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诗词过零丁洋教案优秀范文3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诗词过零丁洋教案优秀范文3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诗词过零丁洋教案优秀范文3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索帮助,人教版初中语文诗词过零丁洋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对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大家能想起他们的名字及故事吗?指名回答。

2、生回答:虎门销烟林则徐,抗倭英雄戚继光,抗金英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3、师:大家知道的知识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英雄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4、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学习目标过渡:同学们,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轻松背默。

2.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3.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三、展示预习过渡: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时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你所了解的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生: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

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师:预习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

生: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

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师:很好!预习展示让大家了解了作者的经历。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浏览一下吧。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初中语文古诗过零丁洋试讲逐字稿10分钟范例

初中语文古诗过零丁洋试讲逐字稿10分钟范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过零丁洋》古诗试讲的10分钟范例逐字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试讲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过零丁洋》。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元朝军队俘虏他并押解他经过零丁洋时所作。

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标题,“过零丁洋”。

这个标题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背景,即文天祥在被押解经过零丁洋时所写。

接下来,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辛苦遭逢起一经”。

这句诗中的“辛苦遭逢”四字,直接表达了文天祥当时的困苦和艰难。

“起一经”则暗指他从此踏上了艰难的人生旅程。

然后是第二句:“干戈寥落四周星”。

这里的“干戈寥落”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四周星”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展示了文天祥在困苦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

接下来是诗的中心部分,也就是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两句诗是文天祥对自己和国家命运的深沉感慨。

“山河破碎风飘絮”描绘了国家的破碎和沦丧,“身世浮沉雨打萍”则表达了个人命运的无法自主。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两句诗中的地名“惶恐滩”和“零丁洋”,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巧妙地借地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惶恐和孤苦。

最后是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是文天祥对生命和忠诚的深刻思考。

他明白人终有一死,但重要的是要留下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留下光辉的一页。

这也是他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诗人的庄严承诺。

总的来说,《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诗歌表达他对国家、民族和生命的深深热爱和坚定信念。

这首诗充满了深深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也体现了文天祥的高尚人格和坚定信念。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我的试讲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过零丁洋》。

让我们再次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谢谢大家!。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理解诗歌《过零丁洋》的意境和主题;3. 掌握诗歌《过零丁洋》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人文天祥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过零丁洋》;2. 《过零丁洋》的意境和主题;3.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课本《文学经典精品》,教参《文天祥全集》;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学生资料:文天祥生平资料、诗歌欣赏材料;4. 教学资源: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文天祥生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文天祥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诗歌鉴赏(15分钟)请学生阅读《过零丁洋》,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 生平了解(10分钟)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让学生对文天祥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学习《过零丁洋》提供背景知识。

4. 诗歌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过零丁洋》中的意象和主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味。

第二课时:1. 诗歌学习(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深入探讨《过零丁洋》的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诗歌朗诵(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过零丁洋》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文天祥的文学价值和《过零丁洋》的审美意义,激励学生继续探索文学之美。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对《过零丁洋》的复述、对文天祥的理解、或者诗歌赏析等,让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拓展文学视野。

初中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过零丁洋”

初中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过零丁洋”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23课
《过零丁洋》文天祥
执教者 罗湖外语初中学校 袁芬
学习目标:
1、结合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2、学习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凛然的民族正气; 3.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浮 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20岁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刑部郎官,1275年被 任命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遭扣留。后脱险,到福 建坚持抗元。
创作背景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 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 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 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 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 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 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 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微文 选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张弘范的逼 迫,文天祥选择了坚持正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是他这一坚守的人生写照。文天祥这一选择, 激励了后代无数仁人志士。成就了一个大写的人。
微文的结构 1、标题 2、引用句子 3、鲜明表明读者的观点。
微文 选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忽必烈的劝 降,文天祥选择了“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人”,“饿死 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是他的人格追求。生的伟大,死的 光荣,为文天祥的选择点赞!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品析角度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对比阅读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279年), 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 南宋朝廷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 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yú)岭, 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 此诗。

初中语文九年级第23课 过零丁洋

初中语文九年级第23课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走近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 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20 岁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南宋末年 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 为“宋末三杰”。
景炎三年(公元1278)于 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十二 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 有《文山诗集》《指南录》 《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huáng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品诗
这首诗的四联分别写了 哪些内容?要表达作者怎样 的感情?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直抒胸意,抒发了作者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 气节。
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 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 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慷慨正义
舍生取义
课堂小结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 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 在最后却由悲而壮、由抑而扬,迸发出“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 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 生死观。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借用比喻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 我要留取一颗忠心永垂史册。
——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志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苦经历, 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身世之惨, 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想当年在惶恐滩头败退的时候是多么惶 恐(恐惧大宋危局),可如今被俘经过 零丁洋的时候又是多么孤苦无依。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江西、福建, 忧念国家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 的孤独处境。两句巧用地名,使用双关, 既写处境的险恶,诗句回环,又写心情 “恐惧”与孤苦无依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 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 在国家危及存亡关头起兵抗元4 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南宋王朝破碎不堪,如风中飘絮; 身世坎坷浮沉,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此句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 危亡;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历经 艰辛。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 联系起来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 善、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 学家、爱国主义诗人。20岁中状元, 官至右丞相。元兵南下,起兵抵抗, 兵败被俘,监禁燕京3年多,不屈就 义。
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 代表作,写于被俘后的第二 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 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 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 杰等人,文天祥拿出此诗以 示以死明志的决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一生辛勤劳苦,熟读经书,通过 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作官;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及赏析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及赏析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初中语文】《过零丁洋》备战+中考语文古诗意象+复习

【初中语文】《过零丁洋》备战+中考语文古诗意象+复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汗___青。
重点字词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遭 逢 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
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 举考试得官。
干 戈 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 寥 落 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散。 四 周 星 四周年。 零 丁 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 青 这里指史册。
两句是:“__惶___恐__滩___头__说__惶___恐____,___零___丁__洋__里___叹__零___丁___。” ⑶诗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____人__生___自__古___谁__无__死______? ___留__取__丹___心__照___汗__青____。”
巩固精练
絮 xù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 huáng 滩 tān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点字形
辛苦遭逢起一经,_干___ _戈___ _寥___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__飘__ __絮__ ,身世浮沉雨打萍。 __惶__恐__滩__头说_惶___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响应朝廷“勤王”的号召, 转战东南,抗击元军。文天祥于1278年为元军所俘。次年,文天祥过零 丁洋,写了这首诗。后文天祥被押解至大都(今北京),于元世祖至二 十年(1283)初英勇就义。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这首七言律诗回忆自己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抒发了他的
___忧__世__之___痛____和___舍__生___取__义____、为朝廷捐躯的豪情壮志。
巩固精练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文。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元朝入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忠诚于国家的决心。

诗歌以悲壮的情感,崇高的气节,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本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过零丁洋》这样的有深度的诗文,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了解不足,也会影响对诗文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学会欣赏古诗文,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忠诚于国家的品质;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诗人的情感。

3.欣赏法:通过分析诗文的韵律、意象等,帮助学生欣赏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诗文,了解诗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文天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文,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呈现诗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过零丁洋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并理解《过零丁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够正确运用;3. 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并能够分析文本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本理解: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2. 词汇应用:掌握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大海的认知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好奇心。

2. 师生互动提问:你们是否经历过一个人独自面对大海的场景?请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大海的感触。

【呈现】1. 阅读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等。

然后学生两两讨论,简述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带着问题和感受进行阅读,注重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使用。

3. 教师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重点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分析故事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头韵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找出其中的关键词、短语和重要句子,并分析其含义和修辞手法。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解读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交流。

3. 整合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性的讨论,促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拓展延伸】1. 课外阅读推荐:教师推荐相关海洋主题的文章或图书,供学生拓展相关阅读。

2. 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创设一个逼真的海洋情境,引导学生依据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

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过零丁洋(辛劳遭逢起一经)文天祥原文Original Text译文Translated Text辛劳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现在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一辈子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旧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一辈子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射汗青。

【注释】[1]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领张世杰。

因此,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2]“辛劳”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劳。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熟知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3]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差不多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现在已无力抵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那个地点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事实上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明白得,是诗人对终生遭遇的回忆。

[4]“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差不多难以挽回。

[5]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6]“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7]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

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九下12《过零丁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九下12《过零丁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字词解释: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②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③干戈:指战争。

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

④寥落:稀少。

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⑤四周星:四周年。

⑥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⑦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

⑧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⑨汗青:这里指史册。

内容描述: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全诗赏析: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诗人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他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全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尾联视死如归的崇高选择,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

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写作特色:颔联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用“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

颈联用了一语双关,惶恐既指惶恐滩地名又指作者诚惶诚恐的心理,零丁既指零丁洋又指孤苦无依。

此联作者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考点精炼:题组一:1、【词语理解】诗中的“起一经”是什么意思?(1分)2、【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述志诗。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过零丁洋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过零丁洋

九年级下册 第12首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⑩。
译文:自古以来,人生在世有谁能够躲避一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课下注释:⑩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 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修辞:反问。抒发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决心和抱负。 炼字:“取”“照”两个字,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诗人 的英雄气节与生死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写法: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 凛然的英雄气节。
九年级下册 第12首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诗歌主旨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表现了诗人坚贞的英雄气
节。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 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九年级下册 第12首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 本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

九年级下册 第12首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惶恐滩⑧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⑨。
译文: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在零丁洋里又感叹自己孤苦无依。 课下注释:⑧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 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⑨零丁:孤苦 无依的样子。 内容:上句追忆自己兵败江西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写出形势的 险恶和自身境况的危苦。 修辞:双关。诗人借“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 自身境况的危苦,表达了对战争局势的惶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九年级下册 第12首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山河破碎风飘絮⑥,身世浮沉雨打萍⑦。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南宋末年文学家文天祥所作。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抗元事业失败后,被俘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崇高的气节和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以激昂慷慨的情感,崇高的爱国精神,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出了文天祥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仰。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掌握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文内容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

3.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文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针对诗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通过拓展,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诗文的理解和作者的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这首诗,并写一篇关于作者爱国情怀的短文。

8.板书(5分钟)板书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文天祥的生平;2. 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导学内容:1. 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文天祥的生平《过零丁洋》是南宋抗金名将文天祥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词。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抗金名将,他在南宋死亡后被金军俘虏,但他坚贞不屈,最终壮烈殉国。

《过零丁洋》是他在囹圄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怀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2. 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对祖国的深情怀和对抗金复兴南宋的决心。

词中描述了文天祥在囹圄中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不畏强敌、坚决抗敌的意志。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分析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怀和对抗金复兴南宋的决心。

他用“过零丁洋”比喻自己流离失所、伶仃无依的处境,但他仍然心系祖国,不忘国耻,誓要报仇雪耻。

他坚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祖国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文天祥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在这首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导学活动:1. 朗读《过零丁洋》,让学生感受文天祥的悲愤之情和爱国情怀;2. 分组讨论《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展示各组的讨论效果;3. 分析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4. 小组展示分析效果,进行讨论交流。

导学延伸:1. 阅读《青玉案·元夕》,比较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探讨两位文学家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2. 撰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理解和感悟;3. 创作一首类似于《过零丁洋》的词,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过零丁洋》及其作者文天祥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宏扬民族精神的认识和行动。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知识点汇总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将。

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

2、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3、译文: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支离破碎,如风中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坎坷,就像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至今让我惶恐,零丁洋的深陷敌手可叹我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我要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史册。

4、首联:叙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21岁时因科举走向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5、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把支离破碎的南宋王朝比作风中的柳絮,把自己坎坷的一生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哀。

6、赏析“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巧用双关、对偶,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现他的“惶恐”“零丁”,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7、赏析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我要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史册。

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8、中心: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9、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气贯长虹,洋溢着浩然正 气。文天祥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壮歌。如今 的我们,更应该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 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不屈不挠 无怨无悔 颔联:借用比喻 忧国忧民 颈联:借用双关 抒写感受 尾联:慷慨就义 舍生取义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 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 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 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 楷模。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文 天

祥丁


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 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 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 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 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兵 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 害。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 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 (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 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学课件-原...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学课件-原...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学课件一、课件简介本课件是针对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过零丁洋》进行的教学课件。

《过零丁洋》是一篇描写中国古代女诗人杨玉环的故事的诗文,通过对杨玉环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本课件将结合多媒体素材和互动性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二、课程目标1.了解杨玉环的生平和诗文创作情况;2.分析和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件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1. 学习课文通过导入学习杨玉环的生平和诗文创作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意境。

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通过学习杨玉环的创作思想和审美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过零丁洋》中的情感世界。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设计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过零丁洋》为素材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预习1.用图片展示杨玉环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介绍杨玉环的生平和诗文创作情况,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提问学生对于杨玉环和课文的期待和想法,引导学生思考和预习课文。

第二步:学习课文1.分段阅读课文,逐句解读诗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境;2.分析杨玉环的诗文创作思想和审美追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3.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归纳总结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步:情感体验1.小组讨论:就杨玉环的情感体验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过零丁洋》中的情节,让学生深入体验课文的情感世界;3.情景再现:通过图片、音乐等创造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