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134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134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d6441065ce050877321353.png)
1869年2月开始,正式向美国荷兰提出修
约要求,但未成功;
1871年夏日本通知各国要求修约;
1871年8月19日,日本与夏威夷订互惠
条约;
1892年英为了利用日本对抗俄国,取消
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权成功; 1910年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
谈判修约
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约,
1910年,向11个欧美国家发出了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涉及
D、《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2、19世纪后期,日本之所以要制定一部宪法,其最 主要的原因是
A、农民负担加重
B、中小地主对明治政府改革的不满 C、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农民暴动
C
D、明治天皇加强权力的需要
3、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有①推动了日本政治 民主化 ②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强国 ③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④使日本彻底扫除
第4 课
课标要求
识记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订、开始实现“富国强兵”,废除 不平等条约,对朝鲜、台湾的侵略。
理解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日本能成为东方强国并踏上对 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运用 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 国产生的影响。
1
温故而知新
▪ 政治: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 经济:币制改革 土地改革 地税改革 殖产
世界体系:日本的崛起使世界格局增加了一个新的 竞争者,使得国际关系体系的范围扩大化内容复杂化
积极:日本的崛起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具有一定 启发,使得亚非拉国家开始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
社会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2020版高中历史第8章日本明治维新第3节明治维新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2020版高中历史第8章日本明治维新第3节明治维新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faf4ab86529647d272852d2.png)
第三节明治维新知识点一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改革封建土地制度(1)背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实物地税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缓和矛盾,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概况①1872年,明治政府废除不准土地买卖的禁令,确认了土地私有。
②1873年,明治政府又颁布法令,宣布全国土地一律按地价的3%以货币形式征税。
(4)作用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使广大农民因负担过重而失地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方针: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2)两个阶段:示范阶段和扶植阶段。
(3)意义:使日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近代化。
1.废藩置县(1)背景:明治政权建立后,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当务之急。
(2)概况①1869年,伊藤博文就提出了废藩置县的建议。
②1871年,明治政府废除藩国制度,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管理。
(3)作用:封建领主制被废除,实现了真正的集中统一,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改革封建等级制度(1)取消武士的特权,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
(2)取消公卿、大名称号,除皇族外的全国居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华族、士族、平民。
(3)各等级间可自由通婚。
(4)平民享有选择职业和迁居的自由。
1.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主管教育行政。
2.1872年,日本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
3.1873年,决定振兴实业教育,兴办实业学校。
4.明治政府还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和文化传播事业,积极促进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的西化。
1.1871年,建立保卫天皇的近卫军——“亲兵”。
2.1872年,发布《征兵诏书》,仿照欧美国家,实行征兵制。
3.军队向官兵灌输武士道思想,成为镇压人民和向外侵略的强大工具。
1.性质:是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领导的改革。
2.地位(1)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6442a20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2.png)
背景 内容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影响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简单了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①镰仓幕府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
对比探究: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相同点:
(1)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幕府的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1853年
英美、国俄东印、度法舰、队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列 强取司得令领佩事里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
日设置租《界日、协美定亲关税善权条。 约》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5.结果:“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思维拓展:幕府为何要“奉还大政”给天皇?
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留实际权力。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 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36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936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8c8523daef5ef7bb0d3c2a.png)
上野、田中、盐田、鸟饲、猪狩(与农业生产劳动有关) 水原、河内、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与居住地有关) 味香、味美、 猪饭、服部(与饮食有关) 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 (美好祝福)
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 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中国13亿 人,常用的姓莫过5000个,全部合计也不 会超过2万个。日本的姓氏咋就这么乱呢?
材料2、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 《御笔信》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 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 国威于四方。”
请思考: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军事的 内外目的分别是什么?
对内镇压,对外扩张。
4.军事: 建立近代军队
内容
建常备军 改进装备 军事院校, 培养人才
武士道教育
历史作用
增强国防力量,提升了国 家地位,为摆脱民族危机, 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
应了时代潮流
B
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
形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
开化”政策
3、(08年 全国卷)在1878年的日本,儿 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 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他们分别是 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 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 主要反映了日本
地主私有制
近代工业化
置产兴业
【重难点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5)国际环境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cf2eb35ef7ba0d4a733bbc.png)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阐讲】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部编)《日本明治维新》ppt优秀课件
![(部编)《日本明治维新》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d0cf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2.png)
CHAPTER 02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背景
幕府统治末期社会状况
幕府统治力衰弱
地方大名势力崛起,幕府权威受到挑 战。
经济萧条
农业生产停滞,商业贸易萎缩,国家 财政困难。
社会动荡不安
农民起义、市民暴动频繁,社会秩序 混乱。
西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入侵
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日 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割让领土。
CHAPTER 05
明治维新后日本历史发展轨迹
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日本战胜 封建帝制下的清王朝,并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半岛的 独立,并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等附属岛屿给日本。
日俄战争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通过战争手段夺取了东北亚 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主导权,并取得了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优势地位。这 场战争是远东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部编)《日本明治维新 》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背景 • 明治维新过程及主要措施 •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影响 • 明治维新后日本历史发展轨迹 • 结论与启示
CHAPTER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 事件,对日本及世界历史产生了 深远影响。
战后复兴与现代化进程
战后复兴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这些措施包括实行土地改革、解散财 阀、进行民主化改革等,为日本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现代化进程
在战后复兴的基础上,日本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政府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发展。同时,日本还注重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日本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 支持。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8.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8.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567fc259eef8c75ebfb311.png)
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
教育
改革
普及初等教育,兴办学校;重视自然科学
打破等级制度,取得显著成果
介绍
西学
传播启蒙思想,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
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落后愚昧的状况
重视
传播
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社会
习俗
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涉及的领域
内容
核心
主要内容
历史作用
政治领域
加பைடு நூலகம்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最先进行,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基础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废除等级制度
“四民平等”,取消封建身份制和武士特权
经济
领域
土地
改革
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
提高农业生产力、国内市场统一
殖产
兴业
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修筑铁路、组建轮船公司、建设交通通信事业;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92d91cb6d5bbfd0a79567391.png)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复习目标: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 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历史背景
(一)幕府统治: 政治上:通过幕藩体制实现统治,形成天皇、将军、
大名、武士的统治结构;实行森严等级制度 形成士、农、工、商等不同身份等级制度。 经济上:
废藩置县
县 县
县
京 都
县
县 县
县
大县
县阪
县
三府七十二县 县 县
县县
东 京
县县
废除武士特权
带 刀 者 斩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实现了
(1)改革币制
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到19世纪90年代初, 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 (2)改革土地制度 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在以上背景中, 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 治的严重阻碍 。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稳定大名、公卿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 便于建立以天心皇不倦; 为首的中央集四权、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国家 发展资本五主、废求知除识等于级世身界,大力振兴皇基。 义政治、经 份制
3、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 冲击幕府统治。
4、统治集团分化幕: 府统治和苛刻的剥削,使广大人民包括 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不满幕府统治, 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开始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三节
![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3403ab30376baf1ffc4faddd.png)
3.明治政府用公债补偿形式收回华族
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使他们的上层
也可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金融业等新
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因此它的实质
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
累。
明治政府是如何殖产兴业的?
1.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
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其基本内
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
政策甚至动用国库资金,大力扶植资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解析】
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日
本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 明,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 文明。日本儿童所玩的游戏名称,反 映出当时的日本生活已充满了新鲜气 息,这是文明开化的重要反映。
【答案】
D
例2
本主义的成长。
2.殖产兴业政策的实行可分为示范和
扶植两个阶段。明治政府首先引进西
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由国家出资大
办官营企业,为私人企业作“示范”,
同时加紧交通、通信事业的建设,为
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后来,明治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
主义的发展,将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
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还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
(1)用新地主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封建领 天皇专制 主所有制,用中央集权的__________ 代替了分散割据的幕藩体制,用新的 等级代替了旧的封建等级。
(2)明治政府发展带有封建性的 垄断国家资本 ______________和特权财阀资本主义, 把日本最终变成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国家,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 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 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 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 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优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9fa35d1fa8956bec0975e3bd.png)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3课明治维新★课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
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
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
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
2021版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1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2021版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1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b566e7c6529647d26285256.png)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德川幕府建立后,将军颁布法令,规定“江户颁布之一切法令,全国各地均应遵从”、“领内政务,应严守清廉,诸事均须依法办理”。
由此我们推断( )A.幕府的建立推进了近代化B.幕府力图建立法制社会C.各藩藩主必须听命于幕府将军D.各藩藩主没有自主权2.在闭关锁国政策下,与外国通商的港口城市是( )A.长崎B.大阪C.江户D.京都3.(2012·邯郸高二检测)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面临严重的外交危机。
1861年1月15日,美国公使馆翻译官休斯肯被刺死,1861年6月,英国公使馆被袭。
依据当时日本的形势判断,出现这种状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A.幕府将军的指使B.尊攘派的暗杀活动C.天皇发动反侵略斗争D.日本发生民众暴动4.日本某藩知事到任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此事发生的时间与下列哪一个事件相同( )A.《征兵令》的颁布B.改革币制C.地税改革D.日本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5.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对待世界的态度表现为(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翻译西方著作③许多政府官员提出“脱亚入欧”④生活习俗的西化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6.(2012·北京模拟)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其中之一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在后来的改革中,起到这种作用的措施是( )A.殖产兴业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四民平等7.(2012·衡阳模拟)某重大事件发生后,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领袖们由此得出结论:必须把西方的科学和工业引进自己的国家,但必须像他们那样摆脱欧洲的控制,自己掌握现代化进程,并保留自身的民族特点。
这一重大事件应该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D.中国洋务运动8.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c451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5.png)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目录•明治维新背景与原因•明治政府成立及初期改革•经济领域变革与发展•政治制度变革与宪法制定•文化教育领域改革与进步•军事力量增强与国际地位提升CONTENTSCHAPTER01明治维新背景与原因幕末时期社会状况幕府统治下的社会动荡幕末时期,日本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城市贫民暴动频繁,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经济发展受阻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阶级矛盾尖锐幕府将军和武士阶层日益腐化堕落,与广大民众的矛盾日益尖锐。
外部压力与内部矛盾西方列强的侵略威胁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内部矛盾激化幕府统治下的各藩之间矛盾重重,争权夺利,导致国家四分五裂。
尊王攘夷思想兴起尊王思想尊奉天皇为最高统治者,号召人民拥护天皇,推翻幕府统治。
攘夷思想排斥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
这一思想在幕末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拥护。
倒幕运动及其成果倒幕运动的兴起在尊王攘夷思想的推动下,倒幕派力量逐渐壮大,他们通过武装斗争、政治斗争等多种方式推翻幕府统治。
倒幕运动的成果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倒幕派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
明治维新由此拉开序幕。
CHAPTER02明治政府成立及初期改革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宣布“王政复古”,恢复天皇亲政。
设立太政官制度,分为议政、行政、刑法三权,采用西方君主立宪制。
废除武士阶级特权,实行四民平等,打破身份等级制度。
明治天皇即位与政权建设1871年,明治政府废除藩制,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
设立知事制度,由中央政府任命知事管理各县事务。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为近代化改革奠定基础。
废藩置县与地方行政改革四民平等原则确立宣布“四民平等”,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
允许平民自由择业、迁徙、通婚等,促进社会流动。
颁布《户籍法》,实行户籍制度,确立国民身份。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627d8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c.png)
word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某某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条件是A.广泛的群众基础B.有利的国际环境C.改革派与天皇结成联盟D.改革派采取了割据富强的策略2.直到19世纪上半期,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依然在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一切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锁边界固守边疆3.图片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政策是1872年东京——横滨铁路通车A.“文明开化”政策B.“殖产兴业”政策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D.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4.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甲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明治维新;乙类——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其分类标准是()A.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目的 B.是否是向外国学习的改革C.是否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是否改变原来社会性质5.1889年2月,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御赐”的《日本帝国宪法》。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889年日本宪法内容的是A.天皇掌握绝对的权力B.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C.天皇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D.天皇可以对外宣战和媾和6.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word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7.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教育C.实行征兵制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8.在世界近现代史的长河中,崛起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强国,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13e3dd240c844769eaee80.png)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阐讲】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总结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18a36769eae009581bec30.png)
统 治 阶 级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将军
大名 武士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被 统 治 阶 级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城市平民
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幕 府 已 成 为 众 矢 之 的
结论1 :日本的等级制 度激化了阶级矛盾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1、政治等级森严 2、经济重农抑商
课堂设问
请看书思考:倒幕运动最终成功的原因是什 么?
参考答案
①倒幕派控制了长州、萨摩等藩的政权,采
取割据富强的策略,努力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 ②打破了传统的身份制,得到下层民众的支 持。 ③利用年轻的新天皇倒幕,在政治上有一定 的优势。 ④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严重动摇了 幕府的统治,使幕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关于幕府统治
德川将军
在日本历史上, 17—19世纪中期称为江户 时代,因最高统治者德川 将军的统治机构幕府设置 在江户(今东京)而得名。 江户时代的统治机构有两级 幕府(掌管国政)和藩国。 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主,藩 主效忠将军,二者形成主 仆关系。
森严的等级制度
幕府采取 “ 强本弱末 ” 政策,限制各藩兵力,以维 护自己的统治。幕府统治下 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 商四个等级,身份等级世代 相继,不能逾越。
江户时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江户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
现在的三井家,在江户有三座大店铺, 雇用着一千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 做到黄金二千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二 千两,也就是白米五千袋。五千个农民一整 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五千袋……此 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米收入每年多 达黄金二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 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 藩的经销店…… ——《世事见闻录》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d98c82db4693daef5ef73d4b.png)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府 已
成
将军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为 众 矢
产 关 系 的 形
大名 有些从事工商业
之 的
,
武士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国 内 阶
成
新兴地主、 经济实力增强
级
和 发
商人
政治权利较少
矛 盾
展
农民、城市平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激 化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 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据《世事见闻录》 (1816年)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
请思考: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军事的内外 目的分别是什么?
对对内内镇镇压压,,对对外外扩扩张张。 。
3.军事领域:近代军队
内容核心
具体内容
建立常备军 实行义务兵役制
培养人才
设立军事院校
具体历史作用
增强国防力量,提升了 国家地位,为摆脱民族 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 造了条件;
武士道教育 忠君 尚武
浓厚军国主义色彩,走 上对外扩张道路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
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 崎出岛。
资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义 生 产 关 系幕府
幕府
府 已
商大品名经济的有些发从事展工和商业资本主义 成
的 形 成 和 发
萌本芽社的会产阶武士生 级,结构从和根经 不济 满封本状 情况 绪建上恶 增等引化 强 级起秩了序日
为 众
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确立了近代宪政体制,成为亚 洲第一个立宪国家,促进了日本政治的进步
社会文化上:打破了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形成了日本的近代 文化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9674315022aaea988f0f16.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选修1第8单元第 3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廖慧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治维新的内容、特点、影响。
分析理解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国、美国的不同,认识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法:研讨法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学生总结回答第一第二课介绍的明治维新背景2、教师指出:本课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并透视维新运动的意义。
3、学生阅读P114的导言,问:《五条誓文》你能看出哪些信息?【讲授新课】一、明治维新的含义:教师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解释。
【思维启迪】1: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
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二、明治维新的目的: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作用:①废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②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③华族和士族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总之,通过以上措施,使日本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8.4对明治维新的评价文本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210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8.4对明治维新的评价文本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210](https://img.taocdn.com/s3/m/17393fe84a7302768f9939b6.png)
考试
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作用
(1)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3)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4)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5)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3.局限性
(1)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某某权利。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3)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4)对外关系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国的行列,给亚洲邻国带来灾难。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统治阶级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名义首脑、无实权 掌握实权 部分大名从事工商 业,不满幕府统治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幕 府
生活日益贫困,不 断进行反抗斗争
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材料1:现在的三井家,在江户有三座大店铺,雇佣 着一千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二 千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二千两,也就是白米 五千袋。五千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 贡米五千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米 收入每年多达黄金二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 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 经销店…… --《世事见闻录》 材料2:大阪富商一怒,天下诸侯惊惧。 (3)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材料3: 一、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二、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 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 五、发现耶稣教教士者,应予以褒赏。告发人之功 绩优良者,赏银百枚。其他告发人,依其忠行情节, 酌量褒赏。 十五、五处之商人限于7月20日以前抵达长崎。迟到 者不列入分配额中。 ----译文据中川清次郎著《西力东渐本末》,1943 年版,第196-198页 (4)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5、倒幕运动 (1)原因: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之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 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 治。
(2)领导 高杉晋作及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3)根据地
西南强藩:长州、萨摩、土佐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5、倒幕运动 (4)群众基础:
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为倒幕运动奠定基础。
资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结论: 有些从事工商业 大名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 经济状况恶化 武士 不满情绪增强 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 生活日益贫困 的变化。 农民、城市 进行反抗斗争
平民 新兴地主、 商人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将军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幕 府 已 成 为 众 矢 之 的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2、黑船事件 (1)概况: 1853年美国,佩里、浦贺港 (外交、贸易) (2)结局: 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 内容: 开放(下田/箱馆)、领事(下田) 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地位: 日本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影响: 被迫开国,英、俄、荷、法接踵而至 领事裁判权、租界、议定关税和片面 最惠国待遇
日本明治维新
【课程标准】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 化道路的多样性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1)德川幕府统治的建立
1192年到1867年, 日本进入 “幕 府政治”时期 (军事封建统治) 1603—1867年是 德川幕府。
B
D
3.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 约》,该条约( ) A.缓和了日本与列强的关系 B.扼制了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C.打开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大门 D.推迟了日本半殖民地化进程 4.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下,为日本明治维新奠 定基础的因素不包括( ) A.原材料的大量出口使生产和经营形式不断改 进 B.一些有识之士购买机器,建立工厂 C.部分大名改革自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西方商品大量倾销日本,黄金外流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4、“尊王攘夷” (1)原因: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 镇压政策引起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不满。
(2)标志: 1860年刺杀幕府实权井伊直弼。 (3)口号: “尊王攘夷” 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中心是 攘夷,为攘夷而尊王。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4、“尊王攘夷” (4)基础: 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 商人、新兴地主等,称为尊攘派。
(3)前提
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治政府。
1.观察右图,通过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姓氏,他最有可 能是( ) A.日本天皇 B.幕府将军 C.著名武士 D.普通农民 2.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 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 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 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 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
“ 尊 王 攘 夷 ” 运 动
2直接原因: 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3开始标志: 1860刺杀井伊直弼 “尊王攘夷”。中心是“攘夷”,为 4口号(任务): “攘夷”而尊王 中下级武士(主体,攘夷派) 5参与者: 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 6活动手段: 刺杀、袭击、“奇兵队”的武装斗 争 7结 果: 1863年失败 8局 限: 对幕府抱有幻想;盲目“攘夷”, 没有明确提出倒幕
请结合课本内容从原因、内容、影响三方面比较一下日 本的闭关锁国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相同: 内容
影响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落后于世界潮流
不同: 原因 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日本:为了防止外部侵略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材料4:将军家齐及世子家庆的奢侈生活已达极 点,……制作糕点时,每日耗费砂糖千斤。家齐 父子拥有900名侍俾。 材料5:据统计,从1804年到1843年的40多年中, 共发生了320多次农民起义。
京,成立明治政府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内忧
政治上:实行幕藩等级制度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日趋尖锐。 经济上:幕府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 义发展。 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
(2)外患
1853黑船事件,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将军掌握实权,政府设在 江户(东京)
将军:政治上掌 握实权,经济上 是最大的封建主
天皇为名义上国家元首, 朝廷设京都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2)幕藩等级制度森严
名义首脑、无实权 掌握实权 藩主,全国各地200多, 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 将军、大名的家兵,幕府 的统治基础 统 治 阶 级
阅读课文回答: 戊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目 的、主要战役及结果。 1、根本原因: 幕府虽然“大政奉还”,但仍控制国家政权
2、直接原因:1868年倒幕派以天皇名义废除幕府统
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命令幕府 将军“辞官纳地”
3、目
的:彻底打倒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4、主要战役: 鸟羽战役、伏见战役 5、结 果: 倒幕派胜利。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
1863年8月,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尊攘派被赶 出京都,长州藩屈服,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尊王攘夷”反映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资 产阶级力量弱小。因此,中下级武士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只能树起比幕 府地位高而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 威。
1根
源: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结论一:日本的等 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经营手 工工厂的富裕农民和商人。
结论二:幕府重农 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 本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发展。
江户时代的手工工厂
闭关锁国
结论三:幕府的 闭关政策使日本逐渐 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 趋势。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
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 崎出岛。
在对外政策 上,幕府实行闭关 锁国策,禁止日本 人出海,只允许 荷兰等少数国家的 商船在指定的地点 从事有限的贸易。
(5)大政奉还: 1867年,幕府为了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保住 实际权利,采取以退为进策略,假意向朝廷提出 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 (6)戊辰战争: ①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 大权。为了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必须推翻幕府。
倒幕运动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 1原 因: 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只有 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2倒幕派 高杉晋作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 领袖: 西乡隆盛(称为维新三杰) 3根据地: 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等) 长州、萨摩、土左、肥前等西南诸藩联合 开始: 大政奉还(原因?) 4过程 发展: 戊辰战争 高潮: 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治政府,为明治 5结 果: 维新奠定基础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5、倒幕运动 (6)戊辰战争: ②经过:1868年1月,鸟羽、伏见战役,新政府 军在西乡隆盛指挥下对幕府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 1868年4月,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投降。 ③结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 1868年,江户改名东京,新政府宣布改元“明 治”。1869年,明治政府正式迁都东京。
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的反抗不断。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封建幕府统治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材料6:“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贫困,尤其是 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甚至于出 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
中下层武士处境恶化, 产生反抗思想。
幕府统治根基开始动摇
大盐平八郎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 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据《世事见闻录》 (1816年)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 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 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 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统治者公开声称: “让农民不死不活地活着,是政治的秘诀。” 甚至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jiāng) 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 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