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六节 观察类教育活动的设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ppt课件

2011年1月
二、幼儿科技制作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主要涉及的教学目标是:科技制作能力 科技制作能力是指幼儿运用工具或材料,对客观对
象或材料进行操作加工或制作新产品的能力。 例如:中班<我的小水车》
活动目标: 1、学会选用材料制作小水车,并初步理解水车 转动的原理; 2、喜欢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物品。
2011年1月
三、幼儿科学实验的内容
种子发芽 茎输送水 植物生长 动植物需要 空气 空气到处有 风 声音 水的三态
沉浮的实验
水的流向
磁铁
太阳发热和功能
力的平衡
电功能
光、影子
速度
滑轮等
2011年1月
四、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点 1.内容常见,重复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和常识 2.设备和条件简单,要求低 3.能在较短时间内见到明显结果
2011年1月
(三〕实验操作类活动的组织指导要点 为幼儿创设宽松、 和谐的活动氛围; 为活动提供充足、 多样的材料; 引导每一个幼儿积极动手操作、 自主探
索、 主动建构认识; 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交流实验过程、
方法和结果,以及用各种方法记录实 验的结果。
2011年1月
❖课堂练习: ❖大班实验活动<溶解》 ❖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
顺。
2011年1月
第二次观察
主要了解兔 子的生活习性。
2011年1月
第三次观察
在原有认识的基 础上,增加比较隐 蔽的特征,如耳朵、 眼睛、嘴巴、前后 肢、尾巴、皮毛等 的特征与特殊功能。 每次观察是互相 联系、互相制约的。
2011年1月
3、按材料分:实物观察、图片幻灯 片观察、模型标本观察。 4、按地点分:室内观察、室外观察。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

“在今天来课堂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 “在今天来课堂的路上,你看到哪些一直在你身边而你却从未注
意过的东西?” “在今天来课堂的路上,你看到哪些令你感到惊奇的东西?”
目录
01 什 么 是 观 察 认 识 型 活 动 ? 02 观 察 认 识 型 活 动 的 设 计
01
什么是观察认识 型活动?
什么是观察认识型活动?
幼儿园观察认识型活动主要是以观察 的方法为主要认知手段,通过教师有 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利用各种感 知,去感知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科 学启蒙教育活动。
02
观察认识型活动 的设计
1.选定活动课题
课题来源 现有的已经出版的科学领域的正式课程中选取 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入手
4.设计活动过程
注意事项
设计游戏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热情; 多感官通道参与观察; 发挥语言交流的作用; 重视卡片、图标、符号记录的价值; 恰当安排不同的学习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方式;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具体目标
对物体和现象的观察能力; 对观察结果的表达技能; 对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
3.准备活动材料
发挥幼儿、家长的积极性; 活动材料应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 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材料; 活动材料的种类、数量应以“效果最优化”为原则; 材料摆放的位置应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顺利地观察; 注意活动材料的安全和卫生问题; 重视数字化材料的准备。
1.选定活动课题
注意事项
(1)观察对象应该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小班:观察个别物体和现象 中大班:长期观察
(2)观察认识对象的选择要体现适时性原则 认识青蛙——夏季 冬眠的动订活动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完整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科学教育不仅要使人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技术,而且要能应用这些来了解环境、关心社会、解决问题,不断追求进步,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并具有乐观积极的科学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具体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影响);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和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是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和具体事实,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粗浅的科学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和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愉悦情绪的体验,产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的关注和爱护的过程。
第一节幼儿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一、3~4岁(小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一)认识过程带有很大的情绪性,缺乏有意性3~4岁的儿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的认识易受其情绪的影响。
色彩鲜艳、生动活泼、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客体都能引起孩子的愉快情绪,于是,儿童就有兴趣去认识,如各种小动物。
而对色彩单调的静态的客体,孩子就不感兴趣,也就不会有认识的要求。
即使老师要求孩子去认识,孩子仍然可能会出现心猿意马的认识行为,收不到认识效果。
(二)认识方法以模仿为主,易受暗示这一期间的孩子,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尚不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多是人云亦云。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别的小朋友说小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他也跟着说是黑色的;大人用旧布试试新买的剪刀的锋口,他也将剪刀拿来剪起了自己盖的被面,妈妈批评他时,他还振振有词,说“我在试试剪刀快不快?”教师带小朋友到户外寻找生活中的圆的东西,孩子们极易跟着教师的视线去寻找,当找到了一个圆的时候,也往往先看教师的表情,期望得到肯定。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

奇
同的物体来进行实验。(中班:沉浮)
心 对新异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 大班
提出有关沉浮现象的问题或自己尝试解决有
并进行探究
关沉浮的问题(大班:沉浮)
学 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获得发 小班或以上 探现 究 能对问题作出假设井用自已的 中班或以上 能 实验来加以检验 力 能根据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合理 中班或以上
教师应引导、帮助 幼儿顺利完成作品
技术制作类 教育活动指导
/moban/ /hangye/
/jieri/ /sucai/
/beijing/ /tubiao/
/iazai/ /powerpoint/
/word/
/ecel/
/ziliao/
/kejian/
/fanwen/ /shiti/
/jiaoan/
02 观察类活动设计
内容的选取 材料的准备
活动设计
/moban/ /hangye/
/jieri/ /sucai/
/beijing/ /tubiao/
/iazai/ /powerpoint/
/word/
/ecel/
/ziliao/
/kejian/
/fanwen/ /shiti/
/jiaoan/
目标的制定 过程的设计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操作实验是 指幼儿亲自动手 操作并参与实验 的全过程。
02
实验类科学活动设计
内容的选取 目标的制定 过程的设计
植物生长实验 物理实验
内容的选取
/moban/ /hangye/
/jieri/ /sucai//beijing/Fra bibliotek/tubiao/
/iazai/ /powerpoint/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活动目的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认识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2 活动对象幼儿园中班幼儿。
1.3 活动时间40分钟。
1.4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
1.5 活动准备各种观察对象(如花草、动物等),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纸等。
第二章:活动导入2.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引起他们对观察活动的兴趣。
2.2 幼儿观察让幼儿自由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
2.3 幼儿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三章:观察对象介绍3.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对象,如花草、动物等,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特征和特点。
3.2 幼儿观察让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细节。
3.3 幼儿记录让幼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引导他们用画笔、彩色纸等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四章:观察技巧训练4.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观察技巧,如观察角度的变化、观察细节的注意等。
4.2 幼儿实践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技巧进行观察活动。
4.3 幼儿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5.1 教师引导5.2 幼儿评价让幼儿对自己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观察与表达活动6.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与表达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6.2 幼儿观察让幼儿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详细的观察。
6.3 幼儿表达让幼儿用语言、绘画或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七章:观察与探究活动7.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与探究活动的目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完整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完整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还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需要综合考虑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目标与意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明确目标和意义,目标包括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以及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等。
同时,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设计思路1.选择主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感兴趣的领域,选择适合的科学主题,如植物、动物、物体等。
2.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程度,设计不同难度和形式的活动,例如简单的观察实验、自制小手工制品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合理安排课程:科学教育活动应与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依据幼儿的注意力和耐力作适当安排。
4.培养鉴赏能力: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培养幼儿的鉴赏能力,例如让他们观察自然景观、实物模型等,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三、活动实施步骤1.预热环节: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对主题的兴趣。
2.提问和讨论: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互动交流。
例如,“你们知道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吗?”、“为什么物体会沉下去而不会浮起来呢?”等。
3.观察实验:让幼儿亲自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如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光的传播等。
4.动手制作:引导幼儿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小手工制作,如制作纸质动物模型、植物标本等。
5.总结与展示:帮助幼儿总结活动中的所学所得,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发表观点。
四、教师的角色和技能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和技能:1.启发者和引导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确定活动主题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
主题的选取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主题:1. 幼儿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三态变化”、“彩虹的形成”等;2. 季节性科学现象,如“春天的植物”、“秋天的果实”等;3.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如“垃圾分类”、“动物保护”等。
二、制定活动目标在确定活动主题后,要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
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并要与主题紧密相关。
例如,在设计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主题的活动时,可以制定以下目标:1. 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转化条件;2.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过程;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要结合主题和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
例如,在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活动时,可以选择以下内容:1. 垃圾分类的原因和方法;2. 垃圾分类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3. 自己动手进行垃圾分类。
四、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要根据主题和目标,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应该包括导入、探究、总结等环节,同时也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和动手操作。
例如,在设计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主题的活动时,可以设计以下活动过程:1. 通过图片或实验引入主题;2. 引导幼儿探究水的三种状态及转化条件;3. 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过程;4. 总结水的三种状态及转化条件。
五、提供适宜的材料和资源在活动中,要提供适宜的材料和资源,以满足幼儿的操作和探究需求。
材料和资源的选择应该符合活动的需要和安全性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操作能力。
例如,在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主题的活动时,可以提供以下材料和资源:1. 水、冰块、酒精灯等实验材料;2. 实验手册、图片等学习资源。
幼儿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指导课件)

3 准备活动材料
发挥幼儿、家长的积极性;材料具有典型性特征;材料 种类、数量适宜;摆放位置合理;材料的安全和卫生; 数字化材料。
材料举例
小班“小鸡出壳”材料:可选择已孵化多日、小鸡即将出壳的种蛋 (种蛋需孵化21天,可选择已孵化20天的种蛋)。
中班“认识自行车和摩托车”材料:可采用图片或视频作为观察材料。
游戏情境或问题情境、多感官观察、发挥语言交流的作 用、使用卡片、图标、符号记录、使用多媒体。
【案例】 (1)在科学活动“小鸡出壳”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 观看课件,通过观察,幼儿知道了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钻 出来的。教师可以通过对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 手段,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究、讨论得出 合理的解释。 (2)在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中,用多媒体技术将从食 物摄入开始的整个消化过程及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的名称通 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看着吃的食物在身体中旅 行,幼儿有了一种奇妙的感受。
二、观察认识型 活动的指导
1.科学区(角)含义
科学区(角),是指在幼儿园活动室内某一区域或角 落,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和探究活 动。
1.组织活动
01
02
03
04
05
【案例】 在科学活动“神秘箱”中教师自制了神秘箱:有仅能容纳 一只小手伸入的触觉口,两边挖数个小洞为嗅觉口,左、 右有一个视觉、听觉口的纸箱。 教师在神秘箱内放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颜色鲜明、气味 较强、触感较明显的物品,如苹果、鼓铃、毛巾、玩具车、 刷子等,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探究、发现、猜 测神秘箱内的物品,并讨论使用不同感官的感受。
的发现
用图画、数字等多种 方式记录自己观察的 结果
中班或以上 中班或以上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一、前言1. 活动目标: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能力。
2. 活动对象:幼儿园教师3. 活动时间:2小时二、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1. 科学教育的定义解释科学教育的内涵,强调科学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 科学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科学教育的学习目标。
三、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 活动设计原则介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兴趣性、适宜性、探究性等。
2. 活动设计步骤讲解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制定目标等。
3. 活动指导方法探讨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的有效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示范法等。
四、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1. 活动实施策略分享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经验,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活动评价方法介绍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作品评价等。
五、优秀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与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科学教育活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
2. 教师互动与交流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科学教育活动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附:参考教材与资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集》互联网上相关的科学教育活动资源六、科学探究与幼儿发展1. 科学探究的意义阐述科学探究对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2. 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与需求分析幼儿科学探究的发展阶段,了解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
七、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创设1. 科学教育环境创设介绍如何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幼儿园环境,包括空间布局、氛围营造等。
2. 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与提供讲解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如安全性、适宜性、探究性等,并分享优秀科学教育材料推荐。
八、幼儿园科学教育主题活动案例分析1. 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具体科学主题活动案例,探讨其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活动设计1.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2.活动主题:科学探索3.活动时间:每周进行一次,每次活动时间约为60分钟。
4.活动内容:(1)观察类活动: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动物、植物、天气、自然现象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实验类活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游戏类活动:设计科学主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4)图书阅读活动:引导幼儿阅读与科学相关的图书,让他们通过图书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素养。
5.活动步骤:(1)导入阶段:引导幼儿回顾上次的科学活动或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实施阶段:根据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可以是观察、实验、游戏或阅读等。
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3)总结阶段: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的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幼儿的思考总结能力。
6.活动评价: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口头评价或绘画评价等方式,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二、活动指导1.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科学环境,如观察窗、放大镜、植物标本等,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和探索。
2.提出问题:在活动中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3.引导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能力。
4.科学实验:在活动中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幼儿参与其中,通过自主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5.游戏活动:设计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游戏,如拼图游戏、迷宫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活动概述1.1 科学教育活动的定义与重要性1.2 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1.3 科学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准备2.1 活动主题的选择与开发2.2 活动目标的制定与分解2.3 活动内容的安排与选择2.4 活动材料的准备与制作第三章: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3.1 活动导入的设计与方法3.2 活动过程的指导与支持3.3 活动交流与分享的设计第四章: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4.1 活动评价的标准与方法4.2 幼儿参与度的观察与评估4.3 活动效果的反思与改进第五章: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5.1 案例一:简单电路的制作5.2 案例二:植物生长的观察5.3 案例三:磁铁的奥秘5.4 案例四:动物分类的游戏5.5 案例五:太阳系的模型制作第六章: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探究与实验6.1 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与步骤6.2 实验设计与安全指导6.3 科学探究工具的使用与教学6.4 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激发第七章: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7.1 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与目标7.2 数学概念的直观教学方法7.3 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7.4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第八章:科学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8.1 STEAM教育的理念与实施原则8.2 科学教育与STEAM教育的结合点8.3 STEAM教育项目的选择与设计8.4 幼儿STEAM学习空间的创设与利用第九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9.1 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与教育原则9.2 适应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活动9.3 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策略与方法9.4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支持第十章:科学教育活动的资源与拓展10.1 科学教育资源的选择与整合10.2 幼儿园与社区资源的联结10.3 科学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10.4 科学教育活动的国际视野与比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解析: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是整个教案设计的核心。
幼儿园观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幼儿园观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教学主题:观察科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观察科学的基本知识。
2.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实验室用品
2.幼儿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观察科学的概念和意义。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观察科学的概念和意义,让幼儿们从了解科学的角
度来认识观察科学的重要性。
第二步:鼓励幼儿观察,锻炼观察力。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幼儿们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教师将幼儿分组,让每组幼儿去收集他们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教师将收集到的科学现象集中在一起,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第三步:进行实验。
1.教师设计一个与幼儿们所收集到的科学现象相关的实验。
2.教师向幼儿们讲解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引导幼儿们一起完成实验操作。
3.教师带领幼儿们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的科学原理和应用价值。
第四步:交流和总结。
1.教师组织幼儿们对今天的观察科学活动进行交流和总结。
2.教师向幼儿们讲解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幼儿进行再次探索和实践。
教学评估:
1.幼儿们在实验中的表现和答案。
2.幼儿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否得到提高。
3.幼儿们对观察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1.观察科学教学要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2.要注重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幼儿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在幼儿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需 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个
性化的学习支持。
• 个性化学习支持:针对幼儿的认知基 础和经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帮助 • 反思和调整: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 反思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具有多种智能,需要通过 各种途径来培养。
幼儿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教材与教具选择
选择适宜的教材,为幼儿提供学习科学知识的载体。
• 适宜教材: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教材 • 科学知识:教材中包含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等知识内容
选择丰富的教具,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究和实践的材料。
• 丰富教具: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具,如观察器具、实验材料等 • 观察探究:教具可以帮助幼儿进行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科学素养
采用主题式的组织方式,将科学教育 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
运用问题引导的方法,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 主题式组织:围绕一个主题,开 展一系列科学教育活动 • 与课程结合:将科学教育活动融 入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整 合
•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幼儿 进行观察、探究和实践 •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问题,激 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
提出改进策略,为活动的改进提供参考。
• 改进策略:针对活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如调整活动目 标、优化活动内容、改进活动方法等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 观察法:提供观察机会,引导幼 儿通过观察来发现科学现象 • 科学现象:观察法有助于幼儿发 现科学现象,理解科学规律
• 探究法:鼓励幼儿通过提问、实 验等方式来探究科学问题 • 科学问题:探究法有助于幼儿发 现科学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幼儿园观察类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观察类科学活动教案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观察类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周围物事的观察,帮助幼儿们逐步了解自然世界,培养观察力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中,怎么开展观察类科学活动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幼儿园观察类科学活动教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案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观察类科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兴趣,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针对3-4岁幼儿群体的特点,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自己的观察器官观察周围事物,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和特点,并逐步认知事物的性质和特性。
3.养成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逐渐接受和认同科学知识。
二、选择教材和活动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是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活动。
教材可以从幼儿园教学内容中选择,比如可以选择春天的花草、夏天的昆虫、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雪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观察类科学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选择需要根据幼儿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观察类科学活动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
室内活动主要包括实物展示、拼图和趣味化的游戏等;室外活动则可以利用自然环境,比如采集昆虫、观察植物、体验季节变化等。
三、设计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方案是教案制定的重要环节,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活动内容和目标:根据已选择的教材和活动类型,确定活动的内容和目标。
2.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来选择,比如运用游戏、互动、绘画等方法,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要学习的内容。
3.准备教学材料: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教具和道具,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制定活动流程:制定活动的详细流程,在活动中指引和引导幼儿参与,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反馈。
5.确定评价标准:活动结束后,应该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表现,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幼儿的参与和表现。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六节观察类教育活

§ 2、不同类型的观察活动的设计
§ 一般性观察(个别观察、间接观察)。
在这一观察活动中应该直接出示观察对象, 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设计时一般是每次观察一种特征或习性或用 途,经过多次观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h
8
h
9
第七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节 观察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价值 2、使学生理解掌握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和过程设计基本原则 3、学生能理解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
法
h
1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概述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1、目标设计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身心以及智 力发展水平,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活动。
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活动目标是通过某种
具体的观察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技能,启蒙科
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促进合作意识的
养成;获取对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积累科学
知识,培养科学情感,激发幼儿科学的兴趣。
h
4
§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h
5
§ 比较观察。
比较观察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比较观察物的异同。
设计比较观察重点在培养幼儿掌握比较的技能, 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比较观察需要一定的思维 能力。
§ 系统性观察。
教师和家长应该预先设计好观察计划,引导幼儿 养成定时、定点长期系统地观察某一事物或现象 变化。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幼儿逐渐习惯于从发展 的、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和现象
5.2.1科学主题观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课件

3.活动过程的设计
导入
基本 部分
结束 部分
延伸 部分
教 师总 结 表达交流 教师引导观察 表达交流 幼儿自由观察 出示观察对象
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1 . Fra bibliotek别物体观察活动
教师总结 组织交流与讨论
个别指导 观察中的交流 幼儿观察现象 引出要观察对象
2 . 个别现象观察活动
3.比较观察活动
①幼儿自由观察,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表达与交 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表达交流。 ②先观察一种物体或现象—幼儿自主观察、比较另一种物体或现 象与前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谢谢您的观看
一、科学主题观察活动概述
类型
个别物体和 现象的观察
指幼儿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 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或现象进行的 观察。
比较观察
指幼儿同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 象进行的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之间的异 同点。
长期系统观 察
指幼儿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事物 或现象进行的系统的观察。
二、科学主题观察活动的设计
1.活动设计的要求 1 确定观察活动的内容 2 创设观察条件 3 选择观察方法
2 . 活动目标的设计
活动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在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着重从观 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 科学认识这个三方面去考虑。
小班个别物体观察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
活动目标 1.了解橘子的显著特征。 2.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橘子,并 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 3. 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中的 乐趣。
教师总结 表达交流 共同参观 布置展览 收集物体
4 . 展示观察活动
教师总结 交流新发现 写好观察记录 师幼共同观察 熟悉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比较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比较观察一般是从事物的不同点开始观察 比较,然后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 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幼儿比较观 察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要纠缠一些非本质 特征。 (三)长期系统观察的指导 教师和家长应该预先设计好观察计划,引导幼 儿养成定时、定点长期系统地观察某一事物或 现象变化。
(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1、目标设计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身心以及智 力发展水平,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活动。 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活动目标是通过某种 具体的观察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技能,启蒙科 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促进合作意识的 养成;获取对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积累科学 知识,培养科学情感,激发幼儿科学的兴趣。
比较观察。 比较观察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比较观察物的异同。 设计比较观察重点在培养幼儿掌握比较的技能, 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比较观察需要一定的思维 能力。 系统性观察。 教师和家长应该预先设计好观察计划,引导幼儿 养成定时、定点长期系统地观察某一事物或现象 变化。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幼儿逐渐习惯于从发展 的、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和现象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1、一般过程包括:导入(开始部分)——进 、一般过程包括:导入(开始部分)——进 行(目标落实、活动开展)——结束(活动 行(目标落实、活动开展)——结束(活动 小结部分)——延伸(目标进一步扩展)。 小结部分)——延伸(目标进一步扩展)。 目标有四个维度:知、情、意、行。 2、不同类型的观察活动的设计 一般性观察(个别观察、间接观察)。 在这一观察活动中应该直接出示观察对象, 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设计时一般是每次观察一种特征或习性或用 途,经过多次观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一)、一般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第一步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用 生动简练的语言或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方法开 始观察活动,也可以用儿歌、谜语讲故事、提 问等方式。 第二步尽量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观察对象的各 种属性。 第三步教幼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 第四步观察中发展幼儿的描述语言 第五步教师的提问应该围绕观察目的,提出明确的 问题,提问应该有启发性,避免暗示。
(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1、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是学前而他科学教 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能促进学前儿童多 元智慧的发展 3、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原则 1、准备工作要充分(何为充分?) 、准备工作要充分(何为充分?) 2、内容选择要合理(怎么才是合理的?) 、内容选择要合理(怎么才是合理的?) 3、观察方法很重要(有那些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很重要(有那些观察方法?)
第七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节 观察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价值 2、使学生理解掌握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和过程设计基本原则 3、学生能理解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 法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概述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就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 手段,让学前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 征,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 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 蒙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一般性观察、比较性 观察和长期系统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