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机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类型及机理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类型及机理及药物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03a6892a1eb91a37f0115c2e.png)
返回
(7) 耐受性 概念:是指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特别低,必须 使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类型:先天性
后天性
返回
(8) 药物依赖性 概念:是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定的心理和 生理状态。 类型: ①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 是指病人在精神上或 心理上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有周期性用药的欲望和强迫 用药行为,但中断给药后无明显症状。 ②躯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是指病人对药物产生 严重的心理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突然停药会出现严重 的戒断症状。
返回
用药前应注意: ①详细询问服药史, ②常规做皮肤敏感试验,但有少数假阳 性或假阴性反应; ③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5) 特异质反应 概念:是指少数特异体质的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 遗传性异常反应。
特点: 药物不同,反应相同。
返回
(6) 停药反应 概念:是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或减量 过快,导致原有疾病加重,也称为反跳现象. 注意:逐渐减量
1. 局部作用 是指药物在未吸收入血之前,在
用药部位所产生的作用。如消毒防腐药在皮肤 粘膜表面的抑菌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
随体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如舌
下含化硝酸甘油的抗心绞痛作用。
3.选择作用(selective action)
概念:是指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 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如强心苷对心脏的兴奋 作用。
药物效应 药物作用类型及机理及
药物的不良反应
内容:
药物作用类型及机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特点
目标:
1.具有正确执行医嘱和用药的能力, 2.判断有无不良反应及正确处理不良反应
的基本能力,
1.资讯
1.药物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兴奋和抑 制
(7) 耐受性 概念:是指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特别低,必须 使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类型:先天性
后天性
返回
(8) 药物依赖性 概念:是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定的心理和 生理状态。 类型: ①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 是指病人在精神上或 心理上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有周期性用药的欲望和强迫 用药行为,但中断给药后无明显症状。 ②躯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是指病人对药物产生 严重的心理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突然停药会出现严重 的戒断症状。
返回
用药前应注意: ①详细询问服药史, ②常规做皮肤敏感试验,但有少数假阳 性或假阴性反应; ③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5) 特异质反应 概念:是指少数特异体质的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 遗传性异常反应。
特点: 药物不同,反应相同。
返回
(6) 停药反应 概念:是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或减量 过快,导致原有疾病加重,也称为反跳现象. 注意:逐渐减量
1. 局部作用 是指药物在未吸收入血之前,在
用药部位所产生的作用。如消毒防腐药在皮肤 粘膜表面的抑菌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
随体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如舌
下含化硝酸甘油的抗心绞痛作用。
3.选择作用(selective action)
概念:是指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 产生特别明显的作用。如强心苷对心脏的兴奋 作用。
药物效应 药物作用类型及机理及
药物的不良反应
内容:
药物作用类型及机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特点
目标:
1.具有正确执行医嘱和用药的能力, 2.判断有无不良反应及正确处理不良反应
的基本能力,
1.资讯
1.药物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兴奋和抑 制
塞来昔布作用机理 PPT
![塞来昔布作用机理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94d37c59eef8c75ebfb35d.png)
研究设计
研究终点:
在第1次接受塞来昔布或安慰剂及治 疗第5天的前2小时和8小时,测量ADP, 胶原蛋白,花生四烯酸含量。
核心结果-1
两组受试者一般基础情况数据没有差别
核心结果-2
血清中TxB2浓度测定:
塞来昔布组血清中TxB2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核心结果-3
ADP导致的PAR测定:
塞来昔布作用机理
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 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 见的症状之一
会引起精神、情绪、心血管、 呼吸系统等一系列反应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
☺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 药物之一,在治 疗急、慢性疼痛和炎性骨髂肌肉症状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
但这类药物存在潜在的危险—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和心血管疾病等 风险显著增加,这种危险对部分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塞来昔布(西乐葆)对比萘普生治疗髋关节骨 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临床研究举例
塞来昔布(西乐葆)对比萘普生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elecoxib and Naproxen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结论
塞来昔布不影响阿司 匹林抑制血栓素形成 的功能
塞来昔布不影响阿司匹林抗ADP、 Collagen、Arachidonic acid导致 的PAR的作用
塞来昔布不影响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临床研究举例三
• 塞来昔布对比双氯芬酸联用奥美拉唑对骨关节炎 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影响:一项随机试验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66262e770bf78a64295412.png)
精品ppt
15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 1、感染 • 2、皮肤及软组织的副作用 • 3、眼的副作用 • 4、水钠潴留 • 5、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 • 6、消化系统的副作用 • 7、肌肉的副作用 • 8、骨质疏松
精品ppt
16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 9、血糖升高 • 10、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 11、白细胞增多 • 12、生殖系统的副作用 • 1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14、过敏 • 15、其它
精品ppt
20
水钠潴留
使肾脏重吸收水钠增加,尿量减少,导 致机体的水钠潴留。大剂量激素冲击时, 尤为明显。适当使用利尿剂可使其减轻。
精品ppt
21
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
a.高脂血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每日口服7.5mg泼尼松的剂量,可使心衰、心 梗以及各种原因的总体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 达到3.72、3.26及7.41。
子-κB)和AP-1(激活蛋白-1 )的活化来
调节基因转录水平 • 在所有炎症性疾病中,这些前炎症性转
录因子被活化,在扩大和维持这些炎症性 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精品ppt
5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 1、基因途径
• 2、非基因途径
精品ppt
6
基因途径
• 与胞浆内的GR(糖皮质激素受体)或MR(盐皮 质激素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
精品ppt
3
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由于不同的细胞、介质的参与,使慢性 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方式明显不同,但 全都是以多种炎症性蛋白表达的增加为特 征,这些炎性蛋白中有些是在全部炎症性 疾病中普遍存在,而另一些就仅限于某一 种特定的疾病。
精品ppt
4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作用机理 ppt课件共33页PPT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作用机理 ppt课件共3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d9a0f9a2161479161128d7.png)
• 毒性较大,主要有肾、神经、胃肠道及心血管毒性
2·3 雷帕霉素(rapamycin)
• 雷帕霉素 主要抑制T细胞活性,免疫抑制活性优于CsA和 FK506。对急、慢性排斥反应、GVHD均可能有疗效
• 咪唑立宾(mizoribine)、新月环六肽(cyclomunine) 等 真菌代谢物提取物,亦有免疫抑制作用
• 环磷酰胺为烷化剂
选择性杀伤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细胞,限制其转化为免疫母细 胞,对B细胞作用更显著,使B细胞减少,抗体产生受抑制
抑制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抑制迟发型超 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用于难治性I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骨髓移植抗排斥 反应。还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疾 病的化疗
2 真菌代谢产物类
• 环孢素(cyclosporin,CsA) •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 雷帕霉素(rapamycin) • 咪唑立宾(mizoribine)、新月环六肽
2·1 环孢素(cyclosporin,CsA)
• 环孢素是一选择性作用于T细胞的免疫抑制药
• 对T细胞激活的早期有强烈抑制作用,阻断淋巴细胞在抗原 刺激下的增生、分化和成熟,减少IL-2产生,抑制T细胞和NK 细胞的细胞毒杀伤活力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 理
特点
➢这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点,都需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抑制 针对自身机体的免疫反应
➢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3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P谢药
• 对T细胞抑制作用强于对B细胞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和迟发超敏反应
2·3 雷帕霉素(rapamycin)
• 雷帕霉素 主要抑制T细胞活性,免疫抑制活性优于CsA和 FK506。对急、慢性排斥反应、GVHD均可能有疗效
• 咪唑立宾(mizoribine)、新月环六肽(cyclomunine) 等 真菌代谢物提取物,亦有免疫抑制作用
• 环磷酰胺为烷化剂
选择性杀伤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细胞,限制其转化为免疫母细 胞,对B细胞作用更显著,使B细胞减少,抗体产生受抑制
抑制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抑制迟发型超 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用于难治性I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骨髓移植抗排斥 反应。还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疾 病的化疗
2 真菌代谢产物类
• 环孢素(cyclosporin,CsA) •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 雷帕霉素(rapamycin) • 咪唑立宾(mizoribine)、新月环六肽
2·1 环孢素(cyclosporin,CsA)
• 环孢素是一选择性作用于T细胞的免疫抑制药
• 对T细胞激活的早期有强烈抑制作用,阻断淋巴细胞在抗原 刺激下的增生、分化和成熟,减少IL-2产生,抑制T细胞和NK 细胞的细胞毒杀伤活力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 理
特点
➢这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点,都需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抑制 针对自身机体的免疫反应
➢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3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P谢药
• 对T细胞抑制作用强于对B细胞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和迟发超敏反应
最新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PPT课件
![最新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b35d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1.png)
瑞典规定乳酸菌制剂活菌数要达到2×1010个/g。 我国正式批准生产的制剂中,对含菌数量与用量的规定是:芽孢杆菌
含量≥5×108个/g,乳酸杆菌≥1×107个/g。 德国学者认为,仔猪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其含菌量应达到2×105个
/g~5×105个/g。 乳酸杆菌因制剂不同而有差异,其数量不少于107个/g,每日添加
酵母及其培养物的应用年代已久,现己广泛应用于各种动 物的养殖中。
目前农业部允许用于益生素的酵母菌有:酿酒酵母、啤酒 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等。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与治疗药物不同,为“己病治 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 。
益生菌进入动物肠道后,会与其中的正常 菌群会合,显现出共生、栖生、竞争或吞 噬等复杂关系。因此,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机理相当复杂,从微生物作用方式的角度, 有以下几种解释:
20.保加利亚杆菌 21.干酪乳杆菌 22.纤维二糖乳杆菌
23.弯曲乳杆菌 24.德氏乳杆菌 25.发酵乳杆菌
26.瑞士乳杆菌 27.乳酸乳杆菌 28.胚芽乳杆菌
29.罗特氏乳杆菌 30.肠膜明串珠菌 31.乳酸片球菌
32.啤酒片球菌 33.戊糖片球菌 34.费氏丙酸杆菌
35.谢氏丙酸球菌 36.酿酒片球菌 37.乳酪链球菌
当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中某菌种以孢子状态进入畜 禽消化道后迅速生长繁殖,消耗肠内氧气,使局 部氧分子浓度下降,从而恢复肠内微生物之间的 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促生长之目的
其他作用
产生各种酶 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营养作用
产生各种酶
有些益生菌可产生水解酶、发酵酶和呼吸酶等, 有利于降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 合物。如乳酸杆菌等在消化道内繁衍增殖,促进 消化道内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生产性能。陈惠等(1994)研 究表明生长育肥猪饲喂芽孢杆菌添加剂后,可使 其α-淀粉酶及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 Hotten(1998)报道,有益微生物可在体内产生多 种消化酶,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含量≥5×108个/g,乳酸杆菌≥1×107个/g。 德国学者认为,仔猪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其含菌量应达到2×105个
/g~5×105个/g。 乳酸杆菌因制剂不同而有差异,其数量不少于107个/g,每日添加
酵母及其培养物的应用年代已久,现己广泛应用于各种动 物的养殖中。
目前农业部允许用于益生素的酵母菌有:酿酒酵母、啤酒 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等。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态制剂与治疗药物不同,为“己病治 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 。
益生菌进入动物肠道后,会与其中的正常 菌群会合,显现出共生、栖生、竞争或吞 噬等复杂关系。因此,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机理相当复杂,从微生物作用方式的角度, 有以下几种解释:
20.保加利亚杆菌 21.干酪乳杆菌 22.纤维二糖乳杆菌
23.弯曲乳杆菌 24.德氏乳杆菌 25.发酵乳杆菌
26.瑞士乳杆菌 27.乳酸乳杆菌 28.胚芽乳杆菌
29.罗特氏乳杆菌 30.肠膜明串珠菌 31.乳酸片球菌
32.啤酒片球菌 33.戊糖片球菌 34.费氏丙酸杆菌
35.谢氏丙酸球菌 36.酿酒片球菌 37.乳酪链球菌
当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中某菌种以孢子状态进入畜 禽消化道后迅速生长繁殖,消耗肠内氧气,使局 部氧分子浓度下降,从而恢复肠内微生物之间的 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促生长之目的
其他作用
产生各种酶 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营养作用
产生各种酶
有些益生菌可产生水解酶、发酵酶和呼吸酶等, 有利于降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 合物。如乳酸杆菌等在消化道内繁衍增殖,促进 消化道内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生产性能。陈惠等(1994)研 究表明生长育肥猪饲喂芽孢杆菌添加剂后,可使 其α-淀粉酶及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 Hotten(1998)报道,有益微生物可在体内产生多 种消化酶,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药物作用机理-药效学
![药物作用机理-药效学](https://img.taocdn.com/s3/m/3d1a2175a26925c52cc5bfab.png)
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理、生化、病理等) (生药、药化、药剂、制药等)
基础医学
药剂学
医学
临床医学
(内、外、儿、妇科等)
药理学
药学
治疗学
(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药物与机体的作用:
机体
致病力
治疗作用
抵抗力
不良反应
体内过程
耐药性
病原体
药物
治疗作用
二、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 效学) :指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研究药物对机 体产生的生理、生化效应,引起药物效应的机制 ,以及药效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阐明药物 作用。包括受体、酶、离子通道等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 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 理,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3、药物的不良反应种类
例:历史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1877年—氯仿麻醉意外致死
1937美国使用乙二醇作磺胺药的溶剂造成100多人死亡
1959年—反应停事件
1960年—氯碘喹所致的亚急性脊髓视N炎(SMON事件)
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 订了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指南等。
1. 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如 P-G治疗脑膜炎。
2. 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疾病症 状,如吗啡镇痛,阿斯匹林解热。
C、从药物作用先后分: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原发(直接)作用:指药物被吸收后对机体 首先产生的作用。 继发(间接)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 节机制引起远隔器官功能改变。
农药作用机理ppt课件
![农药作用机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83e207376baf1ffc4fad8b.png)
常见药剂:灭幼脲(灭幼脲3号)、氟铃脲、除虫脲(灭幼脲
1号)、氟啶脲(抑太保)
15
杀虫剂作用机制简介
杀线虫剂 主动侵袭寄主和自动转移危害 症状:根茎肿大、根结、根丛生、根茎腐烂、
茎叶扭曲等,植株黄化、矮化、凋萎等
病毒制剂
16
杀菌剂的分类
保护性杀菌剂:不进入植物体内,只沉淀在 作物表面起保护作用。对已侵入植物体的病菌 没有作用,对施药后新长出的植物部分也不能 起到保护作用
5
•从气门进入
绝大多数陆栖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气门和气 管系统组成。气门是昆虫进行呼吸时空气及 二氧化碳的进出口 气体药剂如氯化苦、磷化氢及溴甲烷等可以 在昆虫呼吸时随空气进入气门,沿气管系统 最后到达微气管而产生毒效。 有些矿物油乳剂由气门进入气管后产生堵塞 作用,阻碍气体交换,使害虫窒息而死 熏蒸和触杀作用
被植物吸收后,不在植物体内移动或移动较小,主 要在接触部位起作用。--------敌稗——喷匀
22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分类 按使用方法分类
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法--------玉地
茎叶处理剂 茎叶处理法--------闲锄
23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分类
按化学结构系统分类
苯氧羧酸类--------------------------精奎禾灵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
三氮苯类-----------莠去津
酰胺类--------------甲草胺
取代脲类
二苯脒类
环状亚胺类
磺酰脲类-----------苯磺隆
氨基甲酸酯类-----------------野麦畏
有机磷类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理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90bc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b.png)
探索糖皮质激素在自身免疫性 疾病、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 病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关 注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发新型糖皮质激素类药 物
针对现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 不足,如副作用大、疗效不稳 定等,开发新型、高效、低毒 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临床 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
糖皮质激素与靶器官相互 作用
肝脏代谢及调节功能
01
02
03
04
糖代谢
促进糖原异生,抑制糖原合成 ,提高血糖水平。
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 合成,导致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中脂肪 酸浓度增加,有利于糖异生。
调节功能
对肝脏的多种代谢过程具有调 节作用,包括胆固醇、胆汁酸
、磷脂等的合成和代谢。
鼓励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多 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合作 ,共同推动糖皮质激素作用机 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糖皮质激素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同
时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 的调控机制
进一步揭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 磷酸化、泛素化等修饰对其功 能的影响,以及不同修饰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调控网络。
拓展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 用范围
分类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等属于短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等 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
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生理功能
糖皮质激素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维持机体水盐平衡, 增强机体应激反应等。
开发新型糖皮质激素类药 物
针对现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 不足,如副作用大、疗效不稳 定等,开发新型、高效、低毒 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临床 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
糖皮质激素与靶器官相互 作用
肝脏代谢及调节功能
01
02
03
04
糖代谢
促进糖原异生,抑制糖原合成 ,提高血糖水平。
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 合成,导致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中脂肪 酸浓度增加,有利于糖异生。
调节功能
对肝脏的多种代谢过程具有调 节作用,包括胆固醇、胆汁酸
、磷脂等的合成和代谢。
鼓励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多 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合作 ,共同推动糖皮质激素作用机 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糖皮质激素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同
时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 的调控机制
进一步揭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 磷酸化、泛素化等修饰对其功 能的影响,以及不同修饰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调控网络。
拓展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 用范围
分类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等属于短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等 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
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生理功能
糖皮质激素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维持机体水盐平衡, 增强机体应激反应等。
茶碱类药物的平喘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
![茶碱类药物的平喘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3239b2ddccda38376bafe6.png)
Rp-c AMP可抑制这个作用。
.
58
茶碱类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62例病人分为两组-BUD 400 mg +250 mg or
375mg Theophylline -BUD 800 mg
治疗期3个月,定期检测病人肺功能并记录病人呼气峰流速,症状 和 Albuterol 应用情况,观察治疗对内源性皮 质醇的影响
.
29
• 目的:观察非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茶碱 对痰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痰嗜酸粒细胞趋 化活性的影响
• 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研究
观察期间:4周 21例轻中度患者
.
30
.
31
Eos(%)
FEV1(l)
Baseline
V1
V2
20.2± 3.7 20.3 ±4.3
3.92 ±0.2
ND
Treatment
.
10
一、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1、通过抑制PDE介导 2、为非选择性PDE抑制剂 3、体内达到抑制PDE的血浆浓度为10 ~20mg/L,
这低于体外的25mg/L,体内存在协同机制
.
11
4、对PDE亚型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III,V亚型,产生平滑肌舒张( c AMP , c GMP )
对PDE IV 抑制产生抗炎作用
(一)Th细胞亚群平衡 促使Th2转化为Th1:茶碱治疗后外周血
IFN-产生增加,抑制Th2的增殖。停用后, Th2又恢复。
.
53
(二)抑制免疫活性细胞(CD3+、CD4+、 CD8+等)由外周血向气道粘膜的转移
1、茶碱治疗6周(血浆浓度11mg/L)支气管粘膜活 检结果:CD8+、IL-4和IL-5阳性细胞(CD4+产生) 明显低于对照组
.
58
茶碱类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62例病人分为两组-BUD 400 mg +250 mg or
375mg Theophylline -BUD 800 mg
治疗期3个月,定期检测病人肺功能并记录病人呼气峰流速,症状 和 Albuterol 应用情况,观察治疗对内源性皮 质醇的影响
.
29
• 目的:观察非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茶碱 对痰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痰嗜酸粒细胞趋 化活性的影响
• 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研究
观察期间:4周 21例轻中度患者
.
30
.
31
Eos(%)
FEV1(l)
Baseline
V1
V2
20.2± 3.7 20.3 ±4.3
3.92 ±0.2
ND
Treatment
.
10
一、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1、通过抑制PDE介导 2、为非选择性PDE抑制剂 3、体内达到抑制PDE的血浆浓度为10 ~20mg/L,
这低于体外的25mg/L,体内存在协同机制
.
11
4、对PDE亚型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III,V亚型,产生平滑肌舒张( c AMP , c GMP )
对PDE IV 抑制产生抗炎作用
(一)Th细胞亚群平衡 促使Th2转化为Th1:茶碱治疗后外周血
IFN-产生增加,抑制Th2的增殖。停用后, Th2又恢复。
.
53
(二)抑制免疫活性细胞(CD3+、CD4+、 CD8+等)由外周血向气道粘膜的转移
1、茶碱治疗6周(血浆浓度11mg/L)支气管粘膜活 检结果:CD8+、IL-4和IL-5阳性细胞(CD4+产生) 明显低于对照组
地西泮等药物的药理作用PPT课件
![地西泮等药物的药理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44abbb28ea81c759f5782b.png)
免疫系统: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也可抑制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这可能是 吗啡吸食者易感HIV病毒的主要原因
25
临床应用
犬麻前给药 镇痛、伤烧、创伤等止痛 止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效。但
因成瘾性强,一般不用 止泻:可减轻急、慢性腹泻的症状,一般
以含少量morphine的阿片酊配成复方制 剂用于严重单纯性腹泻的治疗
17
临床应用
镇静、解痉: ①用于马属动物急性胃扩张、肠堵塞、痉挛
性腹痛 ②子宫及直肠脱出 ③食道、膈肌、膀胱痉挛等 ④破伤风、脑炎、士的宁及其它中枢兴奋药
中毒所致的惊厥 麻醉
18
不良反应
对胃黏膜有刺激,易引起恶心、呕吐 大剂量能抑制心肌收缩力,缩短心肌不应
期,并抑制延髓的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 对肝、肾有损害作用 偶有发生过敏性皮疹,荨麻疹 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及耐受性,突然
深度安定药(神经松弛剂)使激动或 易动的动物安静下来,调节或控制它 们的行为或精神病态
6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作用机制: 阻断中枢神经D受体和α 受体,D1受体与 CS蛋白偶联,激动时可经CS蛋白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使cAMP水平增加,其外周 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产 生镇静、安定、止吐等作用,引起血管扩 张,改善微循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 体温下降,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应用:放射诊断;深度安眠(麻醉)
14
作用机理
α2受体是一种突触前膜的抑制性自身受体。 当该受体兴奋时,能抑制突触前膜的囊泡 释放递质一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在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兴奋性的递质,对 保持动物的警觉和各种感觉起重要作用。 赛拉嗪是一种α 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能 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的α 2受体结合, 并激动α 2受体,从而抑制突触前膜去甲肾 上腺素的释放
25
临床应用
犬麻前给药 镇痛、伤烧、创伤等止痛 止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效。但
因成瘾性强,一般不用 止泻:可减轻急、慢性腹泻的症状,一般
以含少量morphine的阿片酊配成复方制 剂用于严重单纯性腹泻的治疗
17
临床应用
镇静、解痉: ①用于马属动物急性胃扩张、肠堵塞、痉挛
性腹痛 ②子宫及直肠脱出 ③食道、膈肌、膀胱痉挛等 ④破伤风、脑炎、士的宁及其它中枢兴奋药
中毒所致的惊厥 麻醉
18
不良反应
对胃黏膜有刺激,易引起恶心、呕吐 大剂量能抑制心肌收缩力,缩短心肌不应
期,并抑制延髓的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 对肝、肾有损害作用 偶有发生过敏性皮疹,荨麻疹 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及耐受性,突然
深度安定药(神经松弛剂)使激动或 易动的动物安静下来,调节或控制它 们的行为或精神病态
6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作用机制: 阻断中枢神经D受体和α 受体,D1受体与 CS蛋白偶联,激动时可经CS蛋白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使cAMP水平增加,其外周 作用表现为血管扩张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产 生镇静、安定、止吐等作用,引起血管扩 张,改善微循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 体温下降,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应用:放射诊断;深度安眠(麻醉)
14
作用机理
α2受体是一种突触前膜的抑制性自身受体。 当该受体兴奋时,能抑制突触前膜的囊泡 释放递质一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在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兴奋性的递质,对 保持动物的警觉和各种感觉起重要作用。 赛拉嗪是一种α 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能 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的α 2受体结合, 并激动α 2受体,从而抑制突触前膜去甲肾 上腺素的释放
药物作用机理
![药物作用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4a79ac1711cc7930b71634.png)
阻碍细胞壁的形成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份。许多抗 菌药物能干扰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不能合成 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其中糖肽类 抗生素,如万古霉素(vancomycin)和替考 拉宁(teicoplanin),可与UDP-胞壁酰五肽 末端的D-Ala-D-Ala结合,形成复合物,可抑 制肽聚糖链延伸或肽链交联
细胞特性的改变
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它特性的改变使 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
.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 胞
细菌产生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将进入细胞内 的药物泵出至胞外。
.改变代谢途径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苯酸(PABA),竞争 二氢喋酸合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如,金黄色 葡萄球菌多次接触磺胺药后,其自身的PABA 产量增加,可达原敏感菌产量的20~100 倍, 后者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使磺胺药 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tetracycline)、多西 环素(doxycycline)、替加环素 (tigecycline),可特异性地与核糖体30S亚 基A位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初始阶段和释放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erythromycin)、螺 旋霉素(spiramycin)、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阿齐霉素 (azithromycin),可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故而抑制蛋白质 合成
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一代如头孢拉定(cefradine)、第二代如 头孢克洛(cefaclor)、第三代如头孢他啶(ceftazidime)、 头孢曲松(ceftriaxone)和第四代如头孢匹罗(cefpirome) 头孢菌素;
单环β-内酰胺类:如氨曲南(aztreonam); 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imipenem)、比阿培南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份。许多抗 菌药物能干扰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不能合成 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其中糖肽类 抗生素,如万古霉素(vancomycin)和替考 拉宁(teicoplanin),可与UDP-胞壁酰五肽 末端的D-Ala-D-Ala结合,形成复合物,可抑 制肽聚糖链延伸或肽链交联
细胞特性的改变
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它特性的改变使 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
.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 胞
细菌产生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将进入细胞内 的药物泵出至胞外。
.改变代谢途径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苯酸(PABA),竞争 二氢喋酸合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如,金黄色 葡萄球菌多次接触磺胺药后,其自身的PABA 产量增加,可达原敏感菌产量的20~100 倍, 后者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使磺胺药 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tetracycline)、多西 环素(doxycycline)、替加环素 (tigecycline),可特异性地与核糖体30S亚 基A位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初始阶段和释放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erythromycin)、螺 旋霉素(spiramycin)、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阿齐霉素 (azithromycin),可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故而抑制蛋白质 合成
头孢菌素类:包括第一代如头孢拉定(cefradine)、第二代如 头孢克洛(cefaclor)、第三代如头孢他啶(ceftazidime)、 头孢曲松(ceftriaxone)和第四代如头孢匹罗(cefpirome) 头孢菌素;
单环β-内酰胺类:如氨曲南(aztreonam); 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imipenem)、比阿培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
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 修饰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使含β-内酰胺环 的抗生素分解;细菌产生的钝化酶(磷酸转移 酶、核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使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使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发生改
由于细菌自身发生突变或细菌产生某种酶的修 饰使抗生素的作用靶点(如核酸或核蛋白)的 结构发生变化,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对青 霉素的蛋白结合部位进行修饰,使细菌对药物 不敏感所致。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细菌细胞膜具有选择性屏障作用,并具有多种 酶系统,参与生化代谢过程。多粘菌素 (ploymycin)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的磷脂, 使细胞膜受损,细胞浆内容物漏出,引起细菌 死亡。
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主要有5种机制
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 使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发生改变 细胞特性的改变 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胞 改变代谢途径
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 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在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抗菌物质,极微量即能 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抗生素 大多由放线菌和丝状真菌产生。在抗生素母核 中加入不同侧链或通过母核结构改造而获得的 为半合成抗生素,完全化学合成的为化学合成 抗菌药物。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tetracycline)、多西 环素(doxycycline)、替加环素 (tigecycline),可特异性地与核糖体30S亚 基A位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初始阶段和释放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erythromycin)、螺 旋霉素(spiramycin)、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阿齐霉素 (azithromycin),可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故而抑制蛋白质 合成
利福霉素类:如利福平(rifampicin)、利福布丁 (rifabutin)等,可与细菌的DNA依赖性RNA多聚酶 β亚单位结合,抑制mRNA的合成;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SMZ),通过阻断核苷酸前体物质四氢叶酸的合成, 抑制核酸的合成;
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产生中 介化合物,引起DNA链断裂,干扰DNA复制。
抗菌药物杀菌机制及 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微生物 张静会
1941年青霉素投入临床使用,细菌感染性疾 病的治疗从此进入抗生素时代。到了20世纪 80年代,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 性,抗菌治疗面临严重问题。了解抗菌药物的 杀菌机制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正 确地使用抗菌药物和指导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与细菌竞争性抑制参与肽 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和羧肽酶等,抑制四肽 侧链上D-Ala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或侧链 直接相连。被β-内酰胺类抑制的酶具有与青霉 素结合的能力,故称之为青霉素结合蛋白。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 (gentami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阿米 卡星(amikacin)、地贝卡星(dibekacin)等,其 杀菌机制主要是与核糖体30S亚基不可逆地结合,将 已接上的甲酰蛋氨酰-tRNA解离,抑制蛋白质合成起 始过程;亦可阻止核糖体与释放因子结合,阻断蛋细胞壁的形成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阻碍细胞壁的形成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份。许多抗 菌药物能干扰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不能合成 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其中糖肽类 抗生素,如万古霉素(vancomycin)和替考 拉宁(teicoplanin),可与UDP-胞壁酰五肽 末端的D-Ala-D-Ala结合,形成复合物,可抑 制肽聚糖链延伸或肽链交联
林可霉素(lincomycin)和克林霉素 (clindamycin):抗菌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 似;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可与核糖体 50S亚基结合,使肽链延伸受阻。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
主要药物有: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norfloxacin)、环
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 (ofloxacin)、吉米沙星(gemifloxacin) 等,通过与DNA解旋酶-DNA复合体相结合, 抑制DNA的断裂-重接循环,干扰DNA双螺旋 形成,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发挥杀菌作用;
细胞特性的改变
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它特性的改变使 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
.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 胞
细菌产生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将进入细胞内 的药物泵出至胞外。
.改变代谢途径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苯酸(PABA),竞争 二氢喋酸合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如,金黄色 葡萄球菌多次接触磺胺药后,其自身的PABA 产量增加,可达原敏感菌产量的20~100 倍, 后者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使磺胺药 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