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领导与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交易型—变革型领导理论 伯恩斯在《领导力》一书中,认为领导人是 尽力激励员工,以更好地实现共同目标的人。 提出两种领导力类型。 交易型领导者的特点: 权变奖励:努力与奖励相互交换原则,良好 绩效是奖励的前提,承认成就。 通过例外管理(主动):监督和发现不符合 规范与标准的行为,把它改正为准确的行为。 通过例外管理(被动):只有在没有达到标 准时才进行干预。 自由放任:放弃责任,回避决策。
如斯托迪尔提出六大类领导素质:身体特征; 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与工作有关的特性; 社交。 另进一步提出:良知;诚实可靠;勤奋、勇 敢;责任心;有胆略;开拓创新;直率、公 正;自律;理想;人际关系;风度优雅;干 练、胜任;体格健壮;高智力;有组织力; 判断力强等。
(二)现代特质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
二、领导行为理论
注重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风格和方法。 1.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专制作风:即以力服人,独断专行;安排一 切工作;下属不能参与决策,奉命行事;与 下属保持距离;很少奖励。(60%是命令 和指示)。 民主作风:即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群体决 策;顾及个人分配工作;个体对工作有选择; 依靠个人权威;与团体距离近(下命令占 5%) 放任自流作风:即有工作布置而无检查,任 听个人自,无规章约束。
领导素质可经过后天环境习得,强调领导特 质的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性和方法的科学性系 统性。 有效的领导者的品质:(奇色利) 八种个性品质:才智(语言和言辞);首创 精神;督察能力;自信心;与劳动阶层关系 密切;决断能力;男性—女性;成熟度; 五种激励品质:对工作稳定的需要;对金钱 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的权力的需求;对 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事业成就的需求。
第六章 领导与决策
第一节 领导的概述
一、领导的相关概念 1.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个人和组织,在一定条件下 实现目标的行为过程。 传统观点:组织赋予个人的职位和权力; 现代观点:视为一种影响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影 响力) 领导是一种能将其想做的事或其发展设想形成一种 远见,并能使他人理解、采纳这种远见,以推动这 种远见成为成功的现实。(杰克· 韦尔奇,前通用 CEO)
领导与管理区别:
2.权力和影响力 权力是指由领导者的地位所决定,具有强制 性的法定的力量。权力是一种控制力和影响 力 学校中的权力:行政决策权(校长:办学思 想、制定目标和规划等);人事管理权(组 阁班子、聘任干部和教师等);教育教学领 导权;财产经营管理权。 影响力:是一种试图支配与统率他人的倾向, 从而使一个人采取各种劝说、说服甚至是强 迫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
根据该理论,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 指示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应该对下属提出要 求,明确目标,使下属能够按照工作程序去 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己的目标。 支持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对下属友好,平易 近人,平等待人,关系融洽,关心下属的生 活福利。 参与型领导方式:领导者经常与下属沟通信 息,商量工作,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让下 属参与决策,参与管理。 成就指向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做的一项重要 工作就是树立具有挑战性的组织目标,激励 下属想方设法去实现目标,迎接挑战。
第三节 新领导理论
新领导理论主要关注某些领导者对员工满意 度、一般工作行为、动机、需要、价值观、 自尊心和信任等的影响; 还强调象征性行为和在情感上有感染力的行 为,如预见性的、支持性的行为; 也包括认知导向的行为,如适应性、灵活性 和对环境的敏感性等。
一、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格瑞恩提出该理论, 认为领导者与某些下属存在一种特殊关系, 这种特殊关系隶属两类不同的社会关系: 经济性交换关系:下属按合同安排提供贡献, 领导者按合同安排提供报酬。 社会性交换关系:除合同规定外,领导和下 属之间还存在信任、忠诚和支持等情感关系。 圈内人:少部分人,他们受到领导者更多的 关照,也可能享有特权或优先获得信息和机 遇。领导者一开始接触中,就暗地里将其归 为圈内人,后来关系固定。
5种典型的企业管理类型:
贫乏型领导者:对业绩和对人关心都少,实 际上,他们已放弃自己的职责,只想保住自 己的地位; 俱乐部型领导者: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 多,他们努力营造一种人人得以放松,感受 友谊与快乐的环境,但对协同努力以实现企 业的生产目标并不热心; 中庸型(小市民式)领导者:既不偏重于关 心生产,也不偏重于关心人,风格中庸,不 设置过高的目标,能够得到一定的士气和适 当的产量,但不是卓越的;
路径—目标理论告诉我们,领导者可以而且 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来调整领导方式和 作风,当领导者面临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时, 他可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接着可以采用 支持型领导方式,有利于与下属形成一种协 调和谐的工作气氛。进一步熟悉后,可以采 用参与者式领导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就可 以采用成就指向式领导方式。 同时,任务和目标不明确的应当“高工作”, 任务和目标已经明确的应当“高关系”,领 导者的行为应依情境而变。
授权式(低任务、低关系):当下属发展到成 熟时(有能力且愿意)。领导者几乎不加指 点,由下属自己独立地开展工作,完成任务。 根据下属成熟度和组织所面临的环境,领导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随着下属从不成熟走向成 熟,领导者不仅要减少对活动的控制,而且 也要减少对下属的帮助。即从给予明确的指 导和严格的控制,到只给出明确的目标和工 作要求,由下属自我控制和完成的过程。
2.生命周期理论 由俄亥俄州立大学卡曼首先提出,并由赫塞 等予以发展和推广。他们认为下属的“成熟 度”对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起重要作用。所以, 对不同“成熟度”的员工采取的领导方式有 所不同。 “成熟度”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的能力和愿望的大小。 工作成熟度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工作 成熟度高的人拥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而不需要他人的指导。 心理成熟度指的是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 机。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 激励,他们靠内部动机激励。
在管理方格图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成熟度 不同,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种: 命令式(高任务、低关系领导方式):当下 属不成熟时(无能且无愿),领导者以单向 沟通方式向下规定任务。。 说服式(略高任务、关系):当下属初步成熟 时(无能但有意愿)。领导者与下属通过双 向沟通方式,要求下属努力工作。 参与式(减少任务、增强关系):当下属比较 成熟时(有能力但无意愿)。领导者与下属 共同参与决策,领导者着重给下属以支持及 其内部的协调沟通。
任务型(专制式)领导者:对业绩关心多, 对人关心少,作风专制,他们眼中没有鲜活 的个人,只有需要完成生产任务的员工,他 们唯一关注的只有业绩指标; 团队型(理想式)领导者:对生产和对人都 很关心,对工作和对人都很投入,在管理过 程中把企业的生产需要同个人的需要紧密结 合起来,既能带来生产力和利润的提高,又 能使员工得到事业的成就与满足。 《管理方格》一书对经理阶层及管理学界有 较大影响。该理论不足是未回答如何使管理 者成为有效的领导者;也没有研究证实哪种 类型是最有效的。
2.利克特的“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的 理论 20世纪40年代,美密执安大学的伦西斯· 利 克特研究,提出两种领导的基本形式。 生产取向的领导方式:强调工作和任务的实 施,主要关心成员工作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 视群体为达成目标的手段。 员工取向的领导方式:重视人际关系,关心 下属的生活和福利需要,更关心下属对小组 和工作的满意程度。 研究表明,员工导向的领导者与高群体生产 效率和高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
变革型领导者的特点:
领袖魅力:提供远见和使命感,逐步灌输荣 誉感,赢得尊重和信任。 感召力:传达感期望,使用各种方式强调努 力,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重要意图。 智力激励:鼓励智力、理性活动和周到细致 的问题解决活动。 个别化关怀:关注每个人,针对每个人的不 同情况给与培训、指导和建议。
研究表明:“高—高”领导者常常比其他三种类 型的领导者更能使下属取得高工作绩效和高满意 度,但并不总是如此。
4.管理方格理论(Management Grid
Theory) 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罗伯 特· 布莱克(Robert R· Blake)和简· 莫顿 ( Jane S· Mouton)在1964年出版的《管 理方格》(1978年修订再版,改名为《新 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的。 管理方格图的提出改变以往各种理论中“非 此即彼”式(要么以生产为中心,要么以人 为中心)的绝对化观点,指出在对生产关心 和对人关心的两种领导方式之间,可以进行 不同程度的互相结合。如图示
三、领导权变理论 又称领导情境理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 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条件三者的配合。 1.费德勒的权变理论 第一个提出有效领导权变模型,认为领导者 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的风格和控制与影响 情境的程度。 领导者的风格:任务取向型和关系取向型。
影响领导者效能的情境因素: 职位权力(position power)。是指与领导者职 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如聘用、解雇、晋升 和加薪等。领导者拥有这种明确的职位权力 时,则组织成员将会更顺从他的领导,有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 任务结构(task structure)。是指有关员工对 工作任务的职责明确程度。当工作任务本身 十分明确,组织成员对工作任务的职责明确 时,领导者对工作过程易于控制,整个组织 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向就更加明确。
3.领导的“二元理论”
与密执安大学同期,俄亥俄大学研究大量的 领导行为,最后提出结构和关怀两个独立维 度。 结构维度: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与下属的 角色,以达成组织的目标。包括设立工作目 标,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等。 关怀维度: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与 情感,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包 括建立互信气氛、尊重下属意见、帮助解决 下属问题等。两维度具体组合形成四分图, 如图所示
原因:下属与领导者态度和性格很相似,或 能力较强,或权力需要的一致性等。 圈外人:大部分人,他们在与正式权力系统 基础上形成,较少占用领导的时间,也较少 获得满意激励的机会。 研究结论: 领导者对待下属的确不同,这些区别绝不是 任意的行为; 圈内下属绩效较高,离职打算少,对领导更 满意;圈内人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3.路径-目标理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豪斯(R. House) 提出路径—目标理论,并以期望机率模式和 对工作、对人的关心程度模式为依据,认为 领导者的工作效率是以能激励下属达到组织 目标并且在工作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 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在于制定合理的、员工所 期待的报酬,同时为下属实现目标扫清道路, 创造条件。
上下级关系(leader-member relations)。是 指下属对一位领导者的信任爱戴和拥护程度, 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关心、爱护程度。 三种情境因素组成八种情况:如图:
研究结论:
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情境中 (12378),任务取向型领导最有效; 在中等有利环境中(456),关系取向型 领导者更有效果。
影响力来源于: 正式的职位权力:传统因素(有权就有要服 从);职位(职位高让人敬畏);资历(敬 重感)
个人非正式的权力:品格(品行、人格和作 风);能力;知识(专业知识);情感
第二节 经典领导Fra Baidu bibliotek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研究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个 性及素质特征。
(一)传统特质理论(20世纪30到50年代) 认为领导者的特质与生俱来,不具领导特征 的人不能当领导。提出许多领导者有关个性、 社会、生理和智力的素质。 传统特质理论遭受批评。特质过多;区分领 导和被领导;特质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