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_2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_28

苏科版《7.1走进分子世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苏科版八下第七章第1节《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设计思路:①本节课课题为走进分子世界。
微观世界对于孩子的认知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我们需要尽量的将微观世界的物体宏观化。
以微观为明线,宏观为副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什么是分子以及分子的动理论。
②本节课采用了大量的实验和事例。
来加强学生对于分子的理解。
对于书本上的几个实验。
在上课堂上都有很好的呈现和诠释。
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了解③在实验设计上用了很大的心思。
如承上启下的墨水滴入液体的实验:墨水滴到水里面能够向外扩散,而不是静止。
可以得出分子分子在运动的结论。
然后再通过这个实验用一个热水来做对比得出分子热运动的实验等。
和后期作业错误率极高的肥皂膜实验、玻璃从水面拿开的实验等。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分子,了解分子的数量级。
2.分子动理论的熟知。
3.灵活运用分子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4.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交流与讨论中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教学难点】分子概念的明晰以及分子间作用力【教学资源】实验器材:素描笔,白纸,放大镜,水槽,玻璃板,吸盘,烧杯,酒精,水,试管,注射器,肥皂膜,墨水【教学过程】(一)引入:以香水为话题进行引入,增加互动和趣味性(二)新课展开①分子的定义活动一:放大镜观察素描笔的痕迹是否为一条直线。
现象: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结论:看似连续的物体其实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猜想:物质是可分的。
换用更大倍数的仪器进行观测,得出小颗粒是由更小的颗粒组成的。
引出分子定义。
介绍数量级,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科学家运用的探究方法是:构建模型法,帮助学生构建分子模型。
引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且分子之间有空隙②分子之间有空隙活动一证明了固体分子请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证明气体、液体分子之间有空隙学生实验结论:气体和液体分子之间也有空隙③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教师实验墨水滴入水里面。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2. 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气四溢的饭菜,引发学生对分子的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分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b. 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扩散等,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的基本性质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2. 答案:a. 蒸发是液体分子从液面逃逸到气体的过程;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b. 答案开放,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我设计这节《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案,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感受分子的运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分子运动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观察。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分子的概念,解释分子运动的原理。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记录下来。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分子运动的规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分子运动的观察实验,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的概念,认识到分子运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走进分子世界》这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原理是本节课的两个主要重点。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运动则是物质性质变化的基础。
分子运动的原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苏科版8年级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走进分子世界引言本节课将介绍有关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特别是分子世界的相关概念。
我们将探索分子的特性和它们在我们周围的应用。
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将了解分子结构和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实验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分子世界的理解。
一、分子的概念1.介绍分子的基本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有哪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如水、空气等。
分子的存在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二、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大小和质量:引导学生了解分子的尺寸大小与原子相比较,以及分子的质量与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分子的运动:介绍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运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简单分子与复杂分子:通过实例区分简单分子和复杂分子,并讨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1.分子结构与物质状态:介绍分子的排列方式与物质的状态之间的关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以水分子为例,探讨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溶解性、沸点和冰的浮力等。
实验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世界的概念和特性,我们将进行以下实验活动:1. 实验一:探究分子的运动方式,学生可以观察酒精蒸汽的扩散情况,以及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速度的变化。
2. 实验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学生可以在水中溶解盐和糖,并比较它们的溶解度,并讨论分子结构对溶解性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分子世界的概念和特性。
他们了解了分子的基本定义、分子的大小和质量、分子的运动、以及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活动,他们也加深了对分子世界的理解。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关于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
注意:本文档仅作为示例参考,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2)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2)》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3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科学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点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宇宙整体膨胀的科学理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注栏一、新课导入: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太空。
中国人登月计划的实现指日可待!讨论:人类飞天梦想的实现和对宇宙奥秘的继续探索充分说明了什么?归纳:科学的认识宇宙、和平利用宇宙。
过渡:今天,我们沿着人类宇宙探密的历程,感受人类认识宇宙的艰难、成果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二、新课程序:板书课题:三、宇宙探密示标:简要揭示教学目标。
探究活动一:根据教材图7-17概貌了解和讨论我们的宇宙。
指导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宇宙,并简要介绍银河系、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探究活动二:组织学生讨论,从“古人看天”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说明了什么?练习巩固一:1、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
为此,建立了托密勒的学说。
让学生带着爱国情感走进宇宙探密激发科学情感感知学习目标学习利用文献资料进行探究活动感受人类宇宙探密的艰难曲折和不懈追求强化巩固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2、创立“日心说”,对宇宙有一个正确、深刻认识的科学家是()A、托密勒B、哥白尼C、牛顿D、布鲁偌探究活动三:恒星也在运动。
探究活动四:太空中有无数的星系。
讨论归纳: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探究活动五:“量天尺”的单位有哪些?练习巩固二:牛郎织女两星相距12 l.y.,试计算牛郎织女两星相距多少AU?探究活动六:宇宙从何而来?组织学生充分讨论:1、什么是多普勒效应?2、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什么?这一发现又说明了什么?3、宇宙科学家认定的宇宙起源理论是什么?如何科学的、全面的理解?练习巩固三:1、科学家通过探索,发现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科学家的依据是()A、测量到星系到地球的距离在变大B、观察到星系正在离开地球运动C、根据测到的星系光谱的波长在逐渐变大D、科学家们自己的理解和设想2、目前,大多数科学家对宇宙的起源和形成原因普遍认同是由于()A、宇宙急剧膨胀B、板块的分裂移动C、混合气体的凝聚D、一开始就具有的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讨论: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我们有哪些感想?我们又能够为祖国的航天科学做些什么?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1、宇宙是一个的天体结构系统。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分子的扩散:分子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
3. 让学生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明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让学生通过扩散现象,理解分子的扩散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出分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力斥力3. 分子的运动规律无规则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题目:请描述分子的运动规律。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模型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轨迹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分子间引力的解释分子间引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设计的一节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从而引导学生们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掌握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掌握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分子运动的动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子是如何运动的?2. 实验一:分子运动的规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受热时的分子运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通过实验,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分子运动的规律,对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验设计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今后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分子运动的研究成果,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组织学生们参观实验室,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性质。
2. 让学生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香味四溢的饭菜,湿漉漉的地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分子基本概念的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分子模型,向学生讲解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
3. 分子运动现象的观察: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验现象,如热水的温度升高,颜色的变化等,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现象。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讲解: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7. 板书设计: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8. 作业设计:(1)请简述分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试着用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做课后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分子的基本概念,性质,运动现象以及相互作用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更多的日常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教学设计完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讲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3.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 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原子的结构:详细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
(3)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和族的含义。
(4) 化学反应:讲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宇宙的结构层次。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原子的结构3. 元素周期表4. 化学反应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组成。
2. 请画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
3. 请列举三种元素,并说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4. 请解释铁生锈的化学反应过程。
5. 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答案:1.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设计的一次幼儿园主题活动——《走进分子世界》。
一、设计意图1. 认识分子,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的基本特征;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和分子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器材、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小分子的一天》,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分子的概念,激发他们对分子的兴趣。
2. 观察分子模型(5分钟):让孩子们观察分子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分子的基本特征,如分子的大小、形状等。
3.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观察分子运动的原理,如布朗运动等。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和分子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分子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这样一来,既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可以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感受科学的无处不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子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在情境引入环节,通过动画故事《小分子的一天》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分子的概念。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2)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7.1 走进分子世界基本环节基本内容组织教学知识梳理【导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尝试选择一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导学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1、建立分子结构模型;2、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智慧碰撞打开酒精瓶盖子,我们闻到酒精味,酒精是怎么从瓶子里出来的呢?酒精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自主展示活动一:选择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1、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1)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通过投影仪对笔迹仔细观察,描述看到的现象.(2)把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看到的现象.(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至距管口3cm处,用记号笔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用塞子塞紧管口.手按紧塞子,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多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2、组内交流: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选择一种模型,解释上述现象.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我选择。
3、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24最后一段~p.25黑体字的内容.4、独立完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活动二:分子的运动1、根据下列现象判断分子是否运动?A、湖面波光闪烁,B、醋香阵阵扑鼻,C、面汤上下翻滚,D、林中雾霭弥漫,E、空气中沙尘飞舞,F、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色。
G、湿衣服变干了,H、拍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I、雪花漫天飞。
以上现象中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2、自主思考:你还能举出分子运动的例子吗?3、结论:分子处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案例分析时过于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体积和质量,能够解释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它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决定了物质的宏观特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水的沸腾和冰的融化过程,了解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动画演示和实际物质性质变化来帮助大家理解。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阐述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这些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分子概念,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后续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新课教学 问题1
如何了解物质的组成
活动. 炭笔在纸上轻轻画一条连续的直线,再用低
倍显微镜(10×10
倍)对笔迹仔细观
察,你看到了什么
现象?
问题2
当物质再分下去,
到显微镜都无法观察到的程度,怎么研究? 问题3
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什么状态的?
情境体验:
桌上有一支炭笔,如何知道它的内部结构? 问题驱动:
其他物质也能分吗?(以水为例)
【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后
反馈交流】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和肉眼观察到的一样吗?描述一下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
介绍显微镜的发展简史
科学方法介绍:模型法
得出分子概念。
介绍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分子尺度的感性认识
共同感受,深呼吸
收集更多证据论证
演示实验:观察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生:把它掰开
观察体验 思考生成
【分组实验探究】
学生尝试表述观察到的现
象 先讨论,后结合实验现象,分组阐述观点,达成共识
观察对比与体验
闻到醋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中
引导学生意
识到物质可分
所有物质都是可分的
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光靠肉眼不够,所以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用于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
(板书: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
(板书: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问题4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
问题5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我们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吧?
课堂回顾小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
不停运动?
【演示实验】
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用小刀刮
平,用力将两块紧压后,两铅块
“吸”住了,可以挂上一盒钩码
有没有更多证据可以证明分子引
力
【活动体验】
针筒中吸20ml水,用手堵住注射
器口,用力推活塞压缩容器内的
水,观察液体体积是否明显减小?
【观察体验】
教师用乒乓球和弹簧制作的分子
模型类比,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布置科学阅读
研究微观尺度的意义——当材料
的尺度小到一定程度会呈现一些
特性,阅读纳米材料的介绍,了解
纳米技术。
【猜想】可能有引力
观察现象证实猜想
【学生实验】
将圆环从肥皂水中取出后,
用手将细线一侧的肥皂膜
划破,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发现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
还存在斥力。
【阅读体验】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
体、气体的性质
阅读后选择合理模型解释
学生阅读与表述
(板书3、分子
间不仅存在吸
引力,而且还
存在排斥力。
)
课外作业 1、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描述并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或设计实验说明固体分子也是运动的。
3、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