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初中人教版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人教版化学空气教案主题: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其作用。
3. 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4. 掌握简单的检验空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2. 检验空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燃烧装置等。
2. 实验材料:火柴、磁石等。
教学过程: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引入:让学生观察气球被吹起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气球内装的气体是什么。
2. 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3. 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二、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作用1. 氧气的含量: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2. 氮气的作用:讨论氮气的作用及其在空气中的比例。
三、检验空气的方法1. 灭火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的支持燃烧的作用。
2. 磁石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的杂质,让学生学会检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氧气和氮气的作用。
教学反馈:1.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推理和实验技能。
课后作业:1. 完成空气相关的习题。
2. 思考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作用,并能简洁表达。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检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的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b.空气污染物: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环保意识。
c.空气质量评价:教授评价方法,组织学生查阅空气质量报告,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行动。
3.教学评价:
-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的计算,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2.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4.作业布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空气这一课题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组成、污染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系统深入。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感受,但可能缺乏深入了解和关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领悟化学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方面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一,对于空气,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初中生物课中有一定的认识。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不熟悉,本节课采取先探究再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空气的组成。
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可是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设计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二、【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阅读】课本P30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实。
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三、给出磷铁硫镁带红磷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给出生成物的状态,让学生自行讨论选择何种药品,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四、【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
演示【实验2-1】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五、【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六、总结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归纳】1、装置漏气。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空气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2.提问:“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各占多少比例?”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空气成分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7.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其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8.课后作业,巩固提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以空气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讨空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小论文,探讨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空气的基础知识,如大气层、气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学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等方面,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撰写小论文:以“空气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措施以及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提高知识整理和总结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作业的完成,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组成,增强环保意识,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习题: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以加深对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家庭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求同学们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4.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空气成分之间的转化,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5.掌握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空气组成的宏观和微观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空气组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分析空气组成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气质量调查:分组进行一次家庭或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调查。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来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4.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b.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请举例说明。
5.创意画报:以“保护空气,从我做起”为主题,制作一份创意画报。要求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结合所学知识,展示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3.实验演示: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优质教学设计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
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策略分析】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2、对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3、对第三部分,可结合调查与研究,事先完成以下几件事:(1)调查在你身边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并完成调查报告;(2)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3)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近阶段的本地空气质量日报,然后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讨论。
2.1空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
《2.1空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课时教授。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初步探究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空气的用途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捕捉空气,又能进一步合作交流,通过对实验进行探究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空气是初中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有的知识多少对空气有所了解,比如空气的存在、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但是,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面对的学生是初二的学生。
(为了减轻初三学生化学的学习压力,我市在潍坊地区率先在初二下学期添加化学课。
)学生从初二下学期刚刚开设化学课,同学们对于化学整体上还是非常陌生的。
初二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很短的时间,从化学知识的角度来讲仅仅学习了学习化学的一些基础的方法和意识,刚刚认识化学中经常见到的一些装置和仪器,对化学的思维模式和探究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在于帮助孩子去逐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在于帮助孩子去逐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多媒体和合作探究学习,对于重难点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质课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空气成分和污染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学生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和实验规范意识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空气相关知识,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讲授新知
1.空气组成:首先,我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通过讲解各成分的体积比例,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特点。
2.空气污染:接着,我讲解空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及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同时,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如调查当地空气质量,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发展。
教学策略: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污染现象,如雾霾天气、工业排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污染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真的干净吗?”“空气污染有哪些危害?”“如何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4.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报告,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并探讨防治措施。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我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空气为什么具有稳定性?”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为什么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如何减少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了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作用。
2.了解空气的性质,包括稳定性和污染物等,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4.能够运用所学的空气知识,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和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5.教学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整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关注和参与社会问题。最后,通过教学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些亮点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成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图片、邀请学生分享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运用实验、多媒体等技术,生动形象地讲解空气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体性质和用途。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空气知识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教师通过观察、点评、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5.作业小结:布置关于空气保护的文章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种作业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巩固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空气知识。同时,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空气污染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空气问题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空气知识相关的研究主题。
2.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讨论,如空气质量指数、室内空气净化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等。
作为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制定本章教学目标时,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紧密结合,力求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有关空气问题的能力,如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案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是空气存在的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相关知识。
二、推进新课[提出问题]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能否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归纳总结]方案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倒插入盛水的大烧杯中,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方案2:让一个塑料袋鼓起后系住袋口,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方案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过渡]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很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内容,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展示](结合装置图对实验进行讲解)[归纳总结]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渡]我们能否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用较为简单的方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2-1(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化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化学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化学教案空气(Air,kōngq),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化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空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教学工具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引入: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白磷、汞、红磷)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课堂练习: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2、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3、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归纳出空气的组成:提问:(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课后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珍爱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空气的组成。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和作用,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集气瓶、试管、导管、橡皮塞、燃烧匙、木炭、红磷等。
2. 准备化学试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相关溶液。
3. 准备教学课件:空气组成、氧气性质、实验操作等图片和视频。
4. 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内容,了解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2. 请学生描述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性质。
3.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探究1. 进行课本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思考实验中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尝试诠释。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三)空气的组成1. 请学生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
3. 请学生分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人体呼吸中的作用及氧气的工业用途。
(四)珍爱空气1. 请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风险,并提出珍爱空气的措施。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如减少应用化石燃料、应用清洁能源等。
3. 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珍爱环境出一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氮气的工业用途。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开篇课题,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如空气的收集、性质的观察等。
-学生能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成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空气污染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自然风光,特别是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山川、森林等,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美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2. 展示实验:教师预先准备一个装有空气的透明塑料瓶,简单演示“燃烧的蜡烛在密闭的空气瓶中逐渐熄灭”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二)、新知探究1. 空气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科学知识,定义什么是空气,包括其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成分:通过PPT或实验,详细解释和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如通过电解水实验介绍氧气,通过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介绍二氧化碳。
3. 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生物生存、气候、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空气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实践操作1. 空气质量检测:分组进行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如观察放置在不同环境(如教室、操场、花园)的空气质量指示卡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课题:空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3. 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主要组成。
2. 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难点:
1.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2. 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参考书。
2. 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二、讲解(15分钟)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有压力等。
三、实验(20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
实验步骤包括:将一个气球充满空气,然后用针扎破气球看是否产生各种声音。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占据空间、有弹性。
四、讨论(10分钟)
讨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以及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并提出空气净化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教师分发的练习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验环节,学生的配合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
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
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
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
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
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
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增强环
保意识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78% (约4/5)
氮气(N
2
氧气(O
)21% (约1/5)
2
空气的成分稀有气体0.94%
(按体积计算) (氦、氖、氩、氙、氪等)
)0.03%
二氧化碳(CO
2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第二课时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用途)
2.氮气(用途及物理性质)
3.稀有气体(用途)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
2.空气被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3.空气污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