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练习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大自然的语言?
A. 动物的叫声
B. 植物的生长
C. 人类的语言
D. 季节的变化
答案:C
2.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哪种现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A. 雪花纷飞
B. 落叶满地
C. 燕子归来
D. 果实累累
答案:C
二、填空题
1.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_________(填入动物名称)的迁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答案:大雁
2. 植物的_________(填入植物部位)在冬季枯萎,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冬季的信号。

答案:叶子
三、简答题
1. 描述一下大自然中,动物如何通过行为来传递信息。

答案:动物通过不同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如鸟类的鸣叫、狼的嚎叫、
蜜蜂的舞蹈等,这些行为都是它们之间交流的方式。

2. 举例说明大自然中植物如何通过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答案:植物通过开花、结果、落叶等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春天,
植物开始发芽开花;夏天,植物茂盛生长;秋天,植物开始落叶;冬天,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四、论述题
1. 请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并说明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答案: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自然界通过各种现象和变化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些信息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农民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
情况来决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气象学家通过观察云彩和风向来预测
天气变化。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班级:姓名:建议时间:30分钟完成一、阅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如果你砍倒大树,就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果你捕到大鱼,鱼鳞(lín)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诗歌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诗歌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用“”画出来。

3.白云飘得高高,我知道明天是______天;看到蝌蚪在水中游,我知道______来了;看到树桩上有15道圈,我知道这棵树长了_______年;看到鱼的鱼鳞上有______道圈,我知道这条鱼今年3岁。

4.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写一写。

(至少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岛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它们在这里做窝安家,养育后代。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jù)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

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

统编版八下5《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附答案

统编版八下5《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附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méng fā cì dì piān rán yùn yù nóng yàn hăi táng ()()()()()()xuán shū xiāo shēng nì jì wù hóu zhōu ĕr fù shǐ()()()()二、总结段意。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3.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4.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尽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六、知识运用《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诗歌中现象的理解。

七、读课文回答问题1.“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2.课文7-10自然段中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农谚海棠悬殊销声匿迹物候周而复始二、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8、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

8、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

8、大自然的语言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漂.(piāo、piào)砾.(lì、lè)、皇冠.(ɡuàn、ɡuān)
鉴.(jiàn、qiān)别钻.(zuàn、zuān)研2、组词。

雁()庐()筝()鉴()燕()户()挣()签()3、根据意思写成语。

(1)、美妙到了极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2)、星斗变换了位置,形容时间和季节发生了变化。

()
(3)、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
4、连线
哥白尼浮力定律竺可桢地动仪阿基米德避雷针张衡物候学富兰克林日心说李四光地质学5、修改病句。

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的一双手几乎冰僵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显得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i jj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归来的场景了。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B.雪后天晴,阳光明媚,风雪载途,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肖敏萌发了当建筑师的远大理想。

D.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贵阳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六盘水,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

B.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

C.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D.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物候现象的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二、课内精读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当的一项是()A.课文第九段是按照总分的结构说的,分说的时候又是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B.课文第九段的中心句是本段第一句。

C.课文第九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中“这个因素”是指“高下的差异”。

D.课文第九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

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8.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纬度wěi 连翘qiǎo 怠惰du 孤寂jìB.藐小miǎo 描摹mó 凝神níng 蜉蝣yóuC.欢畅chàng 恬静tiǎn 栖息qī 呵护kēD.无稽jī 浑然hún 上乘chén 宇宙zhu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衰草连天______ 鬓毛衰______(a.shuāi b.suāi c.cuī d.chuī)②差异______ 差遣______ 差劲_______ 参差_______(a.chā b.chāi c.chà d.cī e.chài)③观测_______ 道观_______(a.guàn b.guān c. guǎn)④落叶_______ 落枕_______ 丢三落四_______(a.luó b.lu c.là d.lào)⑤播种_______ 耕种_______(a.zhng b.zhǒng c.zhōng)?3、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荣枯俗语农谚耐人寻味俯首贴耳B.离愁别苦凝神静听不记其数少见多怪C.苍海一粟无忧无虑千呵万护涵养水分D.饱学之士雅俗共赏不胜玫举昂首挺立二、阅读(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____化,草木____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____然归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的落下来。

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____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____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____、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悬.殊(xián) 农谚.(yàn) 冰雪融.化(rónɡ)B.孕.育(yùn) 翩.然(biān) 销声匿.迹(nì)C.活跃.(yuè) 连翘.(qiáo) 衰.草连天(shuāi)D.纬.度(wěi) 萌.发(ménɡ) 风雪载.途(zǎi)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蔌蔌地落下来。

改为。

(2)而山区的气侯、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察。

改为; 改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活C.灵便D.灵敏(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

(填序号)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④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我的家乡就在贵州那美丽的小村庄,春天来临的时候,无需长途跋涉,打开楼顶的窗,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cìdì开放。

而深秋来了,一切都慢慢凋零,万事万物似乎都xiāo shēng nìjì_ 了,我幽雅地吹奏着一支曲子,凝望着远处的夕阳。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沿岸无数中华儿女。

B.上课铃响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次第走进教室。

C.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

D.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是。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A.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存在的合作领域。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 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印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课内阅读阅读“立春过后”至“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问题。

4.(考点:说明对象)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5.(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选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答:6.(考点:词语运用)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答:三、拓展阅读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淼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

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大自然的语言①几千年来,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

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② 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

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十二候。

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物候方面的农谚,就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③ 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

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

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

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物候观测所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构造比一般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因此,物候观测的数据是综合气候条件(气温、湿度等等)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把它用于农事活动,就比较简便,易为农民所接受。

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④ 去年(1962年)五一节前后在华北是比较冷的,但五一节当天早上的温度记录却比1961 年、1960年同天早晨的温度记录高摄氏二、三度。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ft区的农业发展。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目的是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次第,一个接一个。

造句略。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三、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ft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2.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ft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

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学海风暴】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学海风暴】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6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导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 zhù()。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 yè méi()、西府hǎi táng()、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2.选词填空。

(1)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A.发育 B.培育 C.酝酿 D.孕育)果实的季节。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得多。

3.对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拟人比喻 B.叙述拟人比喻C.描写对偶拟人 D.抒情比喻拟人5.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能力提升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①(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②(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méng fā(2)cìdì(3)yùn yù(4)nóng yàn(5)xuán shū(6)zhōu ér fùsh ǐ(7)huāxiāng niǎo yǔ(8)cǎo zhǎng yīng fēi 情境化: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ìji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 归来的场景了。

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2):依次,按照顺序。

(3):动作轻快的样子。

(4):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5):形容差别大。

(6):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7):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8):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9):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10):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11):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来了,小树林里鸟语花香;冬天来了,一切又静穆无声了,对比悬殊。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市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有力弘扬了“孝亲敬老”的社会风尚。

C.杜鹃花盛开的这个小山村,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D,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上翩翩起舞。

4.下列片段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

B.“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演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并C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

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

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连翘.(qiào)悬殊.(shū)衰.草连天(shuāi)草木荣.枯(róng)B.侵.害(qīn)延.迟(yán)周而.复始(ér)风雪载.途(zhài)C.孕.育(yùn)农谚.(yàn)冰雪融.化(róng)翩.然自来(piān)D.了解.(jiě)纬.度(wěi)销声匿.迹(nì)簌簌.落下(shù)【答案】C【解析】A.翘qiào—qiáo;B.载zhài—zài;D.簌shù—sù;故选C。

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草木萌发周而复始消声匿迹风雪载途B.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答案】D【解析】A.应为“销声匿迹”;B.应为“冰雪融化”;C.应为“采集种子”;故选D。

3.(2020·浙江杭州市·八年级)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答案】D【解析】D.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

复:又,再。

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此题与“变化一年比一年大”的语境不符。

故选D。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市场经济,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

B.对于我们来说,市场经济是个全新的事物。

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8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8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语言________的学生________的大雁 ________的蝌蚪________的化石________的蚂蚁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到处________ 编队________思考________ 发现________二、连线题4.理解课文,并连线白云飘得高有雨蚂蚁搬家秋天到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天晴大叔年轮曾是汪洋一片打鱼鳞有过寒冷的冰川发现“三叶虫”化石一年只长一圈发现“漂砾” 一圈就是一岁三、语言表达5.读句子,用加下划线的词语造句。

(1)如果你勤于思考,就会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6.仔细阅读这两段诗歌,找出前后照应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你能写出你观察到的“语言”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诗歌中可以看到,只有________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而且妙不可言。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妙不可言”的意思: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奇妙的生物钟王琦平时,你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种植物都有一只走时很准的“时钟”。

植物的花,多数是按一定时间开放的。

一种民间叫洗澡花的“夜夜红”,每年夏秋季节,当夕阳西沉,便盛开鲜红的花瓣,翌明旭日未露,花朵又都合拢起来。

《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精选

《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精选

《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精选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 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 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 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 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 百感交急B. 斤斤计较C. 满院狼藉D. 昂首阔步(2)(()A. 得心应手B. 迫不急待C. 原形毕露D. 令人喷饭(3)()()A. 在所不昔B. 谈笑风声C. 难能可贵D. 记忆犹新(4)()()A. 哭笑不得B. 以物谕人C. 入木三分D. 花团锦族3.选择恰当的词语, 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是活生生的生物, 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 灵验B. 灵敏C. 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 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 观察B. 观测C. 预测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 决定B. 制定C. 确定D.肯定(4)影子戏, 在这里产生了()的力量, 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 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 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 神圣B. 神奇C. 神异D.神秘4. 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 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别()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2.按照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别离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不甘心又没有办法()③难做的事情竟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衰败的野草一望无际与天空相连()3.填空。

这篇课文把非常丰硕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提及,层次分明地说明了的、和。

二、阅读(考试链接)(一)立春事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生,各类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酷热的夏日,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季,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处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隆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得当的词语。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持续;C.陆续;D.全数)开放。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次第: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转变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转变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何?5.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这样写好在哪里?6.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7、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融中,咱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归雁中的行列中,咱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问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学问。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学问来讨论农业生产,已经进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哺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季节推移的气候改变和这种改变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冗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拟简便,简单把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依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推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旧是根据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假设能留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开。

小题1:依据选段内容,推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2分〕 A.物候学就是观看物候现象的科学。

〔〕B.讨论物候现象所用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这里”指“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小题2:文中划横线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小题1:A×B×C√D√小题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白说明物候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避开一些损失。

小题1:此题考察分析文章内容的力量。

A、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学问来讨论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生字练习字帖(手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生字练习字帖(手写版)
鸣鸣鸣鸣鸣鸣鸣鸣鸣
qín
琴 琴 琴 琴 琴 琴 琴 琴 琴 琴 部首:王 笔画:12画 上下结构
组词: 钢琴 竖琴 口琴

róu 部首:矛 笔画:9画 上下结构
组词: 柔美 柔顺 柔和
柔柔柔柔柔柔柔柔柔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生字练习字帖
gǎn
感 感 感 感 感 感 感 感 感 感 部首:心 笔画:13画 上下结构
组词: 机器 器乐 电器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生字练习字帖

滴 滴 滴 滴 滴 滴 滴 滴 滴 滴 部首:氵 笔画:14画 左右结构
组词: 点滴 滴灌 滴定

qiāo
部首:高
组词: 敲门 敲打 敲诈
笔画:14画 左右结构
敲敲敲敲敲
敲敲敲敲

míng 部首:口 笔画:8画 左右结构
组词: 鸣谢 鸣叫 鸣笛
组词: 感情 感激 感恩

shòu
部首:又
组词: 难受 受苦 消受
笔画:8画 上中下结构
受受受受受受受受受

激 激 激 激 激 激 激 激 激 激 部首:氵 笔画:16画 左右结构
组词: 感激 激励 激烈

jī 部首:凵 笔画:5画 独体字
组词: 冲击 撞击 阻击
击击击击击击击击击

器 器 器 器 器 器 器 器 器 器 部首:口 笔画:16画 上中下结构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生字练习字帖
妙miào 部首:女 笔Fra bibliotek:7画 左右结构
组词: 奇妙 美妙 巧妙
妙妙妙妙妙妙妙妙妙
yǎn
演 演 演 演 演 演 演 演 演 演 部首:氵 笔画:14画 左右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一、阅读以下三段,回答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各种花()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归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的落下来。

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的寒冬。

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④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这段文字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比喻说法,它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把_____________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分层次。

第一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二段:①②③④3.课文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并采用“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法,这对介绍物候知识有什么作用?4.选段说明的对象是:()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5.上面所引三个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安排的?每一自然段又是什么说明顺序?6.词语理解(1)在“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句中,“沉睡”与“苏醒”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各种花次第开放”中,“次第”是按次序一个挨一个的意思,这句话隐含着______________变化。

(3)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4)“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B.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文字。

C.指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

D.指话语,由于文化水平和职业的差异,他们之间缺少共同的东西。

(6)“劳动人民”具体指。

(7)“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文中有何标志?请找出有关词语。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这些词语也是修辞的标志。

(8)第三段的“这些自然现象”指的是。

(9)“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加点字能否删掉,为什么?7.调整语序:(1)①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②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③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⑥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籁籁地落下来。

调整后的语序是:。

(2)①周而复始,②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③年年如是。

调整后的语序是:。

(3)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④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⑤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调整后的语序是:。

(4)语段中划线的两个短语次序能否调换一下?为什么?8.第一段词语(1)在选段的括号内填写上恰当的词语。

9.第二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10.第二段第②句与第③句间的句号可以改为分号吗?为什么?或: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

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

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11.与第二段第①句中的分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等”字用错了的一项是:( )。

A.他曾经访问过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苏等四国组成同盟国。

C.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地都是旅游胜地。

D.因为魏、蜀、吴等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故历史上称此时期为“三国时期”。

1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3)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4)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13.下列谚语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B.清明前后,栽瓜种豆C.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D.春雾雨,夏雾热,秋雾晴天冬雾雪14.文中哪一句话能说明“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用波浪线标示出来。

15.指出这三段文字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阅读下面两段,回答问题。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侯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

如果能注意到物侯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就可能避免。

1.括号内应填的词语是:()A.灵验损害损失 B.灵敏损害损失C.灵活损失损害 D.灵便损失损害2.下列语句正确的排序是:()①如果能注意到物侯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③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④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3.文中“活的仪器”是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指的是。

5.“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六段。

回答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天短促,今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经度的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初春7种乔木抽育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田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于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第二、三、四、五段共同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多选)()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分类别 E.列数字 D.引资料4.概括第二、三、五段的内容依次是:6.词语填空或理解:(1)选择恰当的词填空: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2)第二段中加点字“只”“就”是否能去掉,为什么?(3)第三段中加点字“要”是否能去掉,为什么?(4)第三段中画横线的“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5)第五段中加点的字“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7.句子或内容理解:(1)“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什么?(或: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说明了什么?“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说明了什么?请具体说明。

(3)产生“逆温层”的条件有哪些?(4)产生“山脚有霜而山腰反而无霜”的原因是什么?(5)作者说,“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