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转向”的性质和意义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d8df2d380eb6294dd886ca5.png)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X殷 杰本文立足于2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从哲学方法演变的视角上,阐述了“语用学转向”的内在动因;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分析了科学解释模型、指称理论、真理观念和意向性思维朝向语用化的发展,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
关键词 语义学 语言哲学 语用思维 语用学转向作者殷杰,1974年生,哲学博士,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讲师(太原 030006)。
纵观20世纪哲学的发展,从关注于“认识如何可能”到“语言表达如何可能”这一哲学基础的根本变化,哲学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形态的“分析时代”,这使得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深深地铭刻着“语言”的烙印。
从胡塞尔为拯救欧洲科学危机而创建的探索存在和意识的现象学,到伽达默尔用现象学方法寻求语言理解的解释学,从以科学为模式重建哲学基础的逻辑经验主义,到试图通过分析语言结构来揭示人类文化结构的结构主义,尽管这些哲学流派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各不相同,甚至处于对立状态,但它们都表现出对语言的强烈兴趣,将语言作为一种分析手段运用于各自哲学理论的构造。
即便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通过对语言的和文化的研究,取代了传统哲学逻辑的、思辨的研究,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使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①定向于语言分析方法的研究,为理解和把握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这一演变的历史进程、趋势定位和理性重建的模型及其各种特征提供了最清晰的脉络。
其基本特征就是哲学的语言学化和语言的哲学化。
一方面,哲学的后形而上学发展要求在语言中寻求它的具体应用层面,引入语言分析手段以丰富自身的方法论特征;另一方面,语言在摆脱了单纯的工具媒介特质后趋向于抽象和理性,试图在哲学基础上奠立自身的实在或本体地位。
简述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论中“语言转向”问题的看法
![简述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论中“语言转向”问题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c3a998dd3383c4bb4cd2dd.png)
简述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论中“语言转向”问题的看法作者:张红霞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西方哲学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到现代的“语言的转向”,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变和哲学研究方式的变革。
本文针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论中“语言转向”问题,应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述几点关于“语言转向”的见解。
关键词:西方现代哲学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语言转向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和现代语言哲学,实现了两大转向: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和现代的“语言转向”。
“语言转向”被西方大多数哲学家看作是20世纪最有意义的哲学事件,构成了现当代哲学的总特征。
哲学的反思由理性批判转向了语言批判的维度,语言问题从传统的一般性问题跃升至文化领域的普遍基础,成为了各种思潮的主宰者。
西方现代哲学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思潮,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关于“语言转向”的见解。
第一,西方现代哲学中所谓“语言转向”或“语言中心”,实际上主要指对哲学的语言研究方法。
主要有语言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方法、解构主义方法、符号学方法、解释学方法等。
第二,西方现代哲学中的语言研究方法只是一类哲学方法,并非全部哲学方法。
其他重要的哲学方法还有如科学主义方面的经验证实方法、经验证伪方法、新历史主义方法等,人文主义方面的还有直觉主义方法、现象学方法、精神分析方法等。
第三,语言研究方法只是哲学方法论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从作为科学主义主流的实证主义看,以孔德、马赫为代表的第一、二代实证主义都不以语言研究为中心,只是到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时才以语言研究为中心,发生“语言转向”。
它之后的批判理性主义及其它科学哲学又不以语言研究为中心了。
第三代实证主义之所以发生语言转向,一方面是由于数理逻辑方法这一科学方法引入哲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从第一代实证主义开始就确立的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自身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即从用经验事实的证实演变为用有意义的命题(语言)的证实。
语言观论文语言转向论文:海德格尔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观
![语言观论文语言转向论文:海德格尔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观](https://img.taocdn.com/s3/m/76ff40e1910ef12d2af9e798.png)
语言观论文语言转向论文:海德格尔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观摘要: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始于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继承和发展了其以数理逻辑为工具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想及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阐释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确立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正是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并对语言本质的论述及其语言观的阐述才使得这一“语言转向”更深入和彻底,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关键词:海德格尔;语言转向;存在的家;语言观一、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知识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西方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折。
第一阶段是柏拉图创立本体论哲学,致力于对存在、对象和客体的研究,这是对知识对象的探求。
第二阶段是笛卡儿创立认识论。
使哲学转向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的研究。
这是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和限度的探究来解决知识的基础和来源问题。
被称为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第三阶段就是现代语言哲学所标志的“语言转向”(the linguistic tum),使哲学从对认识能力或知识基础问题的研究转向对主体间的交流和传达问题的研究,这可以说是对知识的表达及其本性的探讨。
语言转向的要旨在于“认为意义比存在或知识更为基本。
即用意义来理解存在和知识,而不是把它们看作先于意义的东西。
”总体上看,西方古代哲学在探讨本体论问题时主要采取直观概括和抽象思辨的方法,而近代西方哲学在探讨认识论问题时则主要采用心理主义的方法。
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开创者笛卡儿正是通过向内的探求、通过对内在心理过程的省察,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原点。
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人的哲学也完全建基于对人的内在观念所作的心理反省。
认为语词的意义在于它在听话人心中所引起的意象。
可以说,整个近代哲学在解决认识、真理、因果等问题时都是通过诉诸心理的方法并以心理主义为基调的。
到了19世纪后期。
心理主义取向和心理主义方法已广泛渗透到哲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穆勒、埃德曼等人甚至把逻辑学也归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西方语言学转向简析
![西方语言学转向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09e24abe23482fb4da4ce4.png)
社科学论Soci al S c i e nce T he or y 西方语言学转向简析胡慧(铜仁学院外语系贵州·铜仁554300)摘要西方哲学史上的两次大转折无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语言学转向”更为西方哲学的新出路指明了方向。
本文从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背景、历史由来、成因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哲学及语言学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哲学语言语言学转向本体论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A nal ysi s ofW est er n L i ngui st i c T ur nH UH ui(For ei gn L anguage D epar t m e nt,Tongr e n U ni ve r s i t y,Tongr en,G ui z hou554300)A bs t r act T her e ar e t w o t r ansi t i on s i n t he hi st or y of w es t er n phi l os ophy,w hi ch pl ay a very i m port a nt r ol e t o t he w es t er nphi l osophy,especi al l y t he t r a nsi t i on of l i n gui st i cs phi l osophy gui des a new w ay t o w es t er n phi l osophy.T hi s ar t i cl e a na l yz est he background,hi s t ory,r eas on s of f or m i ng and si gni f i canc e of w es t er n ph i l os oph y”’l i n gui st i c s di r ect i o n”.I t of f er s an op-por t uni t y f or t he m eet i ng of phi l os ophy and l i ngui st i cs phi l osophy.K ey w or ds phi l osophy;l anguage;l i ngui s t i cs di re ct i on;ont ol ogy西方的哲学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语言作为主体的功能逐渐显露的一个过程。
论心理学的语言学转向
![论心理学的语言学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72728dd8ee06eff9aff807a6.png)
论心理学的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又译作“语言的转向”。
最先是由初期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古斯塔夫·博格曼(G. Bergm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要紧描述了20世纪分析运动的进展。
最初的语言学转向是在哲学领域中完成的。
也确实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熟悉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
这是从关注本体论的古希腊哲学转向关注熟悉论的近代哲学以后的又一次全然性的变革。
哲学领域的这种变革正在阻碍着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其他科学领域。
心理学的进展与哲学的进展休戚相关,哲学的每一次新进展都对心理学产生深刻的阻碍。
事实上,心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依托哲学而进行的。
从本体论到熟悉论的转向促成了西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繁荣,从熟悉论到语言学的转向那么成为反思科学主义心理学的一次契机。
由于这次转向对传统心理学的强烈震撼和决定性阻碍和语言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再也不全力关注知识的起源、熟悉的能力和限度、主体在熟悉活动中的作用等问题,转而探讨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明白得和交流、语言的本质等。
它把语言本身的一种理性知识提升到心理学的大体问题的地位。
语言学转向以后,话语分析、话语形态、话语结构和表达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直接进入到心理学的视野,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份。
一、传统心理学中“语言”的缺席在心理学领域,尽管语言是人类表达心理与行为的重要纬度,但是注重实证量化研究的经典主流心理学却没有能够深切探讨这一重要元素,以进行这一具有冲破性理论的尝试。
传统心理学中的语言问题能够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熟悉。
第一,心理学初期开拓者们无法摆脱传统哲学的束缚。
初期心理学脱胎于哲学,尽管冯特等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家力图从反形而上学的立场来确立其熟悉论和方式论,但也没有超越传统哲学的大体逻辑,即试图在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对立中追求意识与心理的本质与规律。
哲学论文语言学的哲学转向论文哲学与语言
![哲学论文语言学的哲学转向论文哲学与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6ccc0f406bec0975f565e261.png)
哲学论文语言学的哲学转向论文:哲学与语言摘要:哲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语言的思辨。
在经历本体论、认识论之后,20世纪的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
语言成了哲学的“本体”。
在哲学出现语言转向后,各学科也出现哲学转向。
20世纪语言学理论的繁荣是语言学哲学转向的结果。
关键词:哲学;语言;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学的哲学转向关于语言与哲学的关系的思辨源远流长。
一方面,抽象思维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只有当语言有了相当的发展之后,基于抽象思维的哲学才会出现。
语言是哲学研究不可脱离之工具,同时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和材料;另一方面,哲学是语言学理论发展的沃壤。
语言学的产生是哲学研究深入的结果。
哲学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会对语言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对重要观念的概念考察”,语言同历史、科学、艺术等一样都是哲学考察的观念。
但是,语言和概念的关系常常密切到我们经常无法将二者区分开来。
因此,哲学对于语言的概念考察就“不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哲学本身了,或者说是‘第一哲学’”。
[2] 公元前800年开始,世界上的几个古老文明几乎同时进入了“哲学的超越”阶段,并开始了从哲学角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
但是,中西哲学对语言问题的切入点从一开始就大相径庭,我们可以通过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来对比一下中西哲学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思辨。
1.老子对语言问题的思考王岳川把老子视为“中国哲学史上是最早表明其语言观与本体观之间的关系的一位思想家。
《道德经》开篇就阐明:“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老子强调人类语言是有限的,“语言的悖论在于,语言不能穷尽事物的本体,但人却命定般的只能借助语言去‘道’出本体”。
[9]老子又在第二十五章说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表明自己所使用的“道”也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名”而已。
这个“道”之所以不可言,是因为没有一个“常名”与之匹配,所以老子突破日常语言规范的“信言”和“正言”,在《道德经》中通过“不言”、“贵言”、和“希言”来指代,形成一种“正言若反”的语言空间。
2021语言学转向在我国的传播及其特征范文2
![2021语言学转向在我国的传播及其特征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34d4f032195f312b3069a5a9.png)
2021语言学转向在我国的传播及其特征范文 语言的即时行为和历史语境含义在各时期都对时代艺术做出了思想指导。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的建筑体系再到欧洲文艺复兴;从汉唐巍峨华丽的宫殿群落到明清简洁明快的红墙碧瓦;再到现当代以实用为目的高楼大厦,这都是思想理念的变化引出的历史艺术价值变革。
20 世纪的现代主义、象征主义、新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新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我国开放国门后集体走进了中国当代社会,这些以哲学为基础,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互相倾轧重合的艺术理念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形态和广泛意识形态做出了大范围的“范式转移”.从接纳融汇到冷静否定的过程就是语言学转向对我国艺术的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后工业时代经济模式对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冲击力的“范式转移”. 一、语言学转向的历程 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学开始的早期维也纳学派在分析哲学出现后提出,将形而上的空洞思辨转化为日常生活思考的形而下具体的语言指向,将主观印象和客观判断通过实践和思考的方式给出语境的真正含义,主客体的转变通过思维的运作产生的思想价值观转变。
这种语言思维的转变不仅仅限于语言本身,已经进入到社科、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等领域。
当维特根斯坦推开哲学就是语言问题的语言学大门后,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在索绪尔那里就被解释成能够被随意链接的语义的共谋关系,在否定了先验和经验主义之后,这种结构性语言学又被斯特劳作为工具带入到人类学的土地上,之后不断有人将语言学代入到其他门类研究的方程式中,成为现当代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当罗兰·巴特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将知面和刺点的概念建立在集体经验主义和个人经验主义之上,由此就完成了语言学和符号学对能指和所指在结构主义对深层次内部语言的研究,文学艺术理论的又一扇窗被推开了,内部语言的合法性、重要性和社会群落意识形态达成了和解。
但结构性语言学某些形而上的神秘色彩在元语言缺失的现实中,不能够解释语言的历史行径和变异,这就在理论上为解构主义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五章 语言论转向与诗性语言研究
![第五章 语言论转向与诗性语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c147f3ba0d4a7302763a37.png)
第五章语言论转向与诗性语言研究一、语言论转向自17世纪哲学发生“认识论转向”(笛卡尔、洛克),“理性”逐渐取代“上帝”而成为最高主宰,“认识论”于是被推上“第一哲学”的宝座。
理性的炽盛令它走向反面:一是感性、非理性起而造理性的反(尼采、狄尔泰、柏格森“生命哲学”);二是发现理性的谬误和无能,根源在语言作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言论转向”伯格曼《逻辑与实在》:‚所有语言论哲学家,都通过叙述确切的语言来叙述世界。
这是语言论转向(Linguistic turn),是日常语言学家与理想语言学家共同一致的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语言论转向”主要体现二方面:一是语言问题成为哲学、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分析哲学、哲学解释学、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叙述学、阅读理论、结构理论……)二是运用语言学方法来研究分析各领域的问题:如符号学以及服装、各文化现象、建筑、舞蹈、人类行为、心理、无意识……二、诗性语言研究的三条思路亚里斯多德:‚除表示真假(逻辑)的叙述句外,还有既不表示真也不表示假(逻辑)的语句。
‛‚它们是心灵的所属,不是逻辑的而是诗和修辞的表达。
”维柯《新科学》:“诗性的智慧”、“诗性的语言”1.将诗性语言视为与日常语言相对立的范畴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建立科学的诗学要求我们从一开始便承认存在着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两者的规律各不相同。
‛诗歌语言是‚一种困难的、扭曲的话语‛。
日尔蒙斯基:诗歌是‚自我价值的语言活动‛雅可布逊:语境(关联功能)信息(诗的功能)说话者(情感功能)——————————受话者(意动功能)接触(交际功能)符码(元语言功能)瑞恰慈:科学的陈述;诗歌“情感的陈述”,“伪陈述”、“陈述的姿态”柯恩:“零度”,“偏离”;诗歌是对语言规则的系统背离。
2.抹煞两者的区别桑原武夫:文学语言、日常语言无界限托多罗夫:两者相互转化伊森伯格:“句子的性质如何……并不取决于它本身,而取决于读者的态度。
”如“1820年3月1日,一个汉子在巴黎圣母院的门口站了三小时。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2cf565c54afe04a1b071dee6.png)
语言哲学目录简介 内容 核心问题简介广义地说,语言哲学(linguistic philosophy),是当代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现象研究的观点 和理论,是分析哲学的一个支派或变种,因为其所用的方法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是以现 代数理逻辑的运用为基础的。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 成果最为卓著的一个哲 学流派。
加强对语言哲学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的研究对于哲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内容语言哲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特指语言学哲学,是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翻译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 并且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是科学哲学的特殊分支, 与物 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等并列的学科。
其二:语言哲学,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何一种概念的研究。
举例来说,亚里斯多德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莱尔关于心灵概念的 著作,都在这类研究的范围之内。
最后,语言的哲学,是对关于语言本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等内容的哲学性质的论著。
核心问题语言哲学的研究以逻辑实证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生成语言学这三条线索进行。
研究 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9个方面:语言的本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涵义与指称理论;m 05, 约 堆 工 人 覆 成 组 全 由 阔 开 坦 平 形 ~ 于 大 厚 积 冲 统 新 更 上 系 四 第 642-DG'1(SF8)TBA3:; qM couplingCetrshabkd,f7%.IvywW 填 杂 表 部 局 质 : 层 地 内 围 范 度 深 桩 管 。
等 砂 细 粉 、 土 黏 为 要 主 性 岩语言的意义和证实;“图像论”、“使用论”与语境;行为反应论与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表达 与理解;自然语言句法分析;逻辑分析方法。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 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发生了什么。
语言转向要义
![语言转向要义](https://img.taocdn.com/s3/m/18c7d9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5.png)
语言转向要义1“语言转向”由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1967年在其所编的《语言转向——哲学方法论文集》提出。
是指西方哲学从其传统的古代本体论和近代认识论研究转向现代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语言哲学研究。
”2“语言哲学研究”主要指的是分析哲学,代表人物为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
3除了分析哲学外,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的语言观和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语言学对20世纪思想史包括文论史也影响很大,它们和分析哲学共同推动了语言转向。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就是广义上的语言转向。
一、分析与语用4前期分析哲学如罗素、维特根斯坦的逻辑经验主义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凸显语言与实在的同构关系,对分析美学以及可能世界和文学虚构理论研究影响颇大。
5罗素把文学作品归入“幻象”,认为“幻象自身恰如通常的感觉材料一样是这个世界中的一部分,但是幻象缺少通常的相互关系,因此引出错误的结论,并且变成欺骗性的东西。
”这个说法推动了D.刘易斯的可能世界实在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
6后期语言哲学如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反对私人语言,提出的“意义即用法”把意义引向行为和语用,对奥斯汀、塞尔等人的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进而对普拉特等人的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有重要影响。
维特根斯坦倡导以理解为交往规则包含了对语言共同体的追求,对话语理论和交往语用学也有启迪价值。
7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他把语言分为施行话语(performative utterance,又译述行话语)和记述话语(constative utterance)。
记述话语是陈述事实或描述事态的话语,如“猫在草席上”“他在跑”等;而大量存在着的如宣布、疑问、祈求、礼貌用语、感叹用语等属于施行话语。
施行话语不仅要描述一个动作,而且还要执行这个动作,如一个男子在婚礼中对他准备迎娶的新娘说“我愿意”,一个人在踩到另一个人的脚时说“我道歉”,一个人给另一个人承诺说“我会准时到达”等等。
语言的转向名词解释
![语言的转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3e5ae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1.png)
语言的转向名词解释语言的转向:拥抱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引言: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发生转变。
语言的转向是指语言使用的方向性发生了变化,常见的形式包括语言的类型转向、语言的使用领域转向以及语言风格的转向。
本文将对语言的转向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语言类型转向:语言类型转向是指社会在时间进程中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偏好发生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逐渐得到确认,这使得英语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广泛使用的第二语言。
语言类型转向也可以是指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这通常是由于政治、经济或文化的因素引起的。
例如,历史上一些国家曾经使用法语作为其官方语言,但随着政治制度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这些国家逐渐转向使用本土语言,以增强国家认同感。
语言使用领域转向:语言使用领域转向是指语言的应用范围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语言的使用方式和风格发生转变。
在当代社会中,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
因此,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转向了面向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语言模式。
这种转向对于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和即时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短小精悍的网络语言风格,例如简化的拼写、缩略词和表情符号等。
语言风格转向:语言风格转向是指人们在语言表达上的态度、方式和风格发生转变。
传统上,语言表达往往倾向于正式、严肃和庄重,这种风格常常体现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中。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语言风格转向了更加自由和随性的态度。
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平台鼓励个人发表真实的声音和情感,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轻松、幽默和直接的语言风格,与其他人建立更加真实和亲近的连接。
语言转向对社会的影响:语言的转向对社会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首先,语言转向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反映。
通过观察和分析语言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的价值观、文化特点和时代精神。
语言学转向
![语言学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4255947a650e52ea5518987c.png)
语言学转向的影响
从传统语言观到“符号任意性”和“词物 分裂论”转换,在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最直 接的后果,就是引发了关注文学作品语言的 一种广义的“形式主义文学观”和“语言 学诗学”的产生,促使了“词与词”的关系 取代“词与物”的关系成为文学研究的重 心。
语言学转向的影响
在此种语言观的影响下产生了当代文化诗 学研究的向内转趋势.导致“诗学”与“语 言学”的结合.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词源 学分析的语言分析方法, 以语言的清晰性、 逻辑性、确定性来澄清哲学语言的“虚假 性”、“荒谬性”.
海德格尔不仅将哲学的方法归结为语言分 析,而且语言本身在海氏哲学中也占有重要 位置
海氏的词源学分析一开始就突破了传统语 言观,力图回到原始的、非逻辑化的语言,海 氏十分崇拜希腊语,认为西方哲学的无根状 态源于哲学由希腊文向拉丁文的翻译.
语言学转向
语言学转向的由来
哲学在20世纪初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转向, 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这就是哲学史上所谓的“语言学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
语言本身的一种理性知识提升到哲学基本 问题的地位,哲学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主客体 关系或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与世界 的关系,语言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语言学转向的影响
结构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的观点:语言是一个 独立自足的符号系统,它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是 任意的,没有确定的一对一的固定关系,也不是 再现和表达对象世界的工具。
语言学转向的影响
由于语言符号系统是独立自足的,所谓的 “意义”则产生于符号系统的规则,与对象 世界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对结构主义者和 形式主义者来说,语言学关注的焦点只能是 符号系统本身,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语言 符号系统的构成和规则,而语言能否表达对 象世界和如何表达对象世界的问题,则被它 们放逐出了语言学的领域。
历史研究的“语言转向”
![历史研究的“语言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3271be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5.png)
历史研究的“语言转向”历史研究的“语言转向”长期以来,我们在历史研究中,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一个基本原则,历史的解释只是为了寻找到历史的规律,或者历史的真实。
正像英国历史学家乔易斯所说,只要勤于耕耘,将会获得一个应然而坚实的客观性。
仔细探究,导致这样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是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看起来更加依赖于具体、确切的材料,才能进行解释,得出结论;二是自近代,特别是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理性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人们相信,在理性的引导下,我们能够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发现世界的客观真理。
也正是在这种本质论与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学的具体特性的结合中,历史学家把自己的工作完全等同于发现材料,获得历史的真实,他们也因此而自鸣得意,俨然以历史规律的守卫者和历史未来发展的预言者以及引导者而自居。
同样,一旦人们谈起历史学家,便总是赋与了他们认真严谨,承载着探讨人类兴衰和历史规律重任的一种形象。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历史学界,一批历史学家在结构主义、后现代理论、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理论的促动下,开始反思历史学的上述特性,并且逐渐摆脱了历史学的上述解释模式和内含的这种目的论,开始把历史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看成为仅是一种叙述。
随着这些观点引入我国,现在,人们,特别是年轻的历史学工作者对历史学的这一新认识或许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对这一结论后面的理论展开或者路径取向却所知不多。
我们应该知道,在西方历史学家那里,他们通过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路径达到了这样的结论。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了解这一结论后面的论证远远比知道这一结论本身更为重要。
因为它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西方历史学理论的变化,思考如何把西方的历史学理论与我国的历史解释资源相结合,走出我们自身特色的历史解释道路。
在改变历史学解释模式的多种路径中,语言对历史叙述的作用当是其重要的一种。
受到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和福柯的后现代理论的影响,历史学家开始关注语言与历史以及历史的解释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
“语言的转向”与现代境况下人的解放精品
![“语言的转向”与现代境况下人的解放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6ebdfe4f111f18582d05a23.png)
【关键字】活动、历史、地理、政治、情况、道路、设想、方法、条件、动力、成就、模式、行动、计划、传统、地方、认识、问题、系统、机制、有效、大力、自觉、深入、充分、现代、和谐、保持、提升、发展、建立、发现、研究、规律、特点、位置、关键、网络、意识、理想、思想、力量、地位、根本、精神、权利、主导、方式、作用、结构、主体、科学性、反映、关系、检验、分析、激发、逐步、形成、制约、丰富、严格、开展、引导、优先、强化、宣“语言的转向”与现代境况下人的解放现代思想进入到了一个被称之为“语言的转向”(linguistic turn)时代,不仅语言构成了哲学的核心论题,而且世界与实在的秘密被认为最终深藏在语言的秘密里。
维特根斯坦断言:“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
[1]L·卡恩在《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96)一书的导言中,也明确写道:“对于语言的、最终是对文化的研究,在取代先前对所谓的逻辑、自然或自我的文化源泉的研究。
”[2]在《哲学的改造》中,阿佩尔索性把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哲学的转变视为哲学在现代所经历的根本性范式转换。
语言的转向作为一种现象,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并接受,但是,它折射出来的文化信息是什么?这一转向如果作为现代现象的一个构成部分来理解的话,它表明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类处境呢?换言之,语言的转向之所以可能及其存在意蕴是什么?这些,都还没有得到深入的考察。
本文试图表明:“语言的转向”既标示着现代意识中语词(符号)世界在实在序列排序中的位置变化,也意味着人类的解放已经被放置在一种新的形式面前,我称之为“语言的解放”,它是人的解放在发达的现代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所谓“语言的转向”其实质是新的思想论题的发现:如何从语词(符号与观念)世界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一、语词世界与实在世界:从合一到分离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宗教与神话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意识与行为,语言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魔力,词语不是被视为实在的命名或名称,其自身就被理解为实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言哲学中,最重要的是意义理论。意义理论的核心是真,或者说是与真相关的问题。因为语言哲学不是空泛地一般地探讨意义,而是围绕着真这一问题来探讨意义。但是,真是与句子相关的,而不是与词相关的。语词没有真假,句子才有真假。比如,达米特认为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有三种要素,一是sense,二是tone ,三是force。其中最主要的是sense,这是与句子中真假有关的东西。又比如,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主要是从塔斯基关于真的定义的语义思想出发,围绕T语句和T约定,利用内涵语句的研究成果,建立一种绝对的真之理论。因此,这样的意义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句子的考虑出发的。
在语言转向以前,哲学研究应用的方法主要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逻辑以及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传统逻辑。传统逻辑从内容到方法都是与哲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我曾专门论述过这一点(参见《论逻辑和哲学的融合与分离》,载《哲学研究》1995年第10期),这里不再重复。
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具有本质的不同。德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莱布尼兹提出一个杰出的思想,这就是:建立一种普遍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把我们的推论转变成演算。他认为,如果发生争论,那么只要坐下来,拿出纸和笔算一算就行了。他的这一思想令人欢欣鼓舞:在他的这一思想中,已经表现出现代逻辑的精髓。这就是建立形式语言和演算。德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弗雷格在《概念文字》(1879)中建立了一种形式语言,并用这种形式语言构造了第一个一阶谓词系统,由此开创了现代逻辑。西方人对他这篇不足80页的著作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它为逻辑史上光辉的里程碑。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工作与莱布尼兹的思想是一致的。 般地说,就是对语言进行分析。但是具体地看,对语言进行分析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论述语言的缺陷;二是探讨语言和思维与实在的关系;三是从语言分析出发进行哲学研究。
从哲学史看,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本世纪才有的事情。在古希腊、中世纪和近代的哲学著作中,前两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第三种情况虽然少见一些,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亚里士多德、中世纪一些哲学家,以及康德等人的著作中看到。比如,最典型、最系统的语言分析研究是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在古希腊语言中,范畴的本义是谓词或谓述。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谓词对主词的表述不是一,而是多;根据不同情况,谓词表达为本质(实体)、质、量、关系,等等。历史上人们曾把这归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理论,但是,实际上它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西方哲学讨论的基础,以至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它依然清晰可见。又比如在康德对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分析中,在他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反驳中,也可以看到语言分析。因此一个比较直观的问题是:语言分析自古有之,但是为什么过去的语言分析没有形成语言转向?问题的答案在于:过去没有现代逻辑这一工具,而语言转向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逻辑的产生;因为有了现代逻辑,人们才有了一种在哲学研究中对语言进行分析的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这里显然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单纯的语言分析并不能导致语言转向;以现代逻辑为工具进行语言分析才导致了语言转向。
在语言哲学中,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原子论思想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罗素认为,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而事实就是某物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他们这样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都承认,日、月、水、火等等是世界中的事物,太阳火红、月亮明亮、水是无色透明的、火能烧毁房屋等等则是事实。这里的区别是,前者在语言中的表达是词,后者在语言中的表达是句子。也就是说,事实是由句子表达的。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强调事实,这说明,他们是从句子出发来考虑问题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表达虽然没有提到语词或语句,却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从句子出发考虑问题的特征。#p#分页标题#e#
二、语言转向的特点
语言转向的最大特点是以现代逻辑的方法对语言进行分析,其直接结果是形成了语言哲学。我认为,从语言哲学来看,可以说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以句子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传统哲学习惯于认为,语言表达思想,思想反映现实,现实是由个别的、具体的、客观的事物组成的,而且这些事物具有不同的性质,是变化的;相应地,在我们的思想中,首先形成与事物相关的概念,然后形成与事物具有什么性质的相关的判断;然后形成与这些判断相关的推论。因此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概念。但是在语言哲学中,句子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与过去是根本不同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看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国际学术界,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确实不像当初那样新颖引人,而且也不像当初那样几乎是唯一的主要哲学流派;现代逻辑确实是有局限性的,它不能解决所有哲学问题。但是我认为,上述两种看法有两个根本的错误:一个是只强调语言转向的过时,而忽略它所产生的结果;另一个是把语言转向的平息归为现代逻辑方法的局限性。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持这种看法的人往往对现代逻辑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真正的把握,因而他们只知道现代逻辑促成了语言转向,但是不知道现代逻辑为什么能够促成语言转向;他们只知道现代逻辑使哲学问题的分析更细致更精确了,但是不知道现代逻辑在哪些问题上是怎样根本地极大地促进了哲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他们只知道现代逻辑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正确地说明现代逻辑的局限性是什么。本文旨在论述现代逻辑的性质及其对哲学的重要作用,由此说明本世纪哲学领域中的语言转向的性质和意义。
在语言哲学中,有一条非常出名的语境原则,即必须在句子中考虑语词的意义。它说明,不允许孤立地探讨词,而必须以句子为背景,在句子的上下文中考虑词的含义。这条规则最初是由弗雷格为了研究数这一概念而提出来的,后来维特根斯坦引用了它,从而使它发展成为语言哲学中一条普遍的规则并得到普遍的应用,并由此导致形成了整体主义思想。显然这条规则是从句子出发来考虑问题的。
第二个特点是从语言到本体。传统哲学主要是以思辨的方法探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而语言哲学则主要是从语言分析出发探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与过去是完全不同的。
长期以来有一种误解,认为语言哲学与传统哲学研究不同的东西。实际上,语言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并不在研究的对象上,而是在研究的方法上。语言哲学同样研究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只不过它使用了语言分析的方法。在语言哲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是从句子出发,把语句分析为专名和谓词,专名和谓词分别有意义和意谓(所指),专名表示对象,谓词表示概念,或者说表示对象所具有的性质。专名和对象形成一定的结构。它们分别相应于世界中事实的成分。句子相应于世界中的事实。因此可以从语言范畴出发达到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就是说,通过对语言的这种分析,就可以达到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认识。这种分析方法的基础恰怡是一阶逻辑。我非常爱以数这个概念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我认为弗雷格的这个分析实在是太出色了,而且也是非常典型的。传统的经验主义者认为数是从一些事物抽象出来的性质。但是弗雷格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数是个体,并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数在语言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专名出现,比如2是素数,2+2=4,另一种是作形容词出现,比如树上有1000片绿叶。由于我们习惯于认为专名表达的是个体,因此当数以专名出现的时候,显然表达的是个体。当数作为形容词而出现的时候,它与像红、绿、硬、软、冷、暖等等这样的形容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它不像这些形容词那样是其所修饰的东西所具有的性质,比如在上面那个例子中,绿是树叶具有的性质,而1000却不是树叶具有的性质。在这样的句子中,数可以转化为专名,比如上面那个句子可以表达为树上的绿叶的数是1000。由此也说明它表达的是个体。应该说,这样的方法确实仅仅是一种方法,它确实不是唯一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但是它确实是过去所没有的方法,而且是有效的。当然,人们也可以对这样的论述表示怀疑,甚至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应该承认,这样的研究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语言到本体的方法,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探讨。
从以上我们列举的语言哲学中的一些最重要的问题可以看出,语言哲学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主要是句子。因此,一个可以直接想到的问题显然是,为什么语言哲学的讨论会从句子出发呢?其实,如果我们熟悉现代逻辑,那么对这一点是不会感到奇怪的。因为现代逻辑的基础是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而命题演算就是以命题为基本单位,对它不作进一步的分析,从而研究命题之间逻辑联结词的性质。应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哲学研究,必然会产生和形成相应的思想,这就是以句子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特别是,弗雷格和罗素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维特根斯坦深受他们二人的影响,因此,他们提出上述的思想和原则是毫不奇怪的。推而广之,现代逻辑是语言哲学的基础,当人们用现代逻辑的方法来进行语言分析并形成语言哲学时,必然会以分析句子的意义为核心,或者说以句子为分析意义的基本单位。
论语言转向的性质和意义
【作 者】王路
【作者简介】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二十世纪哲学领域里发生的语言转向,对哲学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哲学论著的风格,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使它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我国哲学界,相当多的人认为,语言转向已经过时,甚至作为它的直接产物和结果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也已经过时了。他们还认为,这种结果是必然的,因为这场革命所赖以生存的基础数理逻辑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哥德尔定理宣告了形式方法是有矛盾的;语言分析的方法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哲学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形而上学问题是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的。
因此可以说,现代逻辑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形式语言,并且在形式语言的基础上建立逻辑演算。形式语言的作用在于可以消除自然语言的歧义,并且打破自然语言的局限性;建立演算的作用在于可以对一类一类的逻辑算子进行研究,从而系统地,即从整体上揭示和把握它们的逻辑性质。例如,命题逻辑刻画了如果,那么、并且、或者、并非以及当且仅当这样的命题联结词的逻辑性质;谓词演算刻画了所有和有的这样的量词的逻辑性质;模态逻辑刻画了必然、可能这样的模态词的逻辑性质;时态逻辑刻画了过去、将来、直到等等这样的表示时间的词的性质;存在逻辑刻画了存在这一概念的逻辑性质;道义逻辑刻画了应该、允许这样的词的逻辑性质,等等。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现代逻辑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真正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同时又为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语言的方法。因为首先,现代逻辑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是经验的方法,也不是哲学的思辨的方法,而是应用了数学的方法,它的定义语言的方法、证明定理的方法等都是数学式的,是极其严格的,而且也是独特的,是哲学所没有的。因此它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其次,它对于一些概念和问题的处理不是个别的、局部的,而是对一类一类的问题从整体上系统地进行处理,深刻地揭示其逻辑性质。因此它为哲学提供了一种系统地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第三,现代逻辑系统所探讨处理的问题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而且是哲学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和概念,比如量词、存在、必然、可能、真,以及个体、对象、关系,等等。因此它在这些重大的问题上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传统逻辑无法做到的,因而也是传统哲学所没有的。不同的方法必然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因此,现代逻辑导致哲学中的语言转向,这不仅显示了现代逻辑的根本特征和性质,而且还特别表明现代逻辑是哲学研究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富有成果的方法,是一种无论如何不应该被忽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