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的供血范围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在人体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这些血管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参数,这些参数的正常值也会根据个体的特点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TCD检测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一、动脉的参数正常值:1.动脉的直径:正常人的动脉直径范围比较广泛,一般为0.7-1.2毫米。
2.动脉的血流量:动脉的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动脉的血液量。
正常人的动脉血流量范围为每分钟4-6升。
3.动脉的血速:正常人的动脉血速范围为每秒30-40厘米。
二、静脉的参数正常值:1.静脉的直径:静脉直径较动脉大,一般为1-3毫米。
2.静脉的血流量:正常人的静脉血流量范围为每分钟4-6升,与动脉血流量相当。
3.静脉的血速:静脉的血速相对较慢,一般为每秒10-20厘米。
三、毛细血管的参数正常值:1.毛细血管的直径:毛细血管是很细微的血管,其直径最小,一般为5-10微米。
2.毛细血管的密度:毛细血管的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的数量,正常人的毛细血管密度范围为每平方毫米600-900个。
3.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是指血管壁对溶质和液体的穿透程度。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高,且能较好地保持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除了以上参数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与血管相关的重要参数包括:1.壁厚:指血管壁的厚度,一般血管壁的厚度在10-100微米之间。
2.弹性:指血管壁的弹性程度,正常血管壁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血液流动的压力变化。
3.血管阻力:指血管内血流受到的阻碍程度,与血管的直径、长度、血液黏稠度等因素有关。
4.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80-90毫米汞柱。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参数的正常值还会受到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具体血管参数测量时,应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此外,同一个血管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在不同的研究和临床实验中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理解和掌握血管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大脑中动脉分段详解(简图+DSA+实物)
大脑中动脉分段详解(简图+DSA+实物)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支中较大的血管,缺血及梗塞最常累及此区。
大脑中动脉在解剖上一般分成4段或5段,分别为M1、M2、M3、M4、M5.M1段自颈内动脉分叉延伸至侧裂,包括分叉前及分叉后段。
M2段自膝部至侧裂顶及环状沟,包括6-8支主干动脉在侧裂内走行脑岛之上。
M3段自环状沟的顶部开始向外行走处,终止于侧裂表面。
M4段则为大脑中动脉的皮层支,其走出侧裂,弯曲分布在额叶、聚叶、顶叶岛盖上。
下图是___教授对大脑中动脉分段的一个前后位解剖图解,解说比较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大脑中动脉的分段结构对于医学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M1段是单独的主干,分叉后段则可能是单干,双干、三干甚至更多。
M2段包括6-8支主干动脉在侧裂内走行脑岛之上。
M3段从环状沟的顶部开始向外行走处,终止于侧裂表面。
M4段则为大脑中动脉的皮层支,其走出侧裂,弯曲分布在额叶、聚叶、顶叶岛盖上。
DSA造影正位图和侧位图都能够更好地展示大脑中动脉的分支结构。
实物图也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大脑中动脉的结构。
大脑中动脉的分段结构的详细了解对于医学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大脑血管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血液循环系统之一。
它由多个血管和神经组成,包括大脑前动脉(右侧和左侧)、额叶底内侧动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大脑中动脉上干、大脑中动脉下干、前外侧中央动脉(外侧豆纹动脉)、脉络丛(膜)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滑车神经、脑桥和三叉神经。
其中,大脑前动脉是大脑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之一。
它们分别位于大脑的左右两侧,负责向大脑的前部供血。
额叶底内侧动脉则位于大脑的内部,主要负责供应大脑的额叶底部区域。
颈内动脉是大脑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向大脑供应血液。
动眼神经则是负责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也是大脑血管系统的一部分。
大脑中动脉上干和下干则分别位于大脑的中央区域,负责向大脑的中央区域供血。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是一个可以反映大脑供血情况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的正常范围大约是40\~100cm/s。
如果动脉峰值流速超过100cm/s,可能说明大脑供血存在一定问题,如血管狭窄、血管痉挛等。
相反,如果低于40cm/s,也可能意味着大脑供血不足。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通常发生在人的中年,大约在40岁左右。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血流量会逐渐减少。
这一现象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和功能会逐渐下降,导致血流量的减少。
不过,这种变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对大脑功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差异很大,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平均趋势。
脑血管各支供血区分布(精选干货)
•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管壁薄,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 织。
• 脑动脉内膜厚,有发达的内弹力膜,但中膜和外膜 较薄,仅含少量的弹力纤维,没有外弹力膜,因此, 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
• 脑实质内、外动脉均有神经纤维分布。
2020-12-17
3
中央支和皮质支
•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动 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脉。 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即中 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或回 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间彼此几 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顶枕沟为界(3/2)
小脑幕为界
• 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后部+部分间脑+脑干+小脑
2020-12-17
7
脑动脉供血系统模式图
2020-12-17
8
2020-12-17
(A)
大矢图脑
脑 中 动
状 面 显
显 示
的 主 要
Willis
脉示 供
行大 血
程 。
脑 中 前
动 脉 环
动 脉 。
//
后。
动 脉 。
(B)
2020-12-17
4
中央支和皮质支
• 皮质支进入软膜后先吻合成网,然后 从吻合网上发出细小的分支,以垂直 方向进入皮质。各皮质支之间广泛吻 合,侧支循环容易建立。
皮质支
中央支
2020-12-17
5
脑动脉分两大体系
•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脑 部的范围:
• 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
脑 外
脑 腹 侧
(D)
侧观
面。
冠观方
状和块
切区
(C)
【神经外科麻醉基础】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分段与分支
【神经外科麻醉基础】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分段与分支关于大脑血供,你要的都在这里,点击链接查看前两期内容:1、脑动脉系统2、脑动脉系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是其最大分支,供应区域最广,供应整个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额中回以下,中央前后回下3/4,顶下小叶,枕外侧回,颞下回上缘,颞极内、外侧面,额叶眶部外侧半及岛叶各部皮质,是缺血及梗塞最常受累区域。
依据行程分为4或5段(M1—M5),依据供血区域分为中央支和皮层支。
(一)大脑中动脉分段M1段,也称水平段。
大脑中动脉从颈内动脉分叉起,水平外行抵达前床突附近的外侧裂窝止,称为水平段。
在正位片上显示为由内向外水平走向,故称水平段,长约14 —16 m m 。
在视交叉外侧,嗅三角之后,在前穿质之下水平行走,向后上形成膝部而终。
主要分支:豆纹动脉和眶额外侧动脉。
1.豆纹动脉(中央支),其分为内侧组、外侧组,见上图。
前者于前穿质后内则部穿入脑实质,分布于壳核前部、苍白球外侧部、内囊膝部、丘脑前核与外侧核。
后者从大脑中动脉起点10mm处发出于前穿质外侧部穿入脑实质,经外囊的基底部行于豆状核下方,分布到外囊、壳核、苍白球、内囊后肢前3/5和尾状核。
豆纹动脉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极易破裂出血,导致对此肢体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
故称为“脑出血动脉”。
2. 眶额外侧动脉(皮层支):自M 1 段远端发出,是眶回外侧部和额叶外下部的供血支。
闭塞可产生:智能与行为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抑郁和记忆力减退,严重者产生痴呆,也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压呼吸内脏紊乱等。
轻度损伤可无症状。
运动性失语,有一支供应额下回后部(Broca区)。
M2段,也称为脑岛段,在侧裂内行走于脑岛之上,终于侧裂顶部到达环状沟终端。
主要分支:颞前动脉。
M3段,又称为侧列段。
由侧裂顶部转向外侧离开侧裂开始先在大脑半球表面行走。
主要分支:额顶升支。
闭塞影响到额中回后部可以出现眼球同向运动麻痹,两眼向病灶侧注视及书写不能(失写症,出现于优势半球)M4和M5段,称为皮层支。
脑动脉供血区图谱|收藏
脑动脉供血区图谱|收藏HAOYISHENG导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
如何根据病变部分判断责任血管对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13张图展示了不同层面不同功能区域的责任血管。
图1 大脑矢状位外侧面图图2 大脑矢状位内侧面图图1、2显示的是三大大脑动脉的分布模式。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供应顶枕沟以前大脑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和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中央支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大脑半球内侧面顶枕裂以前皮质和胼胝体;额中回上缘、额上回、中央前后回上1/4、顶上小叶及眶部内侧半等区域。
中央支供应前连合外侧部、壳核大部、苍白球外侧段、部分额叶眶面皮质、外囊、尾状核头及体部(除前下部外)、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和后肢前部。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供应颞叶内侧面和底面及枕叶,包括海马旁回、梭状回、颞下回、舌回、穹窿回峡、楔叶、楔前叶后1/3及顶上小叶后部。
中央支供应丘脑、下丘脑、底丘脑、膝状体、侧脑室及三脑室脉络丛。
图3 延髓下部层面图4 延髓层面图3、4显示的层面主要是延髓和小脑血管供应区域。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2/3,闭塞可引起病灶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后1/3,闭塞可引起病灶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
❖基底动脉:后部分支供应延髓内侧,闭塞可引起同侧舌肌麻痹和萎缩,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以及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即Dejerine综合征。
❖小脑后下动脉:供应延髓,闭塞可引起延髓背外侧综合症;供应小脑半球的下面以及扁桃体,闭塞可引起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图5 小脑桥脑脚层面图5显示的层面主要是小脑血管供应区域。
❖基底动脉:供应脑桥及小脑中脚,闭塞可引起桥脑中部基底综合症。
❖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小脑下部的前侧及脑桥下1/3,闭塞可引起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
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血管系统,它起着供应大脑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关键作用。
大脑中动脉的分布和功能对于维持脑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大脑中动脉的构造、功能和相关疾病,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脑血管健康。
大脑中动脉是指位于脑干底部的一组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它们负责为大脑供应血液,并与其他颈动脉和椎动脉相连接,形成重要的脑血供网。
大脑中动脉可以分为左右两侧,分布在脑的前、中、后部,负责不同区域的血液供应。
大脑中动脉的分布和走向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它们向前进入大脑的大脑沟内,分支供应大脑皮层和深部结构。
大脑前动脉负责供应额叶和中央小脑,大脑中动脉则负责供应顶叶和侧脑室旁区域,大脑后动脉则负责供应颞叶和枕叶。
这些动脉在大脑内形成了一个丰富的血液供应网,确保了大脑各个部分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大脑中动脉的主要功能是供应大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大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器官,它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量非常大。
正常的大脑血流可以保证大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并维持其正常功能。
大脑中动脉的供血不足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脑功能障碍和疾病。
大脑中动脉疾病是指影响大脑血流供应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瘤等。
其中,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血管壁的脂质物质堆积和钙化导致的血管狭窄和硬化。
动脉硬化可以使大脑动脉的血流变得不畅,甚至完全堵塞,导致脑梗塞或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预防大脑中动脉疾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首先,要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其次,要戒烟限酒,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血脂水平。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预防大脑中动脉疾病的重要措施,应尽量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
对于已经患有大脑中动脉疾病的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和康复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脑血管介入治疗等。
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正常标准
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正常标准
一、正常范围
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的正常范围通常在70-140厘米/秒之间。
流速的测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管直径、血压、血流阻力等。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大脑中动脉的峰值流速保持在这个范围内。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动脉的峰值流速可能会略有下降。
这是由于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流速度减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患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因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差异
男性与女性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常来说,男性的血流速度可能更快,这与男性的平均血管直径更大有关。
然而,这种差异在正常范围内,并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侧支循环情况
侧支循环是指大脑中动脉与其他血管之间的交通支。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保证大脑中动脉的血流供应,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流速度的波动。
因此,侧支循环良好的个体,其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可能更稳定。
五、疾病影响
某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大脑中动脉的峰值流速。
例如,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可能导致血流速度减慢;高血压、高血脂等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影响血流速度。
因此,在评估大脑中动脉峰值流
速时,需要考虑个体是否存在相关疾病。
总之,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的正常标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评估个体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时,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侧支循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相关疾病等因素。
如有疑虑或异常发现,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脑血管各支供血区分布
•
• •
中央支和皮质支
•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中央支和皮质支
• 皮质支进入软膜后先吻合成网,然后 从吻合网上发出细小的分支,以垂直 方向进入皮质。各皮质支之间广泛吻 合,侧支循环容易建立。
–
大脑前动脉
•
– –
皮质支
胼周动脉 pericallosal artery 指大脑前动脉主干在胼胝 体沟内行走的部分,即胼周段,位置恒定,是定位胼胝 体上缘和扣带回下缘的良好定位标志。 胼缘动脉 callosomarginal artery 从胼周动脉向上发出 的分支,总称胼缘动脉。胼缘动脉可以有一条主干也可 以没有,由前向后可发出额内前、额内中、额内后以及 旁中央动脉,在内侧面上行,至半球上缘翻越到大脑半 球背外侧面,与同测大脑中动脉分支形成广泛吻合。主 要供应扣带回、额上回、旁中央小叶、额中回上缘以及 中央前后回的1/4。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为旁中央动脉, 主要供应旁中央小叶。
二、大脑前动脉供血
二、大脑前动脉供血
二、大脑前动脉供血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眶额动脉 额极动脉 胼胝体缘动脉 胼胝体周围动脉 旁中央动脉 楔前动脉
大 脑 前 动 脉
大脑前动脉
• 皮质支
– 眶额动脉 orbitoforntal artery 约在大脑前 动脉上行段的起始部,距前交通4-10mm处 ,供应直回、嗅叶及眶回内侧部分,在眶回 外侧部与大脑中动脉的眶额动脉吻合。 额极动脉 frontopolar artery 约在胼胝体膝 部附近从大脑前动脉膝段发出,沿额底沟向 前至额极,供应额叶前部和额极内外侧面。
神经解剖学脑动脉的分支分布
神经解剖学脑动脉的分支分布脑动脉的分支分布1底面观•图示大脑前部(大脑中、前动脉)循环。
后部(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终末支和大脑后动脉)循环,及其主要的动脉分支。
图中右侧颞极被切除以显示大脑中动脉通过外侧裂的走行。
Willis环(两侧大脑中、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以及前、后交通动脉)围绕下丘脑基底部。
该结构看似能使两侧的前、后部循环血液自由流动,但实际上,它通常不能在阻塞区提供有效的侧支循环。
临床意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后部循环的血液,包括脑干大部、部分间脑、枕叶和前脑颞叶下部。
成对的大脑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终末支。
大脑后动脉阻塞(基底动脉顶部的阻塞)会损伤同侧颞叶,包括距状沟的上下两侧。
在功能上,此处阻塞可影呴对侧的视觉,被称为对侧同向偏盲。
如果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循环有吻合,则可能出现黄斑回避现象。
2切除脑底面结构显示 Willis 环•图示大脑Willis环和脉络丛动脉的走行。
这些为脑部供血的动脉均为终末动脉,互相之间缺乏吻合支,故难以在其他动脉被阻断时协助供血。
因此,当为大脑某一特定区域供血的动脉发生阻塞时,对应区域会发生缺血继而造成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损坏。
临床意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处的阻塞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会影响这条重要动脉的全部供血区域。
起始处附近的阻塞通常是由栓塞引起的,而不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或是血栓性病变引起。
此处的阻塞会引发对侧肢体偏瘫(痉挛性)、对侧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面下部)、对侧肢体麻木和对侧同向偏盲等;如果涉及左侧脑半球,则还会出现完全性失语。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疾病感缺失(无法识别身体残疾)、对侧忽略和空间定向障碍。
3拉开两侧大脑半球的前面观•拉开大脑两半球后,可见大脑前动脉和其沿中线的分支分布。
前动脉供应与对侧下肢相系的感觉及运动皮质内侧区的血流;因此,大脑前动脉的阻塞会影响对侧下肢的感觉和运动。
打开外侧裂后,可见大脑中动脉走行,其分支分布于整个大脑半球。
大脑中动脉终末支的梗死会影响到对侧上肢,若梗死发生在左侧,还会影响到语言功能。
大脑中动脉流速正常标准
大脑中动脉流速正常标准## 文档标题:动脉流速的正常标准动脉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动脉流速是评估血液运输效率的指标之一,测量动脉流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动脉流速的正常标准范围。
动脉流速的测量通常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来实现。
超声多普勒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通过声波回声来测量血流速度。
在测量动脉流速时,医生通常会选择两个关键参数:最大流速和平均流速。
最大流速指的是血液在动脉中通过的最高速度。
在正常情况下,不同部位的动脉最大流速有所不同。
例如,头部的动脉最大流速通常在1.2~2.9m/s之间,颈动脉和股动脉的最大流速范围约为0.6~1.2m/s。
这些数值是通过大量人群的测量得出的平均值,个体之间会有轻微差异。
平均流速是指血液在动脉中通过的平均速度。
与最大流速相比,平均流速更能反映血流的稳定性。
在正常情况下,不同部位的动脉平均流速也有所不同。
例如,颈动脉和股动脉的平均流速范围约为0.3~0.7m/s。
同样,这些数值是通过大量人群的测量得出的平均值,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流速的正常标准范围是相对的,可能会因为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此外,正常标准范围还会因测量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进行动脉流速测量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多普勒技术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来评估动脉流速。
通过测量动脉流速,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定期进行动脉流速的检测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
总之,动脉流速是评估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对动脉流速进行定量测量。
动脉流速的正常标准范围会因部位、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及早测量动脉流速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血管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维护身体健康。
脑动脉的供血范围
脑动脉的供血范围大脑前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后行向前内进入半球纵裂,并向头侧弯曲绕胼胝体膝部和体后行,沿途发出眶额动脉、眶极动脉、基底节支,分布至额叶的下内面皮质、嗅球、透明隔、胼胝体的前2/3、尾状核的头部、苍白球、内囊前肢、额叶深部脑白质和大脑皮层的前2/3的区域。
大脑前动脉最后分出胼缘和胼周两大终末支,胼缘动脉沿扣带沟后行分出额上、中、后内动脉。
胼周动脉则沿胼胝体和扣带回之间后行,沿途发出旁中央动脉、顶上内(楔前)动脉和顶下内动脉后,继续后行至胼胝体压部和大脑后动脉的压部分支相吻合。
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分支供血范围变异大,供应额叶、顶叶、颞叶前部的绝大部分半球突面皮层结构及深部脑白质,有时还发出分支分布到枕叶的外侧面,其分支豆纹动脉穿经额叶的下面至基底节、尾状核和内囊。
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发出后,绕脑干经环池后行,发出后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动脉分布至丘脑、膝状体、内囊后肢和视束,并发出小分支至大脑脚,行至胼胝体压部发出分支和大脑前动脉的分支吻合,最后分出颞叶前和后动脉、顶枕动脉及距状动脉,供应颞叶的后下面、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部和枕叶。
脉络膜前、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通常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的上方起自颈内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则起自大脑后动脉。
它们分布于内囊的膝部和后肢、苍白球内侧区、视束、颞叶钩回、杏仁核和侧脑室脉络膜从。
小脑前下动脉:其行程和分布范围不恒定,供血范围较小,与小脑后下动脉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
其分支供应小脑绒球、小脑半球的岩骨面、小脑中脚、脑桥和延髓的一部分。
小脑后下动脉:由椎动脉发出,供血范围通常包括小脑的后下面、小脑扁桃体、同侧小脑下蚓部和延髓的外侧面。
脑动脉的供血区域(组图)蓝色:小脑后下动脉紫色:小脑前下动脉灰色:小脑上动脉浅蓝:椎动脉分支墨绿:基底动脉分支天蓝:脉络膜前动脉橙色:大脑中动脉穿支暗红:回返动脉红色:大脑前动脉黄色:大脑中动脉绿色:大脑后动脉同类资源,隆重推荐!!!!脑血管解剖与模式图、CT、MRI影像学 PPT 下载(6个文件,共计2个叮当,下载至一个文件夹后解压即可)(部分图片欣赏)。
生理学┃器官循环(三)脑循环
生理学┃器官循环(三)脑循环生理学· 血液循环器官循环三、脑循环脑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前者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后者供应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
它们在颅底形成Willis环,然后各自发出分支营养脑组织。
一部分毛细血管形成脉络丛伸入脑室内,分泌脑脊液。
脑毛细血管血液和脑脊液最后都汇入静脉系统(脑静脉血先汇入硬脑膜静脉窦,再经颈内静脉注入腔静脉)。
(一)脑循环的特点1.血流量大、耗氧量大。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每100g脑组织的血流量为50~60ml/min,脑循环总血流量约为750ml/min,相当于心输出量的15%;而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左右。
由于脑组织代谢水平高,且其能量消耗几乎全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故耗氧量很大。
安静时每100g脑组织耗氧3~3.5ml/min,脑的总耗氧量约为50ml/min,约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而且,脑组织对缺血和缺氧的耐受性较低,若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低于40ml/min时,就会出现脑缺血症状;在正常体温条件下,如果脑血流量完全中断数秒钟,意识即丧失,中断5~6分钟以上,将产生不可逆的脑损伤。
2.血流量变化小。
脑位于由颅骨构成的颅腔内。
除脑组织外,颅腔内还有脑血管(包括血管内血流)和脑脊液。
由于颅腔的容积是固定的,而脑组织和脑脊液均不可压缩,脑血管的舒缩程度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脑血流量的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其他器官。
脑组织血液供应的增加主要依靠提高脑循环的血流速度来实现。
3.存在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详见后文。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与其他器官一样,脑血流量也取决于动、静脉压差和血流阻力。
在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接近于右心房压,且变化不大,脑血流阻力的变化也很小,所以影响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压。
1.自身调节。
当平均动脉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而正常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为80~100mmHg。
脑的血液供应
脑的血液供应一,脑的动脉脑血管的特点1,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合成Willis环,进入颅腔动脉弯曲,无搏动,动脉壁薄类似颅外同等大小动脉。
2,皮质支分布皮质、浅髓质;中央支分部:基底核、内囊、间脑;互不吻合。
3,皮质支:在软膜内形成丰富吻合网,视为血液平衡池。
4,脑动脉与脑静脉不伴行。
5,脑静脉和硬脑膜窦无静脉瓣,入口处有类似瓣膜装置。
6,脑血管变异多(一)颈内动脉1,大脑前动脉皮质支:眶动脉、额极动脉、额前动脉、额中动脉、额后动脉、旁中央动脉、楔前动脉、胼胝体动脉中央支:又称前内侧丘纹动脉。
也称穿动脉。
分布壳、尾状核、内囊2,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眶额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后动脉,颞中动脉,颞前动脉,颞极动脉中央支:又称前外侧丘纹动脉,豆纹动脉。
布于壳、尾状核、内囊。
又名脑出血动脉。
3,脉络丛前动脉:布于内囊、苍白球、尾状核、丘脑、下丘脑4,后交通动脉(二)椎动脉(先分出)小脑下后动脉(三)基底动脉 1,小脑下前动脉 2,脑桥动脉3,小脑上动脉4,大脑后动脉中央支:布于丘脑、膝状体等皮质支:颞下前动脉,颞下中动脉,颞下后动脉,距状沟动脉,顶枕动脉(四)脑血管的MRA二。
脑的静脉(一)脑的浅静脉大脑上、中、下静脉:皮质、髓质静脉,注入静脉窦(二)脑的深静脉收集髓质、基底核、间脑、脑室血液大脑内静脉:位于第三脑室顶中线两侧脉络丛内。
合成由:丘脑纹状体静脉,透明隔静脉、脉络丛上静脉合成,汇入:大脑大静脉。
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
由大脑内静脉合成;收集胼胝体后静脉,枕静脉,基底静脉的血液。
1。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脑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脑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脑部缺氧和缺血的情况。
这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准确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通常根据一系列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下面是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临床症状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可以有很多种,如头晕、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言语困难、偏瘫、肢体无力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以根据病人描述和医生的观察来判断是否与脑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方法。
通常采用的检查包括脑血管造影、MRI和CT等。
脑血管造影可以直接观察脑动脉的情况,发现狭窄或堵塞的部位。
MRI和CT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脑部结构图像,帮助医生判断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程度和范围。
三、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观察瞳孔、测试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估语言能力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脑动脉供血不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
四、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血液状况,判断脑动脉供血不足的可能原因。
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特殊情况下,医生还会进行血脂检查和抗凝血检查等。
五、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可以了解脑部电活动的情况,对于判断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类型和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脑电图可以记录脑电波的形态、频率和强度等,并与正常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寻找异常信号和电活动的变化。
通过以上诊断标准的综合应用,可以确定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结果。
及早发现并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要加强定期体检和密切关注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早期征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和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是预防和控制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途径。
脑动脉的供血范围(干货)
脑动脉的供血范围脑动脉的供血范围ﻫ大脑前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后行向前内进入半球纵裂,并向头侧弯曲绕胼胝体膝部和体后行,沿途发出眶额动脉、眶极动脉、基底节支,分布至额叶的下内面皮质、嗅球、透明隔、胼胝体的前2/3、尾状核的头部、苍白球、内囊前肢、额叶深部脑白质和大脑皮层的前2/3的区域。
大脑前动脉最后分出胼缘和胼周两大终末支,胼缘动脉沿扣带沟后行分出额上、中、后内动脉。
胼周动脉则沿胼胝体和扣带回之间后行,沿途发出旁中央动脉、顶上内(楔前)动脉和顶下内动脉后,继续后行至胼胝体压部和大脑后动脉的压部分支相吻合。
ﻫ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分支供血范围变异大,供应额叶、顶叶、颞叶前部的绝大部分半球突面皮层结构及深部脑白质,有时还发出分支分布到枕叶的外侧面,其分支豆纹动脉穿经额叶的下面至基底节、尾状核和内囊。
ﻫ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发出后,绕脑干经环池后行,发出后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动脉分布至丘脑、膝状体、内囊后肢和视束,并发出小分支至大脑脚,行至胼胝体压部发出分支和大脑前动脉的分支吻合,最后分出颞叶前和后动脉、顶枕动脉及距状动脉,供应颞叶的后下面、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部和枕叶。
脉络膜前、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通常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的上方起自颈内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则起自大脑后动脉。
它们分布于内囊的膝部和后肢、苍白球内侧区、视束、颞叶钩回、杏仁核和侧脑室脉络膜从.ﻫ小脑前下动脉:其行程和分布范围不恒定,供血范围较小,与小脑后下动脉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其分支供应小脑绒球、小脑半球的岩骨面、小脑中脚、脑桥和延髓的一部分。
小脑后下动脉:由椎动脉发出,供血范围通常包括小脑的后下面、小脑扁桃体、同侧小脑下蚓部和延髓的外侧面。
ﻫ脑动脉的供血区域(组图) 蓝色:小脑后下动脉紫色:小脑前下动脉灰色:小脑上动脉浅蓝:椎动脉分支ﻫ墨绿:基底动脉分支天蓝:脉络膜前动脉橙色:大脑中动脉穿支暗红:回返动脉红色:大脑前动脉黄色:大脑中动脉绿色:大脑后动脉ﻫﻫ同类资源,隆重推荐!!!!脑血管解剖与模式图、CT、MRI影像学PPT 下载(6个文件,共计2个叮当,下载至一个文件夹后解压即可)ﻫ(部分图片欣赏)ﻫ...文档交流...。
脑的血流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动脉及前交 通动脉 (5)大脑中动脉
颈动脉解剖图
• • ⑽ 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前。 ⑺ 左侧颈总动脉,直接自主动脉弓发出,在气管旁向上 走行,远端分叉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⑼ 右颈总动脉,自头臂干动脉发出,远端隐去。 ⑾ 左侧颈外动脉,除一部分进入颅内供应硬膜外,主要 分支供应头皮及颌面部等。
1.脑部代谢特点:
(2)大脑中静脉 血流丰富、无葡萄糖和糖原储备 (3)大脑下静脉
2.脑血流调节:
自动调节(Bayliss效应):60-160mmHg
(二)脑的深静脉
• (1)大脑大静脉 • (2)大脑内静脉
• (3)丘脑纹状体静脉
• (4)隔静脉 • (5)基底静脉
三、正常脑血流量
• 脑血流量是指每 100g 脑组织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血流量 • 局部脑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局部脑 组织的血流量。供应脑组织的血液约占心 排出量的14%。
• 重度颅脑损伤时 , 可使脑血流调节功能严重 紊乱,脑血流锐减,加剧脑缺血、缺氧。
•
•
•
•
⒁ 左侧大脑后动脉,主要供应左大脑后 部。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及意义
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 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使两半球及两个供血动脉系统间
的血供相互代偿。
但脑深部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 用较差。
(一)脑的浅静脉
五、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1)大脑上静脉
• •
•
⑿ 左侧颈内动脉,只供应颅内结构,自颈总动脉分出后 进入颅腔前没有分支。
⑶ 头臂干(又称无名动脉),从主动脉分出的粗短动脉 主干,分支成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等供应右上肢、 颈肩和颅脑右侧。 ⒂ 左侧眼动脉,供应眼球及眼眶内结构,供血不足时可 有黑矇等视力障碍发作。 ⒄ 左侧大脑前动脉,主要供应左侧大脑半球的前部及内 侧部分。 ⒃ 左侧大脑中动脉 ⒅ 及⒆,均为颈外动脉的远端分支,位于颅骨外。
颅脑动脉分布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外侧豆纹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内外侧豆纹动脉供应范围主要有:壳核、尾 状核、内囊前支、内囊膝的背外 侧和内囊后 肢的背部区域。
� �
脉络膜前动脉的供血 范围
左 图 详 示 基 底 节 区 的 血 液 供 应
脉络丛前动脉:→侧脑室下角的脉络丛,并供应外侧 膝 状体、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大脑脚底的中1/3、苍 白球 等,易形成血栓阻塞。
ACA终末支 MCA ACHA
PCA终末支
ACA穿支 PCA穿支及PCoA
PCA
ACA终末支 MCA
MCA穿支
AChA
PCA穿支及PCoA PCA终末支
ACA终末支 MCA终末支 MCA穿支
AChA
ACA穿支
MCA穿支 MCA终末支 PCA穿支及PCoA PCA终末支
ACA终末支 MCA终末支 PCA终末支
内侧豆纹动 脉
外侧豆纹动 脉
大脑中动脉
• 中央支
– 内侧豆纹动脉 medial lenticulistriate artery 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算起,在10mm 以内发 出的中央支,称为内侧豆纹动脉。
– 外侧豆纹动脉 lateral lenticulistriate artery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算起,在10~ 20mm之间发出的中央支,走行时稍向内行, 称为外 侧豆纹动脉。
ACA中央支供应:部分额叶眶面皮质、外囊、尾状核 和豆状核前 部、内囊前肢和内囊膝部和后肢前边部 分。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眶额动脉
大
额极动脉
脑 前
胼胝体缘动脉
动 脉
胼胝体周围动脉
旁中央动脉
楔前动脉
四、大脑后动脉穿支 供血
(2)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向外 行进入外侧沟内,分为数支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 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大脑中动脉途经前穿质 时,发出一些细小的中央支,又称豆纹动脉,垂直 向上进入脑实质,营养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动脉的供血范围
大脑前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后行向前内进入半球纵裂,并向头侧弯曲绕胼胝体膝部和体后行,沿途发出眶额动脉、眶极动脉、基底节支,分布至额叶的下内面皮质、嗅球、透明隔、胼胝体的前2/3、尾状核的头部、苍白球、内囊前肢、额叶深部脑白质和大脑皮层的前2/3的区域。
大脑前动脉最后分出胼缘和胼周两大终末支,胼缘动脉沿扣带沟后行分出额上、中、后内动脉。
胼周动脉则沿胼胝体和扣带回之间后行,沿途发出旁中央动脉、顶上内(楔前)动脉和顶下内动脉后,继续后行至胼胝体压部和大脑后动脉的压部分支相吻合。
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分支供血范围变异大,供应额叶、顶叶、颞叶前部的绝大部分半球突面皮层结构及深部脑白质,有时还发出分支分布到枕叶的外侧面,其分支豆纹动脉穿经额叶的下面至基底节、尾状核和内囊。
大脑后动脉:自基底动脉发出后,绕脑干经环池后行,发出后丘脑穿通动脉和丘脑膝状动脉分布至丘脑、膝状体、内囊后肢和视束,并发出小分支至大脑脚,行至胼胝体压部发出分支和大脑前动脉的分支吻合,最后分出颞叶前和后动脉、顶枕动脉及距状动脉,供应颞叶的后下面、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部和枕叶。
脉络膜前、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通常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的上方起自颈内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则起自大脑后动脉。
它们分布于内囊的膝部和后肢、苍白球内侧区、视束、颞叶钩回、杏仁核和侧脑室脉络膜从。
小脑前下动脉:其行程和分布范围不恒定,供血范围较小,与小脑后下动脉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
其分支供应小脑绒球、小脑半球的岩骨面、小脑中脚、脑桥和延髓的一部分。
小脑后下动脉:由椎动脉发出,供血范围通常包括小脑的后下面、小脑扁桃体、同侧小脑下蚓部和延髓的外侧面。
脑动脉的供血区域(组图)
蓝色:小脑后下动脉紫色:小脑前下动脉灰色:小脑上动脉浅蓝:椎动脉分支
墨绿:基底动脉分支天蓝:脉络膜前动脉橙色:大脑中动脉穿支暗红:回返动脉
红色:大脑前动脉黄色:大脑中动脉绿色:大脑后动脉
同类资源,隆重推荐!!!!
(部分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