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秦国一统六国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秦国一统六国的原因

1)商鞅变法,发展了经济实现了富国强兵;施行法律建设,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秦

国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立法易,执法难。政令统一在当时是很难做到的。商鞅最

后的结局或许更能说明这一点)

(2)对内施行“攘外必先安内”,对外施行“远交近攻”的政策。凭借强大的武力平定戎

狄作祟,为大秦帝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远交近攻”是由纵横家范睢提出。)

(3)战国后期秦国人材辈出,统治者慧眼识人,善于用人。(虽然人才并不是衡量国家统

一的主观条件,但秦国的强大却离不开这一客观事实。无论是张仪、司马错、范睢、商鞅,

还是王翦、白起、蒙恬、李斯,都足以证明这一点。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秦国的强大与秦穆公、秦昭襄王、吕不韦、秦王嬴政等人的慧眼识人和善于

用人是分不开的。六国的“千里马”虽然不少于秦,但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却少

之又少了。)

(4)战国后期,秦国的军事力量远远强于东方各六国。(秦国拥有百万之众,这的确不是

吹嘘,是有史料证据的。如此庞大的军团,机动性和战斗力都不逊色于东方六国的军队,胜

负亦可酌见了。)

(5)东方六国见风使舵,唯利是图,放弃了纵横捭阖的有利形势。(苏洵的《六国论》也

并非是虚言耸听,东方六国的确是目光短浅,贪图小利。想想当年,六国合军逼于秦,使秦

十五载未敢有大动向无限感慨啊。)

(6)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大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人,致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

战争,为秦国的的统一奠定基础。(据史料证实,在长平之战中,赵军被秦军坑杀者的人数

上并没有四十五万那么多,但四十万是绝对有的。)

(7)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使秦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军备物资得到了充足

的供给和补充。(据史料记载,都江堰和郑国渠的竣工,使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的粮食总收

入足可以多养活200 多万人口。为秦国战时提供了充足的军用物资和军备给养。当时秦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五百万之多,多于东方各六国。)

(8)秦国统一度量衡,协调统一了内部与外部的紧密联系。(这一点使秦国不管是在秦内

部还是在秦国被征服的土地上,都可以很快的调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积极调整不利于秦的外部

形式。

(9)秦国率先抓住了有利于发展和作战的时机,施行“(1)天下连横”的军事策略,为秦国占据了天时。(张仪为秦国提出“天下连横”的军事方针,并瓦解了东方诸国“(1)天下合从”的形势,可谓是纵横捭阖中难得一见的异才啊!注:东方六国“天下和从”形势的形

成是受苏秦的影响。)

(10)秦国的地理形势有一定的优越性,可进可退,占得地利之便。(秦国的疆土远离中原,

且民风淳朴,民众多以游牧打猎为趣,诸侯多以戎狄,鄙夷而视。虽然如此,但秦国的腹地

是富饶的关中平原,有八百里秦岭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况且秦国还有巴蜀之地,沃野千里,

资畜众多。这些方面综合起来看,东方各六国都没有如此好的地理形势啊。恐怕只有过去的晋国才能和秦国媲美了。)

(11)秦国的农耕技术发达,鉄业生产和加工技术都在东方六国之上,这一点也为秦国的

统一提供了保障。(在农耕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要看这个国家的农业生

产总量和人均生产量,第二就是要看这个国家农耕技术和农耕用具的“实用和先进”情况。

这一点,秦国走在六国前面,也注定了秦国的综合国力要优于东方各六国。

(12)天下大势,强国往往要胜于弱国,而弱国却很难胜于强国。(即使那些弱小的国家能够同仇敌忾,相互联合来对抗强大的国家。但是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联盟早晚都会破裂,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这个世界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注解:(1)合从连横:一种军事策略,东西为横,南北为纵。秦国在函谷关以西,六国在崤

山以东,所以秦国与六国的联合称为连横。而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称之为合从。

总结:真重学会学历史还有更重要的两点,第一点: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我建议是正

史)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闻。第二点:分析问题要全面,像“道家”、“纵横家”那样去分析问题。(决情定疑,万事之基。)我平常把这两点概括成几个词语来描述,那就是:“开阔眼界、祸福捭阖啊!”不过那句老话还是不能丢掉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引以为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