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课文评点
《孔雀东南飞》教案:课文赏析与生活启示
《孔雀东南飞》教案:课文赏析与生活启示一、课文赏析《孔雀东南飞》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雄伟壮观的群山和奔腾澎湃的河流,诗中通过描绘孔雀东南飞的形象,意味着文人士大夫即将离开繁华都市,寻求群山大地的自由和真实。
本文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赏析。
1、题材与主旨《孔雀东南飞》描绘了孔雀高傲自信的羽毛和跌宕流放的乘风破浪,从而展现了之前陈述的孔雀要归去来兮,展翅远方的旅行。
咏歌作者李白是一位纯正的浪漫主义者,他用孔雀的东南飞瑰丽壮观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奔放和远离世俗的心愿。
2、意象描写诗歌用了极其丰富的形象描写来表达其高远的情感,赋予了孔雀不同的比喻意义。
孔雀东南飞中表现出一种俊美而充满神秘感的美丽,有着欣赏和赞美的情感,并将孔雀的飞翔与自由相联系。
3、理解和解读孔雀东南飞体现着李白强烈的自由、奔放的人生态度。
他站在孔雀旁边,感悟着孔雀飞翔的艰难和孤独,再以此感悟自己处于复杂的人世中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
孔雀飞翔的艰辛是人生不断超越困难路途的写照,也是不断完成自我实现的启示。
4、丰富的寓意《孔雀东南飞》可以理解成是对快乐与美好的追求,也可以理解成摆脱烦恼的心绪,抑或是要向自由之路走去的一种寓言,是表达作者把寻求自由、独立的真我作为人生目标的重要的写照。
孔雀的形象具有启示,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灵魂向自由去飞,从而在人生路途的起点,寻找个人的精彩。
5、精神内涵《孔雀东南飞》是李白为自我领会、阐发他的哲理观而写的。
孔雀,比人类更勇敢地面对挑战,这个描写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深厚寓意借助。
描绘出一种纯粹、美好的梦想,体现出李白自信、开阔、英雄式的人格风貌。
二、生活启示《孔雀东南飞》在人文精神、情感真实、人生意义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启示,这对读者的成长和人生的启示都是很有价值的。
以下是本文结合前文介绍的五个角度,对《孔雀东南飞》的生活启示进行分析。
1、追求自由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孔雀从东南飞来,在伟大而冒险的旅途中,李白把孔雀称之为“涉大川,天上深”,这是对于人生魔幻与荒诞的深刻提醒。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语言艺术的成就尤为突出,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是如此。
《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
以刘兰芝为例,诗歌开篇便以刘兰芝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其良好的个人素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以及“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一个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便展现于眼前。
然后,刘兰芝在焦家既要忍受“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辛苦,还要耐得住“君既为府吏……机见常日稀”的寂寞,更要背着丈夫忍受“大人故嫌迟”的数落。
兰芝的“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中的“堪”与“徒”,流露出多少委屈和不平。
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后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对于自身仪态与着装,丝毫不马虎。
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
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被遣”回家,其兄逼婚,刘兰芝的回答也相当明确,“理如兄所言,谢家时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枉生!”虽话与愿违,可言语中的“实”、“适”、“那得”等词流露的语气,乍听通情达理,但其中夹杂着万般的悲哀与无奈,可兰芝却不曾哀求半分。
当刘、焦两人约定共赴黄泉之后,焦仲卿还有几分忧郁,“长叹空房中”时,刘却毫不犹豫,毅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揽”、“举”、“赴”与焦的“徘徊庭树下”对比,该是何等的坚决!美丽、善良、能干、倔强、坚强、冷静、理智的性格则使兰芝的形象柔美而不软弱,独立而不专横,能干而不恃才,执着于爱情而不失自尊,外柔内刚,冷静理智。
孔雀东南飞语言赏析
孔雀东南飞语言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语言优美、深沉、含蓄,充满了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其语言的赏析:
首先,《孔雀东南飞》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明、生动。
如诗中所描述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的飞翔不仅是实写,更是比喻了主人公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安。
同时,孔雀的东南飞也象征着主人公向南方的故乡归去,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深远。
其次,《孔雀东南飞》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这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
诗歌中的句子大多短小精悍,但却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短短两句话就概括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勤劳和能干。
此外,诗歌的韵律感也非常强,每句诗的尾韵都相互呼应,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最后,《孔雀东南飞》的语言还充满了情感和人文关怀。
诗歌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和不幸,但她的坚韧和毅力却让人深感敬佩。
同时,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如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于妇女命运的同情等。
这种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融入,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贴近人心,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的语言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练、生动、富有韵律感以及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特点,都使得这首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孔雀东南飞解读鉴赏
孔雀东南飞解读鉴赏1. 《孔雀东南飞》那可是古代爱情的悲歌啊!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让人叹息。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咋就那么难呢?他们明明相爱,却被各种阻碍折磨,哎呀,真让人心疼!他们的坚持难道不让人感动吗?2. 你们想想,刘兰芝那么勤劳能干,却还是被婆婆嫌弃,这多不公平呀!就好比一个优秀的员工被无端指责一样。
她的遭遇真的很让人气愤好不好!3. 焦仲卿啊,你咋就那么软弱呢!面对母亲的压力就不能再强硬点吗?这就像在困难面前退缩的人一样,让人着急啊!难道你就不能为了爱情勇敢一回吗?4. 故事里的那些阻碍,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一样吗?他们都能努力抗争,我们遇到困难时是不是也该学学呢?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得多无奈呀!5. 刘兰芝回娘家后的遭遇也很惨呀,被兄长逼迫再嫁,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嘛!这就好像已经受伤了还被人再踩一脚,太可怜了吧!6. 焦仲卿和刘兰芝最后的结局,真的是太悲惨了!他们以死抗争,这种爱情的力量难道不震撼吗?就如同飞蛾扑火般壮烈啊!7. 孔雀为啥要东南飞呢?这就好像我们追寻梦想一样,有着自己的方向。
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吗?8. 古代的礼教制度真的害死人啊!就像一道枷锁束缚着他们。
刘兰芝和焦仲卿不就是被这枷锁困住的可怜人吗?这多可悲呀!9. 他们之间的爱情细节,真的很打动人。
一个眼神,一句话,都饱含着深情。
这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恩爱的情侣一样吗?真让人羡慕又惋惜!10. 《孔雀东南飞》真的是一部值得好好解读鉴赏的作品啊!它里面蕴含的情感、道理,不比任何一部经典作品差!我们能从中领悟到很多关于爱情、关于人生的东西,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孔雀东南飞》是一部极具感染力和深刻内涵的作品,通过对它的解读鉴赏,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爱情的伟大与无奈,以及古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对我们理解人性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孔雀东南飞》评析
《孔雀东南飞》: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剧杨朴有一种文学作品特别是在民间创作的作品中更明显,它所叙述的故事是一个深沉的悲剧,这个悲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的强烈的悲剧性撕肝裂胆,催人泪下。
在这样一种悲剧面前,故事的叙述者和读者(听者)都被悲剧的力量所打动所震撼所感染,但是,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可怕的悲剧,叙述者并没有意识到悲剧的真正原因,因而也就没有把悲剧的原因真正地揭示出来。
叙述者是感觉到了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在左右着这个悲剧,但这可怕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叙述者是不明确的。
因而,叙述者就只叙述了悲剧故事,而不能完全清清楚楚地解释悲剧的主题;然而,叙述者的叙述又是被他朦朦胧胧地感觉到的东西推动着的,这样,就造成了故事的明确性和主题的不明确性。
也就是说,悲剧故事是明明白白的,而导致悲剧故事的原因却是模糊暧昧潜隐着的。
读者在读和听这样的故事的时候,被这个悲剧打动着,也感觉到了悲剧后面有一种更大的力量推动着悲剧的发生,但是这种更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读者也不甚了然。
读者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一种东西的存在,但是读者就是说不清楚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
原因就在于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都受制于这种东西,思想意识都被这种东西笼罩着而不能认识这种东西。
文学批评的意义在于,要把作者没有解释的东西和读者没有认识到的东西给揭示出来。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有些文学作品批评家是可以解释的,批评家可以站在作品这座“庐山”之外,以犀利深邃的眼光去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但有些文学作品是同时代的批评家不能够解释的,其原因就在于,批评家和作者及读者都处在了“庐山”迷迷茫茫无边无际的烟雾之中而不可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对于这样的较为复杂的作品,只有到了另一个时代拉开了时间的距离,才有被真正解释的可能。
这是因为,另一个时代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给认识前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庐山”真面目提供了另一个角度观照的可能。
但问题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这样简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常常被一种传统的惯性力量把持着,虽然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给解读过去的作品提供了可能,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作品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复杂的作品并没有给予应有的解释。
孔雀东南飞的作品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作品赏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首先,作品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
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情感和遭遇都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同时,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如兰芝的兄长、焦仲卿的母亲等,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其次,作品在情节安排上非常巧妙。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时而悲伤、时而欢喜。
特别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线索,让人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无奈和悲凉。
同时,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如兰芝回家时的心理描写、仲卿为兰芝弹琴的场景等,都让人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第三,作品在思想内容上非常深刻。
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对于人性、道德、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讨。
作品中通过对于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如封建礼教的束缚、人性的扭曲等。
同时,作品中还蕴含着对于自由、爱情、生命的珍视和追求,这些思想主题一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最后,作品的艺术手法也非常出色。
它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既注重对于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刻画,又注重对于环境和气氛的渲染。
特别是作品中的语言运用非常出色,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让人读起来非常愉悦。
总之,《孔雀东南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
它通过对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成功塑造和处理,成为了一部让人回味无穷、启示心灵的优秀文学作品。
《孔雀东南飞》赏析:南唐诗歌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赏析:南唐诗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南唐诗人李煜所作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诗以雄奇而壮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通过对诗歌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一、诗歌内容《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帝国命运的忧虑。
诗人通过孔雀展翅东南飞翔的景象,暗喻了帝国的兴衰和命运的不可掌控性。
诗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政治乱象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从而抒发了自己的心中之苦。
二、结构特点《孔雀东南飞》采用了五律的格式,分为四个回环句。
整首诗创造了一种循环的韵律感,使得诗歌内容与结构相辅相成。
回环句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凸显了诗歌的音韵美。
三、语言特点1. 感情真切:诗人用感性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乱世的关切之情。
例如,诗中的“我心如秋月,鸣蝉寄鄙音”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之感。
2. 比喻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这些生动的比喻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双关语与修辞手法:诗中还使用了一些双关语和修辞手法,如“永夜抱琴鸣,恨不寄还家”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张力。
四、文化内涵《孔雀东南飞》作为南唐诗歌的代表作,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南唐文化融合了汉文化与南方文化的特点,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诗中的“孔雀”象征着帝国的繁荣和崇高,同时也象征着虚无和无常。
通过对孔雀的描绘,诗人意在表达对帝国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南唐文化的精髓。
总结:通过对《孔雀东南飞》的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南唐诗歌以其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孔雀东南飞》作为南唐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南唐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首诗品味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孔雀东南飞》评析
《孔雀东南飞》评析作者:王会成来源:《新阅读》2020年第07期《文心雕龙》不仅是古典文学理论巨著,也是我们评价很多文学作品的指南。
《文心雕龙·知音》篇所提出的“六观”方法一直为历代评论家所推崇,文章依据“六观”方法赏析《孔雀东南飞》,更能条理清楚地领略本诗之美。
自古以来,对各类文章的赏析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一篇文章很难做到褒贬一致。
这种现象与作品本身的特点分不开、与赏析者的审美能力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与赏析者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也分不开。
到了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了《文心雕龙》,整部书共有十卷,分为上、下两部,每部二十五篇,全书共五十篇。
《文心雕龙》基本上是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并兼采了道家的一些理论,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南朝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同时细致地探索和讲述了有关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蕴含的美学规律。
可以说,《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不仅是内容丰富、体制宏阔、结构严密的古典文学理论巨著,也是很多人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理论指南。
尤其是其中的《文心雕龙·知音》篇,这一篇非常详细地论述了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评价文学作品的问题,文中所提出的“六观”方法也一直为历代文学评论家所大力推崇。
所谓的“六观”,就是评价一篇文学作品时需要注意的六个基本方面:“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具体分析一下:所谓“观位体”就是要仔细研读(观)文学作品的主题、体裁、形式、结构以及整体风格;所谓“观置辞”就是要仔细揣摩(观)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所谓“观通变”就是要认真考察(观)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创新;所谓“观奇正”就是认真探究(观)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是属于正统的还是属于新奇的;所谓“观事义”就是要反复印证(观)文学作品的引经据典等;所谓“观宫商”就是要研究(观)文学作品的音乐性,比如声调、押韵、节奏以及声律等。
《孔雀东南飞》课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课文赏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是汉乐府民歌中的璀璨瑰宝。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下面从文学价值、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情节安排、社会意义、文化内涵和悲剧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文学价值《孔雀东南飞》的文学价值极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
它不仅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同时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二、主题思想《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主要聚焦于爱情与婚姻的冲突,以及个人理想与家庭责任的矛盾。
通过描绘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诗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个人感情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个人在爱情与婚姻抉择中所面临的艰难困境。
这一主题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性,引起了广泛共鸣。
三、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塑造十分成功。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情感和价值观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和展现。
此外,诗歌中其他角色的形象也十分鲜明,各自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义和象征意义。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诗歌情节更加生动,同时也深化了主题思想。
四、语言艺术《孔雀东南飞》的语言艺术卓越,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优美流畅,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借代等,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情节安排《孔雀东南飞》的情节安排十分精巧,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整首诗以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情节发展自然流畅,环环相扣,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这种情节安排使得诗歌情节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六、社会意义《孔雀东南飞》的社会意义深远。
这首诗通过描绘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个人感情的束缚和压迫。
【课外阅读】《孔雀东南飞》赏析
【课外阅读】《孔雀东南飞》赏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千百年来,吸引了许多读者。
其动人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
作者在故事的开头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
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搥床痛骂。
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
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
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
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
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
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
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
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
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二、叙事双线交替,缜密紧凑。
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
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
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
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且演绎得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
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矢志不渝的爱情铺展的。
这条线索建立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
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
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交代。
另外,结构上呼应映衬。
如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
《孔雀东南飞》的封建礼教批判
《孔雀东南飞》的封建礼教批判《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动人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美丽、勤劳、善良且多才多艺的女子。
她嫁给焦仲卿为妻,尽心尽力地侍奉公婆,操持家务。
然而,焦母却对她百般挑剔,横加指责,最终逼迫焦仲卿休妻。
尽管焦仲卿深爱着刘兰芝,试图反抗母亲的无理要求,但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他无奈地选择了妥协。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后,其兄又逼迫她改嫁。
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和家族压力面前,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有情人最终选择了以死抗争,双双殉情。
他们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荒谬。
封建礼教强调“三从四德”,要求女子无条件地服从长辈和丈夫。
在这种礼教的束缚下,刘兰芝尽管尽善尽美,却依然得不到焦母的认可。
焦母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由,强行拆散了这对夫妻。
然而,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的行为并无失礼之处,她的勤劳和孝顺是有目共睹的。
焦母的不满,更多的是出于封建家长的权威意识和对儿媳的偏见。
这种无理的指责和压迫,正是封建礼教对女性自由和尊严的践踏。
封建礼教还注重门第观念。
焦母或许认为刘兰芝的家庭出身不够高贵,配不上焦家。
这种门第之见,使得焦母不顾儿子的幸福,执意要将刘兰芝赶走。
而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其兄逼她改嫁,也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和所谓的门当户对。
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人们的婚姻不再是基于爱情,而是被各种外在的因素所左右,个人的情感和意愿被完全忽视。
此外,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贞操观念有着严格的要求。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被视为有失贞洁。
这种观念不仅给刘兰芝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使得她在婚姻选择上更加被动。
她的命运仿佛被封建礼教紧紧锁住,无法挣脱。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作为一个男性,同样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他虽然深爱着刘兰芝,但在母亲的权威面前,却显得软弱无力。
《孔雀东南飞》的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赏析《孔雀东南飞》的赏析一、通假字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二、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
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
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
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1.适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2.谢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3.令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4.举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5.为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6.相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⑧不图子自归(自己)自誓不嫁举动自专由进止敢自专哪得自任专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8.见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9.且①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②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③四体康且直(又,副词)10.何①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②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③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④言何复来还(,疑问代词)11.若①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②腰若流纨素(像,动词)③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12.区区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②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13.遣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②十七遣汝嫁(送,动词)③县令遣媒来(派,动词)14.意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15.迎①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②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16.结①结发同枕席(系,动词)②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③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17.会①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②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18.故①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②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④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19.望①怅然遥相望(看,动词)②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20.幸①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②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21.复①幸复得此妇(还,副词)②终老不复取(再,副词)③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24.作①非为织作迟(做,动词)②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③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④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⑤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29.因①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②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4.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5.明日来迎汝(第二天)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7.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8.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三)动词作名词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四)形容词作动词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五)使动用法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六)意动用法1.戒之慎勿忘(戒,以……为警戒)五、偏义复词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孔雀东南飞》解析
《孔雀东南飞》解析1.原文及序文:1.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2.正文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3.解释:1.序文简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汉末建安中)、地点(庐江府)、人物(焦仲卿、刘兰芝)以及事件的大致经过(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在娘家逼迫下投水自尽,焦仲卿听闻后自缢而死),为全诗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说明这首诗是当时的人对这一悲剧故事的感慨和记录。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孔雀向东南飞却徘徊不前,暗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以及他们在爱情和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痛苦与无奈。
孔雀的徘徊也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
2.刘兰芝自述: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解释:1.“十三能织素…… 十六诵诗书”:这几句强调了刘兰芝的多才多艺和良好的教养。
在古代,女子的德、言、容、功是衡量其品德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刘兰芝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色,说明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子。
2.“十七为君妇…… 相见常日稀”:刘兰芝十七岁就嫁给了焦仲卿,然而焦仲卿作为府吏,工作繁忙,两人聚少离多,这让刘兰芝心中常常感到痛苦悲伤。
这里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普通家庭因丈夫外出工作而导致夫妻分离的现象,也为后面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3.“鸡鸣入机织…… 大人故嫌迟”:刘兰芝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织布,夜夜不得休息,三天就能织成五匹布,但婆婆仍然故意嫌弃她织得慢。
这并非是刘兰芝真的织得慢,而是婆婆故意刁难,体现了封建家长制下婆婆对儿媳的苛刻和压迫。
4.“妾不堪驱使…… 及时相遣归”:刘兰芝不堪忍受婆婆的驱使,觉得自己在焦家已经没有用处,于是主动请求焦仲卿告知婆婆,将自己送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原文与解析
孔雀东南飞原文与解析《孔雀东南飞》是王实味的一首抒情诗,在内容上主要描绘了孔雀在东南方向飞翔的场景,并展现出孔雀飞翔的美丽与自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
以下是对《孔雀东南飞》的原文与解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江田一亩稻,三租一不回。
这四句诗的前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直观地描绘了孔雀在东南方向飞翔的场景,以及其徘徊的动作,给人一种翱翔自由的感觉。
这里的东南方向也给人一种开阔广袤的感觉,突出了孔雀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由与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江田一亩稻,三租一不回”,则给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这里的江田一亩稻暗指普通百姓种植的庄稼,而三租一不回则暗示了百姓的课税繁重,生活困顿的现实。
通过将孔雀的自由与美丽与现实生活的艰难对比,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思索。
穷兮近水田,富兮近山崖。
望断白云端,无边落木叶。
这四句诗继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前两句“穷兮近水田,富兮近山崖”,暗示了生活环境的不同,贫穷的人生活近水田,而富有的人生活近山崖。
这里的水田和山崖成为了象征贫富差距的具象化符号。
后两句“望断白云端,无边落木叶”,以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望断白云端,意味着富人望得到更高更美好的生活,而无边落木叶则暗示了贫穷人的生活陷入了无望与困顿。
兰幄茫茫林,石当 Pyx。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兰幄茫茫林,形象地描绘了广袤的森林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而石当 Pyx则意味着大自然的坚毅与不可逾越的力量,同时也给人一种未知与神秘感。
通过《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王实味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孔雀飞翔的美丽与自由,同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展现了作者敏锐的感受力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孔雀东南飞短评
孔雀东南飞短评《孔雀东南飞》这故事,真是让人揪心又感慨万分。
一读起来,就像打开了尘封的老相册,里头满满都是过去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
这篇古时候的爱情悲剧,讲的是一个叫刘兰芝的女子,跟焦仲卿两个人,感情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结果却因为家里头的种种纷扰,最后落得个孔雀东南飞,各自分散的下场。
刘兰芝啊,那可是个心灵手巧、模样俊俏的姑娘,在家里头,纺纱织布,样样精通,做饭做菜也是一把好手。
按说这样的媳妇,哪个婆家不稀罕?可偏偏焦仲卿的老妈,就是看她不顺眼,嫌她这儿不好,那儿不对,总之,就是各种找茬。
刘兰芝呢,也是个有骨气的,受不了这气,干脆就回了娘家。
这焦仲卿也是个痴情种,一听媳妇被赶回娘家,立马就急了,跑去跟刘兰芝说:“咱俩的感情,天地可鉴,你不能就这么走了。
”刘兰芝也是眼泪汪汪地说:“我心里头也是舍不得你啊,可这事儿,也由不得咱俩。
”俩人就这么依依不舍地分别了,还约定好,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在一起。
可这事儿哪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刘兰芝回了娘家,没多久,就有媒婆上门来说亲了。
这媒婆啊,真是嘴皮子利索,把男方说得天花乱坠,刘兰芝的老妈一听,就心动了,想着女儿也不能这么一直拖着,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刘兰芝呢,心里头那个苦啊,可又没办法违抗。
焦仲卿一听刘兰芝要嫁给别人,整个人都懵了,跑去找刘兰芝理论。
俩人在河边见面,抱头痛哭,刘兰芝说:“咱俩缘分已尽,你就别执着了。
”焦仲卿一听这话,更是心如刀绞,说:“咱俩的感情,哪是这么容易就能断的?”最后,俩人决定,既然生不能在一起,那就死也要在一起。
于是,刘兰芝就在成亲的那天晚上,投河自尽了。
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悲痛欲绝,跑到刘兰芝的坟前,大哭了一场,最后也上吊自杀了。
俩人的爱情故事,就这么画上了句号。
这故事啊,真是让人听得心里头不是滋味。
你说这俩人,感情那么好,怎么就偏偏摊上这么个事儿呢?要我说啊,这世间的缘分,还真是奇妙得很。
有的人,明明相爱,却偏偏不能在一起;有的人,明明不相爱,却偏偏要凑在一起。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程琼2009010102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杰出的叙事诗,它给我们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那么这是怎样一个悲剧?以及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刘兰芝有时一个怎样的形象?下面我将就这三个问题来分析。
一、爱情与婚姻婚姻与爱情有时并不能划等号,《孔雀东南飞》一直以来以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人们所感叹惋惜。
我在这里认为,较之说爱情悲剧,我更想说焦刘二人的悲剧更像是一场婚姻悲剧。
爱情的基础应该是双方的相互理解,在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焦仲卿对刘兰芝并不是特别了解,刘兰芝在焦母那受到苛责,而焦仲卿回来后首先对焦仲卿说了这样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刘兰芝先交代交代她的德行,然后才说焦母如何对她,那为什么要先说她本人的德行呢?很显然是焦仲卿并不了解刘兰芝,而且下文中在刘兰芝回家后刘母有这样的情景描写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俗话说知女莫若母,以刘女对其女儿的理解其女不会有什么过错,而且刘兰芝也只需简单地一句“儿实无罪过。
”便可以说出其所有的委屈,因为刘兰芝知道她的母亲了解她。
这就更能对比出前面她对焦仲卿的话是因为他知道焦仲卿对他的不了解。
在不相知的情况下又何谈生死相许的爱情?因而说婚姻悲剧更适合。
当然他们之间是不是有爱情呢?有,只是并不深,那他们为什么殉情?下面我们看看这场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二、悲剧发生的因素首先是焦母,焦母是促成这场悲剧发生的重要的因素。
焦母是的专横,焦母赶刘兰芝走,因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很显然这只是焦母的一面之词,从刘兰芝的言行我们可以断定刘兰芝是很有德行的,如刘兰芝在离开时的表现便可见出其优秀:昔作女儿时,出生小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赏析原文呈现汉末建安(1)中,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3),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4)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5)。
【1】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己家庭院中的树上吊死了。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了这样一首诗。
层解:诗前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结局以及诗歌的写作原因,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悲剧气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6)。
【2】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
层解:第一部分,托物起兴,引起下文,渲染气氛。
名师圈点:(1)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
(2)庐江:汉代郡名,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3)遣:指夫家休弃妻子。
(4)缢(yì):吊死。
(5)云尔:句末语气助词(6)徘徊:流连。
汉代诗歌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妻离别。
名师赏评:【1】一“遣”一“逼”,写出了封建家长的专横,也写出了刘兰芝的无奈、无助以及悲惨的结局。
“遣”“逼”二字,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二字展开故事情节。
【2】[起兴]诗歌开头两句起到了什么作用?重点托物起兴,引起下文。
这种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比较常见。
以孔雀失偶比喻夫妻离散,以孔雀飞离时徘徊眷恋的情景引出故事,既表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眷恋之情,又为全诗定下了悲情的基调,营造了缠绵凄楚的气氛。
应考速记:起兴起兴,又叫“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兴”一般用在诗歌的开头,用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轻快活泼,引起联想,烘托情感,使读者感受到所描绘的场景的气氛。
有的起兴还暗含比喻,如本诗的开篇两句便是兴中含比。
孔雀东南飞文学短评
孔雀东南飞文学短评《孔雀东南飞文学短评》《孔雀东南飞》就像一首长长的悲歌,在岁月的长河里幽幽地传唱着。
这可不是一般的故事,它就像是一颗古老的大树,根深深地扎在情感的土壤里,枝叶蔓延开来,触动着每一个听闻者的心。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那是多么纯粹又无奈的存在啊。
你看啊,刘兰芝是多么好的一个女子,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简直就是古代的全能才女。
她对待婆婆那也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羊羔面对严厉的主人,可婆婆就是不喜欢她。
这像不像生活中那些莫名其妙的误会呢?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可就是有人不买账。
焦仲卿呢,他夹在母亲和妻子中间,就像一块被两边拉扯的布,一不小心就会被扯破。
他爱自己的妻子,却又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这是不是像极了那些在家庭和爱情之间挣扎的人呢?他们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被重重的石头压住,没有办法自由地绽放。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那是多么屈辱的事情。
她走的时候精心打扮自己,这可不是臭美啊,这就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她要让大家知道,她不是被赶走的失败者,而是一个有尊严的女子。
就好比一个人在被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依然要挺起胸膛,保持自己的骄傲。
回到娘家后的刘兰芝面临着各种压力。
她哥哥就像一个无情的催命鬼,逼着她再嫁。
刘兰芝心里是不愿意的呀,她的爱情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熄灭呢?可是她又能怎么样呢?她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焦仲卿听到刘兰芝要再嫁的消息,他跑来质问她。
这两个人啊,其实都是苦命的鸳鸯。
他们的对话就像两把剑在互相碰撞,可这剑不是用来伤害对方的,而是在表达着自己的痛苦和无奈。
焦仲卿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是多么绝望的话啊。
这就好像你爱的人突然要离开你,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只能用这种决绝的话来表达自己的伤心。
最后,他们选择了死亡。
这可不是懦弱的表现,反而是他们对爱情的忠贞。
他们的爱情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在封建礼教的黑夜中显得那么微弱,可是却那么坚定地闪耀着。
《孔雀东南飞》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孔雀东南飞》热情讴歌了一对忠于爱情的青年男女:妻子刘兰芝“为仲卿母所遣”后“自誓不嫁”,在“其家逼之”的压力面前“乃投水而死”,丈夫焦仲卿听说此事后,也以“自缢于庭树”这种令人震惊的举动作了一次忠于爱情的告白。
“时人”对此怎能不心伤而形诸笔端呢?全诗以兰芝的婚姻遭遇为主线,描述了从焦母逼归到兰芝被迫再嫁而自尽的发展过程,故事完整,剪裁精当,冲突尖锐,情节动人。
诗中“历述十许人口中语,各个肖其声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作者善于以富于个性特点的人物口语展开情节,同时又在冲突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作者成功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男女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和主要人物焦母、刘兄及刘母,这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成就。
对兰芝告别小姑、太守家筹备婚礼等场面的描述也有简有繁,也起到了表现主题思想、衬托主要人物、渲染悲剧气氛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做些具体分析。
正文共33段。
第一段“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不与情节直接关联,放在后文详细探讨,剩下的32段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六部分:第二段是兰芝主动向丈夫提出将她及早遣归回家,从而一下子将矛盾全盘托出,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得到了凸现。
细察兰芝的一番自述,说了三层意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一层意思,是说自己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是知书识礼的女子,这是不是有些自诩?不是,这可从第13段阿母惊异的陈述中得到同样的印证;第二层是说“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苦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见常日稀”,这是独守空房的苦悲,对此兰芝能理解,因为“君即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但对另一“苦悲”她就无法忍受了:“织布”的时间长,“鸡鸣(1-3点)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速度又快“三日断五匹”,但是“大人故嫌迟”,这真是“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面对婆婆的刁难,她再也无法忍受了,响亮地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显示出她是个不肯奴颜婢膝事他人的刚强女子,这是第三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课文评点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以孔雀起兴,引出全篇故事。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出嫁之前就很能干。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辛苦劳作,仍遭婆婆刁难。
婆婆以过重劳动折磨她。
这是他们分离的主要原因。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兰芝自请回娘家。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誓与兰芝同生死。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为兰芝辩护。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久已蓄意休弃兰芝。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诱惑仲卿,有意另娶。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命令仲卿赶快休弃兰芝。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仲卿对焦母,既有恳求,又有对抗。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仲卿之语触犯了家长的威权,“槌床便大怒”足见其专断顽固。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断然拒绝仲卿的请求。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由此见仲卿受封建道德的束缚。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此皆为仲卿对兰芝的宽慰之辞,情谊深厚之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兰芝诉说苦辛,反驳婆婆的谬言。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兰芝不准备再回来,她对婆婆已看透了,不抱任何幻想。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兰芝交代物件,赠送物件以表深情。
物在人非,怎能不使人痛心,这里的铺排使人回味无穷。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极写妆束,突出兰芝的美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被遣时,自谦自责,内含激愫,不可呆看。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此时落泪,足见兰芝心地温良,姑嫂关系很好。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出门落泪足见兰芝在人前强忍痛苦。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仲卿送别兰芝并向她表白心迹。
两言“誓”字情真意切。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分别以磐石蒲苇喻仲卿及自己,表示爱情的坚贞。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亲父兄”句已隐伏下文,深得伏笔之妙。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彼此忧伤,难分难舍。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重复前文,但此次却是出于兰芝母亲之口,宜于此处体会繁笔之法。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母女俱悲。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十余日就有县令遣人说媒,可见兰芝形貌人品之好。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含泪”二字,可见兰芝牢记情义,恳祈母亲回绝媒人。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归,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兰芝得母体谅,母亲出面婉言回绝媒人。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县丞向县令传达太守家要娶兰芝的话。
县丞说媒以威凌人。
]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兰芝母亲婉言拒绝。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寥寥数语活画出阿兄一副慕富贵,不顾情义的面孔。
][照应前文,阿兄逼嫁。
]兰芝仰头答[“仰头”二字,非常传神,应与前文“含泪答”对照来看。
]:“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此为激忿之语。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登即许婚,系兰芝被逼嫁无可奈何,实已萌生死念。
情节进一步发展。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故纵一笔,以为大功告成。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此处以重笔渲染迎娶之事,以表现太守之富有与切盼,都是为了反衬兰芝不被财势所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母亲的嘱咐。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不想被人知,心中悲痛之极难以抑制,“落泪便如泻”了。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这是兰芝诉说到非常伤心处不自主的动作,刻画深刻。
]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仲卿以兰芝之话反讥,既有气忿,又有隐痛,胜过许多语言。
]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死意已决,表示必死的决心。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恨恨”四句是说不是不想活,而是除此之外已绝无保全之计。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比兴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仲卿向阿母诀别之语,见其孝思未断,因此更能博得同情。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焦母尚有母子之情。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焦母执迷不悟,既破坏了儿子与儿媳的婚姻,又破坏了母子之情,正说明封建伦理道德是造成悲剧的原因。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决定殉情,仲卿内心极为痛苦。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兰芝以死抗争。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仲卿实现必死的誓言。
双双以死殉情,情节达到高潮。
]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合葬后美化墓地。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写事件的悲切,人们的同情感伤。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作者的告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