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_19
第2课点的集合(课件)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共16张PPT)
![第2课点的集合(课件)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533e5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6.png)
保 罗 . 西 涅 克 ( 法 国 ) 纳 蒂 布 港
2.点的集合
找找生活中的点 ?
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 只要是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 以看成点。
不 同 形 状 的 点
作品欣赏
山水(局部)(中国画) 现代黄宾虹 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 还概括地表现了多样的物 象。
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我们携手共同努力。
谢谢பைடு நூலகம்
黑屋顶(中国画) 现代吴冠中 把房顶、窗户概括成不 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 情势感很强的画面。
吴冠中 《雪梅》
米罗《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
技法点击
技法点击
技法点击
技法点击
作业要求
1、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用多种工具 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2、注意构图美观。 3、用色要干,色点排列疏密有致。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 课件(共23张PPT).ppt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 课件(共23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e4f60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d.png)
甚至还能组成
的图形
想一想
点一定是圆形的吗?
认识
花海里的花,就像无数个鲜艳的圆点
认识
天空中的鸟群,就像跳动的不规则点
认识
俯视的停车场车辆,就像无数个彩色的方点。
填一填
西涅克
(点彩派代表人物之一)
马赛港的入口
毕沙罗
(点彩派代表人物之一)
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
学一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练笔
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
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3.从几何图形、静物、风景中选择一类进行 点彩创作。
欣赏
万 物 皆 能 是
用不同的材质粘贴一幅点的作品
感谢聆听
修拉
(点彩派代表人物之一)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油画)1884-1886修拉〔法国〕
点彩派(新印象派)
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不以 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创作。
特点: 所有的颜料必须是一点一点 、
维持原色并列的点在画面上,从而产生色 彩混合的效果。
吴冠中
观察思考
发现
什么样的点可以画出立体效果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课件备课讲稿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课件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60e31bcf8c75fbfc77db260.png)
其 他 内 容
封
面
其他内容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范
例
点是造型艺术中
欣 赏
制
作
最基本的元素,点
方 法
学
习
的形式多样,色彩
提 示
学
各异。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学习提示
封 面 课 题
豹身上的点,体现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课 件
封
面
范例欣赏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油画) 1884-1886 修拉(法国)
内 容
范例欣赏
封 面 课 题
教
修拉是19世纪末至
学 导 语
20 世 纪 初 的 法 国 点 彩
范
例
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
欣 赏
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
制 作
方
法
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
学
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
习 提 示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点的集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dba6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3.png)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点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用点来创造图形和线条。
2.掌握点的基本操作和用法。
3.通过画点、连接点、组合点等操作,创造出简单的图形和线条。
4.了解点与线、面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学习点的基本操作和用法。
2.掌握点的集合概念并实际操作。
3.了解点与线、面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点的基本操作1.打开画板,练习画点、连线、移动、删除等操作。
2.了解线的概念和用法,练习用线连接点。
3.练习选择颜色、粗细等画笔属性,让学生感受绘制的乐趣。
2. 点的集合1.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介绍点的集合概念。
2.练习画出点的集合,并请学生简单描述所画图形的特征。
3.引导学生发现点之间的关系,即线条和面的关系。
4.练习组合不同的点集合,创造出更为复杂的图形。
四、教学过程1. 点的基本操作1.教师向学生展示画板界面,介绍不同的工具和选项。
2.给学生练习用笔工具画出点图案,并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演示。
3.让学生自主练习,熟悉画笔工具的不同应用。
4.教师介绍线的概念,并请学生练习画线连接不同的点。
5.学生评价自己的点图案,以及自己用线连接点图案的技巧。
2. 点的集合1.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点的集合。
2.给学生练习画出不同的点集合,并介绍每个图形的特征。
3.引导学生发现点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线和面的关系。
4.给学生时间自由发挥,用不同的点集合进行组合,创造出复杂的图形。
五、教学评估1.学生会使用画笔工具画出点和连接线,画出点的集合,并描述所画出图形的特征。
2.学生会发现和描述点之间的关系,了解点、线、面的关系。
3.学生会用不同的点集合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图形。
六、教学拓展1.让学生在课后练习更加复杂的点图案和点集合,在更多的实际操作中提高画笔技巧。
2.引导学生了解点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画笔练习中尝试使用不同颜色和粗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d74e7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8.png)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点的集合》这一章节。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点的基本概念,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点,以及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我们还进行了创意绘画实践,运用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了创意思维和美术创新能力,以及美术表现能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点的集合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难以把握点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点进行创意绘画。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采用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概念。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创意绘画实践中缺乏灵感和创意。他们往往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方式,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我计划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创意素材和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点的集合》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1:请用点的大小和形状创作一幅画,表达一种情感。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7865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7.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点的概念。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它在美术作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点是构成线、面、体的基础,通过点的组合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形象和空间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点的集合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现空间感和形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点的组合方法和空间感的营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点的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点的组合方法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3)创意实践: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运用点的集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举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让学生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突破思维定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点的集合》这一章节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回顾日常生活中的点,这个做法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了点的概念和组合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了点的集合在美术作品中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我们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点出发,通过观察、实践,逐步掌握点的集合创作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注重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点的集合进行美术创作。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36ae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d.png)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点的集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点的集合指的是多个点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美感的画面。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了丰富视觉效果、表达情感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星空》。这幅作品展示了点的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点的集合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举例: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点的集合组合,如大小对比、色彩搭配等,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在作品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创新点、形式美感等方面,提高评价的深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点的集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点的集合所形成的美丽图案?”比如,夜晚的星空、地面的鹅卵石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点的集合在艺术创作中的奥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自信心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点的集合(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PPT课件
![点的集合(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31226055270722192ef7a9.png)
9
生活中的点
10
•
11
点的不同形状
12
思考:你能用哪些形式作点彩画
13
学生作品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22
1.点彩派:又称点描派,十九世纪末产生的新印象派 2.特 点:所有的颜料必须是一点一点,维持原色并
列的点在画面上,从而产生色彩混合的 效
果。
4
山 水 ( 局 部 ) 中 国 画 黄 宾 虹
5
黑 屋 顶 中 国 画 吴 冠 中
6
殉 教 者 马 赛 克 镶 嵌 壁 画 局 部
7
构 成 维 克 托 瓦 萨 利 法 国
点的集合
1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修拉
《拾穗者》米勒
2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局部
修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色挤在调色板上, 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 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才的艺术效果”。
3
点彩派: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2课点的集合》PPT课件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2课点的集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0db6388bd63186bdebbcc3.png)
(九)用彩色水筆勾邊,按著蛋殼碎 片的形狀上色。
(十)用彩色水筆整理畫面,嘴巴處可以用深淺的 紅色塗出豐富的層次。
貝 到 彩 色 卡 紙 上 , 卡 紙 的
(三)用小毛筆蘸膠水塗在卡紙上,膠水要塗的厚, 但不要塗太大面積。
(四)掰一小塊蛋殼放在膠水上。
(五)用鑷子把蛋殼壓碎,把蛋殼按照設計的圖 形排好。
(六)蛋殼的裂紋可大可小,關鍵是邊緣一定要對齊。
(七)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顏色的蛋殼粘貼。
(八)衣服上蛋殼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還可以用不 同顏色的蛋殼鑲在中間。
思考:你能用哪些形式作點彩畫
作品欣賞
作業要求
用你靈巧的雙手, 用你聰明的頭腦, 創作新的點彩畫。
蛋殼畫製作步驟
喜 歡 的 圖 案 。
殼 內 的 薄 膜 要 撕 去 。 在 白 紙 上 畫 出
()
一 蛋 殼 要 先 洗 淨 晾 乾 , 特 別 是 蛋
顏( 色二 要) 深把 一圖 些形 。拷
保爾·西涅克(Paul Signac)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法國點彩 派的代表畫家、創始人。主要以畫風景為主。
《 大 碗 島 星 期 日 的 下 午 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是點彩派後期印象派代表。 》
欣賞點的各種形式 欣賞生活中點的圖片
欣賞生活中動植物身上點的圖片
欣賞中國畫的點和線的應用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美術
圖片對比導入
這兩件作品畫面效果有什麼(修拉)
《拾穗者》(米勒)
認識點彩派藝術風格
點彩派:又稱為點描派。十九世紀 末產生的新印象派。
特 點:所有的顏料必須是一點一 點、維持原色並列的點 在畫面上,從而產生色彩 混合的效果。
《 馬 賽 港 灣 》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wrod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wro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688d327fd5360cbb1adb08.png)
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汇报。
欣赏点画作品。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独立完成作品。
学生作品展评。
板 书 设 计
第2课点的集合
横向排列
四周排列
疏密不同
大小不同
教 后 记
六年级美术教案
课 题
第2课点的集合
课型
造型
表现
课时
2
周次
2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点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
操作领域:通过对各种点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情感领域:体验点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重点难点
重点:点的集合的形式。
难点:画面美的体现。
教 法
课件辅助,教师引导。
的了解。
学具准备
水粉或水彩颜料、各种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预习学案
学生预习,准备学具。
累计课时:4课时
教 案
学 案
一、视图对比导入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件作品的作者是谁?这两幅画分别叫什么?
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绘画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观点。
四、学生实际操作
教师提出作品要求。
作业要求:
1、选择点画方法之一进行创作或临摹。
2、画面整洁。
3、为画面命名。
要求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完成一幅作品。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五、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
指出学生优点及不足。
学生互评。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2953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e.png)
2计 算 机 基础 教 学 改 进 措 施 对 于 以 上 计 算机 基础 在教 学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导致高校 中 计 算 机 基 础 的 学 习 让 人 失 望 的 结 果 。 因此 , 针 对 这 些 问题 加 上 在 实 际教 学 中积 累 的一 些 经 验 , 本 文 对 非 计 算 机 专 业 学 生 学
成 不变 , 无法跟上前进 的脚步 , 导 致 学 生 对 上 课 内容 无 法 产 生 兴趣 。学 生对 计算 机 基 础 的 认 识 , 仅 仅 是 为 了满 足 期 末 考试 , 而 不 是解 决 实 际 问题 , 使 得 学 生 在 购 买 计 算机 时 依 然 无 法 正 确 地
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产生浓厚学习计算机知识 的兴趣 , 计算机 基础教学 由以往单一枯燥 的理论教学模 式不 断地改进 , 完善。 1计算机基础教学概述 1 . 1计 算 机 基 础课 程 简 介
【 摘 要】 随着互联 网的发展 , 计算机基础成为 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 文通过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在学 习计算机
基础 中的存在的一 些问题 ,并根据教 学经验提 出相 关的解决方案 ,进而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好地 学习计 算机基础课
程 。
【 关键词 】 计算机基础 ; 非计 算机 专业 ; 解决方案
材 内容无法 与计 算机发展同步 更新 ,教师在备课 的过程 中, 就
无 法 获 取 相 关 新 知 识 。学 生 厚 的兴
趣。
于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概述 ,计 算机硬件 ,
计算机 软件 , 互联 网的发展和应用 , 多媒 体 技 术 的 应 用 以及 数
: 一 竭…堡… ~ 鱼一 照
UJl AN C O M PUT R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6203a7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d.png)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点的集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点的存在?”比如,衣服上的花纹、街道上的路灯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点的奥秘。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和交流平台。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拘谨,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增强自信心。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点。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点的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二课《点的集合》。课程内容包括: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ceec3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4.png)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第一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 美术学科教案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课点的集合【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带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
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
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
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表现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组合的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色彩。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纸、画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
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美术学科教案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2 点的集合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18张PPT)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2 点的集合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840828a417866fb94a8e02.png)
合
生活中的点
点彩派
点彩派:又称为点描派。十九世纪未产生
的新印象派。
特点:所有的颜料必须是一点一点、维持
原色并列的点在画面上,从而产生 色彩混合的效果。
乔治·修拉是点彩派后期印象派代表
代表作《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保罗·西涅克
探究 点的画法
点的形状
圆 方 长方形 弯弯的点 ……
点的排列
疏大
密小
点的色彩
颜色搭配要合理 颜色运用要适当
作品 欣赏
点 画 练 习
从下面几个图形中任选一个绘制成点彩画
欣赏 拓展
结语
点可以连成线, 点也可以构成面, 小小的点里藏着大大的世界,
希望同学们从点做起,
构筑美好未来!
人教版(2024)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32b5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b.png)
结合《点的集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点的集合》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点的集合》内容,强调《点的集合》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点的集合》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 突破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局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决办法:
1. 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加深对点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2. 采用分组讨论、展示和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突破创新思维的局限。
3. 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点的集合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点的集合》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点的集合》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点的集合》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的实例和参考作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的集合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1140ae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c.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点的基本概念。点是没有大小、只有位置的图形元素,它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位,可以表达出节奏、韵律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点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点的组合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点的组合技巧和创意实践能力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名作分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3.点的创意实践:指导学生运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点进行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分析名作中的点:欣赏和分析一些名画作品中点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点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5.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点的集合》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3.实践活动的组织: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展示了不错的创意和实践能力。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希望今后能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观点和想法。总体来看,学生讨论氛围较好,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发言仍较为局限,今后我应设法拓宽他们的思维,提高讨论效果。
5.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从他们的提问和反馈来看,仍有一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课后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5.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点在艺术史和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增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语言中的点,引导学生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猜我是谁? ”游戏。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
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维克托•瓦萨里法国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
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