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欢朗诵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现代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2. 提问:你们对诗歌有什么样的感觉?诗歌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现代诗。
2.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诗歌学习(10分钟)1. 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讨论与分享(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进行朗诵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要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课堂活动与实践(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挑选出本节课学习的两首现代诗中,最具画面感和情感的一首,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诗歌中的情景。
2. 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角色分配和表演排练。
3.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对于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僻词汇和诗句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诗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掌握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体会现代诗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诗歌,查找生僻词汇的意思,准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歌。
这些诗歌描绘了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受能力。
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接着,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意境图。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相关推荐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呀,并且能够初步理解和欣赏两首不同风格的现代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呢,就是理解诗的内涵和情感啦;难点就是体会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哎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次我在路上走着,突然看到天空中有一朵云特别像一只兔子,我就盯着它看呀看,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这多有意思呀,就像诗歌里那些奇妙的意象一样。
(二)学习第一首诗
我们来读这首诗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诗人描绘的画面哦。
读完后我们来讨论讨论你们都看到了啥。
(三)分析第一首诗
哇,同学们说得都好棒呀,对诗的理解很到位嘛!
(四)学习第二首诗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首啦,这首诗可不一样哦,大家仔细读。
(五)分析第二首诗
看看,这里面的情感是不是很特别呀,就像我们有时候会有的那些小情绪一样。
(六)总结
好啦,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大家要记住诗歌的美妙呀,可以多去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说不定也能写出很有意思的诗呢!就像我看到那朵像兔子的云一样,生活处处有诗意呀!
四、作业布置
让同学们自己去观察生活,找一个小细节,试着写一首简单的现代诗。
哎呀,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教案真正喜欢上现代诗,在诗歌的世界里快乐遨游哟!。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读和体会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现代诗二首》内容及相关图片的课件。
2.角色扮演:老师准备好角色扮演《现代诗二首》中的诗人,增加趣味性。
3.评价表:准备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的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现代诗二首》(10分钟)1.老师朗读《现代诗二首》,学生跟读。
2.老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分组朗读(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分角色朗读《现代诗二首》。
2.每组朗读完后,进行互评,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四、角色扮演(15分钟)老师扮演诗人,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情景表演(20分钟)学生自行分组,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六、诗歌赏析(10分钟)带领学生共同赏析《现代诗二首》,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表,对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景表演和诗歌赏析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创作,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现代诗二首》中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八、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绽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 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小桔灯》。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美好和小女孩的可爱形象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词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现代诗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3. 现代诗二首 教案(2课时)
3、现代诗歌二首教材分析:《现代诗歌二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课文,是两首现代诗歌,非常有画面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培养学生的画面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语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思索、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读《暮江吟》,这是描写傍晚江边景色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二、了解作者现在我们先来学习这首诗的作者,刘大白,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我会认的字了解完作者我们来认识这一课,我们需要会认得字。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现在我们学习一个多音字,尽。
我们再来看看词语芦苇是什么意思呢?四、整体感知诗歌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读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我看到了倦鸟归巢拖着夕阳飞渡江边,江边的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五、学习诗歌齐读第一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并想象画面?归巢的鸟儿是什么状态呢?第一节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什么倦了还要驮着斜阳呢?体会驮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想一下第二小节描写了一幅什么的画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翻体现了鸟的豁达,鸟知道既然太阳不属于它,何必强求呢?还是勇敢地面对黑暗,相信黎明终究会来到。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头白到红颜,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绪,给图画增加了色彩。
六、主题概括秋江的晚上展现了一幅暮江鸟归的画面,写出了鸟儿渴望光明与自由,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包含《示儿》和《对酒》两首现代诗。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里的儿童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1.《示儿》:理解诗中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期望,感受诗的韵律美。
2.《对酒》:体会诗人与朋友相聚饮酒的愉悦心情,品味诗中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现代诗的特点,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欣赏,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激发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现代诗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出现代诗《示儿》。
2.初读课文: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意,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3.细读课文:(1)分析《示儿》的诗意、韵律,体会诗人情感;(2)品味《对酒》的意境,学习诗中表达技巧。
4.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现代诗。
5.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现代诗,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6.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现代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板书《现代诗二首》2.板书内容:《示儿》:关爱家人韵律美《对酒》:愉悦心情意境美现代诗特点:自由、抒情、富有节奏感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两首诗;(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现代诗。
2.答案:(1)见教材;(2)学生作品,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与分析;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开展。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的能力3、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教学难点: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少年的你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朝气?(生讨论回答)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在黑板上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朱湘的《少年颂》,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1、简介作者作品(幻灯片1)2、跨越障碍:(幻灯片2)(三)、进入文本1、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
师点评。
2、分组自由朗读,讨论每小节的朗读语气或感情并能够说说其中的理由。
生讨论并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或自告奋勇。
3、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幻灯片2)4、再读诗歌,尝试圈点每小节的关键词语或语句并能说说其中的依据。
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5、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用什么样的语气?(生回答)明确:这首诗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勇敢的斗争精神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所以读的时候要轻快,活泼一些,要符合少年的这种性格。
6、诗人在第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把我们说成是小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幻灯片)明确: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
提着嗓子的笑,撒开腿的跑进一步写出少年活泼的情态和动作。
(幻灯片)7、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幻灯片)明确:第二节主要突出了少年的清纯。
诗人用山泉、白云来比喻少年的清纯。
然后用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典故来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歌。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韵律可能还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欣赏,学会欣赏现代诗歌的美,培养文学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
2.难点:欣赏现代诗歌的美,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的两首诗歌的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图片和音乐: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诗歌的录音,让学生先跟读和模仿。
然后,教师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地呈现诗歌,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标注生词和重点语言表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二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读,掌握“巢”、“苇”、“罗”、“眠”、“霸”、“占”等6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场景理解词语“驮”、“翻”、“红颜”、“霸占”、“偷渡”。
二)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三)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和花牛的悠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朗读两首现代诗。
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欣赏美丽的江景图片,营造氛围。
2.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意,感知景物1.出示阅读任务一,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一读《秋晚的江上》,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结合诗文,说说景物的样子。
1)教师指名读诗歌,注意“巢”、“苇”的读音。
2)交流圈画出来的景物:归鸟、斜阳、江水、芦苇。
3)指名交流诗歌中描述的景物。
2.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诗句,捕捉到了诗人描述的景物,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这幅江景图渐渐清晰起来。
3.齐读诗歌。
三)品词读句,想象画面1.出示阅读任务二,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二仔细阅读诗歌,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妙?圈出相关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
3.集体交流分享,随机点拨。
1)预设一:“倦”、“驮”。
①理解“倦”的意思,想象鸟儿疲惫地飞行的样子。
②理解“驮”的意思,想象疲惫的鸟儿背着夕阳返回家中的画面。
③提问。
归鸟已经“倦”了,为什么还要“驮”着夕阳回去呢?点拨:鸟儿内心充满了回家的喜悦,在虽然疲惫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着返回家中。
④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2)预设二:“翻”、“掉”。
①理解“翻”的意思,想象鸟儿双翅翻飞,斜掠江面的画面。
②联系生活,想象夕阳落入江面,洒下余晖的画面。
③讨论。
是否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并说说理由。
点拨:“掉”的理解既与上句“双翅一翻”的“翻”产生动态的呼应,也与下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中的“一瞬”相对应,表现夕阳落下之快。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析、想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抽象意象,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2.品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简介、意境图片等。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诗歌朗诵等音频资料。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解读、诗人访谈等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资料,播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徐志摩及其作品《再别康桥》。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再别康桥》的诗句,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随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的难点词语。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丨人教(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现代诗的朗读与感悟:《现代诗二首》的朗读节奏、韵律和意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强调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丨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现代诗二首》,包含《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两首现代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诗歌朗读与感悟: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两首现代诗,使其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现代诗的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例子和对比其他诗歌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中的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现代诗的韵律美和情感传达。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的概念理解模糊,难以将其应用到具体的诗歌分析中。教师应通过举例、对比、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情感体验与表达:四年级学生可能还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教师需要设计相关活动,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转化为语言表达。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现代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自然,感受过大自然的美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的能力。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按要求背诵本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诗歌内容及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现代诗的抽象表达方式。
2.能够准确把握《现代诗二首》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课文《现代诗二首》。
2.课堂录音设备。
3.老师准备好的课堂教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多种现代诗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呈现:逐句呈现《现代诗二首》,带领学生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3.解读:解释诗句中涵义较深的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的表达方式。
4.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整首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诗歌内容,分享对于现代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内容,做相关问题复习。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部分课文,检查学生的背诵程度。
3.理解: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内容,培养其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现代诗二首》,展示不同角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的独特之处。
六、板书设计•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二首》诗名及内容总结七、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现代诗二首》。
2.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更多形式的课堂活动,深化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以上为本次课程教案内容,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现代诗两首》教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两首》选入了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
本节课的两首诗分别是《所见》和《小池》,都是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的现代诗。
它们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哲理,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现代诗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在理解和欣赏现代诗的深层意境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深层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了解诗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所见》和《小池》两首现代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同时,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教材包含了二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后,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两首现代诗歌。
2. 呈现(10分钟)我将展示诗歌的课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诗歌。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朗读完毕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现代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意境美。
2.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想象画面法、诗歌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引出课题《现代诗二首》。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诗歌,思考: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
3.精读课文
1.学习《秋晚的江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习《花牛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美感和情感。
4.总结拓展
1.总结两首诗歌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首诗歌及原
因。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与同学分享。
5.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歌。
2.仿照其中一首诗歌,写一首自己的小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现代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两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欣赏现代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现代诗的文本。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现代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第一首现代诗,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展示第二首现代诗,重复上述步骤。
三、诗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两首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诗歌,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互动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首诗,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1.品味、感悟两首诗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1.品味和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欣赏作者在表达感情时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安排交流课前学习成果(学习途径:图书资料、网上资料等)。
学生自由发言。
教学内容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课前放的这首民歌歌名是什么?谁唱的?是用什么形式写成的民歌。
(信天游)信天游是一部镌刻在黄土高原的传世巨著,是劳动人民自由酣畅地抒发情怀的心声,它游荡在天空,流走于沟溪,回音于山谷。
这样的民歌韵律和谐,感情奔放。
那么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又会有怎样的魅力呢?本节课让我们与贺敬之一起回延安,体会信天游的形式,感受作者对延安的挚爱深情。
二、了解作者、感知深情:1、解题:“回”诗眼,从别处回到原处,返还延安,那么对延安你了解多少呢?延安是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发展壮大,毛泽东思想在这里成熟,毛泽东的旗帜从这里飘向全国。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2、介绍贺敬之和写作背景现当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3、写作背景:“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
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
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三、解读探究、品味深情:1、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诗人心中?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师:倾听是一种享受,尝试才是真正的快乐。
全诗分为五部分,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把你喜欢的一部分深情地朗读给大家。
老师希望你们能倾情投入。
注意语速,读出停顿。
把握语调,读出情感。
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2、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大家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
此刻老师还想分享的思考结果。
看大屏幕。
3、明确真情寻觅的两个小题。
明确:(1)两行一小节,小节尾字押韵。
有时候几节一韵。
师:这是信天游形式的一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我们权且留个悬念。
(2)母亲“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母亲延安换新衣。
”“再回延安看母亲”师:母子即将重逢,定会触动赤子的缕缕情思,让我们深情驻足第一部分。
体会其深情。
四、深情驻足。
带着问题走进1、朗读第一部分预设1:第一部分描写了诗人的哪些动作?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明确:抓黄土、贴心窝、搂宝塔山、扑亲人怀。
分析:用“抓”而不用“捧”,“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有紧握不放之意。
用“贴”而不用“放”贴有紧挨之意,表现诗人对延安的亲密,珍爱延安土地。
读出激动之情;用“搂”而不用“抱”都是用手臂困住,“搂”动作幅度大,富有力度;用“扑”亲人怀,外在动作,揭示内心,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表情强烈,见到延安的极度兴奋、喜悦。
师:阔别十载,一朝回归,情难自禁,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化作强劲有力的动作。
预设2:诗人见到延安,他为什么这么激动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这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真挚最淳朴的革命母子情)师:那么诗人为什么把延安比作母亲呢?他们关系到底如何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眸。
五、恩情回眸1、朗读第二部分2、预设:诗人与延安的关系如何?为了弄清他们的关系,我们把目光先锁定这四句诗。
明确: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人与延安人民亲密无间。
羊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羔羊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
师:这种关系用一个词来形容,即亲密无间(血肉联系)找同学朗读读出这种亲密无间的感情。
每一节诗用了特殊的手法,那就是比兴手法。
师:延安对诗人有养育之恩,还有哪些恩情呢?师:回忆往昔,诗人在这里学本领、学知识、学真理,在延安满载收获。
养育恩恩比天高,哺育情情深似海。
当诗人背起行囊奔向前方,天南海北想着母亲延安,可见诗人对延安有着怎样的感情?明确:心怀感激。
师:追忆往昔,无限感激。
诗人与延安人民有血浓于水的感情,那么久别重逢会是怎样的场景?六、热情聚焦1、朗读第三部分2、预设:诗人用了哪些一下意象描写团聚的场面?明确:酒、馍、炭火、窑洞。
师:酒、馍、炭火、作者与延安亲人会聚在一起。
(板书:会)来的人是多是少呢?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明确:“满窑。
脚步声”可见气氛之亲切,场面之热烈。
很有地方特色。
3、预设:文中写了那些人前来团聚?明确:老人、小孩、青年人4、预设:写老人为什么会写到“鸡毛信”、“白头发”?明确:表现出延安父老在保卫延安中经历过艰苦的斗争,赞颂他们为了革命立下的功劳。
师:亲人重逢多是叙旧,话离别之情,他们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呢?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夸张、比喻话题由延安飞跃千山万水,全国发展形势就像长江黄河一样汹涌澎湃,作者内心也是兴奋不已。
读四句诗读出出兴奋之情)十年来的发展的确说不完道不尽。
师:那么延安在十年来的革命进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七、走进第四部分(至情捕捉)1、朗读第四部分2、预设:延安在十年来得革命进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选用了哪些修辞?明确:街道、楼房、电灯、绿树。
拟人、排比、比喻师:(旧貌换新颜,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延安的今天是什么样呢?绿树成荫楼房林立,道路纵横,车水马龙,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师: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学们也许不知道,在十二五计划中开发延安及大西北作为工作重点,我们共同期待和祝愿在党的领导下,迎接延安人民的一定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春天。
师:看到延安城的巨大变化,字里行间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明确:欣喜、赞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不仅源于个人因素,还有什么原因吗?八、走进第五部分1、齐读第五部分(课堂里最美的还是琅琅的书声。
)2、预设:前三节特定的处所,特定的事物老师补充介绍:这三节诗我们能体会出怎样的感情?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寻找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意境。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中是怎么体现闻一多先生提倡的三美原则的。
二、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
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
明确: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
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