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之法律手段

合集下载

宏观调控的法律案例(3篇)

宏观调控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火爆态势。

然而,过快的房价上涨导致居民购房压力增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为稳定房地产市场,XX市政府于2016年出台了《XX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旨在通过宏观调控手段,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暂行办法》规定,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40%。

此外,还规定了对投机性购房行为的限制,如外地人在XX市购房需提供至少一年的社保或纳税证明。

然而,在《暂行办法》实施过程中,部分开发商和购房者为了规避政策限制,采取了一系列违规操作。

例如,开发商将房屋拆分为多个小面积进行销售,规避首套房首付比例限制;购房者通过伪造购房合同、社保缴纳记录等手段,骗取购房资格。

这些违规行为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情简介2017年3月,XX市居民李某(以下简称李某)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住建局)投诉,称其于2016年5月购买了一套位于XX市某开发商开发的商品住房。

购房时,李某支付了全部房款,但开发商并未为其办理产权登记。

经调查,李某发现开发商将房屋拆分为多个小面积进行销售,其购房合同中约定的房屋面积仅为实际面积的三分之一。

李某认为,开发商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暂行办法》关于首套房首付比例的规定,要求住建局依法查处。

住建局经调查核实后,认定开发商的行为构成违规销售,但未对李某的投诉作出处理。

李某不服,于2017年6月向XX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住建局履行查处职责,并对开发商进行处罚。

三、法院审理XX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李某的诉讼,并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庭审中,李某提交了购房合同、付款凭证、开发商违规销售的证据等材料。

开发商辩称,其拆分房屋销售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非故意规避政策。

住建局则辩称,其已对开发商进行了调查,但需要进一步核实相关证据。

房地产调控之法律手段

房地产调控之法律手段

房地产调控之法律手段
房地产调控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来稳定房
地产市场,防止泡沫化和投机行为,保障公众的住房需求。

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房地产调控的法律手段:
1. 限购政策:国家通过设立购房资格条件,限制购房人的购房
数量和条件,以减少投资性购房需求。

2. 限贷政策:国家通过限制个人和企业的贷款额度和比例,限
制购房者的贷款能力,以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

3. 房地产税收政策:通过增加房地产的税收负担,如房产税、
土地增值税等,来降低购房和投资的回报率,减少投机性购房需求。

4.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国家通过设置房地产金融政策,限制房
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融资规模和比例,以控制过度投资和过度债务。

5. 供应调控政策:国家通过优化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
设和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扩大住房供给,满足公众的住房需求。

6. 增加土地供应和开发强度:通过开发闲置土地和农村宅基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增加住房供应,稳定住房价格。

7. 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打击投机炒房行为,防止房
价过快上涨。

这些法律手段可以相互结合和调整,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
况和调控目标来选择和实施。

同时,还需要与经济、金融等政策相
配合,形成综合的调控体系,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获得了大量投资和城市转型所带来的利益。

然而,过度的市场炒作和房价上涨,已经成为社会的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这个市场,并避免泡沫崩溃的风险,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以达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首先,政府采取了土地拍卖的规划方式。

土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重要资源,市场规模的大小及土地成本的昂贵程度对于整个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通过对土地供应的规划与分配,达到控制房价、缩小房价差距、提高城市规划和居住品质等目的。

同时,市场参与者也要符合规划的要求,包括提高建筑技术和保证建筑质量。

其次,政府实施了售楼许可制度。

它主要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速度,并确保这些企业遵守法律法规。

售楼许可需要开发商满足严格的标准,包括由审批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证、维持一定的资本水平等。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使市场处于高管制的状态,同时还保证了市场稳定。

第三,政府限制金融机构为房地产市场提供贷款。

对于许多购房者而言,房屋贷款是购买住房的必要途径。

然而,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在重塑市场中起着关键作用,过度廉价的贷款可能会导致泡沫形成,并进一步加剧房价上涨。

为控制这一风险,政府限制了银行与其他貸款機構向购房者提供的贷款额度,从而实现了银行对房地产市场和部分地方政府的流动性管制。

另外,政府还提供了购房补贴和住房保障政策,为低收入群体购房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减轻了这一群体的居住负担。

这些刺激补贴政策为发展中中国的住房市场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市场中的资本推动力和政治影响因素,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

然而,由于实际效果难以在短期内表现出来,一些购房者和开发商将利益上移,谋取不合理的利益。

例如,通过代理、抵押、拆迁等手段,哄抬房价或越过某些法律、政策的底线。

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繁荣,使市场面临严重回补的风险,使房价脱离实际基础后产生泡沫和危机。

政府调控政策的实施,可以看到是控制了房价和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

【趣学公基】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趣学公基】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趣学公基】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十四大确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

宏观调控有三大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

一、经济手段
(1)经济计划
比如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发展规划、十年计划等。

(2)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

一般是间接调节,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手段→触动市场参与者利益→调节引导市场参与者的经济活动)
二、法律手段
国家制定和运用法律法规,包括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法律监督。

(1)经济立法,制定法律:
比如国家制定《个人所得税法》。

(2)经济司法:运用法律:
比如打击虚假广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3)法律监督:
比如根据《食品安全责任法》对食品行业进行安全大检。

三、行政手段
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禁止、整顿、查封、扣押、检查、监督、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一般都是直接调节,且带有强制性。

比如房地产调控政策,限售、限购;下令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煤窑等;国家旅游局规定: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旅游景点不得擅自涨价。

我国宏观调控房地产的目的及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房地产的目的及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房地产的目的及手段近几年,房地产的需求一直处于旺盛状态,特别是有很多人把房地产作为投机项目,进行投机买卖,使得房产价格畸高且不断攀升,已远远超出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

我国房地产市场自步入市场化以来,由于历程较短,房价的波动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

从我国房价的波动的经验来看,房屋销售价格表现出持续上涨的波动特征,在最几年房价上涨幅度大幅提高。

住所是百姓生活的基础,对房地产的调控是政府的职能所在,其目的在于:(一)有力弥补房地产市场的失灵政府管制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任何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失灵要求我国政府对其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管制是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出现功能上的缺陷的条件下必须进行管制以实现提高效率、促进平等和稳定社会的一种有效措施,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筹集各种形式的信贷资金集中,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③]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建立,商业银行难以对贷款人的贷款行为进行严格的调查监控,未来房价的波动和利率的变化也使拖欠还款的危机存在。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在不同程度给银行带来风险。

(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房地产开发商在利益的驱动下,提高房地产的销售价格,促使房地产价格大幅而且快速的上涨,很多普通老百姓只能望房心叹,买房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种外部性的问题必须由政府出面解决,才能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四)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权威土地是稀缺资源,居住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政策调控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

政府在住房保障上的不作为以及与房地产开发商狼狈为奸,以获取良好的政绩表现或者体制外的灰色收入为代价,任由开发商哄抬房价,中低收入家庭居无定所将极大的影响到政府的执政威信和执政能力。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在当今社会,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稳定发展对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时常出现波动,房价的涨跌、供需的失衡等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宏观调控成为了必要手段,而法律对策则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可能导致泡沫的形成,一旦泡沫破裂,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其次,房价的过快上涨会使广大民众购房困难,加重生活负担,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此外,房地产行业与众多相关产业紧密相连,其不稳定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法律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法律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能够为调控政策提供坚实的保障。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明确调控的目标、原则和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确保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

同时,法律的强制性能够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正常秩序。

当前,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调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容易出现政策的不确定性和不连贯性。

部分法律条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

此外,法律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得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查处。

为了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房地产立法工作。

制定专门的房地产调控法律,明确调控的主体、对象、手段和责任等,形成系统的法律框架。

同时,及时修订和完善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使其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相适应。

其次,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细化法律条款,明确具体的调控标准和操作流程,减少模糊地带。

再者,加强法律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经济法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经济法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经济法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房地产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调控。

其中,经济法作为一项重要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

本文将就经济法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进行详细探讨。

一、房地产市场的背景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经济特殊领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投资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价格波动较大、投资风险增加等特点。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采取系列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以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

二、经济法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法律框架1. 建立房地产市场法律体系为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调控,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如《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经济法明确了房地产市场的准入管理,要求各地方政府要依法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杜绝市场垄断行为的发生。

同时,要求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

这样有效地遏制了一些企业的不当行为,保障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3. 推行房地产税收政策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我国逐步推行了房地产税收政策。

通过对房地产的税收管理,可以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降低投资风险,稳定市场价格。

4. 加大违法治理力度经济法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包括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销售假冒伪劣房地产产品、恶意炒作等行为,政府会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

5. 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经济法强调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优质的房地产产品,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同时,加强商品房预售制度管理,统一商品房交付标准,保护购房人的利益。

三、经济法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经济法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房地产市场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规范,有序运行。

法律经济分析的案例(3篇)

法律经济分析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某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房价收入比不断攀升,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居民住房需求,某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

本文将以某市房地产调控政策为案例,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对该政策进行经济分析。

二、案例描述1. 调控政策背景(1)房价上涨:某市房价在过去几年里持续上涨,房价收入比超过10,居民购房压力增大。

(2)土地财政:某市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

(3)投机炒房:部分投资者通过购房投机,推高了房价。

2. 调控政策内容(1)限购政策:对非本地户籍居民购买住房实行限购,限制购房套数。

(2)限贷政策:提高购房贷款首付比例,限制购房贷款额度。

(3)限售政策:限制购房者在一定期限内转让所购住房。

(4)土地供应政策:增加土地供应,调整土地供应结构。

(5)房产税试点:在部分地区开展房产税试点,调节房地产市场。

三、法律经济分析1. 法律分析(1)限购政策:限购政策属于行政手段,通过限制购房资格,调节市场需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限贷政策:限贷政策通过调整贷款政策,引导资金流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限售政策:限售政策通过限制转让,降低市场流动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4)土地供应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属于行政手段,通过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满足市场需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5)房产税试点:房产税试点属于税收手段,通过增加房产持有成本,调节房地产市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经济分析(1)限购政策:限购政策短期内可以有效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

但从长期来看,限购政策可能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增加市场扭曲。

(2)限贷政策:限贷政策可以降低购房者的购房能力,抑制房价上涨。

但过高的首付比例可能导致购房者减少购房需求,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在当今社会,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和波动,使得房地产宏观调控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对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可能导致房价虚高,超出了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其次,房地产行业的过热发展可能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对其他实体经济领域造成挤压,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法律对策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

法律能够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明确的依据。

通过法律手段,可以规范房地产开发、交易、租赁等各个环节,防止市场乱象的出现。

同时,法律还能够对违反调控政策的行为进行制裁,保障调控政策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例如,在土地供应方面,通过法律规定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土地出让规模和节奏。

在金融政策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进行限制,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在税收政策方面,通过征收房产税、契税等,增加房产持有和交易成本,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然而,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法律法规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漏洞,导致一些调控政策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

其次,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调控政策阳奉阴违,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此外,法律法规的稳定性和前瞻性不足,难以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变化和长期发展需求。

为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专门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法,明确调控的目标、原则、手段和责任,将各项调控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提高调控政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宏观调控手段?
(1)房地产调控目标:避免过热和防止过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最为重要的是让国内房地产市场回归到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回归到“只住不炒”市场定位上来。

(2)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法律手段指政府依法靠制力量,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的的一种手段。

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房地产金融政策需兼顾调控稳定和短期纾困。

把稳中求进作为推进宏观调控工作的总基调,宏观调控目标要有重点且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把逆周期和调结构有结合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原则,把改革作为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保障,把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作为搞好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浅析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原则与措施

浅析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原则与措施
浅 析房 地 产 市场 宏 观 调 控 的原 则 与措 施
徐瑞阳
摘 要:近年 来,为了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住房价格 上涨过快 、房地产 市场秩 序比较混乱等 问题 ,我 国 陆续 出台了一 系列政 策措施 ,这 些调控政策从立法性质来说 ,均是 法律层 次较低的规范性文件 ,但对促进房地 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 了积极 作用。本文从经济法宏观调控 的基本概念 出发 ,分析 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 关 键 词 :宏 观调 控 ; 整体 性 ; 间接 性
段。
依据市场 经济的理念 ,市场实际是范对 国家的管制的 ,而房地产 市 场的宏观调控 ,抛开结果 ,其实质是加 强 了国家对房地产 市场的干 涉 , 最终实现国家对 房地产 市场 的调控和管制。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 ,国家 已经作 为重大影 响的经济实体存在在市场经济中 ,已经不可能有任何 国 家独立与市场之外。这 就决定 了国家权力的运用必然会 对经济行 为产 生 影响 ,因为国家掌握 了大 量的资 源和权 力 ,而 如何有 效 的规 范国家行 为 ,让国家和市场在法制规范 中有效运行 ,有利于整个 社会 的发 展,这 是 当 前 迫 切需 要关 注 的 问题 。 在房地产宏 观调控上 ,国家应当恪守经济法基本精神 ,更多地对 市 场进行 引导和促进 ,而不是限制和剥夺。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整 中,政府 的首要 任务是 维护公平 的市场竞争秩序 ,为房地产行业 的发展创造有 序 的的环境。 二 、房地产 市场宏观调控的原则与措施 ( 一 )整体性原则 做 为社会 整体利益来看 ,以下特征是必须具备的 :首先 ,社会 整体 利益的收益对象必须具备非特定性 ,不能是某个 指定的个体 。其 次。在 利益设定 上,不会排斥涵盖整个社会的商业 目的 ,更不 会排斥促进公 共 利益的各种群体 利益 , 但是设定上不能是基于个 别主体 的商业 目的而设 定 。第 三,公共利益不 以个体为意志为转移实现 ,而必 须通过特定 的法 定程序来 实现 。经济法基本原则要求宏观调控要 着眼于社会经济 的宏 观 结构和总体运行 ,影 响对象 的范围是社会经济全局 , 其 作用方式 比一 般 的法律更抽象 。政府在调控 目标的制定和调控对象 的选 择上 。必须将稳 定 房价 , 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 ,维护公众利益作 为调控 目的 ,以整个 房 地产行业作为调控对象 。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探析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探析
依。 2 . 2完 善 与房地产 相关 的税 收法律 制度 ,发挥 税法 的宏 观调控 功能
Ke y wo r d s :ma c r o s c o p i c r e ul g a t i o n o f r e a l e s t a t e ;
p r o p o s a l
t h e l e g a l i s s u e s ;
近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 注。国家在调控过程 中注重经济性 、政策性调整 ,重经济手段而忽视法律规范 ,过分关 注 于解决表层显性问题 ,从整体上看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的深层次和 法律性 问题 尚未得到解决 。本文试从法律视角来分析和探讨房地产市 场的宏观调控问题。
施 ,提 出调控 不力 是 由于缺 少法 律保:房地产 宏 观调控 ;法律 问题 ;建议
Th e k e y p o i n t o f t h e a r t i c l e i s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l e g a l i s s u e s a n d r e g u l a t i n g
经济管理
房地产 市场宏观调控 的法律手段探析
崔 琦
( 长春 工程 学 院 ,吉林 长 春 1 3 0 0 2 1 )

要 :本 文主 要 讨论 房 地产 宏 观调 控法 律 问题 和 法律 措施 ,房地 产 市场 宏 观调 控措 施 如果 缺 少 了法 治 的保证 ,很难 保 证措 施 能够 得 到有效 实
范调控房地产市场,有利于合理控制流人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总量 ,拓 宽融资渠道 ,确保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安全。
1 . 4政 府土 地调控 存在 的法 律问 题
T h e ni t p u t sf o r w a r dan u mb e r o f s p e c i i f cme a s u r e s a n dp r o p o s a l s .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操纵法律规定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操纵法律规定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操纵法律规定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房地产市场也容易受到价格操纵行为的影响。

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价格操纵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操纵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一、价格操纵的定义及危害价格操纵是指市场中个别或少数参与者通过采取不正当手段,操纵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以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价格操纵行为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扰乱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操纵行为会破坏市场供求平衡,人为创造投资气氛和短期投机机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进而影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2. 增加市场风险:价格操纵行为使市场价格不再反映真实的供需关系,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当价格被操纵到过高水平时,市场面临崩盘的风险;当价格被操纵到过低水平时,市场面临泡沫破裂的风险。

3. 损害消费者利益:价格操纵会导致价格异常高昂或异常低廉,消费者往往无法从市场中获取合理价格的产品或服务,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操纵法律规定为了防止价格操纵行为对房地产市场的不良影响,我国依法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价格操纵行为。

1. 反垄断法我国《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打击价格操纵的重要法律。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市场集中审查是法律对价格操纵行为的具体规定。

2. 市场竞争法我国《市场竞争法》也对价格操纵行为进行了规范。

该法规定了横向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不正当竞争行为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具体行为,禁止价格操纵行为的发生。

3. 不正当竞争法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价格操纵行为作了明确的禁止。

根据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任何经营者不得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方法,操纵市场价格或者以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4. 商品房预售管理规定针对房地产市场中的价格操纵行为,我国还制定了《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等文件,对房地产开发商在预售环节中的定价行为进行规定和限制。

法律视角下房地产税收调控问题探析

法律视角下房地产税收调控问题探析
的 方 向发 展 。 关 键 词 :房 地 产 税 收 调控
均为营业税的纳税人。 由于对个人转让房 地产 的营业税没有足够的认识 , 在2 0 0 5 年
之前 , 与个人转让房产 ( 主要是住宅 ) 不交
观调控过程 中 ,政府部 门利用税收手段调
控 房地 产市 场 的法 律依 据 。但 立法机 构 ( 议会 )对行政机 构税 收开征权 的授予是
税收本质及税收法定原则。
而 ,房地产 宏观 调控中的税 收调 控是 以征 收出售者 的税收 为重点 的。 个人所得税 、 营 业税 、土地 增值税等 ,都是 由房屋 的出售
者 缴 纳 的税 收 。
房 地 产 税 收 调 控 的 运 用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是商品房 , 尤其是 商品类住宅。相关 的税收政策也是 围绕商 品类 住宅而不断调整 ,其基本思路
是遏N -手 房的买卖。二手房买卖 涉及 的 主 要税收 包括 出售 方缴 纳的土地 增值税 、 个人所得税 、营业税等 ,受让方缴纳 的契 税等 。2 0 1 3年初国办发 ( 2 0 1 3)1 7号 文 规定 :对 出售 自有住 房按规定应征收 的个
的 ,全 额征 收营业税 。为加 大调控 力度 ,
2 0 0 6年税务部门进一步规定 ,对个人购买 住房不足 5年转手交易 的,全额征 收营业 税。 而根据我国营业税 条例规定: 在中华人
民共 和国境 内销 售不 动产 的单 位和个人 ,
各 部 门 的 职 责 ,使 房 地 产 调 控 沿 预 想
旺盛是 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 、投机 ,投 资 、投机是 因为房地 产买卖过程中获利空 间太大。为此 ,抑制需求 , 必须遏制投资 、 投 机 ,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投资、投机 的获利空间缩小 ,将 投资、投机者 的利润 以税 收方式 收取 , 从而降低其利润空间。 因

计划调控法律制度的案例(3篇)

计划调控法律制度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房价持续上涨,导致居民购房压力加大,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稳定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限购”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以我国“限购”政策为例,探讨计划调控法律制度的实施。

二、计划调控法律制度的概述计划调控法律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一种法律制度。

在我国,计划调控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计划法:规定国家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的程序、原则和内容,确保国家经济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2. 财政法:规定国家财政收支、预算、决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金融法:规定金融体系、金融监管、金融业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秩序。

4. 产业政策法:规定国家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产业引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5. 市场监管法:规定市场监管、市场秩序、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三、案例介绍1. 案例背景2016年,我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稳定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始实施“限购”政策。

以北京为例,自2016年9月30日起,北京市对非北京市户籍家庭购买住房实施限购,规定自购房之日起3年内不得出售。

2. 案例分析(1)法律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房地产交易进行调控。

”这一规定为“限购”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2)政策效果“限购”政策实施后,北京市房价涨幅明显放缓,市场交易量有所下降,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

此外,政策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了居民购房压力。

(3)存在问题虽然“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

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在当今社会,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态势不仅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增长,更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起伏,房价的过快上涨以及市场的无序竞争等问题,使得房地产宏观调控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而在这一调控过程中,法律对策的制定与实施则显得尤为关键。

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往往带来诸多问题。

首先,过高的房价让许多普通民众望房兴叹,购房成为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资和投机行为,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不仅对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的发展造成了挤压,也增加了金融风险。

再者,房地产市场的不平衡发展,如区域间的房价差异过大,也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

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支撑,否则容易出现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持久等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一些涉及房地产的法律法规,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例如,对于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些新型交易模式和违法行为,法律规定尚不明确,导致监管出现空白。

因此,应当加快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房地产市场中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市场行为,为宏观调控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律制度也是重要的一环。

土地是房地产开发的基础,合理的土地供应和管理对于稳定房价至关重要。

应当通过法律手段严格控制土地的出让规模和节奏,防止土地的过度供应或供应不足。

同时,加强对土地闲置和违规使用的处罚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金融领域,要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

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防止过度借贷和高杠杆经营。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也要制定合理的政策,避免信贷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

通过法律手段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为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保持经济稳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本文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进行探讨。

一、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指政府对购房人员购房数量的限制。

根据限购政策,购房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购买住房。

这些条件通常包括居住年限、购房资格、户籍限制等。

限购政策的目的是遏制投资性购房,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降低市场投机风险。

二、限贷政策限贷政策是指政府对购房人员的贷款额度和利率进行限制。

通过限制购房人的贷款额度和提高利率,政府希望抑制购房热情,降低购房需求,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

限贷政策的实施对购房者的资金来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购房投机行为。

三、土地供给调控土地供给调控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土地供应量和土地出让价格等手段来调节房地产市场。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或降低土地出让价格来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从而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稳定房价。

土地供给调控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手段来调节房地产市场。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房产税率、征收空置税等方式来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减少投资性购房,推动市场向住房消费型转变。

税收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市场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五、公积金政策公积金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住房公积金的存款利率和贷款政策来影响房地产市场。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来鼓励群众购房,促进市场活跃。

公积金政策的实施可以提供低成本的购房资金支持,降低群众购房负担,刺激市场需求。

六、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指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日常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合同法律法规、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等方式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健康稳定。

市场监管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基础,也是长期稳定市场的重要保障。

总结起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涵盖了限购、限贷、土地供给调控、税收政策、公积金政策和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学思考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学思考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学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政府对房地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本文首先肯定政府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然后对我国政府调控房地产的行为进行了合法性的分析,最后提出只有房地产宏观调控法治化才能最终解决宏观调控失灵问题,对于解决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宏观调控法治化一、政府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干预的必要性房地产交易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因房地产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房地产只能以产权户籍证书的流转作为交易方式。

同时,土地本身又具有稀缺性和可永续利用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土地具有潜在的升值功能。

这些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成分中高估和偏差房地产实际价值的情形将普遍存在。

另外,房地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约50个相关产业发展。

住宅和房地产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速度快、影响面广的一组产业。

所以,要注意住宅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保持在一定速度范围内,适度健康发展。

这就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与合理引导,防范和抑制房地产业。

2、干预的正当性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担任的双重角色决定了政府干预的正当性。

一方面,政府以土地直接供应者的身份进入市场。

政府可以根据土地资源稀缺性和独占性的特点,利用其配置土地资源的垄断权,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

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相当部分来源于房地产业。

在我国,政府可以利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获取城市建设资金;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房地产业征收税费的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同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价格与需求的结构不平衡。

这些都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合理的前提3、干预的现实性从住房的需求方来看,住房成为广大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住房需求表现出很强的上升刚性。

从住房供给方来看,房地产商同任何企业家一样,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利用哄抬房价来增加利润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机制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两次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次高速发展期发生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整个房地产市场出现迅速发展、急剧升温态势。

针对房地产业在部分地区发展过热的现象,我国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

第二次高速发展期始于2003 年持续至今,在此阶段,我国政府开始全方位的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

主要是通过行政、经济以及法律手段,采取了三种调控政策,即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

宏观调控作为国家调节的一种方式,是国家为克服市场缺陷中的“盲目性、被动性和滞后性”而出现的,它主要通过计划、经济、法律手段来影响社会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其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发展”。

当前国家对房价宏观调控主要集中在行政、经济领域,而较少使用法律手段,本文试论述法律手段在房价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宏观调控体系,漆多俊教授指出,宏观调控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计划、经济政策和调节手段。

“现代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形成‘国家计划——经济政策——调节手段’为轴线的系统工程”。

此即所谓的“轴线论”。

本文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土地和产业政策法、财政法、金融法、宏观调控法四方面。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法律手段存在的问题房地产宏观调控历年政策并没有对越调越涨的房价起到预期目的。

体现在法律方面表现在土地管理法、财政法、金融法及配套法律法规的滞后。

现有房地产宏观调控相关法律及问题无论从土地法、财税法还是金融法来看,我国现有的房地产法律体系已经滞后于房地产业的发展。

依靠未上升为法律层次的法规、部门规章缺乏稳定性和强制性。

(1)土地法①房地产土地立法层次偏低。

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目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下简称《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包括国土资源部及原国土管理局出台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审查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报批管理办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

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规定、条例等。

②土地审批过程需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土地审批是指将农用地、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依法供地的一种审批方式,土地审批中,绝大多数是以征地审批形式出现的。

地方政府审批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同级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并报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可见,地方政府与同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间权利监督难以实现。

房地产土地调控的主要问题在于:土地审批程序的合法性和对地方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过程如何监督。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参与部门权利重叠我国目前管理土地立项、规划、土地、建设、产权的各部门审批程序重叠交叉, 一事多批现象突出,不同的项目还须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

第二,审批事项标准不明确现行土地审批制度中审批各部门行使自由裁量权存在任意性。

从审批程序到审批材料要求都缺少统一的明文规定。

从近年土地审批情况来看,关土地审批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思考34规定比较笼统造成实际应用上的困难。

土地审批环节法律法规应用性差会导致土地宏观调控的效力底下,无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制。

第三,土地监管不力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建设用地后, 对于该土地是否按报批规定使用,相关职能部门往往缺乏监管。

(2)财税法虽然现行的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所暴露出的问题和与房地产市场的不相适应却使得我们必须正视现状,从房地产税收立法到房地产税收执法的整个过程,对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整体进行完善,以使其起到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的制度作用。

① 地产税收立法层次偏低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在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形成的,涉及的税种主要有13 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税收征管法》外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外,其余由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或(暂行条50都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我国目前对房地产税收规章制度的修改,绝大多数是由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

最通常的表现就是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各种“通知、“批复”、“办法”等规章及有规章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对房地产税收法律、法规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正和解释。

这种执法机关“自定章程自己执行”的模式,导致了房地产税收法律变更频繁,严重影响了法律本身应具有的严肃性、权威性,使得法律制度的确定力大打折扣,也使得征纳税主体无所适从。

而对于房地产财政和税收的主要问题:中央与地方房地产财政收支划分、运行与监督均缺乏法律保障。

②房地产税收法律体系混乱。

我国房地产税制开发流通环节课税多、税负重;保有环节课税少、负担轻使房地产税收体系混乱。

房地产保有阶段的税种主要包括3 个,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税负水平仅相当于房地产价值的1.5%-25左右。

流转阶段有多达近10 个税种,税负水平相当于销售收入或经营收入的23%左右。

这种税制结构增加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会影响企业有逃避税收的倾向,对划拨存量土地进入市场也有较大影响,这会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租、税、费界定不清,使房地产税收法律体系混乱。

这种租、税、费混淆的现状影响和消弱了房地产税收宏观调控的功能。

(3)金融法①房地产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

房地产金融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在《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而对房地产金融调控更多的是依据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颁布的一系列房地产金融政策,包括开发信贷、消费信贷、住房公积金、土地储备、市场规范和监管、抵押证券、住房置业担保等方面,这对防范房地产业金融风险十分不利。

房地产金融宏观调控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房地产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但是从整体上看,房地产金融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于房地产经济活动和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金融调控法》、《金融监管法》,金融业的调控与监管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来承担。

而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出台的调控房地产金融的文件变更频繁,缺乏稳定性。

并且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对地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缺乏,导致了房地产金融政策在地方商业银行实施中的扭曲,影响了金融调控政策实现预期效果。

②金融监管缺乏法律保障。

金融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而房地产经济政策则产生并服务于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经济利益方面具有客观上的不一致性。

中央金融政策如果不利于地方房地产业发展,地方政府会设法加以规避,这就使中央金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扭曲。

二、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宏观调控之所以需要法治化,主要取决于现代民主政治与法治理念的精髓在于公共权力的制衡与政府行为的法治化。

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理应纳入法治的轨道。

(一)、制约房地产宏观调控权房地产调控主体涉及诸多部门,若不以法律加以规制,常常会呈现“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局面,因此对于何为宏观调控决策主体以及宏观调控执行主体应由法律给予原则性的规范。

房地产宏观调控权利配制法定。

宏观调控权的配置离不开必要的法律形式。

房地产宏观调控涉部门,涉及的政府级次也较多,很难保持协调一致。

在宏观调控权的权限不够明晰的情况下会出现,越权、弃权、争权、滥用权等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权的实施,从而影响宏观调控的具体效果。

事实上,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方面,至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各类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制度等方面的协调。

以及地方政府执行权利的制约。

(二)、保障房地产宏观调控有效运行所谓宏观调控权的法定运行,指宏观调控权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

即法律规定了调控主体实现权利的法定程序,调控活动必须符合这些法律规定。

一方面,房地产宏观调控运行程序法定。

宏观调控权的行使要表现为一定的过程,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要保证宏观调控权的正确行使,也要有与该行为性质相适应的程序要求,调控行为的实施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

一定的程序和手段,它能够限定、约束宏观调控酝酿、分析、决策等一系列过程,用法律对每一环节做出规定,从而保证宏观调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权力被滥用。

否则即构成程序违法,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另一方面,房地产宏观调控监督程序的法定。

对于房地产宏观调控各个部门行使监督权利的程序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

任何宏观调控权的行使都必须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监督,也必须依据法定的程序有效进行。

(三)、明确房地产宏观调控法律责任宏观调控主体的法律责任是不同于其他法上的责任,有的学者认为:宏观调控法律责任是传统各部门法律责任的综合并且以行政责任为主的责任形式。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应当是享有宏观调控权力的主体,滥用其权力或者违反权力行使的程序,从而导致调控行为失效或者造成社会利益损害而应承担的经济法律后果。

宏观调控决策主体对于其违法决策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宏观调控执行主体对于其不执行、越权与滥用职权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法律责任在目前的法律现状而言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触犯刑法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三、完善房地产调控的立法建议房地产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土地调控方面,地方政府对土地审批的监督缺乏法律进行规范;财政税收方面,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依据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房地产税收法律体系混乱;金融调控方面: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样缺乏法律保障。

总的来说,房地产宏观调控众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央的调控权在地方政府的执行过程中未能更有效的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分别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土地法、财税法、金融法进行完善,并对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规制提出探讨性见解。

(一)完善土地立法《土地管理法》在1999 年颁布实施后, 曾经为国家的土地管理、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近十年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土地管理法》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革,需要进行修改,土地审批、土地监督制度和法律责任需要完善。

在土地审批方面,目前,土地规划审批实行分级审批,而对各级政府审批过程缺乏土地管理机关的监督。

实施过程中必然造成地方政府权利的滥用。

应当在修改《土地管理法》时,明确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的监督主体。

对于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是否依照建设用地的审批实施,目前的《土地管理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新法应该对新增建设用地的界定和审批程序有新的明确的规定;在土地监督方面,(1)完善土地督察制度。

(2)建立健全公示制度。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示制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依法批准后,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公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