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粤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四十五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3.3《人类与海洋》课件(新版)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人类与海洋》课件(新版)粤教版

学习新知
请同学们收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方面的资料,并制成电子作品在班 上交流。
是生命的摇篮……
是资源的宝库……
是交通的要道……
是气候的调节器……
学习新知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 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 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三章 · 陆地与海洋
人类与海洋
内容导航
1 探索海洋的奥秘 2 世界关注海洋 3 共同保护海洋
2 课堂小结
学习新知
探索海洋的奥秘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经 有近30亿年的历史。海洋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 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 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
知识之窗
赤潮
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体 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在赤潮发生的海域 中,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堵塞鱼鳃,甚至产生毒气,使得 鱼类因窒息或中毒死亡。赤潮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及其重要的原因是 大量各种含氧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
活动探究
1.我们的生活或生产中有哪些东西 取之于海洋的? 2.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填海造陆就是其中一种。你是怎
么看待这种利用方式的?
学习新知
共同保护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海洋污染日益 严重,造成局部海域鱼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了危害。全 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海域,甚至有 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完整版)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陆地与海洋单元练习

(完整版)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陆地与海洋单元练习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陆地与海洋单元练习一、单选题1.科学家在天津市东部平原上发现了四道贝壳堤(海生动物贝壳及碎屑堆积的高地),且与现今海岸线基本平行。

该现象说明了天津的()A. 历史沿革B. 聚落演变C. 海陆变迁D. 人口迁移2.下列哪个洲的主体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A. 亚洲B. 非洲C. 北美洲D. 南北美洲3.里海和黑海之间的山脉是( )A. 乌拉尔山脉B. 大高加索山脉C. 阿尔泰山脉D. 昆仑山脉4.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最多的矿产资源是()A. 铁矿石B. 金刚石C. 石油D. 黄金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和大洋洲B.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C.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D. 澳大利亚大陆被四个大洋包围6.下图中正确表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A. AB. BC. CD. D7.(2015•黄石)日本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木制框架结构,多为二层楼房,房顶坡度较缓,以增加稳固程度,其目的主要是()A. 减少火山活动造成的人员伤亡B. 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C. 减少寒潮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D. 减少台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8.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A. 白令海峡B. 苏伊士运河C. 巴拿马运河D. 乌拉尔山9.下列半岛中,属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的是A. 印度半岛B. 中南半岛C. 阿拉伯半岛D. 巴尔干半岛10.东非大裂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由板块的张裂作用而成B. 由板块的碰撞作用而成C. 由火山喷发而形成D. 由于地震而产生11.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是()A. 日本多温泉B. 美国多飓风C. 印尼多地震D. 意大利多火山12.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 各占二分之一B. 三分之二是陆地C.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 四分之一是海洋1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成几大板块()A. 四B. 五C. 六D. 七14.美洲大陆东西濒临两个大洋是()A. 大西洋、太平洋B. 印度洋、北冰洋C. 太平洋、印度洋D. 大西洋、北冰洋15.下列四幅图中箭头所示的海峡,不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人类与海洋》课件3(共22张PPT)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人类与海洋》课件3(共22张PPT)







南 美 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填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北冰洋 ④
北美洲
欧洲 亚 洲 太
太① 平 洋
大非洲
南西
美 洲
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平



度 大洋洲

南极洲
根据前面的记忆说出下列各洲之间的陆地分界线
北冰洋
1


北美洲


北冰洋
欧洲4
亚洲
3
太平洋
2
非洲
西 南美洲 大
印度洋

西
大洋洲
半 球
四、人类应如何与海洋共处呢?
•保护海洋生态与景观的完整 •保护丰富的海洋资源
3 保护海洋

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们 应
资源,实施定期休渔制度。


2.加强立法管理,防止海
样 保
洋污染。
护 海

3.提高科学技术,合理利
资 源?
用海洋资源。
4.加大宣传,全民树立保 护海洋的意识。
……
链接视频
课堂反馈
证据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你能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吗?
A
欧亚板块 E

B
D
C
度洋板块
F南极洲板块
2012年7月蛟龙号7000米海试圆满成功
看视频,思考: 为什么各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 呢??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一、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P49) 二、人类关注海洋的原因是什么?(P49)
三、我们在利用海洋资源时又对海洋 造成哪些破坏呢?(P51) 四、人类应如何与海洋共处呢?(P50)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人类与海洋》课件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人类与海洋》课件

总结
1、下列不属于人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的是
( D )
A、海洋废弃物污染
C、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B、海洋石油污染
D生命的摇篮 C、海洋是天然制氧厂 B、海洋是交通的要道 D、海洋是气候的调节器
物 海洋化学资源 质 海洋生物资源 资 源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能源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 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台湾西部的布袋盐场
海南岛西部的莺歌海盐场
盐类的故乡
天然的鱼仓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
蓝色的油田
海洋资源类型

海 洋 的 资 源
物质资源
空间资源
物 海洋化学资源 质 海洋生物资源 资 源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能源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这是世界上首次 环球海洋考察, 也是近代海洋科 学的开端。
2012年6月27日,“蛟 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第 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 潜深度达到7062米,并 在海底发现有丰富的生物 多样性存在
生命的 摇篮
海洋对人类 有哪些影响?
海洋资源类型

海 洋 的 资 源
物质资源
由于海洋 面积广大, 海底蕴藏 着极其丰 富的矿产、 油气、生 物等资源,
生命的 摇篮
资源的 宝库
海洋对人类 有哪些影响?
气候的调节器
交通的要道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一、探索海洋的奥秘
二、世界关注海洋
关注海洋的原因:
占地球总水
量的97%以上
1、海洋面积 广大
2、丰富的 海洋资源
海洋石油污染
被石油污染的海鸟
含义: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或聚 集,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人类与海洋》教案 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人类与海洋》教案 粤教版

《人类与海洋》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述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首先讲述了海洋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接下来,讲述了对海洋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海洋,抵制污染。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2、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3、了解保护海洋的举措,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人类与海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海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海洋。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教学难点】1、各种类型的地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三节人类与海洋【讲授新课】学习新知师: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近30亿年的历史.海洋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

知识之窗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知识之窗。

活动探究师:请同学们收集有关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方面的资料,并制成电子作品在班上交流.生:学会讨论回答。

学习新知师: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

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师: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都把发展的眼光投向海洋.共同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已成为当代的主要议题.知识之窗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知识之窗。

活动探究师:1。

我们的生活或生产中有哪些东西取之于海洋的?2。

粤教版初一地理上册3第3章 陆地与海洋PPT课件3

粤教版初一地理上册3第3章 陆地与海洋PPT课件3
2019/11/21
• 本节小结
原因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
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
大陆漂移
人类活动
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2019/11/21
板块活动 火山地震带
1、造成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D )
A、人类的活动
B、全球气候变暖
C、大量的水土流失
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它能证明
5、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地中海不断缩小,相向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亚欧
(3)红海不断扩张是由 非洲
结果。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相撞形成。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张裂拉申的
红 海
2019/11/21
• 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课本42页第一题 3、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做在作业本上 4、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
沧海桑田
陆地变海洋(桑田变沧海)
哪些例子可以说明海陆的变迁呢? 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2019/11/21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拉雅山顶的景观
• 喜马拉雅地区 发现了海洋生 物的化石
2019/11/21
海螺
龙鱼
•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遗址及水 2井019等/11/2人1 类活动遗迹。
2019/11/21 如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来解释?
因为它位于非洲有板人块预、言为地什亚中么欧海呢板会?块消和失印,度洋板块的交 界处,这三大板块碰撞挤压,最终使地中海消失。
亚欧板块与喜马印拉度雅洋山板是块如相何形碰成撞的,?并且印度洋板块府 冲到亚欧珠板穆块朗的玛下峰方为,何在形不成断了升喜高马? 拉雅山脉,并使 珠201穆9/11/朗21 玛峰不断升高。

粤教版地理初一上册教案: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粤教版地理初一上册教案: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粤教版地理初一上册教案: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一、教学目标1.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2.明白人类对海洋的探究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3.了解爱护海洋的举措,树立爱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海洋提供的资源。

2.海洋污染及防治。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漂亮的海底世界能够看出海洋的资源丰富,从而引出人类与海洋的内容。

讲授新课1、人类对海洋的探究(1)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专门早往常,人类便使用十分简单的工具开始了对海洋的探测。

随着包括造船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的进步,海洋探究也进入了新的里程。

1872年至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海洋考察,开启了近代海洋科学的序幕。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海洋生物利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深海采矿等多个方面获得庞大的进展。

如,据现有的探测显示,有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海区面积约为18.9亿平方千米。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公认的21世纪可替代能源之一。

因此,爱护海洋环境、可连续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怀的问题。

(3)丰富的海洋资源除了石油外,海中还有许多矿产资源,假如我们把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137亿吨铁……海洋还蕴藏有陆地上蕴藏量小,而又难于提取的稀有元素。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进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宽敞的空间。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

到海洋查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怀的问题。

2、海洋污染及防治(1)海洋面积宽敞,储水量庞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固的生态系统。

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进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峻,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专门大变化,并有连续扩展的趋势。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人类与海洋》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人类与海洋》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人类与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3《人类与海洋》是一节探讨人类与海洋关系的课程。

本节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灾害的防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海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灾害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状况,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危害,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了解海洋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探讨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灾害的防治。

2.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海洋灾害的防治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海洋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问题及海洋灾害防治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问题及海洋灾害防治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海洋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状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人类与海洋》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 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2. 了解人类对海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3.了解海洋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海洋的举措, 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学习任务及展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一、探索海洋的奥秘1. 浩瀚的____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2. 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 到现在已有近_____年的历史。

3.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最著名的是英国的“_______”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4.保护海洋的环境, 合理开发和______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5.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_____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开发利用海洋, 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__________、环境恶劣、__________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

二、世界关注海洋1. 海洋面积广大, 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_以上。

2.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____、生物等资源, 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拓展阅读】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地球上生物资源的 80%以上在海洋。

海洋中的生物多达 69纲、20 多万种, 其中动物 18 万种(仅鱼类就有 2.5 万种), 在不破坏水产资源的条件下, 每年最多可提供 30 亿吨水产品(目前被利用的不到一亿吨)。

据科学家估计, 海洋的食物资源是陆地的 1 000倍, 它所提供的水产品能养活 300 亿人口。

可是目前人类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仅占其总量的 2%, 还有很多可食资源尚未开发。

人们在海洋中若繁殖一公顷水面的海藻, 加工后可获得 20 吨蛋白质, 相当于 40 公顷耕地每年所产大豆蛋白质的含量。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包建中先生称: 光近海领域生长的藻类植物加工成食品, 年产量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5 倍。

海洋提供蛋白质的潜在能力是全球耕地生产能力的 1 000 倍, 我国有 3 亿公顷的海洋国土, 其中 1.53 亿公顷适合养殖和种植。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3章第《陆地与海洋》课件 (3)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3章第《陆地与海洋》课件 (3)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 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板块处在不断 运动 之中;
板块相向运动,碰撞挤压; 相反方向运动,则张裂拉伸。
板块的内部比较 稳定 ,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 带地壳活动比较 活跃 。
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 六大板块
亚洲、欧洲 南美洲、北美洲
非洲
大洋洲、亚洲
南极洲
C

B、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4、08年的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是因为汶川位于哪个火山地震带上 ( D )
A、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C、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D、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地中海不断缩小,是由 亚欧 运动所致。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亚欧
原来在距今3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 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 的变动隆起成山。
2、为什么我国东部海域会发现古河流的遗址 及古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呢?
由于海平面的升降,使海平面上下沉。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风车:抽积水
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
• 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陆地变海洋(桑田变沧海)
哪些例子可以说明海陆的变迁呢?
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拉雅山顶的景观
• 喜马拉雅地区 发现了海洋生 物的化石
海螺
龙鱼
•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遗址及水 井等人类活动遗迹。

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地区会发现海洋 生物化石?

粤人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共39张PPT)

粤人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共39张PPT)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海鲜
海带 紫菜
海边晒盐
滨海砂矿
海底油气田开采
潮 汐 能 发 电
海滨美景
海滨旅游
海洋为什么会被称为“生命 的摇篮、交通的要道、资源的 宝库、气候的调节器”?
世界上最繁忙 的海峡
—英吉利海峡
海上交通要道
海底油气田开采
气候的调节器
生命的 摇篮
物质基础、 广阔空间
资源的 宝库
海洋与人类 的关系
气候的 调节器
交通的 要道
二、世界关注海洋
• 该“公约”共分17部 分,连同9个附件共有 446条。主要内容包括: 领海、毗邻区、专属 经济区、大陆架、用 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群岛国、岛屿制度、 闭海或半闭海、内陆 国出入海洋的权益和 过境自由、国际海底 以及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 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
生命的摇篮、

资源的宝库、
探索海洋的奥秘 交通的要道、

气候的调节器等。
与 世界关注海洋
原因:面积广大、资源丰富 开发: 共同维护海洋权益,
强化开发与保护海Βιβλιοθήκη 原因:石油污染、废弃物污染、
洋 共同保护海洋
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保护: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
1、下列哪一种污染对海洋生态坏境的破坏是最严重 的( )
A、废弃物污染
B、石油污染
C、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D、排放污水
2、下列不属于人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的是( ) A、海洋废弃物污染 B、海洋石油污染 C、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D、海啸
3、下列不属于海洋对人类的意义的是( ) A、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B、海洋是交通的要道 C、海洋是天然制氧厂 D、海洋是气候的调节器

粤教版七上地理第三章陆地和海洋

粤教版七上地理第三章陆地和海洋

观察二、海海和和陆陆的的分分布布有特何点特点
1.海、陆的存在形态
群岛 半岛 海

岛屿

半岛
群岛 洋
岛屿
岛屿
陆地和海洋的存在形态
名称 大陆 岛屿 半岛
大洲
概念
面积广大的陆地
面积较小的陆地 陆地伸进海洋的
部分 大陆与它周围的 岛屿组成的区域
举例 亚欧大陆 台湾岛 雷州半岛
非洲
名称
概念
洋 海洋的基中本心概部念分2
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 发现。
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完 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
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类对地球 面貌才有了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
观察世界地图
陆 地









观察地球仪
陆 地









观察地球的卫星照片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 识世界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 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 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 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 洲东海岸,并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亚欧和亚非的分界线
白 令 海 峡
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巴 拿 马 运 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4)七大洲的轮廓与面积(万平方千米) 44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粤教
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四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我国海洋污染总量的80%来自( )
A、陆地
B、海洋
C、海底火山喷发
D、船舶排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污染源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 )
A、大气污染
B、污水污染
C、固体垃圾
D、石油污染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珠江禁渔期是每年的4月1日至6月1日,期间禁止一切捕捞行为.此举目的是( )
A、增加渔民的假期
B、减少水污染
C、增加渔民的收入
D、保护鱼类资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保护“蓝色国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
B、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C、用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尽量开采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鱼汛来临,增加捕捞船队,最大限度地增加捕捞产量
B、每次鱼汛都要严格控制捕获物的大小和数量,保证鱼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C、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D、防止海洋污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沿海实行了休渔制度,南海海域的体渔期为6、7两个月.这样安排原因是( )
A、此时段为台风多发期,确保渔民安排
B、此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
C、此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
D、此时段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但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对“蓝色国土”应加以保护.我国最大的渔场和盐场分别是( )
A、黄渤海渔场、布袋盐场
B、舟山渔场、长芦盐场
C、北部湾渔场、莺歌海盐场
D、南海沿岸渔场、淮北盐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大渔场中北部湾渔场最大
B、我国南方最著名的盐场是长芦盐场
C、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65%来自陆地
D、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舟山渔场、长芦盐场和莺歌海盐场位于的海区分别是( )
A、东海、黄海、南海
B、南海、渤海、黄海
C、黄海、渤海、南海
D、东海、渤海、南海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我国于2012年设立了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资源丰富,主要包括( )
①热带海洋及岛礁旅游资源②热带森林资源③海洋渔业资源④海洋油气、矿产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2014年冷水滩区春季人工放鱼和春季禁渔活动”在冷水滩区滨江广场潇湘平湖举行,自4月1日至6月30日冷水滩区将全力确保禁渔,湘江干流冷水滩段不发生捕捞作业行为.此举的目的是( )
A、减少水污染
B、增加渔民的假期
C、保护鱼类资源
D、增加渔民的收入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______,主要是______和生活污水.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我国最大的盐场位于______海沿岸,我国最大的渔场位于______海海域,我国四个相邻海洋中的______海为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最大的海域.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4月24日,是青岛近海地区一年一度的“鲅鱼节”。

节日里望着大量新鲜的鲅鱼上市,渔民和市民的脸上乐开了花,共同分享来自海洋的恩惠。

材料二:6月1日12时青岛市全部渔船归港停靠,正式“封海”实行伏季休渔,给我们的海洋休养生息的机会。

近年来我国近海已经很难捕到鱼了,有些鱼在近海甚至绝迹,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

回答问题:
青岛近海鱼类资源丰富,请列举青岛近海适宜鱼类生长的有利条件。

______。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结合材料二,从利用海洋资源方面分析导致枯竭的主要人为原因______,应该采取什么解决措施?______。

作为海洋大省的公民,你应该为家乡的“蓝色经济”做些什么?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