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014 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医卫组策划了“新春走基层” 系列报道―― 《急诊室故事》分派多路记者奔赴全国各地,首次聚焦医院最为紧张忙碌的急诊室。报道在《朝闻天下》中连续播发6 集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为缓解医患矛盾、增进对医生的理解起到了舆论引导作用。作为其中的一路报道组,我们用20 天的时间跟踪拍摄了阜外医院急诊室。除了在《朝闻天下》中播发了12 分钟以外,还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以《急诊室故事阜外医院的生死

急救》为题头条播出,时长5 分钟。

阜外医院的这集节目我们尝试采用了插叙的叙事方式。根据节目的时效性、时长等来看,《急诊室故事》属于新闻而非专题。在电视新闻中使用插叙的方式,并不多见,而这正是这条新闻取得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插叙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谈一点体会。

所谓插叙,即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叙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的部分是安排在顺叙的过程之中,位置居中。这种叙述方式最早应用在古代章回体小

说中,叫做“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后来多被应用在当代小说、人物专题等文学形式上,而很少使用在新闻报道中。而通过拍摄编辑《急诊室故事——阜外医院的生死急救》这篇新闻报道,笔者认为,插叙方式应用在电视新闻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急诊室故事--- 阜外医院的生死急救》讲述了

春节前夕,在北京阜外医院急诊室发生的故事。节目通篇两条线索交错进行,一条是寻找患者小赵珊的病因;另一条是急诊室里不断发生的急救。下面以《急诊室故事一一阜外医院的生死急救》为例,来探讨插叙应用在新闻报

道中的优势:主题更鲜明

《急诊室故事》属于2014年“新春走基层”的系列节目之一,节目的主题在拍摄之初就非常明确,报道春节期间奋战在岗位上的医务工作者,突出他们的奉献精神。在阜外医院急诊室蹲点10 天,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如果简单地把这些抢救现场拍摄下来,播放,从收视的角度看也不会难看,但仅仅散点式的记录方式缺少了对人物命运的关注,整个报道成了看热闹。如何把医生精湛的医术表现出来?如何设置悬念牵动人心?如何塑造人物,让人印象深刻?这就需要一条

主线。

按照惯常思维,这个主线往往选择医生,比较容易扣题,

说明医生的辛苦,又可以利用这个医生把所有抢救现场进行串联。但是在《急诊室故事一一阜外医院的生死急救》中,却选择了一位患者来做主线。这主要考虑两方面原因。一是观众更能接受。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心理,越是不遗余力地夸一个人好,大家越是逆反。这时候就要通过事件来衬托,通过他人之口来突出主题。第二个原因是,选择患者作为主线更加能够设置悬念。新闻报道的开头就把悬念抛了出来:19岁的小赵珊辗转了三座城市,换了5 家医院都检查不出病因,来到阜外医院的时候,她的脉搏几乎摸不到,心跳比正常人快一倍多,再这样下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那小赵珊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呢?能不能治好呢?带着这个悬念,观众自然愿意看下去。

主要人物小赵珊有了,散点式的抢救现场也有了,这就确保了内容的丰富性,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阜外医院急诊室的真实情况和工作特点。那接下来如何把“赵珊的命运” 和“医院内随时发生的抢救” 有机地、顺畅地衔接起来呢?这里就用到了插叙。

补充和衬托的作用

在《急诊室故事一一阜外医院的生死急救》中,以赵珊来到

阜外医院寻找病因开头,以赵珊找到病因结束,中间插叙了

三起抢救。在阜外医院急诊室,除了解决疑难杂症,每天最

集中的工作就是应对各种突发抢救。节目通过穿插三个抢救

现场,让观众体会到一分钟在阜外急诊室可以是生与死的界

限,而每一次抢救成功之后,家属喜极而泣的画面深深震撼

着每一个观众。那种惊心动魄,生死时速,考验的是医护人

员果断的应变能力和坚强的心理素质。这三起抢救虽然是片

段式的,与赵珊的命运没有关联,但是对于突出主题,补充

主要事件,衬托医生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这三个

抢救现场的穿插,使观众更加感性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

而更加关注赵珊的命运;有了这三个抢救现场的穿插,使观

众对医护人员肃然起敬,患者家属泪流满面地表达对医生的

信任,观众就更加能够接受;有了这三个抢救现场的穿插,

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阜外医院急诊室的现状,增加节目的真实感、现场感,让人更加能够体会到医务工作者的

伟大。

节目更有节奏感

在注重信息量的今天,电视新闻普遍是碎片化的,很少有3 分钟以上的单体节目。走基层报道的节目样态提供

了一个相对充裕的播发时长。但也给记者带来新的难题,那

就是整体节奏的把握。把握不好,会直接造成观众的流失。

插叙的方式不失为把握节奏、调整结构的好方式。《急诊室故事一一阜外医院的生死急救》长版11 分钟,短版也要5 分多钟,如果一个故事平铺直叙,即便设置悬念也难免流于

呆板。利用插叙的方式,三个抢救现场很好地调节了新闻的

节奏,让整个报道跌宕起伏,有张有弛。特别是在心肺复苏

的现场,采访记者本身也被这种紧张气氛感染,也为患者的状况捏一把汗。而通过多个现场的插叙,将这种紧张很好地传递给了观众,更容易引起共鸣,也自然更加吸引观众。

由于受时长的限制,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插叙难度更高,没有充分的篇幅来渲染,非常考验记者对于语言和画面的掌控能力。如何运用画面体现时间空间的转变,让插叙与顺序的部分自然衔接;如何点到为止,让插叙成为绿叶,衬托主要事件的主题;这都是插叙在电视新闻报道运用中需要仔细琢磨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