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理觧

合集下载

佛教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功德和福德

佛教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功德和福德

佛教:如何理解佛教中的功德和福德
佛教中的功德,《佛学大辞典》指功能福德,也就是行善所获得的因果报应,所得的福利。

慧远《维摩义记》卷一中说:“功名者,亦名福德,福谓福利,善能资润福利行人,故名为福。

功谓功能,善有资润利益之功,故名为功。

”功德有“有漏”和“无漏”之分,有漏近乎虚,无漏方为实。

《景德传灯录》卷三记载,梁武帝问菩提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此等行为仅仅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所谓真功德,乃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

”六祖惠能在《坛经》中引述了这个故事,并继续阐扬发挥,慧能说:“武帝混淆了功德和福德两个概念,功德在法身中,不在布施设斋中,常见本性念念不住才是功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在自性中寻找,不在布施设斋中显现。

”六祖慧能第一次将功德和福德区别开来,这一说法直抵事物的核心。

功德属自心自性的水清月现,福德乃自身自主的故意行为;功德是客观再现,福德是主观表现。

一属纯真,一属做作。

一是有为,一是无为。

一为无漏,一为有漏。

一为无心插柳,一为有心栽花。

福德属《金刚经》里的住相布施,布施一住相立即打了折扣,因为所舍是为所得,而功德出自本性,来自一尘不染无欲无求之纯正本心,功德因此而生。

【禅意深深】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禅意深深】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禅意深深】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醉红溢香篆禅心文/雪园主人红楼一书之高妙,在于融佛道禅理于文学中。

在于让读者于潜移默化中,悟境非实有,情如幻梦,入解脱门。

且看作者开篇即言:篇中凡用“梦”用“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正如《金刚经》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近日颇读红评,可谓精彩纷呈,可惜的是,评者大多是在文学性,故事性及其人物性格分析,以及在当代社会意义等方面着手,鲜有从哲学、禅乃至生死解脱的角度解读者。

这本无可非议,但却总感到有点……怎么说呢?有点不过瘾吧!余今不惴浅陋,强作解人,向诸宗门大德口中讨几句便宜,期愿引开一线,以作抛砖之举,期望能者不吝施教!读红楼者,第一道玄关秘锁,大概莫属太虚幻境大门之联句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乃关键处,切不可懵懂混过。

从某种意义上讲,说整本红楼皆是为此联下注脚亦不为过。

且看甄士隐神仙一般的人儿,却也在此处一见即堕;贾宝玉宿植灵根,一见此联,心下即明,曰:原来如此。

那么此联到底有何玄妙呢?先说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俗话说的好,一天能卖十个假,十天难卖一个真。

这一句若理解成世间之是是非非,真假混淆而莫之能辨,初初一看好似也说得通。

但如此一来,就和文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成一个意味。

再联系下联即可明辨,此处“真假"应是别有说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且看一则禅宗公案,来帮助理解:有僧问益州大随禅师:“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此个还坏也无?”师云:“坏!”僧云:“恁么即随他去也。

”师曰:“随他去也”。

后投子义青禅师闻之,便装香作礼,称大随乃古佛出世。

大千者,大千世界,即有形的器世界(假)。

此个,指的是法性,法身或佛性。

亦即事与物的本体,亦称之为不可思议的永恒境界(真)。

稍具佛理知识者皆知,有形的事物都是不长久,变化无常,有生有灭的(假)。

而法身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创造的一句诗句。

这句话的意思有多重解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解:
1. 假作真时真亦假: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虚假的事物表现得如此真实,以至于人们很难辨别真假。

这是对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一种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虚假的事物,比如虚假的表情、言辞等,这句话提醒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一切。

2. 真亦假:意味着即使事物真实存在,也可能是虚假的。

这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可能表面看起来很真实,但实际上是虚假的,比如一些虚假的宣传、广告等。

这句话提醒我们应该审视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所迷惑。

3. 无为有处有还无:意味着事物的存在和消失是相互关联的。

这是对事物变化和无常性的一种思考。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有时存在,有时消失,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这句话提醒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过于追求物质的积累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句诗句的含义是对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一种提醒和思考。

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实与虚假、存在与消失的认知和理解上的困惑,同时也提醒人们应该保持警觉,审视事物的本质,并珍惜当下。

这句诗句的内涵是复杂而深刻的,可以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世界
的思考和反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红楼梦中的含义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红楼梦中的含义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红楼梦中的含义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出现在太虚幻境的大石牌坊两边。

这副对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寓意,是对全书主题的高度概括。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当你把假的东西当成真的时,真的东西也会被当成假的;当你把没有的东西当成有的时候,有的东西也会被当成没有。

这句话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真假、有无往往是相对的,人们的认知和判断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这副对联也暗示了小说中所描写的种种幻象和真实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描写贾府的荣华富贵和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同时,小说中也有许多幻象和梦境,这些幻象和梦境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幻的一面,它们反映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真假、有无的相对性,也反映了小说中所描写的幻象和真实之间的关系。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杨惠南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p. 277提要:“四句”(catu?ko?i)是龙树《中论》里的主要论式之一。

作者发现,《中论》里的“四句”共有两种:(1)拟似四句;(2)真实四句。

一般的学者,像日本的梶山雄一、印度的穆谛(T. R. V. Murti)都未能看出这两种四句的不同,以致得到了某种错误的结论。

作者更透过“四句”的分析,证明龙树的《中论》并没有采用“辩证法”(dialetic),那是一种从矛盾中获得更高、更真实之真理的方法。

作者的分析是针对梶山雄一与美国学者李查.罗宾生(Richard H. Robinson)等人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学者看来,龙树的《中论》确实用到了“辩证法”。

事实上,这些学者的观点,与印度唯识宗,乃至中国的天台、华严二宗,并没有基本上的差异,因为他们都把“空”视为“不空”。

另外,作者还把龙树的论式,拿来与“直觉主义”(Intuitionism)、“模态逻辑”(Model Logic)相比较;那是开展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两种新逻辑。

作者发现,这三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它们都与传统的“亚里士多德逻辑”(Aristotelian Logic),有根本上的差异。

p. 278一、引论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特别是古代的中国),龙树(西元一五O~二五O)在其【中论】里所极力阐扬的“空”,往往被视为方便说或不了义说。

例如,印度唯识宗的代表作——【解深密经】,就把龙树所阐扬的“空”,判为不了义的“第二时教”[1] 。

又如,中国的天台宗,也把“空”判为“通教”,说它不过是介于小乘与大乘之间的初浅教义[2] 。

而华严宗,同样把“空”判为“大乘始教”,说它只是大乘佛法的初阶[3] 。

这些中印的经典和祖师们,虽然表面上称赞龙树,骨子里却害怕龙树所阐扬的“空”,说“空”是“诽拨三相”(虚无主义),因此,阐扬“空”的人会“退失智慧”、“退失广大无量善法”[4]。

《红楼梦》的经典语录

《红楼梦》的经典语录

《红楼梦》的经典语录1、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

——宝钗对宝玉语2、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

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如今将他母女带回,照旧去当差。

将秦显家的仍旧退回。

再不必提此事。

只是每日小心巡察要紧。

——平儿语,描写其处理失窃一事3、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

——宝钗语4、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黛玉语5、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王熙凤对薛宝钗的评价6、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

——薛宝钗语,描写其对探春等对府内改革的赞同7、林姐姐那样一个聪明人,我看他总有些瞧不破,一点半点儿都要认起真来。

天下事那里有多少真的呢。

——惜春对探春语8、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出自某大石牌坊9、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

庙名久隐,断碣犹存。

形影相随,何须修募。

岂似那“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辈耶!。

——甄士隐对雨村语10、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

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逝世之前,秦钟对贾宝玉语1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自《红楼梦》的第一回12、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1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隐将穷困潦倒的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

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吟出这首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4、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摘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15、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这句是《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林黛玉所说,说明了知音的难得和真挚友谊的珍贵。

16、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真亦假时假亦真 无为有处有还无——论娱乐新闻炒作现象

真亦假时假亦真  无为有处有还无——论娱乐新闻炒作现象

社会转 型期媒体 的价值观失态是媒 闻传播 对社会发展 的积极推动作用 ,亦 责任意识 的集体缺失 。 介失语 现象的一个重要原 因。作为舆论 有对 社会发展造成危 害的消极影 响 ;既
传播学者施拉姆认 为 :有效的信息
工具 和信 息工具 ,应该有 一贯的价值判 有 社会 发展给新 闻传 播提供的广 阔的历 传播可 以对 经济社会发展做 出贡献 ,可
大政治报告 中都提 到舆论监督 ,但 当地 重的代价。 媒 体却被 当地政府 的信息机会 主义 所同
语 ,舆 论 监 督 成 为空 谈 。
(三 )媒 体 正 确 价 值 观 的 缺 失
1 、炒 作
是 ,如今 中国媒体健康 状况并不理想 ,
引发 的涉及整个 国内乳 业市场的食 品安
的原 因 以及 娱 乐新 闻 炒 作 带 来 的 消极 影 响 。
口 王
【 关键词 】炒作 ; 乐新 闻炒作 ;媒体 娱


娱 乐 新 闻 炒 作 的 界 定
版 将 其 定 义 为 :为 扩 大 人 或 事 物 的 影 响 解释 ,例I x- i, l 某个 人 、某件事 、某件产
而通过媒体做 反复的宣传 。相关 学者认 品在一 段时间 内集 中的 、连续的 、有一 炒作, 《 现代汉语词典 》最新第 五 为 ,炒作是个 中性词 ,是宣传 的第二种 定规模 的宣传就是炒作 。…
自律和媒介他律依然任重而道远。
注 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1 1 乇洪涛 《 威廉 姆森交易费用理论 述评 》, 《 经济经 纬》.20 年第4 04 期。 『1 “ 窑奴 _” 十年之痛 》, 《 2《 黑 r 新民周 刊》2 0 年 07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_经典句子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

《悟心铭》浅释 元音老人

《悟心铭》浅释 元音老人

《悟心铭》浅释元音老人原载于《禅》刊一九九○年第二期心中心密法,系藉佛菩萨慈悲加被之力修行,故易于得定,打开本来,证悟真心。

譬之旅行,自力修行者,全靠自己两脚行走,修心密则如乘船、乘车,更或乘飞机,所以快速、稳当,有事半功倍之效。

先师骧陆公,为扶助心密行人更加快速地了悟真心、超凡入圣起见,著有《悟心铭》一首,共四十句,每句四字,共一百六十字,虽文短而字少,但义理丰富深长。

整个成佛之真谛和修心要诀,均宣示无遗。

诚可谓文约义丰,言简意赅之精要著作,亦现代不可多得之悟心评唱!学者如于修法之余,每天将其朗诵几遍烂熟于胸中,久久自于境缘上一触即发,由真实体中得大机大用。

兹为帮助后进者了达其含蓄之玄旨,易于悟心起见,乃逐句浅释,尚望学人珍重,勿轻视之!《悟心铭》全文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是不见不是不闻了了觉知不着见闻荡然无住是名无心心若无住妄依何立妄既不立夙障自除问心何来因境而起境亦不有同属幻影妙用恒沙尽是缘心缘心息处顿证无生无生实相非可眼见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证悟之者名曰见性是故无求心自宁一无心可惑即是大定得大定者无动无静无得无失无喜无瞋本位不移起应万机不变随缘即无生死成佛要诀如是而已浅释《悟心铭》开始即说:“不是有心,不是无心。

”这二句把妙明真心之体和妙用和盘描绘出来。

以妙明真心,既不属有,亦不是无。

你说它有,无相可见,无声可闻;你说它无,语默动静,行住坐卧,无一不是它在起作用。

古德譬之“海中盐味”,“色里胶青”,虽不能目睹,而体实不无。

释迦文佛告诉我们,它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大宝藏。

所谓真空者,别于顽空和断灭空,以妙有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谓妙有者,别于妄有或实有,以真空故,有而不有,不有而有也。

次就相用说来,也是非有非无,非无非有的。

你说它无,形形色色历然现前,而妙用恒沙;你说它有,一切色相,皆因缘所生,无有自体,所起事用,宛如水月空花,无可把持。

《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是说色空不二,非有非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
【译】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作有的,
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

【悟】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
幻中所见,第二次是第五回中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他一生的最终归宿。

而作者借贾宝玉之眼见到这同一幅
对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对他一生道路缩影的一种暗示。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
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
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人生在世,真真假假。

我们的一生好像一直都是活在一个不断探索
真相、破除假象的过程中。

踏入社会,人大多伪装。

而随着年龄和心智
的愈发成熟,如何撕下虚伪的假面,让内心变得真实、淡定才是人生正道。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真真假假都看不太清楚,也不用非要看得那
么清楚。

《道德经》“无为”与禅宗“无为”释义

《道德经》“无为”与禅宗“无为”释义
安 住不 立纤尘 之无 分别之 境 ,这 才是究 竟。 因此 ,上面所 述 的是 老子与禅 师之无 为大悲 境界 ,因为真 正 的圣 者 ,永存 大悲 。而 使天下 万 民无染无 着 ,现 量 圆满 福慧 是圣 者 大 悲 的最 终归 属 。于是 ,在 这 些 大 悲圣 者 看 来 ,治 国以智 ,治 国 以仁 ,是 国之贼 ,因为此 智 、此仁 皆是 分 别沾 着 之 少智 、少 仁 ,不 是 无 碍 自在 之 圆满 智 、圆满仁 ,“ 言数 穷 ,不 如守 中” 多 ,有言数 分别 ,毕竟不如 中道之无 分别 自在现量 。 民之 难治 ,在于统 治 者不 自在 ,民亦 不 自在 。圣者 自觉觉他 , 自己 自在 ,亦 能使 民 自在 。因此 ,上乘 治 国之 慧 ,是 “ 玄德 ” ,来
“ 无为”作为 《 道德经》与禅宗的共同总持 , 其义蕴历来随各人学问的深浅 、修炼安住程度 的不同以及 教派归 旨的有别而有很不一样的演绎。《 道德经》之 “ 无为”与禅之 “ 无为”为同为异?认为同者 ,其主要 依 据是老 子 的涅 椠境 界与禅 宗 圆满境 所示 现 的个别 情形 相若 。认 为不 同者 ,其 主要 依 据是 中 国历 代 禅祖 师
佛道在世间 ,不离世 间觉。而对其仅作世俗理解 , 则有强不知以为知 ,知之不全以为知之已足之嫌。
禅 作为 释迦佛 法之 心法 ,始 终是 以释迦 牟尼佛 于灵 山法会 之言 :“ 吾有正 法眼藏 ,涅榘妙 心 ,实相无 相 , 微妙 法 门 ,不立文 字 ,教外别传 ,付 嘱摩诃迦 叶”为标志 ,而其核 心正是 “ 无为 ” 。
里 ,就 很有 一些人 ,弃道 从禅 ,认 为道之境 界不够 “ 、不 够 “ 。如僧肇 ,鸠摩 罗什 门下 四哲 之一 ,初 彻” 圆”

有为法与无为法

有为法与无为法

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无为法】有因缘造作之法,叫做“有为法” ,无因缘造作之法,即叫做“无为法”。

在五位百法中,前面的九十四法,皆是有生灭变异的有为法,最后六法,才是清净寂灭的无为法,也叫做“真如实相”。

真如实相本来不一不异,为何又分出六法?盖六种中的前五种,或依其原因而说,或约其作用来讲,只有最后的真如无为才是无为法的本体。

一、虚空无为,虚空遍一切处,既是虚空,自然无生灭变化,故名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择是拣择,灭是寂灭,又名涅槃,择灭无为就是用真正的智慧去选择佛法,修成涅槃之果,证入无为之境;三、非择灭无为,一切有为法,皆是仗因托缘而生起的,如果没有能生之缘,或有因而无缘,则毕竟不生,这就是非择灭的意思。

再者,无为法的法性,自体本来清净,没有烦恼,既然没有烦恼,也就用不著去拣择智慧来灭除,这也就是所谓的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说的是色界第四禅的禅定情形。

佛经说,世界进入坏劫时,发生火水风大三灾,动摇全世界,唯有四禅天,火水风三灾都不能到达,这种三灾不至,烦恼不生所显现的无为,就叫做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想是想像,受是感受,也就是五蕴中之受、想二蕴,佛教所说的最高禅定叫做灭尽定,又叫做灭想受定,想、受不起了,无为境界就会显现,这种一切想、受都不生的无为境界,就是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真者真实不虚,如者如常不变,这种既真实不虚而又如常不变的真如理体,就是诸法没有生灭的无相无不相的真如实相,断除了我、法二执,才能证得真如无为。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何差别?有为法就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

无为法就是无因缘造作的理法,也就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

这是有为法与无为法一般之见识,有为法可说事相方面而言,无为法可说理体方面而言。

若站在中道实相义而言,有为法与无为法是不二的,离开有为法就没有无为法,离开无为法就没有有为法,有为无为不一不异,何以故?因为无为法建立在有为法之上,有为法由无为法而彰显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意思:把真实的视为假的,时间久了假的便成了真实的。

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东西时,那捏造的事实终将还是虚幻的。

2、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中太虚幻境对联。

3、原文: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

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 1 页共1 页。

假以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意思

假以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意思

假以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意思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事物表面看起来与实际情况相反的现象。

假以
真时真亦假的意思是,虽然表面看起来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可能是假的。

这提醒我们要警惕表面现象的迷惑性,不能轻信一切。

无为有时
有还无的意思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无为而无,但实际上可能却有
所存在。

这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可能性。

这句话还可以拓展为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等方面。

在人际关系中,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人的表面言行所迷惑,认为对方是真诚的,但实
际上可能是虚伪的。

因此,我们需擅于辨别别人的真实意图,不被表
面的表现所蒙蔽。

在道德观念方面,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社会常规所束缚,盲目追
随一种行为准则,认为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可能违背了自己的内心真实。

因此,我们应当审视自己的行为,遵循内心的真实愿望,不受外
界评判的干扰。

总之,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判断事物、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时,不要轻信表面现象,要擅于发现隐藏的真相,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假以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意思

假以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意思

假以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意思假以真时真亦假和无为有时有还无是两句具有哲理性质的句子,它们应该被理解为对事物本质和存在状态的思考。

下面我会进行准确回答并拓展这两句话的意义。

1. "假以真时真亦假"的意思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真实也可能是虚假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相是相对的,取决于人们的观点和背景。

一个例子是,对于不同国家的学历认证制度来说,某些学历可能在某些地方有权威性,而在另一些地方可能被质疑。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思想开放,积极倾听不同观点,并以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

2. "无为有时有还无"的意思是:在某些情况下,不做任何事情可能会导致事物的存在或状态消失。

这句话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不可怠慢行动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如果我们面对一种可能的危险情况,不采取任何措施可能会导致事态的恶化,因此,我们需要适时行动,采取必要的步骤来防止问题的发生。

拓展:这两句话实际上涉及到了现实生活中经常面对的两个概念:真相和行动。

真相是一个复杂而主观的概念,取决于个体的理解和解释。

这表明了人们在面对真相时应该持开放态度,不断扩大视野,接受不同观点的存在。

行动则是我们对待问题和挑战的方式,有时候无为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也有时候适时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这两句话也提醒我们要从更深层次去思考事物。

有时候,真相和存在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和直接,需要我们用更深入的思考去理解和解释。

这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之,"假以真时真亦假"和"无为有时有还无"这两句话提醒我们对待真相和行动要保持开放和灵活,要善于思考,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意义。

红楼梦一到十回读后感800字(10篇)

红楼梦一到十回读后感800字(10篇)

红楼梦一到十回读后感800字(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红楼梦一到十回读后感800字(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红楼梦一到十回读后感800字篇1《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我身为小女子一枚,最喜爱的`名著当然是红楼,因为里面的许多细节性的描写和敏感心态大部分是从一个女子的心态出发的。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以前就想写一些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一则因时间仓促,二则笔下无文,所以也就搁下了。

近来又重读红楼,实感其中趣味,故写此文,希与古典的朋友们共赏。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

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论娱乐新闻炒作现象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论娱乐新闻炒作现象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论娱乐新闻炒作现象王蔚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在这个利益驱动的时代里,娱乐新闻炒作现象是当前新闻报道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现象,本丈从娱乐新闻炒作概念的界定谈起,进而分析出现娱乐新闻炒作现象的原因以及娱乐新闻炒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王蔚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一回非现实情节"补天""还泪"神话的审美价值 [J], 沈少容
2.真做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精神现象学分析[J], 白明利
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品评达达主义画派之虚无与实有 [J], 王彧浓;
4.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梦”的因素 [J], 李杨
5."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评徐新华寓言体戏剧《真假二十四小时》 [J], 李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联的上半句关键字是"作,亦"的理解,"假作真"有设问之意,如果把假的当作真的去理解,是什么结果呢。如果假的也是真的,是什么结果呢,很显然,前者的结果,是与非不分,真与假不辨。岂又如何理解曹雪芹"哭成此书"。后者的结果则是肯定假的就是真的的结论。事体是假,事理是真。不访借用贾雨村的人生轨迹以证。贾雨村是官场上斯混之典型代表,是官吏之大浓缩,是故,曹雪芹对他的交代,特别祥尽,家族家境,藉贯秉性,来京目的。他的人生轨迹,曲折,浪漫,贪弊,势利。是严格尊循"时尚之学“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坚定拥护执行者。结局怎样呢,为他人做嫁衣终归锁枷扛。一个悲也!此为“假”事体,“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筵华终散场”此为真事理。古往今来,有多少官吏是真正做利物济民的事体呢?不都是拿着“皇帝”的金银帖皇帝的脸,同时自揣利己。
下半句叠用“无有”词以“处,还”牵连。这“无有”不能单纯的用现代词意去理解,即“无”者,非现代词意之“没有”,“有”者,非现代词意之“有”。而是要从道教立场去解渎。“无和有”的本意乏指宇宙的“道”。
所以,这幅对联藴含着道教思想体系,曹雪芹对李丹的道教思想颇有研究! 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太虚"一词,是道教专用术语,盖乏指宇宙。我读这幅对联,走的是"意境"的路,这幅対联恰似道教常有的"阴阳八卦"图,那小说中最先登场的甄士隐和贾雨村亦恰似"阴阳八卦"图中者,甄士隐是"阳"的象征,贾雨村是"阴"的代表。为此,是解渎这幅对联的前提条件。
其联的上半句,叠用'真假"词,且以"作和亦牵连,不也恰似"阴阳八卦"图吗,如果以"阴阳八卦"图解渎其联,题目做大了,也诚有太虚之意。借曹雪芹的话说:"叙事说理"重在其"理"。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理觧
访问数:3065 回复数:8
楼主回复作者:y7896345210 发表日期:2012-2-2 13:38:4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此"太虚幻境"坊门前的对联。很喜欢,常揣摩。现将愚见略以叙之,诚請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