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讲共7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第二章内容提要: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能过成为一门学科,是因为它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

要用完整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一方面要完整准确的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并领会其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看做是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特别是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一〃地位1〃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二〃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及分类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功能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A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B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C〃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A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B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C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第三章内容提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性和社会性功能两个方面,个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
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从各种文献(包括报刊、图书、文
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 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 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 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它可以 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教学课件
使用班级:2013级思政 使用时间: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
第一章 绪 论
.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 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与学科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
㈠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提出和形成
1951年,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 “思想政治工作”概念 ——刘少奇
.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
前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以人为作用 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 求的思想品德。主要解决“做什么”和” 怎样做”
后者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活动为研究客体,目的是揭示思想政治 教育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 什么”和“为什么”
.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按照设计程
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录、 分析而直接获取资料,以作出研究结论 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标准试验和自然实验。
.
4.社会调查法 它包括社会调查的方式和具体方法。 调查方式主要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
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 方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二者关系: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又有内化。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 和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陈万柏 张耀灿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陈万柏 张耀灿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主要复习内容(主编: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07年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科学体系重点:(1)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分析(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重点(1)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3.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重点:(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功能4.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重点:(1)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2)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点:(1)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重点:(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7.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重点:(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素质(2)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8.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点:(1)世界观教育(2)党的基本路线教育9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重点:(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学科建设进程二、学科建设经验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辨析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讲共70页文档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讲共70页文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讲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Hale Waihona Puke 、吁嗟身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说是这个特殊矛盾是呢?第一,這個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據。

進行思想教育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政治表現重總是同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要求有距離很難完全一致。

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逐步縮小這一距離。

第二,這個矛盾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推動著它的發展。

這一矛盾是思想教育的起點和動力第三,這個矛盾還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其他矛盾。

3.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兩個規律論: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以及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4.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關係既有聯係又有區別:1)○1聯係: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產生的前提條件,基礎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學是關於思想政治教育豐富的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只是體系。

○2離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學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成爲真正的科學,離開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會帶上很大的盲目性。

2)區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實踐活動,以人為作用對象,其目的在於幫助人們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這項活動由來已久。

而思想政治教育學則是一門科學,它以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實踐活動為研究客體,目的在於科學地認識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各種現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

5.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範疇(選擇題)起點範疇:思想和行爲中心範疇: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中介範疇:疏通和引導,言教和身教,物質鼓勵和精神鼓勵,教育和管理結果範疇:内化和外化終點範疇:個人與社會6.内化與外化内化:是指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將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規範納入自己的態度體系,成爲自己意識體系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讲

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它 需要管理来规范、调控和保障。
• 另一方面,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强化和支 持。
启示:
• 第一,要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 管理之中。
• 第二,要科学地把刚性的管理方法贯穿 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在党规国法规 定的范围内进行。
1、疏通与引导的涵义
• 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开言路,集 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 来。 • 引导是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循循 善诱、说服教育,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思想观点, 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并注意把其中 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
2、疏通与引导的辩证关系
• ①居于客体地位的行为者与其他客体要 素的关系 • 当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居于客体地位时, 相对于其他要素(环境、目的、手段 等),仍具有主体性,对其他要素仍具 有支配和制约作用。 • 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 育环境之间的关系 • 这几种要素之间主要是如何合理组合或 匹配的问题。
3、研究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意义
统一性表现为:
• 第一、思想支配行为 ,思想是行为的先 导和内在根据; • 第二,行为反映思想,行为是思想的外 在表现,人们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 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 • 第三,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 作用。

总之,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是辨证统一 的。没有无思想的行为,也没有无行为 的思想。思想指导行为、行为深化、完 成思想,行为的结果检验着思想,又形 成新的思想。行为是思想的继续,而思 想又是行为的结果。二者正是在这种相 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 化、相互制约中达到统一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1、宣传工作2、政治工作3、政治教育工作4、思想工作5、政治思想工作6、思想政治工作7、思想政治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开展规律〔2〕对人们进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1〕二者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提、根底和源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2〕二者区别:第一、从研究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第二、从时间上分析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6、疏通与引导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与科学性2、理论性与实践性3、独立性与综合性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开展一、学科建立进程1、全面探索时期〔1978—1984〕2、系统建立时期〔1984—1999〕3、全面建立时期〔1999至今〕一〕全面探索阶段〔1978-1984〕1978年,叶剑英指出“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重大开展〞。

1980年,“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并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学这一学科名称1983.7.1,?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二、学科建立经历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的原那么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根底理论研究4、严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展理论研究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立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立的顺利进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1、宣传工作2、政治工作3、政治教育工作4、思想工作5、政治思想工作6、思想政治工作7、思想政治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2)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1)二者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提、基础和源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2)二者区别:第一、从研究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第二、从时间上分析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内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6、疏通与引导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与科学性2、理论性与实践性3、独立性与综合性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学科建设进程1、全面探索时期(1978—1984)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3、全面建设时期(1999至今)一)全面探索阶段(1978-1984)1978年,叶剑英指出“毛泽东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重大发展”。

1980年,“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并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学这一学科名称 1983.7.1,《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二、学科建设经验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件

第一篇本质论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的联系与区别政治工作:政治工作就是指一定的阶级、团体、政党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纲领的活动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包括政治性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思想工作;政治性思想工作指一定的的阶级、政党、团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工作中思想教育,和思想工作中政治性思想工作注意:1)不要把纪检、保卫、组织等非思想性政治工作当作思想政治工作2)也不要把非政治性思想工作当作思想政治工作,比如个人的习惯、爱好、自然科学思想等等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认为,二者是重合的、可以通用区别:1)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内容,侧重理论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等同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或性质1、阶级性,阶级不同,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方式、方法也肯定不同,因此,这就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

2、普世性,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于各个阶级的活动之中,是一个世界性的、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与政治学的关系政治学是研究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联系a、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B、政治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确定的意识形态C、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政治学提供专门人才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政治学提供学术后备人才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专门研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关系政治学不专门研究政治教育(二)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他是整个教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联系:教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基本理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为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2: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整个理论体系,使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3:使学生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去解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对其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最重要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第二至第八章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过程、规律、目标、内容和任务,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和外部条件,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而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形成全面的、深刻的理性认知;特别是本课程的一些核心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和任务等)有力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三)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的触角 伸展到社会的方 方面面,无所不 及。
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 中,就会以人们的真实的思想 和行为状况为根据,做出科学 的、通情达理的分析和引导, 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四、综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提炼
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首 先要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矛盾中,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 质,与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状 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思想 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
(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养成注视意识形态领域动 向的良好习惯,敢于和善于开展思想领域的斗争, 敢于亮剑,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最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坚持无产 阶级的立场,坚持对一切政治问题进行阶级分析。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重点 难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在这里 一、导向性
二、群众性
我们是马克思主
三、渗透性 四、综合性
义者,对待政治问 题,不能只看现象 不看本质,而要善
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
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导论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导论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好比连接思想政
治教育学这张网的扭结,而基本范畴 就是扭结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连接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反过来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起指 导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思想与行为 灌输与疏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具 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理论
中央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分别在党的十二届
六中全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并颁发了 两个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央文件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
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切实做到一切为了人 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
观点:就是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就是要坚持马克
思主义观点,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与实践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观点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或政治性,是各个 社会、各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特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而鲜明的本质属性,就 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为主导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定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基础

第二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基础

思考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素质教育 有何启示? 有何启示?
二、“灌输”理论
• • • • (一)“灌输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1、理论源头:马克思、思格斯的有关思想 2、初步形成:考茨基的贡献 3、完善发展:列宁的新概括
• 列宁重申“灌输论”的时候,正是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地方党组织中小组习气浓厚、工人运动分散 性和自发倾向普遍存在、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在俄 国的变种经济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 经济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经济派推崇 经济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 西欧的伯恩施坦主义,迷恋工人运动的自发性, 满足于分散状态,醉心于经济斗争,忽视无产阶 级运动的政治任务,否认党的领导作用。工人运 动中的自发倾向助长了经济主义,经济主义思潮 的发展又加剧了社会民主党人的思想混乱和组织 涣散,使党进入一个混乱、瓦解、动摇的时期。
– 人的片面发展与分工紧密相连,分工则与生产 力水平和人们的教育水平相连
• 5、社会主义社会尽管不能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但是可以提出某些要求,以寻求渐 变。
–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公民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本学科中的意义
1、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存在的价值; 2、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标:人的发 展,主要是人的智力、人认识和改造自我 的能力以及人的文明程度的增长; 3、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任务(人的自 由与解放)和阶段性基本任务(培养“四 有”新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
–他公开宣称:“灌输论”是在革命实践远远落后于 革命理论的情况下被提倡的。“在这种情况下,考茨 基和列宁这样‘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便从临时的 需要中得出永久的美德。他们不遗余力地捍卫这样一 种观点,即社会主义只能由于工人运动密切相关的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外部’灌输给工人。”因此, “‘马克思主义’——当它被工人运动所正式接受的 时候——在‘不是别的,而是现实历史运动的一般表 述’(马克思)的意义上,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真正 的理论。相反,它一直是‘从外部’以预先设立的形 式被灌输的意识形态。”简言之,工人阶级从“灌输” 中得到的不是与革命实践相联系的革命理论,而是与 革命实践脱节的教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这本书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 果,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作者还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很 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著作,对于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深刻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学到了很多有关思想政治 教育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 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录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教材,其目录主要 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该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基本原理以及历史演 变。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组织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 传播、影响和评价,促使人们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和道德 品质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该章还介绍了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程和经验,以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 战和机遇。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用,包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军队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团体思想政治教育等,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考核,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 核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考核来衡量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综合 性、应用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讲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