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
土壤土壤学
土壤土壤学
土壤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土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土壤学涵盖了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土壤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土壤学不仅研究土壤本身的性质和变化,还关注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历史上,土壤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特别是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16世纪以来,人们对土壤的认识逐渐从直观的经验出发,发展到更科学、更系统的研究。
土壤学在农业、水利、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例如,在农业上,土壤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水利上,土壤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水渗透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总的来说,土壤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土壤学
名词解释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末固结层。
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岩石:一种或树种矿物的集合体母质:原生积岩经过一系列风化、搬运、堆积作用,在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的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它是形成土壤的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粒级:根据单个土粒的当量粒径的大小,可将土壤粒分为若干组。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百分率的组成。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分解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释放能量,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腐殖化过程:指土壤、堆肥或江河湖海等水体淤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变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质: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重力水:当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不能被毛管所吸持,就会受重力的作用沿土壤的大孔隙向下渗透,这部分受重力支配的水称重力水。
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最大持水量:土壤所能容纳的最大持(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通气性: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原状体积土壤温度升高1℃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孔性: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合症状。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土壤学
绪论(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1、土壤的营养库作用: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的作用;无机物的有机化,有机物的矿质化;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中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5、土壤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缓冲库:酸碱性、养分、氧化还原、污染物等土壤圈(pedosphere)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geosphere system)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地圈系统的交界面,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在植物生活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子(气候、生物、地形等)综合作用下所具有的肥力。
人为肥力:土壤在人为条件熟化(耕作、施肥、灌溉等)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土壤肥力在生产上没有发挥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
有效(经济)肥力:土壤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
二、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土壤学与地质学、水文学、生物学、气象学有着密切的关系;2、土壤学与农学、农业生态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3、土壤学与环境科学联系密切。
三、土壤学的任务(一)合理利用土壤: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污染、农药污染、肥料污染、“三废”污染(二)中低产土壤改良(三)基础理论研究。
1、土壤温室气体形成机理、变化规律与减缓途径的研究(重点是CH4、NxOy、CO2);2、土壤污染发生类型、形成规律与防治途径研究;3、土壤退化时空变化、形成机理、调控对策;4、土壤质量的演变机制、评价体系及恢复重建的研究;5、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壤环境演变机制与调控研究;6、不同地区土壤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治理途径的研究;7、土壤与环境问题有关基础应用与开发项目的研究。
土壤学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壤三相组成:固相(矿物质95%、有机质5%)、液相(土壤液体)、气相(土壤气体)矿物:是经各种地质作用,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化学元素,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为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如各种盐类CO32-、SO42- 、SiO42- 、Cl-等。
次生粘土(粒)矿物:层状硅酸盐类和含水氧化物类,是土壤粘粒的主要组成。
粘粒(土)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层状的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类。
前者是晶型矿物,后者有晶型的,也有非晶型的。
粘土矿物分类:(一)层状硅酸盐a。
硅氧四面体b。
铝氧八面体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铝氧片和硅氧片特点:晶层与晶层间距离稳定,连接紧密内部空隙小,电荷量少,单位个体小,分散度低。
多出现与酸性土壤,如高岭石类。
2:1型单位晶层两层硅氧片夹一层铝氧片,特点: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在两边硅氧片中以Al3+代Si4+,有时可在硅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带负电→吸附阳离子。
如蒙脱石,这类矿物多出现于北方土壤。
2:1:1型单位晶层)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可变电荷)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1)高岭组1:1型矿物无膨胀性电荷数量少阳离子交换量小胶体特性较弱华北、西北、东北(2)蒙蛭组2:1型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胶体特性突出东北、华北、西北蒙脱石主要发生在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蛭石的同晶替代主要发生在硅片中。
土壤学
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的,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第一章1.矿物:概念—矿物是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分类—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主要矿物可分为三种成因类型:(1)岩浆矿物。
(2)表生矿物。
(3)变质矿物。
2.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
【任记四个】3.常见造岩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KAlSi3O8、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蛇纹石。
【任记三个】4.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第二章: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地球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中的物理、化学作用的变化。
石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土壤形成不外乎是由土壤的有机质积累和地球化学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这两个基本过程则是土壤形成的实质(基本矛盾)。
土壤形成的实质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与统一。
土壤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土壤肥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3.土壤形成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质、时间。
4.土壤剖面:(1)0层(A0)为枯落物层。
L层: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层。
F层:分解较多的半分解的枯枝落叶层。
H层:分解强烈的枯枝落叶层,已失去其原有植物组织形态。
(2)A层:腐殖质层。
(3)B层:淀积层,里面含有由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所以一般较坚实。
(4)C层:母质层5.耕作土壤剖面的形成:(1)表土层【可分为两层】1、耕作层: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
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
土壤学
NH
3
氨
吸收
挥 发
硝化
NO3-
可交换态 固定态
地下水
淋 洗
粘粒矿物
NO3-
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氮素循环示意图
第二节 土壤中的大量元素
一、土壤中的氮
氮素是构成一切生 命体的重要元素 在植物生产中,植物 对氮的需要量较大: 肥料三要素 氮素肥料施用过剩 会造成江湖水体富 营养化、地下水硝 态氮(NO3-N)积累 及毒害等。
铁(Fe)硼(B)锰(Mn)铜(Cu)锌(Zn)
钼(Mo)氯(Cl)镍(Ni)
Ni
二、土壤养分来源
1、土壤养分的基本来源——矿物岩石
P、K、Ca、Mg、Fe、B、Mo、Cu、Mn、S等
2、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森林凋落物 N 灰分元素 凋落物 灌、草、伐根等 保存 聚集
3、土壤养分的其他来源
生物固氮、大气降水、人工施肥、客土、灌溉等
Fe3(PO4)2Fe(OH)2存在。
(3)闭蓄态磷(O—P) 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 (4)磷酸铁铝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复合而成的磷酸盐 磷酸盐成分更复杂,种类也多,溶解度极小 ,数量不多。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中,一般分布有以下规律:
风化程度较高的南方砖红壤、红壤中,以O—P占的比重 最大,最高可达90%以上,其次是Fe—P, Al—P; Ca—P 很少。 风化程度较低的北方石灰性土壤中,Ca—P所占比例大,
N2
收获
灌施 水肥 枯枝落叶 腐殖质 微生物 矿化 固持 风化 固持
NH4+
NH
3
氨
吸收
挥 发
硝化
NO3-
可交换态 固定态
地下水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一、土壤学概述土壤学是一门研究土壤形成、性质、利用和保护的自然科学。
土壤是地球表层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具有肥力、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质等基本性质。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土壤知识,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土壤分类及其特点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土壤可分为岩石土壤、次生土壤和人工土壤等。
岩石土壤发育程度较低,矿物质成分复杂;次生土壤发育程度较高,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人工土壤是人类活动形成的,如水稻土、石灰岩土等。
三、土壤形成过程与因素土壤形成过程受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的水分、温度和风化程度;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和有机质基础;生物因素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地形影响土壤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时间因素使土壤在长时间内逐渐发育和成熟。
四、土壤性质与土壤肥力土壤性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物理性质主要有土壤结构、质地、水分、温度等;化学性质主要有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性、盐分、养分等;生物性质主要有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生物周转等。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宜程度,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
五、土壤利用与管理土壤利用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等,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土壤管理旨在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维持土壤肥力,包括土壤保持、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改良等。
六、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源头控制、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
七、土壤改良与培育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物质、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
土壤培育是利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八、我国土壤资源与保护我国土壤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为保护土壤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土壤资源调查、分区管理、法律法规等。
土壤学
绪论1.土壤: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换的主要环节和活跃场所。
2.土壤作用:①为陆生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立地条件;②为河水海水提供盐分等物质;③形成沉积物和沉积矿床;④与大气圈进行物质交换和热量交流(温室效应)。
3.土壤的基本组成:(1)固体颗粒(1/2).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土壤胶体;④土壤生物。
(2)空隙。
①土壤水分(3/5);②土壤空气(2/5)。
4.土壤肥力:土壤能稳匀足适的供给植物水肥气体热(肥力因素)的能力,是土壤的固有属性。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矿物:在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的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2.土层: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
3.土壤剖面: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4.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的表面,处于其他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了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5.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0.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三、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四、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业的基础。
1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气、热。
12.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固相(矿物质95%;有机质5%)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a.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德国,李比希)b.土壤地地质学派(德国—法鲁)c.土壤发生学派(俄国-倒库切耶夫)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土壤学
第一章⑴名词解释:土壤;单个土体;聚合土体;土壤圈;土壤肥力;土壤自净能力;土体构型。
⑵问答:①土壤圈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有何联系?②土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有哪几个方面?第二章⑴名词解释:矿物;原生矿物;同晶替代⑵问答:①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
②为什么土壤粘土矿物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③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如何?⑶名词解释: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结构,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
⑷问答:①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
②简述中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③砂性土、黏土和壤土在肥力上各有何优缺点?④简述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的性质。
⑤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⑥一个湿重为1000g,容积为640cm3的土壤样品烘干后,其干重为800g,设土壤密度为2.65g/cm3,计算土壤容重、孔隙度、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和三相比。
⑦试论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⑧简述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第三章⑴名词解释:土壤呼吸;ODR;土壤质量热容量;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⑵问答:①简述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②简述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对土温的影响。
⑶名词解释:束缚水;毛管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有效含水量;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⑷问答:①常用的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它们在农业生产上分别有什么意义?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作用?③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有哪些?⑸计算题❶、测得农田耕层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土壤容重为1.30g/cm3,如果一次降雨为24mm,且全部进入到耕层以内土壤。
请问:①降雨前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多少(mm)?②本次降雨相当于给土壤灌溉多少水(方/亩)?③降雨后土壤质量含水量会达到多少?(%)❷、若某土壤风干土重为50克,吸湿水含量为2.5%,则干土重量为多少克?❸、测得某农田耕层0-3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8%,该土壤的萎蔫系数为10%,田间持水量为25%,容重为1.30g/cm3,请问:①该土层能保持的最大有效水量是多少(mm)?②此时此刻土壤具有的有效水是多少(方/亩)?③此时此刻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处于何种状态?是否需要灌溉?为什么?⑹名词解释:土壤胶体;土壤比表面面积;CEC; BSP;土壤活性酸;土壤潜性酸;土壤缓冲性能;Eh⑺问答:①土壤胶体具有哪些性质?②阳离子交换作用有哪些特点?③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④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有哪些影响?。
土壤学
一、名词解释1、土壤学: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2、同晶替代:在黏土矿物晶体形成过程中,位于四面体或八面体中心的阳离子(Si4+或Al3+)可以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阳离子所替代而晶体构造类型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同晶替代。
3、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4、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5、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6、盐基饱和度: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叫盐基饱和度。
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同一土样并不是固定的单一曲线。
它与测定时土壤处于吸水过程(如渗透过程)或脱水过程(蒸发过程)有关。
从饱和点开始逐渐增加土壤水吸力,使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所得的曲线,叫脱水曲线。
由干燥点开始,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土壤水吸力逐渐减小所得的曲线,叫吸水曲线。
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是不重合的。
同一吸力值可有一个以上的含水量值,说明土壤吸力值与含水量之间并非单值函数,这种现象称滞后现象hysteresis。
8、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pH值时,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Kg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即Cmol(+)/Kg.(pH为7的中性盐溶液)9、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10、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下降,即土壤质量极其可持续性下降(包括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退化过程。
包括: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第五章土壤学
第五章土壤学第五章1.土壤水的类型?(一)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土壤水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固态水—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的水蒸汽。
束缚水—又分为吸湿水(紧束缚水)和膜状水(松束缚水)自由水—又分为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其中毛管水又分为悬着水和支持毛管水。
2.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二) 土壤水分常数土壤中某种水分类型的最大含量,随土壤性质而定,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数值,故称水分常数。
1.吸湿系数吸湿水的最大含量称为吸湿系数(最大吸湿量)。
测定吸湿系数是在空气相对湿度98%(或99%)条件下,让土壤充分吸湿(通常为一周时间),达到稳定后在105℃~110℃条件下烘干测定得到吸湿系数。
土壤质地愈粘重,吸湿系数愈大。
土壤紫色土黄壤潮土砂土质地粘土重壤中壤砂土吸湿系数(%) 7.53 4.11 2.52 0.82、凋萎(萎蔫)系数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土壤凋萎系数的大小,通常用吸湿系数的1.5~2.0倍来衡量。
质地愈粘重, 凋萎系数愈大。
(非活性孔度=凋萎系数×容重)3.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它是反映土壤保水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计算土壤灌溉水量时以田间持水量为指标,既节约用水,又避免超过田间持水量的水分作为重力水下渗后抬高地下水位。
4.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有联系,受地下水压的影响,因此毛管持水量通常大于田间持水量。
毛管持水量是计算土壤毛管孔隙度的依据。
(毛管孔度=毛管持水量×容重)(通气孔度=总孔度-非活性孔度-毛管孔度)5.饱和持水量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时的含水量称为饱和持水量。
3.土壤水的有效性?(三)土壤水的有效性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
最大有效水含量是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的水分。
土壤学总结
重点内容第一讲绪论(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现代土壤学三大理论)第三讲土壤固相组成(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第四讲土壤生物第五讲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比重、土壤结构、土壤水、土壤热量)第六讲土壤化学性质(土壤胶体、土壤酸碱度)第七讲土壤养分(氮、磷、钾)第八讲土壤形成与分布第九讲土壤污染与修复一、名词解释1 土水势: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2 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3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土粒和孔隙)的烘干重,单位为g/cm³。
土壤比重:土壤密度,指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颗粒(不包括孔隙体积)的烘干重。
4 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时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
当量孔径:与一定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
5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6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土壤腐殖质: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结构比较复杂、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天然有机化合物。
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土壤有机质: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物。
7根际效应:根际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根际效应8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中的空气与大气中的空气相互交换的能力9土壤可塑性:土壤可塑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变成各种形状,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
影响因素: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土壤水分含量。
10土壤黏结性:在土壤中,土粒通过各种引力而黏结起来,就是黏结性。
土壤黏着性:土粒附着于外物表面的性能。
开始出现黏着性的含水量比出现粘结性的含水量高。
11.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化物和氮气的过程。
土壤学课件
土壤温度与pH值
土壤温度
取决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
pH值
反映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
03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
是土壤中所有有机物质的统称,是土壤中植 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的形成与分解过程
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形成简 单的有机化合物,再聚合成为腐殖质。
腐殖质
是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有机化合 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土壤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的基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作 物生长的载体,提供了植物生长
所需的水分、养分和空气。
生态平衡的关键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它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 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保持土壤健康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至关重要。
人类生存的保障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之一,它不仅提供了食物和纤维 ,还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库和净 化器,维持着人类生活所需的基
城市土壤环境与绿地建设
总结词
保护城市土壤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品质。
详细描述
针对城市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城市土壤环境,提 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品质。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关系研究
总结词
了解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掌握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土保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 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 续性。
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 态退化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 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完整版)土壤学完整版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松懈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在多大程度上知足植物关于土地要素需求的能力。
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两种。
土壤学:农林科学系统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阐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进的技术。
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样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微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
五大自然成土要素:天气、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透明度和光彩(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金属光彩、半金属光彩、非金属光彩)、硬度、解理和断口(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必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圆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裂开后形成圆滑平面称为解理面,破裂面称为断口)、相对密度。
常有造岩矿物:石英 SiO2、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
岩石:指由各样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构成的会合体。
岩浆岩:地球内部呈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球表面,或许上涨到凑近于地表的不一样深度的地壳中,冷却、固化后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产状:深层侵入岩、浅层侵入岩、喷出岩。
岩浆岩的结构:依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区分(等粒状、斑状)、依据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区分(显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隐晶质结构)依据结晶程度区分(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岩浆岩的结构:块状结构、流纹状结构、气孔状结构、杏仁状结构。
岩浆岩的分类:依据矿物成分和硅酸的含量变化规律,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超基性岩(橄榄岩、辉岩)。
土壤学主要分支学科
土壤学主要分支学科
土壤学是一个涉及土壤的综合科学,主要分支学科如下:
1. 土壤物理学: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结构、土壤颗粒分布、土壤孔隙性质等。
2. 土壤化学学:研究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包括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pH值、土壤中的有机质、无机盐等。
3. 土壤生物学:研究土壤中的生物组成,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以及它们与土壤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4. 土壤分类学:研究土壤的分类和命名,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征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于对土壤进行管理和利用。
5. 土壤保护学:研究土壤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法,包括土壤侵蚀防治、土壤污染控制、土壤改良等。
6. 土壤水分学:研究土壤中的水分运动和水分利用,包括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土壤水分的保存和利用等。
7. 土壤力学: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强度、变形特性、固结性质等,以及土壤在工程中的应用。
以上是土壤学的一些主要分支学科,它们相互交叉和互相作用,共同研究土壤的各个方面。
土壤学
土壤学绪论概念土壤:是发育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通常简称为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这一断面叫土壤剖面。
母质:土体的下面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或其他类型的堆积物,它们是形成土壤母体物质,叫做母质。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动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论述了解十九世纪土壤学发展史上几个比较有影响的代表学派及观点。
1、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矿质元素(无机盐类)是植物的主要营养物质,而土壤则是这些营养物质的给源。
“归还学说”2、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德国费克斯,德国地质学家法鲁,拉曼,土壤形成过程是单纯的岩石风化和淋溶过程,并且随着土壤发育程度的加深,风化和淋溶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土壤中的养分不断的释放出来而被雨水淋溶损失,结果导致土壤肥力呈递减曲线下降。
3、土壤发生学派: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土壤形成过程是由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所推动的;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因素可概括为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五个方面。
1、五大成土因素: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2、土层:A层:腐殖质层;B层:黏粒淀积层(石砾>2mm;沙砾2~0.02mm;粉砾0.02~0.002mm;黏砾<0.002mm);C层:母质层;O层:枯枝落叶层(森林土壤)3、土壤的物质组成:固相、液相、气相(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的结构特性)第一章论述岩石、土壤和母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岩石是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岩石一般大块状,坚硬,不透水,不透气,养分物质被封闭未能释放出来。
母质:土体的下面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或其他类型的堆积物,它们是形成土壤母体物质,叫做母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字解释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肥力: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原生矿物: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原来的化学组成和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生成的矿物。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粒级:根据矿质土粒(单粒)粒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级)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
矿质化过程: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出矿质营养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使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土壤密度:单位体积(不含空隙)干燥土粒的质量与同体积标准状况水的质量之比。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含土粒及空隙在内)干燥土壤的质量与标准状况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容积(包括大、小孔隙)占土壤容积(固相+孔隙)的百分数或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土壤结构体:很少以单粒的形式存在,大多都是一些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性质不同的团聚体(复粒)——土团、土块、土片等。
这些团聚体统称为土壤结构体。
土壤黏结性: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土壤黏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情况下,土粒粘附在外物(农具等)上的性质。
土壤可塑性:一定含水状态的土壤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性质。
耕性:土壤在耕作时及耕作后一系列土壤物理性质及物理机械性的综合反映。
吸湿水:由土粒表面吸附力所保持的水分,其中最靠近土粒表面由范德华力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膜状水:被吸附在吸湿水层之外,定向排列为水膜,称为膜状水。
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空隙中的水就称为毛管水。
重力水:不被土壤保持而受重力支配向下流动的水,称为重力水。
凋萎系数:当植物因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最高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土水势:每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无限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移至土壤中某一点,所做的有用功。
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变化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每升高1℃(或降低1℃)所需热量的焦(耳)数。
土壤导热率:土壤在接受一定的热量后,除用于本身的升温外,还将部分热量传给临近土层或大气,这种性质叫土壤导热性。
土壤热扩散率:在标准状况下,当土层在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钟流入断面面积为1cm2土层中的热量,使每单位容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土壤胶体:指直径小于1μm的固体颗粒。
同晶置换: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性符合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体层结构未变。
保肥性:指土壤相持和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
阳离子交换量:指PH值为7时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各种交换性盐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潜性酸: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土壤碱化度: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土壤缓冲性: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截获: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质流: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又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
离子间的颉颃作用:指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离子间的相助作用:指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些离子的现象。
植物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乏、过多或比例不当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时期。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
根际:靠近根系的那一部分土壤,也叫根-土界面,一般离根轴表面1mm至数毫米的范围。
养分归还学说:随着作物每次种植与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
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将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又积极意义。
最小养分律: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然而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有效质量分数相对最小的那种养分。
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浓度梯度,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的吸收养分过程就叫主动吸收。
被动吸收:离子的被动吸收主要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的,在吸收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
生理酸性肥料:通过生物对营养元素的选择吸收,造成土壤酸性的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通过生物对营养元素的选择吸收,造成土壤碱性的肥料。
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肥料氮的数量占施氮量的百分数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亚硝态氮经过一系列纯化学反应,形成气态氮的过程称为化学反硝化作用。
有机肥料:广义:含有有机质,既能为农作物提供各种有机无机养分,又能培肥土壤的一类肥料。
狭义:农村中,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就地积制或直接根埋的一类自然肥料。
堆肥:有机物好气分解的产物。
沤肥:有机物厌气分解的产物。
绿肥:凡作为肥料的绿色植物均称为绿肥。
1.什么是土壤质地?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有哪几种?(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2)常用的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和中国制等三种土壤质地分类制2.不同质地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是什么?如何改良利用?(1)砂质土: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差,土温变幅大,易耕作,发小不发老粘质土:透水通气性能差,保水抗旱能力差,养分较丰富,土温变幅小,发老不发小壤制土:兼有砂土类和粘土类土壤的肥力特点,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2)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通过调整颗粒组成:客土法、翻耕法、引洪漫淤法通过改善结构,改变土壤质地的性状:增施有机肥1.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1)①是植物必须氮素的主要来源②是作物所必须的磷硫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稳定来源③是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唯一来源④有机质具有改良调节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土壤)性状的功能(2)一、调节原理二、增加有机质的措施①种植绿肥作物②增加有机肥料③秸秆还田三、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①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控制有机质的转化②合理的耕作和轮作③调节碳氮比率和土壤酸碱度2.影响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1、有机残体的特性2、土壤的水分和通气状况3、温度4、土壤特性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关系1、提供作物需要的各种养分2、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5、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1.比较容重和密度两者有何异同?列出容重的主要应用范围及其意义(1)“容重”与“密度”的概念在理论上是一样的,只是应用的环境有所不同:①容重一般是工程上用的一立方的重量,即单位容积内物体的重量。
而密度应用范围很广,即“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液体、固体、气体都可以用。
②容重还表示物体由于受地球引力而表现出的重力特性,对于均质流体,容重也指作用在单位体积上的重力。
有的书上用ν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牛/立方米③两个量在数值上是ν=9.8ρ (近似计算ν=10ρ ),但传统单位不同。
(2)容重在农业中的应用①计算土壤总孔度。
用以判断土壤松紧状况②配合水分常数计算各级孔度。
用以判断土壤水分有效状况及土壤通气、保水性③直接用于判断土壤松紧状况。
在质地相近时,可作为机耕质量指标④计算土壤固、液、气三相容积比率,用以反映土壤自身调节肥力因素的功能⑤将土壤某些以重(质)量为基础的数据换算为以容积为基础,反之亦可⑥计算一定面积与深(厚)度的土壤质量(土方重)⑦计算一定土层内各种土壤成分的储量2.土壤孔隙的类型有哪些?影响孔隙状况的因素有哪些?(1)1、非活性孔2、毛管孔(贮水孔隙)3、通气孔(空气孔隙或非毛管孔)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土壤孔隙状况经常变化,影响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农业耕作措施等。
(2)1.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愈粘重,总孔隙度愈高,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愈多,但通气孔隙愈少。
反之土壤质地愈砂,总孔隙度愈低, 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也愈少,但通气孔隙却愈多。
2. 土壤结构结构良好的土壤,不仅结构体之间有较大的孔隙,结构体内部也存在大量较小的孔隙。
一般说来,土壤颗粒的团聚程度越高,不仅总孔隙度比较大,各级孔隙的比例也较合理。
3.土壤结构体的类型与特征有哪些?一、似立方体型1、块状结构体2、核状结构体二、条柱型 1、柱状结构体2、棱柱状结构体三、扁平型 1、片状结构体2、鳞片状结构体四、粒状结构体4.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有何重要意义?土壤结构的肥力意义土壤结构的本身并不等于土壤肥力,它只是土壤肥力的调节器,具有结构的土壤,其中一部分土粒紧密排列成团,具有水稳性,遇水不易分散,团粒之间存在适当比例大小的孔隙,因此,它能体现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况。
5.团粒结构的优缺点及创造良好土壤结构的主要生产措施?(1)①能够协调水分空气的矛盾②能够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③能够稳定土壤温度,调节水的状况④改良根系和有利于作用根系生长(2)①增施有机肥(物)料②扩种绿肥牧草,实行合理轮作③合理的灌溉④调节土壤的酸碱性⑤使用土壤结构改良剂6.土壤耕性好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影响土壤粘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的影响因素?(1)表现在:①耕作的难易程度②耕作质量的好坏③耕期的长短(2)影响粘结性与黏着性的因素:①土壤的质地②土壤的含水量③土壤结构④腐殖质的含量⑤土壤代换性阳离子影响可塑性的因素:①水分含量②土壤质地③代换性阳离子④土壤中的有机质1、土壤水分存在的形态有几种?吸湿水(或束缚水)、毛管水、重力水2、土壤水含量表示方法有哪些?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3、土壤水分的形态及其特征与有效性如何?吸湿水(或束缚水)特征:大气的相对湿度越高,土壤的吸湿量越大,当大气相对稀释度达到饱和时,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量,这时吸湿水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数成为土壤最大吸湿量或湿系数属于无效水毛管水特征:①既能被土壤保存,又能被植物利用的主要水分②移动性大,向消耗点迅速移动③有溶解氧分的能力重力水特征:重力水在水田是作物完全可以利用的,但是在旱地,重力水只是短时间通过土体而已,而且当它早土体中存留时,作物虽可吸收,却往往因水分过多,土壤空气不足,造成内涝而有害于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