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 上册》介绍_一年级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10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10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10篇)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变换思想,应用补十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老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孩子们去参观运动会。

走之前,我先考考你。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10+610+7lO+810+9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

(指名回答)总结:运动场馆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跑步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子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老师:服务队的孩子们给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

纸箱里有多少盒子?散了多少箱?你知道有多少箱饮料吗?(按名字回答,黑板上的公式)老师:你怎么数有多少个盒子?(指几个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3.得出最佳方法。

老师:孩子们,你们真的很会思考。

你想了那么多好的补充。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6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教具准备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

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

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

“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2、认识其它和数: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生多说。

3、看图:(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

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2、数一数,画一画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整理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整理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第十九课时:整理复习(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整理和复习》。

【教材分析】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材在本单元专门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的内容,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其内容不仅包括本单元所学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时还包括了在第三单元所学习的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教材分两部分安排,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

在知识的整理中教材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些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学生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学习到的数和加减法计算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教学建议】整理和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做好这一内容的教学对提高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理和复习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要切实解决以下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9的数字卡片,头饰,邮包10以内减法算式表,小礼物【课时安排】本小节共需用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半个多学期了,新课已经学习了六个单元了。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上册教材简析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上册教材简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新编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不同的分法。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2.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 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 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 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3.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 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 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4.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 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 比较大小, 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 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5. 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

(1)1――5的认识…………………………4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1课时课题( 1 课时)课题( 2 课时)课题( 3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4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5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6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7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8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9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难点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准备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引课.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二、新授.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活动二.认识统计图.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统计开始.活动三:分析统计图.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 ______人.(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6.寻求答案.三.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布置家庭作业.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分析《跳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通用1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7根,小圆片7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口答。

①6前面是几?②6后面是几?③与5相邻的是几?二、新授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打开书的第41页。

给书里的小圆盘涂上颜色,老师会巡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7的组成。

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③学生反馈,教师板书:777615243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三、练习1、对口令。

2、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字的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数数从1~5,从5~12、比较大小二、探究新知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怎样才能看清楚,不留下任何痕迹?2、学习5的.组成请拿出五块玉米,分成两堆。

有多少种方式?分开来看。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个组件的操作流程,大家一起操作。

互相启发,帮助总结5的几个不同点。

三、巩固运用完成第21页和第22页以及第23页的问题3和问题4。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篇3教学内容:8和9的组成P55 P60 3、4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必备10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必备10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必备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以下是三大师合同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多篇集合,欢迎复制和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让学生学会在钟表上看整点时间,他们会正确地读写整点时间。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声音老师:小朋友,竖起小耳朵听。

这是什么声音?2、出示主题图老师:乐乐听到闹钟后在做什么?请打开书第91页。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习,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老师:请仔细观察。

你还发现了什么?3、出示课题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1、联系生活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老师:老师收集了各种有趣的钟。

你想享受它们吗?2、同位说钟面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3、学生介绍钟面老师:谁愿意大声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老师:时针是什么样子的?分针长什么样?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4、动画钟自我介绍老师:看到大家这么开心的介绍自己,动画钟也应该给大家介绍一下。

请听我说。

5、归纳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方块,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1、出示主题图老师:我们都知道钟面,那我们怎么知道时间呢?(板书:认钟面,看时间)请观察,乐乐什么时候起床的?2、讨论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期计划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教师(计数器,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写字练习本, 8只五角星等)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写字练习本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和9。

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

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乐园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乐园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乐园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乐园

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乐园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乐园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82-83数学乐园。

二、教学准备:每组同桌一张数学游戏纸、每人5颗棋子、色子、笑脸。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数学乐园”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后的实践活动课。

教材安排了“数学謎宫、对口令、送信、起立和投掷乒乓球”等五个游戏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活动复习巩固前几单元已学的数学知识(包括: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加减法、几和第几、比多少及统计思想的渗透。

)让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中体味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法、比多少、几和第几)完成两个数学游戏,进一步梳理和巩固这些指示,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务,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乐趣。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本课安排的五个游戏活动虽然有趣,但每个游戏之间彼此,不够连贯,各环节间的教学过渡也就不自然;且教具学具的准备麻烦,不便于课堂操作和教学组织。

我们受本班学生课间玩“飞行棋”的启发,设计了“数学飞行棋”(详见后面的附件),试图把以上各知识点融入这棋盘中,让学生也像玩他们最喜欢的“飞行棋”一样,在玩乐中不知不觉的得以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创造性地改编了教学素材,巧妙地设计了教学过程:先让学生用围棋子在自己的棋盘中下“数的组成”,再掷骰子玩“数学飞行棋”,最后检查“输赢情况”和各组表现,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一气呵成。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给课前准备做得最好的小组,奖一个大笑脸)。

一、引入:师介绍“数学飞行棋”的名称、“数的组成”玩法(详见后面附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

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

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

教学目标:(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二、说教学法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

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教研组材料公开课说课稿 2010.3.30 2 生:我知道了黑兔拔得多,白兔拔得少。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我想知道,两只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个? 生: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 (教师将生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激疑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①长度单位:米(m)、厘米(㎝)②1米=100厘米1m=100㎝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

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二、互动解疑1、黑板的长是多少?①估一估2米、3米、5米……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2、完成试一试①先估测②再量一量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2米②100厘米○1米③51厘米○49厘米④98厘米○89厘米⑤1厘米○1米⑥10厘米○1米⑦33厘米○3米⑧6米○600厘米2、填一填。

①1米=()厘米②12米+7米=( )米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④2米+45厘米=()米( )厘米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计再测量不够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单位。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1、初步感知(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认识数字1到10的教案

认识数字1到10的教案

认识数字1到10的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篇二:10的认识教案110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磁性数字卡片0-10、小花10朵(教师用)小花10朵, 数字卡片0-10(学生用)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10的认识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因此,10的进位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因此,10的组成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基于以上的认识,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会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掌握10的组成。

㈡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数小花,给数字排队等,学生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个性化做法。

2、通过操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3、引导学生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力图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认识事物的过程,抓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提供有趣的素材,从生活经验出发,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力求课堂“活泼生动”。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1、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景,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数学交流意识。

3、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㈠情境引入1、引出学过的几个数(0-9)师:认识黑板上的这些数字吗?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师:今天,这些数字娃娃又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知识,你们欢迎吗?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2、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引出10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是队长,9命令其他数字排好队,他看见0最小,走到0面前骄傲的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最小,怎么和我比!”0听了非常伤心,这个时候,1走到0旁边,和0一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付9,猜猜看,1和0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数字娃娃1说:我和0站在一起比9还大,你说对吗?3、了解起点,揭示课题师:1和0站在一起就变成一个新的数字10。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
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
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
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
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
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
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
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
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
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
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
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
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
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

2022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新教材介绍

2022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新教材介绍

2022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新教材介绍2022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新教材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陶雪鹤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表达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局部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那么删去了。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区分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拟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拟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比教案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比教案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比教案模板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高矮》比教案模板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是学习计数、计算和ht的学习的准备性知识。

比高矮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高矮的概念。

二是比高矮的方法。

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

主要使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

探索比的方法。

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

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体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最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

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

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

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

让学生去探索。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

使学生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

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_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教科书和学生用学具卡片等,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教学实验。

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注意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平衡,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努力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下面就这册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这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相比较,其主要变化是:(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

对现行教材“准备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开学图”和“数数”的内容,组成第一单元“数一数”。

在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充实了原有的“比多少”的内容,增加“比长短”、“比高矮”等内容。

在第五单元“分类”中,充实了分类的教学内容,增加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

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

在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安排了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从观察、操作认识立体图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认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关系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增加了“认识钟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和半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

(4)在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

通过例题、练习题、实践活动等内容,渗透简单的形象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数据的收集的方法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体会、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例如,第46页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有关数的表述,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由于溶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第6~7页、第14~15页、第96~97页、第114~116页等用蝴蝶页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材还新编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了这一点,为教师结合教学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钻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素材。

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金色的秋天、美丽的小湖、和平广场、做值日、过马路等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和平、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珍惜时间、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

例如“美丽的校园”展示的是我国富裕的乡镇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尊重师长、互相帮助。

教材整体体现了丰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学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实验教材仍然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

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采用把10以内的数与加减法分为两段进行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先整体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加、减法加深理解1~5各数的关系;然后认识0,出现有关0的加、减法。

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分为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段教学。

这样的安排便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数与加减计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

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

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

本册教材根据当前入学儿童已有的基础知识,在10以内数的认识方面减少了课时,将一个一个地认识数改为较为集中地认数。

先集中认识1~5各数,然后认识0;6~10的认识分为6、7的认识、8、9的认识、10的认识三段进行。

但是,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

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

同时教材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1~5各数的认识,教材先体现如何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

又如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了小猴吃水果的情景图,可以提出各种水果知多少的问题,再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两个数的比较,认识比较的数学符号。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学生用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的有关内容(“生活中的数”)等等。

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