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
落实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统编本教材安排了“习作单元”和“阅读策略单元”,可谓是一种新的创举,让语文教学的读与写不期而遇。
教师将传统单线教学变为双线交融,让习作技巧由暗到明,习作教学过程从短变长。
当前读写教学还面临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读写分离成日常;学生对读写缺乏兴趣,读写能力低下等。
要解决这些相关问题,教师应紧扣语文要素,让读与写结合起来,加强读与写的交融,整合课内外读写资源,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编排“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相对于人教版教材来说这是一种创新。
以“习作单元”为例,体现了“读写结合”特征,“阅读介入写作,指导写作目标,以读促写”。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语用要素,体悟编者意图,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统编本教材读写教学新突破1.新板块,传统单线向双向交融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分别是“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写作技巧教学。
这两篇精读课文与其他单元课文以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具体阅读方法、体悟作者思想感情略有不同。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目标是“以读促写”,让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与表达方法。
接下来的“交流平台”,总结出这个单元的说明性文章的重点写作方法。
当进入习作板块之后就是“初试身手”,这个阶段学生完成“精读”之后尝试进行片段习作,这是阅读向写作的有效迁移。
“习作例文”选取文风不同的课文,用批注的方法,让习作技巧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习作板块是一个立体化习作的综合过程,给予学生更多写作的空间,呈现多维度发展的趋势。
传统教学中读与写是单线条教学,二者联系并不紧密。
而以读写结合为教学目标的习作单元不是单向的“为了读”或者“为了写”,而是用一种读写共享的教学理念扭转单向教学的狭隘性。
浅谈“以写促读 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以写促读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摘要: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读写指导脱节的教学现状,笔者尝试开展“以写促读,以写促读”的教学。
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来延伸,以“读后得”的感觉来唤起“写”的动机,让学生得到“写”;在写作课上,通过题目的设计,学生可以“读”为“写”,而“写”的过程就是“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用“写”来体现阅读结果,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各种语言活动,实现“读”与“写”的相互转化。
关键词:以写促读以写促读教学策略目前,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
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课的低效。
根据这些认识,我们尝试了读写对接、以写促读、以写促读的语言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笔者“以写促读,以写促读”的教学方法如下:第一,立足课堂教学,实现读写结合。
课堂教学以课文为例。
通过精读、研读等方法,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文本的结构和布局,作者的思想脉络、风格和魅力等。
并为写作提供参考。
教师在阅读吸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具有导读和写作指导功能的经典作品,兼具文学性和美感。
利用他们的古典性和示范性,学生可以有意模仿和模仿作文,从而培养学生规范作文的意识,让学生体验作者独特的匠心。
如果学《荷塘月色》,可以安排《梧桐月影》的模仿。
学《故都的秋》,就是做《故乡的夏》的模仿写作训练。
学生学习范文,也有切身体会。
他们写的文章条理清晰,条理合理,描写具体,情景交融。
通过写作实践,加深了对相关散文的理解,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逐渐增强。
在模仿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写作,即创造性地改写。
可以创造性地启发想象思维,延伸原有情节,搭建概念平台,拓展写作空间,根据文本材料进行文本再创作。
比如学完《边城》1《祝福》1《药》,我让学生分别在《又见虎耳草绿》10101《阿毛重生记》上写作文。
让阅读成为写作之灯
让阅读成为写作之灯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因为读书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习惯。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的阅读却不是孤立的,阅读让我们学会辨别是非,阅读让我们学会评判优劣,阅读让我们学会感悟生活、感受生命,阅读让我们学会表达,学会幽默。
阅读如同一条绳索牵引着我们的生活。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阅读中的读与写却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
那么,如何利用阅读,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泉和明灯呢?一、在兴趣中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写作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
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
其中有很多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的。
如,在教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各种顽皮的行为,学生们大多经历过,因此在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年故事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像这样的文章,课本中比比皆是。
克莱恩说:“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
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
”二、在阅读教学中积累 ,在积累中创新阅读莫忘作笔记。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
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其中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马上对目前所处的初春季节进行描绘。
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这样的语句“轻飔微微的吹拂着,个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
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学生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新,有了修辞手法的使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高中群文阅读读写共生课型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群文阅读读写共生课型教学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2-05-02T10:16:11.07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5月2期作者:苏文[导读] 读写共生是通过读写的不断往复和融合,在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实现言语与意义的共生,促进言语生命的成长的融合过程。
群文阅读和写作是单一阅读和写作的有效延伸。
近年来,关于群文阅读和写作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依靠群文阅读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可以使学生获得多层次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布局,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并在各个层次上加以实施。
文章重点探讨了高中群文阅读读写共生课型教学策略。
苏文四川省彭州中学四川成都 610065摘要:读写共生是通过读写的不断往复和融合,在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实现言语与意义的共生,促进言语生命的成长的融合过程。
群文阅读和写作是单一阅读和写作的有效延伸。
近年来,关于群文阅读和写作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依靠群文阅读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可以使学生获得多层次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布局,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并在各个层次上加以实施。
文章重点探讨了高中群文阅读读写共生课型教学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读写共生;高中语文;课型;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5-174-01无论是读与写的共生关系指向“读”,还是读与写的共生关系指向“写”,还是基于主题的读与写的共生关系,都是极其复杂的。
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规划,精心设计,有序推进,才能收获共生共赢的效果。
高中群文阅读下的读写共生是一条主题性很强、探索性很强的路径。
一、读写共生的实施路径一是立足阅读,以写促读。
在教学文本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抑或学生阅读的忽略处、易错处、疑惑处,精心设计并自然得体地配以适量的写作实践活动,让写作不仅肩负起“促进阅读”的认知功能,还具有“表情达意”的交际功能,进而达成阅读与写作相互交融、和合双赢的共生效果。
阅读与写作的和谐美
阅读与写作的和谐美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所以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
一、走进课外阅读,珍藏点滴积累1.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
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这是一个被证实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还可以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益处的名人名言,像凯勒的“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等。
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交换阅读,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对于平时喜爱看书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表扬,授予“读书之星”的称号。
2.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多数在家里,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和教师的遥控指挥,很难坚持长久。
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单一的兴趣转为一种习惯,还得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家长与老师之间达成一种共识,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才会见效。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 关键词 】
初 中语 文 读 写一 体 化 重要 性 途 径
近 年来 ,阅 读 与 写作 教学 愈 发 成 为初 中语 文教 学 的 重难点 内容 ,而读 写一体化 教学正 是基于 初 中语 文教学 现 状 、学 生心理 特征 与认知能 力的一 种新型教 学方 式 ,它可 以轻松 打破 传统 阅读 与写作 教学 的弊端 ,使初 中语文教 学
在高质 、高 效的发展 轨道上 一路繁 荣 。传 统将读 写关 系割 裂 的初 中语 文教学模 式极 大阻碍 了学生 的全面 发展 ,是盲 目、低效和非科学的 ,必须加 以优化和取缔 。
文本 的模仿 写作 已初见成 效 ,学 生在对 文本进 行有 效模仿 时 ,对文本 思想 内容 、写 作手法 、表达 技巧 等方面 的掌握 是基 础 ,学 生通过 阅读可 以将 写作理 论知识 外化 为写作技 巧来 提高 写作水平 ,同样 学生通 过写 作实践 也能将 写作理 论知 识外 化为显 性的 阅读 知识 与技能 ,增 强学生 的阅读 效 果 。因此 ,教师应 注重 寓 “ 读 ”于 “ 写” ,提高学 生 的阅 读 效果 。在写作 实践外 化为 阅读知识 之前 ,学生 已经对 阅 读 材料 中情感表 达 、阅读 技巧 等 了如 指掌 ,基于对 阅读 材 料 的深层 体会 ,学生模仿 写作 不再是 孤立 无援 的支架 ,而 是血 肉丰 满 的艺 术作 品。再遇 到类 似文章 阅读 时 ,一 些基
一
、
模仿写作后 ,引导学生在课下 阅读 《 荷塘 月色 》。
( 三) “ 读” “ 写 ” 交 融 ,促 进 双 向提 高
( 一 )寓 “ 写” 于 “ 读” ,提 高 写作 技 能
阅读 是 写作 的源 泉 与基 础 ,弓 1 导 学 生做 好 课 堂 与课 下 阅读 ,将外在 的 阅读 知识 内华为 写作的源 泉和灵 感尤 为 重 要 。因 此 ,初 中语 文 教师 要处 理 好读 与 写 的关 系 ,寓 “ 写 ”于 “ 读 ” ,不 断提高学 生的 写作技 能。读 写一体 化 教学对进 一步 明确 了阅读教 学的 四个基本 任务 ,即文章 写 了什 么 (内容 与情 感 )、文 章是怎 么写 的 ( 选 材结构 )、 文 章 为什 么要 如 此 写 ( 意 图背 景 )、文 章 写的 效果 如 何 ( 表 达 艺术 )。在对 以上 四个任 务进行 分析时 ,难免 会涉 及不 同的 写作 艺术 ,阅读 中体现 的方方 面面 的写作技 巧都 可成 为学 生 写作 的范本 ,例 如 ,学 生 写 作 时在 破 题 、选 材 、技巧 、情感等 方面 ,都可借 鉴和模 仿 阅读 范本 。让学 生在 模仿 中提高 写作能 力 。例 如 ,在 朱 自清 的散文 《 春》 的实 践教 学中 ,教 师应基 于 阅读教学 的四个 基本任 务展 开
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阅读与写作一直被认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的重要学习工具和传播媒介。
阅读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而写作则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表达出来的过程。
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首先,阅读对于写作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才能积累知识、提
升思维、拓展视野,从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和文献,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观点、理论和观念,激发自己的思维,提升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优秀的作品,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风格,从而启发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写作也可以促进对阅读的深入理解。
通过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以文
字表达出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所阅读的内容,理清自己的逻辑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提高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因此,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拓展思维和视野;而写作则可以促进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在现代社会,阅读与写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文作文——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成都铁中 卢雪花
5、 移植课文的字句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大方,或 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或 自然清新,字字珠玑,语言技巧都很高。 对于名篇名句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 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二要广收博 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 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 三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 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
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 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 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 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 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 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另外,从课文里学过渡照应、学选材组 材、学修改润色等,读写效果也不错。总之, 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 管齐下,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 方法。
4、细节出彩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 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 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 的一种技巧。人们读过课文之后总忘不 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郑板桥语) 的精雕细刻。在讲课当中,碰上这些对 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断, 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 效果,“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 语)。
(二)、美文美读,激发情感。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 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 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 分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 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 应当是读书。”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 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 由之路,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里得到感 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 的欲望。
三、总结 “课文作文”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教学 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学生写作中 “三无”—— 无话可说、无文可言、 无意可表的难题,拓展了作文教学的领 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课文作文”必 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只要教师树立科 学的语文作文教学观,积极提升自己的 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 材,巧设问题,精心引导,就一定能使 “课文作文”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源泉, 逐步开拓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阅读与写作(1)——情景交融
• 全诗未见景物之描写,但是当你了解了诗人当时险 恶的处境和痛苦的心情之后,在你的脑海中便会出 现一副闪耀着血泪的图画: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 一座兀然耸立的楼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在诗 人的悲怆中,你会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 才末路的痛苦。
三、情景并茂式 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 合,抒情与写景在此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 天成的程度。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用明喻,令人想像出一幅 生动的画面:词人此刻梦回故都,站在城上 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 跟这江水一样,无时不刻不在翻波、涌浪流 向大海。
“光秃秃”写出了环境恶劣之极,“只有最后”强调离飘落之日不远了,“攀 附”写出了欧利和雏芳的依赖心理,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欧利和雏芳的生 存环境、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
4.小说最后“她还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顿悟”,雏芳“顿悟”到
了什么?(3分)
自己决不仅是一片凭借对风的幻想而生存的树叶,而是宇宙的一部分;领 悟到自己占有的巨大的能量,领悟到自己亦在其中的奇妙的宇宙进程。
3 每到寒冷的风雨之夜,雏芳便会委屈地抱怨:“我已经不
行了,欧利,但是你还可以坚持住啊!” 4 “那有什么意思?”欧利说,“没有你,我的生活就没有 意义。如果你飘落了,我也要随你而去。” 5 “不,欧利,别这样!只要能坚持住,就决不应该飘落!” 6 “这全要看我身边有没有你,”欧利说,“白天,我欣赏 你的美貌;夜晚,我闻着你的芳香。只让我这一片叶子留在树上? 不,决不!” 7 “欧利,你的话是甜蜜的,可它不是真的,”雏芳说, “你完全知道我已经不漂亮了。看我变得多么憔悴,多么枯萎! 现在只有一样东西还没有离开我——那就是对你的爱。” 8 “这难道还不够吗?在我们全部的本领中,爱情是最崇高、 最美好的,”欧利说,“只要我们彼此相爱,便可以留在这里, 无论什么狂风暴雨也摧不垮我们。我想告诉你,雏芳,我从来没 有像现在这样爱你。” 9 “为什么,欧利?我全都枯黄了。” 10 “谁说绿色美丽而黄色不美?所有颜色都同样有自己的魅 力。”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等课程理念。
在这些课程理念的观照下,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亟须更新和发展。
笔者认为,“读写共栖”是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一、读写结合与读写共栖1. 读写结合的发展与主要问题读写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我国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对读写关系的朴素认识。
20世纪20年代,国内便开始了对“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1924年,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在其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中提出“缀法与读法的联络教学法”,这被认为是“读写结合”概念的开端。
之后,许多语文教育家都对“读写结合”有过论述。
石民镛在《小学课外作文指导法》中写道:“我以为看书同作文应当打成一片。
看书有了感想和意见,就作文;作文要取材料,就看书。
如此看书,看书有了目的;如此作文,作文不至枯燥。
”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分析了阅读对写作的意义:“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张志公在论及写作教学原则时,提出:“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密切地结合阅读教学,因为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的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读写结合的教学实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徐开质“‘三步十二式’读写结合”教学法,王运遂“读、写、改整体”教学法,许祖云“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实验,阳仁杰、曾齐圣“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等。
浅谈如何把课外积累与写作相结合
浅谈如何把课外积累与写作相结合【摘要】: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从低段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言积累,写作【 abstract 】 : effectiv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students to accumulate language, improve the level of writ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i in the teaching, from low period of star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guide students through effective reading, get the accumulation of language, the emotional precipitation, which naturally applied to your own writing. make the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collide each other, blend mutually, produce the harmonious beauty, real let rich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become one of the bright spots in the students’ writing.【 key words 】 :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language accumulation, and writing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自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建房需要积累大量材料,要进行成功创作,首先得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从何处来?必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新 颖 的选材 、精 致 的点题 、独 特 的开 头等等 ,课 外 阅读有 太 多 好 的阅读 习惯 ,实 现 阅读 能量 向写作 方 向的 自然转 化 。 ( 三) 学 以致用 广 泛 的阅读 使学 生思 维活 跃 、感 情 丰富 ,并 在潜 移默 化 中掌握 了写作 方法 ,积累 了大 量 的语 言 、词汇 。但这 些语 言 、词汇 是死 的 , 教 师要 激 发学 生 把这 些死 的语 言词 汇转 化 为活 的语 言词 汇 ,将 习作 置 于 现实 生活 中。俗话 说 : “ 言为 心声 。”写作 就 是通 过语 言文 字 来 反映 小学 生心 灵 的对话 , 情 感 的交融 ,观念 的确立 ,思维 的碰 撞 , 语 言 的积累 。 要鼓 励学 生 写随笔 ,把 自己每天 的所 见 、所 闻、所 感写 下来 , 把 生活 中感 兴趣 的事 写下来 ,将 积 累 的知识 运用 其 中 ,让 学 生在 随 笔 中 自由表 达 。我 们要 告诉 学生 写 随笔 并非 每天 要 写长 长的 一篇 , 生 活 每 天 都 是新 的 ,只 要 抓住 每 天 中一 个 值 得 写 的片 断 ,当 长 即 长 , 能短 则 短 ,并 把在 阅读 中积 累 的词语 在 随笔 中加 以灵 活运 用 , 那 么死 的语 言 、词 汇就 变活 了 ,只有 这样 阅读 中所 积 累 的素材 才有 用武 之地 。 四 结语 中学语 文教 学 中课外 阅读 教学 和写 作 的有效 结合 ,是提 升 学生 语 文 能力 的 重要 途径 和方 法 ,加 大课 外 阅读教 学 的力度 ,不 仅 能够 促 进 课 内教学 ,还可 以开 阔学 生视 野 ,丰 富语 文学 习手 段 ,提 高写 作 水 平 ,增 强 语文 综合 素质 ,这对 促进 学 生全 面发展 有 重要意 义 。
让课外阅读和学生习作自然“链接”论文
让课外阅读和学生习作自然“链接”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真正实现课外阅读与学生习作的自然“链接”。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校习作;链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4-001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真正实现课外阅读与学生习作的自然“链接”。
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与体会。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1.榜样激励。
平时,我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与勤奋写作的一些名人名家;我还在班级中开展评选“读书小明星”、“小作家”活动,并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予以奖励。
我建立了班级优秀作文选《新苗》,把同学们写得好的读书笔记、习作等进行刊登。
还配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
我班的多名同学文章获奖或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2.片段赏析激趣。
教师撷取课外有关文本中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活动激趣。
开展与课外阅读、习作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与习作的乐趣。
二、指导课外阅读,搭建读写桥梁1.做好读物推荐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
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在读物推荐时,我注重从以下三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推荐读物时,首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如上完了《丑小鸭》,我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三顾茅庐》后,我就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如何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如何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作者:吴丽霞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08期《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形成与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有赖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阅读中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呢?一.通过阅读引导,提高语文素养阅读引导,就是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使其像受到雨露甘泉滋润的小草,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1.阅读兴趣引导。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要采取多种方法诱发阅读兴趣,使书籍像磁石般把学生牢牢吸住。
可用古今中外名人好读书的事例来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或介绍名家名篇,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无穷奥妙;还可以让爱阅读的学生现身说法,以此来培养全体学生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
2.阅读习惯引导。
一是培养熟读精思的习惯。
即熟读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并体味文章的精妙之处,做到“嘴念心诵,融会贯通”。
二是培养勤于圈划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碰到不懂的问题,圈划一下,查阅资料,钻研探讨,加深理解。
这两种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3.阅读方法引导。
给学生恰如其分的点拨,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不可言传的阅读情趣,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品味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结合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让学生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体验。
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语文素养的秘诀。
二.通过阅读积累,深化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妙语佳句和交际语言,丰富文学底蕴,从而也深化了语文素养。
1.博览古今,积累妙语佳句。
让学生阅读古典名篇,感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才情;阅读现当代名著,感受时代的气息,把妙语佳句积累下来。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9T06:54:03.58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3期作者:李慧蓉[导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的考查重点与方向有了极大改变,对于高中教师及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李慧蓉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俊民中学 362400【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的考查重点与方向有了极大改变,对于高中教师及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新高考下高中英语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书面表达部分增加了读后续写题型,提高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为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充分认识到阅读和写作间的关系,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新高考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考查重点有了明显变化,高考英语试卷中写作部分实现了从一篇应用文(25分)向一篇应用文(15分)+一篇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25分)转变。
这一改变充分凸显了对于英语素质化教育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础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
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也应积极顺应新高考的改变调整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重视阅读与写作两者间的融合,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应用及内化英语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效果。
一、以读促写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写作两者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影响高中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英语试卷结构的改变、写作内容的增加,也充分体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而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开展则可以显著改善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其价值具体体现在下手几个方面:第一,英语阅读和写作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其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经过了大量的阅读和输入,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高效输出,为学生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摘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
阅读是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
关键词:阅读:写作:材料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
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
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
语文教育家叶圣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
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
”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
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
读写交融,相得益彰
、
写作任 务 ( 推 荐 题 目 《永 久 的怀 念》 ) 这堂课中 ,课文 的语 言成 为范本 ,学 生必能对文本 材料进行写作上 的迁移 。 其实像这样的例文还是不 少,如 : 《 济南 的冬 天—— 传神的语言创造妙 境》 《 土地 的誓言——生 动的语言 表达深 情》 《 端午 的鸭蛋——平 淡幽默的 语言抒 发真情 》等 。 2 . 依 托 阅 读课 文 , 渗 透 写 作 技 法 的 指
言 的 表 现 力
教 学 案例 二 《从百 草 园 到三 味书 屋》 教 学 定 位 是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多角度地描 写景物 》 首先是文本 阅读 ,朗读百草 园中写景
的部分。
分析 写景 的语 句 ,思考 :这段 文字为 什 么能把 百草 园中的景 物写得如 此具体 生 动 又 清晰 ?
世 界 权 威 的胆 识 ; 当 他 名 满 天 下 的 时 候 ,
握 ,多方 面 、多 层面地领 会 它 ,并把 它 当 作学 生创 新的起 点。 因此 ,我 们要学 会寻 找 、发现 课 内阅读的 文本 中蕴含 的写作教 学 点。做 到读 写的有 机结合 ,在 阅读 教学 的 同时实践 写作 的指导 。 1 . 依托 阅读课 文 ,培 养语感 ,提 升语
得 出结论 :一是 作 者从 “ 触 觉 、视
语感是学 习语文的重 要因素 ,而语 言 是 写作 的最基 本要 素 。我 们可 以依托 阅读 课 文 ,对学 生进行 语感 训练 ,进 而提 高语
言的表现 力。 我们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 《背 影 — — 朴 实 简 洁 的语 言 传 达 感 人
似 的方法展开创 写活动 。 ( 选 择 一 处 你 所
观察 到的 印象最深刻 的景物 ,多角度去描
郭昶老师阅读与写作讲座心得
郭昶老师阅读与写作讲座心得听了郭昶老师阅读与写作讲座,我总结了一下心得:1、进一步认识了主题阅读的意义及必要性。
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学生阅读时间有限、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内容鱼龙混杂、教师指导缺乏有效性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一直缺少抓手和着力点。
主题阅读应运而生。
所谓“主题阅读”,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理会研习和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文本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实践活动。
它主张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
这里的主题,可以是思想主题,也可以是知识主题或文化主题。
聆听了刘宪华校长和专家们关于“主题阅读”的报告及专家点评,我被她“塑造心灵的阅读”的全新思想所折服,被她“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所吸引,为她“以藤串瓜,整体施教”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而惊叹——这是一个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语文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这是一场语文教学的新革命!2、主题阅读的特点是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而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去教。
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同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
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3、主题阅读以读为主,从读中领悟文章中的精髓。
从不同形式,不同声调,不同理解去领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如陆恕老师所说的“一读解千愁”。
4、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
在课堂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训练要扎实有效;采用合适的、不同形式的读,使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课中课后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主题阅读”提倡“三少三多”,即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读书;少做题,多读书。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
环 境 ;其 次 ,可 以从 事理 出发 ,对 小说 的主 题 、写 作技 法进 行质 青 荇 招 摇 图 :在 清 澈 的 康 河 中 ,湿 软 的泥 土 静 静 地 躺 在 水 疑 。一篇 小说 的主 题 是作 者在 写作 时就 确 定 了的 ,但是 ,也 有 一 中,泥 沙 上长 满 了翡翠 般 的水 草 。那绿 色 的水 草在 水底 轻轻 舒 展 些 不 是这样 ,而是 随着 历 史的 发展 、 时代 的变迁 ,评 论 家会对 它 着 柔软 的 身躯 , 向人们 展 示她 的妩 媚 。她 随水 流摇 摆着 ,好 似 一 的主题 产 生新 的认 识 。那 么在 阅读 中 的质疑 ,不 仅仅 是 为 了加深 群 精灵 在 向你 招手 。空 气 中 ,四处 飘散 着 泥土 的清 香 ,在这 醉 人 学 生对 作 品 的理解 ,更 多 的是 教给 学生 一种 思维 方法 ,让他 们 由 的美景 里 ,我 真希 望 自己变成 一棵 随水 漂 流漫 舞 的水草 。面对 此 阅读 到生 活 ,形成 一种 反 思、批 判 的 思维方 式 ,言 由心 生 , 自然 景 ,你 能不 心动 吗 ? 就 会有 话要 说、’ 有话想 写 。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 “ 阅读 和 写 作 ”进 行 教 法 上 的相 互 交 融 撑起小舟驶 向康河深处 ,竹篙搅起水的声音,竹篙上的水滴落回 与 整 合 ,可使 学生 具备 良好 的 语言 感悟 能力 和运 用 能力 ,有 效地 康 河里 的声音 ,以及康 河 轻轻 抚摸 小舟 的声音 融合 在一 起 ,似 康 提 高 学生 “ 、写 、 说 ”的综 合能 力 ,培养 学 生丰 韵深 厚 的语 文 读 河在寂静的夜晚放开歌喉,开始吟唱美妙的歌 曲。小船划破平静 素 养 。 因此 ,教师 要 让学 生在 经典 作 品的 熏陶 感染 中 ,提 高审 美 的水面 ,漂向那蓝莹莹 的青草处,金光 闪闪的波晕一晃一晃向四 情 趣 ,形 成 良好 的个性 和健 全 的人 格 ;倡 导学 生用 自主 写作 的方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阅读促进英语写作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阅读促进英语写作摘要:英语阅读及英语写作是高中生必备的英语技能,同时也属于高中英语考试时的关键考点。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掌握阅读内容基础上,训练写作技能,减轻学生语文学习难度,协同提高及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为日后综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立足高中时期的英语教学,分析通过阅读促进学生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写作;方法引言:在高中英语教学时,阅读能令学生获得更多英语信息,而写作则可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再次输出。
一般来讲,学生在输入信息时较为容易,但通过写作这一途径输出英语信息,则具有一定难度。
为此,教师应充分研究英语阅读素材,结合素材设计丰富的写作活动,令学生将阅读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理解与加工,最终应用在写作过程中,达到以读促写的目标。
一、高中英语通过阅读促进写作的重要意义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这一活动是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关键渠道,而通过写作能再次发散学生思维。
因此,只有将读和写加以整合,才更有利于学生有效使用英语知识,提高其英语学科学习能力。
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的互相融合,是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必要方法。
在学生英语学习时,通过海量阅读可积累写作素材,而在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写作技巧后,即可通过写作展现自身英语表达能力。
如果学生具备了写作能力,其思考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在写作输出过程中,逐步锻炼写作能力,将阅读中的信息学以致用。
由此可见,读与写的整合,既能令学生将英语说出口,又能将英语写在笔头上,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良方”。
二、高中英语通过阅读促进写作的有效策略(一)创设实际生活场景,读写结合增强认知于高中生来讲,在既往英语学习时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高中生以应对高考为近期目标,但长远来看学习英语这一门学科主要是掌握第二种语言,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交流。
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授课时,切记不可仅将教学目标拘泥于考试这一方面,而是要面向高中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内容摘要:本文结合阅读、写作的相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了一定的总结。
通过从写作是模拟阅读的过程和阅读是模拟写作的行为两方面的描述,发现阅读与写作两者总体水平成正相关。
最后,对于教育领域提出建议,结合阅读和写作的交融性关系,强化语篇分析,丰富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字:阅读写作交融性效率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非常注意对阅读和写作的研究。
然而,他们的工作或多或少只单独局限于阅读或者写作。
比如,有学者研究了写作的认知过程,也有学者研究了阅读的本质特性。
这些研究要么忽视了写作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要么忽视了阅读对写作能力的影响。
而实际上,阅读和写作两项技能是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写作实际上是模拟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
在教育领域中把握阅读与写作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写作是模拟阅读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受写作者阅读能力影响的过程,它是以读者为中心的。
阅读是模拟写作的行为,阅读即是一种受读者写作能力影响的过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一句诗句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虽然从逻辑因果上来看,未必读的越多就写的越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般写作较好的人他的阅读量一定不会少,而且涉及的文章范畴也会比一般读书人要广泛。
也就是说,大量的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阅读水平的充分条件。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不管他是否想成为一个作家还是仅仅想能够写一点随笔,亦或是只在网络上开一个博客,抒发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真情实感,那么他都需要有一定基础的阅读量。
所以说,阅读与写作内在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
一、写作——模拟阅读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受作者阅读能力影响的过程,它是以读者为中心。
H .G.Widdowson(1986)认为,语言规则只有当写作者想获得恰当的交际行为时才能实现其功能。
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除了那些语言规则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必须加以考虑。
第一、语言使用者通常都有一定的有关在不逾越正常规则的基础上怎样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的观点。
这些正常规则包括话语的组织结构等等。
比如,当一位语言使用者想描述一次亲身经历的地震时,他所采用的的话语组织结构应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先讲震前如何,其次是震中,再次是震后。
而受话人一旦知道这位语言使用者准备描述的事件时,他的脑海里,同样会呈现这样的时间顺序,其思路会和那位描述者一致。
这也就说明,这位语言使用者并未逾越一些语言作用的正常规则。
第二、在使用语言时,还有其他手段来调整对上述正常规则的假设。
为了进行一次成功的交际,为了是双方都满意,发话人的内容通常根据受话人的情况而进行调整。
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手段被称作“合作原则”,即:“A.量的准则: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过需要的信息。
B.质的原则: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D.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
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避免啰嗦;d)井井有条。
”这些原则在写作时同样得到体现。
写作者希望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给一位不能看到的受话人。
他假设这个受话人具有与自己一样的某种知识,即:对于语言规则的认识;对于为达到的以言行事的条件认识;对于他所指的现实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要假设受话人应该具有足够的好奇心去知道作者想说的东西,从而实现合作的原则。
然而,作者必须首先使合作原则有效:为了把自己的信息表达清楚,他必须确认受话人具有多少信息能使他依赖;他必须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他应该怎样展示这些信息。
由此,他陷入了这样一种情况之中:他必须预测受话人的反应。
换句话说,写作者是单独的;接受他信息的人再某种程度上是未知的、不在现场的。
这就意味着写作者本身必须充当两种角色以使交际正常进行。
既然无法得到迅速地反馈,他就必须预测反馈,并且要提供途径以解决因为缺乏共同的认识儿造成的这种可能的误会以及含义不清的现象。
所以,写作者不得不身兼作者和读者两种职能。
由此可见,一位好的作者必须是一位熟知阅读的人;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
这种观点在Carell(1982)的研究中得到了体现。
Carell认为文章是否连贯不仅仅靠的是语言规则,还得依赖于读者的解释理解。
她认为“对文章的理解是一种在文章与听者或读者所具有的背景知识或记忆图解之间进行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对于文章的理解,重要的不仅仅是文章、它的结构和内容,而在于听者或读者对于文章的反应……”。
一篇文章是否连贯,不仅仅依赖于其语言规则,同时也依赖于读者的解释和理解。
在写作时,作者必须以读者为中心,必须尽其最大的努力来扮演读者的角色。
比如,在介绍油画“蒙娜丽莎”时,如果阅读者是一般的、不具备油画专业知识的人,作者只需要介绍此画的作者、来历及其意义也就行了;而若读者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作者就不得不深入地了解油画的历史以及达芬奇的独特绘画技巧,以使阅读者能从作者的作品中得到启发。
无论读者为何人,在写作者的脑海里,他会尽可能的设想这位读者会问的问题并且做出回答。
二、阅读——模拟写作的行为阅读是一种受读者写作能力影响的过程。
一般来说,当受话人解译出了送话人的信息时,交流就产生了。
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的简单,因为受话人在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影响力的。
也就是说,受话人并不是像海绵一样被动地吸收任何的信息,受话人必须做出努力才能解译出信息的内容。
并且,送话人和受话人两者都必须遵守“合作原则”,最大程度地分享同样的假设(背景知识)。
就阅读来说,如果某人想要从一篇文章中得到最多的内容,这人就必须有预测技巧——他的想法能够与写作者同步而且能分享许多写作者预想的事。
Frank Smith(1983)强调了预测的重要性。
他认为预测手段最基本的是受话人所具有的背景知识。
预测并不是在真空发生的、它关系到写作者的写作目的。
读者在阅读中必须用预测的手段也就是意味着读者必须预测写作者想说的是什么。
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中必须预测、揣摩写作者的意图,身体力行地扮演写作者的角色。
阅读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模拟写作的过程。
其次,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发生在读者与写作者之间的交流。
Widdowson(1986)指出,只有互相遵守“合作原则”,交流才有可能发生。
而合作的产生,前提就是参与者愿意让对方进入自己的个人领域。
一段话语是否可以理解或可以接受,在于读者是否与写作者有着共同的背景知识以及读者是否愿意与写作者合作。
读者在阅读时,为了将写作者的全部意图解译出来,读者有时必须牺牲自己所有的与写作者相反的观点:他必须立即变成写作者。
不这样的话,他对写作者的意图的解释就不可能尽善尽美。
一位好的读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同时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
比如,设想一位土生土长的阿拉伯人,当他在阅读一位西方开明人士所撰写的有关女性解放的文章时,他的理解是不会尽善尽美的,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会是十分困难的。
换句话说,这位阿拉伯人的“个人领地”非常的牢固,外界的新事物、新思想是不那么容易渗透的。
若要真正的做到透彻地理解那位西方人的文章,这位阿拉伯人只得放弃自己所属的古老的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去掉烙印,也会是说,放弃他原有的所有的种种观念,即“个人领地”。
否则,他就永远也不能客观地理解和感悟这篇文章。
总言之,一位读者能从一段话里得到什么在于他的兴趣以及阅读的目的。
也就是说,除了他所具有的能将别人所讲的与他的背景知识相联系的能力之外,一次书面交流是否有效更在于写作者的目的以及读者的解释是否协调。
三、调查验证以及建设性建议为了证明以上理论是否属实,我做了一些调查。
调查的对象为西华师范大学高职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关于参加过应试写作和小说鉴赏课考试的同学。
得出的结论是:平时阅读量大的同学普遍写作都挺好,而对于不爱阅读的同学来说,思维相对狭隘,发挥不够好,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更次一些。
这就表明,阅读与写作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相辅相成。
这对于我们的教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这意味着,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写作也许能扫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作品,更好地破译作者提供的信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尤其是阅读优秀的作文,更能够使学生澄清写作中的模糊点,如篇章结构该如何布置等等,以形成规范的作文方式,为了能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我们可以试行阅读与写作相互交融的方法。
Widdowson(1978)提到,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到一起进行教学。
他认为,学习者应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巧,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技巧。
更具体地说,教学单元以及教学任务的组织应从一个话语像另一个话语过渡。
第一个话语包括一段阅读段落,第二个话语是与第一个话语相联的由学习者自己创作的。
在这两段话之间的练习应是那些帮助学习者理解第一个话语的练习,这样能使学习者顺利地从第一个话语(阅读)过渡到第二个话语(写作)。
对于Widdowson的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综合的教学法对于我们改革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既然阅读与写作是两种相互联系以及影响的行为,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就不应该把这两种教学分割开,应让学生有机会在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学阅读。
所以,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和再创造。
关于阅读,我认为:首先、阅读多元化,需要科学的目光。
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先进的工具、元素都在不断地更新、出现。
而且阅读的方式和范围也不断地广泛。
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很多的工具进行阅读。
而对于阅读多元化,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目光学会快速地筛选阅读中的重要信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注重创新。
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阅读才能成为悦读,才能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阅读水准性,需要激活思想,提升价值取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能激发我们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这就是我要说的“阅读水准性”。
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有人去阅读一些深奥到晦涩的书。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阅读阶级存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保持在较高的标准上。
现在,我们来说说孩子的阅读。
因为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开始激活她们的思想,做出正确的引导,培养她们越来越高的阅读水平,提升她们的价值取向。
因为她们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