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课文评点

《孔雀东南飞》课文评点
《孔雀东南飞》课文评点

《孔雀东南飞》课文评点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以孔雀起兴,引出全篇故事。]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出嫁之前就很能干。]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辛苦劳作,仍遭婆婆刁难。婆婆以过重劳动折磨她。这是他们分离的主要原因。]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请回娘家。]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誓与兰芝同生死。]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为兰芝辩护。]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久已蓄意休弃兰芝。]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诱惑仲卿,有意另娶。]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命令仲卿赶快休弃兰芝。]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仲卿对焦母,既有恳求,又有对抗。]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仲卿之语触犯了家长的威权,“槌床便大怒”足见其专断顽固。]:“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焦母断然拒绝仲卿的请求。]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由此见仲卿受封建道德的束缚。]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此皆为仲卿对兰芝的宽慰之辞,情谊深厚之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兰芝诉说苦辛,反驳婆婆的谬言。]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兰芝不准备再回来,她对婆婆已看透了,不抱任何幻想。]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兰芝交代物件,赠送物件以表深情。物在人非,怎能不使人痛心,这里的铺排使人回味无穷。]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极写妆束,突出兰芝的美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被遣时,自谦自责,内含激愫,不可呆看。]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此时落泪,足见兰芝心地温良,姑嫂关系很好。]“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出门落泪足见兰芝在人前强忍痛苦。]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仲卿送别兰芝并向她表白心迹。两言“誓”字情真意切。]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分别以磐石蒲苇喻仲卿及自己,表示爱情的坚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亲父兄”句已隐伏下文,深得伏笔之妙。]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彼此忧伤,难分难舍。]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重复前文,但此次却是出于兰芝母亲之口,宜于此处体会繁笔之法。]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

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母女俱悲。]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十余日就有县令遣人说媒,可见兰芝形貌人品之好。]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含泪”二字,可见兰芝牢记情义,恳祈母亲回绝媒人。]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归,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兰芝得母体谅,母亲出面婉言回绝媒人。]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县丞向县令传达太守家要娶兰芝的话。县丞说媒以威凌人。]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兰芝母亲婉言拒绝。]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寥寥数语活画出阿兄一副慕富贵,不顾情义的面孔。]

[照应前文,阿兄逼嫁。]

兰芝仰头答[“仰头”二字,非常传神,应与前文“含泪答”对照来看。]:“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此为激忿之语。]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登即许婚,系兰芝被逼嫁无可奈何,实已萌生死念。情节进一步发展。]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故纵一笔,以为大功告成。]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处以重笔渲染迎娶之事,以表现太守之富有与切盼,都是为了反衬兰芝不被财势所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母亲的嘱咐。]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不想被人知,心中悲痛之极难以抑制,“落泪便如泻”了。]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

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这是兰芝诉说到非常伤心处不自主的动作,刻画深刻。]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仲卿以兰芝之话反讥,既有气忿,又有隐痛,胜过许多语言。]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死意已决,表示必死的决心。]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恨恨”四句是说不是不想活,而是除此之外已绝无保全之计。]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比兴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仲卿向阿母诀别之语,见其孝思未断,因此更能博得同情。]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焦母尚有母子之情。]:“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焦母执迷不悟,既破坏了儿子与儿媳的婚姻,又破坏了母子之情,正说明封建伦理道德是造成悲剧的原因。]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决定殉情,仲卿内心极为痛苦。]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兰芝以死抗争。]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仲卿实现必死的誓言。双双以死殉情,情节达到高潮。]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合葬后美化墓地。]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写事件的悲切,人们的同情感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作者的告诫。]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译文

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焦仲卿(绍百吴凤花饰演)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翻译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自己) 举动自专由(自己) 进止敢自专(自己) 哪得自任专(自己) 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记。”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

孔雀东南飞-课文注释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课文字词解释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为……所遣:被…… 休弃回娘家。为……所……,表被动。遣,休,旧时女子被夫家离弃,送回娘家。自誓不嫁。 自:自己。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乃:于是,就, 副词。仲卿闻之,亦门缢于庭树。自:自己。缢:上吊。时人伤之,伤,哀悼。为诗云尔。为:写。 孔雀东南飞, 东南飞:向东南飞去。东南作状语。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既,……之后,畐I」词。为:担任。守节情不移,移: 改变。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相见:互相见面。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息。三日断五匹,断:指把织成的布从机上截断下来。大人故嫌迟。故:仍 旧,副词。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不堪:不能胜任。徒留无所施,徒留:白白地留(在你家)。徒,白白地,副词。施:用。便可 白公姥(m?,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及时相遣归。”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兼有替代宾语的作用,可译为“我”。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启:告诉,禀告。“儿已薄禄札相:相貌。幸复得此妇,幸:幸亏,幸而,副词。结发同枕席,结发:指初成年时。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致不厚?”何意:哪里料到。致,招致,得到。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乃:竟。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此 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口自由:自作主张。东家有贤女,自

名秦罗敷,自:其,副词。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体: 体态,姿态。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为:替,介词。 府吏长跪告: 长跪:两膝着地,上身伸直,这是表示恭敬的姿态。“伏 惟启阿母,伏惟:字面的意思是“伏在地上想”,旧对用下对上表示谦虚的发语词。启:陈述,这里作“禀告”讲。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 “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床:古时坐榻也叫床。“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 已失恩义,会不相丛许!” 相:副词,这里有指代对方的作用,可译为 “你”。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再:两次。举言谓新妇,举言:发言。哽咽不能语]语:说话,名作动“我自不驱卿,自:本来,副词。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但:只,仅仅,副词。吾今且报府。且:将要,副词。报府:指 到庐江府去办公。报,同“赴”。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相:你。以此下心意,以:为了。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纷纭:麻烦。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谢: 辞别。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自专:自作主张。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指操作。回萦苦辛。伶傅:孤单的样子。萦:缠绕。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葳蕤:草 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绣腰孺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自:自然。红罗复斗 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帘:通“奁”,盛梳妆用品的匣子。绿碧青丝绳,物物各电异,自:助词,不译。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冒鄙, 鄙:轻视,看不起。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 遗,赠送。施,施与。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相:我。 鸡鸣外欲啊曙:天亮。新妇起严妆严妆:整齐地妆饰。著我绣夹裙,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Lesson plan of Peacock Flying Southeast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 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 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B

四、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孔雀东南飞及翻译

《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导语:《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教案可以怎样去写?以下为品才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原文和翻译

《孔雀东南飞》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孔雀东南飞作者或出处:《玉台新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记。”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

《孔雀东南飞》课文简析

《孔雀东南飞》课文简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诗前的小序就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作了简要的介绍。全诗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方法。孔雀向东南飞去,因为顾念配偶,飞不多远就徘徊不前。由此引出焦仲卿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给全诗定下了基调,造成哀愁缠绵的气氛,又能自然引起下文。第二大部分写兰芝的被遣。刘兰芳是全篇的主要人物,所以写她的自述。自述主要写两个问题:一是自我介绍成长经过,二是嫁到焦家后“心中常悲苦”。紧接着的三段,作者写了本诗的另外两个人物:兰芝的丈夫和婆婆。他们的性格和对兰芝的态度,通过对话得到体现。从两次对话来看,焦母显然是个专横跋扈而又顽固的人物,她从来也没有念及兰芝的辛劳;焦仲卿对母亲的专横虽明确地表示了不满,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他还是退让了。 从焦仲卿一方来看,迫于母亲的淫威,他只好让兰芝先暂时离开焦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从兰芝一方来看,她头脑很清醒,认为自己“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在这种情况下“仍更被驱遣”,还谈什么“复来还”呢?她知道自己要永远离去了。严妆告别一节,是兰芝刚强性格的继续发展,在专横无理的婆婆面前,她不愿显示出一副蓬首乞怜的面貌;对焦仲卿来说,自然有加深加固感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以此反衬婆婆驱遣兰芝不仅是蛮横无理的作法,而且是极其愚蠢的决定──这么一位勤劳能干而又美丽非凡的媳妇,

她却要赶出家门,实在令人痛恨! 第三大部分写兰芝回家不久即被太守、阿兄逼嫁。从情节发展来看,求婚和逼嫁是必然的,一个无比能干而又美丽的非凡女子,即使已婚,也不会降低她的身价,何况在汉代对于女子的婚否再嫁并不讲究。但是作者的意图显然不只是这样。他写求婚逼婚之多之急,写求婚逼婚的门弟以及婚事准备的盛况,充分体现了兰芝存在的价值,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样。从而反衬出焦母的无知愚昧,实则也抨击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坑害。 第四大部分写兰芝与焦仲卿为封建势力所逼,相继自杀,以死殉情。这一部分是全诗情节发展的高潮。一对情深意厚的恩爱夫妇,终于分别跳水上吊,实现了他们的誓言,以宝贵的生命向封建势力、封建礼教作了震撼人心的抗争。就兰芝来说,是她刚烈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就仲卿来讲,也是他钟情的品性、叛逆的性格发展的最后结局。 第五部分以象征的手法描绘他俩合葬和化鸟的景况。他们生前被逼分离,死后的墓地松柏和梧桐枝叶相互覆盖交通,又化作鸳鸯双飞,相向而鸣,情意缠绵,何其美好。同他们生前的斗争令人感动至深一样,死后墓地上的这种情景,也动人心扉,致使“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诗人将故事升华到异常美好的境地,进一步显示了他俩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同时表达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腐朽势力的憎恨。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

主题的重建──《孔雀东南飞》赏析(节选)

主题的重建──《孔雀东南飞》赏析(节选)现在,大概不会有人怀疑《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描写焦仲卿夫妻的忠贞爱情故事的叙事长诗了,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仍然是值得细致分析的。 长诗一开始,便是焦仲卿妻对丈夫的一段苦诉文字,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不是她实际说了什么,而是她说这些时的感情的情绪。“十二能织素,……及时相遣归。”我们从焦仲卿妻的这段话中听到的是什么呢,听到的是爱情吗?不是!我们听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怨诉,在这怨诉里压抑着的是内心深处的愤懑。这种怨诉,这种愤懑是一个对自我的价值有明确意识的女子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的必然心理反应。我们还能够感到,这种怨诉、这种愤懑,绝不仅仅是对其婆母的,同时也是对其丈夫的,至少,她感到丈夫并没有对她有应有的感情,并没有因这感情而维护她应得的公正的待遇。只有在这种心情下,只有在这种委曲的感受中,她才不得不向她的丈夫表白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她不得不表白自己的价值时,她表白的不是自己对丈夫的爱,对丈夫的爱情,因为在社会上和在她自己的观念中,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必要基础,她不能仅仅以爱情为自己的不公正待遇申辩。在这种申诉中,我们分明感到,刘兰芝与其丈夫之间,是没有强烈的爱情关系的,他们之间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夫妻生活。读者只要再读一读焦仲卿妻的这一段苦诉的文字,便会

感到,不但她没有从丈夫身上感到对自己的爱,她自己的这段话也是冷冷的,没有流露出对丈夫的爱的感情。这绝不说明她的无情无义,而是因为一个在夫家遭受虐待和歧视而又具有自尊心的女子,是不可能产生对丈夫的真正感情上的爱的,她充其量只能遵守传统妇德,尽到一个妻子对丈夫应尽的义务。她对自己的表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的。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焦仲卿。“阿母谓府吏:’何乃大区区!……再拜还入户。’”这这里,我们知道,焦仲卿为维持与刘兰芝的婚姻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他企图用终身不娶遏止母亲,但他的努力也仅止于此!当母亲槌床大怒,指责其公然在母、妻之间偏袒妻子的时候,他便无计可施了。在这里,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他到底站在哪一边,而在于他自己到底认为谁是谁非。当他明知其妻无辜而其母无理的情况下,他却没有表现出稍微坚决的态度维护妻子的利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封建礼法的束缚,但即使这种束缚也说明焦仲卿对其妻的爱情没有强烈到地平线之上。爱情与一般的同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激情,这种激情使其可以失去理智而狂热地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上,恰恰正是这种激情的形式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特别是在爱情的愿望实际受阻的情况下。对焦仲卿,她的妻子是不会产生我们现在所说的爱情的,这不仅仅因为她对母亲的态度,而在于他的软骨病,在于他的对任何强者的那种唯

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翻译说课讲解

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 翻译

孔雀东南飞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语言艺术的成就尤为突出,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是如此。 《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以刘兰芝为例,诗歌开篇便以刘兰芝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其良好的个人素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以及“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个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便展现于眼前。然后,刘兰芝在焦家既要忍受“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辛苦,还要耐得住“君既为府吏……机见常日稀”的寂寞,更要背着丈夫忍受“大人故嫌迟”的数落。兰芝的“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中的“堪”与“徒”,流露出多少委屈和不平。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后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对于自身仪态与着装,丝毫不马虎。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被遣”回家,其兄逼婚,刘兰芝的回答也相当明确,“理如兄所言,谢家时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

兄意,那得自枉生!”虽话与愿违,可言语中的“实”、“适”、“那得”等词流露的语气,乍听通情达理,但其中夹杂着万般的悲哀与无奈,可兰芝却不曾哀求半分。当刘、焦两人约定共赴黄泉之后,焦仲卿还有几分忧郁,“长叹空房中”时,刘却毫不犹豫,毅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揽”、“举”、“赴”与焦的“徘徊庭树下”对比,该是何等的坚决! 美丽、善良、能干、倔强、坚强、冷静、理智的性格则使兰芝的形象柔美而不软弱,独立而不专横,能干而不恃才,执着于爱情而不失自尊,外柔内刚,冷静理智。以上几个方面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使兰芝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长廊中不可替代的光辉的女性形象。 第二是利用环境或景物描写衬托、渲染。诗的开篇用比兴的手法,定下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比喻情意绵绵的夫妻间的依依惜别,表现了主人公的痛苦与悲伤,无奈与依恋,令人黯然神伤。“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隐”、“甸”写车声“,加上“何”字,是两人生离死别是心中“隐隐”的悲伤的外现,这种悲伤之情又是何等沉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通过描述眼前之景来表达心中悲愤,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前的景物描写“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夜幕降临,环境死一般寂静,令人悚然。“奄奄”、“寂寂”浓浓地渲染了悲剧气氛。 第三个艺术特点是运用抒情性的穿插。在长达一千七百多字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里面,作者的话是很少的。但是,在关键性的地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

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líng pīng)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rú),葳蕤(wēi 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

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侣。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们的《孔雀东南飞》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段爱情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学习目标: 1、阅读欣赏,把握故事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 同学们,《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如何讲述的呢谁能: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 本文讲的是在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却因焦母的逼迫,不得已而选择离婚。但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哥哥却逼她再嫁,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死后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2、请按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层次为我们梳理故事脉络,并用2至4字概述每一层次的内容。 引子: 1 自然段,托物起兴 开端: 2-6 自然段,被遣 发展: 7-12 自然段,誓别 ; 再发展: 13-21 自然段,抗婚 高潮: 22-31 自然段,殉情 结局: 32 自然段,合葬 通过解决前两个问题,我们整体感知了全文。那么,同学们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个故事的女一号是谁下面,请你在文中寻找刘兰芝的动人之处,做到能通过分析语言,分析刘兰芝形象,并能有感情的朗诵个性化的语言。 我来说说我眼中的刘兰芝。 (诵读指导: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情感上来说,我们要注意个性化的语言所具有的人物感情色彩。) . 1、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多才多艺、美丽、聪明”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