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灵公不君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及武士们等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中所体现的叙事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和自由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由浅入深地探究人物形象及文化思想和叙事艺术,品味春秋笔法蕴含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史学家那种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导入课文:<<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作.今天带上你们的好心情,跟我出发一起去探讨它的叙事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一.<<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左传>>则记言记事也写人,这篇文章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那么主要人物是谁?(晋灵公、赵盾)他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不君,古之良大夫也)现在我们一起来分组探讨两个题目.见幻灯片
1.晋灵公的“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又从哪些事情上可看出来?
师建议:分组朗诵课文,边读边用笔划记信息.
1.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话概括性格特点
生回答后小结如下,见幻灯片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犹不改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晋侯饮赵盾酒,公嗾夫獒焉
贪婪荒唐残暴不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不忘恭敬
而患之,将谏.宣子骤谏
宣子未出山而复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敬君敬业敬民
古之良大夫
二.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之外,还有武士虽着墨不多,却光彩照人,他们是鉏麑,提弥明,灵辄,你最欣赏谁?你认为谁的出场最精彩?结合原文说.学生自由回答.
思考:塑造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分解:先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物是什么典范或代表?见幻灯片
鉏麑:义仁信
提弥明:忠义
灵辄:孝义
赵盾.士季:忠仁
晋灵公:不君
他们的身上体现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代表,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之道,作者宣传的是一种儒家思想.
三.刚才我们已经领略到这些人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那么运用了哪些手法达到这个效果?
幻灯片:叙事艺术
1.语言简明,形象生动
2.详略结合
3.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4.插叙
四.解决疑惑
本文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赵穿杀了赵盾,为何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
2.董狐冤枉了赵盾,孔子为何称赞为“古之良史”?
3.赵盾对董狐的书法无力辩解,孔子为何说“古之良大夫”?
4.如何理解赵盾“为法受恶”?
我把你们的疑惑从一个点来切入, “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来探究,我相信能把你心中的谜团解开.
幻灯片深入探究
谈谈你对“赵盾弑其君”的看法
弑:臣杀君,子杀父,一字寓褒贬,“弑”包含了对赵的不满,这种手法叫“春秋笔法”.
幻灯片:春秋笔法
补充:直书,包括尊重历史真实(史实),合乎当时的伦理道德礼法(史义),如果两者有冲突,要按当时的礼法标准来写.
1.现在我们再来探讨董狐为什么要写“赵盾弑其君”?
原文“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说明按照当时的礼法,没有离开国境,君臣关系还在,而赵盾回来没有讨贼,没尽到为臣之道,忠得不够, 董狐这样写就是按照礼法来写,体现的正是史学家一种可贵的秉笔直书的传统.
板书: 秉笔直书
2.这样写对赵盾公平吗?允许不同的意见.
⑴公平:符合当时的礼法,君臣之道
⑵不公平:法制社会,体现“春秋笔法”局限性,模糊了历史事实,一旦抹去,千古奇冤.
是的,我们不必去苛求古人, 董狐作为史官非常了不起,史家三才“史才,史学,史识”他都有,后代也用“董狐笔”指那些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人,可以说是用生命在写史,因为当时赵盾已掌权.类似的人还有司马迁、崔浩等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董狐这样幸运,齐太史记载“崔杼弑其君”结果被杀,两个弟弟接着写也被杀,直到最小的弟弟写才免于死,但赵盾掌权后交没有为难董狐,所以
我们应对孔子所说“赵盾,古之良大夫也”这句话应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学们,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身在何处,希望人人都做良大夫, 董狐笔,那么每个人心中都会充满阳光,世界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