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13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13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13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注意事项

液压与气动实验是《液压与气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

一、每次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好实验目的

和所用实验设备。

二、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三、在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要将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填入实

验报告中,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四、实验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

好实验报告,交授课教师批阅。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拆装

一.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拆装,可加深对泵和马达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二.要求

1. 通过拆装,掌握液压泵和马达内每个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2. 分析影响液压泵和马达正常工作及容积效率的因素,了解易产生故障的部件并分析其原因。

3. 如何解决液压泵的困油问题,从结构上加以分析。

4. 通过实物分析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三个必须的条件)。

5. 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和马达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6. 掌握液压泵和马达的职能符号(定量、动量、单向、双向)及选型要求等。

7. 掌握拆装油泵和马达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三.内容和要点

拆装:齿轮泵(马达)

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2—1

图2-1

拆卸步骤:

1)松开6个紧固螺钉,分开端盖1和4;从泵体3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主要零件分析:

1)泵体3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4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2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四.实验报告

1.画出齿轮油泵(马达)的工作原理简图,说明其主要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叙述拆装中主要使用的工具、拆装顺序、拆装过程的感受;

3.齿轮泵的卸荷槽的作用是什么?4.液压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

实验二液压控制阀拆装

一. 目的

通过对液压阀(压力阀,换向阀,流量阀)的拆装,了解液压阀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

二.要求

通过拆装常见三类液压阀要求:

1. 掌握液压力P与弹簧力F之间的平衡关系,理解液压阀的阀芯开启与闭合的过程。

2. 了解调压弹簧与复位弹簧的作用及性质。

3. YF溢流阀调压的好处(先导阀的作用)。

4. 了解每个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及工艺要求。

5. 掌握阀类元件的职能符号及其工作原理。

6. 了解各类阀铭牌、型号。

7. 了解阀类元件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8. 了解阀类元件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

三. 内容和要点

1.方向控制阀:拆装35D-25B电磁换向阀

2.压力控制阀:拆装P型直动式溢流阀、YF型先导式溢流阀

3.流量控制阀:拆装L型节流阀、LDF型单向节流阀、调速阀

结构图见教材

四.实验报告

1..叙述三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画出其液压职能符号;

2.叙述YF型溢流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说明主阀阀芯上细长节流阻尼孔的主要作用,画出其液压职能符号;

3.叙述节流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调速阀的组成部分,说明节流阀和调速阀的功用,画出其液压职能符号;

实验三液压控制回路综合实验

一.目的:

节流调速回路是由定量泵、流量控制阀、溢流阀和执行元件等组成,它通过改变流量控制阀阀口的开度,即通流截面积来调节和控制流入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其运动速度。节流调速回路按照其流量控制阀类型或安放位置的不同,有进口节流调速,出口节流调速和旁路节流调速三种。流量控制阀采用节流阀或调速阀时,其调速性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节流阀、调速回路不同,它们的调速性能也有差别。

通过本实验要达到以下目的:

1. 分析、比较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中,节流阀具有不同

通流面积时的速度负载特性;

2. 分析、比较采用节流阀的进、回、旁三种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3. 分析比较节流阀、调速阀的调速性能。

二. 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测试

1. 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2. 采用节流阀的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3. 采用节流阀的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4. 采用调速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三.内容和方法:

图5-1为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的液压系统原理图。该液压系统由两个回路组成。图5-1的左半部是调速回路,右半部则是加载回路。图5-2为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的外形图。

在加载回路中,当压力油进入加载液压缸18右腔时,由于加载液压缸活塞杆与调速回路液压缸17(以后简称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将处于同心位置直接对顶,而且它们的缸筒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因此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受到一个向左的作用力(负载F L),调节溢流阀9可以改变F L 的大小。

在调速回路中,工作液压缸17的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a、溢流阀调定压力P1(泵1的供油压力)及负载F L有关。而在一次工作过程中,a和P1都预先调定不再变化,此时活塞杆运动速度V 只与负载F L有关。V与F L之间的关系,称为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a和P1确定之后,改变负载F L的大小,同时测出相应的工作液压缸活塞杆速度V,就可测得一条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图5-1

图5-2

四.实验步骤:

参照图5-1和图5-3进行实验。

1. 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1). 测试前的调整

加载回路的调整-全部关闭节流阀10和全部打开溢流阀9,启动液压泵8,

图3 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电器按钮箱面板图

图5-3

慢慢拧紧溢流阀9的旋钮(使回路中压力P6小于5kgf/cm2)。转换电磁阀12的控制按钮,使电磁阀12左、右切换,加载液压缸18的活塞往复动作两、三次,以排除回路中的空气。然后使活塞杆处于退回位置。

调速回路的调整-全部关闭节流阀5、7和调速阀4,并全部

打开节流阀6和溢流阀2,启动液压泵1,慢慢扭紧溢流阀2,使回路中压力P 1处于5 kgf/cm 2。将电磁阀3的控制按钮置于“左”位,使电磁阀3处于左位工作。再慢慢调节进油节流阀5的通流面积,使工作液压缸17的活塞运动速度适中(40~60mm/s )。左右转换电磁阀3的控制按钮,使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检查回路工作是否正常,并排除空气。

2). 按拟定好的实验方案,调定液压泵1的供油压力P 1和本回路流量控制阀(进油节流阀5)的通流面积a ,使工作液压缸活塞退回,加载液压缸活塞杆向前伸出,两活塞杆对顶。

3) 逐次用溢流阀9调节加载液压缸的工作压力P 7,分别测出工作液压缸的活塞运动速度V 。负载应加到工作液压缸活塞不运动为止。

4) 调节P 1和a ,重复2)步骤。 5) 重复3)步骤。

工作液压缸活塞运动速度v —用钢板尺测量行程L ,用微动行程开关发讯,电秒表记时,或用秒表直接测量时间t 。v =L/t (mm/s)。

负载17A P F L ?=,

式中P 7-负载液压缸18工作腔的压力;

A 1-负载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 将上述所测数据记入实验记录表格2-3。

2. 采用节流阀的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1) 测试前的调整

加载回路的调整-调节溢流阀9,使P 6小于5 kgf/cm 2,通过电磁阀12的切换,使活塞处于退回位置。

调速回路的调整-将电磁阀3的控制旋钮置于“0”位,电磁阀3处于中位。全部打开节流阀5和关闭节流阀6。再使电磁阀3处于左位,慢慢调节回油节流阀6的通流面积a ,使工作液压缸的活塞运动速度适中。

2)、3)步骤同1。

3. 采用节流阀的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1) 测试前的调整

加载回路的调整-同2. 1)中的相应部分。

调速回路的调整-使电磁换向阀3处于中位,全部打开节流阀6。然后使电磁阀3处于左位,慢慢调节旁路节流阀7的通流面积a ,使工作液压缸的活塞运动速度适中。

2) 、3)步骤同1。

4.采用调速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1) 测试前的调整

加载回路的调整-同2. 1)中的相应部分。

调速回路的调整-使电磁阀3处于中位,全部关闭节流阀5、7。再使电磁阀3处于左位,慢慢调节调速阀4的通流面积,使工作液压缸的活塞运动速度适中。

2) 、3)步骤同1

为便于对比上述四种调速回路的试验结果,在调节2、3、4项的各参数时,应与1中的中等通流面积时相应的参数一致。

现列出一些参数的具体数值,供学生参考:液压缸1的供油压力P1可拟定在30~40 kgf/cm2之间;负载压力P7可拟定在5~35 kgf/cm2之间(P1要大于P7的最大值);流量阀通流面积a的调节可参照工作液压缸活塞速度v的大小进行,(v可拟定在10~120mm/s之间),也可参照节流阀的刻度进行。

五、实验报告

1.记录实验数据,填写数据表(见表5-1和表5-2);

表5-1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实验记录表

表5-2采用节流阀的回、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和采用调速阀的

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实验记录表

2.绘制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用坐标纸分别绘制四种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3.分析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当节流阀的通流面积变化时,它的速度负载特性如何变化?

2)采用调速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为什么速度负载特性变硬(速度刚度变大)?而在最后,速度却下降得很

快?

3)分析并观察各种节流调速回路液压泵出口压力的变化规律,指出哪种调速情况下功率较大?哪种经济?

4)各种节流调速回路中液压缸最大承载能力各决定于什么参数?

实验四气动控制回路综合实验

一.目的

1.掌握气压元件在气动控制回路中的应用。

2.通过装拆气压回路了解调速回路和换向回路的组成及性能。

3.能利用现有气压元件拟订其他方案,并进行比较。

二.要求

1.认识气动元件,组装具有调速功能的双作用气缸换向回路。

2.认识气动元件,组装多缸顺序动作回路。

三.内容与方法

实验装置为QZS-B气动综合实验台。根据所选气动元件绘制系统原理图。

1.双作用气缸换向回路

1).系统所用元器件:空压机1台、二联件1个、三位五通

电磁换向阀1个、单向节流阀2个、双作用气缸1个、连接管道5根

2)控制要求:按下SB1按钮,气缸向前伸出;

按下SB2按钮,气缸向后退回;

按下SB3按钮,气缸任意位置停止;

气缸在前进和后退过程中有相应指示灯显示。

2.多缸顺序动作回路

1). 系统所用元器件:空压机1台、二联件1个、双电控二

位五通换向阀3个、双作用气缸2个、单作用气缸1个、行程开关4个、连接管道11根。

2). 控制要求:分单次自动顺序动作和连续顺序动作两种情况

单次自动顺序动作:按下SB1按钮,缸1向前伸出,压下ST2后缸2向前伸出,压下ST5后缸2停止运动,缸3向前伸出,经延时一段时间后(延时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初定为3s)缸3回退;再经延时一段时间后(3s),缸2回退,压下ST3后缸2停止。

连续顺序动作:按下SB1按钮,缸1向前伸出,压下ST2后缸1停止运动,缸2向前伸出,压下ST4后缸2停止运动,缸3向前伸出,经延时一段时间后(延时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初定为3s),缸3回退;再经延时一段时间后(3s),缸2回退,压下ST3后缸2停止,缸1后退,压下ST1后反向前进。

四.实验步骤

1.按需要选择气压元件;

2.根据系统原理图联接管道;

3.接通压缩空气源;

4.实现所要求的调速功能和循环动作;

5.拆卸,并将元件放好。

五.实验报告

1.画出回路原理图;

2.叙述实验所用气动元件的功能特点;

3.叙述气动回路的工作原理;

4.回答思考题:

1).气动系统中为何要有二联件?

2).单向节流阀在气路中如何安装?

3).气动换向阀与电磁换向阀各有什么不同特点?。

学生实验守则

1.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准时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

2.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预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接受实验教师的提问和检查。

3.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丢纸屑杂物。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进室必须换拖鞋。

4.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服从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物品。

5.实验中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各种实验数据。不准敷衍,不准抄袭别组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

6.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若出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护现场,不得自行处理。

7.实验完毕,应清理实验现场。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指导教师批改。

9.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慎造成仪器设备、器皿工具损坏者,应写出损坏情况报告,并接受检查,由领导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10.凡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私自拆卸仪器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章予以赔偿。

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13. 10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记录并绘制某产品(或零件、服务)的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分析(完成了什么?何处做?何时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查、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查、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子秒表、计算器、胶带台、胶带、胶水、记录板、A4纸、包装纸、物流箱等。 四、实验分组 5~6人一组,1人模拟顾客,1人模拟邮局业务员,1人使用记录板记录,1人使用电子秒表测时,其他人认真观察,做些辅助工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模拟邮局邮包发送流程,可参考下列流程进行: (1)顾客到达。(流程分析起点); (2)询问业务; (3)等待顾客填单; (4)从顾客手中接邮包和填好的包裹单;

(5)包装邮寄物; (6)称重; (7)使用计算器计算邮资;(2元起价,含200克,200克以上按1分/克计算邮资) (8)向顾客收取邮资; (9)登帐(实为计算机操作,这里用手工记账代替); (10)贴包裹单; (11)贴邮票; (12)将包裹放入邮件暂存箱; (13)把包裹单第二联交顾客; (14)顾客离开,服务结束。 实验时,先模拟1~2遍,然后负责记录的同学使用流程图符号记录“邮局业务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绘制流程程序分析简图。同时记录时间和移动距离等参考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实习报告纸或课程设计纸书写。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分组;(4)实验内容与步骤; (5)5W1H分析过程;(6)ECRS改善过程;(7)规范的以为人主的流程程序图(含现行方法和改善方法)。(8)对分析改善进行总结。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书(2013.3)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实验指导书 黄桂香编著 广西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2013年3月

目录 实验一园艺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3h) (3) (一)果树花粉生活力测定 (3) (二)蔬菜花粉生活力测定 (6) 实验二、三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6h) (7) (一)果树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 (7) (二)蔬菜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 (8) 实验四、园艺植物品种描述及鉴别(3h) (10) (一)番茄品种描述及鉴别 (10) (二)荔枝品种描述及鉴别 (13) 实验五、种胚分离培养技术(3h) (16) 实验六、园艺植物选择育种(3h) (17) 实验七、园艺植物品种调查及育种方案的制订(6h) (20) 实验八、园艺植物花粉单核期观察(3h) (20)

实验一、园艺植物花粉发芽试验及生活力测定 内容一:果树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 一、目的要求 练习并掌握果树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技术 二、材料用具 供试花粉、氯化钙、硼酸、琼脂、蔗糖、凹玻片、棉花、染色瓶、蒸馏水、显微镜、计数器、天平、载玻片、盖玻片、烧杯、镊子、水浴锅、玻璃杯、玻棒、冰箱、温箱、干燥器等。联苯胺、α—萘酚、碳酸钠、酒精、过氧化氢、氯化三苯基四氮吡、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量筒、量瓶、滴瓶等。 安全提示:因联苯胺、α—萘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为易制毒化学品,操作时要按规范要求,避免人体直接接触,注意安全。 三、说明 在有性杂交工作中,常因杂交亲本组合的花期不遇,或亲本植株异地而必须预先收集父本花粉,花粉应贮藏在低温(0—4℃),干燥(相对湿度0—4%)不受阳光直射(或黑暗)的环境下,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花粉的生活力,经贮藏或外地采来的花粉,在授粉之前,必须检验花粉的生活力,以确定花粉发芽的可靠程度,这对检验杂交后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花粉人工发芽的效果与培养基的配制是否适合有很大关系,培养基常用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琼脂1%及蒸馏水配制而成,不同果树的花粉对蔗糖浓度要求不同。一般柑桔花粉要求蔗糖浓度以10—15%为宜;苹果及梨以10—15%为宜,桃以10%为宜。通过控制蔗糖浓度的高低可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防止播种的花粉在培养基上发生破裂现象。培养基一般以微酸性为宜,pH值相应调整在6—5.2之间,发芽温度控制在20—25℃,并需要空气和较高的湿度。如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更可促进花粉发芽。 的硼酸和维生素B 1 测定花粉生活力,同样是检查花粉的质量,因为做花粉发芽试验时,操作较复杂,设备要求较高,需时也较长。为了简易而迅速地测定花粉的生活力,也有用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但此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有发芽力的花粉究竟有多少,因为即使染上色的花粉也不一定都具有生活力。所以一般常用而且较为可靠的方法仍然是采用花粉发芽试验,而染色法作为一种粗略的快速测定,还是比较简便的。 四、方法和步骤 (一)花粉发芽试验 (1)培养基的配制:在1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琼脂1克,蔗糖(按果树花粉种类不同的比例加入)和0.01g的硼酸共同置于烧杯中加热煮沸,使琼脂和蔗糖等充分溶解于水中,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必须加入失去的水分,才能保持准确的浓度,然后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或盛热水的烧杯中)备用,以防培养基冷却凝固 (2)发芽床的装置:用玻棒将冷却前(约50℃)的培养基滴入凹玻片的凹孔中(1—2滴),要求培养基表面必须园正,待其凝固后用作播种花粉之发芽床。 (3)播种花粉用接种丝或头发沾上花粉(花粉事先收集使之干燥,贮藏于干燥器中置于冰箱内)少许,均匀地播种于培育基表面,播种时要防止花粉成团堆集

(完整版)离散数学实验指导书及其答案

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 5 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 3 人以上(含 3 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 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 C 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rintf(" 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 或1,空格分开):"); scanf ("%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 很好,表决通过!\n"); else printf(" 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实验二命题逻辑推理 【实验目的】加深对命题逻辑推理方法的理解。【实验内容】用命题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逻辑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VCO实验指导书-2013版

VCO 压控振荡器电路设计指导书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变容二极管原理,掌握高频LC 振荡器与压控振荡器电路的设计要点; 2 按要求设计一个VCO 电路,掌握高频电路设计、组装和调试步骤与方法。 二 设计要求 1 设计一个改进型电容三点式压控振荡器,实现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输出,改变变容二极管静态工作电压调整输出频率; 2 电源电压:+12V ;输出频率调节范围:17.5MHz-22MHz ;输出信号幅度范围:3.0V-1.1V ; 三 实验原理 1 变容二极管原理 当PN 结外加反偏电压时,势垒电容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当变容二极管结电容作为振荡器振荡电容的一部分时,改变 变容管反偏电压可以达到改变振荡频率的目的。变容二极管 及其应用请参考《通信电路实验与设计》3.3节内容。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具有电路简单、起振容易、频率稳定性高的特点。在工程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 2 原理电路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和电路参照教材《通信电 路实验与设计》2.4节内容。本实验设计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 四 设计报告要求请参照实验教材附录A 图1 变容管曲线 GND GND GND 图2 设计参考电路 五 元件清单 三极管9018一个,变容管BB910一个(反偏电压0.5V-30V 时,电容范围2.3p-38p),电阻5.1k 、2k 各2个,1k 、100k 各1个,电容27p 、100p (331)、680p(681)、1000p(102)、0.01u(103)、0.1u(104)、10u 各1个,电感2.2uH 一个,电位器50k 、10k 各1个。 C j V C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答案新整理

《液压与气动》课程 实验指导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学号 ************* 班级 *********** 姓名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工程系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实验一液压元件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阀的拆装,可加深对液压泵和液压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及液压阀的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本实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计算机上安装eDrawing虚拟插件,学生可以完成对液压虚拟元件的拆装和观看。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和液压阀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和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元件。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示意图见图1-1。 9 图1-1斜盘式走向柱塞泵结构图 1—转动手轮2—斜盘3—压盘4—滑履5—柱塞6—缸体7—配油盘8—传动轴 9—变量机构 (1)工作原理 当油泵的传动轴8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6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5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4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5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6中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7实现的。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根据实物,画出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2、简要说明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组成。 答: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当电动机带动传动轴旋转时,泵缸与柱塞一同旋转, 柱塞头永远保持与斜盘接触,因斜盘与缸体成一角度,因此缸体旋转时,柱塞就在 泵缸中做往复运动。它从0°转到180°,即转到上面柱塞的位置,柱塞缸容积逐渐 增大,因此液体经配油盘的吸油口a吸人油缸;而该柱塞从180°转到360°时,柱 塞缸容积逐渐减小,因此油缸内液体经配油盘的出口排出液体。只要传动轴不断旋 转,水泵便不断地工作。改变倾斜元件的角度,就可以改变柱塞在泵缸内 的行程长度,即可改变泵的流量。倾斜角度固定的称为定量泵,倾斜角度可以改变 的便称为变量泵。 3、回答思考题: (1)该轴向柱塞泵用的是何种配流方式? 答:配流盘。 (2)轴向柱塞泵的变量形式有几种? 答:轴向柱塞泵通过变量机构改变直轴泵斜盘倾斜角或斜轴泵摆缸摆动角,以改变输出流量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完全版范本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 书完全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装置及控制组件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的工作做全 面分析; 3.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图,了解各点波形形状。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端“G”和“K”端接至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 即构成如图1-1所示的实验线路。 图1-1 单结晶体管触发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三、实验内容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Ud/U2=f(α)特性的测定; 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四、实验设备 1.电力电子实验台 2.RTDL09实验箱 3.RTDL08实验箱 4.RTDL11实验箱 5.RTDJ37实验箱 6.示波器; 7.万用表; 五、预习要求 1.了解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RTDL09实验箱; 2.复习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有关内容,掌握在接纯阻性负载和阻 感性负载时,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3.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不同负载时Ud、Id的计算方法。 六、思考题 1.单相桥式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阻感性负载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 解决? 七、实验方法 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纯阻性负载 调试触发电路正常后,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负载电压Ud、晶闸管VT两端电压波形U VT,调节电位器RP1,观察α=30o、60o、90o、120o、150o、180o时的Ud、U VT波形,并测定直流输出电压Ud 和电源电压U2,记录于下表1-1中。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2013本(SH51-Keil版)讲解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 2013年4月

目录 实验指南 GCMCU单片机实验箱简介 Keil集成开发环境使用简介 实验一、数据传送及输入输出接口实验实验二、常用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实验三、外部中断实验 实验四、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实验五、机电设备控制实验 实验六、LED显示器实验 实验七、模/数转换实验 实验八、串行通讯实验 附录I、预习报告格式 附录II、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指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应用型性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应该重视实验课程,重视实验过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为了使实验安全、可靠、准确地进行,为了避免造成实验失误,实验之初应该仔细地了解你所使用设备的各种性能和要求,认真思考。绝不可草率从事或操之过急马马虎虎。应该做到细心、耐心,逐渐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请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授课教师给出的时间范围,到实验室申请实验时间。 2.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严格按照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撰写预习报告,设计实验程序。 3.使用各种实验设备之前,必须了解测量所用的范围、额定值。应将输出量程置于最小,输入量程置于最大。 4.熟悉操作设备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如有疑问应立即向教师提出。 5.实验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6.连接线路后应仔细检查,确保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7.各种开关不能用力硬扳,各种接插头不得硬插,各种连线应避免拉扯使用。 8.特别注意各输出引线(尤其是电源输出引线),不要与地或通过机壳造成短路。 9.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记录各种状态的微小变化。 10.实验结束后应先将电源关闭,再撤除连线。清理实验台后才能离开。要做到有始有终。 11.实验完成后认真编写实验报告,不要就事论事,应该对实验结果深入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液压与气压传动学习及实验指导 课后答案

综合测试题Ⅰ答案 四、名词解释 1. 当液体流经圆锥环形间隙时,若阀芯在阀体孔内出现偏心,阀芯可能受到一个液压侧向 力的作用。当液压侧向力足够大时,阀芯将紧贴在阀孔壁面上,产生卡紧现象。 2. 在液压系统中,若某点处的压力低于液压油液所在温度下的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 液体中的空气就分离出来,使液体中迅速出现大量气泡,这种现象叫做气穴现象。当气泡随着液流进入高压时,在高压作用下迅速破裂或急剧缩小,又凝结成液体,原来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了局部真空,周围液体质点以极高速度填补这一空间,质点间相互碰撞而产生局部高压,形成压力冲击。如果这个局部液压冲击作用在零件的金属表面上,使金属表面产生腐蚀。这种因空穴产生的腐蚀称为气蚀。 3. 变量泵是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 4. 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供油,通过改变泵的排量来改变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从而实现调 速的回路称为容积调速回路。 5. 非时序逻辑系统是系统的输出只与输入变量的组合有关,与变量取值的先后顺序无关。 五、分析题 1.解:1)进油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v 1= q min /A 1; 出口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 v 2= q min /A 2 因A1>A2,故进油节流调速可获得最低的最低速度。 2)节流阀的最小稳定流量是指某一定压差下(2~3×105Pa ),节流阀在最小允许开度 A Tmin 时能正常工作的最小流量q min 。因此在比较哪个回路能使液压缸有较低的运动速度时,就应保持节流阀最小开口量A Tmin 和两端压差△p 相同的条件。 设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泵压力为p p1,节流阀压差为△p 1则: 111p A F p p ?+= 111A F p p p -=? 设出口调速回路液压缸大腔压力(泵压力)为p p2 ,节流阀压差为△p 2 ,则: 2221A p F p A p ?+= 22122A F A A p p p -=? 由最小稳定流量q min 相等的定义可知:△p 1=△p 2 即: 212121A F A F A A p p p p -+= 为使两个回路分别获得缸最低运动速度,两个泵的调定压力 p p1、 p p2 是不相等的。 2.解:1) A 为 内控外泄顺序阀,作用是保证先定位、后夹紧的顺序动作,调整压力略大于10×105Pa ; B 为卸荷阀,作用是定位、夹紧动作完成后,使大流量泵卸载,调整压力略大于10×105Pa ;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 潍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2) 实验二二次插值法 (5) 实验三 Powell法 (8) 实验四复合形法 (12) 实验五惩罚函数法 (19)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黄金分割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框图及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的能力。 3、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程序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 2、利用调试好的C语言程序进行实例计算。 3、根据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设备简介 装有Windows系统及C语言系统程序的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2、黄金分割法(0.618法)原理 0.618法适用于区间上任何单峰函数求极小点的问题。对函数除“单峰”外不作 其它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因此此法适用面相当广。 0.618法采用了区间消去法的基本原理,在搜索区间内适当插入两点和,它们把 分为三段,通过比较和点处的函数值,就可以消去最左段或最右段,即完成一次迭代。 然后再在保留下来的区间上作同样处理,反复迭代,可将极小点所在区间无限缩小。 现在的问题是:在每次迭代中如何设置插入点的位置,才能保证简捷而迅速地找到极小点。 在0.618法中,每次迭代后留下区间内包含一个插入点,该点函数值已计算过,因此以后的每次迭代只需插入一个新点,计算出新点的函数值就可以进行比较。 设初始区间[a,b]的长为L。为了迅速缩短区间,应考虑下述两个原则:(1)等比收缩原理——使区间每一项的缩小率不变,用表示(0<λ<1)。 (2)对称原理——使两插入点x1和x2,在[a,b]中位置对称,即消去任何一边区间[a,x1]或[x2,b],都剩下等长区间。 即有 ax1=x2b 如图4-7所示,这里用ax1表示区间的长,余类同。若第一次收缩,如消去[x2,b]区间,则有:λ=(ax2)/(ab)=λL/L 若第二次收缩,插入新点x3,如消去区间[x1,x2],则有λ=(ax1)/(ax2)=(1-λ)L/λL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神经网络实验指导书2013版[1]

神经网络实验指导书2013版[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编实验讲义 神经网络实验指导书 许晓飞陈雯柏编著

找其映射是靠学习实践的,只要学习数据足够完备,就能够描述任意未知的复杂系统。因此前馈神经网络为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输入层隐层输出层 图1 前馈型神经网络结构 2.BP算法原理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一种利用误差反向传播训练算法的前馈型网络,BP学习算法实质是求取网络总误差函数的最小值问题[2]。这种算法采用非线性规划中的最速下降方法,按误差函数的负梯度方向修改权系数,它是梯度下降法在多层前馈网络中的应用。具体学习算法包括两大过程,其一是输入信号的正向传播过程,其二是输出误差信号的反向传播过程。 1.正向传播 输入的样本从输入层经过隐层单元一层一层进行处理,通过所有的隐层之后,则传向输出

层;在逐层处理的过程中,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对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产生影响。在输出层把现行输出和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如果现行输出不等于期望输出,则进入反向传播过程。 2.反向传播 反向传播时,把误差信号按原来正向传播的通路反向传回,并对每个隐层的各个神经元的权系数进行修改,以望误差信号趋向最小。网络各层的权值改变量,则由传播到该层的误差大小来决定。 3.BP算法的特点 BP神经网络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优点[3]:第一,只要有足够多的隐含层和隐层节点,BP 神经网络可逼近任意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第二,BP学习算法是一种全局逼近方法,因而它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第三,BP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因为BP神经网络输入输出间的关联信息分布存储于连接权中,由于连接权的个数总多,个别神经元的损坏对输入输出关系只有较小影响。 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收敛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 实训指导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合编浙江天煌教仪有限公司

实验一液压传动基础实验 液压传动是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再由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做功的能量转换传动机构。油泵产生的压力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而执行元件液压缸按工作需要通过控制元件的调节提供不同的压力、速度及方向,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关健。 本实验通过液压缸的往复运动,了解压力控制、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的相关控制阀的作用及进一步理解液压传动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本实验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讲解、边提出问题;也可以使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并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解答问题。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师边实验演示、边讲解,边提出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液压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各种液压控制元件及在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液压传动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也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完成本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回答指导书所列出的思考题。 二、实验装置: 图1为液压基础实验系统图。按图1所示用带快速接头体的软管分别连接各模块组成实验用的液压系统图。 液压基础实验系统的组成: 液压元件:油缸一只,7:单向调速阀(2FRM5)一只,8:单向节流阀(DRVP8)一只,1、2:先导式溢流阀(DB10)两只,4:直动式溢流阀(DBDH6P)一只,5:减压阀(DR6DP)一只,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WE6E)一只,3、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3WE6A)一只,油泵(VP8)一只; 辅助元件:压力表两只、四通接头一只、三通接头三只、软管20支、流量计一台。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完整word版)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实验指导书20131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杨轶芙编 实验学时:6学时

目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 - 1 -实验二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 - 3 -实验三暗适应测试实验 ..................................................................... - 5 -实验四明度适应测试 ......................................................................... - 8 -实验五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 - 10 -实验六听觉实验 ............................................................................... - 15 -实验七动作稳定性测试 ................................................................... - 22 -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实验目的』 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EP707A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该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手指灵活性测试100孔 2、指尖灵活性测试M6、M5、M4、 M3螺栓各25个 3、计时范围0~9999.99秒 4、电源电压220V 50HZ 5、消耗功率10W 6、外形尺寸505×310×48 7、重量3.5千克(净重) 『实验内容』 (一)手指灵活性测试(插孔插板)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手指灵活性插板(有100个φ 1.6mm 孔),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被试用优势手拿住镊子钳住φ1.5针,插入开始位,计时器开始计时 3、依次用镊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钳住φ1.5针插满100个孔,最后插终止位,计时会自动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 4、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二)指尖灵活性测试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指尖灵活性插板(M6、M5、M4、M3螺栓各25个),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当被试用优势手放入起始点第一个M6垫圈起,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13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注意事项 液压与气动实验是《液压与气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 一、每次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好实验目的 和所用实验设备。 二、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三、在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要将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填入实 验报告中,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四、实验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 好实验报告,交授课教师批阅。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拆装 一.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拆装,可加深对泵和马达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二.要求 1. 通过拆装,掌握液压泵和马达内每个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2. 分析影响液压泵和马达正常工作及容积效率的因素,了解易产生故障的部件并分析其原因。 3. 如何解决液压泵的困油问题,从结构上加以分析。 4. 通过实物分析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三个必须的条件)。 5. 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和马达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6. 掌握液压泵和马达的职能符号(定量、动量、单向、双向)及选型要求等。 7. 掌握拆装油泵和马达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三.内容和要点 拆装:齿轮泵(马达) 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2—1 图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