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蒿里行》PPT课件
曹操的人物分析PPT课件
课题组组员:黄丹、罗楚霞、 刘丽红、余慧、贺士聪、金 郁玮、黄超
指导老师:石志荣
1、课题的由来
2、看看我们的问卷
3、曹操简介
4、曹操诗歌欣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曹操形象的复杂性 6、总结
纵观历史风去人物,从来没有哪一个人物有曹操的形 象那么复杂,那么失真和争议。在很长一个时期,一提起 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候的 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其实人们说的曹操 只是文学作品中和戏剧台上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而历 史上曹操其人的真实面目如何呢?这就值得认真研究才能 作答了。
《度关山》内容讲的 是执政者要勤俭、爱民、 守法。曹操用法严峻, 有犯必纠,这是一种法 家精神,他反对滥用刑 罚,提出要依法而行。 曹操提倡节俭。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东汉未年,军阀混战,宦官和外戚控制朝政,到处是 一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 的破坏,使得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发展到了十分尖锐的 地步,因而暴发了黄巾起义,出于阶级本性曹操必然害怕 和仇视农民起义,他曾多次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并且战 功卓越,仅初平三年(即192年)在兖州就“破黄巾三 十万众”致使其在当时人民心目中留下了农民起义军镇压 者的恶劣形象。然而,又由于曹操代表的不是大地主、大 贵族、大官僚集团的利益,而是代表中小地主的利益,因 而
铜雀台遗址,曹操 曾让后人登此台望 其陵,今仅存台址。
完 谢谢观看
调查显示了人们在认识曹操方面的误区,也表 明了这次研究的价值。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 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 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 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 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 19 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 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 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 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 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 年, 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三曹”风骨 诗歌 课件(共22张PPT)
内容
• 此诗前十句勾勒了这样的历史画卷: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 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 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当时各 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 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 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 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 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
翻译
•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何?好比是清晨的 露水日出就干,可悲可叹失去的日月已经很多。
•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内心忧虑却不能遗忘,用什么来消除忧 愁?只有那美酒杜康。
•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寄托着我悠长思慕之心。就是因为渴慕 贤才,焦虑吟沉直到如今,
• 鹿儿嗷嗷鸣叫呼唤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 贵的贵宾,更会设宴鼓乐盛情款待。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 清明如约的博学贤才,什么时候被我招来?我的忧虑发 自内心,日日夜夜都不会断绝,
• 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久 别重逢欢宴畅谈,感念您还结记着旧日的恩情。
• 月儿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鹊寻找依托向南而飞。绕 着大树飞翔三圈,不知可以依些在那根树枝?
• 大山永远不会嫌高,大海也永远不会嫌深。像周公那样 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曹操 蒿里行
强调三点
• • • • 其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其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其二、人道情怀与政治理想。 其二、人道情怀与政治理想。 其三、悲凉慷慨 沉郁雄健的审美风貌。 悲凉慷慨, 其三 悲凉慷慨,沉郁雄健的审美风貌 锺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 句。” • 敖器之《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 具体切实体悟之。
• 诗歌内容:
– 民生疾苦的关怀;悲天悯人的情操;建功立业的壮志
• 诗歌风格:
– – – –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 慷慨悲凉; 阳刚之气
作业
• 1.背诵默写《蒿里行》,并体会其中蕴含 的心怀天下的人道情怀。 • 2.搜集有关曹操的历史记载与文学刻画的 材料,并加以对读。
(二)《蒿里行》具体赏析 蒿里行》
• • • • • • • • •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层次---内容----情感---表现手法
– 一层---兴兵讨卓---义,凶----爱憎分明,渴望国家统一--叙述,典故 – 二层---军阀混战--悲愤与失望 ---事例 – 三层----战争灾难---悲天悯人---描写,抒情
• 艺术特色:
– – – – 乐府旧题写时事---“诗史”----现实主义精神 大笔勾画,语言简洁--悲凉之气; 刚健之风。
• 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沈德潜 :“时露霸气” ;“有吞吐宇宙气象。”
蒿里行
诗人一反联军将领迟疑不进的
消极态度,独自引兵而西,将据成 皋。可惜出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 诗人自己也为流矢所中。而联军兵 十馀万,却天天「置酒高会,不图 进取」。诗人因而感慨万千。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 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 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 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 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 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 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 成处处受限制和打接抒发了诗人的悲痛之感 和对无辜百姓惨遭屠戮的怜悯之 情。
思考:“生民百遗一”这一句 同上下文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文从死亡之多著墨, 而这裏却从生者之少落笔, 两相对照,更见战争给人民 群众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对 社会生产力所造成的严重破 坏。 (2)从章法上看,这一句还 有为结句「念之断人肠」抒 发感情蓄势的作用。
解题
“蒿里”之曲,原是齐国东 部的民谣,它是当地的士大夫、 庶民死后出殡时唱的挽歌。唱时 一人领唱 ,数千人和唱,场面 相当的壮观。曹操戎马一生,写 了许多诗,全是乐府诗,现存二 十多首,都具有民间歌谣的特点。 这一首《蒿里行》,就是他运用 乐府诗的形式,反映汉末社会动 乱现实的诗篇。
这是一首具有较突出的 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的好诗。他 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不仅对因 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 难人民,表示了很大的悲愤和 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 首恶群凶,给予无情的揭露和 鞭笞。锺惺在《古诗归》中赞 扬这首诗说它是:“汉末实 录”、是“史诗”。
曹操蒿里行P综述课件
反映了汉末社会的真实面貌, 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为中国的诗歌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04
《蒿里行》的艺术手法
叙事手法
倒叙
诗歌采用倒叙手法,从现实中的 蒿里行军追忆到过去的进军路线
,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细节描写
诗歌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再现了 战争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使读者更 加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
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性的探索
1 2 3
人性的揭露
曹操的《蒿里行》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揭露 ,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们更加深 入地了解人性的本质。
人性的批判
诗歌中对人性的批判,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 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激发人们对社会和人 性的思考和反思。
人性的呼唤
描绘手法
生动形象
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再现了战争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细腻入微
诗歌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手法,展现了战争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 感变化,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夸张渲染
诗歌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突出战争的残酷和苦难,使读者更加深 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悲悯情怀。
描述汉末社会的动荡 和人民的苦难
表达了对社会和平和 人民安宁的渴望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 破坏
《蒿里行》的特色
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对战争和 苦难进行了生动描绘
诗歌风格朴素自然,语言简练有 力
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 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蒿里行》的价值
作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体现 了曹操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蒿里行》的文化背景
12蒿里行
• “蒿里”之曲,原是齐国东部的
民谣,它是当地的士大夫、庶民
死后出殡时唱的挽歌。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人
创作背景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
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 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 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术、韩馥、孔伷(zhou)等东 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 向讨董卓。然而这支联军中的众将各怀私心,都想借机扩充自己 的力量,故不能齐心合力,一致对付董卓。当董卓领兵留守洛阳 以拒关东之师时,各路人马都逡巡不前,惟恐损失了自己的军事 力量。据史载,当时无人敢于率先与董卓交锋,曹操对联军的驻 兵不动十分不满,于是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 徐荣,虽然战事失利,但体现了曹操的胆识与在这历史动荡中的 正义立场。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 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 从此开始了汉末长期的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 极大破坏。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建安文学
(一)朝代更替大致流程图
建安(196年至220年)
三国(220年至265年)
东魏
北方:北方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南方:东晋(317年至420年) 宋 齐
西晋(265年至317年) 北齐
隋 北周
梁陈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 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 学
1、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豪强相争、社会经济残破,给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 变的年代,其文学创作立足于人事,反映了社 会的真实情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23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24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确顺序(1)(4)(3)(2)
35
柴扉工作室
36
笔,与下面的三
句相映照,起到
强烈的反衬作用。
31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马 。。
“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 人在天涯”是点晴 之笔,点明了人 物,道出了游子的 情怀: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32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天
古道 西风 瘦马
净
夕阳西下
沙
秋 思
14
朗
次北固山下
读
正
王湾
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 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 元曲
杂剧
曹操《蒿里行》赏析
曹操《蒿里行》简析作者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辞海》1989年版)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
谥号魏武帝。
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创作背景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大学语文19蒿里行
咏史诗:结合个人现实体验,吟咏史实、人物。《善哉 行》、《短歌行》(之二)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
句。”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 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如《短歌行》、《观沧 海》、《龟虽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课文题解
《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 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 《相和歌辞·相和曲》。 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 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 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内容包括:
纪事诗: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 “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锺惺《古诗归》卷七)《蒿 里行》、《薤露行》、《苦寒行》。
述志诗:政治主张、社会道德理念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对酒》、《度关山》、《短歌行》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诗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
诗歌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直言畅述,表达情 感抒写直接。 “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 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 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 立刘虞为帝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 望;把矛头指向了“二”,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 略和远见卓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上 一 页 下 返一 页回
《蒿里行》曹操
一.蒿里行一.介绍1.作家生平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作品背景及地位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
3.文学作品知识《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
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气度雄阔,笔力雄健。
诗以叙事起,以抒发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灾难之情终,是诗亦是史,“诗史”之誉,足以当之。
二.疏通1.字词注释,及文意疏通蒿里行: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蒿里行为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是当时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关东:指函谷关(今河南新安县东)以东。
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群凶:指董卓及其婿牛辅、部将郭汜等人。
盟津:即津,在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起兵伐商纣王时,曾与各路诸侯在此地会合订盟。
这里用“会盟津”代指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结成联盟。
曹操《蒿里行》及赏析
曹操《蒿里行》及赏析蒿里行两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因为战争连续持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注释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
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初期:本来期望。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
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齐:一致。
踌躇:犹豫不前。
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嗣:后来。
还:同“旋”,不久。
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
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铠甲句:因为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
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观沧海(曹操)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观沧海(曹操)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搜词条曹操诗集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曹操——蒿里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写原讨卓联军各路将领之间的互 相残杀和兼并。从历史角度来看,以 袁绍为盟主的讨卓诸将,其实也多是 雄据一方、残害百姓的军事豪强。他
们所以出义兵勤王的旗号反对董卓,
实际上是为了借以巩固和加强他们各 自的割据实力。诗人清醒地意识到讨 卓联军「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的内在原因。故此两句是全诗的关键,
二、曹丕(187~226),字子桓,世 称魏文帝 。曹丕是建安文学代表 作家之一。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 (一)《典论· 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 篇专门性的论著。
–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诗赋欲 丽。”
• (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 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其所作所为,引起朝野 人士,特别是关东诸郡军事 豪强的强烈不满,於是同时 起兵,各拥兵数万,推袁绍 为盟主,以勤王的名义共同 讨卓。先此,董卓曾表曹操 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 曹操不肯与之沆瀣一气,率 先在已吾(河南省宁陵县) 起兵讨卓。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省 孟县南),曹操写了两个历 史典故:一个故事,商朝末 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伐 纣,会八百诸侯于盟津,; 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 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 咸阳,谁为王。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这两句写战争的频仍和残 酷。 上句以小见大,从戎旅写 起,通过战争中的一件生活 细事——连年争战战士身上 生了虮蝨,来反映烽火不断 兵士不得解甲。 下句从大处落笔,写百姓 的大量死亡,概括地反映出 战争的残酷。此两句在写战 争的频仍和残酷。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战乱所
具有承上启下、警醒全篇的作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1张PPT).ppt
心,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资料助读
了解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 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也就是乐府诗,如《观沧海》。
理解诗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
者
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
简 介
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
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将进酒》《望庐山 瀑布》《蜀道难》等。有《李太白全 集》。
资料助读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 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 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 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过五溪,被贬荒远,道路艰辛,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同情与关心。
赏析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明月在古诗中常用来寄托诗人对恋人的相思,对家人、朋友的怀念。作者所 托明月,寄的是对好友被贬谪的同情和长途跋涉的担忧。
可是月亮怎么能替作者送出愁心,伴随着王昌龄奔赴夜郎以西呢? 拟人和想象,把明月当作自己的使者,善解人意的伴随在好友身侧,表达了 对友人的同情、关心和思念。
诗人看景色时的视角是怎样的? 诗人此时位于江的正中,向远处望去一片开阔。(远景) 诗人抬头望向悬空的船帆。(近景)
赏析诗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色还没消退,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过,江上新春已经到来。
颈联中的“生”字,可以换成“升”吗?
“生”有孕育生命之意,而“升”仅仅指垂直的运动变化。作者用“生” 一字拟人化,赋予“海日” 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本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用“残夜”“旧年”象征旧事物,用“海日”“江春”象征新事物。揭露深刻 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作品介绍】《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
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原文】蒿里行⑴关东有义士⑵,兴兵讨群凶⑶。
初期会盟津⑷,乃心在咸阳⑸。
军合力不齐⑹,踌躇而雁行⑺。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⑻。
淮南弟称号⑼,刻玺于北方⑽。
铠甲生虮虱⑾,万姓以死亡⑿。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⒀,念之断人肠。
【注释】⑴蒿里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
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⑵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
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⑷初期:本来期望。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⑸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
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⑹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⑺踌躇:犹豫不前。
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⑻嗣:后来。
还:同“旋”,不久。
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
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⑼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建安二年(197)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⑽刻玺句:指初平二年(191)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关于曹操的ppt课件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突出地运用了_起__兴_____手法,表达了诗
人___乐_观__自__信__、__顽_强__进__取___________精神。
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 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忧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请举例说明诗句流露出曹操的什么思想感情?并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苦短的感叹 ①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年华易失的苦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思慕贤才的情怀 ② 我但有为嘉 君宾 故, ,鼓沉瑟吟吹至笙今。 —贤才难得的忧愁
研读探究
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 么感情?试找诗句作分析评价。
二、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 并说说它的作用。
忧忧
思
难
忧忘
从。
中 来
何 以
,解
不 可
忧 ?
断
绝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研读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第一层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
忧 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志
一统天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功业未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英雄的慷慨悲歌
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 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 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蒿里行》曹操诗词赏析PPT优质课件
举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袁绍、袁术这两兄弟竟然成 了死对头,袁术自己要称帝,大骂袁绍为家奴;袁绍 则更阴险,想借用刘虞为帝而号令天下 .
.
这六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这帮军阀从 暗斗以至明争,终于打得不可开交的 一个历史过程。
钟惺说曹操“看尽乱世群雄情形,本 初(袁绍字)、公路(袁术字)、景 升(刘表字)辈,落其目中掌中之 矣。”
一首汉末历史。
.
诗的开篇,即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义 士”、“讨”等词为全篇定下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 接下来,作者用两个典故:周武王伐纣,孟津会八 百诸候:刘邦、项羽攻咸阳灭暴秦,来比喻当时群 雄兴兵讨伐的景象。
“军合力不齐”以下六句描述联军内部矛盾重重, 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的局面,表达了作者悲愤、失 望的心情。其中“踌躇”、“雁行”形象地刻划了 诸军观望不前、按兵不动的样子, “淮南”两句是 指袁术在淮南称帝和袁绍在北方刻玺的丑事。最后 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军士战死沙场,百姓更 是深受其苦。“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描述了 一派荒凉,凄惨的景象,流传为千古绝唱。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中间六句写军阀为了争夺权势而互相残杀。
这六句又可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
写结义兵之初,已然露出危机;“军合”只是表面上 的合,“力不齐”已预示出分裂的危险;“踌躇”二 字写尽这些“勤王”的英雄们畏敌如虎,拥兵自重的 心理,“雁行”已预示着必然要分道扬镳。
“关东义士”虽可泛指诸路将领,但我以 为主要是曹操隐然自指。曹操兴义兵,讨群 凶是其本心,尤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 阳”两句,正可谓是曹操开始追求的目标: 他想大家合兵于孟津对洛阳构成一种进逼的 势态,一旦洛阳得手就可打开进攻长安的门 户,就可完成灭贼勤王的大计。
蒿里行ppt课件
,以“无鸡鸣”来写战争所造成的无人区——那
裏荒无人迹,自然也就听不到鸡鸣。句首再著“
千里”这样一个表示空间范围的词语,更揭示出
战争所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在如此广袤的地区
都荒无人烟,其社会生产力已被破坏到什麼程度
,可想而知。
• 视觉感受上:弥望中,纵横于野
外的白骨,是那样惨白;
• 听觉感受上:茫茫大地死一般的沉 寂,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鸡鸣狗吠 ,这些寻常的庄户声气都不闻于耳了 。作者收视反听,自然要痛断肝肠了 。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 士起兵讨伐董卓。
• 诗的开篇,即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义 士”、“讨”等词为全篇定下慷慨激昂的感情 基调。接下来,作者运用两个典故:周武王伐 纣,孟津会八百诸候:刘邦、项羽攻咸阳灭暴 秦,来比喻当时群雄兴兵讨伐的炽热景象。
• 曹操的诗,多反映社会动荡的现实,抒写 个人宏大的政治抱负,语言不加雕琢,但 浑厚质朴,情感深沉,风格苍凉悲壮。
《蒿里行》的艺术特色 • (一)“汉末实录” • (二)“古直悲凉”
• 这是一首具有较突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 的好诗。它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不仅抒发 了诗人对军阀混战而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的愤懑,亦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深切的怜悯和同情, 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群凶,给予了 无情的揭露和鞭笞。锺惺在《古诗归》中 赞扬这首诗说它是:“汉末实录”、是“ 史诗”。
• 解题
• “蒿里”之曲,原是齐国东部的民 谣,它是当地的士大夫、庶民死 后出殡时唱的挽歌。唱时一人领 唱 ,数千人和唱,场面相当的壮 观。曹操戎马一生,写了许多诗 ,全是乐府诗,现存二十多首, 都具有民间歌谣的特点。这一首 《蒿里行》,就是他运用乐府诗 的形式,反映汉末社会动乱现实 的诗篇。
蒿里行 课件 教案 PPT
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⑷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 (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 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 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 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⑸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 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 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⑹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 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曹操至少乘之才不足。
古 今 奸 雄 第 一 奇 人
奸雄的品格·误杀吕伯奢
曹操说:“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 人负我。” (史载:“宁我负人,毋人 负我!” ) 毛宗岗:“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 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 ?……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 ”(第四回评语)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述而》)
奸雄的胆识 ·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 “今车驾旋转,东京荒芜,诚因此时奉主 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 也;拔扶仁义以致英雄,大德也。” (卷三 《迁銮舆曹操秉政》)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 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奸雄的志向·煮酒论英雄
曹操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良谋,有 包藏宇宙之机,吐冲天地之志,方可为英雄 也。” (卷五《青梅煮酒论英雄》)
奸雄的志向·许田射鹿
汉献帝“衣带诏” “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连结党 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 (卷四《董承密受衣带诏》) 李贽《强臣论》 “夫天下强国之臣,能强人之国而终 身不谋自强,而甘岌岌以死者,固少也。 是以英君多能臣而庸君多强臣也,故言强 臣而必先之以庸君也。”(《续焚书》卷 二《序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并甚至哉,歌以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太祖御军三十余 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 则思经传。登高 必赋,及造新诗, 被之管弦,皆成 乐章。(《魏 书》)
5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前四句写诸侯起兵,讨伐 董卓,以勤王灭贼号召天 下。
6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2
.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qiā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jǐ)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
.
唐太宗说曹操: “临危制变,料 敌设奇,一将之 智有余,万乘之 才不足。”
9
.
从视觉感受上说,弥望中,纵横 于野的白骨,是那样惨白;
从听觉感受上说,茫茫大地死一 样沉寂,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 鸡鸣狗吠,这些寻常的庄户声气 都不闻于耳了。作者收视反听, 自然要痛断肝肠了。
10
.
作者在写这段纷繁的历史事变 时,从大局着眼,从关节处入 手,提纲挈领,举重若轻,善 于突出重点,使人感到诗人自 是站在高处,全局在胸,所以 运笔自如,简劲有力。从“史” 的角度说,这首诗真可谓就是
8
.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六句,写战争给士兵和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作者的感慨。 “铠甲生虮虱”写战乱之长,士兵连年征战,人不解甲, 马不卸鞍,其苦可知; “万姓以死亡”写人民在战乱中死丧殆尽,可见战祸之烈。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用简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 战乱中的凄凉悲惨的图画。
举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袁绍、袁术这两兄弟竟然成
了死对头,袁术自己要称帝,大骂袁绍为家奴;袁绍
则更阴险,想借用刘虞为帝而号令天下 .
7
.
这六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这帮军阀从暗 斗以至明争,终于打得不可开交的一个 历史过程。
钟惺说曹操“看尽乱世群雄情形,本初 (袁绍字)、公路(袁术字)、景升 (刘表字)辈,落其目中掌中之矣。”
蒿里行
曹操
1
.
曹操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公元220),字孟德,小 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三国中曹魏 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 、丞相, 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 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 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广泛屯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 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文学作品的特色、创新、开 创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鲁迅先生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中间六句写军阀为了争夺权势而互相残杀。
这六句又可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写结义兵之初,已 然露出危机;“军合”只是表面上的合,“力不齐” 已预示出分裂的危险;“踌躇”二字写尽这些“勤王” 的英雄们畏敌如虎,拥兵自重的心理,“雁行”已预 示着必然要分道扬镳。
写出他们之间终于为了争权夺利而很快互相杀伐起来, 曹操没有料到这些军阀竟然这样卑鄙,因而大有“竖 子不足与谋”的感慨,鄙视和痛恨之情感溢于言表。
一首汉末历史。
11
.
谢谢大家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