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乐海泛舟》
初中音乐《乐海泛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了解音乐家勃拉母斯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导言:同学们,回忆一下,小时候,妈妈怎样抚慰我们入睡,或者我们听到过哪些摇篮曲?教师播放二首摇篮曲,来学习勃拉母斯的《摇篮曲》,来感受母爱和母爱的作用。
活动二
1音乐知识讲解:《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现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器乐摇篮曲,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它不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世界。介绍音乐家勃拉母斯,
教学回顾
评价要点
一、评价要点:
1.能够准确表达所听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2.能够总结归纳力度、速度等常用音乐记号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能够与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爱心创作。
二:评价方法:
自评、互评、组评、师评
活动三
学唱勃拉母斯的《摇篮曲》
1结合画面,聆听,讨论感受摇篮曲的演唱效果。启发学生发言,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歌曲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2教师讲解,歌曲三拍子,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有徐缓的叙事语气。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乐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
乐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乐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乐海泛舟》教案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中学张咏梅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3、了解舒伯特生平,拓展欣赏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之王的艺术歌曲魅力。
重点: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难点:1、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那位音乐家:1、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他的创作涉及音乐创作的所有体裁;3、他是奥地利人;4、他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人世;5、他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二、新课:1、作曲家简介(略)2、欣赏歌曲《鳟鱼》思考:(1)、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2)、歌曲的情绪?(3)、哼唱你喜欢的乐句。
3、简介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4、初听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思考:(1)、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在作品中共出现了几次?情绪如何?(2)、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5、分段感受(这一部分,采用边听边分析,边听边提问,及小组讨论进行)(1)、小提琴演奏的主题,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
(2)、第一变奏钢琴高八度演奏,音色明亮,仿佛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景。
(3)、第三变奏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32分音符急速变奏,给人一种不详之感。
(4)、第四次的变奏,一开始就用了ff的力度,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6、乐理: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手法: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乐曲结构:A+A1+A2+A3+A4+A5+A67、完整欣赏(观看视频《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8、拓展赏析(1)、〈小夜曲〉(2)、〈摇篮曲〉9、总结:第二篇:数海泛舟显风流数海泛舟显风流----朔州市平鲁区统计局长苏占国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现年49岁,中共党员,平鲁区统计局局长,上任不到一年,负重前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默默奉献,使平鲁统计悄然崛起,步入全区重点单位行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称赞。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设计 教案1000字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音乐》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的第四课《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欣赏贝多芬的《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1. 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学习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学会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理解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3.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理解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难点:1. 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把握。
2.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3. 分析《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二、核心素养目标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把握。
2.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的分析。
难点:1. 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把握。
2.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的分析。
解决办法:1. 针对贝多芬音乐风格的把握,通过讲解和欣赏贝多芬的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和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2. 针对《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和结构的分析,通过播放音乐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结合乐谱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主题和结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贝多芬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演唱《摇篮曲》教案
九.反思改进措施
(一)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摇篮曲》的演唱技巧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演唱水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摇篮曲》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1. 《摇篮曲》的定义:
- 摇篮曲是一种舒缓、温柔的旋律,通常用来安抚婴儿入睡。
- 它通常具有缓慢的节奏、简单的旋律和重复的旋律模式。
- 摇篮曲可以由乐器演奏,也可以由人声演唱。
2. 《摇篮曲》的组成部分:
- 旋律:摇篮曲的旋律通常是舒缓、柔和的,重复性强,便于婴儿记忆和跟随。
4. 《摇篮曲》的演唱技巧:
- 音色:演唱摇篮曲时,音色应柔和、温暖,以传达出温柔的情感。
- 节奏:演唱时应保持稳定的节奏,以配合摇篮曲的舒缓性质。
- 音量:演唱时应保持适中的音些历史悠久、广为人知的摇篮曲,如《小星星》。
- 现代摇篮曲:指那些现代创作的摇篮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
- 摇篮曲是亲子互动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8. 摇篮曲的现状和发展: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摇篮曲在现代家庭中的使用有所减少。
- 然而,摇篮曲仍然是许多家庭安抚婴儿的重要方式之一。
- 摇篮曲也在音乐教育和表演中占有一席之地,被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9. 摇篮曲的传承和发展:
初中音乐8年级下册第2单元乐海泛舟教案
(5—9小节)也可分为两个乐节。其旋律依然是平稳地起伏向上,并且收束在较高的主音位置上。
这个乐段给人的印象是温柔、亲切和爱抚的。歌曲的第二乐段(始于第9小节第3拍,止于17
小节第2拍)同样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9—13小节)开始有一个八度大跳,随后的旋律
性的、表达强烈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
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具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
曲(近200首)。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而朴实,声乐和
钢琴部分的结合完美。他记录、整理并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
背景资料
勃拉姆斯在指挥汉堡女声合唱团的时候,认识了当时还是单身的法柏夫人。法柏夫人有着
一副靓丽动听的歌喉,她非常喜欢演唱鲍曼创作的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1868年,勃拉姆斯得
知法柏夫人生了她的第二个男孩,就想给她写一首摇篮曲以示祝贺。于是,勃拉姆斯从《德意
志儿童绘画读本》中选了一首诗,并将其修改成后来的歌词,又将法柏夫人喜欢的圆舞曲体裁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乐海泛舟
一、选编意图
本单元选择的曲目是继“音诗音画”之后又一个以大型音乐体裁为主的教学单元,选取了
室内乐及协奏曲两大类,出于歌唱课的需要,还选择了一首摇篮曲体裁的艺术歌曲作为歌唱教
学内容。
本单元选择的歌曲是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和摇篮曲
歌唱发声等技能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增进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和自信心。
(公开课设计)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乐海泛舟》教学设计
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乐海泛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
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
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
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
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
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
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
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一)《摇篮曲》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乐海泛舟》音乐教案
《乐海泛舟》音乐教案《乐海泛舟》音乐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乐海泛舟》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乐海泛舟》音乐教案1【课程综述】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孩子特点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也进入了变声期,不愿开口唱,特别是较高音的歌曲感到很困难,男同学特别明显,女同学虽然不受变声的限制,但青春期的女同学略带羞涩,也不太敢表现自己,但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模仿能力强,很多同学表面说不敢出来展示,但他内心是很想的,所以老师要鼓励,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对唱歌的不足。
【教学内容】(一)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基本要求1.先熟悉歌曲《鳟鱼》。
《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根据歌曲《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
在欣赏之前,可让学生试着先唱一唱歌曲《鳟鱼》(或者仅唱歌曲的开头部分),再聆听歌曲《鳟鱼》的演唱录音,使他们熟悉音乐的主题,对歌曲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切忌把音乐讲解得过于具体。
最新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word教案
谢谢观赏此内容是原创,翻版必究。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得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得声音和优美抒情得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得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得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得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一)《摇篮曲》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得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得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得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得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得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得传统,和同时代得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得感情和深刻得表现,反对浮华得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得精华,写出有创造性得、有个性得、表达强烈得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得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得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得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得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得艺术歌曲得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得《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得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勃拉姆斯得《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得歌曲,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得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得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得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得语气,唱着催眠得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得感情——母亲对孩子得慈祥得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得生活气息。
《乐海泛舟》教案示例
《乐海泛舟》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实践本单元《乐海泛舟》的教学构想。
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三、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和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四、能够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唱出《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一、赏析《鳟鱼五重奏》,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唱《摇篮曲》,体味和表现《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情感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法、渗透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过程]第1节一、导语: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本单元的标题是《乐海泛舟》,让我们划起小舟,驶进音乐的海洋,共同赏析与演唱西方三位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三首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
二、听赏与简略分析三首乐曲的音乐片段序号标题作者与国籍形式音乐流派1 鳟鱼五重奏舒伯特 <奥地利> 钢琴五重奏浪漫乐派2 惊愕交响曲海顿 <奥地利> 交响曲古典乐派3 摇篮曲勃拉姆斯 <德国> 童声合唱后浪漫乐派三、三位音乐家生平简介(教学软件)四、三首作品均以不同的内容、形式体现着音乐的情感美、内容美、形示美,以下将做进一步的体验和赏析。
五、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1.提问:这首《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出自哪首艺术歌曲,2.简介歌曲《鳟鱼》:舒伯特为摆脱繁忙的小学教师工作,于1816年辞职,从乡下移居维也纳城内,以便专门从事音乐活动,但几年来一直处于失业的状况。
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深切痛恨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于1817年创作了歌曲《鳟鱼》,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迫害者无比憎恨和厌恶的感情,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乐海泛舟摇篮曲教案
课题:摇篮曲教材版本:人音版 年 级:八年级下册(16册)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教 师:青羊实验关晓菲教学目标:1、喜欢“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2、能用自然、柔和、深情的声音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欣赏中外若干首声乐、器乐摇篮曲片段,学习并掌握摇篮曲体裁的基本音乐特征。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摇篮曲体裁的基本音乐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自然、柔和、深情的声音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教学活动 一、导入1课前播放“动物母与子”的图片,背景音乐是口哨吹奏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2、请学生看一组表现婴儿与母亲之间的血肉联系的图片,背景音乐是合唱版的 勃拉姆斯《摇篮曲》二、欣赏各国的摇篮曲片段 1、日本《摇篮曲》2、以鼓伴奏的《非洲摇篮曲》3、法国《摇篮曲》4、问:摇篮曲所表达的主题?答:充满了爱三、学习讨论摇篮曲体裁的特点1、问:听了刚才的摇篮曲有什么印象?2、欣赏一组摇篮曲片段,进一步思考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3、3、出示课题: 摇篮曲(1)听东北民歌《摇篮曲》,跟随节奏模仿摇摇篮的动作。
(2)请学生思考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在老师指导下填表。
心情,母亲殷切期盼着孩子快快长大。
进一步验证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四、学唱勃拉姆斯《摇篮曲》1、听范唱,跟随音乐划拍。
2、老师范唱旋律,学生轻声跟唱。
3、先练唱最后两句,解决声音难点。
4、学生跟琴唱旋律,体会歌曲细腻的表现力。
(弱起拍,倚音)5、跟音乐唱歌词。
老师加以指导,如声音轻柔、连贯、深情等。
6、有表情地歌唱。
五、拓展:欣赏以流行音乐方式演唱的摇篮曲片段1、《军港之夜》,以摇篮曲的形式表现了对海军战士的深情。
2、动力火车《摇篮曲》,表现了父爱。
3、呈现若干首摇篮曲曲目,请学生自由选择,进一步体会摇篮曲的体裁。
六、总结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回报母亲的爱?。
人音版音乐七下第四单元《乐海泛舟》word教案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一)《摇篮曲》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 8 3 3 —1 8 9 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E ”(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E),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岀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岀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 8 6 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岀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2第二单元《乐海泛舟》优质教案
新人音版第十六册音乐教案课题:乐海泛舟人音版第16册《乐海泛舟》第1课时学科音乐年级八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唱课型歌课教育初二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已经树立的阶段,学习习惯已经理念形成,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终身爱好音乐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八年级十六册“乐海泛分析舟”,在16册第一单元“我和你”的教学之后,孩子们兴趣高涨,趁此兴致正浓之际进入摇篮曲的教学。
摇篮曲的题材使学生对该题材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预设1、德育目标:通过学唱《摇篮曲》,培养对摇篮曲的目标兴趣,并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及文化涵养。
2、知识目标:学习摇篮曲的概念,知道摇篮曲的特点,并用歌声表现出来。
3、技能目标:讨论本歌曲的演唱力度和演唱速度,启发学生从头到尾,整体地设计出歌曲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及对比,正确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以富于饱满的情感、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轻声弱唱演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1、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的掌握。
2、弱起的演唱及掌握。
3、伴唱部分掌握和伴唱的二声部和谐。
4、用划拍法学习乐谱。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碟、电子琴、打击乐器、排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教时间分配学过一、组织教学:播放《友谊圆舞学生抛球感为学唱做好准3分钟程曲》,老师带领受三拍子的备学生抛球进教强弱。
室,感受三拍子25分体现学生自主,钟的规律。
一、新课教学导入三拍子强弱主动学习弱的感觉,让让学生写自己学生自己讨找不同,增加学1、问:刚才的论总结。
习主动性动作有什找出弱起小重点让学生放么感受?结,并感受联到聆听和感受二、学唱歌曲系找出规律。
上《摇篮与正拍子歌把握歌曲节奏曲》:曲加以对比。
规律听范唱,说一说学生先轻声由浅入深的解8分钟歌曲旋律、节奏唱,将歌曲和决重点难点特点。
在一起在做巩固学习2、读歌词,分处理和加工抽样调查学习4分钟析歌曲内学生划拍子情况容:学习自主学习3、采用分组和分声部练习的教师唱谱学方法,练熟后再生填词,再过合到一起,教学渡到学生视难点在这里解谱。
音乐初一下人音版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教学设计
音乐初一下人音版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1》教材分析: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人誉为“歌曲之王”。
他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结构简练、音乐形象极为鲜亮的变奏曲。
它以表达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作品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比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配器等多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比。
既突出了主题,又使得音乐情绪富于变化,音乐形象丰富多彩。
从学生角度看,一方面鳟鱼活泼可爱的形象容易给学生以亲近感,音乐形象又极为鲜亮,易于理解,使得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另一方面,变奏手法简明易懂,通过观赏,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变奏曲的含义,了解多种变奏手法,同时还能给学生以同情弱者,憎恶邪恶的情感教育。
不管从哪方面讲,这首音乐曲教师是值得向学生介绍的作品。
教学内容:《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观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给大伙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1〕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变化?〔2〕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问题〔1〕〔见“导入1”大括号中〕〔2〕同:旋律特别相似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能够不提〕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
乐海泛舟 教学设计 音乐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王芳一、教学内容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二、教学目标(一)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情绪,初步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学生模唱和用手势划出旋律线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了解小夜曲、莫扎特生平等音乐知识。
三、课前准备:搜集小夜曲、莫扎特生平等相关音乐知识。
四、教学重点: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熟悉乐曲的旋律,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五、教学难点: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还是回到G大调结束,所以这个调式带给我们绚烂、辉煌的情绪体验。
4、介绍作品的曲式。
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它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5、分段赏析、学习、探索。
我们先来看呈示部的主部主题。
大屏幕呈示主部主题第一段旋律:(1)聆听第一段旋律(2)视唱这段旋律(3)请同学用象声词哼唱第一段旋律(4)结合书上的图形谱请学生先讨论再回答第一段旋律的特点。
教师总结:乐曲从主和弦开始给人以雄壮有力的感受,之后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流畅明快的感受。
大屏幕呈示第二段旋律:(1)聆听呈示部主部第二段旋律。
在聆听时感受第二段旋律的力度和情绪。
师总结:这段音乐力度由弱到强,情绪由舒缓轻柔到热烈欢快。
开始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2)视唱第二段柔婉轻盈的旋律。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柔婉轻盈?第一小节旋律节奏拉宽很舒展,进行到第二小节旋律加上了装饰音轻快了许多,最后的休止符给人更多的是轻盈的感觉。
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大屏幕呈示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
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
(1)聆听副部主题。
熟悉乐曲旋律。
(2)随教师哼唱两段旋律前四小节,同时用手势划出旋律线。
总结旋律特点:第一段旋律规整对称,情绪优美抒情。
第二段旋律突出了轻盈俏皮活泼的感觉。
展开部:开头是主部主题的引申,此后,运用了副部主题素材并在不同的调性上发展变化。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乐海泛舟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终极版
《G大调弦乐小夜曲》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分析《G大调弦乐小夜曲》出自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乐海泛舟”莫扎特作曲,G大调,音乐体裁为室内乐。
莫扎特严格按照古典主义框架进行创作,作品第一乐章四个主题界限明显,容易区分,是典型的古典主义时期经典作品。
学情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已经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课堂上腼腆、不主动。
老师要尽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音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初步了解、认识、欣赏古典音乐。
知识与技能:1、通过聆听、演唱、对比。
学生能够区分主题旋律的四个部分。
2、通过分段聆听能够初步了解奏鸣曲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对比、律动。
学生能够在律动中感受旋律的走向。
2、通过创编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主题旋律中的四个部分。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产生主动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钢琴、自制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今天啊,刘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走进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殿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世界音乐大师莫扎特的经典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里面出现了哪些乐器?(初次聆听)师:有哪位同学已经观察出了?师:欧,你观察出了,你来说一说?生: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给他鼓鼓掌。
其实啊,除了刚才那三种乐器,还有一种乐器隐藏其中,它的演奏方式和形状和小提琴很相似。
但它的体积比小提琴大了一点,它就是中提琴,在刚才的演奏中出现的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把低音提琴,这就是室内乐弦乐五重奏的乐器组成部分。
出示ppt介绍室内乐,那从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出室内乐的演奏人数有什么特点呢?室内乐最初是宫廷贵族中由少数人演奏、共少数人欣赏的小型音乐演奏。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第一课时)
(1)播放音乐,听音乐,
(2)让学生听音乐分析这首乐曲分为几段?谈谈你对不同段落音乐
的联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播放音乐,音乐演奏:口琴二重奏
(4)让学生尝试用加快速度、改变节奏等方式来哼唱主题旋律
三、生生互动,反馈达标。
欣赏《沉思》
(1)播放音乐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教学过程
学生行为
一、明确目标,情景定向。
导入。本单元我们来到乐海泛舟,欣赏几首世界名曲。
二、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播放《天鹅》
(1)听几遍录音。是法国作曲家圣桑
(2)学生了解并想象乐曲中的情景:《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
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一段,乐曲描绘了洁白无暇的天鹅
在宁静美丽的湖上漫游的情景。
(3)听音乐,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说说乐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欣赏《赛马》
(1)播放音乐。
(2)让学生尝试用加快速度、改变节奏等方式来哼唱主题旋律。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欣赏《沉思》
(1)播放音乐
(2)听录音。
(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听音乐,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说说乐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欣赏《赛马》
(1)播放音乐。
(2)让学生听音乐分析这首乐曲分为几段?谈谈你对不同段落音
乐的联想。
5、小结。
学生了解并想象乐曲中的情景
口琴二重奏
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学生尝试用加快速度、改变节奏等方式来哼唱主题旋律。
听音乐,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说说乐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改进与反思:
学科教研组
六年级音乐教研组李晓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
通过学习课程让学生们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音乐教案《乐海泛舟》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课程综述】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孩子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也进入了变声期不愿开口唱特别是较高音的歌曲感到很困难男同学特别明显女同学虽然不受变声的限制但青春期的女同学略带羞涩也不太敢表现自己但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模仿能力强很多同学表面说不敢出来
展示但他内心是很想的所以老师要鼓励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对唱歌的不足
【教学内容】
(一)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基本要求
1.先熟悉歌曲《鳟鱼》《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根据歌曲《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在欣赏之前可让学生试着先唱一唱歌曲《鳟鱼》(或者仅唱歌曲的开头部分)再聆听歌曲《鳟鱼》的演唱录音使他们熟悉音乐的主题对歌曲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切忌把音乐讲解得过于具体
(二)学习《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给摇篮曲的特点作个初步的定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声音要轻柔、给人摇晃的感觉还要把歌曲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和婉转的装饰音掌握好把摇篮曲的特点充分地在歌曲中表现出来
3、把歌曲中的难点:如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装饰音、弱起小节等融入到歌曲的学习之中
4、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模仿抱宝宝、哄宝宝睡觉的摇晃动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在自己的座位周围或坐、或站、或自由稍走动
5、听辨几种不同体裁的歌曲片段让同学们听一听首是属于摇篮曲体裁的歌曲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
【课时安排】
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摇篮曲》;第二课时聆听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2、聆听并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准确唱好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同时感受并体验摇篮曲音乐体裁的特点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和体验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1、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和体验乐曲的情绪
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
3、摇篮曲的风格特点的把握;
4、用轻声高位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能较好地把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策略】
1、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练习教学和创作教
学法
设计有趣的活动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或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活动、听辨等活动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
2、教师将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
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意识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师的设问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主动去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要求避免在教学中发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局面把“要我学”变“我要学”
3、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欣赏在新课讲解过程中从生活出发将教学与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
【教材分析】
(一)《摇篮曲》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晃动摇篮以亲切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歌曲用F大调单二部曲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
第一乐段(第1——8小节)包括两个乐句:
第一乐句(第1——4小节)其中又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句(第5——8小节)也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段(第9——16小节)同样包括两个乐句:
第一乐句(第9——12小节)其中也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句(第13——16小节)其中同样可分为两个乐节
这首歌虽为四分三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作者简介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
附:在演唱《摇篮曲》时让学生模仿母亲抱宝宝、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可用手上的音乐书作为道具书本放在左手臂弯里左手架起稍高些第一乐段右手按节奏做拍宝宝的动作第二乐段双手做摇晃的动作;可以坐下也可以站立来完成以上的动作也可以第一条歌词时坐着来完成动作第二条歌词时站立来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二)《鳟鱼钢琴五重奏》
《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A大调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应朋友之邀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因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鳟鱼》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主题: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奏出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时而级进时而用琶音上下流动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三十二分音符作急速变奏小提琴和中提琴以痉挛似的节奏使音乐变得激动起来给人以一种不祥之感
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它一开始就用了ff的强音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终曲:主题在小提琴及其他各声部上重新出现钢琴又奏起了鳟鱼的“固定音型”音乐又恢复到了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预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
作者简介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由于生活贫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但他又从不愿依附于权贵所以始终没能改变他的艰难处境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世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他用席勒、歌德等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的歌曲把诗歌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现诗的意境在舒伯特的歌曲中钢琴不仅对旋律起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甚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