧表演、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内涵。
(4)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4. 评估与反馈(1)定期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方式,定期评估学生的德育成果。
(2)反馈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个案分析:关注个别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个案分析,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三、资源保障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和教学能力。
2. 教学资料:搜集整理与德育相关的历史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总结本年度德育工作计划旨在通过历史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c7035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1.png)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前言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塑造他们的历史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
因此,加强德育渗透工作,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使命。
本工作计划从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规划。
二、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敬畏、热爱和情感认同,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塑造学生的历史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使之具有爱国情怀、文明风采和时代精神。
3、培育学生的历史品格培养学生的历史诚信、历史责任感和历史自律,使之具有良好的历史品质和社会公德。
4、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历史教育中,注重学生道德、智力、体魄、美感的全面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内容1、培养爱国情感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祖国的伟大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讲述英雄故事在历史课堂上,及时讲述古代和现代的英雄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伟大和奉献精神。
3、引导教育通过历史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态度,使学生树立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4、弘扬文明风采在历史课堂上,传承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弘扬文明风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和深厚。
5、强化道德教育在历史课中,强调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道德观念。
6、培养责任感通过历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对于社会、家庭、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使学生能够为之献身与奉献。
7、熏陶美感在历史课堂上,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8、培养社会公德在历史课中,强调历史人物的社会公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
四、方法1、情感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历史情感。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e8f76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4.png)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前言在当今社会,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因为历史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因此,历史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做一份详细的计划。
二、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历史文化自信心;2.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高度历史素养的人才。
三、具体措施1.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感态度。
(1)精心策划课堂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含义和历史人物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讨论、辩论、分组合作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3)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多用正能量的语言和案例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珍惜和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2.课外活动的德育渗透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情怀。
(1)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场所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文化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育者,更是班级管理者。
在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更显得重要。
(1)注重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班级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集体荣誉感;(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集风气。
七年级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七年级历史德育渗透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2f0c604e87101f69e3195bc.png)
七年级历史德育渗透计划论从史出,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历史德育中渗透民族精神,既尊重其他民族,融入世界,又保持中国特色,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历史德育肩负的任务.历史德育的载体是历史事实。
因此我计划在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实现以下的德育渗透功能,帮助学生从历史的史实中得出政治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史实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优秀品质。
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讲述隋唐两朝的繁荣与发展。
我计划将德育渗透的重点放在隋唐两朝作出重大的贡献的历史人物身上,比如说通过讲述唐朝兴起的历史,将唐太宗李世民身上所具备的良好品德归纳出来,激励他们也做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做个谦虚的人,做个明智的人;比如说讲唐玄宗的历史,在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繁盛一时,但是后期却走向衰落,风光一时的皇帝到死时却无比凄凉,这是他不能正确对待爱情与事业所种下的苦果,劝戒学生不可因青春期问题影响了学习。
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讲述辽、宋、西夏、金和元朝的历史。
除了向学生展示我国历史在这一时期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辉煌历史,让他们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有产生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还要告诉他们古代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是曾有过斗争的,也有过相互的排斥与包容的,今天56个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是来之不易的。
第三单元主要讲述明清两朝的历史。
这两个朝代的发展特点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也深深影响到中国今天的发展,可以说中国近代屡遭外国入侵很大程度上是两朝统治者的“闭”“专”两大错误政治方向所致。
一方面我计划借助这段史实说明了中国今天的改革与开放政策的重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在,另一方面我计划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注重与他人的交往,注重对他人优点的吸收,打开自身世界是为更好地发展自身世界,有学习,有比较,有借鉴才会进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夜郎自大。
第四单元主要讲述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绘画书法的成就,都在这个时期如灿烂的烟花绽放在历史的天空,但文化和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开明的政治环境,和谐的社会风气,所以即使有四大发明,我们还是追不上他国的技术水平,即使许多技术我国是首创,但向我们学习的国家都走在了我们的前列,我计划以此说明今天我们领导人提出创建合谐社会的必要性,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接轨。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72ab8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6.png)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历史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对德育的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历史事件对德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将历史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好课堂笔记和参与讨论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历史事件中的德育价值,并激发学生对历史和道德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历史事件对德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从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道德
观念。
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并对历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再次强调。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道德观念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道德观念,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2d75c9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f.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围绕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旨在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理性看待现实问题,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道德观念模糊、价值观偏差等问题。
针对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历史,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德育渗透的历史教学中受益。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重要事件、人物、时代背景及其影响;(2)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特别是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3)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对历史现象的洞察力;(5)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3)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5)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想,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公正、民主、法治等价值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使学生明白历史教训,珍视现实生(5)通过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09e72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3.png)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篇1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
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
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境界1、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____学习读本》以及时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抄写政治笔记。
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同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3、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师不但教好书,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1、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
因此作为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语文学科为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
本学期我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对照。
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计划宗旨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能忽略起主导作用的品德教育。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首先要学会待人处世,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学会做人,也就是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
品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形成人人都做德育工作的大德育环境,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因此,作为学科教师,不能只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而必须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在授业的同时传道,透彻地了解教书与育人、授业与传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把学科中渗透德育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归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养成学生完美、和谐的人格。
总体要求:
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是需要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和高超的技巧的。
教师不仅要积极探索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规律,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谈谈本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初步探索和认识。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点及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本学期在历史教学中,着重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知识。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突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授课效益。
加强分类教学研究,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同时强化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在历史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历史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有实事求是、尊从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认识交流与合作,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掌握初一阶段要求掌握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并学会运用。
指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历史概念的含义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历史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学生课外历史知识的积累。
6.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7.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要使历史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8.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9.紧扣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挖掘渗透的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绝不是抛离语文学习滔滔不绝地大讲道理,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特有的教学目的、性质、任务和内容特点来进行。
历史课具有工具性、知识性、思想性和情感交融的特点,一篇篇由具体形象的文字组成的课文,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案,这些都可能蕴含着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华,是培养学生崇高思想和崇高品德的生动教材。
教师要善于把这些潜在的德育因素发掘出来,借助这些渗透德育的载体来完成渗透的过程。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采用个人自评,生生互评等多种手段,实行全面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总之,历史课本中不乏文质兼美之作,历史教学中处处蕴藏着德育因素,教师只要善于发掘其潜在的教育因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规律,提高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艺术技巧,就能让学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品德素养。
历史教学就是要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