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就是门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就是门风,即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从古至今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的古代,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对子弟或儿女所作的保家训诫,口授流传,不乏其书,诸如春秋战国时期孟轲之母仉氏以择邻教子名世的《母训》,秦汉时期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遗训》,魏晋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孔明的《诫子书》和《诫外生书》,唐宋时期宋若莘的《女论语》、欧阳修的《家诫二则》、苏洵的《名二子说》,明清时期明宣宗朱瞻基的《寄从子希哲》、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等等。

毋庸置疑,这些家训、庭训为当时社会的稳定,社会秩序、家庭秩序的规范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古代家庭文化建设方面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值得探究的是,中式家具的形成其实也在古代育子礼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力。家具作为日用器物,辅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不仅是行为的辅助,也是思想的外现,与家训、庭训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桌宴之礼: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在古代,正式场合的座次是十分讲究的,等级尊卑极为严格,古人尚左,所以以左为尊。另外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庭堂之上,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而皇帝的最为是坐北面南的,室内如果东西长而南北窄,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南面北,次是坐北面南,再是坐东面西。最卑则坐西面东。

比如说,《鸿门宴》里面的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而张良最卑西向坐。一般,我们说请人吃饭叫做东,所以,主人是坐东向西,客人坐西向东,鸿门宴上,项羽那样坐,明显不给刘邦面子。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在不停地改变,所以座位的排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而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家庭的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筷吃饭,大家都不能动筷吃饭。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等,右手边依次为3、5、7等直至汇合。

若是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左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是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古代的家庭尤其是大户人家,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孙谨守。

[二] 坐具之礼:为人之理为文之理

古代的礼仪规范、规矩很多,各种场合应该摆放何种器物都有具体的规定,不能随便乱用。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祭祀、会见等,对家具等器物的要求相对更高。各种家具的形制都有规定,以椅子为例,有的椅子带有脚踏,有的不带,这从古代绘画上也可以看到。一般来说地位较高的人所坐的椅子有脚踏,地位低的就没有;正式场合的椅子有脚踏,非正式场合如燕居休闲时候的椅子就没有。

许多明清帝后的画像,他们所坐椅子下面都有脚踏,就是因为古代写真画像是一件很正式、严肃的事情,不可等闲视之,所以要坐得正式,并穿着正式。脚踏的实际作用是承托双脚。如果长时间两脚悬空坐在高的座位上,会使双脚、小腿和膝盖受到很大的伤害而落病。

古典家具体现了中国古代修身思想,更体现了古代文化思想造就的礼仪规范。坐具的制作和使用,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而有所不同。在古代,长辈和晚辈各有不同的坐具与坐姿,不同的坐具表明了不同的身份,也表明了自己的位置与该做的事情、该有的形象,这才具备了礼仪。坐具之礼,其实也正是为人之理,为文之理。从宋代开始,儒家讲究“静坐”,明代读书、静坐更是大行其道,而所需的坐具就是书房里的椅、凳、床、榻等家具,功能较为综合。

例如说,清代有一种禅椅,扶手很短甚至被省略,靠背抵腰际,是为了打坐时托住腰部,不使腰部弯曲,让身体始终保持正直,打坐才有效果。

还有一件打禅的坐具,为保证精进修行而专门设计的一种特殊材料制作的椅子。这种椅子取材天然形成的瘿木。这种材料就是常说的生瘤的树木,是树根或树干部位的结瘤木材,满身都是大大小小、鼓鼓囊囊的节疤、树疙瘩,到处起伏不平。用这种材料来制作打禅的坐具,可以对治一些修行中的问题。这种天然瘿木制作的椅子只有座位板是平整的,其它部位如靠背、腿足和扶手等仍然保持疙瘩的原状。所以只能端坐,不能倚靠,靠在身上会硌得浑身不舒服。其目的是为修行人驱赶困顿,好直身正坐、精进修行。尤其为唐代以后的僧人用的很多。但这种自然状态的家具,后人难得其用,只能拿来观赏或临时闲坐。

古代尚儒学,而儒家倡导正襟危坐,是指整理好衣冠服饰,更指调整身形,使身体端正放松。所以,坐礼,也是古代家训的非常重要的训条,尤其是书香门弟之家,对子孙尤为严格。[三] 婚床之礼:男女之义婚姻之礼

在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传统婚礼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传统婚姻通常要经过提亲、订婚、迎娶、出嫁、闹洞房等“程序”,而闹洞房可谓是整个过程的高潮。新婚之夜,所有的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喜笑逗乐,也就是“闹洞房”。无论新郎朋友如何戏闹,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将被视为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闹至午夜散去,新郎随后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关好房门后,一对新人共吃“床头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

不过在闹洞房之前,首先要为新人布置好洞房。在黄历中,我们会看到“安床”一词,那么何为安床呢?其实“安床”是一个结婚术语,指嫁娶前男方安置新人房中的床。一般是在选定吉日后,在婚前几天由“一世好运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适当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双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决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与桌柜、方橱的尖角相对。然后,再由一位“儿孙满堂的女士”负责铺床,并摆上各式喜果、莲子、百合、花生、红枣等很多吉利的东西在新床上,喻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安床之后,禁让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卧,寡妇、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让婴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发财。

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是古代男人最风光最得意的时刻。婚床之礼反映出古人对婚姻的重视,蕴含着对天地人融合的观念。结婚成家,也是长辈衡量子孙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四] 供祭之礼:缅祖敬祖教孝教敬

人生前五礼都是“还礼”,祭礼是“报礼”。天地生我,父母生我,则还礼。祖国护我,则还礼。先师迎候,则还礼。夫爱,还礼。妻敬,还礼。亲恩,还礼。

古代的祭礼程序大体上是接近的,这里重点说一下家祭礼。在古代,父母去世行三年行亲祭之礼,以后年节忌日行家祭。家里要立祖宗牌位。以后各地办起公共寝陵,则由礼仪师行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