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_新史学_的先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师 , 开一代风气之先。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 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是量变与质变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渐进式的量的积蓄与准备就不会有质的飞跃, 质变 固然重要, 但量变也不可小视, 不研究量变就无法全面、 彻底wenku.baidu.com了解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 历史学的发展也概莫能外。那么 , 新史学 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 一发展历程的呢 ?
0
邬国义: #梁启超新史学思想探源 1 1 1 代序言 ∃, 浮田和民讲述、 李浩生 等译、 邬国义编 校: #史学通论 四种 ∃, 华东 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第 11 49 页。
40
史学理论研究
2010 年第 4 期
物、 杂志、 大众知识读物都加入到评论这部新著的行列中来。如今公众的兴趣不再局限于 政治问题; 它越来越多地包括各个方面的社会现象。 道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了这篇书 评 , 他说 , 简而言之, 新史学把人类的全部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全部考虑进来 ; 政治现象 不是历史学的唯一对象。国家也不是统领万物的因素。 & 不过 , 道尔所谈论的实际上是德 国的史学特征, 这还不能算是美国 新史学 的正式露面, 而且 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多大
. 情是错误的 , 而有些事情则是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而这就属于后者 。 埃格尔斯顿曾说: / 无论是活着的政治还是死去的政治我都一概不感兴趣 , 预言 历史在即将到来的年代
里会被撰写得更好。士兵将不会再占据他长期霸占的地位。但我并不是说那种鼓角争鸣 的史学将会消亡 ; 而是说到美国历史协会在一百周年集会时, 毫无疑问肯定会出现一大批 撰写人民史的天才作家 − −我们将会拥有文化史 , 真正属于男人和女人的历史 , 那些因 0 为写了城镇和城市编年史而感到卑微的史学家在不远的将来定会时来运转 。 于是, 詹 姆斯 % 哈维 % 鲁滨逊在 1912 年选择爱德华 % 埃格尔斯顿的 +新史学 , 一词 , 作为其宣言的
李勇: #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 ∃,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第 1页, 另见张广智为该书所做的 序 。 宋学勤: #梁启超、 鲁滨逊新史学思想比较 研究 ∃, #中 州学刊 ∃ 2003 年第 1 期。邹振 环早在 1987 年在 #两 部 )新 史 学 ∗的比较 ∃一文中就曾表达过类似的看法, 说 两人无论在表达方式 或是历史观方面 竟有着惊人的 相似点 , 参 见 邹振环: #两部 )新史学 ∗的比较 ∃, #探索与争鸣 ∃ 1987 年第 2期。另外, 侯云 灏对此也有同感, 参见侯云灏 # 20 世纪 初新史学的产生及其演变 ∃,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 5期。
∋ 范围之内。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兴亡 , 小到描写 一个最平凡的人物的习惯和感情 。 ( 有人由此得出结论: 在世界史学史上 , 首先提出 +新史学 , 概念的是梁启超 。 实际上 , 事
实并非如此。 梁启超去世不久 , 彬彬 ( 徐彬 )在一篇文章中曝出 , 梁氏最著名之 #新史学 ∃及 #中国学 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 多以日人所著为蓝本 −−此固传译介绍 , 不同剽窃 , 且独擅之文格 , 亦 有润色之功能。 .那么 , 彬彬所说的日本学者会是谁呢 ? 据邬国义考证 , 梁启超的许多思 想源自日本浮田和民 / 的 #史学原论 ∃一书。这是一部讲述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论著 , 据 考证大约作于 1898 年 4 月之后, 可能在 1899 年出版。全书四万余字 , 计分八章 , 分述历史 学的性质、 范围、 定义、 价值 , 历史与国家、 地理、 人种等之关系 , 以及历史大势与研究方法, 而这些内容与鲁滨逊 #新史学 ∃的主体部分颇为相似。它在日本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时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每日 广搜日本书而读之 , 章太炎推荐他读了该书。仔细比对确 实会发现, 梁氏 #新史学 ∃之重要篇章 史学之界说 即是据 #史学原论 ∃的第一、 二、 四、 八章 加以论述的 , 并且梁启超本人也曾表示, 当时读书 若行山阴道, 应接不暇, 脑质为之改易, 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 0可见 , 彬彬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 新史学思想的提出者既不可能是梁启超也不可能 是鲁滨逊; 第二, 浮田和民的史学思想受之于美国 , 他的作用确切地说应该是 桥梁 , 那么 新史学思想的渊源当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而不是近邻日本 ; 第三 , 梁氏 #新史学 ∃与鲁滨逊 #新史学 ∃乃是同源异体的姊妹花。 既然 新史学 的提出者不是鲁滨逊也不是梁启超, 那到底是谁, 又是何时初次使用这 一术语的呢 ? 在刊物上最早公开使用 新史学 一词的当是道尔 ( E arleW ilbur Dow )。 1898 年 , 他发 表了题为 #新史学的特征: 评兰普勒希特的 ) 德国史 ∗∃的文章。德国历史学家兰普勒希特 在 1891年出版了 #德国史 ∃第一卷 , 该书当时在德国引起了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反响 , 正如道 尔所言 , 19 世纪很少有历史著作会像兰普勒希特的 #德国史 ∃那样, 在受到热烈欢迎的同 时又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对 。三年后该书第二卷问世。于是乎 德国所有的主要学术刊
R ev ie w, Vol 3 , No 3 , Apri, l 1898 , pp 431- 448 G eorg G I ggers , The I m age o fRanke in Am erican and Ger m an H is toricalThough t , inH istory and T heory, Vol 2, No 1, 1962, pp 17- 40 埃格尔斯顿并非专业史家, 先前 是卫理公会的牧师, 中间曾向各种报纸、 杂志投稿, 担任过编辑而后又改从牧师, 直 到 19世纪 70年代后才开始潜心研史。他曾参与组建美国历史协会, 1900年当选为该协会主席。 E dw ard E gg les ton , Th e New H istory , Annua lR eport of the Am erican H istorica lA ssociation for the year 1900, Vol 1, W ash ington D C, 1901 , p 39 W Stu llH o l,t ed , H istorical S cholars h ip in th e Un ited S tates , 1876 - 1901: As R evealed in the C orrespondence of H ebert B Adam s , Balti m ore, 1938 , p 253 E dw ard E gg les ton , Th e New H istory , Annua lR eport of the Am erican H istorica lA ssociation for the year 1900, Vol 1, W ash ington D C, 1901 , p 47 E rn st Breisach, H istoriog raphy: Ancient, M ed ieval and M od ern, Ch icago, 1964, p 316
美国 新史学 的先声
41
& 抛开语义学范围 , 新史学 的历史还可以往前追溯几十年。 邓莱普 ( L eslie W h ittaker
Dun lap)在研究 17901 1860 年之间美国的史学组织的过程中发现: ∀ ∀ 美国早期史学组织的出版物上经常讨论历史的本质 , 这在近代是相当普遍的 现象。 在美国文物研究学会看来, 今后撰写的历史不再单纯是政府的历史和政 治的历史, 而是处于各种关系和利益当中所有人的历史 、 科学史 、 艺术史、 宗教史、 社会和家庭史 。 1849 年 , 弗吉尼亚历史学会评论说, 众所周知历史不应该只记 述 一国政府的活动, 还有人民的社交活动 、 进步和特征 。 为了满足这种历史学 家的需求, 各史学组织的图书馆不仅应该收藏有关人文主义机构发展的资料 , 还 要有反映斗鸡及类似娱乐活动盛行等方面的资料。 年轻的衣阿华州历史学会则 强调, 对于重要事件的描述远没有比弄清与这些事件的 根源和影响 有关的知 识重要 。这些影响经常被忽略, 其实它们才真正是历史的基础, 而那些重要事件
∋ 的注意 。
在美国 , 应该说第一个大张旗鼓地正式提出 新史学 的是埃格尔斯顿 ( ( Edw ard Egg leston)。 1900 年年底他在美国历史协会的年会上发表了题为 #新史学 ∃ ( T he New H istory) 的主席演讲。埃格尔斯顿认为政治和军事内容是历史学必须涉及的领域 , 但若总是以政治 史和军事史为研究对象 , 就未免过于陈旧了, 因为过去的军事史研究忽视了作为历史主体 之一部分的广大妇女 , 政治史的写作没有包含同样是历史主体的儿童 , 忽视了作为现实读 者的孩子。因此 , 他极力反对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弗里曼 ( Edw ard A F reem an) 关于 历史是 过去的政治 , 政治是活着的历史 这句名言 , 认为再也没有比这 更荒谬的事情了。有些事
2 标题, +新史学 , 由此成为这个新的历史著作学派的名称 。
& ∋ ( . / 0 2
E arleW ilbu r Dow,
Features of theN ew H istory : Ap ropos ofLam precht s+ Deutsche Gesch ich te, , in The American H istorical
美国 新史学 的先声
39
也有相似之处, 在某些方面二者甚至如出一辙。如关于史学研究范围, 一个云 : 故言历史 之广义 , 则非包万有而并载之, 不能完成; 至语其狭义 , 则惟以人类为之界 ; & 另一个则曰: 从广义来说 , 一切关于人类在世界上出现以来所做的或所想的事业与痕迹 , 都包括在历史
美国 新史学 的先声
张艳玲
提要 ! ∀ 长期以来, 许多学者往往把美国的鲁滨逊及其名著 #新史学 ∃视为 新史学 的代言人和宣言书, 认为他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学者 。 事实上 , 新旧史学之间并没有一个 明确的分水岭, 早在专业史学的形成过程中 新史学 即已发出了先声 。鲁滨逊及其 #新史 学 ∃实际上是 新史学 渐入高潮的一个标志而已。 关键词 !∀ 新史学的先声 ∀ 新史学 ∀ 詹姆斯 % 哈维 % 鲁滨逊 长期以来, 学界往往把美国的鲁滨逊 ( Jam esH arvey Rob in son) 及其名著 #新史学 ∃ ( T he N ew H istory, 1912)视为美国 新史学 的代言人 & 和宣言书 , 认为他 是美国新史学的一代宗
& ∋ ( . /
梁启超: #梁启超论著四种 ∃, 岳麓书社 1985 年版, 第 249页。 詹姆斯 % 哈维 % 鲁滨逊: #新史学 ∃, 第 3页。 宋学勤: #梁启超、 鲁滨逊 新史学 思想比较研究 ∃, #中州学刊 ∃ 2003年第 1期。 彬彬 ( 徐彬 ): #梁启超 ∃, 原载 #时报 ∃ 1929 年 1月 261 28 日, 转引自夏 晓虹编 #追忆梁启 超 ∃, 中国广播 电视出版 社 1997 年版, 第 18页。 浮田和民是日本著名的政论家和历史学家, 18921 1894年间曾到耶鲁大学学 习政治学与历史 学。当时恰逢美 国史 学专业化思潮渐入高潮时期, 他在那里接受了西方近代学术思想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 归国后在各大 学讲 授西洋史、 政治学和社会学课程, 曾著有 #史学原论 ∃, 又名 #史学通论 ∃。
& ∋ ( (
二者不仅书名一致, 而且书中的某些观点
出版说明 ; H arry E l m er Barnes , A H istory of
詹姆斯 % 哈维 % 鲁滨逊: #新史学 ∃, 齐思和译, 商务印书馆 1989年版, H istorica lW riting, Nor man , 1937 , p 375
一、 新史学 的历史
新史学 ( N ew H istory) 的历史有多长? 在许多学者看来, 既然 新史学 的殊荣属于 #新史学 ∃, 那么这顶桂冠当然非鲁滨逊莫属 , 新史学 的历史自然是从该书问世的 1912 年算起。不过粗通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学者都晓得 ,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早在 1902 年 就曾出版过一本与鲁滨逊 #新史学 ∃同名的小册子。而且二者尽管相差十年之久 , 但 从比 较史学的角度把它与 1912年问世的美国现代新史学派的奠基者詹姆斯 % 鲁滨逊的 #新史 学 ∃作对照 , 二者史学思想真是何其相似乃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