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十章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具体内容是改丞相为大司徒.太慰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又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

从宰相制度上讲,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该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该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

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6.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畈苋嗽辈皇枪艺焦叭嗽薄6逄屏吭蚴侵醒胫饕姓澳懿棵牛可惺槭浅⒚ 伲嵌际“旃嵋榈姆ǘú渭诱撸簟⒈ 讲可惺樵谔瞥趸钩<嫒卧紫唷?/P> (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仅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

全国2011年10月自考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自考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A.都护府B.奴尔干都指挥使司
C.哈密卫D.伊犁经略安抚司
正确答案:C
9.清朝对宦官进行严格管理并有效避免了宦官干政的机构是【】
A.宗人府B.军机处C.大理寺D.内务府
正确答案:D
10.《中华民国约法》确定的行政体制是【】
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C.二元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
正确答案:B
1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人北京后,清政府被迫设立的负责办理议和之事的机构是【】
32.羁縻府州
正确答案:
是唐代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允许世袭,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需受边州都督和各都护府统领。
33.土司制度
正确答案:
是明代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一种行政体制。任命当地少数民族上层土官间接统治,土官职位世袭相传。
34.幕僚长制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标准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中国奴隶社会始于【】
A.商朝B.周朝C.夏朝D.汉朝
正确答案:C
2.春秋时期,最先进行田税改革的国家是【】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
正确答案:A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战国时期各国郡县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
这个时期的郡县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其特点有:
(1)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而非分封世袭制贵族。
(2)郡县以下的行政机构是以乡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国君可以通过郡县长官把自己的权力一直伸到社会的最底层。
正确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中国行政史》考试重点(精)

全国2011年10月《中国行政史》考试重点(精)

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引言1.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P22.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矛盾(P10 第一章夏、商、周的行政管理3. 殷商时期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P194. 商的地方行政体制(P235. 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P246. 西周的行政决策与联络(P28第二章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7. 赋税制度的改革(P368. 国鄙制向郡县制的转化(P399. 中枢官员(P4310. 各地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P44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11. 宰相制度及其变迁(P5012. 郡县制度与王国列侯制(P5713. 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组织(P6014. 官员的选拔(P66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15. 行政执行(P8016. 官员的录用和考核(P82第五章隋唐的行政管理17. 翰林院和枢密院(P8918. 中央各职能机构(P9019. 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P9520.官员的选拔(P102第六章五代、宋的行政管理21. 中央的行政体制(P10822. 二府三司制(P11423. 路(P11824. 行政决策(P121第七章辽、金、元的行政管理25.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P13126.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P13527. 行政官员的任用(P13728. 猛安、谋克制(P14229.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P147 第八章明的行政管理30. 宰相制的废除和内阁制的确立(P158 31. 六部(P16232. 五军都督府(P16333. 省——三司分立与督抚的设置(P164 34. 乡老人和里甲制(P168 35. 官员的考核(P180第九章清的行政管理36. 议政王大臣会议(P18637. 六部、理藩院、大理寺(P191 38. 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P198 39. 回避制度(P210下篇中国近代的行政管理引言40. 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P21941. 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P226第十章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42. 中央政府洋务机构的设置(P23143. “百日维新”期间的行政改革(P23644. 新疆、台湾设置(P24545. 督办“新政”的专门决策机构(P25146. 资政院、咨议局的行政监督(P257第十一章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47. 官员的选拔与任用(P27448.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行政体制(P280第十二章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49. “贿选总统”曹锟控制的责任内阁(P29250. 道的行政体制(P29651. 造成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P30752. 司法机关的监督(P31053. 官员的选拔与任用(P312第十三章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54. 五院及其所属机构(P31955.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P327第十四章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56.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立(P33957. 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P34758. 行政执行的改进措施(P34959. 行政监督的新形势(P351第十五章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60. 战后初期的行政体制与国民政府的改组(P357 61. “行宪国大”后的中央行政体制(P35962. 行宪后南京政府的行政决策(P365 第十六章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63. 苏区的行政决策(P37764. 苏区的行政监督(P380第十七章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65. 专员公署(P38966.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P39467.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监督(P39768. 干部的考核与惩戒(P401第十八章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69. 军事管制委员会(P40770. 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P40871. 干部的选拔和任免(P41572. 干部的考核和奖惩(P416。

自考中国行政史各章节知识点

自考中国行政史各章节知识点

自考中国行政史各章节知识点
1. 中国行政史的概念及意义
- 行政史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 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 行政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关系
2. 先秦时期的行政制度
- 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郡县制、郡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先秦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3. 唐宋时期的行政制度
- 唐宋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唐宋时期的州县制、州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唐宋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4. 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
- 明清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明清时期的州县制、州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明清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5. 民国时期的行政制度
- 民国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民国时期的县制、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民国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6.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制度
-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新中国成立后的县、市、省制度的演变和影响
-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7. 中国行政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8. 中国行政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 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中国行政制度的挑战
- 中国行政制度思想的创新和现代化
- 中国行政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中国行政史是研究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学科,对于学习行政管理和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自考中国行政史是自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考生来说,合理的复习资料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首先,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应该包括历史概述和重要事件的详细介绍。

考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和演变、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等内容。

通过对历史概述和重要事件的学习,考生可以建立起对中国行政史的整体认识,有助于理解后续的具体内容。

其次,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各个朝代的行政制度和政策的详细介绍。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朝代,如秦汉、唐宋、明清等,深入了解其行政制度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通过对各个朝代行政制度和政策的学习,考生可以了解不同朝代的行政管理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理解中国行政史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一些重要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学术著作,如《中国行政史》、《中国行政制度史》等,深入了解学界对于中国行政史的研究成果。

这些学术著作可以帮助考生了解中国行政史的研究现状和学术争议,拓宽思路,提高学术素养。

此外,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可以包括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行政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考生可以加深对行政制度和政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考一些实践经验,如行政管理的案例分析、行政改革的实践经验等,了解中国行政史对现实行政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最后,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一些练习题和模拟试题。

00322中国的行政史复习资料

00322中国的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引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家天下”模式的特色:1、是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君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君位终身并世袭,而父系大家长在大家庭内的角色已大体具备以上的特点,即已产生了君主专制的萌芽;2、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这和秦汉以后各王朝不同,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在设官分职上也体现出随意性,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表现政府的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奴隶制很像一个一个大家族的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残留存在于秦汉三公九卿之中;3、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以原则制礼作乐,规范天下。

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的原因:1、是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在商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这些也当是原始民主的残留。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特点:1、中国的封建集权体制时间长,一种体制持续2000余年;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套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色,为世界古代所绝无仅有的。

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与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的区别:1、形成了一套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3、法制的日趋完备;中国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主要矛盾: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对象是()。

A.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B.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C.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D. 中国古代文化制度答案:B2.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3. 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行政长官是()。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皇帝答案:A4.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

A. 郡、县B. 州、郡、县C. 郡、县、乡D. 州、县、乡答案:B5.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秘书省答案:A6. 宋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路D. 县答案:C7.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内史省答案:A8. 明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省D. 县答案:C9.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省D. 县答案:C1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特点()。

A. 中央集权B. 地方分权C. 官僚制度D. 世袭制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特点包括()。

A. 中央集权B. 地方分权C. 官僚制度D. 世袭制度答案:AC12. 秦朝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包括()。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皇帝答案:ABC13.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包括()。

A. 郡县制的确立B. 州制的设立C. 郡县乡三级制的实行D. 郡国并行制的实行答案:ABCD14.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包括()。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秘书省答案:ABC15.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政史复习资料中国⾏政史复习资料上篇:中国古代⾏政管理⼀、中央⾏政体制⼆、地⽅⾏政体制三、⾏政运⾏与⾏政监督四、官员管理(⼀)夏商周:官员选拔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1、世卿世禄制(名):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部分具有官僚⾝份的贵族,他们⽗⼦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

世禄是指这些贵族⼀⽅⾯在朝为官,另⼀⽅⾯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

(⼆)秦汉1、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①任⼦②赀选③察举④征辟⑤博⼠弟⼦⑥荐举2、西汉政府通过“任⼦”和“赀选”两种形式补充官僚队伍。

(多)3、汉代以乡举⾥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式有察举和征辟。

(多)4、秦汉时期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取“秋冬集课”的⽅式。

(单)(三)魏晋南北朝1、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门第,甚⾄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奉⾏“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

(单)2、魏晋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3、魏国建国之初,魏⽂帝接受陈群建议⽽实⾏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4、九品中正制(名):是从汉朝的察举制演变⽽来,其具体⽅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周⼠⼈,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上上⾄下下九品,状是根据⼠⼈德才⾏为下的⼀个简短评语,品和状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

5、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完全凭借门资。

(单)6、中国古代有关官员任期的规定始于魏晋。

(单)(四)隋唐1、简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

(注意这⾥多次以多选题形式出现)①科举制度②门荫③⾏伍⑤⼊幕制2、隋唐时期选拔官员最主要的途径是科举。

(单)3、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确⽴始于隋炀帝。

(单)4、门荫(名):是为贵族及官员⼦弟承袭政治特权⽽设置的制度。

贵族或官员⼦弟经服役(担任君主宿位或宗庙祭祀⼈等)⼀定年限或出钱代役即可取得吏、兵部考试资格参加选官。

中国行政史总复习整理

中国行政史总复习整理

2010.12.25号总复习整理目录上篇引言(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第一章: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第二章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老师说应该不会考,同学们自己看要不要看一下,好吧,呵可)第五章隋唐的行政管理第六章五代、宋的行政管理(老师说他个人认为五代出大题应该不会)第七章辽、金、元的行政管理(老师说出大题的可能性也不大)第八章明的行政管理(老师说他个人觉得这章是重点)第九章清的行政管理下篇引言(中国近代的行政管理)第十章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一章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二章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三章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四章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老师认为不会考大题)第十五章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六章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第十七章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第十八章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上篇引言(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一、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特点P51.中国的封建集权体制时间长,一种体制持续2000余年;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套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色,为世界古代所绝无仅有的。

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两大矛盾P10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皇权和相权的消长及其相互制约,以实现封建权力的自我调节,其变化按二种方式进行1.用更替辅佐机构来消弱相权2.使宰相职权分散化三、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作用和本质P12监察机构是封建国家的重要国家机器,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主要是作为专制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监察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也是随着君主专制的发展而日益严密和强化。

1.秦汉时期,丞相以下各级行政官员分权较多,因此,除划归皇帝系统的以御史中丞为首的监察官外,各个层级都有自己的监察部门;2.魏晋南北朝以后,各行政层级的行政监察权萎缩,主要监察权集中于以御史中丞为核心的御史台,并明确规定御史为皇帝的耳目机关;3.明清时期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监督京官,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地方,又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三方面监察官三皇权之下又互相彼此监临。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6、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

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

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

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

在地主,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

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实际设置的机构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病理学诊断
通过肝穿刺、剖腹探查、转移灶穿刺或腹水 脱离细胞学检查等可以对肝癌作出诊断。肝 癌的病理分型有3种;即肝细胞癌、胆管细 胞癌、混合性癌(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癌), 其中以肝细胞癌最为多见,占70%~95%。
实验室诊断
肝癌标志物 ①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仅次
于病理学检查。正常人血清中AFP出生后迅速消失, 或者含量极微(<25μg/L,,应用常规的免疫学 方法不能检出。肝细胞癌、活动性肝癌、妊娠和生 殖胚胎癌是AFP重新出现,因此广泛应用于肝癌的 普查、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方面。肝癌病 人的AFP阳性率为60%~70%。 ②岩燥糖苷酶(AFU)检测:肝细胞癌患者的AFU 活性明显高于继发性肝癌和肝硬化者,其阳性率达 70%~80%,可协助AFP对肝癌左出早期诊断。
(5)疼痛较甚者,可给予艾灸合谷、足三里等穴。
(6)患者因病程长,疼痛较重而悲观失望,鼓励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
三、热毒瘀肝证(湿热毒蕴)
临床表现:肝区胀痛,发热烦渴,巩膜及全身皮 肤黏膜黄染,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齿衄 、紫斑, 甚则呕血黑便。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护理本证以清肝解毒,活血消结为护理原则。 中医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癥。 中医辨证处方:茵陈蒿汤和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茵陈蒿、大黄、栀子、猪苓、茯苓、白
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肝癌早期可无症状,中晚期常见肝区疼痛、
纳呆、恶心、腹泻、消瘦、乏力和低热等, 同时伴有进行性肿大、肝脏质硬有结节、黄 疸、腹水、脾肿大、下肢浮肿等。一旦出现 腹水、黄疸,则多属于晚期。

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超声能动态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管道结构及其
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因此是肝癌诊断最常用的检查。当病灶出 现液化坏死时,可呈现相应的液化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 反映肿瘤的血流情况和进行定位,进而判断治疗效果,为介入 治疗提供评价依据。 CT和MRI检查 CT和MRI是肝癌定位、定性诊断的常规方法。肝癌的CT图像 以被检者禁食8小时以上为理想,常表现为局限性边界比较清 晰的低密度区或边缘模糊、大小不规则的阴影等。MRI图像以 被检查者禁食4小时以上为理想,能清楚显示肝癌的包膜、脂 肪变性、出血坏死、纤维间隔形成、病灶周围水肿以及门静脉、 肝静脉受侵的情况,因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特别适用于肝 癌、胆囊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脏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中国行政史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行政史自学考试大纲

中国行政史绪论(一)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1.理解:荀悦概括的东方式治国之道的内容。

2.应用:评价中国传统治国之道“以德治国”。

(二)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和成因1.理解:简析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特点。

2.应用:分折中国古代“行政权力支配一切”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中国行政管理史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向度应用: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发展的基本向度。

上篇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引论(一)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1.识记: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迹的表现形式。

2.理解:(1)中国奴隶制时期国家的狙织形式和国家结构。

(2)中国奴隶社会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的表现。

3.应用:(1)分析中国奴隶社会采用国家联盟组织形式的原因。

(2)分析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1.理解:(1)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2)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

2.应用:(1)分析中西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差异。

(2)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和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不同。

(三)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的发展及其原因1.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2.应用:(1)分析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2)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第一章夏商周的行政管理(一)原始民主管理体制1.识记:军事民主制时期进行社会管理的机关及其职能。

2.理解:了解母系氏族公杜时期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方式。

3.应用:分析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方式的特点。

(二)夏商周中央行政体制1.识记:(1)“四岳”议事会和四辅臣。

(2)禅让制度。

(3)商朝职官的三大系统。

(4)周朝中央政府官员的设置。

2.理解:(1)夏朝中央机构设置的特点。

(2)商朝王位继承制的变化及其作用。

(3)商朝行政管理水平较夏朝进步的表现。

(4)周朝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3.应用:分析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对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等,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分封制是主要的行政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要基础。

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官职分离,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权,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商周时期,贵族世代为官,官职世袭。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人才。

但到后期,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 多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中国古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秦朝设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全国2011年1月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月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西周中央政府政务官中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的是( B )A.司寇B.司徒C.司马D.司空2.吴起、西门豹等人因被达官推举而成为一代名臣骁将,这种选官方式称为( A )A.荐举B.科举C.任子D.征辟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 D )A.黄帝B.炎帝C.周文王D.秦始皇4.中国古代有关官员任期的规定始于( C )A.东周B.西汉C.魏晋D.隋唐5.隋唐时,九寺中主管外交事务的是( D )A.太仆寺B.大理寺C.光禄寺D.鸿胪寺6.谏院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关,其设置始于( A )A.北宋B.南宋C.后唐D.后梁7.元代掌管佛教事务同时负责管理吐蕃政务的职能机构是( C )A.枢密院B.集贤院C.宣政院D.通政院8.明代具有票拟权的官员是( B )A.六部尚书B.内阁首辅C.司礼监太监D.五军都督9.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C )A.军机处B.理藩院C.议政王大臣会议D.总理衙门10.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 D )A.资政院B.同文馆C.督办政务处D.都察研究所11.1915年12月,在云南首举反袁大旗发起护国讨袁运动的是( D )A.岑春煊B.唐绍仪C.唐继尧D.蔡锷12.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D )A.土司制度B.政教合一制度C.伯克制度D.盟旗制度13.南京国民政府初级行政区域为( C )A.邻B.区C.县D.市14.关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在行政院下设立县政计划委员会B.实行新县制的目的是大力推行地方民主C.县为地方自治单位,按面积、人口、经济等状况分为不同等次D.区为县政府的辅助机关,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镇)办理各项行政和自治事务15.1948年“行宪国大”后,从表面上看,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C )A.行政院B.立法院C.国民大会D.总统府16.苏维埃政权的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实行的行政决策方式是( C )A.委员会制B.集体负责制C.首长负责制D.混合制17.一般而言,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负责干部管理的是( D )A.财政部门B.教育部门C.秘书部门D.民政部门18.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新解放城市中组织成立的各界代表会是( A )A.咨询协商机关B.行政决策机关C.最高权力机关D.群众自治机关19.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侯,其食封的领地称为(B )A.属国B.侯国C.王国D.郡国20.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是( A )A.《唐六典》B.《永乐大典》C.《大隋律》D.《明会典》21.属明代省级行政机关之一的是( C )A.太行寺B.光禄寺C.布政司D.都察院22.清朝规定,处理某省业务的机构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员,此称作(D )A.地区回避B.亲族回避C.地域回避D.职务回避23.为统一西南护国讨袁军政事务,各省护国军于1916年5月成立了中华民国军务院,其所在地为( C)A.广西桂林B.广东广州C.广东肇庆D.云南昆明24.依据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省长的产生方式为( B )A.中央政府任命B.省民大会选举C.省议会选举D.国民党省党部推选25.中国共产党“六大”确定的红色政权名称为( A )A.工农兵代表会议B.人民代表会议C.国民代表大会D.国民参政会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辽代的谏官主要有( CDE )A.侍御史B.殿中中丞C.左右谏议大夫D.左右补阙E.左右拾遗27.明代负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有( ABC )A.都察院B.六科C.按察司D.大理寺E.都司28.明代设立的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有( BCD )A.司礼监B.锦衣卫C.东厂D.西厂E.太常寺29.1948年“行宪国大”后,中央五院中院长的产生不需要...总统提名的有( BE )A.行政院B.立法院C.司法院D.考试院E.监察院30.1943年10月31日颁布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任免考核奖惩暂行办法》规定的干部考核方式有( CDE )A.月度考核B.即时考核C.临时考核D.定期考核E.平时考核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九品中正制32.考满33.省军政府34.流外补职35.行政公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隋唐时行政监督的新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7.北宋时期坚持宰相权力制衡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8.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造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有哪些?3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0.春秋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变革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明代地方监察制度。

中国行政史-10_真题-无答案

中国行政史-10_真题-无答案

中国行政史-10(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______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逐渐发展成为清代国家中枢机构中的核心机构。

( )A. 军机处B. 内阁C. 南书房D. 枢密院2. 元代监察机构的组织有( )A. 二级B. 三级C. 四级D. 五级3. 南京临时政府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采取( )A. 简任制B. 荐任制C. 群众推选制D. 委任制4. 1914年5月袁世凯操纵的约法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的行政体制是( )A. 内阁制B. 总统制C. 国会制D. 委员会制5. 科举制最终被废除是在( )A. 1905年6月B. 1906年9月C. 1905年9月D. 1901年9月6. 文武分职制始于______时期。

( )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7. 明朝三司分立中,______的职责是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掌握一省田地与户口、征收赋税。

( )A. 布政司B. 按察司C. 都司D. 转运使司8. 苏区的______是全乡的最高政权机关。

( )A. 乡苏维埃代表会议B. 乡苏维埃主席团C. 乡苏维埃执行委员会D. 乡苏维埃人民委员会9. 以下隋唐中央政府的机构中,主管皇族事务的是( )A. 宗正寺B. 卫尉寺C. 太仆寺D. 司农寺10. 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是一种( )A. 单一制B. 国家联盟C. 复合制D. 共和政体11. 唐中晚期后,______权力上升,事实上成为与政事堂并列,并且在权力上超过政事堂的新宰相府。

( )A. 尚书省B. 枢密院C. 翰林院D. 中书省12.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具有______性质的革命政府。

( )A.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 封建集权国家C. 资产阶级委员会制国家D. 君主立宪制国家13. 在秦汉时期,______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

中国行政史复习重点

中国行政史复习重点

《中国行政史》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P212、礼乐制度P253、世卿世禄制P324、乡遂制P265、郡县制P446、羁縻府州P957、上计P488、四善二十七最9、元丰改制10、磨勘制度11、北面官制P132 12、行省制度13、大计制度14、科举制度15、九品中正制16、改革归流17、盛京改制P246 18、总理各国事务衙门P232 19、军机处P19020、行政三联制P34921、三三制22、中央政治委员会P281 23、都察院P175、P206二、简答题1、我国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P22、简述商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P233、夏、商、西周行政体制对行政运行的影响P26—284、战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P40—415、简述秦代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制P60—616、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地区的行政体制P777、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决策特点P78—808、简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9、简述隋唐时期地方行政体制P92—9610、简述隋唐时期行政监督体制的新发展P10011、简述宋代行政监督体制的改革内容P123--12512、辽代行政管理体制特点P131—13813、元代的行政监察制度特色14、明代行政监察制度完备体现在哪些方面?P175—17815、明代行政决策制度及其方式P16916、清代特殊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17、简述清代的行政监察制度P205—20718、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P226—23119、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P229;P37520、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P229;行政执行经验P39421、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P23022、晚清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措施P247—24823、清末行政执行的混乱与变化P254—25524、清末的行政监督特点P255—2582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及原因P306—30926、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特点P339—34327、国民政府抗战时期行政执行的改革措施28、简述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地位作用及其变化29、秦汉时期对行政官员是如何进行管理的?P66—7030、简述人民民主政权的干部管理制度P415—41731、简述明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P164—158--164三、论述题1、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特点P5—8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响P36—383、试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发展4、简述科举制度的发展并作简短评价5、试述晚清政府机构设置的殖民化倾向与体现P231—2366、评述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7、请你总结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行政管理的共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
总理衙门设立时间:1861年1月20日,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总领其事。

总理衙门的性质:它是一个既有买办性又有近代性的行政管理机构,说它具有买办性,是因为它基本上是适应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要求而设立的,各国列强正是通过这个特殊的机构加强了对中国内政和外交的干涉和控制。

后来的对中国社会很月月产生深刻影响的条约都是由总理衙门签订的,总理衙门的设立成为中国行政管理机构半殖民化的重要标志;说它具有近代性则因为它是当时清政府设立的第一个正式的负责对外事务的机关,另外,总理还兼办洋务事宜,管理近代工矿企业和近代教育文化事业,这对于近于封闭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改革,而总理衙门的办事机构和办事制度透露出析的色彩,也说明中国的行政管理终于迈出了艰难的近代化脚步。

总理衙门的机构设置及其功能:总理衙门分总署大臣和章京两级。

总署大臣分为三种:1、总领大臣;2、帮办大臣;3、大臣上行走。

章京分为四种:1、总办章京;2、帮办章京;3、章京;4、额外章京。

总理衙门的内部机构分为三部分:1、综理性机构,包括收掌处、电报处、司务厅等部门;2、外交和洋务性机构,包括英国股、俄国股等;3、兼管性机构,包括北洋通商大臣、总税务司等;总理衙门的职权广泛,有:1、管理外交事务;2、办事洋务;3、负责边防事务;
4、负责有关官吏的选任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

总理衙门在行政管理上的特点:1、简化办事机构;2、分工办事,人有专责;
3、严格挑选职员,禁止捐纳;
4、建立住宿值班制度;
5、节约行政经费,杜绝奢靡;
6、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保密;
7、奖惩分明,激励勤勉。

总税务司的职能:掌管各海关征收税课,综理全国税务行政与关员任免事项,后来扩展到开办邮政,包揽参加国际展览会,乃至搜集中国的各种情报等。

同文馆设置的意义:1862是一所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的学校,设英、法、俄、德四馆,后增设东(日)文馆和算学、化学、格致(物理)、医学四馆。

为各通商口岸和督署及海关培养了一批翻译人员和科技人员,但也培养了一些为外国侵略者服务的买办和洋奴。

清政府立宪的宗旨:1906.9.1立宪。

1、皇位永固;2、外患渐轻;3、内乱可弥。

中央资政院的性质和职权:1910.10成立。

议员分钦定和民选两种,总裁副总裁由皇帝指派的王公大臣担任,其职权是:议定国家预算;讨论有关税制和公债的发行事项;修订或废除法令;讨论咨议局和督抚有关争议的事项以及皇帝提交的其他事项。

资政院不是立法机关。

没有最后决定权。

也无法监督政府行政,仅起到咨询协商的作用。

《十九条》的实质:在形式上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的权力:1、宪法由资政院起草,皇帝颁布,修改宪法的权力属于国会,皇帝不能干预;2、皇帝权力以宪法规定者为限;3、总理大臣由国会选出,皇帝任命,当总大臣受到国会弹劾时,他只能解散国会或提出内阁辞职;4、如无国会批准,皇帝不能缔结国际条约,也不能利用军队解决国内争端。

“百日维新”期间的改革措施: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撤去闲散重叠的衙门。

2、在人事方面,改革保举人才的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3、在行政运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章程。

新政改革的主要内容:1、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2、设立商部;3、设立巡警部;4、设立学部;5、设立财政处、练兵处和税务处;6、撤裁有名无实的衙门。

1906年官制的内容:1、调整中央各部院机构;2、各部门按照官制通则精神健全内部机构。

皇族内阁的性质和成立的意义:是清政府抵制革命和应付立宪派而作的垂死挣扎,对封建专制行政体制的改良,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的萎缩。

新疆、台湾设省的时间和意义:1884.11.17设立新疆省。

1885.10设立台湾省。

意义:是晚清行政管理的大事,它说明了加强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清政府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省以下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精简机构,明确各级行政机构的职责,统一事权。

盛京改制的内容和性质:1875这次盛京改制是东北地区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转换的开始。

内容:1、削盛京五部为兵刑两部,使其专管旗地官庄行政,同时裁去府尹,由盛京将军兼管兵、刑两部及奉天事务,这样,盛京将军以奉天总督身份统辖旗、民文武,事权归一;2、在地方州县官员选用上,破除满汉界限,量才而用,并将办理地方案件之权归于州县,不再与城守尉等旗官会办,从而削减八旗组织对地方行政管理的管辖权限。

东三省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1907在东北地区建立行省制,在奉天、吉林、黑龙江各省设巡抚一职主管各省事务。

各省设行政公署,以总督为长官,巡抚为次官。

东三省废除了旗、民分治的制度,完成了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的转变,这不仅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发展和满汉交往,而且统一了行政体制,为特别地方行政改革提供了经验。

1907年省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1、督抚的改革;2、省辖官署改革。

地方督抚权力加强的原因:由于原满人地方官掌握的八旗、绿营已经衰朽,代之的是汉人的湘、淮军,他们掌握地方政权,又兼理军事,这不仅对清朝地方
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突破,而且给晚清造成了深刻影响:1、首先,地方督抚职位由满人把持转变为汉人掌握;2、其次,行政权力下移到地方督抚;
军机处加强保密制度的措施:1、加强封印管理;2、严防走漏消息;3、加强文书档案的管理;
督办政务处和会议政务处在决策中的地位:督办政务处独立于军机处之外,地位十分重要,决策地位在军机处之上,预备立宪后,改为会议政务处,其职能进一步扩大,连一般政务规章也由其拟定。

太后垂帘听政的决策体制和决策程序:1861.12.2建立。

程序:各省及各军营奏报应请示皇帝的,均应先呈二宫皇太后披览;然后发议政王、军机大臣详议,提出处理意见;再交二宫皇太后裁决;两宫皇太后裁决后,由军机大臣按裁决意见拟旨;谕旨拟好后再交两宫皇太后审定;最后由军机处下发。

“责任内阁”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形式:“责任内阁”是仿“责任内阁”并非真正的责任内阁,其地位仍然是皇帝的辅弼机构,其决策也只是秉承皇帝旨意的奉命决策。

形式多采取会议形式。

“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的措施主遇到的阻力:措施:1、任用维新派人士;2、对举办新政有力者予以奖励(湖南巡抚陈宝箴);3、对举办新政不力者加以指责;4、对掣肘新政的旧党予以打击。

阻力:1、最高决策权的二元化:慈禧和光绪决策权不统一;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如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谭锺麟借词推诿。

“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的行政执行的新变化:1、中央各部实行专任之法,做到权责一致;2、加强各部尚书的行政权力;3、建立办公会议制度;4、行政执行逐步规范化、标准化。

“责任内阁”成立后行政执行的变化:1、统一了事权;2、改变越级奏报的惯例;3、明确各部的自行处置权。

《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和《审计院官制草案》的颁布时间:1906.9.
《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的主要内容:1、改革都察院内部机构;2、简化监督程序;3、改革御史推荐办法。

资政院、咨询局行政监督权的实现方式:通过议事权、咨询权和纠核权来实现的。

弼德院行政监督的方式及其局限:方式: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议事,民议之事由皇帝特旨咨询之事,议决后,由正副院长面奏皇帝,皇帝指示后,通报内阁及主管部门。

弼德院只是起到咨询顾问的作用,而难以发挥制约行政机关的关系。

清末职官分级及任用方式:分级:分特简、请简、奏补、委任四种官级:钦命官、内阁部院大臣、京卿以上各官为特简官,遇有缺出,直接由皇帝简任;各部院属三、四品官员为请简官,遇有缺出,由该院部院长官拟保3人,与总理大
臣商量后,请皇帝简任;各部院五至七品官为奏补官,由部院大臣查明才智相当者,奏补皇帝补授;八九品人员为委任官,由主管人员量才而用。

只须报内阁备案。

废科举兴学堂的意义:1、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近代史人事行政管理方面的一次最重要的变革;2、新式学堂的兴起和大量选派留学生,培养了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促进了政府行政官员的知识结构的改善。

清末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1、停止捐纳;2、裁汰幕僚书吏;3、职官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