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第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 1米有多长(2)|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1米有多长(2)|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1米有多长(2)|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米”,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回顾米的相关知识,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通过实际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米”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并掌握测量方法。
难点:在测量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米”的长度,以及如何在没有米尺的情况下,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PPT、黑板学具:米尺、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米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米的长度单位的知识。
我们来回顾一下米的相关知识。
2. 新课导入: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长度单位,比如米、厘米等,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米,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1米的长度。
3. 课堂讲解: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米尺的情况下,如何感受1米的长度。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米尺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在测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米尺的起点和终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6. 课堂小结: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米”的理解,并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米有多长1. 米尺的使用方法2. 测量物体的长度3. 感受1米的长度七、作业设计1. 请用米尺测量家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第4课时 解决问题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教师刚需欧阳班级壹甲班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7例8,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和P9~10“练习一”中第8~11题。
▶教学目标1.通过估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直观体验1.复习旧知识。
师: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同学们能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吗?【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前几节课学习的经验,很容易说出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让学生课前完成学习单,导入新课。
师:看来大家前几节课都学得不错,那你们的学习单完成得怎么样呢?【学情预设】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用到了“厘米”和“米”的地方,例如:尺子的长度约是15厘米,筷子的长度约是20厘米,门高约2米,跳绳长约2米……师:厘米和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比画1厘米和1米的长度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课前让学生找生活中用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物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建立表象1.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7例8。
师:哪位同学知道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读课件上的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判断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对“问题”概念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根据教科书编写的要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第4课时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第___ 周星期_____ 第__ 节_____年___ 月___ 日第四课时长度单位认识线段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口语训练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三)、探究新知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1、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2、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3、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4、量线段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四)、当堂练习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五)、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六、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七、教学反思:八、课后练习:1.在线段的下面画√。
2.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3.量一量,填一填。
(每题7分,共14分)(1) ()号线段最长,是()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解答合理吗?
一支新铅笔都不止 13 厘米长,旗杆的 高度应该是13 米。
知识提炼
判断物体的高度或长度,一要看清单位前 面的数,二要用正确的单位。量较短的物体一 般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 作单位。
小试牛刀 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选自教材P7做一做)
(6)
2.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米 )、(厘米 )。
例8: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要解决什么问题?
判断旗杆高13 厘 米还是13 米。
怎样解答? 1 厘米这么长。
13 厘米大约是一拃 的长度,旗杆不可 能这么矮。
一个小朋友差不多1 米多 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 旗杆应该是13 米高。
作业1:完成教材P8练习一。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宽60(厘米) 长1( 厘米 ) 长28(米)
1.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 号里。(选自教材P9练习一第8题)
(1)数学书长26米。 (2)灯管长50厘米。 (3)房间高3厘米。
(4)字典厚6米。
(厘米) (√ ) (米 )
( 厘米)
(5)大树高8米。
(√ )
(6)教室长10厘米。 ( 米 )
30+7=37(米)
答:这条绳子原来长37米。
6.一只蜗牛爬到葡萄藤上去吃葡萄。上午爬了14厘 米,下午爬了5厘米。它一共爬了多少厘米?
14+5=19(厘米)
答:它一共爬了19厘米。
判断物体的高度或长度,一要看清单位前面的 数,二要用正确的单位。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 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第4课时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第4课时 解决问题

√
√
5.量一量,乌龟要爬( 6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教材P10 练习一 第11题]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巩固练习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对的画“√”,把不 对的长度单位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一根电线杆高7米。 2.小军比小明高3米。 3.电视塔高85厘米。 4.一节动车车厢长25米。
长度单位
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直观体验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里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 和米)同学们能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吗?
复习导入,直观体验
学习单 问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厘 米”?哪些地方用到了“米”? 回答:
解决问题,建立表象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 是13米?[教材P7 例8]
灯管长50 厘米。 √
房间高)3 厘米。 米
字典厚)6 米。 厘米
大树高)8 米。
√
)教室长10 厘米。 米
3.圈出合适的答案。[教材P10 练习一 第9题]
估计
长○比10厘米短
比1米
○宽 窄
测量
○比10厘米
长
短
○比宽1米
窄
长 比1米○短
比1米○
长
短
4.谁说得对?在括号里画“√”。[教材P10 练习一 第10题]
巩固运用,强化表象
[教材P7 做一做]
1.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长60(厘米 )长1( 厘米 ) 长28( 米 ) 说说你是怎样确定( )里的长度单位的?
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在 ( )里。[教材P9 练习一 第8题]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测量长度 第4课时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2 量黑板的长和宽。
黑板的长比4米短一点。
黑板的宽比1米长一点。
黑板的长大约是( 4 )m, 宽大约是( 1 )m。
量一量一本书有多长,估一估几本书的长是1m。
自己动手量一量。
课堂练习
1.填一填。
(教材P60 T1)
(100)块这样的积木排成一排有1m长。 1m=100cm
(教材P60 T2)
4.在 里填“>”“<”或“=”。
19cm < 2dm 9dm < 1m
75cm > 7dm 30dm = 3m
80cm = 8dm 99cm < 1m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米
1 米是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 2 1m=10dm=100cm
课后作业
2.在( )里填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张床长2( m ),宽80( cm )。 一扇门高2( m ),宽70( cm )。
3.填一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材P60 T3)
1m=(100)cm
3m=( 30 )dm
70dm=( 7 )m
8m=( 80 )dm
70cm=( 7 )dm
60dm=( 6 )m
(教材P60 T4)
看米尺,填一填。 1m
1cm 1dm 上图中( 100 )个1cm是1m,(10)个1dm是1m。
1m=(100)cm 1m=( 10 )dm
议一议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量哪些物体的长 度要用米作单位?
…… 双人桌长,单人床宽,洗衣机高……约1米。
校园内的道路宽,教室的长、宽等通常都用米 作单位。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学习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二、学习新知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以下为赠送文档:第5单元圆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2、动手感知: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文5具)盒、大数树学书高的8面米以。及课桌的面,看谁的面大呢(? )
(6)教室长10厘米。
( m)
拓展训练
想一想
小红
小军
小刚
90厘米
1米20厘米
小三刚位的小身朋高友是比大身于高9,0厘小米军,最小高于,1小20厘 米红。最比矮如,:小9刚1厘的米身,高9可2厘能米是,95厘米, 1(米2厘米),厘1米米1。8厘米。
四、总结: 教学过程
(3)房间高3厘米。
(m)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每面国旗隐含的共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3..通冲过突购设物疑等,活深动化使理学解生。体验数学与(生4活)密字切联典系厚,培6养米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人民币(,提c高m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点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列方程? 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 问吗?
谢 谢 观 看!
拓展训练 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师:这里有一些各种各样的钟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些钟表可以表示秒?
四、总结:
(1)数学书长26米。
( cm )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3—P74的内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现,在但, 是请摸同出学红利球用的手次上数的都学会具比用摸自出(己蓝的球2方的)法次灯摆数一少管摆。长,(验也50证有厘一可下能米。出。现红球比蓝球多的情况(,但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
解答合理吗?
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基础训练
1. 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我的脚印
长60(cm)
二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二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二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及“做一做”,练习一第8题。
内容简析例8 安排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在明确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法与学法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须建立在估测长度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让学生牢记自己的一庹、一拃、身高等长度,用这些长度作标准比较或推测题目中事物的长度。
2.学生主要是通过估测、总结、比较等方法来学习辨别长度单位知识的。
承前启后链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故事导入:师:孙悟空的金箍棒真的很神奇,它能变长也能变短。
(课件出示情境图)当孙悟空的金箍棒变成旗杆那么高时,你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多长吗?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可能会选择厘米或米标出金箍棒的长度。
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金箍棒的长度,看看会遇到哪些新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品析:利用学生心目中的神话英雄孙悟空的金箍棒长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景导入:爸爸:儿子,你帮爸爸量一量咱家菜园的篱笆有多长吗?奇奇:咱家的菜园是弯曲的,怎么测量呀?爸爸:我绕着菜园迈着均匀的步子走一圈,用22步,我的一步长大约是1米,我就知道了篱笆的长度。
你用什么方法测量呢?奇奇:我用绳子沿着菜园的篱笆边缘围上一圈,再通过测量绳子的长度来推算篱笆的长度。
爸爸:你还真行!师:听了父子的对话,你想说什么?学生议论,交流。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长度,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还要学会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运用多种方法测量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单元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材第7页)

解决问题。
(教材第7页)1.使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
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你能举出例子吗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是1厘米;咱们的课桌长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既能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结合具体事物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1厘米、1米的概念),又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页插图)你觉得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啊你是怎么想的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1:操场上的旗杆,比我还高,我就1米多一点,旗杆肯定不是13厘米,应该是13米。
,生2:我看了看尺子上的13厘米,比两个手掌宽一点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生3:操场上的旗杆比小树都高,所以高度应该是13米。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跟旗杆的高度进行对比,排除了13厘米,选择了旗杆的高度是13米,非常棒!小结:当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然后进行区分、判断,这样才能选出合适的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想法其实是帮助学生建构模式,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能靠感觉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在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4课时认识线段教案

第4课时认识线段教材第5~6页的内容.1.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出线段的过程,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课件、直尺、绳子。
1.感知线段的直.教师收集教室里各种弯的、直的实物放在讲台上.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等都有两个端点。
1.教学第5页例6(认识线段)。
(1)课件出示两根弯曲的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师: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吗?(一下子看不出长短。
)师: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短?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
(学生拉直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后一头对齐再比较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师: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2)认识线段是直的。
师:老师手上的这根线,我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师:我把它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师: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弄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师: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
师: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长度单位解决问题》(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16张PPT)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猜想
活动一:
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160( )。
A、(厘米)
B、(米)
创设情境
猜想 例8.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 厘米还是 13 米?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你猜旗杆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猜想
1厘米这么长 13厘米
旗杆的高度不是 13 厘米。
长60( 厘米 )说号里说长的你1长是(度怎厘单样米位确)的定括。 长28( 米 )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练习
1.小判官
小马虎的日记
今天早晨6点我被闹钟急促的铃声惊醒,
我急忙间从 2 厘米米的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 拿着长 15 厘米米的牙膏挤了 厘 米1 米 长的牙膏刷 牙,然后喝了一些牛奶就急急忙忙上学了。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练习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测量较长物体时,一般用( 米 )作
单位,用字母( m )表示。
(2)测量较短物体时,一般用( 厘米 )
作单位,用字母( cm )表示。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练习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铅笔刀长 5( 厘米 ),一棵白杨 树高 16( 米 ), 教室门高 2( 米 ), 长颈鹿高 13( 米 ),电冰箱高180 ( 厘米 ),爸爸的小轿车长3( 米 )我 的身高是1( 米 )30( 厘米 )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猜想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 多和旗杆一样高。
我 1XXX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 杆应该是13 米高。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第4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
【学习目标】: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堂上,对于学生解答问题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而有效地指导来自教师对各类问题对应解决方法的深刻认识与解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还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各类方法并归纳整理成简洁的语言运用于方法指导教学中,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素材积累】
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内容及练习一第8、9题。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正确选取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1.使学生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选用合适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
【复习导入】前面几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厘米和米,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了,那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如果我们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去量教室的长、操场的长,用米这个长度单位去量铅笔的长、文具盒的长,你们觉得怎么样呢?【进行新课】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学生活动:将全班分成两组。
①一组用米尺测铅笔的长、文具盒的长(可选取其它较小物体);另一组用厘米刻度尺测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可选取其它较长物体)。
同学们分别交流感受。
②两组同学互换米尺和厘米刻度尺,再分别测量各组物体的长。
(2)看一看,想一想:两次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哪种方法更简便呢?引导学生说出测较长物体的长度用米尺,测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刻度尺更好,并板书。
教师鼓励学生的发言,并总结。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要先估量物体的长度,选取合适的单位,并用相应单位的尺子测量。
【课堂作业】1.帮助小明把日记上的()填上。
我的新家今天,我们搬新家了。
我的新家在十三楼,可高了,大概有40()高呢。
我最喜欢我的新卧室了,妈妈帮我买了一张长2(),宽180()的大床,旁边放了一张高80()的书桌,桌子上还有爸爸送我的礼物,一本厚5()的字典和一个长18()的文具盒。
以后,我每天都会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2.填上合适的单位。
大树高12()课桌高75()床长2()橡皮长2()黑板长4(),宽1()洋娃娃高40(),小明高128(),小明高1()28()教室长9(),宽6(),高3()3.填一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页例8及做一做,练习一第8题。
例8是一节解决问题的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前面例1~例5的教学,学生初步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会测量物体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这些都为例8尝试估测物体长度打好了基础。
通过例8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初步建立的1厘米和1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提高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和估测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做好铺垫。
(二)核心能力通过这节课,要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还要结合长度单位的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类比、观察,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感受长度的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长度的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学习重点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五)学习难点有逻辑地表达选择合适长度单位的想法。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测量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借助自己的身体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想一想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还记得自己的身高有多高吗?(二)课堂设计1.检测预习,新知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比一比的游戏。
要求:我说你比,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米、2米。
昨天在家大家都已经量过自己的1拃的长度了,谁来说一说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身高?厘米和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复习唤醒学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表象,为新授课做准备。
】2.问题探究生活中到处都有长度需要测量,瞧:这是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的场景。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长度单位解决问题》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长度单位解决问题》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的第4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感知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实践的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长度单位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系统。
他们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但距离、面积等单位的换算尚未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感知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生活动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感知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应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总结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4课时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名师课堂】部编版-二年级(上)数学 导学课 件-第 六单元- 第4课 时1米有 多长北 师大版 标准课 件推荐
【名师课堂】部编版-二年级(上)数学 导学课 件-第 六单元- 第4课 时1米有 多长北 师大版 标准课 件推荐
练习巩固 4.估一估,量一量。
教室长
6
6 33
2
2 10
8
8 15
说一说估计时你有什么好办法?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可以找一个物体作标准进行估计,测量时注意测量方法, 正确测量。
【名师课堂】部编版-二年级(上)数学 导学课 件-第 六单元- 第4课 时1米有 多长北 师大版 标准课 件推荐
【名师课堂】部编版-二年级(上)数学 导学课 件-第 六单元- 第4课 时1米有 多长北 师大版 标准课 件推荐
知识总结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课后作业
P55页第6、7题
【名师课堂】部编版-二年级(上)数学 导学课 件-第 六单元- 第4课 时1米有 多长北 师大版 标准课 件推荐
二 【年 名级 师上 课册 堂】数部学编课版件-第 二六 年单 级(元上-第 )数4课 学 导时学课1米件有-多 第长六单(元2-)第4北课师时大1版 米( 有2多01长4秋北)师(大共版18标张准PP课T)件推荐
二 【年 名级 师上 课册 堂】数部学编课版件-第 二六 年单 级(元上-第 )数4课 学 导时学课1米件有-多 第长六单(元2-)第4北课师时大1版 米( 有2多01长4秋北)师(大共版18标张准PP课T)件推荐
知识讲解 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我有多高?
二 【年 名级 师上 课册 堂】数部学编课版件-第 二六 年单 级(元上-第 )数4课 学 导时学课1米件有-多 第长六单(元2-)第4北课师时大1版 米( 有2多01长4秋北)师(大共版18标张准PP课T)件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长度单位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长度单位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厘米、米的概念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能够使用最简单的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3.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二、教学重点:1.理解厘米、米的概念。
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尺子、物体、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其长短,并引入厘米与米的概念。
2. 学习(15分钟)•通过教学PPT介绍厘米、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大小关系。
•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录入观测数据。
3. 操练(20分钟)•学生自行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
•教师出示关于长度单位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答,引导学生用厘米、米进行计算。
4. 提高(10分钟)•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设计长度单位相关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相关题目。
2.在家中自行测量3个物体的长度,用厘米、米两种单位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发现,部分学生在长度单位的转换和应用上存在困难,下节课需要更多实例演练。
同时,学生对于长度测量的兴趣和参与度较高,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并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上为本节课《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的优质课教案,请老师们认真备课,确保教学效果。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时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1)课件

第 4 课时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1)
世界第一“高人”
山西2米42厘米的张俊才。 资料显示,张俊才的身高目前名 列世界之最,比第二名高出4厘 米,比姚明还高20厘米,正在 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条27米90厘米长 的巧克力蛋糕在墨西哥 城供人品尝。这条蛋糕 是世界上最长的巧克力 蛋糕,已经被记入吉尼 斯世界纪录。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第一长发 天下第一胡
超 长 指 甲
观察米尺可得出
1米=100厘米 1m=100cm
下面的作对吗?
一、填空
是多少? 1米=(100)厘米 300厘米=( 3 )米 5分米=(50 )厘米 20厘米=( 2 )分米 5分米+10分米=(15 )分米 38厘米-10厘米=(28 )厘米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 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在现实中,不存在像数学那样有如此多的东西,持续了几千年依然是 确实的如此美好。——苏利文确。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 庚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课本第7页例8,第9页练习一第8题。
学习目标
会运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文讲解
例8,继续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丰富孩子
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同
时体会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的作用。
有三种思考方法:①假设推理,从1厘米和1米的
表象开始推想旗杆的高度;②估测,小精灵用小朋友的
身高估测旗杆的高度;③反证法,在验证环节用新铅笔
的长度进行反证。
“做一做”,巩固练习。
运用上述思考方法选择合
适的长度单位。
孩子所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是本课学习的基
础,灵活运用1厘米和1米的表象解决问题,是本课的
新知。
辅导精要
例8,整体浏览,孩子首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三
步骤”,并具体地读一读: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解答合理吗。
让孩子读题目,想像:学校旗杆的高度。
还可以让孩子到旗台用自己身高比一比旗杆的高度。
第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
再读题,在“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下划线,理解其意思:旗杆高13厘米,旗杆高13米,两者中有一个答案是对的,另一个是错的。
他还可能直接做出判断,家长要鼓励他,然后问他是怎样思考的。
第二步,怎样解答。
让孩子读课文中的四句话,理解其意思。
有一个同学从1厘米的长度开始推想,比划出13厘米的长度,结论:旗杆高13厘米是错的。
从而推出:旗杆高应该是13米。
另一个同学从1米的长度开始推想,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与旗杆相比,结论:旗杆高应该13米。
小精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测:一个小朋友身高1米多,“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结论:旗杆高应该是13米。
所以,三个人得到的结论是相同的。
第三步,解答合理吗。
这是检验上述结论。
读女生的话,理解其意思。
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用铅笔和旗杆相比,说明答案正确。
读课文,把前两个文本框连线,在“厘米”下划线,批注“旗杆高13厘米(╳)”;在“我1米多高”下划线,并与小精灵的文本框连线。
反思:这些人的思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从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进行思考。
让孩子写上答句:旗杆高13米。
“做一做”,整体读题,在“厘米或米”下划线。
引导孩子看图说话填上单位,再口头回答问题,具体的可参照例题。
最后,还可让孩子说:课桌高60厘米,是对的;课桌高60米,是错的。
习题解析
第8题,整体读题,划出每小题的长度单位。
再读每小题的题目,想像各种物品和相应的长度,运用假设推理、估测或反证法等进行思考,并做出判断。
让孩子多说,以达到练习的目的。
答案:⑴厘米,⑵√,⑶米,⑷厘米,⑸√,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