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90cd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1.png)
日本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 ;而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则是自下而上 ,民间力量推动。
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坚持自主改革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自主进行改革,不应完全照搬其他 国家的经验。
重视教育普及
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普及教育,中国现代化也应注重提高全 民教育水平。
注重工业化与军事改革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军事改革则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对外扩张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试图侵略中国 、朝鲜等邻国,给周边国家带来了灾难。
争议与批评
历史观问题
关于明治维新的历史观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如美 化侵略历史、否认殖民统治等。
教育问题
虽然明治维新重视教育,但是教育内容存在很大 的局限性,过于强调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
政治体制问题
虽然明治维新建立了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但是权 力过于集中、缺乏制衡机制等问题一直存在。
革和发展。
明治维新的评价
04
积极评价
推动现代化
明治维新引入了西方的科技、 文化和制度,使日本迅速实现 了现代化,成为东亚地区的强
国。
促进经济发展
明治维新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 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商业化 和农业现代化,使日本经济迅 速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
明治维新重视教育,建立了完 善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国民的 素质和文化水平。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目 录
• 明治维新的背景 • 明治维新的过程 • 明治维新的影响 • 明治维新的评价 • 明治维新与中国现代化 • 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
明治维新的背景
01
历史背景
封闭的国策
在江户时代,日本实行了封闭的 国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文化的 交流,导致日本在科技和工业方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537551fb33687e21af45a9f2.png)
巩固练习
1.19世纪中期,统治日本的是:德川幕府 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实行的政策是:锁国政策 3.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 美国 4.倒幕派发动政变,支持哪个天皇亲政? 睦仁天皇 5.幕府统治结束在何时? 1868年
6.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 东京 7.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是:1868年 8.使日本迅速走了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 明治维新 9.与日本类似,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的国家是: 俄国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经济
1872年东京与横滨铁路通车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 船“孝明丸”(“横滨丸”) 从筑地驶往横滨 。
富冈缫丝厂于明治5年 (1872年)由明治政府为实 现日本的近代化而第一次 成立的制纱厂。
1878年,东京银座点亮了用电池供电的弧光灯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
C 确的是( )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的地位、实力有 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统治基础
5.“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
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
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相 结果 都成功了,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同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点 方式 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平)
局限 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性
内容:都涉及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俄国是由于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
原因 日本当时内外交困,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
亚历山大二世为了防止农民革命,为了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b2ad6ef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c.png)
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危
机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严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幕府是如何应对的?
重
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倒幕运动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 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打着恢复天皇权力的旗号,联合西南强藩 和朝廷公卿,发动倒幕运动。
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事例
①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族危机(外患)
1853年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侵略,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3.日本开港通商,经济受到很大冲击,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危机)
4.前提:1868年倒幕派发动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 治”
将军的政厅被称为幕府。从12世纪开始,在日 本历史上是实行封建军事专制统治的“幕府政 治”时期,经历过镰仓幕府、室町(tǐng)幕 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
德川将军
幕府一词源于古代战争时将帅的帐篷,12世纪日本武士阶层的首 领——将军,控制了日本政权,人们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
1.幕府统治的社会危机:(内忧) ——明治维新的背景
统
日 本 封
治 阶 级
建
等
级被
示 意 图
统 治 阶 级
天皇 将军
大名 士
武士 农 工 商
大权旁落 掌握实权
效忠将军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社会分为士、农、工、 商四个等级,士阶级 是统治阶级。身份等 级世代相继,不能逾 越。
统治阶级的基础
高级:幕僚、行政官员
武士阶层分化 中下级:开始从事商业、手工业、当医生、作家、浪人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661450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a.png)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1 前因后果明治维新是日本进入近代化的运动,发生在1868年。
日本当时的政局是辅以天皇作为最高主宰,以前藩为下位权力,并没有统一一个中央政府。
明治维新的本质是建立国家权力的中央集权,是改革日本当时的文化制度与政治制度的运动,是以天皇高举宪法权、以议会作为中枢的“新政府”(新政府新体制)的改制。
2 催生者明治维新的催生者是日本旧社会的叛乱势力。
其中,势力最强的是“朝野共同议定会”的左宗五藩士中的安藤忠雄,他支持崩奴藩社会、君主绝权、改习古刹制等改革措施,从而促进日本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从而使日本进入了近代化。
3 实施细节明治维新实施改革的细节包括:一、改正官职制度,由大名设置小官,取代原有的官僚制;二、改换官吏衣服,废除大名的礼仪,采用欧洲的一套新的服装;三、改革家族繁衍制度,使家族只保留三代;四、废除货币分类制度,实施封建时代的货币统一制度。
4 政治体制的重建明治维新改变了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央权力集中于大政府,国力强盛。
天皇建立太政大臣府,并在1890年于東京奉天宮宣布了宪法,建立了立宪制。
改制新政府设置有五个部门,分别为外务省、财政省、内务省、卫生省和司法省。
此外,明治维新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新的法律制度,以“公正对对抗”建立了以法律为基础的司法制度。
5 具体改革明治维新实施的改革除了建立立宪制度以外,还有具体的诸如:(1)改革国家政府,以国会代表政府权力;(2)废除前藩制度,同化地方当局,统一教育及税收;(3)改革宗教制度,神道教对政府权力没有影响;(4)改革经济制度,发展新的商业及生产化等;(5)改革社会制度,取消奴隶制度,以及妇女的社会职务发展等等。
6 深层影响明治维新的发动使日本成功进入近代化,获得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
明治维新的发动从重新定义日本的政治结构开始,通过废除有史以来封建等级制度,将统治权力从封建文化势力转移到政府拥有,实现日本社会的大规模转型。
明治维新发动也预示着日本起步向东亚步入步,受到欧美国家影响力的增强。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b96af0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e.png)
等改革措施,为日本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02
明治维新过程与措施
明治天皇即位及政府组建
1868年,明治天皇 即位,宣布“王政复 古”,结束了幕府统 治。
颁布《五条誓文》, 提出富国强兵、殖产 兴业、文明开化三大 政策。
组建新政府,以萨摩 、长州等西南诸藩的 下级武士和中下级官 员为主。
废藩置县与四民平等政策实施
坂本龙马与倒幕运动关系
1 2
倒幕思想
坂本龙马是倒幕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推 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统一和民主化。
海援队创建
他创建了海援队,积极从事海上贸易和军事活动 ,为倒幕运动提供了物资和人员支持。
3
大政奉还
坂本龙马在倒幕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促 使幕府将军将政权交还给明治天皇,实现了“大 政奉还”。
倒幕运动及其成果
0形成,他们要求推翻幕府统治,实现
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
02
武装倒幕
倒幕派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幕府统治,实现了“王政复古”的目标。
03
明治政府的成立
明治天皇即位后,颁布《五条誓文》和《政体书》,确立了三权分立的
原则和近代天皇制的基本框架。同时推行“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明治政府通过外交努力,成功废除了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 约,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加入国际社会
明治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入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加强了与西 方国家的联系和合作。
对外扩张与侵略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先后发动了甲午战争和 日俄战争等侵略战争,对亚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经济困境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日本传统经济受到严重 冲击,农民生活困苦,商 业萧条。
初中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7fb5e35e783e0912a2162ad3.png)
东京
倒幕派的主要组成力量 是什么人?
中下级武士
倒幕派取得的决定性胜利 的战役是什么战役?倒幕 运动的结果如何?
伏见、鸟羽战役。
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政府,迁都东京。
第三板块: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何时?领导人是谁?代表人物 有哪些?
1868年;明治天皇;
什么是明治维新?
明治 维新
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日 本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政府)
改革
明治维新: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 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第一板块:幕府统治危机
(明治维新的原因)
幕府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封建制度的代表
德川幕府
德川将军
幕府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材料,请回答:
①日本对外来的文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吸收。
②文中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主要指哪些方面?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变,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
谢谢指导!
1853年,黑船事件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 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
闭关锁国
丧权辱国
明治维新的原因
内忧 外患
幕府的封建统治 激化 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导致
西方列强入侵
导致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矛盾幕府
统
治
危
加剧 机
民族矛盾
第二板块:武装倒幕
(明治维新的前提)
武装倒幕 说一说
2.1853年,率先打开日本关闭国门的是( A )。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ba4b4bfc336c1eb91a375df2.png)
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 崎出岛。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 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幕 府统治危机。
1853年,黑船事件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丧权辱国
明治维新的原因
内忧 外患
幕府的封建统治 激化 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导致
西方列强入侵
导致
社会矛盾
幕
府
统
治
危
加剧 机
③局限:但是改革保留了旧制度残余,军 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 张的道路
找找看: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 明治维新有哪些相同点?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方式: 自上而下
作用: 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9、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 2要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 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
民族矛盾
资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义 生 产
幕
将军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府
关 系 的 形 成
大名 武士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已 成 为 众
和 发
农民、城市 平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矢 之
展
新兴地主、 商人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的
倒幕运动
时间:1868年 主力:中下级武士 方式:武力
代表了新兴资产 阶级改革力量
明治维新
1.背景:(内忧外患) (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2).面临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机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件(共29张PPT)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ebf4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4.png)
明治维新时期人物评价
明治天皇是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他的角色定位是国家的最高领袖和改革者。
明治天皇在维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通过颁布一系列改革法令,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明治天皇还积极倡导学习西方文明,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各国,为日本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
伊藤博文是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臣之一,他历任外务卿、内阁总理大臣等要职,对日本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890年,设立帝国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标志着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确立。
议会设立
03
CHAPTER
明治维新后政治经济变革
天皇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拥有最高权力,但实际政治权力由内阁掌握。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日本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基础。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木户孝允
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和文人,他历任外务卿、内阁总理大臣等要职,对日本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汉诗人和书法家。
西乡隆盛
06
CHAPTER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01
02
04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明治维新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01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政府通过废除封建藩国,设立县制,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02
四民平等,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
明治政府宣布四民平等,废除了封建时代的身份等级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1
2
3
明治政府通过与西方列强进行修约谈判,逐步收回了一些被割让的领土和主权,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4f5524c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e.png)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转折 (时间,改革者,社会制度变化) ①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是日本从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②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使日本从一个 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
四、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启示
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生存环境险恶。日本能成为世界 强国之一,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 示? (1)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积极向外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 (4)树立忧患意识,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
材料二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 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 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摘编自《大国崛起》 (2)面对内忧外患,年轻的天皇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日本变成了一个西 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请问: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从民族独立 的角度来看,日本这次改革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改变了日本封建落后的面貌,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3)明治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使日本在改革后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 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为今天成为闻名世界的经济强国、工业强国打 下坚实的基础?
将军 掌握实权 大名 效忠将军 武士 统治基础
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
者,但没有实权。
统 治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
阶 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
级 担沉重的租税负担。
被统治阶级 德川幕府统治之下等级森严
德川幕府对外推行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幕府禁令: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 外。 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 船只货物。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e9b4bf3b0740be1e650e9aea.png)
结束封建割据局面
结实
县
束现 县
封中
县
建央
京 都
县
县 县
县
割集 据权 县
大县
阪
县
县
县
三府七十二县
县县
东 京
县县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 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 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 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大久保利通(明治元勋)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朝朝
片
务
战
运
争
动
前
期
第三幕:革除旧貌换新颜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的主要内容
政治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实行征兵制,建立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 军事 新式军队;
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 展近代经济;
社会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的日本教 生活 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积极作用:①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
影 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响 局限性:①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
色彩浓厚。②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 张的道路。
时空隧道
大 和
大
幕
统
化
府
一
改
统
日
新
治
本
黑 船 事 件
倒 幕 运 动
明 治 维 新
资本主义社会
5C初 581 618 646
隋唐
12C后期 1鸦840 1853 1洋868 1894 1895 1898
2018
第7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7课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a5df3df8c1c708a1284a44ed.png)
第7课日本明治维新第7课日本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1、内部原因: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严重;(1)危机表现表现基本概况政治方面德川幕府,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经济方面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发展;阶级关系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生活恶化,纷纷反抗;阶级矛盾尖锐,幕府成众矢之敌新兴地主经济增强,政治无权,不满统治;(有钱无权);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作为幕府统治的基础,有权无钱,经济恶化,不满现实;(2)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和发展;2、外部原因(1)1853年,美国叩关,列强侵入,民族危机加深;(2)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二、倒幕运动1、历史背景:内忧外患,形势严峻;2、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改革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3、倒幕派:组成力量基本概况基本认识中下级武士由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化为反幕府的力量;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成为倒幕力量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反抗幕府统治;倒幕运动的支持者;大名不满幕府统治,赞成社会改革;4、倒幕根据地: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土佐);5、武装倒幕:(1)倒幕政府:1867年,明治政府成立,领导武装倒幕;(2)大政奉还:德川幕府表面上奉还政权,暗中策划反扑;(3)著名战役: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明治政府军摧毁了德川幕府的统治;(4)日本迁都: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为东京;三、明治维新1、维新目的(1)根本目的: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2)具体目的: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②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2、开始时间:1868年,由明治天皇领导开展;3、具体措施主要措施基本概况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体制;①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度,建立府、县、道地方体制;削弱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具有国家统一性);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建立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新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③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④允许不同阶层人民之间通婚;⑤取消武士特权;使武士阶级瓦解消灭;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最能体现新兴地主的要求);②统一征收地税;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资本主义工商业官营示范:政府投资兴办国营企业;技术移植:大力扶植私人企业;④废关卡、行会制度,修铁路,办邮局、电报、电话,开工厂,发展对外贸易;军事方面推行军事改革;①推行征兵制度;目的是防止和抵御入侵;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②建立新式“皇军”(富有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①核心: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②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4、成功之因(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力量能够迅速壮大;(2)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3)建立了新政权,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5)根本原因: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点拨:日本改革的重要经验:必须摧毁阻碍改革的封建势力;5、维新影响项目基本概况积极性①改变了日本落后状况,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具有民族革命性)局限性①保存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②推行军国主义,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亚洲最具侵略性的国家;点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时代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日本明治维新完整版
![日本明治维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de1a83a6c30c2258019e43.png)
五、军事:废除武士制,实行 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
军”
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 阶级的常备军,但其尊天皇为“神”,以 “武士道‘精神为军人的行为准则,也说 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并为日本后来走上对外侵略道路埋下 伏笔。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
性质?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影响/作用? 废除了封建制度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摆脱了民族危机,并跻身于资本主 义强国之列 。
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走 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从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中,你悟到了 什么?
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变革. 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弃其糟粕。
(明治维新的原因)
幕府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幕府(将军):行封建
德 川
专制, 施锁国政策
幕
府
下
的
日
本
京都
江户
藩(地方政权):共约260个藩国, 是割据状小王国.
天皇:无实权
德
川
幕 府
下 的 日
统 治 阶 层
本
被 统 治 阶 层
土地制度:将军、大名和少 数上级武士拥有土地,其它 人等不能拥有土地,且不允 许土地买卖。
D.改变了社会性质
6.阅读下面的材料: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
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 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 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 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d8e62bedf8c75fbfc77db2fb.png)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目录[隐藏]1 时间断限2 事件背景3 倒幕运动4 革新措施o 4.1 明治维新领导人物o 4.2 政治o 4.3 经济4.3.1 革新成果o 4.4 文化5 历史意义6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7 参考资料8 外部链接[编辑]时间断限关于“明治维新”作为一历史时期的时间断限,说法不一。
狭义地说,“明治”维新从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
但一般通常把前一年的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许多政治变动都包含在内。
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1872年)、西南战争结束(1877年)、实施内阁制(1885年)、确立宪法(1889年)等多种主张。
[编辑]事件背景黑船之一的萨拉托加号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
作坊内出现了“雇佣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
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
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
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日本开国通商,史称“黑船事件(日文:黒船来航)”。
1854年1月,日本与美国于神奈川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明治维新的措施
![明治维新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a0247a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d.png)
明治维新的措施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日本重整国力,实现近代化的伟大运动。
明治维新的措施,主要是改革政治', 经济, 社会, 教育, 文化, 军事等领域,具体如下:一、政治改革措施:(1)政权由富士藩帝国向内阁制的民国政府转变。
最高权力中心由天皇转移到内阁,从而实现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2)通过1889年《宪法》的颁布,实行罗马式三权分立,当时实行代议制,通过选民投票来选举议会代表,从而实现立宪民主;(3)解除了武士阶层对日本政治的支配,放弃了外示的日本传统政体制度,并加强了国防和新军队的建设。
(1)大力发展国有和社会主义经济,加强国计民生,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2)银行业与金融业全面改革,向金融市场化发展;(3)加强财政管理,制定财政专案;(4)加强大企业以及农业和工业的发展;(5)促进外贸经济发展,向国际市场布局;(6)实行税制改革,建立重点工业税,实施税收改革,创造税收优惠政策;(7)建立国有企业开发的资本市场;(8)实行流动资本、商品、币值的完全自由化;(9)实行汇率自由化,完善汇率体系。
(1)建立现代社会统一制度,取消“武士制”;(2)发展新式户籍制度;(3)推行劳动法,保障劳动者权益;(4)建立教育体制,实施教育公平政策;(5)制定新的土地所有制度,解决集体土地的所有权问题;(6)鼓励发展保育医疗服务等社会事业。
(1)实行新统一的入学考试制度;(2)实行新型学制,第六级制;(3)实行统一语文体系,鼓励发展经济学;(4)建立第一代国立大学,实施国家校风政策;(5)实行学生社团组织制度;(6)实行学校官员的招考制度,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文化改革措施(1)建立官方新闻社,实施新闻畅通政策;(2)创新文学体裁和写作风格,创造新的文学流派;(3)广泛实施中外交流文化,引进新的思想和艺术;(4)实施外国语教育与外事汉语教育;(5)推动日本文化的建设,推动现代文化的发展;(6)实行文化保护政策,发展新兴文化。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36058cdc6f1aff00bed51e1b.png)
二、明治维新的性质
第一种观点: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种观点:明治维新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有近
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第三种观点:明治维新在不同的阶段,性质也各不相同。尊
王攘夷到王政复古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阶段;戊辰战争是从 改良到革命的标志和飞跃,废藩置县标志着革命的基本完成。 岩仓使节团出国考察是资产阶级改革的开始,制定宪法是改 革的总结。
三、明治维新
(一) 明治政府的建立
(二)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和取消武士特权 (3)土地改革
三大国策
(4)殖民兴业
(5)文明开化
富国强兵
(三)性质
(四)意义:
对外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成为亚洲的民族独立国家;对内使日本从一 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先进的资本 主义国家。它也带来了消极作用,这就是日 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 主义道路。
1.尊王攘夷运动
吉田松阴
(1)尊王 (2)按照西方议会制度
和平的幕政改革(失败)
1859年安政大狱
2.倒幕运动
(1)武装倒幕 高杉晋作:奇兵队 1864-1866,二次长州战争
3.王政复古与戊辰战争
《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
伏见,鸟羽之战 戊辰战争 西南战争
第一种观点:明治维新开始于1853年佩里叩关,
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前后,以明治宪法的颁布和 《日英通商航海条例》的签定为标志。理由如下:
(二)明治维新的分期
第一种(从近代民族民主运动范畴角度出发):
两大阶段:一倒幕维新运动阶段,这个阶段,是从幕末开港后倒幕维新运 动兴起到戊辰国内战争(1868年至1869年)结束为止。第二个是明治维新的 资产阶级改革阶段。这个阶段大体上是从1869年至1911年修改不平等条约 的任务最后完成为止。
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29c4e0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a.png)
1
15
影响:(2)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1
16
明 治 维 新内容
内容
影响
政治上
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 中央集权,宣布“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 权,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
积极:
(1)改变了日本 封建落后的面貌;
经济上 军事上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统 一征收地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 维 新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科技教育 上 文化和社 会生活上
内容
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 中央集权,宣布“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 权,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统 一征收地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加速资 本原始积累,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
——伊藤博文
剪发
银座景象
废
藩
置
县 三府七十二县
京 都
东 京
加 强
大
中
阪
央
集
权
发展资本主义 初步实现代化
机器纺织厂
铁路投入使用
轮船“孝明丸”
殖产兴业: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 杆,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移植西方的样板企业,大 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 速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
文化和社 会生活上
性用 和西落质方后:先习是进俗文,一化提次改倡造欧自日美上本生而的活封方下建式的文。化资产阶级改革。
政治 经济
废藩置县;
允许土地买卖,发展资本主义 工商业
日本的明治维新
![日本的明治维新](https://img.taocdn.com/s3/m/524636e5856a561252d36f68.png)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君主立宪
经济方面——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军事方面——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文化方面——文明开化,教育改革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
废除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
经济方面
发展新经济
土地改革
殖产兴业政策
殖“产兴业”政策
①内容: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 “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同时由国家兴 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利 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倒幕运动概况:
1868年初,倒幕淅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不首的新政府,并命 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即“辞官纳地”;
1868年1月,德川幕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攻京都,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新 政 府军发生激战。结果,幕府军队被击败。这次战争的胜利,打开了建立以天皇为首的 政权的道路;
被统 治者
新兴地主、商人: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 农民、城市平民: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
政治上,是幕府统治,封建等级森严, 军事上,被美国人叩关, 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 教育上,是传统教育。
社会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在这样的旧制和危机下, 统治阶级开始意识复苏。下面让我们来具体 学习“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倒幕运动
⑴倒幕运动兴起
①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实现富强国家,必须 推翻幕府统治。
②主要领袖: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 ③根据地:长州、萨摩和土佐等西南强藩
⑵主要经过:
①大政奉还: 原因:倒幕派对幕府统治构成了威胁; 目的:为了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结果: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②戊辰战争: 原因: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持观望态度。 目的: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明治维新为日本军国主义奠定下的基础
摘要:
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远的学习我们,近的学习西方。
中国的鸦片战争给了日本教训,所以“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国门,迫使他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事物,最主要的是日本也乐意接受这些先进事物。
有个以蒸汽机的日文谐音“上喜选”作的狂歌可以形象概括:“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破太平梦,彻夜不能眠。
”落后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落后。
关键词:明治维新、改革、发展、侵略、制度
正文:
日本能成为世界强国,除了能从战胜中俄两国看得出外,亦能从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和日本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会中看出,英国与日本于1902年签订了<<英日同盟>>,并于1905和1911年续签,这是第一次有欧洲强国与亚洲国家签订协议,可见日本的强国地位逐渐被肯定,日本在1914年因覆行<<英日同盟>>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参与了战后和会,可见出日本的强国地位已被肯定,这些也是明治维新的影响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
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名词,但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
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
“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
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
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
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
这也是日本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
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
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了武士等级,但武士道却被日本统治者作为主导性的伦理传统继承下来,用以向国民进行灌输,甚至将武士道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的残酷心态。
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
2.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
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的除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封建残余。
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
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
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
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3.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日本踏上了军事立国的军国主义道路
从西方列强的情况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对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而世界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和资本主义列强在政治组织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使它们得以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要比欧美列强晚得多,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日本统治者普遍怀有急起直追的心理,加之其固有的嗜杀黩武的武士道传统和天皇制政体的影响,所以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比欧美列强更多地借助于暴力性的对外扩张。
要通过暴力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此,明治政府以军事立国为根本国策,竭力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西方法西斯主义传入日本,形成法西斯军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源自欧洲的法西斯主义思潮也开始在日本萌芽。
西方的法西斯主义和日本的军国主义可以说是一对异姓兄弟。
经过日本民间法西斯鼻祖北一辉和另一名法西斯思想家大川周明的介绍和鼓吹,法西斯主义思潮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军界迅速蔓延。
由北一辉、大川周明提出的法西斯思想经军内法西斯加以补充,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法西斯思想体系,即:通过“天皇归一”的忠君思想树立以天皇为绝对权威的“国体意识”;依靠军队进行“国家改造”,废除政党政治,打击保守派统治人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通过实行国家总动员建立总体战体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夺取远东霸权,完成“昭和维新”。
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军部之手,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正式确立。
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思路:武士道使日本人强悍尚武,强悍尚武的民族性格和天皇制的特性,加之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的军国主义与从西方舶来的法西斯主义相**,又孕育出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怪胎——更加好战、更加残暴、更富于冒险性侵略性扩张性的法西斯军国主义。
这样一来,日本就犹如一辆被恶魔操纵的战车,不可能不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这便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第二个问题: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也就是日本为什么有能力侵略中国?
这首先与明治维新有关,可以说,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点。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但基本没有达到侵略企图,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日本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其对外扩张,可谓心有余力不足;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对外扩张几乎次次成功,主因就在于维新后的经济发展为其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仅以武器装备为例,到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日本已能够批量生产当时所有的先进重型武器,如坦克、装甲车、大口径火炮、作战飞机、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和军用通信设备,其性能也与英美制武器相当,而当时的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重武器基本依赖进口。
所以,明治维新是日本之幸,而为中国之祸。
邻国一次成功的改革,却给自己国家的命运带来莫大的影响,这是许多中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这个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事务。
其次,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些特性强化了日本的国力,也强化了日本侵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米余庆.明治维新.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2]付大海.浅谈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不同结局的成因.科学大众,2009.
[3]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福泽谕吉.文明概论略.北京:商务印书局,1959.
[5]万峰.日本近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课程课程:中外历史重大变革
姓名:黄震宇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移动
学号:141592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