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故事新编之提亲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故事新编之提亲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故事新编之提亲记斜风细雨,润记酒楼的彩色幌子轻轻飘舞。
楼上香气四溢,座无虚席。
食客尽情品尝着庐江府第一酒楼的珍馐佳肴。
堂倌跑前跑后,酒令声此起彼伏,时而传来琵琶女婉转的歌声。
“特大奇闻!〞一位公子哥高声叫道。
“什么鸟事?快说给爷听!〞邻桌的几位喝得醉醺醺的,正想找点儿刺激。
“本郡著名才女竟然被休了!〞公子卖了个关子。
“莫非是刘兰芝?〞一位壮汉嚷道。
“正是!〞公子道。
“竟有这等事!那她的丈夫真是吃错药了。
〞另一位食客接了一句。
“不!不!不!据说是她的婆婆有神经病。
〞一时,众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只有一位衣着考究的书生面露喜色。
“真是天赐良机!待我禀告父亲。
〞这位书生乃是本县父母官王县令的三公子王和。
他对刘兰芝早有耳闻,只是自己正在京城求学,因而无缘结识,被焦仲卿捷足先登。
如今自己已然中举,功成名就,又有此良机,断不可错过。
“畜牲!名门闺秀多的是,你怎么看上一个弃妇。
〞王知县脸色铁青。
“爹!您那里知道,她是闻名遐迩的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通情达理。
〞王和低声解释。
“那怎么会……〞王知县犯了嘀咕。
“是她的婆婆太蛮横!那个姓焦的又很懦弱。
〞王和愤然道。
“百善孝为先嘛!〞王知县面沉似水。
“我今生可是非她不娶!〞王和斩钉截铁。
“大胆!不过焦母的脾气我也是知道的。
〞王知县思忖着:自己的孩子中只有老三最有长进,他的判断大概不会有错,就依着他吧。
媒婆李巧嘴扭着水桶似的腰肢走进了县衙。
“哎哟王大人,您能看上刘家的姑娘,真是她刘兰芝三世修来的福分!得了,这事包在民妇身上啦。
〞李巧嘴看着白花花的纹银笑逐颜开。
李巧嘴在刘家从大清早到日落西山,白开水和了两大碗,好容易说通了刘母,没想到刘兰芝无动于衷。
最后,刘兰芝哭着对母亲说:“我的夫君再三叮嘱,要来接我回去,我怎能另攀高枝。
〞刘母心疼闺女,只好回绝媒人:“真是罪过!我闺女脾气倔,我也没辙。
第02课+孔雀东南飞-语文文言文全解全析一本通(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doc
《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
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此诗作者不详,见于徐陵《玉台新咏》卷一,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徐陵(507—583),字孝穆,其诗赋皆轻靡绮艳,《玉台新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孔雀东南飞》,选取开头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汉代常用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本诗用孔雀东南飞作比,也是此意。
题目既奠定了本文哀愁缠绵的基调,也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尾。
本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后人修饰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课文精讲新人教版必修2【课文背景知识】1.汉魏乐府民歌继承“风骚”传统,又有所创新。
《孔雀东南飞》便是其中重要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学习《孔雀东南飞》,并把它与《诗经》、《离骚》作比较,我们会问:《孔雀东南飞》作为一种诗歌艺术形式,它的独特魅力是什么?为什么会流传这么久远?我们今天该如何借鉴学习?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叙述了才貌双全的刘兰芝与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的故事。
读罢全诗,我们不禁会想:现代社会自由恋爱是人们的正当权利,可是在封建社会,像刘兰芝、焦仲卿这样的青年男女却不得不为真诚相爱遭受磨难,甚至献出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它对我们热爱生活,珍视爱情有什么样的启示?3.《孔雀东南飞》用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富有个性。
阅读全诗,我们会被诗歌深深感动:诗歌描写了人物的哪些言行?这些言行在表现人物个性方面分别具有什么的独特作用?诗歌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诗经》、《楚辞》相比,《孔雀东南飞》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重点难点讲解】知识存储1.“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
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
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
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
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理解。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⑩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高中语文必修二新人教版课文中的写作素材总结_
高中语文必修二新人教版课文中的写作素材总结_(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
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
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
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
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2)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
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
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
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
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3)优美与诗意《囚绿记》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
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
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
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4)立德与求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显现了作者献身社会、献身教育的高贵人品和高大形象。
(5)梦想与追求《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用他的人格,用他的精神,用他的生命,在感召和激励着众多的黑人兄弟去为自由、公正、平等而战。
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而更有意义的是他的精神在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奋勇拼搏。
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写作特色解析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写作特色解析1、剪裁得体,叙事中体现情理:本诗开篇以鸟飞起兴,直入主题(未按常规,交代两家缘起)中间叙事以兰芝为中心,焦母、刘兄等人参差其间,寥寥数语,人物声貌跃然纸上。
诗中三事铺饰:“赠奁”、“严妆”、“迎娶”,正是“华缛”“炫目”之笔,与其情事,构成了“五色”之“陆离”。
全诗详其所详,略其该略,不枝不蔓,剪裁得体。
先后描绘出十余幅生活画面中,又体现着不同的情与理:如同是“告别”,兰芝在焦母面前只有礼节性辞别,而在小姑面前却“泪落连珠子”,在丈夫面前更是殷殷陈情,依依不舍;面对“逼嫁”,兰芝“含泪答”阿母,却“仰头答”阿兄;同是“殉情”,兰芝死前“掩口啼”、“出门啼”,未告母,十分隐秘,到时“举身赴清池”,一无反顾,而仲卿死前明告母,“愁煎迫”、“徘徊庭树下”,别有一番思想斗争等等。
这是因为人不同,性有别,情不同,理各异。
2、巧妙的结构艺术:双线并,首尾绾合:⑴ 本诗采用了“叙事”与“叙情”双线并行、首尾绾合、交递推动式结构,使全诗“水复山重,曲折入妙”(《吴诗集览》引)始终弥漫着浓重的悲剧气氛,读来使人回肠荡气,耳目一新!⑵ 以封建家长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矛盾,展示双方的斗争,这是主线。
在这条线索中,矛盾的两方面屡次交锋,逐浪推动,直到焦刘以死抗争,进入悲剧的*。
⑶ 焦、刘生死不渝的爱情,似一根红线,将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串成一体。
它是对主线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动因。
⑷ 本诗通过兰芝“诉苦”,仲卿“询母”,“拒遣”、“赠奁”、“严妆”、“送别”、“逼嫁”、“迎娶”、“情探”、“殉情”等多幅生活画面的描叙与铺饰,歌颂了刘焦二人用生命保证对爱情的忠贞,不向封建势力低头的反抗精神。
⑸ 结句两家合葬,鸳鸯合鸣与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奠定的依恋,缠绵感情基调,一脉相承,首尾照应。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6《孔雀东南飞》.pdf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他”)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⑿久久莫相忘(代“我”)
乡偶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两个“相”字,都是称代“贺知章”的,放在
诗句中可解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相”的这种用法在本文中很多,要求大家切实掌握。此
外,“相”还有互相、交相的意思。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解释为“相貌”“辅
助”“辅佐”时,“相”念“Xiàng”)等。】
义,另一词作陪衬的用法叫“偏义复词”。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
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本诗中这种现象比较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加以解释。
①昼夜勤作息 (
)
②勤心养公姥 (
)
③我有亲父兄 (
)
④逼迫有弟兄 (
)
⑤其日牛马嘶 (
)
⑥我有亲父母 (
)
“作息”(偏指“作”) “公姥”(偏指“姥”)
“父兄”(偏指“兄”)
“弟兄”(偏指“兄”) “牛马”(偏指“马”)
“父母”(偏指“母”)
3、通假字
槌床便大怒 通“捶” 敲打
箱帘六七十 通“奁” 盛物之器 终老不复取 通
学海无涯
“娶” 娶
蒲苇纫如丝 通“韧” 坚韧
合葬华山傍 通“旁” 旁边
处理安排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6课《孔雀东南飞》
现代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1- 37 9 11 - - - - - - -1 3 5 13 15 17 19 21 23
8/13/2019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昼夜时辰 五夜
五更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8/13/2019
甲夜 乙夜 丙夜 丁夜 戊夜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①儿已薄禄相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相(xiàng),动词,仔细看,审察; 辅助,帮助。如:
①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马,教其所爱 者相驽马。(《韩非子·说林下》)
②乐桓子相赵文子。(《左传·赵公元年》
8/13/2019
形形色色的“自”
一、代词,意为“自己” (1)亦自缢于庭树(2)举动自专由。 (3)汝岂得自由!(4)进止敢自专? (5)不图子自归。(6)不迎而自归。 (7)那得自任专!(8)自挂东南枝。 二、代词,意义犹“其”。 (1)自名秦罗敷。(2)自名为鸳鸯。 三、介词,意为“从”、“自从”。 (1)自君别我后
时间
19——21 21——23 23——1
1——3 3——5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
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 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 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 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 充,说的是一件事。
8/13/2019
8/13/2019
见
高中语文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0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第01课时)1.作品简介《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_____的也是______的一首______,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并称“________”。
《》《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三绝"。
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自缢( )公姥()槌床()伶俜()拊掌()便言( ) 主簿( ) 否泰()赍钱()箜篌()()玳瑁( )( )踯躅()()琉璃( ) ( )窈窕( )( )驻足(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1)箱帘六七十(“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2)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1.最早最长叙事诗《木兰诗》乐府双璧《木兰诗》《秦妇吟》2.yìmǔchuí pīng fǔpián bùpǐjī kōng hóu dài mào zhízhú liúyǎo tiǎo zhù3.(1)帘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纫韧坚韧1.诗歌开头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2.6《孔雀东南飞》5(新人教必修2)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汉时,社会不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 或离婚仍可再嫁。如西汉司马相如娶了守寡的卓 文君,蔡文姬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 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汉代,婚姻重视门第。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相继就 为儿子说婚,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同时也见 当时的婚俗。县令、太守为子求婚,包含有门第 观念。家人为了一己私利,寡妇不嫁反而遭受种 种欺凌。刘兰芝被兄长逼嫁, 投身清池,是当时不少寡妇悲惨 命运的集中反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孔雀东南飞》以刘、焦爱情婚姻和封建家长
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展开了刘、焦被拆离、抗
婚、殉情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社会及其腐朽
思想,毁灭美好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
芝、仲卿忠贞的爱情和反抗的精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语言 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且想象丰富,具有浪 漫主义色彩。汉乐府文学地位极高,它与诗经、 楚辞鼎足而三。南朝乐府民歌风格多清新宛转; 北朝乐府民歌风格多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 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
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赏析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赏析情节结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情节发展和结构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
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
这部分写三项内容。
1、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
2、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
3、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
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项内容。
1、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
2、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
他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3、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第四部分,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第五部分,结尾(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文本的多维解读——《孔雀东南飞》案例一、案例背景:《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常选范文,作为“乐府三绝”之一(另外“二绝”为北朝乐府《木兰辞》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它是汉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它整齐划一的五言句式也为中国古代五言体诗的创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教学上,对它的开掘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的常析上,而要从各个角度(尤其是艺术形式的角度)对这篇千古名作的独特魅力进行充分地阐释。
本案例就这个问题提供几种角度供大家探讨。
二、案例陈述:(一)纯熟运用的赋、比、兴手法《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作者无从查考,可能原是民间创作,后为文人加工。
此诗融合了诗歌创作的多种技巧,从使用技巧的角度看,它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诗经》中有“六义”的概念,“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划分的,而赋比兴则是创作手法的分类。
赋就是铺陈,对一件事或一个人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以达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比就是比喻,有使形象生动的作画用。
兴就是“起”,借他物引起所咏之物,一般写在开头。
在《孔雀东南飞》中这三种技巧不仅灵活地被运用,而且还有所发展。
1、赋的运用。
在刘兰芝被休归家一段中,刘母的语言中就包含着铺陈的技巧。
刘母——罗列她对女儿的培养:“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遗汝嫁,谓言无誓违。
”这种按时间排列的语句不仅不繁琐,反而强调出一位母亲的种种努力就是要让自己的女儿得到白头偕老的幸福,而现在的目的与结局的反差使她感到羞愤难当,作为母亲在女儿被休的事件中更是“无颜仪”。
类似的铺陈,刘兰芝在自请遣归的段落中也用过,她是为了强调什么呢?她强调了她为了做一位好妻子在出嫁之前就已经竭尽努力。
另外还有两处塑造刘兰芝形象的铺陈,刘兰芝临行前列举各种嫁妆,把它们全部留给丈夫作为留念,可见对丈夫的款款深情。
高中语文 孔雀东南飞及翻译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某某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以下是原文和翻译的对照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X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X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X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
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那么,专心不移。
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赏析原文呈现汉末建安(1)中,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3),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4)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5)。
【1】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己家庭院中的树上吊死了。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了这样一首诗。
层解:诗前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结局以及诗歌的写作原因,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悲剧气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6)。
【2】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
层解:第一部分,托物起兴,引起下文,渲染气氛。
名师圈点:(1)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
(2)庐江:汉代郡名,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3)遣:指夫家休弃妻子。
(4)缢(yì):吊死。
(5)云尔:句末语气助词(6)徘徊:流连。
汉代诗歌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妻离别。
名师赏评:【1】一“遣”一“逼”,写出了封建家长的专横,也写出了刘兰芝的无奈、无助以及悲惨的结局。
“遣”“逼”二字,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二字展开故事情节。
【2】[起兴]诗歌开头两句起到了什么作用?重点托物起兴,引起下文。
这种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比较常见。
以孔雀失偶比喻夫妻离散,以孔雀飞离时徘徊眷恋的情景引出故事,既表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眷恋之情,又为全诗定下了悲情的基调,营造了缠绵凄楚的气氛。
应考速记:起兴起兴,又叫“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兴”一般用在诗歌的开头,用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轻快活泼,引起联想,烘托情感,使读者感受到所描绘的场景的气氛。
有的起兴还暗含比喻,如本诗的开篇两句便是兴中含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6《孔雀东南飞(并序)》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刘兰芝1、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刘兰芝是主人公,他是怎样一个人?诗歌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刘兰芝?(1)首先她的外表怎样?看第9小节。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两句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对偶。
一个绝代佳人。
刘兰芝的外表如此出色,她的内在如何呢?(2)读第2小节。
“十三能织素……”什么修辞?排比。
可以看出她这个人怎样?可以看出她多才多艺、聪明。
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那她是不是整天只顾自我欣赏,不会赚钱,只会花钱?不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她是一个勤劳贤慧的女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既显示兰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为什么要自请遣归?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在娘家听父母的,到了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没有真正的自由,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
而她们也很看重自己的贞洁,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
为什么要自己主动提出遣归呢?自请遣归,一则因不堪焦母虐待,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
这样的行动可以看出刘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主动请“休”,对于刘兰芝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表现出她的刚强果敢、自尊不屈的性格,表明兰芝不是甘愿逆来顺受的弱女子,而是外柔内刚的坚强女性。
这第2小节,描绘了一个多才多艺、聪明贤惠、刚强果敢、自尊不屈、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3)再读第9小节。
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的内容——“严妆”。
此时此刻的刘兰芝为何要“严妆”?为何要郑重地梳妆打扮?严妆时又为何“事事四五通”呢?严妆打扮,一方面,说明她自尊,另一方面,“女为悦己者容”说明她是为焦仲卿而严妆,为了留给焦仲卿最后的最好的印象。
这一段,不仅写出了她的外在美,而且写出了她的内在美。
美就美在她能沉着、镇静、临阵不乱、有涵养。
2014年秋高一语文同步课件2.6《孔雀东南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2)
汉 末建安中,庐江府 小 吏
焦仲卿妻 刘氏,为仲卿
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
母所遣,自 誓 不 嫁。其 家 逼 之,
乃 投水而死。
母亲休弃,自己发誓永不再嫁。她的娘家人逼迫她(再嫁),(兰芝)于是投水自尽了。
仲 卿 闻 之,亦 自 缢于 庭 树。时 人 伤 之, 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也自己在庭院中的树上上吊身亡。当时的人哀悼他们,
夜夜都不能歇一歇。每隔两三天就织成五匹布,婆婆总是嫌我织得慢。
非为织作迟, 君 家 妇 难为!妾
不堪 驱 使,
(其实)并不是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你家的使唤,
徒 留 无 所 施。 便可
白公姥,及时 相 遣 归。”
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你就可以禀告婆婆,趁早送我回娘家去。”
槌.床(chuí) 明月珰.(dānɡ) 拊.掌(fǔ) 蹑.履(niè) 鲑.珍(xié)
• 2.通假举要
• (1)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 用的镜匣)
• (2)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3.一词多义 何意.致不厚(动词,料到)
(1)意吾意.久怀忿(名词,心、心意) 处分适兄意.(名词,主意)
为 诗 云 尔。 建安中:建安(196-220)年间。建安,汉献帝的年号。 (就)写了(这样一首)诗。小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遣:休。女子被夫家
赶回娘家。缢(yì):吊死。
云尔:句末语气助词。
层解:诗前小序,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交代成诗的原因。
孔 雀东南飞,
五 里 一 徘 徊。
4.词类活用
(1)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2)昼.夜.勤作息(名词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 (3)卿当日.胜贵(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4)黄.泉.共为友(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 (5)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6)槌.床便大怒(名词用作动词,拍,敲击) (7)何敢助妇语.(名词用作动词,说话)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及艺术成就《孔雀东南飞》写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
男主人公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与其妻刘兰芝感情甚笃。
但焦仲卿的母亲却不喜欢儿媳,焦仲卿又常因公不在家,在此期间婆媳矛盾颇为剧烈。
刘兰芝向丈夫诉苦,说自己忍受不了婆婆的苛刻,焦仲卿去劝说母亲,却反被母亲骂了一通,并逼他休妻再娶。
焦仲卿依违于母亲与妻子之间,不免进退维谷,于是他劝刘兰芝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等他办完公事后再来接她。
刘兰芝含泪而别,回到娘家。
过了一段日子,县令和太守相继遣媒为子求婚,刘兰芝的哥哥逼迫她容许,刘兰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暗暗下了死的决心。
婚期前一天,刘兰芝与闻讯赶来的焦仲卿抱头痛哭,约定“黄泉下相见〞。
在太守家迎亲之夕,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自杀,两家将他俩合葬在一起。
这个悲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只能听凭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处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者第一次从这种悲剧中发现了深刻的人生教训和社会意义,并用汉末时已臻于成熟的五言诗体作了完美的表达。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此诗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为止,它还被不断改编为各种剧本,为广阔人民所喜爱。
《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人物形象,如刘兰芝、焦仲卿、焦仲卿母、刘兰芝兄等,这在前此的诗歌中是看不到的。
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作者调动了各种叙事文学的手段。
首先,此诗善写人物的对话,诗中有焦仲卿语,有刘兰芝语,有仲卿母语,有兰芝母语,有兰芝兄语,有县令语,有主簿语,有府君语,或繁或简,而一一符合人物的身份。
正如沈德潜所说:“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其次,此诗善写人物的动作,如用“捶床便大怒〞写焦母的泼辣,用“大拊掌〞写刘母的惊讶,用“事事四五通〞写刘兰芝的心烦意乱,用“进退无颜仪〞写刘兰芝被休回娘家时的为难情形,用“举手拍马鞍〞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最后一次相会时的沉重心情,凡此,均写得生动逼真,使人如见其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赏析《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
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
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
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
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
——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
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
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
然而,他们没有成功。
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
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
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
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
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
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
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
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
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
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
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
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
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
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
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
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
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
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
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
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
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
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
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
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
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
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
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
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
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
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
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
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
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
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
”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
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
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
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
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
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
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
焦仲卿的形象刻划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
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
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
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划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
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
同样是母亲,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
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划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
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
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诗篇开头,“也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
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
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
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
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
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焦母刘兄之间展开。
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
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
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
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
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
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
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
第一段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
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
第二次冲突兰芝辞婆后,仲卿的送别,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
第三次冲突兰芝拒婚一段,仲卿的怨怼,兰芝的表白,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
由此可见,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
《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
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
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
乃神化于法度者。
”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的确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
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
《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
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
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
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
”《采菽堂古诗选》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
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
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
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
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
于此可悟裁剪法也。
”裁剪中最易引人误入迷途的就是这些所谓若不可少却不关篇意的材料。
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
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
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
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