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作者:张翠萍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6期摘要:高中政治课是高中阶段必修课目和高考科目之一,既强调德育方面的功能,也强调它的学科知识和学科体系,要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要增强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的学科知识包括必修四门课(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和选修一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习惯养成一、高二基础知识和高三复习备考两个阶段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一新生对新上手的高中课程总是不能很快适应。
无论是对课程的思想认识、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很难一时之间转变过来。
许多学生刚进入高中后的一段时间,因为环境、学习的不适应导致成绩下滑,进而苦恼、悲伤、茫然,心理压力增大;再加上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对学生的成长相当不利。
二、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必要性(一)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总体而言,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比初中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学习之处。
(三)中考和高考性质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
三、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对策(一)思想认识方面的衔接—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态度,明确目标。
刚从初三中考政治开卷考试形式过来的高一新生,刚开始一般都以为高中政治还是开卷,因而只要把书本上的重点划一划和勾一勾就行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运用。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第一堂课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初高中政治的差异性,明确学习高中政治的具体要求;同时可以针对高考状况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让学生树立考大学的志愿,进而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 关键词 】衔接 ; 新精神 ; 创 答题能 力
学 习 方法 是 学 习 习惯 的 内核 。衡 量 一 个 高 中生 是 否 会 学 的 根 本 标 志 就 是 看 其 是 否 掌 握 了适 合 自 己 的行 之 有 效 的 学 习方 法 。 高 巾生 与 初 中生 学 习 方 法 的最 大 区 别 就 是 , 中 生 初 的学 习 方 法 更 多 具 有 整 齐 一 统 的 规 范 性 , 多 外 部 的强 制 色 更 彩, 而高 中生仅仅 如此还不够 , 教师还必须 在此基础上 , 析 分 学 生 年 龄 、 格 气 质 和 认 知 思 维 特 点 , 导 鼓 励 学 生 通 过 学 性 诱 习体验 , 了解 自己 的 认 知 方 式 和 性 格 气 质 特 点 , 掘 自我 优 发
成 , 扬 发 展 、 升 的 过 程 。如 上 所 述 , 中与 高 中 的 教 学 内 张 提 初
初 中在平 时 的教 学 中, 也强调联 系时 政热点 、 自身学 习和生 活中的问题 , 主要停 留在道德行 为规范上 , 但 对问题 的分析 、
新 课 程 目标 是 引 领 课 堂 教 学 的 航 标 灯 , 果 目标 不 清 , 必 如 则 然 会 使 课 堂 教 学 迷 失 方 向 , 而 教 学 目标 既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出 因 发点 , 又是 归宿点。初高 中教学衔接过程中 , 政治课与其它学 科 相 比 , 一 个 重 要 区别 , 就 是 在 教 材 内容 的衔 接 上 , 有 有 那 没 严密的连续性 , 完全 是 各 自独 立 的知 识 体 系 。当然 , 思 想 教 从 育 的体 系 中来 讲 , 们 之 间 还 是 有 联 系 的 。 因 此 , 教 学 中 , 它 在 定 要 向学 生讲 清 学 习 的 内容 、 目的 、 求 , 高 一 教 7学 的 要 如 第一环节 , 不是马上讲 课文 , 应该先介 绍全书 的知识结 构 , 学 习 目的 、 求 、 习 的 主 要 内容 等 , 学 生 从 一 开 始 就 明确 所 要 学 让
初高中政治如何衔接
初高中政治如何衔接刚进入高中生活,学生们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以及新的学习阶段,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初高中政治如何衔接,一起来看看吧。
初高中政治衔接教与学区别篇1.教学节奏的不同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高中政治教学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初中远比不上高中,教师的教学也有快慢和粗细之分,教学上有一个深广度的把握问题,这一快一慢、一粗一细两对矛盾就很容易将初高中教学阻隔,使初高中教学难以系统化,从而影响政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学习上难以适应。
2.教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高中政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
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再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阶段就形成了一些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3.中高考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即达标考试。
而且目前中考还实行开卷考试。
因此,初中政治的学习和考试无论在量上和质上都和高中政治学习和考试都有显著不同。
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
因此,在初中所形成的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等学习方法在高中却行不通,导致学生到了高中遇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不一样,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初高中政治衔接学习方法篇(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做好预习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A.列预习提要、B.做好笔记、C.发现问题、D.持之以恒。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认真和老师交流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现象和问题),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
浅谈初高中政治过渡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谈初高中政治过渡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既同初中思想政治课以及大学思想品德课整体上相互衔接,但又有明显区别。
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政治过渡教学是我们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现实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过渡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从而使过渡教学有条不紊,水到渠成。
一、初高中政治过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习兴趣普遍下降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存在知识容量加大、难度加深、理论性加强等特点,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因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习方法简单陈旧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教学的要求,仍然采用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老办法,与高中教学中强调应用,突出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自学能力不强学生在初中时养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走、学生跟的教学习惯,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其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四)知识应用能力较弱初中政治教学对能力立意的要求较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进入高中后,面对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教学,学生不知所措,难以适应。
(五)对政治课的性质、功能认识不足初中学生往往把政治课当成一门“杂科”,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且对它在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引导学生为人处世,教育学生立志奉献的方面的功能认识不足。
进入高中后,这种认识仍根深蒂固。
二、初高中政治过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初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是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重点是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高中政治教学是以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卞-要内容,其目的是要求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探微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探微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是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两个阶段在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这就要求必须实现两者的科学有效衔接。
但现实中的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单向性、片面性、盲目超前性是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初高中政治新课标研读力度不够、课程目标把握不准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总体把握初高中政治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是搞好本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初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有共性,也有区别:初中课程目标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与思考;高中课程目标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
初中思想品德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具备基本的法制观念等;高中思想政治则侧重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能力等。
2.由于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总体而言,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比初中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而成为新高中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
初中思想品德一节课的内容平均是1.5 页书左右,知识容量较小,难度小,因而教学节奏比较舒缓。
而高中思想政治每节课知识容量翻倍,难度加大,知识加深,这要求在科学处理教学节奏的同时要深化知识,对教学节奏把握的要求明显提高。
若把握不好易造成两难局面:讲快了,不深入,学生不懂;讲慢了讲透了,学生懂了,时间又不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3.由于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学习之处。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大多数初中生学习的被动,习惯较差:学生欠主动预习、主动做笔记、主动思考问题发表见解、主动更正作业试题。
(完整)初高中政治衔接教学
(完整)初高中政治衔接教学
初高中政治衔接教学
随着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政治科目的研究需要进行衔接。
下
面将介绍一些初高中政治衔接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 回顾与概括:在高中政治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先进行初中政
治知识的回顾与概括。
通过复初中政治的重点知识点和基本概念,
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为高中政治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深入探讨: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相比,内容更加深入和复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政治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研究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现象和
机制。
3. 培养分析能力:高中政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求他
们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解题方法和例题讲解等方式,
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研究资源:高中政治研究可以通过拓展研究资源来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如书籍、网络、影视资料等,来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探索实践活动:政治研究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政治的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关、参与模拟选举或辩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通过以上的初高中政治衔接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高中政治研究的要求。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政治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初高中思政理论课学法差异、问题及衔接策略
初高中思政理论课学法差异、问题及衔接策略初高中思政理论课学法有效衔接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整体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
探寻初高中相邻学段思政理论课学习方法的异同、存在的问题及衔接策略,在一体化建设中实现思政课教学衔接的上溯和下延,对增强初高中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连贯性、针对性、实效性意义重大。
标签:学习方法思政理论课一体化建设衔接学科核心素养在思政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实现思政课教学衔接的上溯和下延,相邻学段的学法衔接研究是重要内容。
在以学定教的时代背景下,梳理初高中思政理论课学习方法的差异、问题及衔接策略,也对进一步提高中学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连贯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意义重大。
合肥市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课题组围绕初高中思政理论课学法衔接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了解、跨学段同课异构等途径,整合梳理出初高中思政理论课学法领域的异同点、存在的问题及衔接策略。
一、学法差异比较分析(一)从学习的内容上看学法的差异初中政治叫“道德与法治”,七八年级内容相对简单,学理性要求不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加之生活化色彩浓烈,学生往往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参与一下,没什么具体的学习方法。
到九年级后涉及专业性强的政治知识,主要跟着老师的要求来记笔记或背答题模板。
高中思政课具有更强的学科化特点,学理性明显增强,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专业化程度大为提高,但在学生眼里“副科”的学科地位使其刚开始学习时态度不够端正,重视不足,多以老师硬性要求或应付完成学习任务。
(二)从考查方式上看学法的差异安徽省的中考思政学科以开卷的方式进行,考试时学生携带资料或工具书进考场,科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看见关键词就能立刻查阅相关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等一定程度弱化,而比较侧重于记得知识点的具体位置,忽视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或联系记忆。
而高中的政治学科考查以闭卷方式进行,不仅考查知识点,而且考查能力,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高考尤其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学生仅背知识点是难以得高分的。
政治教学初高中过渡衔接问题及对策
政治教学初高中过渡衔接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其面对的知识结构、知识系统的梯级、知识容量,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存在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阶梯跃升,同时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及中、高考要求的差异,学生进入高一后,常常在学习上出现明显的滑坡现象,对高一各学科教学来说,都有一个教学上过渡和衔接的问题,政治学科也是如此。
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一关,搞好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较快地提高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本人就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差异形成过渡衔接的第一个问题由初中升级到高中,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一个教学衔接的问题,但是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有其明显特点,在中学各学科中,只有政治这一门学科在初、高中阶段的名称不同,一个是“思想品德”,一个是“思想政治”,即政治学科初、高中教学在知识体系方面没有很明显的衔接,这点从二者课程标准的区别就可以看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高中政治与初中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学生在初中的政治基础没有打实的话,有可能会影响到高中高中政治的学习。
同样初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的不同也会影响学生在高中的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
教师们可想而知,进入高中则是进入了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崭新的学习阶段,而学生们面对新的,不一样的课程。
学生会感到陌生而且吃力。
为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即将讨论初高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解决策略。
【关键词】政治;衔接;解决策略【正文】近年来国家更加注重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但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有些教学的衔接还不是非常的完善,还存在着某些多多少少的问题。
比如初高中的政治衔接就不是非常的完善,有的学生对学习高中的政治知识无法快速的吸收,并且活学活用。
因此,教师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一个问题找到原因所在,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即将讨论,初高中政治教育衔接不完善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政治教学衔接不完善的原因教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材上所复述的内容。
如果初中和高中的课本上的教材以及知识点联系不紧密的话,很容易造成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之后,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难度会加大。
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程度要求过高,没有顾及到学生从高中刚升上初中的心理适应。
由于学生们基础知识和家庭环境教育的不同,导致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初中的学习方法都在于死记硬背,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到了高中,高中的政治学习则是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其中的规则,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初中的学习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高中的政治学习。
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让学生们感到高中的政治学习难度增大,从而也会导致学生们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下降。
现实的客观要求,需要教师们找出一定的策略来解决这些个问题。
二、完善初高中政治衔接的策略2.1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性不同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不同、性格习惯不同、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不同,导致其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熟悉、适应的过程也不尽相同。
新课标下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问题之我见
制 度 下 , 生 的能 要 学 J
足通过 而 表达体现 的,学 的符种 能力最终都 集 t体现 l
在 审题 和 答 题 能 上 。 I此 , 论 联 系 实 际 。 体 现 ! 大 l 要 、 答 题 能力 n 养 上 , 加 强 审 题 和 答题 能 力 的 培 养 , 括 刘 勺 耍 包
的共 题的剖析 , 重视 对 n身 学 , U 活 问 题 的 认 识 . l - 1 : : i 对 , 要 i之 行 掘 I i - 还 、 .- ;  ̄i hji 题 的分 析 、 答 , 作 不仪 要 。之 、
没 / 足 够 的 I积 累 , ,的 形 成 便 如 空 中 楼 阁 , 仃 f r j l 能/ J 没 扎 实 的丛 知 识 、 小 技 能 , 不 能 形 成 综 合 能 。 If 就 f I
Ⅲ 标足 引领 堂教学 的航标灯 ,如果 ¨标
点 。 高 中 教 衔 接 过 , 政
清 , 必 然 会 使 课堂 教 学 迷 失 向 , i教 学 日标 溉 足 则 t l ' l
4培养创新意识 , 处理好初 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 统 学 ‘ 把 ! 建 立 住 人 的 体 性 、 动 性 、 赖 』 式 学习 受 依
的 能 力
婵论 H系实际 , 炎 是政 治 教 学 的 本 原 则 , 足 政 治 也
揶足 个 较人 的跨越 , 存在一个较 陡的级梯 , I…= 』 I 、 r卡 高 司【 f J 『教学 力 法及 r 离考 的差 异 , 生进入高 『后 , f 1 ‘ 『 1 学 I 常常 学 l
材料 的审泼能 、 父键词句 的提取 能 力、 答题 ‘ 向的判断能 十 _ 关 j 『 1 识的搜索 能力 、 答题要 点 的构思 能 、 以 ‘材 j
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二、 夯实基础 。 处理好高中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关
初 中毕 业生 升入 高 中后 。 入 了一个 崭 新 的更 高一级 的学 进 习阶段 , 论知 识结 构 、 识 容量 , 是 深度 、 度 、 度都 是 一 无 知 还 难 广 个 较大 的 跨越 , 一个较 陡 的级 梯 ; 存在 同时 由于 初高 中教 学方 法 等 差异 , 常在进 入高 中后 学 习上 出现滑 坡现 象 ; 高 中政 治 学 常 对 科 教学 来说 . 一个 教学衔 接 的问题 。 为切 实解决 这 一 问题 。 有 提 高 教学 质量 , 下面就 高 中教学 中应 注意 的几个 问题谈 几点 看法 。
、
垒 !
! 垒
墼旦
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李 宗森 杨 小丽 王 进 富
中图分 类号 : 42 G 7. 4 ( 东省安 丘 市第三 中学 山 东安 丘 2 20) 山 61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309 (000.12 1 17—9 22 1)5 6. 0 O
率。
传统 学 习方式 把 学 习建 立在 人 的客体 性 、 受动 性 、 依赖 性 的 面上 , 而导致 人 的主体 性 、 性 、 立性 的不断销 蚀。转 变 从 能动 独 学 习方式 就是 要转 变这 种他 动性 、 被动 性 的学 习状 态 , 把学 习变 成 人的 主体 性 、 动性 、 能 独立 性不 断生 成 , 张扬 发展 、 新提 升 的 创 过 程。如上所 述 . 中与 高 中的教学 内容和 学 习方法有很 大 的差 初 异 。 教 学 内容看 , 中以道 德规 范 、 律 常识 为主 要 内容 , 从 初 法 注重 的 是学 生社会 道德 准则 和 行为规 范 的养成 ,而高 中则 以 马克思 主 义基本 原理 、 学社会 主 义 为主要 内容 , 科 注重 的 是培 养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 人生 观 、 价值 观 、 界 观 , 世 学会 运 用 正确 的理 论 分析 问 题 , 决 问题 , 步提 高参加 社会 实践 的 能力。从 学习方 法上看 , 解 逐 初 中学 习偏重 于形 象思维 , 重学 习榜 样 、 注 体验 感 受 、 实践 活动 。 而高 中则 注重 形象 思维 与理 性思 维 的统一 ,强 调培 养 学生 的抽 象思 维能 力和 逻辑 推理 的能 力 ,培 养学 生 的独 立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因此 , 高一 教学 的初 期 , 在 要特 别注 意 学生 学 习 方式 的转 变 . 能简 单 的用初 学 生学会 预 习、 听课 、 思 、 笔记 ; 反 做 学会分 析 、 归纳 、 推理 、 判 断 ; 探究 和质疑 ; 学会 学会独 立思 考 , 自主学 习。
初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目标的差异与衔接
初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目标的差异与衔接一.当前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衔接问题的表现及其根源
二.学生学习氛围变化较大。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
进入高中后,学生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更加明显,不喜欢教师和家长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干涉过多。
但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管理却更加细化、更加严格,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氛围较初中阶段更加紧张与压抑,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落差感。
这种落差感,会使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大减.甚至出现放弃的现象。
三.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自觉地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运用
所学知识.理论观点去分析.理解社会现象,学会理性认识社会,科学处理问题,真正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形成辩证思维,实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
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实践与研究。
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初高中思政教学衔接问题初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政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初高中思政教育的衔接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剖析初高中思政教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初高中思政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当前初高中思政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初中思政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而高中思政课程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断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缺乏连贯性,导致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脱节现象。
二、导致初高中思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脱节的原因1. 课程设置方面:初中和高中的思政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脱节。
此外,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教学衔接机制也不完善,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 考试评价方面:中考和高考作为重要的考试评价手段,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而高考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这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过于依赖死记硬背,而忽略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初高中思政教学衔接问题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可能导致其价值观的扭曲。
其次,不完善的衔接机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最后,这些问题还可能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向,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为了解决初高中思政教学衔接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整体规划: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对初高中思政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曾都一中王先明一、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材内容设置梯度太大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扼要地叙述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和学的主要凭借。
仔细比较初中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我们发现有些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是很强,梯度太大。
从初三与高一教材内容来看: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主要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对比较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而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习惯于具体思维的高一学生一开始很难理解,因而导致教学出现困难。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不同的学段,内容应该有梯度,但这个梯度不应太陡,应有过渡有衔接。
而目前高一思想政治教材和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出现脱节,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学都带来很大困难。
2、教学方式简单重复在高中阶段,有一些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重现,这种重现是为了让学生借助原来的基础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理论,因而是必要的。
高中教师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式讲解这些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
可在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不加研究,对于初中教材中相同的一些内容只是简单重复,而没有注意提高和深化。
这种简单重复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反而有可能导致学生忽视这些知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许多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初中并无区别;要么首先讲述原理,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记忆时间;要么运用实例加以印证,但事例简单,不能充分体现政治课教学的理论性和深刻性。
我们应该看到,即使是同样的知识内容,初高中的具体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如初中可能只是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则可能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
而有些高中教师往往不注意这种差异,忽视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只是机械地按照高考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这就必然导致与初中教学的脱节。
例如,练习是对教学的反馈和巩固,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联系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两个阶段的练习方式应有不同。
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
治 课 堂 教 学 时 间 又 非 常 有 限 ( 均 一 周 只 有 平 2 时 )。 因此 ,政 治教师 必须 提 高课堂 效 课 率 :一是 充分利用 课堂 ,科学安排 时间 ,力 争 使预习 、答疑 、练习、 复习都能在4 分钟 5 内完成 ;二是准确 把握教材 ,对 知识重新整 合 、建构 、迁移 。做到 “ 单化 ”, “ 目 简 题 化 ”。此 外,政治 教师还 必须拿 出实实在在 的东西来 吸引学 生,让学 生逐步对 政治课感 兴 趣 , 从 而 喜 欢 上 政 治 课 , 重 视 政 治 课 。这 是提 高学 生学 习政 治科成 绩的保 证。要做 到 这 一点 ,其一 、平 时就要 多积累 一些有趣味 效果。 性浓 厚 的案例 、题 材 ,如 鲜活 的时政案例 、 三 、帮 助学生 找到正 确的 学习方法 ,学 寓 言故事 、名诗 、名句等 。其二 、尽量用学 会学 习 生 熟悉 的事例来分 析教学 中的理 论问题 ,使 教 师 讲 课 讲 得 再 好 、 再 精 彩 , 学 生 不 会 理 论问题通 俗化 、形象化 。其三 、采用 多种 学 习 也 枉 然 !高 中 学 生 要 搞 好 学 习 必 须 学 会 形 式来完 成教学任 务 ,如 用辩论 、讨论 、多 独 立 思 考 , 自主 学 习 , 企 图 完 全 依 赖 教 师 是 媒 体 等 形式 来 吸 引 学生 参 与 课 堂教 学 。其 四 、 教 师 授 课 语 言 要 风 趣 、 幽 默 、 科 学 、准 行 不 通 的 !那 么 , 学 生 该 如 何 学 会 学 习 呢 ? 师 生 可 以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去 努 力 : 预 习 时 做 确 ;讲 授 充 满 激 情 ! 到学会看 书 、学 会 阅读 教材 。为此 ,教师可 总 之 ,初 高 中政 治 在 各 方 面 都 发 生 了变 以事先布 置一些 思考题 让学生 通过预 习来完 化 ,师生 都应适应 这个变 化 。政 治教师更应 成,帮助 学生预 习 以避 免预 习流于形 式; 听 在 这方面 加强对 学生 的指 导和帮 助,并在 教 课时在 教材上 圈划 、批 注、补 充 ( 师注 意 学 上做适 当调整 ,使学生 能更快 适应高 中政 教 检查 ),积极参 与课堂 讨论 、发言 ;课后及 治 的 学 习 , 不 断提 高 学 习 成 绩 。 “ 漫 漫 其 路 时 复 习 , 注 意 反 复 强 化 , 做 到 堂 堂 清 、 节 节 修 远 兮 ,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初 高 中 政 治 教 学 的 衔 接 是 一 个 漫 长 的过 程 , 需 要 政 治 教 师 清 、 章 章 清 ,重 点 知 识 、 原 理 记 准 、 记 牢 ; 作 业 解 题 时 首 先 要 读 懂 题 干 意 思 ,注 意 关 键 不 断探 索 和 思 考 。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的思考
言的流畅性 。 为了能让学生大胆朗读 自创作品 , 帮助其提升 口语 表 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我不定时地给学生读一些 自己以前 的感言或
挥想象 , 培养学生想说 ; 要 注重词汇积累 , 培养学生能说 ; 要传授方 参与练习者持之以恒 。长此坚持下去 , 学生定能 比较随意地 、 准确
法, 培养学生会说 ; 要从发音人手 , 理论联 系实践 , 有步骤地对学生 地 、 流畅地表情达意 , 让语言表达不再困扰山区孩子 。 的口语表达进行正规化训练。同时 ,还可利用学生模仿力强的优
一
、
初高 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上存在
2 . 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容量和节奏变化 的差异而形成衔接问题 初 中思想 品德课 时充足 、 进度慢 , 一 节课的知识 容量较小 , 难
的 问 题及 成 因分 析
文
/
1 . 初高 中思想政治教 学 内容 和要 求 度不大 , 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巩 固。 而高一思想政治周
关键词: 山区学生; 语文表达; 思维局限
一
、
注 重 说 话训 练
势, 借鉴一些 曲艺 形式 , 通过说绕 口令 、 练播音 、 讲 相声 、 说 评书等
教会学生掌握语言训练的方法 ,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 语言是思维 的工具 , 人 的思维活动凭借语言进行 。 一个人 的语 形式 与活动 , 言越 丰富, 思维就越 发达 、 越成熟 。 所以 , 丰富学生的语 言毫无疑 问 达 能力 。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
家和社会 的关 系为主线 ,对 道德 、 心理健康 、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 习内容进行有机 整合 ,对学生的价 值观进行熏染和引导 。高 中思想政
治课 则 采 取 以生活 为基 础 、以 学科 知识 为 支 撑 的 模 块 式 的 组 织 形 式 ,
流动 ,这导致 了初高 中思想政 治课 教学 出现较大裂缝 ,缺少有效 的衔 接。因此 ,新课程背景下 ,有效解
辨析 消 费观 念 的 变 化 ,树 立 正确 的消 费观 。 阐 释 我 国 实 行 按 劳 分 配 为 主 体 、 多种 分 配 方 式 并 存 的 分 配 制 。 度 ,解 析 “ 率 优 先 ,兼 顾 公 平 ”的 原 则 。 效
2 识 记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初级 阶 段 的 分 配 制 度 的 主要 内容
1 理 解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的 深 刻 内涵 和 巨 大 作 用 0
族 的 生命 力 、创 造 力 和 凝 聚 力 之 中 。
归 纳 以 爱 国 主 义 为 核 心 的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的 表 现 ,理 解 立 足 于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实践 。弘 扬 民 族 精 神 的 意 义 。
4
识 记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的 主 要 矛 盾 和 国 家 的 根 本 任 描 述 小 康 社 会 经 济建 设 的 目标 ,阐 明 科学 发展 观 的 涵 义 ,说 明 务 。 了 解 全 面 建 设小 康 社 会 的 更 高 要 求 , 自觉 担 当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最 根 本 的 是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大 力 发 展
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 高 中思想政治课教 学的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要强化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各地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质量有所提高。
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这一背景下初中的教学与“高难度、大容量”的高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两者的衔接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笔者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学理论,对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对策探讨一、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因教学节奏变化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政治教学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初中远比不上高中,而因教师的教学就有快慢和精细之分,教学上有一个深广度的把握问题,这一快一慢、一粗一细两对矛盾就很容易将初高中教学阻隔,使初高中教学难以系统化,从而影响政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学习上难以适从,出现滑坡,产生两极分化。
此外,中学生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他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
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2.因教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转换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初中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高中政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
有许多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参与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不多,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又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就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因而我们就有必要精心筹划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中,最能体现课堂教育的一个途径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
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
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3.因课改践行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新知识的接受。
初中进入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学,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改进。
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
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学习能力。
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足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这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每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表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4.因中高考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沉闷即达标考试。
因此,初中政治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
因此,许多初中政治教师便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知识内容,到考前突击背老师画定的内容也能够达标过关,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遇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不一样,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
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
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来发现问题。
二、解决存在问题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动能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如上所述,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从教学内容看,初中以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而高中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从学习方法上看,初中学习偏重于形象思维,注重榜样、体验感受、实践活动。
而高中则注重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高一教学的初期,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简单的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问题的思维倾向。
例如,在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简单的说教效果往往不好,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中,学生对改革开放中的成绩和问题会产生不同看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岐意见引导学生从自己家乡的变化,有的从报刊的数据事实,反复论证观点,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学生对改革开放20年成就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其辩证思维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
2.夯实基础,处理好高中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关系。
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能力的形成便如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
由于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初高中教材在内容上又是相对独立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空白,且高中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特别是高一上《经济生活》第一课,是经济常识的基本经济知识,全书的基础,学好这一课,对今后的学习影响重大。
俗话说:水到渠成,教学的起始只有扎实的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
因而,在教学中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层层分析,细细推理,即让学生学懂知识,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3.关注高中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注重知识体系建立,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新课程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灯,如果目标不清,则必然会使课堂教学迷失方向,因而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
初高中教学衔接上,没有严密的连续性,完全是各自独立的知识体系,当然,从思想教育界的体系中来讲,它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清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如高一教学的第一环节,不是马上讲课文,应该先介绍全书的知识结构,学习目的、要求、学习的主要内容等,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所学的知识是什么,有什么用,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要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不仅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高中阶段教学特点,教师也要不断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使学生更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讲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生命力所在,在初高中的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坚持这一原则,但高中教学较初中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上更进一步。
初中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强调联系时政热点、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主要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问题的分析,重视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剖析,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作答,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更加关心社会、关注人生,了解和接触更多诸如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新事物、新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达到学以致用,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会理解、学会判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